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國際石油是如何生產出來的

國際石油是如何生產出來的

發布時間:2023-05-10 22:44:56

❶ 地球上的石油是怎麼來的

石油的形成,目前世界上有兩種最流行的理論。前生物油理論是由美國科學家提出的,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能源。石油像煤和天然氣一樣,是一種古老的有機物質,經過長時間的壓縮和加熱後逐漸形成。它是由史前海洋動物和藻類屍體的變化形成的,而陸地上的植物通常形成煤。但事實上,這一假設有一個很大的漏洞,因為即使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轉化為石油,石油產量也與地球上已探明的儲量相差甚遠。


但是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的,現在人們除了石油能源以外還有太陽能,風能,潮汐能以及洞態地熱能可以被利用,但是終歸有一天這些能源也會被人類消耗殆盡,那麼我們人類就只可以去尋找我們目前還沒有完全發現的能源,來維持我們人類文明的歷史發展,所以我們現在不可以完完全全的依賴化石能源,要加緊去發現新的能源。

❷ 石油是怎樣采出來的

石油開采方法:
1、很早很早以前,人們用最簡單的提撈方式開採石油,就像用吊桶在水井中提水一樣,用絞車把石油從油井中提取上來。
2、隨著石油工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產量高、油層埋藏很深的油田被發現,原來那套人工提撈的方法無法在這些油井上使用,所以逐漸被淘汰,自噴採油和各種人工舉升採油的方法應運而生。
3、隨著油田的不斷開發,地層能量逐漸消耗,油井最終會停止自噴。由於地層的地質特點 ,有的油井一開始就不清棚能自噴。對於上述不能自噴的油井,必須用人工舉升的方法給油流補充能量,將井底的石搭瞎油采出來。利用人工舉升將石油從井底舉升到地面的方法可分為氣舉法和抽油法兩大類。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2-01-07,最新業務變化知正空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❸ 石油是怎樣形成的

石油是當今世界使用最普遍的能源和最重要的化工原料。那麼它的形成原因是怎樣的呢?本文是我整理的石油是怎樣形成的,一起來看看吧!

石油形成的原因

1、生物(包括動物和植物,主要是動物)的遺體;

2、海洋(不是河流和湖泊)。 形成的過程是這樣:遺體進入海洋,因海洋含有大量的鹽份,保證了遺體不會馬上被細菌分解,大量地被保存下來,讓遺體得以沉入海底,又因海底的低溫進一步延長了遺體被保存的時間.就是這個時間讓遺體得以積累,並得以被泥沙覆蓋,被海水(鹽水)浸泡過的遺體,又被泥沙或者岩石覆蓋起來,後來在地熱的作用下,時間長了,就成了石油。

有一個簡單的關於石油形成的實驗,人人都可以做:買一個陶罐(比作海床),罐里灌上加入足夠鹽的水(比作海水),再買幾枚鴨蛋(比作遺體,殼要完好,比作泥沙)放入鹽水中,大約2個月後(比作時間),取出來,煮熟(比作地熱),然後再用刀切開(比作石油開采),你就會發現蛋裡面有油(石油)。

海洋中如此巨大的石油資源是如何形成的

在幾千萬年甚至上億年前,有的時期氣候比現在溫暖濕潤,在海灣和河口地區,海水中氧氣和陽光充足,加之江河帶入大量的營養物和有機質,為生物的生長、繁殖提供了豐富的食糧,使許多海洋生物(如魚類以及其他浮游生物、軟體動物)迅速大量地繁殖。據計算,全球海洋海平面以下100米厚的水層中的浮游生物,其遺體一年便可產生600億噸的有機碳,這些有機碳就是生成海底石油的原料。

但是,僅有這些生物遺體還不能形成石油,還需要一定的條件和過程。海洋每年接受160億噸沉積物,特別是在河口區,每年帶入海洋的泥沙比其他地區多。這樣,年復一年地把大量生物遺體一層一層掩埋起來。如果這個地區處在不斷下沉之中,堆積的沉積物和掩埋的生物遺體便越來越厚。被埋藏的生物遺體與空氣隔絕,處在缺氧的環境中,再加上厚厚岩層的壓力、溫度的升高和細菌的作用,便開始慢慢分解,經過漫長的地質時期,這些生物遺體就逐漸變成了分散的石油。

