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外14種手勢含義大比拼
手是人身體上活動幅度、運用操作最自如的部分。因此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忘不了它。事事處處離不開它。即使在社交場合也要盡情發揮它的功能。於是五彩繽紛的手勢語也就應運而生。手勢語是人體語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無聲語言。它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人們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世界不同的國別或相異的民族,同一種手勢語表達的意思可能大體相同或相近,也可能截然相反。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手勢語:
向上伸大拇指:這是中國人最常用的手勢,表示誇獎和贊許,意味著「好」、「妙」、「了不起」、「高明」、 「絕了」、「」、「頂呱呱」、「蓋了帽了」、「登峰造極」。在奈及利亞,賓客來臨,要伸出大拇指,表示對來自遠方的友人的問候。在日本,這一手勢表示 「男人」、「您的父親」。在南朝鮮,表示「首級」、「父親」、「部長」和「隊長」。在美國、墨西哥、荷蘭、斯里蘭卡等國態纖家,這一手勢表示祈禱幸運;在美國、印度;法國,則是在攔路搭車時橫向伸出大拇指表示要搭車。在印度尼西亞,伸出大拇指指東西。但在澳大利亞,豎大拇指則是一個粗野的動作。
向下伸大拇指:世界有相當多的國家和地區都使用這一手勢,但含義不盡相同。在中國,把大拇指向下,意味著「向下」、「下面」。在英國、美國、菲律賓,大拇指朝下含有「不能接受」。「不同意」、「結束」之義,或表示「對方輸了」。墨西哥人、法國人則用這一手勢來表示「沒用」、「死了」或「運氣差」。在泰國、緬甸、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拇指向下表示「失敗」。在澳大利亞,使用這一手勢表示譏鎮耐笑和嘲諷。在突尼西亞,向下伸出大拇指,表示「倒水」和「停止」。
向上伸食指:世界上使用這一手勢的民族也很多,但表示的意思不一樣。中國人向上伸食指,表示數目,可以指「 一」,也可指「一十」、「一百」、「一千」……等這樣的整數。在日本、南朝鮮、菲律賓、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沙烏地阿拉伯、墨西哥等國,食指向上表示只有一個(次)的意思。在美國,讓對方稍等時,要使用這個手勢。在法國,學生在課堂上向上伸出食指,老師才會讓他回答問題。在新加坡,談話時伸出食指,表示所談的事最重要。在緬甸,請求別人幫忙或拜託某人某事時,都要使用這一手勢。在澳大利亞,在酒吧、飯店向上伸出食指,表示「請來一杯啤酒」。在墨西哥、緬甸、日本、馬來西亞,這一手勢表示順序上的第一。在中東,用食指指東西是不禮貌的。
向上伸中指:兩千多年來羅馬人一直稱中指為「輕浮的手指」。事實上,單獨伸出中指的手勢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不意味著好事情,普遍用來表示「不贊同」、「不滿」或「詛咒」之意。在美國、澳大利亞、突尼西亞,這種手勢意味著:搞那種關系」,表示侮辱。在法國,表示行為下流齷齪。在沙烏地阿拉伯,表示惡劣行為。在新加坡,表示侮辱性行為。在菲律賓,表示詛咒、憤怒、憎恨和輕蔑。在中國,表示對方「胡扯」或對對方的侮辱。不過,在緬甸和奈及利亞,向上伸出中指表示「一」,在突尼西亞表示「中間」之意。
