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什麼加快了我國國際貿易

什麼加快了我國國際貿易

發布時間:2023-05-09 19:00:52

1. 中國為什麼對外貿易順差越來越大

20世紀90年代以後,國外投資增加,我國在開展國際貿易的同時,並根據當前經濟發展情況,合理調整了經濟增長和需求結構。擴大與國際貿易的合作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原因,市場開放帶來了大量外國直接投資的流入,提高了我國出口規模。由於全球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跨國公司的增多,這大大加快了我國的經濟增長。直接影響我國GDP的增長速度,短期內增加國際貿易順差,凈出口增長對GDP增長有很大貢獻,但從長期來看,只有增加內需才能促進GDP的長期增長。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可以極大地激發企業和人遲嘩才的創新潛力,從而在經濟全面發展的背景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大大提高。同時,在全球經貿一體化發展的背景下,企業必須確定自己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理念,適應國際經濟形勢的發展,提高企業的生產經營管數譽理效率,提高國際競爭力,提高企業經碼畢行濟效益。

2. 我國的國際貿易現狀是什麼

1.我國貿易現狀分析 1.我國貿易現狀分析
1.1 1.1 快速發展動因分析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人們把對外貿易作為發展本國經濟的最初推動力。 世界自由化政策的效果, 世界經濟保持較高增長速度為我國外貿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 部環境。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和外貿體制改革,以及 9%左右的實際增長 率為外貿發展創造了良好內部環境,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加快了貿易和投資政策 的改革。我國在勞動力資源、市場規模和經濟發展潛力上又具有比較優勢。外資對我 國增加出口,改善國際貿易地位起了積極作用,外商企業出口額占我國出口總值的 57%,進口占 58%。
1.2 外貿產品構成不斷優化
利用世界產業轉移的契機我國外貿從初級產品出口轉換為輕工紡織品的出口, 再 到機電製品的出口, 目前利用世界高科技產業轉移的機遇正向高科技製品為支撐點轉 變。2004 年高新技術產品占出口總額的 27.4%,增幅高於總出口增幅 17 個百分點。 進口商品中生產資料一直在進口總額中占 80%左右,其中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國辯拍 家重點建設所需物資,以及工農業生產所需原材料進口穩定增長。
1.3 外貿方式的轉變
改革開放以前一般貿易一直是我國對外貿易的主要方式, 改革開放後加工貿易異 軍突起,超過一般貿易的增長,目前已經佔到出口總額的 55%,進口總額的 39%,尤 其是進料加工貿易發展尤為迅速。
1.4 進入貿易摩擦高發期
在我國出口數量、品種急劇擴大積累巨額貿易順差的同時,我國遭遇越來越多的 貿易摩擦,貿易摩擦強度加大,花樣翻新,領域不斷延伸。主要有「兩反兩保」如: 2005 年共有並灶叢 18 個國家、地區對我國發起「兩反兩保」調查 63 起,涉案金額 21 億 美元。 其中, 反傾銷 51 起, 涉案金額 17.9 億美元; 特保案件 7 起, 涉案金絕櫻額 2.2 億 美元;保障措施 5 起,涉案金額 0.9 億美元。美國還對我國 7 種產品發起「337」 調查,涉案金額 12 億美元;歐盟、美國、土耳其等國對我國紡織品啟動「242」調
1
查或實施限制措施。近兩年我國企業遭遇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調查居世界第一。

3. 如何更好的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一、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促進

1、一方面要「引進來」,如針對目前大型商業性跨國公司急於進入中國市場的情況,以開放市場為條件,加強與國際著名跨國公司的聯絡,了解他們的需求動態,及時邀請負責采購的買家灶含漏來華,組織相關企業做好准備貿易促進體系,從而實現內貿帶動外貿發展,促進產品出口。

2、另一方面要「走出去」,如組織企業參與境外的各類國際專業展會和境內隱爛的對外經濟貿易洽談會,對於「結伴參展」的中小企業給予適當的鼓勵;組織專業貿易小組到重點開拓的國家和地區進行市場考察和產品推廣;結合國內 國際貿易 形勢,適時組織企業代表團出訪,搞好雙邊或多邊的經貿關系

