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包浩斯國際市凈率多少

包浩斯國際市凈率多少

發布時間:2023-05-07 00:45:30

⑴ 德國 魏瑪包豪斯 大學

魏瑪包豪斯大學

高凡給大家介紹一下魏瑪包豪斯大學的申請條件和專業和魏瑪包豪斯德博物館

⑵ 關於包豪斯的資料。地位影響等

包豪斯在實踐中探索,確立了現代設計的基本觀點和教育方向:①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②設計必須遵循客觀、自然的法則。其教育體系、設計理論與設計風格在實踐中逐漸成熟、完善。包豪斯的主要教學內容是由藝術和技術構成。其早期的教學體制可稱為「工廠學徒制」,學生的身份是「學徒工」,擔任藝術形式課程的教師稱「形式導師」,擔任技術、手工藝製作課程的教師稱「工作室師傅」,每一門課都由這兩種教師共同擔負,學校還設立了木工、陶瓷、編織和印刷工作室,供學生實習,使其兼具藝術和技術能力。

包豪斯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奠定了設計教育中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與色彩構成的基礎教育體系,並以科學、嚴謹的理論為依據。1923年8-9月間,包豪斯舉辦了名為「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的畝滑大型展覽會。師生的作品吸引了歐洲著名的藝術家與設計師,從而進行了各種學術交流活動,宣傳了包豪斯的設計思想,並將歐洲現代主義設計運動推向高潮。當時,格羅佩烏斯作了題為「論綜合藝術」的演講並發送其著作《包豪斯的設想與組織》。其後,他在教學上又作了較大改革,把數學、物理、化學作為必修課,使教學體系向著更加理性和科學化的方向發展,更加適應大工業生產的需要。由於右翼政治勢力的迫害,1925年3月,包豪斯遷至德騷市,開始其發展的第二階段。1926年,其校名又加上「設計學院」的附名,進一步明確了學校的性質。教學不再由形式導師和工作室師傅共同進行,而是聘請技術熟練的工匠協助教授工作。包豪斯是現代設計的搖籃,其所提倡和實踐的功能化、理性化和單純、簡潔、以幾何造型為主的工業化設計風格,被視為現代主義設計的經典風格,對20世紀的設計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包豪斯的教育啟示

現代設計教育的發展,傳承了德國包豪斯的設計教育的理論體系,從德國包豪斯的教育實踐中,我們可以總結出對今天的設計教育有啟發性意義的東西。這就是教學、研究、實踐三位一體的現代設計教育模式。在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的同時,教學為研究和實踐服務;研究為教學和實踐提供理論指導;實踐為教學和研究提供驗證,同時也為現代設計教育提供可能的經濟支持。這種良性循環的教育體系,自包豪斯開始,幾乎無一例外地被西方國家的現代設計教育所採納。近些年,我們學習國外的先進教育經驗,提倡素質教育,開始認識到這種教育體系對於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面對我們今天的學生群體,實行三位一體的模式,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也更能培養出社會和市場上急需的合格人才。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學生不但可以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而且可以具有相當深厚的理論素養,還可以掌握比較熟練的實際操作能力,這樣,他們在社會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實力。在今天的社會發展及經濟市場條件下,需要的不是書獃子型的學生,而是具有較強綜合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我們的學校教育並沒有達到社會或者市場需求的標准,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理應由學校完成的教育,但事實上是由大量的中小企跡蔽業代替學校完成了。調查中我們發現姿耐州,這些中小企業叫苦不迭,認為自己成了大企業的員工培訓基地和人才儲備庫。但是,市場經濟的游戲規則,又使這些中小企業無可奈何。這種現象的長期存在,而且在持續升溫,折射出現在我們學校教育體制的嚴重缺陷。

我們今天已經步入信息時代,大量高新技術的出現,也可以使我們直接採取高新技術進行實踐教學活動。今天,我們在教育改革中,以適應時代需要為方向,逐步建立起教學、研究、實踐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這既符合信息時代對人才培養的客觀需要,又充分體現了包豪斯藝術設計教育原理。

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為發展現代設計教育而建立的學院,為工業時代的設計教育開創了新紀元。