向上伸小指:在中國,這一手勢表示「小」、「微不足道」、「最差」、「最末名」、「倒數第一」,並且引伸而來表示「輕蔑」;在日本,表示「女人」、 「女孩」、 「戀人」。在南朝鮮,表示「妻」、「妄」、「女朋友」。在菲律賓,表示「小個子」、「年少者」、「無足輕重之人」。在美國,表示「懦弱的男人」或「打賭 」。奈及利亞人伸出小手指,含「打賭」之意。但在泰國和沙烏地阿拉伯,向對方伸出小手指,表示彼此是「朋友」,或者表示願意「交朋友」,在緬甸和印度,這一手勢表示「想去廁所。」
伸出彎曲的食指:這一手勢是英美人慣常用的手勢,表示招呼某人過來。這個手勢在中國表示「9」;在緬甸表示 「5」;在斯里蘭卡表示「一半」;在墨西哥表示「錢」或「詢問價格」;在日本,表示「小偷」或「偷竊行為;在南朝鮮表示「有錯」、「度量小」;在印度尼西亞,表示「心腸壞」、「吝音」;在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表示「死亡」。在新加坡,伸出彎曲的食指,還表示(拳擊比賽的)「擊倒」。
大拇指和食指搭成圓圈:將大拇指和食指搭成一個圓圈,再伸直中指、無名指和小指。這一手勢在美國帆旅仿和英國經常使用,相當於英語中的「ok」,一般用來徵求對方意見或回答對方所徵求的話,表示「同意」、「贊揚」、「允諾」、「順利」和「了不起」。在中國,這個手勢表示數目「o」或「3」。在法國,表示「零」和「一錢不值」。在泰國,表示「沒有問題」。在印度,表示「對」、「正確」。在荷蘭,表示「正在順利進行」、 「微妙」。在斯里蘭卡,表言談禮儀示「完整」、「圓滿」和「別生氣」。在日本、南朝鮮、緬甸,表示「金錢」。在菲律賓,表示「想得到錢」或「沒有錢」。在印度尼西亞,表示「一無所有」、「一事無成」、「啥也幹不了。」。在突尼西亞,表示「無用」、「傻瓜」。在希臘、獨聯體,這個手勢被認為是很不禮貌的舉止。另外,有些國家用這一手勢來表示「圓」、「洞」等。
伸出食指和中指:在歐洲絕大多數國家,人們在日常交往中常常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比劃作「V」形表示「勝利」,「V」是英語單詞Victory(勝利)的第一個字母。傳說,「V」字形手勢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一位名叫維克多·德拉維利的比利時人發明的。他在1940年底的一次廣播講話中,號召同胞們奮起抵抗德國侵略軍,並動員人們到處寫「V」字,以表示勝利的信心。從此「V」字手勢不脛而走。尤其要當時英國首相丘吉爾在一次*檢閱中使用了這一「V」形手勢,使這個手勢迅速地廣泛地流傳開來。不過,做這一手勢時務必記住把手心朝外、手指朝內,在英國尤其要注意這點,因為在歐洲大多數國家,做手背朝外、手心朝內的「V」形手勢是表示讓人「走開」,在英國則指傷風敗俗的事。在中國,「V」形手勢表示數目「2」、「第二」或「剪刀」。在非洲國家,「V」形手勢一般表示兩件事或兩個東西。
伸出食指和小指:在歐洲大多數國家,人們向前平伸胳膊,再伸出食指和小指做成牛角狀,用來表示要保護自己不受妖魔鬼怪的侵害。在非洲一些國家,這種手勢若指向某人,則意味著要讓那人倒霉。在拉丁美洲許多國家,把伸出食指和小指的手豎起來,則表示「交好運」。但在義大利,這一手勢表示自己的老婆有了外遇。
中指和食指交叉相疊:在中國,中指和食指交叉相疊表示數目「10」和「加號」;在香港,這一手勢則表示「關系密切」。在英國、美國、法國、墨西哥、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這一手勢表示「祝願」、「祈禱幸運」。在澳大利亞,表示「期待」、「期盼」。在斯里蘭卡,表示「曲折」和「邪惡」。在印度,表示「結束」、「完成」。在荷蘭,表示「發誓」、「賭咒」,或指「對方撒謊」。在奈及利亞,表示東西或數字「相加 」。