分散的石油不利於開采。因此,海底油田的形成還依賴於有利於石油富集的地質老殲構造。搏含行淺海大陸架一般被認為是石油生成與儲存的良好場所。在淺海,特別是在島嶼岬角阻隔的海灣中,水域處於平靜的半封閉狀態,最利於有機物的堆積。大量泥沙的沉積為石油的儲集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石油儲集在砂岩孔隙中,就好像在海綿里充滿水一樣,不致石油流失而長期緩慢地沉降在大陸架淺海區。那些沉降幅度大、沉降地層厚的盆地,往往是形成石油最有利的地區。在這些大型沉積盆地中,因受擠壓而突出的一些構造,又往往是儲積石油最多的地方。因此,在海上找石油,就要找那些既有生油地層和儲油地層,又有很好的蓋層保護的儲油構造的地區。

石油的簡介

石油又稱原油,是從地下深處開採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體。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與煤一樣屬於化石燃料。石油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 ~ 1.0 克/厘米3,粘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 ~ -60°C),沸基嘩點范圍為常溫到500°C以上,可容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 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 (83% ~ 87%)、氫(11% ~ 14%),其餘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等)。由碳和氫化合形成的烴類構成石油的主要組成部分,約佔95% ~ 99%,含硫、 氧、氮的化合物對石油產品有害, 在石油加工中應盡量除去。不同產地的石油中,各種烴類的結構和所佔比例相差很大, 但主要屬於烷烴、環烷烴、芳香烴三類。 通常以烷烴為主的石油稱為石蠟基石油;以環烷烴、芳香烴為主的稱環烴基石油;介於二者之間的稱中間基石油。我國主要原油的特點是含蠟較多,凝固點高,硫含量低, 鎳、氮含量中等,釩含量極少。除個別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餾分較少,渣油佔1/3。組成不同類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別,產品的性能也不同,應當物盡其用。大慶原油的主要特點是含蠟量高,凝點高,硫含量低,屬低硫石蠟基原油。

最早提出“石油”一詞的是公元977年中國北宋編著的《太平廣記》。正式命名為“石油”是根據中國北宋傑出的科學家沈括(1031一1095)在所著《夢溪筆談》中根據這種油《生於水際砂石,與泉水相雜,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詞出現之前,國外稱石油為“魔鬼的汗珠”、“發光的水”等,中國稱“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我們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可以見到石油或其附屬品的身影,不知你注意了嗎?比如汽油、柴油、煤油、潤滑油、瀝青、塑料、纖維等還有很多!這些都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而我們日常所用的天然氣(液化氣)是從專門的氣田中產出的!通過輸氣管道和氣站再到各家各戶。

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兩種說法:①無機論 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漿中形成的;②有機論 既各種有機物如動物、植物、特別是低等的動植物像藻類、細菌、蚌殼、魚類等死後埋藏在不斷下沉缺氧的海灣、瀉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經過許多物理化學作用,最後逐漸形成為石油。

原油的顏色非常豐富紅、金黃、墨綠、黑、褐紅、甚至透明;原油的顏色是它本身所含膠質、瀝青質的含量,含的越高顏色越深。原油的顏色越淺其油質越好!透明的原油可直接加在汽車油箱中代替汽油!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質(這是其主要成分)、膠質(一種粘性的半固體物質)、瀝青質(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體物質)、碳質(一種非碳氫化合物)。

石油由碳氫化合物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質液體!天然氣是以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為主的各種氣體組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無色的易燃性混合氣體。

在整個的石油系統中分工也是比較細的:物探 專門負責利用各種物探設備並結合地質資料在可能含油氣的區域內確定油氣層的位置;鑽井 利用鑽井的機械設備在含油氣的區域鑽探出一口石油井並錄取該地區的地質資料;井下作業 利用井下作業設備在地面向井內下入各種井下工具或生產管柱以錄取該井的各項生產資料,或使該井正常產出原油或天然氣並負責日後石油井的維護作業;採油 在石油井的正常生產過程中錄取石油井的各項生產資料並對石油井的生產設備進行日常維護;集輸 負責原油的對外輸送工作;煉油 將輸送到煉油廠的原油按要求煉制出不同的石油產品如汽油、柴油、煤油等!