包豪斯的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1919--1925年)魏瑪時期
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任校長,提出「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的崇高理想,肩負起訓練二十世紀設計家和建築師的神聖使命。他廣招賢能,聘任藝術家與手工匠師授課,形成藝術教育與手工製作相結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第二階段(1925-1932年)迪索時期
包豪斯在德國迪索重建,並進行課程改革,實行了設計與製作教學一體化的教學方法,取得了優異成果。這個時期是其高峰時期。1928年格羅皮烏斯辭去包豪斯校長職務,由建築系主任漢內斯·邁耶(HannesMeyer,1889-1954)繼任。這位共產黨員建築師將包豪斯的藝術激進擴大到政治激進,從而使包豪斯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政治壓力。最後邁耶本人也不得不於1930年辭職離任,由米斯·凡·德洛(Mies Van de Rohe,1886-1969)繼任。接任的米斯面對來自納粹勢力的壓力,竭盡全力維持著學校的運轉,終於在1932年10月納粹黨占據迪索後,被迫關閉包豪斯。
第三階段(1932-1933年)柏林時期
米斯·凡·德洛將學校遷至柏林的一座廢棄的辦公樓中試圖重整旗鼓,由於包豪斯精神為德國納粹所不容,面對剛剛於1933年正式上台的納粹政府,米斯終於回天無力,於該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關閉。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閉,不得不結束其14年的發展歷程。柏林時期僅有6個月的時間。

包豪斯新校舍

1925年4月1日,新的包豪斯學院在小型工業城市迪索市開學。格羅皮烏斯認為,新的學校本身的建築、規劃,就是一篇無聲的「宣言」,所以他親自以包豪斯的原則設計了迪索新校舍,這座被譽為現代建築里程碑的建築完全按照包豪斯的設計理念進行設計。不同的使用功能如教室、實習車間、學生宿舍等被自由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類似風車形的平面。各個不同的部分在外型上也各自不同,高低錯落。整個形體簡潔明快,沒有任何裝飾。面對主要街道的實習車間為大面積裝有機械開窗裝置的玻璃幕牆,深灰色山牆,上書」Bauhaus」七個豎排字母。其餘部分則全部為白色粉牆加黑色鋼框窗。建築內部布置著布勞耶爾(MarcelBreuer)設計的鋼管皮面傢具。鋼筋混凝土建築,所有的建築物都是立方體造型,表面白色,沒有任何多餘的裝飾,依靠簡朴的體塊空間組成表面起伏和凹凸,富有節奏感。由於其簡潔,這些建築也創造了當時建築的最低造價,20美分/平方英尺。

與傳統建築的對比:

傳統的建築觀念是先考慮外觀,然後把不同功能的要求塞進外殼中,「先外後內」。格羅皮烏斯則是「先內後外」,先確定各部分功能所決定的空間,由這些空間組成合理的總體外觀,功能決定外形。
傳統建築中採用對稱法則,而現代設計中採取靈活、不規則的平面布局,多方向、多體量、多軸線、多通道的手法造成了錯落有致、縱橫交錯、變化豐富、生動活潑的藝術效果。
新建築採用框架結構,使牆體脫離承重的位置,從而擴大了窗戶的面積,使窗戶成為組成外觀形態的重要部分。窗戶的玻璃和幾何秩序是新建築最顯著的特色。

包豪斯教學:

包豪斯的創始人格羅皮烏斯針對工業革命以來所出現的大工業生產「技術與藝術相對峙」的狀況,提出了「藝術與技術新統一」的口號,這一理論逐漸成為包豪斯教育思想的核心。包豪斯教育注重對學生綜合創造能力與設計素質的培養。
包豪斯以前的設計學校,偏重於藝術技能的傳授,如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前身的設計學校,設有形態、色彩和裝飾三類課程,培養出的大多數是藝術家而極少數是藝術型的設計師。包豪斯為了適應現代社會對設計師的要求,建立了「藝術與技術新聯合」的現代設計教育體系,開創類似三大構成的基礎課、工藝技術課、專業設計課、理論課及與建築有關的工程課等現代設計教育課程,培養出大批既有美術技能、又有科技應用知識技能的現代設計師。
包豪斯的整個教學改革是對主宰學院的古典傳統進行沖擊,提出「工廠學徒制」。整個教學歷時三年半,最初半年是預科,學習「基本造型」、「材料研究」、「工廠原理與實習」三門課,然後根據學生的特長,分別進入後三年的「學徒制」教育。合格者發給「技工畢業證書」。然後再經過實際工作的鍛煉(實習),成績優異者進入「研究部」,研究部畢業方可獲得包豪斯文憑。學校里不以「老師」「學生」互相稱呼,而是互稱「師傅」、「技工」和「學徒」。所做的東西既合乎功能又能表現作者的思想--這是包豪斯對學生作品的要求。其教學強調直接經驗。包豪斯的主要課程一直處於變化發展中。