屈伸手指:在拉丁美洲、英國、美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突尼西亞以及亞洲、非洲部分地區,人們伸出下臂,稍微抬起,手心向上屈伸手指,表示「讓人走過來」。但這一手勢在中國是用作招呼動物或幼兒的。中國人招呼人的手勢是:將手臂前伸,手心向下,變動所有手指。然而這一手勢在英美等國又是招呼動物的。
擺手:在歐洲,人們見面時習慣用「擺擺手」來打招呼。其具體作法是:向前伸出胳膊,手心向外,但胳膊不動,只是用手指上下擺動。如果歐洲人前後擺動整隻手,則表示「不」、「不對」、「不同意」或「沒有」。但是美國人打招呼時總是擺整隻手。在世界許多地方,擺手錶示讓人走開。在希臘和奈及利亞,在別人臉前擺動整隻手意味著極大的侮辱,距離越近侮辱性越大。在秘魯,前後擺動整隻手則表示「到這兒來」。
搓手:在歐美國家,摩搓雙掌,表示「完成了所作的事」。在非洲,人們常用「搓手」這一手勢來表明自己與某件事毫不相干、沒有關連。其具體搓法是:先用左手手心搓右手手背,從手腕一直搓到手指尖。
雙手拇指相繞:在英美等國,雙手大拇指不停地有規律地互相旋繞,表示「無事可做」、「閑極無聊」之意。
⑵ 中西方禮儀差異在哪幾方面
中西方禮儀差異:
1、在稱謂和稱呼方面,西方人的稱呼通常是比較籠統的,通常一個稱呼可以涵蓋中國的很多個稱呼。例如西方人稱呼男的為先生,稱呼女的為女士或者小姐。而「先生」一詞在我國各類詞典中的第一解釋就是「教師」,是對教師最古老、最悠久的稱謂,已經流傳了幾千年。
我們在建國後熟人稱呼經常在其姓名後面加上「同志」一詞,比如開會的時候,某某領導講話,「向XX同志學習」等諸如此類的言語就不必細說了。但是,在當今生活中,隨著改革開放,現在「先生」成為社會上最流行的尊稱口語。
2、在見面交往禮節方面,中國人通常是見面喜歡點點頭,握握手或行拱手禮,或者微微欠身然後握手,而西方人覺得欠身似乎顯得自卑。在西方,特別在歐美國家,擁抱禮卻是十分常見的見面禮與道別禮,親吻禮和吻手禮也是常見的西方見面禮。握手禮來源於西方人類半野蠻半文明時期。這種習慣逐漸演變成今天作為見面和告辭的「握手」禮節,被大多數國家所接受。
在我國,握手禮不但在見面和告辭時使用,而且還作為一種祝賀、感謝或相互鼓勵的表示。因此是社交中應用最廣泛的致意禮節。見面、道別時的禮貌演變到今天就是「你好」、「再見」兩個短語,客氣的頂多再互相握下手,在各種古怪疾病流行的今天顯得簡潔而衛生而又體面。然而西方國家,見面就要先送貼面禮、親吻禮和吻手禮,讓我們很不習慣也不能接受。
3、在宴客方面,喝酒,歷來被中國人視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場合不可缺少的一環。中國通常遵循的是酒杯不能空茶水不能太滿,在西方人他們通常喜歡啤酒、葡萄酒,不喜歡勸酒,他們的行為會隨女主人的動作而進行。
中國是一個酒文化大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釀酒工藝和人們賦予酒的美好寓意,使飲酒成為中國人宴請賓朋、交際應酬等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也令老外折服,使他們也對中國的白酒滿懷好奇心,但他們對中國酒桌上的強行勸酒有多反感。就如我們正常的中國人對老外的貼面禮排斥一樣。
4、在禁忌與習俗方面,中國人不喜歡說4,覺得8非常吉利,而西方人不喜歡13。中國人視4為不吉利,因為與「死」同音;而在荷蘭語中4卻是個喜慶的數字,因為與荷蘭語「慶祝」一詞的發言相近。
5、中國人通常以登門拜訪表現他的熱忱,而西方人在拜訪前先要跟主人預約,忌突然造訪。否則,受訪者會感到不快,因為這突如其來的拜訪打亂了工作安排,給他造成了極大的不便。約好的拜訪一般要准時。
