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外貿公司從事國際貿易會遇到哪些問題,要怎樣解決急急急!!!!!!
我來說幾個(前提是外貿公司合法經營,誠謹岩實守信,不走捷徑):
1. 牽涉到海關。主要的問題是卡關。卡關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較常見的是你申報的HS編碼,或者產品的價格,海關認為不合適,要求你用海關指定的HS編碼,或者對你申報的價格進行說明。通常的解決辦法就是向洞晌扮海關進行解釋,由於HS編碼涉及稅率和監管條件,因此要和海關據理力爭。價納灶格的話要拿出證據,例如采購時供應商開的發票。
2. 牽涉到付款。主要問題是客戶的付款方式。如果是信用證的話,首先要好好審證,看有沒有不合理的條款,如果有的話一定要讓客戶改。如果在實操中不小心單證不符,要說服客戶接受。至於客戶延期付款,真的沒什麼好辦法,想要規避風險的話就去買保險。
3. 其他的問題,諸如交貨延期,供應商貨不對版之類的幾乎每天都會有。
Ⅱ 跨國公司有什麼優、缺點
優勢
跨國公司經營方式多樣化
和一般的國內企業或一般的涉外公司相比較,跨國公司的全球性生產經營方式明顯較多,包括進出口,許可證、技術轉讓、合作經營、管理合同和在海外建立子公司等。其中,尤以在海外建立子公司為主要形式開展和擴大其全球性業務。
全世界的新技術。
新生產工藝、新產品,基本上都掌握在跨國公司手中,這是跨國公司能夠幾十年不衰反而不斷發展壯大的根本原因之一。通常跨國公司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開發新技術、新產品。
缺點
一方面要實現市場告首的進一步發展。因為有很多他們想進一步實現發展的市場,他們的利潤點都是比較低。
如果要實現這些地區的進一步發展可能會跟他們之前已經有的市場上的相關內容是有沖突的,需要進行更好的把握和考量,進一步開發新的市場,因為新市場的開發跟已有的成熟市場開發思維方式是有沖突的。
(2)國際公司的問題有哪些擴展閱讀:
經營特點
跨國公司作為在國內外擁有較多分支機構、從事全球性生產經營活動的公司,與國內企業相比較,是有其一些區別的。這些區別表現在:
1、跨國公司的戰略目標是以國際市場為導向的,目的是談友遲實現全球利潤最大化,而國內企業是以國內市場為導向的。
2、跨國公司是通過控股的方式對國外的企業實行控制,而國內企業對其較少的涉外經濟活動大多是以契約的方式來實行控制。
3、國內企業的涉外活動不涉及在國外建立經濟實體問題,國內外經濟活動的關系是鬆散的,有較大偶然性,其涉外經濟活動往往在交易完成後就立即終止,不再參與以後的再生產過程。
而跨國公司則在世界范圍內的各個領域,全面進行資本、商品,人才、技術、管理和信息等交易活動,並且這種「一攬子」活動必須符合公司總體戰略目標而處於母公司控制之下,其子公司也像外國企業一樣參加當地的再生產過程。
所以,跨國公司對其分支機構必含李然實行高度集中的統一管理。
Ⅲ 跨國企業面臨哪些風險
進出口貿易業務中存在的主要風險
在進出口貿易業務的實際操作中,通常要經過業務洽談、合同簽訂、貨物交接、支付結算這樣一個基本流程鏈。在這一過程中,既可能產生業務流程鏈外的風險,也可能產生業務流程鏈中的風險。本文將進出口業務中的風險劃分為以下幾種:
一、合同風險。一份貿易合同,貫穿整個進出口業務過程,因此合同具有總攬全局的地位。[scriptlanguage=JavaScriptsrc="../Inc/Ad/AdLeftZxzx.js"][/script]合同風險涉及的范圍很廣,首先是貿易雙方在洽談業務時所處的貿易環境可能使合同利益失衡而帶來風險。若產品供大於求,在合同條款談判過程中,進口方更具有主動權,從而進口方會在產品價格、產品質量上要求更為苛刻,或是在交貨時間、結算方式上迫使出口方做出讓步等,顯然,合同利益會偏離出口方;反之亦然。其次是合同條款內容上的缺陷導致風險。這主要是指合同內容是否完整枯頃全面,文字、術語等表述是否准確無歧義,合同所規定的各項手續的日期是否合理有效等。若合同疏漏了保險、索賠、仲裁等方面的條款,或者對主體雙方權利義務規定不明確,或是文本不規范,都有可能使合同無法順利執行,給外企帶來風險。另外,還有因為合同主體一方惡意行騙產生風險的情況。