石油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 ~ 1.0 克/厘米3,粘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 ~ -60°C),沸點范圍為常溫到500°C以上,可容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 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 (83% ~ 87%)、氫(11% ~ 14%),其餘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等)。由碳和氫化合形成的烴類構成石油的主要組成部分,約佔95% ~ 99%,含硫、 氧、氮的化合物對石油產品有害, 在石油加工中應盡量除去。不同產地的石油中,各種烴類的結構和所佔比例相差很大, 但主要屬於烷烴、環烷烴、芳香烴三類。 通常以烷烴為主的石油稱為石蠟基石油;以環烷烴、芳香烴為主的稱環烴基石油;介於二者之間的稱中間基石油。我國主要原油的特點是含蠟較多,凝固點高,硫含量低, 鎳、氮含量中等,釩含量極少。除個別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餾分較少,渣油佔1/3。組成不同類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別,產品的性能也不同,應當物盡其用。大慶原油的主要特點是含蠟量高,凝點高,硫含量低,屬低硫石蠟基原油。

從尋找石油到利用石油,大致要經過四個主要環節,即尋找、開采、輸送和加工,這四個環節一般又分別稱為“石油勘探”、“油田開發”、“油氣集輸”和“石油煉制”。下面就這四個環節來追溯一下石油工業的發展歷史。

“石油勘探”有許多方法,但地下是否有油,最終要靠鑽井來證實。一個國家在鑽井技術上的進步程度,往往反映了這個國家石油工業的發展狀況,因此,有的國家競相宣布本國鑽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以表示他們在石油工業發展上邁出了最早的一步。

“油田開發”指的是用鑽井的辦法證實了油氣的分布范圍,並且有井可以投入生產而形成一定生產規模。從這個意義上說,1821年四川富順縣自流井氣田的開發是世界上最早的天然氣田。

“油氣集輸”技術也隨著油氣的開發應運而生,公元1875年左右,自流井氣田採用當地盛產的竹子為原料,去節打通,外用麻布纏繞塗以桐油,連接成我們現在稱呼的“輸氣管道”,總長二、三百里,在當時的自流井地區,綿延交織的管線翻越丘陵,穿過溝澗,形成輸氣網路,使天然氣的應用從井的附近延伸到遠距離的鹽灶,推動了氣田的開發,使當時的天然氣達到年產7000多萬立方米。

至於“石油煉制”,起始的年代還要更早一些,北魏時所著的《水經注》,成書年代大約是公元512~518年,書中介紹了從石油中提煉潤滑油的情況。英國科學家約瑟在有關論文中指出:“在公元十世紀,中國就已經有石油而且大量使用。由此可見,在這以前中國人就對石油進行蒸餾加工了”。說明早在公元六世紀我國就萌發了石油煉制工藝。

❹ 石油是如何生成的

石油、天然氣,被人們稱之為"工業的血液",既是重要的能源,又是重要的戰略物資。在工農業生產,國防軍事及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據專家測算,陸地約有32%的面積是可蘊藏石油、天然氣的沉積盆地,而海洋里的大陸架(水深300米以內)則有57%的面積是可蘊藏油、氣的沉積盆地,此外,大陸坡和大陸隆中也發現了油氣資源。那麼,世界上究竟有多少油氣資源呢?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學者,不同的計算方法,預測的結果也相差甚大。法國的一個石油研究所估計,世界石油資源的最大儲量為1萬億噸,而可開採石油儲量為3000億噸,其中海洋石油佔45%。世界天然氣的總儲量約在255~280萬億立方米,海洋的天然氣儲量為140萬億立方米。1995年,世界海洋石油探明儲量為381.2億噸,天然氣探明儲量為38.9萬億立方米。世界海洋石油產量達9.24億噸,海洋天然氣產量超過1萬億立方米。1995年,世界各沿海國家的海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形勢大體是:(1)墨西哥灣和海灣地區仍然是主要海上產油氣區,其中美國為2.9億石油當量噸(按1000m3天然氣摺合1噸石油計算,下同),阿拉伯國家超過2億噸;(2)北海地區的大型油田都已投入開發,在世界海洋油氣產量中所佔比例有大的突破,其中英國的產量達2.3億噸,挪威的產量達2.2億噸;(3)拉丁美洲地區的墨西哥石油產量已達1.1億噸,巴西和委內瑞拉也是主要產油國,產量合計為1.1億噸;(4)俄羅斯在巴倫支海近海發現斯托史曼考耶巨型天然氣田(4700億立方米),又在阿卜謝隆海峽等海域發現沙法格油田,估計石油儲量11億噸;天然氣8.5萬立方米;(5)亞洲地區的海上石油開發也有新的發展,印度尼西尼亞在東爪哇岸外和納土納海盆中勘探近期內可能發現新油田,馬來西亞的勘探開發,集中於馬來盆地中的特倫加努近海,沙巴,沙撈近海,該工區的海上石油產量將達2億多噸;(6)澳大利亞海域的石油儲量為85億噸,今後幾年將有新的勘探開發成果;(7)非洲的主要海上產油區位於地中海的蘇伊士灣,利比亞在地中海水深150米處發現地質儲量6.6~7.9億噸,可采儲量7000萬噸;埃及海域也有比較豐富的油氣資源,剛果海域發物鋒現了儲量達1.5億噸的大油田正在勘探之中。