3、加大貿易環境和出口產品的宣傳力度。在每年的對外宣傳計劃中列入對外貿易宣傳內容,加強外經貿發展的總體性宣傳,整體推介我國的科技水平和製造業能力。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擴大出口和尋找經濟技術合作夥伴。

4、明確貿易促進機構的職能定位和分工。構建新型貿易促進體系的關鍵在於理順各類貿易促進機構的運行機制。根據不同主體賦予不同的職能和權責,真正形成相互溝通、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研究發現,發達國家一般只在中央政府層面設立貿易管理的政府部門,在地方政府層面,一般只有貿易促進機構貿易促進體系,而無管理機構。

5、創新貿易促進方式和手段

創新貿易促進方式的著力點要通過提供完備的公共老掘信息服務,創造直接的交流機會,加大對國際市場的宣傳力度。建立完備的公共信息服務體系,提供國際市場信息。

對重點行業、地區設立專家小組,協助企業對相關國外市場進行調研,為企業出謀劃策;組織聯合國等大型國際組織來華采購,舉辦有針對性的采購說明會和網上專欄,讓更多的企業了解采購程序和招標信息。

(3)什麼加快了我國國際貿易擴展閱讀:

我國對外貿易的特點

1、貿易管制政策是一國對外政策的體現。

2、貿易管制會因時因勢而變化。

3、對外貿易管制以實現國家對內對外政策目標為基本出發點。

4、對外貿易管制是國家管制。

5、對外貿易管制是政府的一種強制性行政管理行為。

6、對外貿易管制所涉及的法律制度屬於強制性法律范疇。

4. 為什麼我國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呢

一、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外貿出口已被公認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

二、我國對外貿易在經歷了建國以後近30年的長期低迷增長後,改革開放以來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特別是進入新世紀初以來,我國已儼然成為了世界貿易大國,為我國和世界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三、據商務部統計,僅從1990年至2006年,中國的累計進口額就高達42000億美元。外貿對中國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拉動經返渣濟增長,外貿出口已和投資、消費一起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二)促進結構調整、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機電產品出口已佔出口總額的一半以上,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已近30%;

(三)創造就業機會,與對外貿易直接相關的從業人員達近億人;

(四)增加財政收入和外匯儲備,進口稅收佔全國稅收收入的1/5,成為僅次於國內增值稅的第二大稅源,國家外匯儲備已突破10000億美元,提高了抵禦外部經濟風險的能力;

(五)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為經濟建設服務。國內需要的能源、原材料、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的進口,占進口總額的90%。

四、但在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和對經濟的深層次拉動作用方面,與美、德、日等世界貿易強國相比,我們還有很大差距。因此,深入把握貿易大國和貿易強國的本質內涵,加快我國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將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大課題。

五、衡量貿易強國的標志:結構為先

貿易大國與貿易強國是一組相對概念:

1、既有量的基礎,也有質的指標,同時量與質的指標也是相對的。

2、據此,我們認為貿易大國主要是從貿易數量方面考慮的,而貿易強國的地位主要是從貿易質量方面考慮的。

3、貿易強國的衡量標志是以貿易結構不斷優化為核心,包括貿易條件不斷改善、貿易主體表現活躍、貿易內容不斷豐富、貿易競爭力不斷提高、貿易市場多元化等。

4、在進口方面更多的是進口一些資源性的、低附加值的產品,通過這些產品來滿足本國經濟增長的需要,在出口方面,通過高技術含量、深加工產品的出腔世州口來延長產業內的鏈條,把更多的附加值放在國內,並通過開發和擁有較多的自主知識產權和著名品牌,使產品和企業在世界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使企業具有較高的管理水平、較高的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能力和較強的抗禦國際市場風險以及化解國際貿易摩擦的(如國外反傾銷)的能力。

六、中國是貿易大國:當之無愧

(一)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外貿進出口體系的建立、健全和完善,更重要的是來自市場的活躍因素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帶來新的推動力,中國對外貿易獲得了飛速發展,並實現了三次大的飛躍:

1、1986年紡織服裝產品取代石油成為第一大出口產品,標志著我國已擺脫資源為主的出口結構,進入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導的時期;

2、1995年外貿出口結構出現決定性變化,機電產品首次超過紡織伍蔽服裝產品成為我國最大類出口產品,並推動外貿出口在1994和2000年分別邁上1000億美元和2000億美元的台階;