二、市場風險。受各國自然地理環境、政治、經濟、法律、以及社會人文等因素變化的影響,給外貿企業造成損失的可能性就是市場風險。價格風險是最典型的市場風險。商品價格直接關繫到貿易雙方的利益,因此也往往是雙方爭議的焦點。但貿易價格隨合同而定,實際價格卻隨市場波動,市場的不確定性導致了風險的產生。如2004年9月21日,由於台風破壞了美國的咖啡豆儲藏倉庫,國際市場哥倫比亞咖啡到岸價當年已上漲超過10美分,達每磅0.8213美元,創近年來最高水平。匯率的變化也會給外貿企業帶來收益損失的可能性。隨著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區域經濟集團與跨梁彎國公司遍布全球橡敗悶,國際市場格局的不斷變化將影響國內市場的發展,這些不確定性因素將使外貿企業面臨更大的市場風險。
Ⅳ 我國目前跨國公司財務管理會遇到哪些棘手的問題
1、籌資活動
跨國公司為了實現投資,必須進行大規模的投資,但是由於不同籌資方式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會導致所付資金的不同。
因此當跨國公司進行籌資時,必須對東道國政治風險及外匯風險進行充分的分析和考慮,以選擇最為合理的籌資方式,為投資活動做好充足的准備。
2、投資活動
跨國公司在進行財禪慧務管理時,需要對投資活動更加重視,並將其作為財務管理的重點內容,只有充足的投握含資活動成本才可以保證跨國公司的生存和發展。
所以,當跨國公司開展投資活動時,必須以全球戰略角度為出發點,組織企業進行合理的投資活動,並對投資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風險進行合理的控制,將其作為跨國公司財務活動的重點內容,使財務投資風險控制可以貫穿於財務活動的每個環節。
3、資金運營活動
通常情況下,之所以能夠創建跨國公司,是因為公司建立在其他國家可以實現最大化效益的基礎上,而這些效益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跨國公司內部存在多個分公司,只有對跨國公司各個公司的資金轉移情況有清晰的了解,才能對跨國公司整體資金流動情況進行明確,及時發現財務風險,並對其進行有效的控制。
(4)國際公司的問題有哪些擴展閱讀:
主要特徵
1、一般都有一個國家實力雄厚的大型公司為主體,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或收購當地企業的方式,在許多國家賀皮答建立有子公司或分公司。
2、一般都有一個完整的決策體系和最高的決策中心,各子公司或分公司雖各自都有自己的決策機構,都可以根據自己經營的領域和不同特點進行決策活動,但其決策必須服從於最高決策中心。
3、一般都從全球戰略出發安排自己的經營活動,在世界范圍內尋求市場和合理的生產布局,定點專業生產,定點銷售產品,以牟取最大的利潤。
Ⅳ 跨國公司有哪些優勢必須面對的挑戰有哪些
跨國公司的優勢是明顯且巨大的。
1、資金雄厚
以我們熟悉的家樂福和寶潔公司來說,前者的總資產為203億美元,國外資產為103億美元,在國外的銷售額為170億美元,總銷售額為300億美元;後者總資產為310億美元,國外總資產為100億美元,國外銷售額180億美元,總銷售額更高達370億美元。顯然,這兩家公司在零售業和日用化工行業具有強大的競爭實力。
2、除了經濟實力上的優勢,更重要的是跨國公司一般具有全球化的企業戰略,其日益追求的「深層一體化」的生產結構,使其在競爭過程中更具有靈活性和成本優勢
跨國公司為什麼具有強大的國際競爭力?傳統的跨國公司理論、產業組織理論和企業理論對跨國公司競爭優勢的來源已經作了很多理論闡釋。隨著競爭的加劇和環境的變化,當前跨國公司的國際競爭力主要源於五個方面的強大優勢。
1)核心知識和能力形成新壟斷優勢
壟斷優勢指跨國公司相對於其競爭對手所獨具的資源或能力所產生的競爭優勢。一般認為,跨國公司的壟稿段斷優勢主要來源於以下幾個方面:
2)產品差異性
新古典經濟學奉行完全競爭的理論假設,在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中,眾多生產者生產同一類產品,但均無力控制市場,只能接受由供求關系形成的均衡價格,壟斷優勢也就無從談起。但是現實世界中,市場呈現不完全競爭是常態的。在不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中,眾多生產者即使生產和銷售同一類產品,也具有差異性,這種差異性表現在產品的質量、性能、檔次、規格、品牌、商標等多個方面,誰掌握了差鍵雹譽異性,誰就擁有相對於競爭對手的競爭優勢。跨國公司正是由於其生產產品的千差萬別,滿足了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從而獲得了競爭優勢。
3)技術研發投入與技術壟斷