包豪斯課程

實用指導

材料研究
工作方法

正式指導

觀察課:自然與材料的研究
繪畫課:幾何研究、結構練習、制圖、模型製作
構成課:體積、色彩的研究與設計

每一門課程最初由一位造型教師與一位技術教師共同教授,傳授美術與設計,又傳授技藝與方法。
為貫徹包豪斯的教學體系,學院內設置了供各門課程實習所用的相關工廠,既是課堂,也是車間:
編織工廠:主要以金屬材料和纖維材料的編織設計為主
陶瓷工廠:以距離魏瑪20公里的唐堡陶瓷工廠為實習工廠
木工工廠:該工廠產品追求嚴謹的幾何結構
金工工廠:1925年遷往迪索後成立
紡織工廠:1925年遷往迪索後成立

師資
包豪斯的教師中,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教授紡織品設計的保羅·克利(Paul
Klee)以及費寧格是公認的20世紀繪畫大師。構成派成員莫霍利·納吉(Mo-holyNagy)使
包豪斯的教學由手工藝轉向工業設計。此外畫家約翰·伊頓,建築家米斯·凡·德洛、漢內斯·邁耶、傢具設計師馬賽爾·布魯爾,燈具設計師威廉·瓦根菲爾德都是包豪斯的骨幹。

基本課程:
康定斯基的課程:1)自然的分析與研究;2)分析繪圖
保羅·克利的課程:1)自然現象的分析;2)造型、空間、運動和透視的研究
約翰·伊頓的課程:1)自然物體練習;2)不同材料的質感練習;3)古代名畫分析
莫霍利·納吉的課程:1)懸體練習;2)體積空間練習;3)不同材料結合的平衡練習
4)結構練習;5)質感練習;6)鐵絲、木材結合的練習;7)構成及繪畫
艾伯斯的課程:1)結合練習;2)紙造型練習;3)紙切割造型練習;4)鐵板造型練習;
5)鐵絲造型練習;6)錯視(illusion)練習;7)玻璃造型練習

其他基本課程:色彩基礎、繪畫、雕塑、圖案、攝影等
工藝基礎課程:木工、傢具、陶瓷、鈑金工、著色玻璃、編織、壁紙、印刷等。
其它專門設計課程:展覽、舞台、建築、印刷設計等。
建築研究班特別選修工程課及各類專題研究

這些課程基本涵蓋了現代設計教育所包含的造型基礎、設計基礎、技能基礎等三方面知識。
此課程體系為現代設計教育奠定了重要基礎。
1927年,包豪斯建築系正式成立,由傑出的瑞士建築家漢內斯·邁耶(HannesMeyer,1889-1954)主持,開設:結構、靜力學、制圖、建築學、城市及區域規劃等。他們為迪索市設計的工人住宅小區和為柏林附近的柏諾工會學校所做的規劃和設計,獲得很高評價。
鑒於上述包豪斯的師資,使包豪斯將現代美術諸流派發展的基本原理也納入了包豪斯造型教育的軌道;而且還使當時各種造型思潮得以聚集,並進一步形成體系,最後終於促成視覺語言的產生。正如時人所評論的,「包豪斯的工作,使人理解了隱藏在現代繪畫後面的新觀點。包豪斯的研究基於一種對新空間的探索。這種探索最早始於綜合立體主義,20世紀初期,俄國的至上主義、荷蘭風格派都是這方面的反映。是包豪斯將這種地方性的視覺語言整理提高成具有國際視覺語言特性的包豪斯造型理論。包豪斯的理論性著作--莫霍利·納吉(Mo-holyNagy)的《根據材料進行建築》、《動態的視覺》等系列著作。莫霍利·納吉的理論在芝加哥包豪斯得以施展,並由此構築了20世紀的造型教材基礎。包豪斯之所以能將視覺語言體系化,因為:所有的人都被其周圍的有形有色地生活環境所包圍,並不斷地受到這些形和色的刺激而喚起各種感覺和心情。這些從人的心底里涌現出來的感情,必須求得某種表現。因此,視覺語言是世界上每個人所共有的根本體驗。這是一種更遠大、更重要的生活設計概念。

