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冷戰時期國際格局有哪些變化

冷戰時期國際格局有哪些變化

發布時間:2023-05-03 14:44:02

A. 冷戰結束後世界格局發生什麼怎樣的變化

世界轉變為美國的一超多強的格局。

自冷戰結束後, 世界格局出現了一系列變化, 已經讓在二戰之後形成的兩大局櫻譽陣營不再對 恃, 因為作為社會主義陣營中蘇聯的解體, 使得原來的兩極對立的「一極」——蘇聯突然消失, 這就使得兩極中的一極不再存在,使得導致支配戰後世界國際關系中 40 多年的兩極格局最後崩潰。

在冷戰之後,已經有不少國家的經濟實力在不斷增長,歐盟、日本等國迅速崛起和發展, 中國通過改革桐段開放經濟實力也有了較大增長, 同時各個國家的民族主義勢力也開始抬頭和發展,這些情況都使得世界格局呈現多極多元化的傾向。

冷戰之後有幾個變化最明顯的幾個國家, 包括力爭主導歐洲事務並分享世界領導權的歐洲聯盟、 決心恢復世界 強國地位的俄羅斯、努力成為政頌段治大國的日本、積極推動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中國。這幾個國 家與美國組成了「一超多強」的國際格局。

當然,「一超」指美國是唯一的一個超級大國,在政 治、經濟、軍事和科技等方面都占據優勢地位;「多強」則表示歐洲聯盟、日本、俄羅斯和中國對國際事務也擁有巨大的影響力。

(1)冷戰時期國際格局有哪些變化擴展閱讀

冷戰影響

有利影響:

1、有利於鏟除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維持戰後世界的總體和平局面、避免新的世界大戰;

2、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科技革命的進行創造相對穩定的國際環境;

不利影響:

1、是建立在美蘇戰時實力均勢基礎上、相互妥協的結果,事實上劃分美蘇的勢力范圍,打上大國強權的烙印;

2、擅劃國界,分裂國家,種下不穩定的禍根;

3、美蘇為謀求霸權展開長期的軍備競賽和地區爭奪,導致世界局勢處於長期緊張、動盪的狀態中;

4、「兩極」對峙格局下,國際經濟秩序長期得不到改善,給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B. 冷戰開始到蘇聯解體前世界格局的變化和特徵

冷戰開始後,隨著北約,華約的建立,美蘇全面冷戰對峙的兩級格局形成。
二戰後,日本崛起,歐洲共同體緩梁讓建立,對美國霸主地位產生了挑戰。資本主義世界形成了美國,日本,歐共同體三足鼎立的局面,一定程度上沖擊了美蘇兩極格局,世界多極代趨勢擾局顯渣纖現。
這一時期突出的特徵就是美蘇爭霸。歐洲,美洲冷戰。亞洲出現了熱戰。

C. 冷戰時期與冷戰結束世界格局有哪些新特點

冷戰時期世界是兩極格局,即美國和蘇聯,同時一些國家各自選邊站隊,導致世界整體分櫻咐和為兩大陣營,在軍事上的體現即是北約和華約。不過亦有印度、埃及、南斯拉夫等多國發起的不結盟運動。
冷戰結束後世界是一超多強格局,一超即美簡做國,多強即俄羅斯、歐盟、中國、日本脊盯等國家和地區聯盟。

D. 二戰後的國際格局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大體上經歷了四個階段:

1.兩大陣營的形成、對峙,使兩極政治格局成為現實。

雅爾塔體制奠定了戰後兩極格局的基礎,確立了大國(主要是美蘇兩大國)按照政治軍事的實力對比重新安排和劃分勢力范圍、控制世界的原則和組織形式。但是戰後美國一躍為世界的頭號強國,試圖倚仗經濟軍事實力獨霸世界。美國獨霸世界的障礙主要來自日益發展壯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為了達到稱霸世界的目的,美國轉而推行遏制蘇聯的冷戰,以遏制社會主義的發展。