跨國公司由於其龐大的資產和抗風險能力,能夠進行大量的研究開發投資,通過率先技術創新,從而形成技術領先與技術壟斷,如擁有優於競爭肆唯對手的專利權、專利技術、生產訣竅、新產品開發能力等。
4)市場壟斷優勢
跨國公司擁有多國營銷網路,長期積累了豐富的營銷技巧,往往在細分市場上某一個或某些跨國公司的產品國際市場佔有率很高,容易形成單邊壟斷或寡頭壟斷,操縱市場價格等。
進一步深入到跨國公司內部可以發現,當代跨國公司壟斷優勢除了以上幾個傳統的表象外,還發展了一種新的表現形式——核心知識和能力優勢,可稱之為新壟斷優勢。這種優勢已經逐漸取代傳統意義上的壟斷優勢而成為跨國公司建立壟斷優勢的主要源泉。
新壟斷優勢產生的大背景是知識經濟將成為主導經濟形態。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培育和佔有以及由此帶來的能力差異越來越成為企業競爭優勢的主要來源之一。當代跨國公司所具有的這種新壟斷優勢是明顯的,很多跨國公司建立了自己獨特的知識培訓和知識共享體系,擁有核心能力,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從而形成技術知識壟斷等。
單從當代跨國公司擁有強大的技術實力以及非常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中就可以看到其絕對壟斷地位。以全球500強為例,如今,全球每年產生的新技術和新工藝中有大約71%以上為它們所擁有,它們佔有世界上國際技術轉讓總額中約62%的份額。據統計,全球最大的500家企業的科研支出占所在國科研總支出的比重,在美國為85%,在英國為76%,在法國為82%,在義大利和荷蘭則達到了93%,大部分新的技術創新成果都由跨國公司擁有。
5)新型的內部化優勢
內部化優勢指由於市場的不完全性,企業將中間產品市場內部化,用內部協作代替外部市場,從而節約利用外部市場時產生的過高的交易費用,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所帶來的競爭優勢。
企業內部化的思想早在科斯1937年發表的《論企業的性質》一文中就已提出,科斯認為,「市場的運行是有成本的,通過形成一個組織,並允許某個權威(一個『企業家』)來支配資源,就能節約某些市場運行成本。」後來,巴克利和卡森提出中間產品概念,將企業追求內部化的原因做出一種新的解釋。所謂中間產品指企業用於製造其他產品的半成品以及研究開發、營銷技巧、技術、管理技能、人員培訓等。
現實世界中,不僅僅最終產品市場具有不完全性,更重要的是中間產品市場也具有不完全性的特徵,這種不完全性使得企業通過外部市場進行交易具有巨大的交易費用,為了謀求利潤最大化,企業必然力圖使這些中間產品在其組織體系內實行內部化轉移。可以看到,跨國公司通過將外部市場內部化所帶來的競爭優勢(這里稱為傳統內部化優勢)主要表現在二個方面:一是降低交易費用,企業在市場上進行交易會產生多種成本,如獲得必要信息的費用、尋找合適貿易夥伴並與之進行討價還價的成本、在合同上規定雙方權利與義務的談判成本、接受合同的風險成本和機會成本、因市場聯系時滯或中間產品供應不及時產生的成本等,把對中間產品的交易活動由依賴於外部市場轉變為通過企業內部組織進行,就可以降低交易費用。二是運用轉移定價獲取財務利益,轉移定價指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或子公司之間調撥中間產品時的定價。公司可以通過轉移定價避稅或逃稅,使得公司整體利潤最大化。
過去跨國公司內部化的主要方式是產權一體化,即通過兼並收購、新建企業等方式實現對該公司上游或下游產品(特別是中間產品)的參股、控股。這種內部化方式的很大弊端是,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企業內部的組織管理費用也大量上升,部分甚至全部抵消了內部化所帶來的成本節約,大企業所固有的反應遲鈍也阻礙了跨國公司競爭優勢的建立。
一些跨國公司發展了可以稱為「虛擬內部化」的新形式,即不以股權參與為主要形式,而是以戰略協議來構築內部市場,從而既能享有傳統內部化的好處——節約市場交易費用,又能獲得節約組織管理成本的新優勢。這種新形式已經越來越成為當代跨國公司競爭優勢的主要來源之一。
6)價值鏈分解與整合的全球戰略優勢
全球戰略優勢指跨國公司為降低成本、實現利潤最大化而在全球范圍內統籌安排生產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組織效率。對外直接投資和日益發展的戰略聯盟是跨國公司全球戰略的主要表現形式。一般來說,跨國公司的全球戰略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通過對外直接投資,獲得東道國的低成本優勢。跨國公司通常選擇具有豐裕的自然資源、低廉的勞動力、優越的地理位置等條件的東道國進行投資,這樣可以降低生產成本,謀求產品的低成本優勢。