3、世紀之交我國又抓住入世和以IT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製造環節向我國轉移的機遇,大力實施科技興貿戰略,形成以高新技術產品和機電產品拉動外貿增長的新格局,我國推動外貿進出口規模在2004年突破10000億美元,對外貿易實現第三次飛躍。

(二)「十五」期初,我國在世界貨物貿易額中的排名是第6位,已經開始被世界輿論稱為貿易大國;當我們站在進入「十一五」的重要時刻,我國對外貿易總額2006年一躍達到17606.9億美元,相當於「十五」初期2001年的3.4倍,不僅實現了我國對外貿易史上的重大跨越,而且在世界貨物貿易額中的排名已穩居第3位。

1、尤其令人稱道的是:自2002年以來,我國對外貿易已經連續5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長。

2、同時,圍繞轉變外貿增長方式這條主線,我國進出口商品結構也在悄悄改善。

3、2001~2005年,我國工業製成品出口比重由90.1%提高到93.6%(1980年,工業製成品僅占我國出口總額的49.7%),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占出口總值的比重分別由44.6%和17.5%提高到54.6%和29.2%;同期,我國進口商品中初級產品進口比重由18.8%提高到22.4%。

4、我國初步形成了以20個城市、25個基地、12類商品和1000家企業為重點的「科技興貿」促進體系,培育出海爾、聯想、TCL、華為、中興等在世界上有一定影響力的企業集團和自主品牌。我國加工貿易國內增值率達到52%,與主要貿易夥伴進出口全面增長。

(三)對外開放的中國如今已經完全進入到了國際貿易的寬廣大道並快速前行,不斷刷新一個又一個歷史記錄:

1、繼2004年對外貿易首次突破10000億美元後,2005年中國進出口貿易再次躍上14221.2億美元的高峰,其中貨物貿易出口總額7620億美元,同時中國貿易順差創造了1020億美元最好成績,中國的外匯儲備增加到了8000億美元。

2、不僅如此,令人心動的阿拉伯數字元號在2006年再次放大:2006年全年進出口貿易總額達17606.9億美元,同比增長23.8%;其中出口9690.8億美元,增長27.2%;進口7916.1億美元,增長20%。

3、相應的是外貿順差打破了2005年創造的年度紀錄,達1774.7億美元,增幅高達74%,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突破10000億美元。「中國製造」在大踏步挺進國際的過程中,也勇敢地將自己的國家送上了貿易大國的突出位置。 七、中國成為貿易強國:任重道遠

(一)中國儼然已是世界貿易大國,但還不是「貿易強國」。從貿易大國到貿易強國,中國尚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從國際水平看,我們的出口產品附加值低、效益不高,在企業競爭力、自主創新能力等方面,與美國、德國、日本等貿易強國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

1、總量大國、人均小國;貨物貿易大國、服務貿易小國。

1.1、目前我國人均貿易額只有1354美元,而世界人均貿易規模2400美元。

1.2、其中,美國人均貿易規模8427美元、日本人均貿易規模7136美元、韓國人均貿易規模7920美元,我國只是貿易總額規模的大國,人均貿易規模上卻是小國。

1.3、同時,也是貨物貿易的大國、服務貿易的小國。中國的服務貿易雖以年均16%的速度增長,2005中國服務貿易出口僅佔全球出口總額的3.4%,進口居全球進口總額的3.6%。

1.4、雖然中國也已經進入世界服務貿易大國的行列,但是與經濟規模和實際需要相比(包括與貨物貿易相比),中國的服務貿易發展還很滯後。

2、貿易總量的大國、貿易結構的弱國。

2.1、盡管我國出口商品結構已經明顯提升,但在技術含量較高的商品領域,我們仍然屬於凈進口國,我國對外貿易總體上仍然呈現依靠出口低附加值消費品換取資本產品的格局。

2.2、從世界經濟分工的角度看,中國外貿出口中加工貿易占很大份額,且大多處於加工下游的低利潤環節,產品的附加值和技術含量比較低,高科技製品出口比重僅佔29%多一點,有影響的品牌極少,是有形商品的大國、無形品牌的小國,是貿易數量的大國、貿易結構的弱國。