6、中國人見面客套時喜歡問去哪,吃飯了沒,而西方人卻認為,這是在侵犯他們的隱私,西方人對此感到很怪異。「吃了嗎?」這是中國人在吃飯前後打招呼的常用語。西方人們分手時通常說Good-bye,Bye-bye,相當於中國人說「再見」。如有貴客或不大熟的人來訪或串門兒,客人離開時,按中國的習慣,主人要把客人送到房門口或大門口。客人對主人說「請留步」,主人最後要說「走好」、「慢走」、「慢點兒騎(自行車)之類的客套話。而西方人微微一笑並作個表示再見的手勢就可以了。
7、如今中國人穿著打扮日趨西化,正式場合男女著裝已與西方並無二異。
8、中國人通常會在女官員、女企業家、女學者、女明星面前遵循女士優先原則,卻不理會女翻譯、女導游、女陪同、女記者等。而西方人對此一視同仁。
9、在國際會議上,我國傳媒總結出國人的種種陋習:電話多、屎尿多,常常在公開場合訓斥下屬,男秘書給自己上級揉肩膀等。
(2)國際禮儀和國內手勢有哪些不同擴展閱讀:
禮儀,是整個社會文明的基礎,是社會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現方式。中國是禮儀之邦,有著燦爛的五千年文化華夏文明,在世界上影響深遠。著名國學家錢穆先生就曾經說過,「中國文化的核心就是禮」。當在近200多年,隨著西方國家的崛起,西方主導著世界,現今國際通行的禮儀基本上是西方禮儀。
⑶ 談談西方禮儀中手勢禮儀和我國手勢禮儀的區別有哪些
中國揖手禮與西方握手禮有本質區別 誰更文明更現代3點一目瞭然
紅梅工筆佛畫
05-03
中國的揖手禮平日里很少見了,而現在世界州大比較通用的是握手禮,這兩種雖然都是一種禮儀,但就很多方面來說有著本質的區別, 誰更文明誰更符合現代發展,三點就可一目瞭然,尤其中國人,如果了解了中國揖手禮如何被握手禮取代的,更應該深思。
一兩者就起源的來說就有很大不同
握手禮的來源據說有兩種
1、 追溯到遠古時代。
人們以狩獵為生,人們手上經常拿著石塊或棍棒等武器。他們遇見陌生人時,如果大家都沒有惡意,就要放下手中的東西,並伸開手掌,讓對方撫摸手掌心,表示手中沒有藏武器 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握手禮。
2、 中世紀的歐洲。
時是身著戎裝的騎士盛行的時代,騎士們都穿著盔甲,全身披掛後,除兩隻眼睛外,其餘都包裹在盔鐵甲里,隨時准備沖向敵人。如果表示友好,互相走近時就應脫去右手的甲胄,伸出右手,表示沒有武器,互相握手。
揖手禮的來源也主要兩種。
1、 拱手禮始於上古。
最初是模仿帶手枷奴隸的含義,意為願為對方的奴僕,顯然自謙的意味濃重,後來拱手逐漸演變成相見的禮節。
2、起源於周代以前。
武王伐紂滅商建立周朝,武王死後,其子周成王年幼即位,由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攝政王,周公總結古之禮儀、禮義,建立了周朝的各項典章制度和禮樂制度,揖禮開始大行於天下,揖禮成為陪握我們華夏文明民族的正式禮儀。
上古遠古的起源說,應該只是一種傳說,而後來的發展更應該靠譜些,尤其中國的揖禮還有史書記載,由此也可以看出兩種的區別,握手禮是一種自然的演變,而揖禮是有意為之。
兩種禮儀的內涵有根本不同
握手禮在西方世界裡,原本是決斗禮儀,中世紀末,十字軍東征數次失敗,騎士的地位大幅度下降,為了留住一點尊嚴,一言不合就喜歡玩決斗,決斗時的一種禮儀,類似於現代拳擊場上開打時互相碰碰拳套。
中國的揖手禮是為了禮而專門制定,周公也為了規范朝臣們的行為規范,也為了鞏固皇權,於是就重新制定了《周禮》一整套禮儀。中國禮的內在規則:施報雙向,平等對等,有序有位。 禮的功用是:禮生敬,敬生情,敬情生神聖。
《周禮·秋官·司儀》的詮釋,"土揖庶姓旁出,時揖異姓母家,天揖同姓父家。"
中國的禮儀在以後的歷史中,又不斷的修正、完善、繼承和發揚,禮儀在古代社會規范著人的道德和行為,也是文明的象徵。
兩種禮儀在現代也表現出很多差異
1、衛生方面