向海洋要油氣,是因追蹤陸地油田在海底延伸的過程中興起的。1890年,人們開始海洋油氣勘探,那時,人們根據陸地油氣田向海洋延伸的趨勢,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海岸邊修建了棧橋,開展了海邊淺水域的石油鑽井。在1920年美國在委內瑞拉的馬拉開波湖進行了石油普查鑽井。隨之,前蘇聯也根據泥火山理論,在裏海開始了從巴庫到阿普塞隆近海油氣田的勘探開發。當時是以木製的固定棧橋與陸岸相連接的。到了20世紀60年代末期,歐洲許多國家在北海海域陸續開始油氣勘探,並使這個地區成為世界上油氣勘探開發最活躍的地區。70年代初,全世界有75個國家在近海尋找石油,其中有45個國家進行海上鑽探,30個國家在海上採油。到了80年代,全世界從事海上石油勘探開發的國家或地區超過100個。目前,世界各國在海上尋找石油、天然氣的活動正在向縱深發清咐展,在海洋找油、找氣的調查、勘探工作不斷擴大,毗鄰沿海國家的大陸架上井架、平台林立,好一派紅紅火火的景象。海底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已成為沿海國家重要的經濟活動內容。

在四大洋及數十處近海海域中,石油、天然氣含量最豐富的數波斯灣海域,約占總貯量的一半左右。第二位是委內瑞拉的馬拉開波湖海域。第三位是北海海域。第四位是墨西哥灣海域。其次是我國沿海,東南亞海域以及澳大利亞、西非等海區。目前,在世界海洋中已形成了581處油田,其中,歐洲和地中海25個,北海110個,義大利、北亞得裏海20個,黑海和裏海17個,南美洲43個,非洲近海27個,西非近海85個,波斯灣60個,印度次大陸沿岸海域2個,遠東近海23個,印度和馬來西亞近海15個,澳大利亞東部和紐西蘭近海3個,澳大利亞西北大陸架12個,南部吉普斯蘭德海盆19個,北海近海44個,美國墨西哥灣16個。

海洋油氣的開發為沿海一些國家帶罩正晌來了經濟上的繁榮。眾所周知,歷史上海灣地區在曾是一個比較貧窮落後的地區。自從20世紀60年代以後,海灣地區發現並開采出了海上石油之後,石油工業帶動了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海灣國家實力的大增。在世界8個大儲油國中,海灣的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伊朗就佔了5席,石油成了這些國家的主要外匯收入來源,石油收入占這些國家財政收入的85%以上。例如,富得流油的小國--科威特,僅在海外投資累計資產達850億美元。再如,挪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是歐洲的一個窮國,而現在已跨入世界富國的行列,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4000美元。該國發生巨變的關鍵原因在於開發海洋石油。挪威原是一個無石油國,20世紀60年代中期在北海海域發現石油和天然氣後,從1971年開始生產,到1975年挪威成為西歐第一個石油出口國。1977年挪威在北海開採石油的收入只佔國民生產總值的0.2%,占該國出口總額的0.5%,而1984年已生產石油5900多萬噸,產值97.4億美元,占挪威國民生產總值的20%,比1977年提高了100倍。海洋石油工業的迅速發展,還為該國其他工業的發展帶來了活力,一度不景氣的機械、造船工業,紛紛轉向生產石油平台、船舶和其他石油工業設備。海洋石油工業的發展,還增加了本國人員的就業機會。英國雖然是一個老牌的資本主義強國,但在上個世紀的60年代中期前,英國還沒有海洋石油工業,所需石油基本依賴進口,消耗了大量的資金。1968年英國僅進口石油的費用就達125億英鎊,給國家帶來了沉重的財政壓力。1970年以後,英國陸續在北海的南部、中部找到了西索爾氣田、福特斯大油田等。1975年投入開發生產,1978~1980年進入生產高峰期,日產原油6.8萬噸,至1982年累計生產1.37億噸。80年代以來,英國每年從北海開采原油1.2億噸左右,從根本上改變了英國進口石油的局面。英國政府僅北海海洋石油收入就達100億英鎊。由此可見,北海油氣開發對英國經濟社會生活影響之重大。