包豪斯的原則

藝術與技術相統一
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
設計必須遵循自然和客觀的原則來進行

包豪斯思想

包豪斯的崇高理想和遠大目標可以從包豪斯宣言中得到體現。

「完整的建築物是視覺藝術的最終目標。藝術家最崇高的職責是美化建築。今天,他們各自孤立地生存著,只有通過自覺,並和所有工藝技師共同奮斗,才能得以自救。建築家、畫家和雕塑家必須重新認識,一幢建築是各種美感共同組合的實體。只有這樣,他的作品才可能灌注入建築的精神,以免迷失流落為『沙龍藝術』……
建築家、雕刻家和畫家們,我們都應該轉向應用藝術……
藝術不是一種專門職業。藝術家和工藝技師之間在根本沒有任何區別。藝術家只是一個得意忘形的工藝技師。在靈感出現並超出個人意志的珍貴片刻,上蒼的恩賜使他的作品變成為藝術的花朵。然而,工藝技術的熟練對於每一個藝術家采說都是不可缺少的。真正創造想像力的根源即建立在這個基礎上面。……
讓我們建立一個新的設計家組織。在這個組織裡面,絕對沒有那種足以使工藝技師與藝術家之間樹立起自大障壁的職業階級觀念。同時,讓我們創造出一幢將建築、雕刻和繪畫結合成三位一體的新的未來殿堂,並用干百萬藝術工作者的雙手相之矗立在雲霄高處,變成為一種新信念的鮮明標志。」
宣言由36歲的格羅佩斯執筆,扉頁上是表現主義版畫家費寧格所作的星光照耀下的大教堂,宣言中可見到威廉·莫里斯和凡·德·維爾德的思想影響。

包豪斯對建築思潮的影響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文化思想領域發生了大動盪。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德法兩國成了當時激進建築思潮最活躍的地方。德國建築師格羅皮烏斯、密斯·凡·德·羅、法國建築師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三人是主張全面改革建築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1919年格羅皮烏斯創立新型的設計學校「包豪斯「,在20年代成為建築和工藝美術的改革中心。1923年勒·柯布西耶發表《走向新建築》提出激進的改革建築設計的主張和理論。1927年在米斯主持下,於德國斯圖加特市舉辦展示新型住宅設計的建築展覽會。1928年各國新派建築師成立「國際現代建築會議「的組織。到20年代末,經過許多人的積極探索,一種旨在符合工業化社會建築需要與條件的建築理論漸漸形成了,這就是所謂的現代主義建築思潮。
現代主義建築思潮本身包括多種流派,各家的側重點並不一致,創作各有特色。但從20年代格羅皮烏斯,勒·柯布西耶等人發表的言論和作品中可見以下一些基本的特徵:
一、強調建築隨時代發展變化,現代建築應同工業時代相適應
二、強調建築師應研究和解決建築的實用功能與經濟問題
三、主張積極採用新材料、新結構,促進建築技術革新
四、主張堅決擺脫歷史上建築樣式的束縛,放手創造新建築
五、發展建築美學,創造新的建築風格
現代主義建築思潮(Modernism)是20世紀諸多建築思潮中最重要和影響最深遠的建築思潮。現代主義建築思潮在50~60年代達到高潮。「國際風格「的出現為現代主義提供了理論借口,他們「開拓機器生產時代的新的創造潛能,懷有對機器的熱忱「。強調功能決定形式、不講民族特色、個性特徵,力求純粹、反對裝飾,這種國際語言逐漸推向理性、標准化使現代主義最終走向了極端。之後根源於現代主義建築原則相反的論點和創作主張不斷興起。相繼出現諸如:單純反對現代主義的後現代主義;復古的新古典主義;甚至新新古典主義;充分坦露結構,顯示多種機電設備的本來形狀的高技術派;和理性、情感的結合、抽象和歷史的結合的理性主義;解構主義、後結構主義及反構成主義等等建築思潮。

建築上的革命也推動了工業設計的發展。設計產品的目的是滿足人的需要,產品形態的發展也是無止境的,因此審美設計沒有極致和終點。正如包豪斯的旗手格羅皮烏斯在《全面建築觀》中所指出的: 「歷史表明,美的觀念隨著思想和技術的進步而改變,誰要是以為自己發現了『永恆的美』,他就一定會陷於模仿和停滯不前。真正的傳統是不斷前進的產物,它的本質是運動的,不是靜止的,傳統應該推動人們不斷前進」。產品設計迫切要求人們正確認識產品的形式與審美的關系,用「美」的尺度,設計製造富有形式美感的現代「藝術品」--產品設計。

「包豪斯「 本世紀20年代初,現代資本主義世界的生產力依憑科學技術的進步發展,既改變了
人們的物質生活環境,又改變了人們內心的思想觀念,包豪斯強調「藝術與技術的統一「,繼承了莫里斯「人性化「的一面,而更提倡創造精神。「包豪斯所開始的新的視覺語言,乃是以建立一個作為現代工業社會的視覺表現的新的文化統一體,實現文化的再結合為目標「。「這種態度是建立在把人作為尺度的整體觀念上的,藝術家應該是完整的人的典型,要恢復藝術家在生產世界中的原位,與科學家、事業家一道制導自然,使我們的生存環境具有美的形式與意義。藝術家憑他對生活進行有機安排的創造,必定會有利和促進生活之美的顯現。"