2.3、從理論上進行分析,在要素稟賦中,我國經濟的比較優勢仍主要體現在勞動力要素供給豐富方面,相對而言,資本、技術、知識要素的供給不足;尤其是密集使用技術和知識的產品生產,不具有成本相對較低的優勢。

2.4、按照比較優勢定位不同貿易夥伴的國際分工位次,我國大多數產業(即便是高新技術產品的生產和貿易)仍處在低端分工位次上。

2.5、也就是說,在國際分工的中低端位次上,我國產品或生產環節具有國際競爭力;但在中高端分工位次上,我國產品或生產環節一般不具有國際競爭力。

3、數量龐大、效益低下。

3.1、我國出口大多採取加工貿易方式,國內所得不過是一點微薄的加工費而已。即使近年異軍突起的電子、信息產品出口,其中很大一部分也僅僅是為一些跨國巨頭所做的貼牌加工。

3.2、由於我國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附加值出口商品,並且由於長期堅持「出口創匯」的指導思想,從而導致競相殺價出口,「肥水流入外人田」,出口產品的數量增多了,但價格卻下跌了。

3.3、出口產品價格的普遍下滑,再加上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從而又造成國外針對中國提起的反傾銷案件不斷增多。

3.4、不少外貿企業有規模沒效益,出口過度競爭,對外競相殺價,靠著退稅勉強獲得微薄的利潤或艱難地維持生存。低下的出口效益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

3.5、突出問題之一是許多出口企業只能依靠出口退稅生存,給政府財政造成了沉重壓力,也為國外的貿易保護主義者提供了口實。

4、地區結構和企業結構發展不平衡。

4.1、我國東南沿海成為出口的大贏家,而西部卻不甚理想。例如,2005年前10個月,東部10個省市出口佔全國份額的91%,廣東、福建、浙江、江蘇等省出口增幅均在20%以上,但同時竟有多個中西部省區的出口在萎縮之中。

4.2、同時,中國本土企業仍未擺脫在低利潤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惡性競爭的循環,中國出口業績的亮點仍然主要來自外資企業尤其是獨資企業,數以千萬計的民工仍然未能合理分享經濟增長的蛋糕,中國企業也仍然處在國際反傾銷的陰影之下。

5、自主創新能力不足。

5.1、我國通過大量引進先進適用技術,促進了產業結構升級,但國內企業創新能力沒能同步提高,關鍵技術自給率低,對外技術依存度在50%以上,科技創新能力在主要國家中仍處於中等偏下水平。

5.2、較弱的創新能力,加上低下的技術水平和較低的勞動力素質,嚴重限制了中國在國際分工中地位的提升。

5.3、改變我們用100億條褲子換一架波音飛機的尷尬,需要在制度和技術創新、在增加人力資源投入等方面做出更艱巨的努力。

6、總之,與世界貿易強國相比,我國主要在四個方面存在明顯差距:

6.1、貿易增長方式相對粗放,質量和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

6.2、核心競爭力不強,缺乏自有品牌和營銷網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產品還很少。

6.3、出口產品層次偏低,不少產品仍處於國際分工價值鏈的低端,附加值不高。

6.4、尚未形成一大批管理水平高、綜合實力強、能夠深度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企業。

5. 當今國際貿易發展的新趨勢是什麼

以貿易全球化為首要內容的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和商務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可以歸納為六個方面:1、國際貿易步入新一輪高速增長期,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加明顯;2、以發達國家為中心的貿易格局保持不變,中國成為國際貿易增長的新生力量;3、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新的挑戰,全球范圍的區域經濟合作勢頭高漲;4、國際貿易結構走向高級化,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發展方興未艾;5、貿易投資一體化趨勢明顯,跨國公司對全球貿易的主導作用日益增強;6、貿易自由化和保護主義的斗爭愈演愈烈,各種貿易壁壘花樣迭出。

以貿易全球化為首要內容的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和商務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深入分析和把握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對於我們科學決策,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把握好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機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國際貿易步入新一輪高速增長期,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加明顯

伴隨世界經濟較快增長和經濟全球化的縱深發展,當前國際貿易增長明顯加速,已經進入新一輪高速增長期。2004年,全球貨物貿易名義增長21%,創下25年來的歷史新高。在世界經濟強勁增長、國際市場對能源原材料商品需求旺盛以及美元貶值因素的影響下,全球貨物和服務貿易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全球貿易的高速增長既是科技進步、生產力提高、國際分工深化的共同結果,同時它又促進了世界生產。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貿易的增長率連續超過世界生產的增長率,導致世界各國的外貿依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二)以發達國家為中心的貿易格局保持不變,中國成為國際貿易增長的新生力量