需要說明的是,海洋油氣資源普查、勘探工作的廣度與深度與陸地相比還很不夠,除了近海有利海區開發得較快些外,大部分大陸架海域尚屬空白或者僅僅做了粗略的調查,還遠談不上商業性開發。海底油氣開發才剛剛起步,海洋石油、天然氣開發前景光明,形勢誘人。

也許有人要問,海底石油是如何生成的?在海底怎樣才能找到石油、天然氣,找到以後採用什麼方法開采?這里做一些介紹。

關於石油的生成,是一個長期爭論不休的問題,但人們普遍認為石油是過去地質時期里,由生物遺體經過化學和生物化學變化而形成的。形成石油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是要有大量的生物遺體;二是要有儲集石油的地層和保護石油不跑掉的蓋層;三是還要有有利於石油富集的地質構造。一些石油地質學家認為,大陸架海底通常是厚度很大的中生代和第三紀與第三紀以後的海相沉積,這種地質構造是石油生成與儲蓄的良好的場所。大陸架與近海緊相連,近海有著大量的藻類,魚類以及其他浮游生物,這些都是形成石油的原料。當這些生物迅速被河流帶來的沉積物掩埋後,這些被埋藏的生物遺體與空氣隔絕,長期處在缺氧的環境里,再加上厚的岩石的壓力,高溫及細菌作用,便開始分解。再經過長期的地質時期,這些生物遺體逐漸變成了分散的石油。在淺海,特別是在島嶼岬角阻隔的海灣中,水域處於平靜的半封閉狀態,最利於有機物的堆積,隨著大量泥沙的沉積,這就為石油的儲集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石油儲集在砂岩的孔隙中,就好像水充滿在海綿里一樣,不致石油流失而長期緩慢地沉降在大陸架淺海區。那些沉降幅度大、沉降地層厚的盆地,往往是形成石油最有利的地區。在這些大型沉積盆地中,因受擠壓而突出的一些構造,又往往是儲積石油最多的地方。因此在海上找石油,就要找那些既有生油地層和儲油地層,又有很好的蓋層保護的儲油構造地區。

浩瀚的海洋中,上有幾百米、幾千米的水層,下有幾千米厚的岩石層,看也看不見,摸也摸不著,怎樣才能找到石油呢?在實踐中,人們創造了獨特的找油辦法,一般有地質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學勘探等辦法。其中物理勘探是普遍採用的辦法。海上石油物理勘探一般是在海洋調查船上裝備特別的儀器設備,來發現有利於石油聚集的地層和構造。最常用的辦法是採用重力勘探,磁力勘探和地震勘探。所謂地震勘探的方法,就是在海水中用炸葯爆炸或用壓縮空氣,電火花瞬時釋放大量的能量,產生人工地震波,利用聲波在不同物質中以不同速度傳播的原理,來尋找對石油儲積有利的地層和構造。所謂重力勘探就是使用重力儀測定海底岩石的重力值,以求得岩石的密度、地質年代和深度。通過對海區重力場的觀測來了解沉積岩的厚度和基岩起伏情況,劃分所測地區的構造單元,研究隆起的性質,從而來固定油氣區。所謂磁力勘探是通過置放在調查船或調查專用飛機上的磁力儀,來測定船舶或飛機經過海區磁力強度大小,以確定海底下磁性基底上沉積的厚度、地質構造,從而尋找石油和天然氣。上述的這些方法只能間接地確定海洋石油在海洋中的位置,究竟海底是否有石油,儲量有多大,還必須通過海上鑽探這種直接的方法才能證實。因此,海上鑽探是油氣勘探開發中的重要一環。通過鑽探打井所取得的岩心樣品來確切掌握海底油氣資源的情況。在海上鑽井比在陸地上鑽井要困難得多。首先是因為海面動盪不定,要保持鑽井穩定,就要建造一個高於海面的工作台或者鑽井平台,然後在平台上開展鑽探活動。海上鑽井平台一般有固定式鑽井平台和活動式鑽井平台。當然也有的國家製造了鑽井船,把鑽井設備安裝在船上進行鑽井作業。世界上在海洋里鑽井數量最多的是美國。英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印度、俄羅斯等國也為數不少。1965年,美國埃克森石油公司在南加利福尼亞近岸海域用"卡斯-1"號鑽井裝置在世界海洋上打下了第一口深水井,水深為193米。後來,深水石油鑽井的數量越來越多,技術裝備也越來越先進。目前,世界上鑽井水深大於1000米的鑽井船有18艘,其中,最大鑽井水深為2600米,最大鑽井深度為1000米。從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海上石油鑽探將向深海發展。