第二,獲得市場進入優勢。跨國公司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可以繞過東道國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降低進入市場的成本;同時,又會利用當地生產經營的便利,最大限度地佔領東道國的市場,獲得滿意的市場佔有率。
三是優勢互補優勢,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建立戰略聯盟,能夠最充分地利用全球各地企業、甚至是競爭對手的優勢資源和能力,從而增強自身的競爭力。
當前,跨國公司的全球戰略又有了新特點,即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企業價值鏈的分解與整合,從而獲得戰略優勢。跨國公司的生產經營是一個價值鏈,按照波特的價值鏈理論,這種價值鏈是由企業基礎結構、人事資源管理、科學技術開發、采購管理、來料儲運、生產加工、成品儲運、市場營銷、售後服務等多個環節組成的,跨國公司根據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原則對價值鏈進行分解,將各個環節安排在世界上最適宜的國家或地區,然後加以整合,相對來說,所形成的最終產品或服務的成本將會是較低的,相對低廉的成本就會使跨國公司贏得競爭優勢。
7)更加突出的規模經濟效益優勢
規模經濟反映著企業經濟規模與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大量的研究表明,企業規模的擴大能夠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大企業的規模經濟優勢表現在許多方面,如生產經營集中的成本節約,集中化的生產、集中化的研究開發、建立大規模的銷售網路、進行集中的市場購銷等,都可以提高企業資源使用效率,降低單位產品的成本。大企業還擁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豐富的國際經營經驗以及各種專業化管理人才等,有利於企業內部資源的分工與整合,形成整體優勢;融資優勢,大企業實力雄厚,資信好,通常能以較低成本獲得資金,並且具有廣泛的融資渠道等等。
與一般企業相比,跨國公司的規模無疑是非常巨大的。跨國公司巨大的規模所產生的規模經濟效益成為其競爭優勢的一個重要來源。
8)日益重要的速度經濟效益優勢
速度經濟(SpeedEconomy)指企業以比競爭對手更快的速度滿足顧客的某種需求所帶來的超額經濟利潤。
速度經濟效益產生原因是:第一、率先進入效應。哪個企業能率先搶占商機,以最快速度滿足顧客需要,將會最先獲得顧客認同,贏得顧客忠誠,就可以獲得「率先進入者優勢」,佔有較大的市場份額,從而在以後的競爭中贏得主動。第二、技術創新效應。企業堅持速度經濟戰略就意味著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力求以最快的速度進行產品創新或工藝創新,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加快,產品質量不斷提高,相對於舊產品來說,新產品將會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第三、效用溢出效應。現代經濟社會中,顧客需求呈加速變化趨勢,顧客偏好生命周期短、更新快的產品。越為新穎的商品,在顧客看來,效用就越大。因此,如果哪一個企業重視時間效應,能以最快速度、最少時間,最大限度地滿足顧客需求,那麼顧客就會願意付出高價,從而這個企業就能獲得超額利潤。
當前,跨國公司大力實行「速度經濟戰略」,這突出表現在技術創新的周期和技術創新成果的應用策略上。
跨國公司的技術創新周期呈現出越來越縮短的趨勢,例如微軟公司推出新版視窗操作系統的頻率越來越快,從而長期占據率先創新者優勢。
技術創新成果應用速度大大加快。過去,技術成果的應用總體上呈現出梯度推進特徵,當跨國公司在母國最初開發新技術、生產新產品後,先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再通過出口獲得國際市場銷售利益,最後才是技術的對外轉讓。一項新技術所獲得的競爭優勢具有較長的時段性。但是二戰後,以日本為典型的模仿創新蓬勃興起,競爭對手會在出口期內仿效該技術,搶先佔領了當地市場,使新技術維持較長時間的競爭優勢變得越來越困難。因此跨國公司越來越多地採取了國外擴張的「噴灌模式」,一旦研製出新技術和新產品,就幾乎同時在世界所有市場上加以採用。