包豪斯對現代設計的影響

包豪斯被迫解散後,包豪斯的設計家們紛紛流亡法國、瑞士、英國,而大部分去了美國。歐洲建築和工業設計的中心轉到了美國。如格羅皮烏斯在英國居留三年後又於1937年赴美國任哈佛大學建築系系主任。此後,布魯耶投奔格羅皮烏斯並在美國執行建築業務,米斯·凡·德洛暫居德國,1937年赴美國任教於伊利諾工業技術學院(1llionis lnstitueeof Technology),
希爾伯西摩和彼得漢斯等也前往該校任教。克利前往瑞士,康丁斯基前往巴黎。巴耶在紐約任一家廣告公司的藝術指導。1937年包豪斯的教師莫霍利·納吉(Mo-holyNagy)在芝加哥籌建了「新包豪斯」,繼續弘揚德國時期的包豪斯精神。後來更名為「芝加哥設計學院(1nstituteof Design Chicago)。以後又與伊利諾工學院合並,成為美國最著名的設計學院。從此,歐洲設計運動便在美國蓬勃開展,形成高潮。
包豪斯的建校歷史雖僅14年3個月,畢業學生不過520餘人,但它卻奠定了機械設計文化和現代工業設計教育的堅實基礎。包豪斯的辦學宗旨是培養一批未來社會的建設者。他們既能認清二十世紀工業時代的潮流和需要,又能充分運用他們的科學技術知識去創造一個具有人類高度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新環境。正如格羅皮烏斯所說:「設計師的第一責任是他的業主。」又如納吉所說:「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一樣,事實上,包豪斯在調和「人」與「人為環境」的工作方面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已遠遠超過了十九世紀的科學成就。包豪斯的產生是現代工業與藝術走向結合的必然結果,它是現代建築史、工業設計史和藝術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

包豪斯的主要成就和影響分析如下:

1.包豪斯打破了將「純粹藝術」與「實用藝術」截然分割的陳腐落伍教育觀念,
進而提出「集體創作」的新教育理想。
2.包豪斯完成了在「藝術」與「工業」的鴻溝之間的架橋工作,使藝術與技術
獲得新的統一。
3.包豪斯接受了機械作為藝術家的創造工具,並研究出大量生產的方法。
4.包豪斯認清了「技術知識」可以傳授,而「創作能力」只能啟發的事實,
為現代設計教育立下良好的規范。
5.包豪斯發展了現代的設計風格,為現代設計指示出正確方向。

包豪斯的設計在今天的生活中已隨處可見,但當時卻被人們指斥為野蠻和傲慢,是對古典文明的叛逆。盡管現在人們已用「包豪斯風格」來表示對包豪斯的尊敬,但格羅皮烏斯本人是堅決反對這種提法的,他指出包豪斯的宗旨在於反對把風格變成僵死的教條。

包豪斯對中國設計教育影響

包豪斯對中國設計的影響最早是對工藝美術的影響。當然新中國最早的設計教育就是工藝美術教育,比如現任東南大學藝術學系博導的張道一教授,最早就是從事圖案教學和工藝美術理論研究的。在1991年版田自秉著《工藝美術概論》一書中,同樣可以清楚的看到包豪斯思想影響的痕跡,盡管當時的理解、認識與現在不完全一樣。
「我們還以外國近代的工藝思潮為例,作為說明。對這種物質作用和精神作用的雙重屬性的認識,表現為對「感性」和「理性」的認識的偏頗。 19世紀,英國工藝家莫里斯倡導工藝運動。由於當時正值產業革命,機器大生產製造的生活用品代替了古老的傳統手工生產。莫里斯認為機器產品的粗糙簡略,不及手工產品具有藝術性。因而提倡恢復手工藝生產,並親自設計和製作傢具、掛毯、壁紙,裝潢等。這種工藝思想,沒有注意工藝美術和時代結合,和新的生產條件相適應,以滿足人們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新的需要,側重於藝術性,而忽視生產性,脫離了時代的步伐,違背了歷史規律。因而,只具有感性的認識,顯示其偏頗性。和莫里斯形成對比的,是20世紀初的包豪斯工藝思想體系。包豪斯(Bauhaus)是1919年在德國建立的綜合造型學校。早期設在魏瑪,1925年遭受納粹的迫害而遷到德紹,1932年關閉,之後,該校的主要成員紛紛流亡美國,1938年在美國芝加哥創立了美國包豪斯。包豪斯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建築家格羅皮烏斯,主張藝術與工業結合。認為在工業十分發達的時代,應當利用科學成果,在工業技術的基礎上,創造合乎功能的新的工藝美。機器產品雖然單調枯燥,但是機器只是工具,我們應當解決機器生產與藝術表現的矛盾,,使設計、生產、經濟得到有機的統一。包豪斯的工藝思想,重視現代材料、現代技術、現代結構的應用,並由現代工業直接創造美學價值,這對工藝美術創造,適應時代發展,結合生活需要,工藝美術新領域的開拓,工藝思維的啟迪,具有重要的價值。但是,包豪斯工藝思想強調工藝美是體現功能和運用結構的必然結果,並認為傳統是阻礙機器產品設計的因素,因而認為功能就是美,並忽視民族文化傳統的作用。這種理性的觀念,同樣也顯示其偏頗性。所以,後來又產生與之相對立的重視人性的親近感和強調個性的多樣化的新的工藝思潮。」
田自秉當時所說的工藝美術正是今天我們所說的設計或藝術設計,而包豪斯的影響也一直影響至今,當然有積極的指導意義,但過分固守這一過時已久的理念,對當代中國設計教育的發展實際上已經是一種障礙,無法逾越則無法創新發展。