隨著海上油氣業生產的發展,海洋石油和天然氣開采和設備也在不斷發展。固定式生產平台形成了現代海上油田的基本特徵。這種平台大都是鋼質樁基平台,一般由上部結構、導管架、鋼樁三個部分組成。上部結構一般由一個或幾個組塊組成,組塊是生產設施,生活設施及動力設備的大本營。上部結構安裝在導管架頂部,通過樁腿連接構件和水泥漿與導管架結合為一個整體。導管架旋轉在海底,浸泡在水中。導管架以下部分是鋼柱,鋼柱全部打入大陸架上通過樁壁與土壤的摩擦力和樁尖提供的承載力,支撐整個平台以及所受到的自然環境荷載,如風力、波浪力、冰力、流力、地震力等。1947年美國在墨西哥灣水深6米處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海上鋼制石油平台,我國也於1966年在渤海建成了一座現代化鑽井平台。

為配合開采海上石油、天然氣,很多國家在油氣儲藏和運輸方面也建設了相應的配套裝置。1988年5月,日本在長崎附近的上五島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石油儲備基地的建設,耗資1900兆億日元,建造了5艘巨型儲油船。

❺ 石油是如何提煉出來的

提煉方法

石油的煉制的基本方法較多,這里只介紹幾種主要的煉制方法。

1、蒸餾:利用氣化和冷凝的原理,將石油分割成沸點范圍不同的各個組分,這種加工過程叫做石油的蒸餾。

蒸餾通常分為常壓蒸餾和減壓蒸餾。在常壓下進行的蒸餾叫常衡蔽租壓蒸餾,在減壓下進行的蒸餾叫減壓蒸餾,減壓蒸可降低碳氫化合物的沸點,以防重質組分在高溫下的裂解。

2、裂化:在一定條件下,使重質油的分子結構發生變化,以增加輕質成分比例的加工過程叫裂化。 

裂化通常分為熱裂化、減粘裂化、催化裂化、加氫裂化等。

3、重整:用加熱或催化的方法,使輕餾分中的烴類分子改變結構的過程叫做重整。它分為熱重整和催化重整,催化重整又因催化劑不同,分為鉑重整、鉑錸重整、多金屬重整等。

4、異構化:是提高汽油辛烷值的重要手段。即將直餾汽油、氣體汽油中的戊烷、已烷轉化成異構烷烴。也可將正丁烷轉變為異丁烷,用作烷基化原料。

經過石油煉制的基本方法得到的,只是成品油的餾分,還要通過精製和調合等程序,加入添加劑,改善其性能,以達到產品的指標要求,才能得到最後的成品油料,出廠供使用。

(5)國際石油是如何生產出來的擴展閱讀:

煉制特點

(1)煉油生產是裝置流程生產,石油沿著工藝順序流經各裝置,在不同的溫度、壓力、流量、時間條件下,分解為不同餾分,完成產品生產的各個階段。

一並蠢套裝置可同時生產幾種不同的產品,而同一產品又可以由不同的裝置來生產,產品品種多。因此,為了充分利用資源,在管理上需採用先進的組織管理方法,恰當安排不同裝置的生產。

(2) 煉油裝置一般是聯動裝置,加工對象為液體或氣體,需要在密咐兆閉的管道中輸送,生產過程連續性強,工序間連接緊密。在管理上需按照要求保持平穩連續作業,均衡生產。

(3) 煉油生產有高溫、高壓、易燃、易爆、有毒、腐蝕等特點,安全上要求特別嚴格。在管理上,要防止油氣泄漏,保持良好通風,嚴格控制火源,保證安全生產。

(4) 煉油生產過程基本上密閉的,直觀性差,且不同原料的加工要求和工藝條件也不同。在管理上需要正確確定產品加工方案,優選工藝條件和工藝過程。

(5) 煉油生產過程通過高溫加熱使石油分離,經冷卻後調合為不同油品或進一步加工為其它產品。在管理上必須保持整個生產過程的物料平衡,按工藝規定比例配料生產,同時還要組織好企業的熱平衡,以不斷降低能耗。

❻ 石油是如何產生的

石油是怎樣形成的?
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屍體,生物的細胞含有脂肪和油脂,脂肪和油脂則是由碳、氫、氧等3種元素組成的。生物遺體沉降於海底或湖底並被淤泥覆蓋之後,氧元素分離,碳和氫則組成碳氫化合物。

我們已經在地球上發現3000種以上的碳氫化合物,石油是由其中350種左右的碳氫化合物形成的,比石油更輕的碳氫化合物則成為天然氣。煤礦與石油的成因很類似,但煤是植物的化石,又是固態。