Ⅵ 第五題,跨國公司的弊端有什麼
跨國公司進入中國的不利影響
1、享受優惠過多,利潤外流,國內企業深感不公平;我國入世後在給予外商企業全面國民待遇的同時,又繼續陵埋給予外商在稅收減免、土地使用等方面的特殊優惠政策。內資企業以不彎攔正當方式表示其不滿,又造成了國內市場種種扭曲的競爭。外資高額回報最終還可能導致我國國際收支逆差。
2、可能造成新的結構性矛盾;跨國公司長期投資回報率高的產業,將會造成我國產業結構新的不合理變化。外資的進入並未直接地帶動我國自主研發能力。
3、經濟安全受損;跨國公司雖有不少研發機構設在中國,但這不能使其科研成果為中國服務。相跨國公司的在華信息部門和調查機構為國外情報機關提供了方便。中國各種商業機密和其他秘密對國外防範尺鬧螞難度大大增加。
4、金融抗風波能力受到新考驗;隨著人民幣逐漸國際化,金融服務貿易擴大開放和資本市場的啟動,安全問題隨之而來,不是說開放就不安全,而是開放中防範意識、預警系統和保障措施應隨之相應加強。
5、人才爭奪更加激烈;跨國公司的人事制度無疑有很大的優越性和誘惑力。跨國公司違法行為和不正當競爭行為增多,一些跨國公司沒有給中國的商業文明、人權進步和法制健全帶來積極的促進。
Ⅶ 哪些跨國企業在中國本土化經營出現問題
「本土化」算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每每一有跨國品牌退出中國市場,「本土化」就被各大媒體點名背鍋。雖然有些片面,但也是透露出了一個關鍵信息:本土化是跨國公司在華品牌戰略成功的關鍵。
先說說什麼是本土化
本土化,說得正式一點,就是指跨國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在東道國從事生產和經營活動過程中,為迅速適應東道國的經濟、文化、政治環境,淡化企業的母國色彩,在人員、資金、產品零部件的來源、技術開發等方面都實施當地化策略,使其成為地道的當地公司。
說得簡單一些點「本土化」就是指將某一事物優化為更符合本土特點的過程,也是我們常說的「入鄉隨俗」。順手分析一下跨國品牌在華本土化的「套路」,大概可以歸納為以下:
①命名本土化
命名本土化是跨國公司進行品牌傳播時常見的一種手段。一個本土化的名字可以消除消費者的心理防線,取得心理上的認同感,而且也易為中國消費者識記,一些國際品牌在中國市場能夠迅速走紅,與其中國化的名字是十分相關的。
如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雪碧、寶潔等品牌名稱都是在中國本土化的經典例子。不過之前麥當勞改名「金拱門」倒是有點用力過猛,遭到了廣大網民的吐槽,幸虧只是換湯不換葯,只是工商備案改名,對外面眾還是麥當勞,不然多少人都不知道如何回憶自己的童年。
②產品本土化
產品本土化是跨國品牌本土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從產品的設計、生產還是到原材料采購等等,都是產品本土化的環節。打造當地消費者需要、喜好的產品,贏得本地消費者信任,是產品本土化的最常見的手段。
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肯德基了。從過去的豆漿油條早餐粥,滑蛋夾心油條,到各種足料飯和K紀飯桶,再到去年的串串和香鹵。雖說肯德基對於國人口味可能有些誤解,每一次推出的新品口味一言難盡(純屬個人吐槽),但不可否認它進入中國30餘年,在產品研發上一直在向國人的喜好靠攏,沖著這份誠意也是值得每次肯德基出新品為它買一次單(畢竟再也不想試第二次了)。
③傳播本土化
傳播本土化主要包括廣告本土化、公共關系本土化、促銷方式本土化等方面。如春節期間,麥當勞、肯德基餐廳布置上會以對聯、窗花等裝飾品來體現濃厚的中國傳統特色;一直被吐槽不接地氣的愛彼迎民宿在換上一個中國主帥後,終於實行了微信登陸和支付寶付款,還與地方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
奢侈品牌尤其喜歡邀請中國超模走秀或者在中國本土地標做公關活動,如Tiffany 在北京太廟,FENDI在長城走秀,雖然做法有些簡單粗暴,一言難盡,但這也是一種討好中國消費者,傳播本土化的表現。
本土化段姿失敗的案例屢見不鮮