格羅彼烏斯和包豪斯的理想「把人作為尺度「「平衡的全面發展「在其教育體系中得到充分的體現。特別是作為包豪斯的基礎課程的創造者約翰·伊頓教授以東方傳統的精神文化與西方的科學進步相結合,以克服所謂現代物質文明帶來的危機,他十分注重啟發學生的個性,把學生分為傾向精神表現的、傾向理性結構的、傾向真實再現的三種類型而予以不同的指導,伊頓的這種體系與我國傳統的教育方法有許多驚人相似之處,與東方的「以意為之「的表現體系非常吻合。

我國設計專業名稱設置也與70多年前的包豪斯類似。以上海東華大學設計專業本科分類為例:
藝術設計學院:工業造型設計 視覺傳達設計 環境藝術設計 電腦藝術設計 裝飾藝術設計
服裝學院:服裝藝術設計 服裝設計工程 服裝表演藝術
本科課程:以工業造型專業的課程結構為例,其他專業課程設置大體相近。

⑶ 包豪斯協會會員能幹嘛

享有對協會工作的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包豪斯協會會員可享有對腔寬協會工作的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有退會的自由。包豪斯國際陸衡設計協會是凝聚世界各國設計領域極具實力和代表性的機構和個人的早圓做國際性營利性行業協會組織。

⑷ 包豪斯獎容易獲獎嗎

包豪斯獎容易獲獎。包豪斯獎是由北京包豪斯文化藝術院通過舉辦"包豪斯獎"國際設計大賽,挖掘設計力量,傳播設計價值,推動設計發展,構建設計與市場的溝通平台,促進設計教育觀念的革新,加大中國設計師同國際設計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大賽分為專業組:國際、國內各類設計機構或設計師個人、企業設計部門從業人員;和院校組:國際、國內各類高等院校設計類、藝術類專業教師及學生。第七屆「包豪斯獎」國際設計大賽的參賽作品在數量和質量上都較往屆有極大的提升,截止2021年12月20日,共計收到參賽作品7592件。主辦方遵循「科學、規范、學術、民主」的評審理念,由北京包豪斯文化藝稿鍵術院專家委員會的13位專家組成本屆大賽評委會,宏敬棗最終評選出:包豪斯獎(最高獎)10名;專業組金獎10名,專蔽拆業組銀獎30名,專業組銅獎45名;院校組金獎50名,院校組銀獎200名,院校組銅獎400名;優秀指導教師獎158名。

⑸ 包豪斯大學世界排名

包豪斯大學是德國最著名的藝術設計學院之一,其位於德國魏瑪市,建立於1919年,被譽為現代主義運動的創始地之一。以下是該校的世界排名相關信息。

實際上,包豪斯大學在國際社會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不僅因為其在藝術設計領域的卓越表現和貢獻,還因為其兩位創始人華特·格羅皮烏斯和米斯·凡德羅的美學理念和設計思想的影響。他們主張將藝術與技術相結合,注重實用性和工業化生產,這種理念對現代設計和建築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了現代建築和設計的重要風格之一。