大量產生碳氫化合物的岩石即稱為「石油源岩」。埋沒於地中的石油源岩受到地熱和壓力的影響,再加上其他多種化學反應之後就產生石油,而石油積存於岩石間隙之間便形成油田。

地殼變動而石油生成

我們最近逐漸了解地球內部的變化與石油的生成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在描述此種關系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地球內部的狀況。

地球的半徑大約是6400公里,覆蓋地球表面的地殼下方是由岩石形成厚達2900公里的「地慢」,其下方則是由金屬形成的「地核」,並以大約5100公里深處分界,分為「外核」與「內核」。外核主要是由液態金屬鐵組成,內核則主要是固態鐵。 地球表面含配埋鋪滿堅硬的「板 塊」,厚度約有100公里,是由向上噴出的「洋脊」產生的,』在 緩緩談螞移動到「海溝」後就沉降於 另一板塊下方。 80年代後期,人們學會捕捉地震波傳遞到地球內部時的立體圖,於是發現令人驚訝的地慢活動狀況。高溫又巨型的上升流「超級卷流」由地底湧上後,以蘑菇形態分別存在於夏威夷和非洲大陸正下方。此外,低溫的巨型下降流「冷卷流」則以水滴形態占據亞洲大陸及南美洲大陸正下方的冷卷流似乎是沉降到地函底部。

我們現在的知道的是,地幔內部落熱對流是以冷卷流向超級卷注移動的形態而形成的。此種運動不僅影響板塊運動,似乎也對整個地球的地質和環境的變化產生很大的影響。

超級卷流是石油製造者?

現在全球生產的石沒之中,有60%是產生了恐龍稱霸地球時期所形成的石油源岩,所形成的「黑色頁岩」則遍布世界各地。黑色頁岩主要是由未經氧化的藻類等浮游植物遺骸堆積而成。由此可知當時必須有可讓浮游植物繁殖又不會產生氧化的缺氧環境條件,大量的黑色頁岩才會形成。

最近發現,石油源岩在此時代的形成似乎與超級卷流運動的活化可以促使由地下湧出的地幔物質所形成的洋脊體積增大,海面因而上升,使得較低的陸地變成淺海,而淺海則具有可當石油原料的藻類等浮游植物極易繁殖的環境。

淺海地區的藻類等浮游植物因而出現大幅增加和大量死亡的現象,周圍的細菌為分解其殘骸而消耗氧氣,於是出現了缺氧環境。

地球溫暖化也會改變深層海水的流動狀況,由於高緯度地區與低緯度地區海水的溫度高低不同,較低溫但含有豐富氧氣的高緯度地區深層海水會流向低緯度地區海洋。但地球溫暖化的現象減少。氧氣較少的海域因而擴大,無法氧化的浮游植物便逐漸堆積,所留下的大量有機物則形成石油源岩。

生物的演化改變了石油的性質

由於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遺骸,因此調查石油的性質便可以得知古老時期的生物演化過程和地球環境歷史。

生命的演化大概有下述的過程。生命是於38億年前誕生,並逐漸地進行演化,到了距今5億5000萬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紀時期,爆發性的演化才開始,大約4億4500萬年前,生命也賣鏈登上了陸地。

4億4000萬年至4億年前時期,石油源岩的主要成分是當時繁茂的浮游植物所形成的耐碳氫化合物。另一方面,羊齒類植物在此時期繁瑣盛於海岸近處,因此以陸上植物為原料的石油源岩也出現了。

2億9000萬年前,廣大的陸地普遍出現由裸子植物組成的森林,並到處形成被沼澤地包圍的湖沼,藻類便在湖沼中開始繁殖。由此也產生了以藻類為原料的新種石油源岩,這也是陸上植物的繁盛促使新性質石油源岩誕生的一例。

9000萬年前時期,被子植物和針葉樹林開始逐漸擴張到高緯度地區和高地,因而出現以陸地木材為原料的石油源岩。另一方面,樹木的樹脂成為輕質原油的原料,形成新的石油源岩。針葉樹林的增加竟使得木材取代了藻類,成為石油源岩的主要原料。

最近石油性質的分析技術有長足的進步,我們已逐漸可以取得有關石油原料性質,以及由熱能引起的變化過程等的詳細資料。由此種資料即能進一步了解原料生物遺骸逐漸堆積時的環境狀況。

大約1億7000萬年到200萬年前所發生的全球性規模「阿爾卑斯造山運動期」也造出了巨油田,在此時期,分布於廣大范圍的1億年前前後形成的石油源岩都沒入地中。現有的石油和天然氣有大約3分之2就是此時期形成的。

石油是怎樣形成的 2

石油是當今世界極其重要的工業能源,被稱作「工業的血液」,素有黑色金子之稱。石油這種黑棕色的,粘稠的液體,以前面滲透到人類生活的許多領域。那麼,石油是如何形成的呢?