當跨國品牌希望將其產品或服務推廣到本土以外的地方時,自然少不了「本地化」的環節,需要去考察一下當地的各種環境,然後相應地改造自己的產品或服務,使之看起來如同本地產出的一樣,確保產品或服務在當地市場被最大可能接受。
然而道理大家都懂,「本土化」三個字念起來也很簡單,實踐起來卻是令人頭大,要不怎麼會有那麼多跨國企業敗走中國市場。
2017年樂天宣布出售在華的所有超市,退出中國市場;2019年亞馬遜結束了在中國電商市場尷尬的地位;2020年快時尚Old Navy線上及線下門店於3月1日正式退出中國市場……可見跨國品牌本土化失敗的案例實際上屢見不鮮。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一直被不少跨國品牌當作是市場重要戰略區域。但是中國有著迥異於這個世界市場的東方文化,有著迥異於這個世界的市場,有著迥異於這個世界的消費者群體。要想在中國市場取得一杯羹,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即便是現在「混得」風生水起的跨國品牌,不同於我們看到的光鮮亮麗,在華本土化的進程中往往遭遇一段灰頭土臉的過程。例如曾經在WRC與達喀爾上一直走「花路」的三菱,卻在華本土化這條道上得有些坎坷。
在華本土化罩橡,在中國為中國
三菱汽車曾是很有希望躋身主流品牌的一員,其早早就進入中國市場,但是多年來都沒有踏對節拍。最初三菱前曾與長豐汽車、北汽進行過合資,失敗後於2006年入股東南汽車,以東南三菱的形式進入中國,但後來於東南三菱合作也不順利。直到2012年廣汽三菱成立,三菱才找到了在中國市場的主心骨,並將發展重心放在廣汽三菱。
廣汽三菱在成立的最初幾年也不溫不火。2016年,廣汽三菱引入國產歐藍德車型,其憑借比帕傑羅更小的排量、更時尚的造型以及優於一般城市SUV的越野性能,極大滿足了中國人的出行需求。廣汽三菱銷量開始逐步增長,2017年當握悶絕年銷量同比翻番,突破12萬輛。而後奕歌車型的貢獻也不小,使得廣汽三菱在2018年銷量高達14.4萬輛,這一度讓廣汽三菱堅定了沖擊主流品牌的信心。
然而2019年車市下行的壓力下,廣汽三菱沒能實現挑戰20%的增長目標。廣汽三菱復盤意識到:廣汽三菱在產品布局節奏上較為緩慢,對中國消費細分市場覆蓋度不足,產品更新換代也不及時。對此,廣汽三菱卯足勁加大本土化工作進程。
據了解,廣汽三菱研發中心和零部件產業將於2020年建成並投入使用,研發中心主要為廣汽三菱未來的產品提供車型本地化研發支持,這有望改善廣汽三菱目前產品布局節奏較慢的問題。而在產品方面,廣汽三菱計劃到2023年,每年推出2-3款新車型(含改款),豐富產品矩陣,並攜手三菱汽車在五年內推出3款新能源車型,加快產品更新,提高細分市場覆蓋度力度。
2019年在廣州車展上,廣汽三菱按計劃推出了改款勁炫,外觀上沿用海外版,內飾上十分討巧地採用了中國定製,進一步滿足國人的用車需求。
考慮到中國絕大多數城市面臨交通擁堵的問題,人們通常會長時間呆在車內,坐久了就容易疲憊,新勁炫專為中國市場定製開發的雙色款皮質座椅,針對座椅進行了優化,更加符合國人的駕駛乘坐習慣。
在中國用車市場,互聯網汽車、智能化應用已經成為潮流。新勁炫在車載互聯方面搭載了「菱雲悅享」互聯系統,搭載了國內消費者喜愛、用著順手的軟體和功能,例如語音控制、實況地圖、在線曲目等等。
考慮到中國人的購車主要集中在10萬左右(10萬偏下),新勁炫再度將價格 「本土化」。新勁炫的官方指導價為9.98萬元—13.98萬元,下探到10萬元的起售價,可以看到,價格體系已經在向本土自主品牌靠攏。
在華本土銷售模式上,廣汽三菱也已經開始推進新零售模式,發起了「菱悅」服務品牌星火計劃等多項客戶回饋舉措。如針對現在特殊時期,廣汽三菱推出4大「菱悅關懷」行動,來滿足中國消費者的真實需求。
只有栽過跟頭才會明白,馬馬虎虎的態度,在中國消費者面前完全行不通。在華本土化,就要在中國,為中國。
最後再嘮嗑一下:
「橘逾淮而北為枳,鸜鵒不逾濟,貉逾汶則死,此地氣然也。「這句話出自於春秋戰國時期《周禮·考工記》,大概意思是萬物要「接地氣」,適應特定的地域環境,否則會被淘汰。古人的智慧,受用無窮。最後希望這套千年前老祖宗洞察出的自然法則,給當下跨國品牌一些警示,願大家在華本土化的「花路」越走越順。
Ⅷ 跨國公司通常要面臨哪些會計問題,需要具體列舉,本人小白,求高人解答。
面臨的會計核算問題只有一個,即屬地會計制度問題。公司開在那裡,會計核算就遵循那裡的會計法規和制度。另外集團內部的上報表,按照總部要求上報。
會計有兩層意思,一是指根據《會計法》《預演算法》《統計法》對記賬憑證、財務賬簿、財務報表,從事經濟核算和監督的過程,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專門的方法,核算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二是指進行會計工作的人員,有會計主管、財產管桐陪理、出納等人員。