⑹ 包豪斯的成就和影響

包豪斯成立之初,在格羅披烏斯支持下,歐洲一些最激進的藝術家來到包豪斯任教,使當時流行的一是思潮特別是表現主義對包豪斯的早期理論產生了重要影響。
包豪斯早期的一批基礎課教師有俄羅斯人康定斯基、美國人費寧格、瑞士人克利和伊頓等,其中康定斯基曾擔任過莫里斯教育學院金屬和木製品車間的繪畫課教師。這些藝術家都與表現主義有很強的聯系。表現主義是20世紀初出現於德國和奧地利的一種藝術流派。主張藝術的任務在於表現個人的主管感受和體驗,鼓吹用藝術來改造世界。用奇特、誇張的形體來表現時代精神。這種理想主義的思想與包豪斯「發現象徵世界的形式」和創造新的社會的目標是一致的。
包豪斯對設計教育最大的貢獻是基礎課,它最先是由伊頓創立的,是所有學生的必修課。伊頓提倡「從干中學」,即再理論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實際工作探討形式、色彩、材料和質感,並把上述要素結合起來。但由於伊頓是一個神秘主義者,十分強調直覺方法和個性發展,鼓吹完全自發和自由的表現,追求「未知」與「內在和諧」甚至一度用深呼吸和振動練習來開始他的課程,以獲取靈感。這些都與工業設計的合作精神與理性分析相去
甚遠,從而遭到了很多批評。1923年伊頓辭職,由匈牙利出生的藝術家納吉接替他負責基礎課程。納吉是構成派的追隨者,他將構成主義的要素早清滑帶進了基礎訓練,強調形式和色彩的客觀分析,注重點、線、面的關系。通過實踐,使學生了解如何客觀地分析兩度空間的構成陸臘,並進而推廣到三度空間的構成上。這些就為工業設計教育奠定了三大構成的基礎,同時也意味著包豪斯開始由表現主義轉向理性主義。
另一方面,構成主義所倡導的抽象幾何形式,又使包豪斯在設計上走向了另一種形式主義的道路。1923年包豪斯舉行了第一次展覽會,展出了設計模型、學生作業以及繪畫和雕塑等,取得了很多成功,受到歐洲許多國家設計界和工業界的重視和好評。在這次展覽會上,格羅披烏斯作了《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的講演,更加強調技術的作用。從1923—1925年,包豪斯技術方面的課程得到了加強,並有意思地發展了與一些工業企業的密切聯系。1925年4月1日,由於受到魏瑪反動政府的迫害,包豪斯關閉了再魏瑪的校園,遷往當時工業已相當發達的小城德紹,繼續自己的事業。
遷到德紹之後,包豪斯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格羅皮烏斯提拔了一些包豪斯自己培養的優秀教員為教授,制定了新的教學計劃,教育體系及課程設置都趨於完善,實習車間也相應建立起來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包豪斯新建的校舍,這座新校舍是格羅披烏斯設計的,1925年秋動工,次年年底落成。它包括教室、車間、辦公室、禮堂、飯廳及高年級學生宿舍。校舍建築面積接近一萬平方米,是一組多功能的建築群。

包豪斯對於現代工業設計的貢獻是巨大的,特別是它的設計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其教學方式成了世界許多學校藝術教育的基礎,它培養出的傑出建築師和設計師把現代建築與設計推向了新的高度。相比之下,包豪斯所設計出來的實際工業產品無論再范圍上或數量上都是不顯著的,在世界主要工業國之一德國的整體設計發展過程中,包豪斯的產品並未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包豪斯的影響不在於它的實際成就,而在於它的精神。包豪斯的思想在一段時間內被奉為現代主義的經典。但包豪斯的局限也逐漸為人們所認識到,因而它對工業設計造成的不良影響受到了批評。例如包豪斯為了追求新的、正念工業時代的表現形式,在設計中過分強調抽象的幾何圖形。「立方體就是上帝」,無論何種產品,何種材料都採用幾何造型,從而走上了形式主義的道路,有時甚至破環了產品的使用功能。這說明包豪斯的「標准」和「經濟」的含義更多是美學意義上的,因此所強調的「功能」也是高度抽象的。另外,嚴格的幾何造型和對工業材料的追求使產品具有一種冷漠感,缺少應有的人情味。包豪斯積極倡導為普通大眾的設計,但由於包豪斯的設計美學抽象而深奧,只能為少數知識分子和富有傑出所欣賞。時至今日,不少包豪斯的產品仍價格高昂,只能被視為一種審美水準和社會地位的象徵,如米斯的巴塞羅那椅就是典型的例子,售價達數百美元。
對於包豪斯最多的批評是針對所謂「國際式」風格的。盡管格羅披烏斯反對任何形式的風格,但由於包豪斯主張與傳統決裂並提倡幾何構圖,事實上消除了設計的地域性,各國、各民族的歷史文脈被忽視了,加之一些建築師曲解了包豪斯的精髓,以抄襲代替創造,形成了千人一面的「國際式」風格。以平屋頂、白牆面、通長窗為特徵的方盒子式建築風行世界各地,對於各國的建築文化產生了巨大沖擊,因而受到廣泛的批評。
無論對於包豪斯有多少保留意見,它的巨大影響是無可非議的。集合在格羅披烏斯旗下的精英都有其鮮明的個性,但又發展了一種強烈的共性。當他們從第三帝國移民各地時,都懷著堅定的信念,在各自工作或任教的地方傳播了包豪斯的思想,並使其發揚光大。