經過長期的研究,以證明石油是由古代有機物變來的/在古老的地質年代裡,古代海洋或大型湖泊里的大量生物、動植物死亡後,遺體被埋在泥沙下,在缺氧的條件下逐漸分解變化。隨著地殼的升降運動,它們又被送到海底,被埋在沉積岩層里,承受高壓和地熱的烘烤,經過漫長的轉化,最後形成了石油這種液態的碳氫化合物。

據估計,全世界海底石油的總儲量在3250億噸,占整個地球石油儲量的三分之一。而且這些石油多分布在中國近海、中東、波斯灣、墨西哥灣、西非幾內亞灣和北海等淺海海底。

石油和天然氣的化學成分,暴露了它們的來源,它們都是有機物,應
當與古代生物有關系。一部分科學家認為,油氣(石油和天然氣)是伴隨著沉積
岩的形成而產生的。遠古時期繁盛的生物製造了大量的有機物,在流水的搬運下,
大量的有機物被帶到了地勢低窪的湖盆或海盆里。在自然界這些巨大的水盆中,
有機物與無機的碎屑混合,並沉積在盆底。寧靜的深層水體是缺乏氧氣的還原環
境,有機物中的氧逐漸散失了,而碳和氫保留下來,形成了新的碳氫化合物,並
與無機碎屑共同形成了石油源岩。

在石油源岩中,油氣是零散地分布的,還沒有形成可以開採的油田。此時,
水盆底部的沉積物,在重力的作用下,開始下沉。在地下的壓力和高溫的影響下,
沉積物逐漸被壓實,最終變成沉積岩。而液體的石油油滴們拒絕變成岩石,在沉
積物體積縮小的過程中,它們被擠了出來,並聚集在一處,由於密度比水還輕,
所以石油開始向上遷移。幸運的話,在岩石裂隙中穿行的石油,最終會遭遇一層
緻密的岩石,比如頁岩、泥岩、鹽岩等,這些岩石缺少讓石油通過的裂隙,拒絕
給石油發通行證,石油於是停留在緻密岩層的下面,逐漸富集,形成了油田。含
有石油的岩層,叫做儲集層,拒絕讓石油通過的岩石,叫做蓋層。如果沒有蓋層,
石油會上升回到地表,最終消失在地球歷史的塵煙中,保留不到人類出現的時候。 內容:石油和天然氣的化學成分,暴露了它們的來源,它們都是有機物,應
當與古代生物有關系。一部分科學家認為,油氣(石油和天然氣)是伴隨著沉積
岩的形成而產生的。遠古時期繁盛的生物製造了大量的有機物,在流水的搬運下,
大量的有機物被帶到了地勢低窪的湖盆或海盆里。在自然界這些巨大的水盆中,
有機物與無機的碎屑混合,並沉積在盆底。寧靜的深層水體是缺乏氧氣的還原環
境,有機物中的氧逐漸散失了,而碳和氫保留下來,形成了新的碳氫化合物,並
與無機碎屑共同形成了石油源岩。

在石油源岩中,油氣是零散地分布的,還沒有形成可以開採的油田。此時,
水盆底部的沉積物,在重力的作用下,開始下沉。在地下的壓力和高溫的影響下,
沉積物逐漸被壓實,最終變成沉積岩。而液體的石油油滴們拒絕變成岩石,在沉
積物體積縮小的過程中,它們被擠了出來,並聚集在一處,由於密度比水還輕,
所以石油開始向上遷移。幸運的話,在岩石裂隙中穿行的石油,最終會遭遇一層
緻密的岩石,比如頁岩、泥岩、鹽岩等,這些岩石缺少讓石油通過的裂隙,拒絕
給石油發通行證,石油於是停留在緻密岩層的下面,逐漸富集,形成了油田。含
有石油的岩層,叫做儲集層,拒絕讓石油通過的岩石,叫做蓋層。如果沒有蓋層,
石油會上升回到地表,最終消失在地球歷史的塵煙中,保留不到人類出現的時候。

閱讀全文

與國際石油是如何生產出來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0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3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4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6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