冷戰是戰後國際關系中的一種激烈對抗的形式,在冷戰中,世界政治形成了帝國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全面對抗的兩極格局。兩極格局的特點集中表現在以下方面:政治上表現為兩面旗幟的斗爭;經濟上表現為封鎖與反封鎖的斗爭;軍事上主要表現為總體「冷戰」和局部的侵略與反侵略戰爭;意識形態上表現為和平演變與反和平演變的斗爭。

盡管這一時期涌現了一批民族獨立國家,但這些國家對世界格局的影響有限。兩極格局使兩大政治力量相對處於平衡狀態,維持了世界近四十年的和平,為戰後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創造了穩定和平的國際大環境。但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把世界分成兩大陣營,不同陣營國家之間的經濟、政治、文化聯系渠道被人為割斷,不利於世界各國人民的相互聯系、交流與合作。由於兩大集團的競爭對抗不斷引發局部戰爭與沖突,使世界和平長期面臨戰爭的威脅。

2.國際力量的分化與改組使兩極格局發生動搖。

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兩大陣營出現動盪、分化和改組,兩極格局發生動搖。

社會主義陣營因蘇聯推行大國主義的對外政策遭到社會主義國家的反對而解體。蘇聯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大國,在支持歐亞社會主義國家建設、推動各國革命運動的發展和維護世界和平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蘇聯的大國主義傾向日益明顯,干涉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內政、侵犯其他國家主權的事件時有發生,中蘇兩個社會主義大國關系的破裂標志著社會主義陣營解體。

資本主義陣營因美國、日本、西歐力量對比的變化以及對各自利益的考慮,也四分五裂。戰後初期受到美國控制的西歐、日本,隨著經濟力量的壯大,在政治上出現獨立自主的傾向。法國積極恢復在國際事務中的大國地位,聯邦德國積極同蘇聯和東歐各國實現關系正常化。日本隨著經濟力量的增強,政治上也提出相應的要求。所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兩極格局。

此外,第三世界的崛起表明世界政治舞台上出現了一股獨立於兩大陣營之外的新興力量。第三世界國家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逐步地團結起來,建立各種地區性國際組織,不論在緩和世界緊張局勢、支持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方面,還是參加聯合國、改變聯合國面貌方面,都在發揮重要作用。第三世界的崛起對當時兩大陣營對峙的兩極格局起了巨大的沖擊作用,推動了世界政治格局從兩極向多極發展。

3.美蘇從爭霸走向緩和,兩極格局的終結。

20世紀70年代後美國和蘇聯對各自陣營的控制力明顯下降,兩種制度和兩大意識形態的斗爭在世界政治的結構中下降為次要位置,美蘇兩大國的對抗和爭霸上升為世界政治的核心問題。美蘇爭奪世界霸權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特點,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後開始放棄同美國對抗的政策,美蘇關系從緊張轉向緩和。

美蘇關系由對抗走向緩和有著深刻原因。戰後幾十年中,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激烈對抗,特別是它們之間規模空前的軍備競賽,非但沒有打敗對方,反而給各自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極大地妨礙了本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在日本、西歐以及其他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實力急劇增長的情況下,美蘇兩國的經濟實力則相對下降,超級大國的地位開始動搖。因此,美蘇兩國都迫切需要調整戰略,把注意力放到國內,努力發展本國經濟。另外,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長,國際關系民主化趨勢的進一步加強,尤其是各國人民反對霸權主義的斗爭,對美蘇爭霸起了重要的制約作用,客觀上促進了美蘇關系走向緩和。

美蘇關系的緩和,使戰後幾十年來緊張的國際局勢趨於緩和,國際上許多熱點問題得到緩解。80年代末蘇聯和東歐各國經濟形勢惡化,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各國共產黨普遍束手無策。戈爾巴喬夫在蘇聯全面倡導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照搬西方民主模式搞政治多元化,搞亂了蘇聯人民的思想,引起了蘇聯全面的政治危機、經濟危機和民族危機。對外政策方面主動放棄對東歐國家的監管權,使得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攻勢奏效,搞亂了東歐國家,加速了蘇聯的解體。1989年冬,東歐發生了戰後四十多年來空前急劇的變化,1991年12月26日,曾經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強國的蘇聯解體,存在四十多年的兩極政治格局終結,世界進入重新確立政治新格局的過渡時期。