一個學術科目、一個專業或學院課程名稱——會計(kuài jì)學。一種會計工作,是辦公室文職及至管理工作之一,內容包括製作財務預算、簿記、核數、年結、賬目及成本分析報告等。一個職業職稱,分為會計,初級會計師,中級會計師,高級會桐友計師。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局輪蠢運用一系列專門方法,核算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旨在提供會計信息和提高經濟效益。
Ⅸ 跨國公司面臨的外匯風險主要有哪些
跨國公司持有的外幣資產,外債,海外分支機構及進出口交易都與匯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我們將其面臨的外匯風險細分為經濟風險,交易風險和折算風險。外匯經濟風險指跨國公司事前未預測到的匯率波動,引發企業在未來的生產經營,投融資事項中潛在的凈現金流出的可能。
跨國公司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的經濟實體組成,從事生產、銷售和其他經營活動的國際性大企業。跨國公司是外幣資產或負債的所有者,匯率的波動可能使跨國公司面臨損失或獲得收益,非旨在匯市賺取利潤的專業機構或公司,主薯羨要任務仍是通過適當的工具手段控制風險減少損失。
當今世界無論是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還是經濟不發達的弱小民族,其經濟狀況總是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其他國家並受到直接影響,越是發達國家其與外部經濟的聯系越密切,參與國際分工的程度越高,由此帶來的內部增長動力越足。
外匯匯率的波動會給參與國際經濟的主體帶來巨大的影響,這種風險則為外匯風險。匯率是一項重要的經濟杠桿,它能影響資本流動、產出、進出口、物價。跨國公司持有的外幣資產,外債,海外分支機構及進出口交易都與匯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我們將其面臨的外匯風險細分為經濟風險,交易風險和折算風險。外匯經濟風險指跨國公司事前未預測到的匯率波動,引發企業在未來的生產經營,投融資事項中潛在的凈現金流出的可能。
經濟風險長期影響企數唯拍業的經營性活動山清和投融資活動,關繫到企業在國內外市場的未來。由於匯率經濟風險估量基於對世界經濟周期性全局性預測,重要但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對交易風險和折算風險的日常管理在跨國企業的外匯風險管理活動中更常見。
外匯交易風險指在以外幣計價交易,國際信貸中,由於結算時的匯率與交易發生時匯率變動和債權債務未清償前匯率變動產生的風險。外匯折算風險是會計概念,指會計年度結束時,跨國企業將海外子公司或分公司以東道國貨幣計價的財務報表折算為以跨國公司所在國貨幣計價的財務報表,編制合並報表的過程中產生的風險,具體表現為與東道國貨幣相關的資產或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的本幣值出現不利變動
Ⅹ 跨國公司的優缺點
跨國公司的優缺點:
一、跨國公司具有全球戰略目標和高度集中統一的經營管理
跨國公司作為在國內外擁有較多分支機構、從事全球性生產經營活動的公司,與國內企業相比較,是有其一些區別的。這些區別表現在:
1.跨國公司的戰略目標是以國際市場為導向的,目的是實現全球利潤最大化,而國內企業是以國內市場為導向的。
2.跨國公司是通過控股的方式對國外的企業實行控制,而國內企業對其較少的涉外經濟活大多是以契約的方式來實行控制。
3.國內企業的涉外活動不涉及在國外建立經濟實體問題,國內外經濟活動的關系是鬆散的,有較大偶然性,其涉外經濟活動往往在交易完成後就立即終止,不再參與以後的再生產過程;而跨國公司則在世界范圍內的各個領域,全面進行資本、商品,人才、技術、管理和信息等交易活動,並且這種「一攬子」活動必須符合公司總體戰略目標而處於母公司控制之下,其子公司也像外國企業一樣參加當地的再生產過程。所以,跨國公司對其分支機構必然實行高度集中的統一管理。
二、跨國公司從事綜合多種經營
(一)跨國公司搞綜合多種經營的形式