歷史貢獻
(1)強調集體工作方式,用以打敗藝術教育的個人藩籬,為企業工作奠定基礎。

(2)強調標准,用以打破藝術教育造成的漫不經心的自由化和非標准化。

(3)設法建立基於科學基礎上的新的教育體系,強調科學的、邏輯的工作方法和藝術表現的結合。以上幾個要點,已經將教學的中心從比較個人的藝術型教育體系轉移到理工型體系的方向上來了

(4)把設計一向流於「創作外型」的教育重心轉移到「解決問題」上去,因而設計第一次擺脫了玩形式的弊病,走向真正提供方便、實用、經濟、美觀的設計體系,為現代設計奠定了堅實的發展基礎。

(5)在比利時設計家亨利·凡·德·威爾德的試驗基礎上,開創了各種工作室,如金、木、陶瓷、紡織、攝影等。團結了一批卓有建樹的藝術家與設計家介入到設計中來,將設計教育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

(6)打破了陳舊的學院式美術教育的框框,1920年包豪斯重要教員、色彩專家約翰尼·伊頓創立「基礎課」,在此以前是沒有所謂基礎課之說。同時創造了結合大工業生產的方式,為現代設計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7)培養了一批既熟悉傳統工藝又了解現代工業生產方式與設計規律的專門人才,形成了一種簡明的適合大機器生產方式的美學風格,將現代工業產品的設計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⑺ 包豪斯國際設計大賽含金量

包豪斯國際設計大賽含金量很高,這是一場國際比賽,其影響力不容小覷。

⑻ 簡述包豪斯幾個階段的成就及影響

「包豪斯」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19--1925年)魏瑪時期

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任校碼老長,提出「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的崇高理想,肩負起訓練二十世紀設計家和建築師的神聖使命。

影響:他廣招賢能,聘任藝術家與手困模殲工匠師授課,形成藝術教育與手工製作相結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第二階段(1925-1932年)迪索時期

包豪斯在德國迪索重建,並進行課程改革,實行了設計與製作教學一體化汪沖的教學方法,取得了優異成果。這個時期是其高峰時期。1928年格羅皮烏斯辭去包豪斯校長職務,由建築系主任漢內斯·邁耶(HannesMeyer,1889-1954)繼任。

這位共產黨員建築師將包豪斯的藝術激進擴大到政治激進,從而使包豪斯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政治壓力。最後邁耶本人也不得不於1930年辭職離任,由米斯·凡·德洛(Mies Van de Rohe,1886-1969)繼任。

影響:米斯面對來自納粹勢力的壓力,竭盡全力維持著學校的運轉,終於在1932年10月納粹黨占據迪索後,被迫關閉包豪斯。

第三階段(1932-1933年)柏林時期

米斯·凡·德洛將學校遷至柏林的一座廢棄的辦公樓中試圖重整旗鼓,由於包豪斯精神為德國納粹所不容,面對剛剛於1933年正式上台的納粹政府,米斯終於回天無力,於該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關閉。

影響: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閉,不得不結束其14年的發展歷程。柏林時期僅有6個月的時間。

局限性:

包豪斯所處的歷史、政治、經濟、社會等環境,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著某些歷史局限性,這些局限性具體而言主要表現在三方面:

一是由於它過於重視構成主義理論,強調形式的簡約,突出功能與材料的表現,忽視了人對產品的心理需求,影響了人與產品之間的情感和諧,機械、呆板、缺乏人情味和歷史感,因此受到「後現代主義」的批評。

二是包豪斯在抨擊舊的藝術形式、追求抽象幾何形式的同時,也排斥了各民族和地域的歷史及文化傳統,導致了千篇一律的國際主義風格。

三是包豪斯作為一個設計組織,其人員構成很復雜,是「先鋒派」藝術家佔了主導地位,「工藝」因素超過「技術」因素,產品設計往往停留在傳統產品設計與研究上,而對現代的汽車、家電等相關產品卻少有探討。

對工業和傳統工藝之間的關系,仍然帶有一些烏托邦色彩,對時代技術條件、機械化批量生產的方式和經濟概念趨向一種抽象的美學追求,而很少對實際生活需要進行考察。

閱讀全文

與包浩斯國際市凈率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