4.兩極格局終結後,世界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當前世界仍處於舊格局已經瓦解、新格局尚未形成的過渡時期。這次新舊格局轉換具有以下特點:(1)舊格局的解體是在和平條件下而非戰爭條件下進行的,在和平時期新格局的形成將是一個漸進的、復雜的過程。(2)作為世界上惟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力圖建立單極世界,與期待建立多極世界的其他力量之間存在著激烈斗爭。(3)從力量對比來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擁有足夠的實力可單獨與美國相抗衡,世界各種力量要經過長時期的分化組合過程,才能過渡到穩定的新格局。(4)各主要大國都在力爭對自己有利的世界新格局,斗爭的結果將取決於歷史的「合力」。

把握冷戰後世界政治發展的趨勢與特點。

冷戰結束以來,世界政治在發生著深刻變化,並呈現出以下基本特點:

1.世界政治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

世界政治多極化是指一定時期內對國際關系有重要影響的國家和國家集團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趨向於形成多極格局的一種發展趨勢,是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實力分布狀態的一種反映。世界政治多極化是建立在經濟多極化基礎上、不依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趨勢。

兩極格局解體後,美國成為當今世界惟一的超級大國,其經濟、科技、軍事實力仍然處於優勢位置,但國家實力佔世界的比重比起戰後一段時期已經下降了很多,美國對國際事務的影響力不從心。當前,美國力求維護和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的主導地位和作用,實現「領導世界」的稱霸野心。這既引起了世界各種力量對多極化的強烈要求,也使多極化趨勢出現曲折。

其他國際力量在成長壯大。雖然日本和歐盟的經濟目前仍處在困難時期,但無論如何,日本仍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其國際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歐盟隨著經濟政治一體化程度的加深,綜合實力還會進一步增長,未來將可能成為國際社會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一極;俄羅斯目前雖有許多困難,但從中長期看仍是一個世界大國;中國是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也是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力量;發展中國家力量的增長和它們的團結合作也是多極化的一個重要表現。這些都是美國建立單極世界的障礙因素。

正在形成的多極世界格局不僅與剛剛結束的兩極格局有著本質的不同,而且與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各大國爭奪勢力范圍的多極均勢格局相比也具有許多時代進步意義。它的進步性表現在:當今世界的多極化趨勢,是美、歐、日、俄、中等國際力量相互制衡,沒有哪種力量能夠控制世界、為所欲為的多極化;是摒棄強權政治、遏制霸權主義、有利於廣大發展中國家維護自身權益和謀求經濟發展的多極化;是承認世界各國發展道路和模式的多樣化、積極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的多極化。

世界多極化是在曲折中發展的,多極化格局的形成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是因為:第一,美國的霸權主義和構建單極世界的圖謀,是多極化趨勢發展的最大障礙。第二,世界上冷戰思維的繼續、南北貧富差距的擴大,以及民族分裂和宗教糾紛等,也會對多極化趨勢產生各種干擾和沖擊。第三,多極化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種力量重新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過程,由此將產生多種不確定因素,世界多極化進程將充滿矛盾和斗爭。

E. 冷戰時期,國際格局由兩極向多極化演變的因素有哪些

20世紀80年代是國際政治格局發生重大變動的時期,由於蘇聯在不堪軍備重負的情況下念轎散實行全面收縮,東歐和蘇聯帆伍自身也發生制仔氏度性變化,原來的兩極對抗基礎遂告崩塌,以德國統一為標志,東西方冷戰宣告結束.由此,世界的多極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展開其新的發展進程.
兩大陣營的分化和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國際共運論戰和社會主義陣營分裂 ,美蘇爭霸 ,兩極格局的終結,德國統一和雅爾塔體制的瓦解,世界多極化的趨勢.