1.橫向型水平型多種經營。此類公司主要從事單一產品的生產經營,母公司和子公司很少有專業化分工,但公司內部轉移生產技術、銷售技能和商標專利等無形資產的數額較大。
2.垂直型多種經營。此類公司按其經營內容又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母公司和子公司生產和經營不同行業的、但卻相互有關的產品。它們是跨行業的公司,主要涉及原材料、初級產品的生產和加工行業,如開采種植→提煉→加工製造→銷售等行業。另一種是母公司和子公司生產和經營同一行業不同加工程度或工藝階段的產品,主要涉及汽車、電子等專業化分工水平較高的行業。如美國的美孚石油公司就是前一種垂直型的跨國公司,它在全球范圍內從事石油和天然氣的勘探、開采,以管道、油槽和車船運輸石油和天然氣,經營大型煉油廠,從原油中精煉出最終產品,批發和零售幾百種石油衍生產品。而法國的珀若一雪鐵龍汽車公司則是後一種垂直型的跨國公司,公司內部實行專業化分工,它在國外的84個子公司和銷售機構,分別從事鑄模、鑄造、發動機、齒輪、減速器、機械加工、組裝和銷售等各工序的業務,實現了垂直型的生產經營一體化。
3.混合型多種經營。此類公司經營多種產品,母公司和子公司生產不同的產品,經營不同的業務,而且它們之間互不銜接,沒有必然聯系。如日本的三菱重工業公司即是如悄亮此。它原是一家造船公司,後改為混合多種經營,經營范圍包括:汽車、建築機械、發電系統產品、造船和鋼構件、化學工業、一般機械、飛機製造業等。
(二)跨國公司重視搞多種經營的原因
1.增強壟斷企業總的經濟潛力,防止「過剩」資本形成,確保跨國公司安全發展,有利於全球戰略目標的實現。
2.有利於資金合理流動與分配,提高各種生產要素和副產品的利用率。
3.便於分散風險,穩定企業的經濟收益。
4.可以充分利用生產餘力,延長產品生命周期,增加利潤。
5.能節省共同費用,增強企業機動性。
三、以開發新技術推動跨國公司的發展
戰後以來,全世界的新技術、新生產工藝、新產品,基本上都掌握在跨國公司手中,這是跨國公司能夠幾十年不衰反而不斷發御旦展壯大的根本原因之一。通常跨國公司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開發新技術、新產品。例如,80年代中後期,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研究與開發中心平均每年的研究經費高達 19億美元,並聘用了1.5萬名科研人員,其中2100人獲博士學位,4人曾先後獲得4 項諾貝爾物理獎。又如,著名的 3M公司, 1994 年夏季就新上市近400種半組合式五金類用品,其新產品層出不窮,其原因用3M加拿大分公司DIY產品部門行銷經理的話解釋為:該公司每年營業額的7%用在研製新產品上,業務宗旨是每年必須有 30%的銷鎮運擾售收入來自 4 年前尚未上市的新產品。由此可見其研究的超前。跨國公司不僅注重開發新技術,而且非常善於通過對外轉讓技術獲得高額利潤及實行對分、子機構的控制。
四、競爭是跨國公司爭奪和壟斷國外市場的主要手段
在國際貿易中,傳統的競爭手段是價格競爭。即指企業通過降低生產成本,以低於國際市場或其他企業同類商品的價格,在國外市場上打擊和排擠競爭對於,擴大商品銷路。而今,由於世界范圍內尤其是發達國家生活水平的提高、耐用消費品支出占總支出比重的增大,及世界范圍內的持續通貨膨脹造成物價持續上漲,產品生命周期普遍縮短等因素影響,價格競爭己很難為跨國公司爭取到最多的顧客,取而代之的是非價格競爭。事實證明,非價格競爭是當代跨國公司壟斷和爭奪市場的主要手段。非價格競爭是指通過提高產品質量和性能,增加花色品種,改進商品包裝裝潢及規格,改善售前售後服務,提供優惠的支付條件,更新商標牌號,加強廣告宣傳和保證及時交貨等手段,來提高產品的素質、信譽和知名度,以增強商品的競爭能力,擴大商品的銷路。目前,跨國公司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提高商品非價格競爭能力:
①提高產品質量,逾越貿易技術壁壘;
②加強技術服務,提高商品性能,延長使用期限;
③提供信貸;
④加速產品升級換代,不斷推出新產品,更新花色品種;
⑤不斷設計新穎和多樣的包裝裝潢,注意包裝裝潢的「個性化」;
⑥加強廣告宣傳,大力研究改進廣告銷售術。
五、跨國公司經營方式多樣化
和一般的國內企業或一般的涉外公司相比較,跨國公司的全球性生產經營方式明顯較多,包括進出口,許可證、技術轉讓、合作經營、管理合同和在海外建立子公司等。其中,尤以在海外建立子公司為主要形式開展和擴大其全球性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