美、歐、日三大經濟體既是世界經濟的主要力量,在國際貿易中也居於主導地位。目前,發達國家已經占據世界貨物出口70%以上的份額和服務貿易90%以上的份額,更為重要的是,發達國家通過開展區域貿易合作和控制多邊貿易體制來主宰國際貿易秩序,並在國際交換中獲得了大部分貿易利益。

中國是近年來國際貿易增長中顯眼的「亮點」,表現為中國不僅在全球貿易總量中的份額和排名不斷攀升,而且對全球貿易增量的貢獻也更為顯著。2004年,中國對外貿易額達到11548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德國的第三大貿易國,佔全球貨物貿易總額和增量的比重分別達6.4%和20%。

(三)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新的挑戰,全球范圍的區域經濟合作勢頭高漲

2004年8月1日,世貿組織147個成員就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框架達成了協議,但協議的內容較為原則和籠統,各成員在農業、非農市場准入等問題上仍存在很大分歧。2005年是多哈回合談判的關鍵一年,發達成員和發展中成員將在12月香港部長會議上就主要議題的實質內容進行談判。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各種區域貿易協定紛繁多樣、成員交叉重疊,一些貿易協定已超出傳統的降低貿易和投資壁壘的范圍,這對多邊貿易體系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同時,以區域貿易安排為主要形式的區域經濟合作加速發展,並呈現出不少新的趨勢:一是區域貿易安排迅猛發展。二是主要貿易大國都在追求區域貿易安排的主導權。三是區域貿易安排成員間的貿易比重進一步上升。2004年,區域內貿易總量占國際貿易總量的比重已超過50%。四是國家之間的競爭正在向區域經濟集團之間的競爭轉變。區域貿易安排已經成為各國爭取市場資源、擴大發展空間、提升國際地位的戰略手段。

(四)國際貿易結構走向高級化,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發展方興未艾

國際貿易結構的高級化與產業結構的升級互為依託,其變化趨勢有以下兩個突出特點:一是伴隨著各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全球服務貿易發展迅猛。近20多年來,國際服務貿易規模已經從1980年的3600億美元擴大到目前的2.1萬億美元,佔全球貿易的19%。在行業結構上,服務貿易日益向金融、保險、電信、信息、咨詢等新興服務業傾斜,傳統的運輸業、旅遊業所佔份額持續下降;在地區分布上,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所佔份額繼續擴大,東亞地區的增長尤其顯著。二是高技術產品在製成品貿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尤以信息通訊技術產品出口增長最快。同時,由於跨國公司紛紛把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近年來發展中國家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佔全球的比重快速上升。

(五)貿易投資一體化趨勢明顯,跨國公司對全球貿易的主導作用日益增強

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生產要素特別是資本在全球范圍內更加自由地流動,跨國公司通過在全球范圍內建立生產和營銷網路,推動了貿易投資日益一體化,並對國際經濟貿易格局產生了深刻影響。一是跨國公司已成為全球范圍內資源配置的核心力量。目前世界上的跨國公司已達6.2萬家,它們不僅掌握著全球13的生產和70%的技術轉讓,更掌握著全球23的國際貿易和90%的外國直接投資。二是國際貿易競爭從以比較優勢為主,轉變為以跨國公司數量和在國際范圍內整合資源的能力為主。這就意味著,一個國傢具備國際競爭優勢的企業越多,就越可以在國際分工中更多地整合別國的資源。三是國際貿易格局由產業間貿易轉向產業內貿易、公司內貿易為主。主要表現為,中間產品、零部件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增加。四是跨國公司產業轉移不斷加快,加工貿易在整個國際貿易中的比重持續提高,已成為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的增長點。

(六)貿易自由化和保護主義的斗爭愈演愈烈,各種貿易壁壘花樣迭出

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世界各國經濟交往愈加頻繁,貿易自由化已是不可逆轉的潮流。但是隨著國際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貿易摩擦產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當前,各國經濟景氣的不均衡性、區域貿易集團的排它性、貿易分配利益的兩極化等都是造成貿易保護主義層出不窮的重要原因。