F. 一戰二戰冷戰前後世界格局的變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日本淪為戰敗國國際地位嚴重下降!英法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嚴重削弱!世界中心轉移到美洲地區,美國和蘇聯成為具有支配世界力量的超級大國!美國成為資本主義國汪睜卜家中政治經濟強國,蘇聯成為社會主義陣營中政治軍事強國!
社會主義國家突破一國范圍,出現了社會主義陣營!亞非拉美等地區也掀起獨立浪潮!
各種國際組織相繼出現,不結盟運動,阿拉伯聯盟等等!戰後世界的主要矛盾出現在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困穗之間的矛盾。美國對於東歐和蘇聯採取除戰爭之外的一切敵對措施,稱為冷戰緣起玉美國對土耳其革命個希臘革命的干涉上!對亞洲的社會主義國家採取熱戰方式——朝早困鮮戰爭,越南戰爭。
之後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稍後出現的華沙條約組織標志著兩大對立的政治軍事組織的出現。冷戰一直持續到了蘇聯解體!二戰後——60世紀初:二戰後,美國經濟實力膨脹,以美國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蘇聯建立社會主義經濟體系與之抗衡。
60世紀末——80世紀末 :石油危機影響下美國經濟陷入困難,凱恩斯主義不再適應時代。世界經濟蕭條。蘇聯經濟走向死胡同,歐洲和日本開始崛起。
90世紀以來:世界經濟進入飛速發展時期,區域集團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

G. 關於冷戰時世界格局 以及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後的世界格局問題

冷戰時期是以美蘇為首的北約和華約兩大陣營對戰罩乎,他們幾乎控制了整個世界,世界是兩極化;東歐劇變後,蘇聯基本失去了花華約聯盟,成為孤立者,雖然還是美蘇兩極但是型陪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方面占據了優勢,在短短的兩年時間里蘇聯的解體,讓美國成為了世界一極,成為了一超的局面。在蘇聯解體後,20世界九十年代後期,隨著歐盟、中國等國家地區的發展,逐漸出現了一超多強卜悶蠢的局面

H. 冷戰時期世界格局的演變 萬分火急!!!!!

無非是冷戰團鍵時期全球形成了兩大陣營,資本主義對抗社孝基會主義。
然後再冷戰後期,由於中國的退出社會主義陣營,美國與中國建交慢慢世界格局向多級世界轉變。後來蘇聯解體,社會主義陣營分崩離析,慢慢東歐各個社會主義國家被和平演變,顏色革命,一夜之間社會主義陣營盪然無存。只留下少數部分社會主義國家苦苦支撐。中國開始擺脫國際巧或謹共產主義的教條與壓迫,崛起在世界的東方。

I. 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

冷戰與國際頌悔格局的演變如下:

冷戰(英語:Cold War,俄語:Холодная Война)是指1947年—1991年之間,美國、北大西洋公約首櫻宏組織為主的資本主義陣營與蘇聯、華沙條約組織為主的社會主義陣營之間的政治、經濟、軍事斗爭。

1991年華約解散,之後蘇聯解體,表明了蘇聯模式的失敗,標志著冷戰結束,同時也標志兩極格局結束,前後共44年。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世界格局變為世界多極化進程中的「一超多強」。當時的美國和蘇聯同為世界上的「超級大國」,為了爭奪世界霸權。

兩國及其盟國展者冊開了數十年的斗爭。在這段時期,雖然分歧和沖突嚴重,但雙方都盡力避免世界范圍的大規模戰爭(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其對抗通常通過局部代理戰爭、科技和軍備競賽、太空競賽、外交競爭等「冷」方式進行,即「相互遏制,不動武力」,因此稱之為「冷戰」。

J. 冷戰時期國際關系的特點

冷戰結束後悉好的國際關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1、世界各種力量重新分 化組合,世界格局繼續呈現出多極化趨勢。各大力量綜合國力的消長將發 生進一步的變化,美、歐、日、中、俄五大力量實力對比的「一超多強」 特徵總體上不會發生根本變化。
2、全球化加深了國家之間的相互依存關 系。在全球化時代下,國際關系不再是以傳統的條塊分割式、區域性、分 散地發展畢耐,而是表現出相互依賴的、全球性的、密切聯動的演化態勢。全 球化加深了國與國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而國際關系的睜數鉛相互依存發展趨勢 要求改變舊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
3、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世界的主題。冷戰結束後,「和平」的內涵 更加豐富,外延也在擴大。

閱讀全文

與冷戰時期國際格局有哪些變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