當前世界已進入貿易爭端的高發期,並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基於戰略利益考慮而引發的貿易摩擦增多。二是貿易保護的手段不斷翻新。各種技術壁壘成為貿易保護的新式武器,知識產權糾紛成為國際貿易爭端的重要方面。三是摩擦從單純的貿易問題轉向更為綜合的領域。社會保障問題、匯率制度問題等已成為摩擦的新領域,資源摩擦與貿易摩擦交互作用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四是中國已成為國際貿易保護的最大受害國。從1995年開始,中國已連續10年成為遭受反傾銷最多的國家。

我國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對策思考

(一)處理好、發展好大國經貿關系,拓展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空間。美、歐、日、東盟、俄既是全球的貿易大國(集團),也是我國重要的經貿合作夥伴。2004年,我國與歐盟、美國、日本和東盟的貿易額均超過1000億美元,分別達到1773億美元、1696億美元、1679億美元和1059億美元,占據我國外貿總額的半壁江山。目前中俄貿易規模雖然相對較小,但雙方在油氣和礦產資源、高技術等領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廣闊。深入推進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貿關系向更高層次和更廣領域發展,事關我國對外經濟工作的大局。

(二)積極發展區域經濟合作和多邊經貿關系,推動建立有利我經濟發展的全球自由貿易體制。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具有重大的經濟政治意義。我們要認真落實中國—東盟自貿區貨物貿易協議。繼續推動上海合作組織各成員國在經貿合作方面取得新進展。一個更具開放性的全球多邊貿易體制,符合包括中國在內的世貿組織各成員方的長遠利益。我們要積極推動世貿組織多哈回合談判,在多邊經貿體制中發揮建設性作用。做好世貿組織首次對華貿易政策審議的應對及與世貿組織申請加入方談判的工作。積極參與聯合國等多邊國際組織的活動,進一步發揮我在聯合國貿發會議、開發計劃署等機構中的作用。

(三)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著重推進高技術產品和服務出口。我國以數量增加為主的增長方式受到越來越多的制約,必須加快外貿從數量增長為主向以質取勝轉變。要繼續落實和完善出口退稅等各項政策,在確保出口穩定增長的同時,下大力氣轉變出口增長方式。狠抓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結構調整;深入實施科技興貿戰略,抓好高新技術產品、軟體和醫葯出口基地建設,重點支持汽車及零配件、船舶、鐵路設備、通訊產品、生物醫葯等產品出口,加快形成高新技術產品帶動機電產品出口,機電產品出口帶動外貿出口的格局;實施品牌發展戰略,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商品出口;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著重引進高端加工增值環節。同時,組織協調好國內急需的能源、重要原材料、關鍵技術和重大設備的進口。

(四)提高貿易摩擦和「入世」後過渡期的應對工作水平,營造有利於發展的外部環境。積極妥善應對貿易摩擦,維護國內產業安全和企業利益。完善貿易摩擦應對機制,做好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和貿易壁壘應對工作。繼續爭取更多國家承認我完全市場經濟地位。針對全球紡織品貿易取消配額後的新形勢,認真做好紡織品一體化應對。及時發布紡織品出口和紡織業投資信息,引導企業有序出口,防止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鼓勵行業自律。推動紡織業開拓國際市場從出口為主向出口與「走出去」相結合轉變,減少貿易摩擦。注重研究用好世貿組織規則,主動做好入世後過渡期應對工作。依法運用各種貿易救濟措施,保護國內產業。密切跟蹤貿易救濟措施實施後對國內上下游產業的不同影響,指導企業及時調整結構、增強競爭力。研究借鑒其他世貿組織成員相關法律和案例,科學規范案件調查與裁決程序。

6. 中國的貿易發展史!

以下是1949年之後的中國的貿易發展史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逐步開展對外經濟貿易交流,但受到當時國際政治環境和國內計劃經濟體制等因素制約,對外貿易發展相對緩慢。

1978年,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大力發展對外貿易,成為中國加快現代化建設、改變落後面貌、促進經濟發展和提高綜合國力的重要途徑。

30多年來,中國利用世界經濟較長時期繁榮、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機遇,擴大對外開放,吸引利用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國內產業,在全面參與國際分工和競爭中,實現了對外貿易的跨越式發展。貨物貿易總量躋身世界前列。

1978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只有206億美元,在世界貨物貿易中排名第32位,所佔比重不足1%。2010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29740億美元,比1978年增長了143倍,年均增長16.8%。其中,出口總額15778億美元,年均增長17.2%;進口總額13962億美元,年均增長16.4%。

中國出口商品結構在20世紀80年代實現了由初級產品為主向工業製成品為主的轉變,到90年代實現了由輕紡產品為主向機電產品為主的轉變,進入新世紀以來,以電子和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不斷擴大。

20世紀80年代至本世紀初,中國加工貿易蓬勃發展,成為外貿的半壁江山。在中國外貿發展中,外商投資企業和加工貿易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形成全方位和多元化進出口市場格局。

改革開放後,中國全方位發展對外貿易,與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貿易夥伴已經由1978年的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發展到目前的231個國家和地區。歐盟、美國、東盟、日本、金磚國家等成為中國主要貿易夥伴。

2005年至2010年,中國與東盟貨物貿易佔中國貨物貿易比重由9.2%提高到9.8%,與其他金磚國家貨物貿易所佔比重由4.9%提高到6.9%,與拉丁美洲和非洲貨物貿易所佔比重分別由3.5%和2.8%提高到6.2%和4.3%。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

2001年至2010年,中國服務貿易總額(不含政府服務)從719億美元增加到3624億美元,增長了4倍多。

中國服務貿易出口在世界服務貿易出口中的比重從2.4%提高到4.6%,2010年達1702億美元,從世界信兄第12位上升到第4位;服務貿易進口比重從2.6%提高到5.5%,2010年達1922億美元,從世界第10位上升到第3位。

對外貿易發展有力推動了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中國成長為一個開放肆嫌的經濟體。參與國際分工與競爭,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極大促進了中國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提高了企業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加工貿易迅速發展壯大使中國勞動力充裕的比較優勢得以發揮,加快了中國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對外貿易直接帶動就業人口超過8000萬,其中60%以上來自農村,就業者的收入和生活得到顯著改善。對外貿易與國內投資、消費一起,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三大引擎。

中國對外貿易的歷史性進步是與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緊密聯系在一起的。20世紀80年代前後,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推進,資金、技術、產品、市場、資源、勞動力等要素在世界范圍內的流動和配置更加活躍。

中國政府順應時代潮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發展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技術合作,積極合理有效利用外資,充分發揮比較優勢,促進了國際產業鏈分工的深化,為對外貿易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這個進程中,外國企業尤其是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在中國獲得大量投資機會,其擁有的資本、技術、管理經驗和銷售渠道等要素實現增值,分享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成果。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得益於改革開放,得益於經濟全球化,得益於堅持走互利合作共贏道路。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

(6)什麼加快了我國國際貿易擴展閱讀:

1、努力培育外貿發展的綜合競爭優勢。

面對近年來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資源和能源等生產要素價格大幅上漲、出口產業傳統的低成本優勢大大弱化的新情況,中國政府提出了外貿由粗放型發展向集約型發展轉變的戰略目標。

繼續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推動服務外包發展,努力擴大新興服務出口。財政稅收、金融保險、外匯管理、海關通關、檢驗檢疫、物流和運輸等領域都將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國家相關政策,加快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努力推動對外貿易的穩定健康發展。

2、加快推進外貿發展中的節能減排。裂坦手

早在1994年,中國政府就制定並發表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將節能減排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十一五」和「十二五」規劃都把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作為約束性指標。

大部分達到一定規模的進出口生產企業都已經獲得ISO14000等與環保有關的標准認證。中國將努力調整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加快先進節能環保技術的應用,促進對外貿易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更加協調發展。

3、加強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

2008年,中國制定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把保護知識產權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加以推進。2006年至2011年,中國連續6年頒布《中國保護知識產權行動計劃》,實施了包括立法、執法、教育培訓、文化宣傳和對外交流等多個領域的1000多項具體措施。

當前,加強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挑戰,加強對話與合作成為世界知識產權保護的潮流。中國政府將在有關國際公約和各自法律框架下,與世界各國和地區加強知識產權交流與合作,共同推進知識產權事業的健康發展。

閱讀全文

與什麼加快了我國國際貿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0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3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4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6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