這次新冠病毒疫情其實最直觀的反映出,兩種禮儀在衛生方面的優劣,現在西方疫情嚴重當然有很多因素,但其禮儀包括握手禮、貼面禮、吻禮等等,也有容易傳染的原因。就算不是如此,平時個人衛生習慣不同,誰又能確定都有良好的衛生習慣。
2、繁瑣費時
無論是否有這樣的體會,就算只看電視上的各種會議會見場面,大家也應該有同感,而中國的揖手禮無論多大的場面,無論多少人,不但簡潔省時,更可以照顧到每一個人,對每一個人都能做到有禮。
3、 公平自由
握手其實也有很多要求,講究"尊者為先"的握手順序,即應由主人、女士、長輩、身份或職位高者先伸手,客人、男士、晚輩、身份或職位低者方可與之相握。
握手禮發展到今天,其含義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握手禮更多成為領導的禮節,下屬受到領導握手,那是一種待遇,而不是一種禮儀,少了些當初平等的意義。
現代人更加崇尚自由自我,更喜歡能夠自主,而握手禮卻常常讓人很尷尬,就算是不情願,面對伸過來的手,尤其再是領導長輩等等的,也只能勉強為之,甚至有時還會碰到手伸出去了,別人已經與其他人握手,那就更尷尬至極了。
這樣的例子並不鮮見,現在世界最火爆的網紅特朗普,就有過很多過於握手尷尬的視頻圖片,有錯過德國總理默克爾時的無從安生,無所適從,也有緊緊抓著日本安培首相的決不罷休的呵呵,G7峰會遭法國總統馬克龍握手反殺,這都成了世界的笑談。
紅梅工筆佛畫覺得最後這一點最重要,也更符合現代社會的理念和發展,試想想,無論什麼場合,什麼身份,大家拱手施禮,場面既熱鬧,又文明,又讓所有的人都平等相待。
而且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大家更多可能是在網路上工作、開會、交流,握手是不可能了,但互相抱抱拳,即有禮也更多了些親切。
其實就文化禮儀來說,也不能非要比出個高低,每個國家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喜好,但作為中國人,如果了解揖手禮是如何被握手禮取代的,就真應該好好思考一下了。
握手禮是近代史上隨著鴉片輸入中國,在中國人紛紛脫下黃袍馬褂,穿上西裝革履的時候,握手也漸冊亂豎漸為國人所接受。
孫中山先生建立中華民國以後,覺得既然封建社會已經被我們推到了,我們建立了新的政權,我們就不需要再沿用舊的一些制度,既然不用那就費除掉。
後來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國家不斷的發展進步,肯定要跟世界接軌。握手禮成為我們與世界社交過程中首先要進行的第一步,漸漸也成為了大家都認可的一種打招呼的方式。
這些過程都是時代發展的自然結果,無可厚非也是必然,而這種發展最根本原因是中國那時還太落後,話語權都在西方,而現在不一樣了,中國已經開始偉大的復興,東方的睡獅已經醒了。
尤其中國在新冠病毒疫情的表現,讓世界更了解了中國,2020年對於中國是特別的一年,更是神奇的一年!
鼠年第一天是時候解開2020的秘密了 千年等一回彷彿世界要重啟
中國在科技等很多方面開始更多的制定標准,中國在經濟方面也逐步超越,中國應該也要更多的發出自己的聲音,是時候也讓世界了解中國悠久的文化歷史,是時候也讓世界懂點中國的禮數了!
⑷ 中外手勢含意有哪些不同
手勢是體態語言之一。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手勢有不同的含義。在用手勢表示數字時,中國伸出食指表示「1」,歐美人則伸出大拇指表示「1」;中國人伸出食指和中指表示「2」,歐美人伸出大拇指和食指表示「2」,並依次伸出中指、無名指和小拇指表示「3」、「4」、「5」。中國人用一隻手的5個指頭還可以表示6~10的數字,而歐美人表示6~10要用兩只手,如展開一隻手的五指,再加另一隻手的拇指為「6」,以此類推。在中國伸出食指指節前屈表示「9」,日本人卻用這個手勢表示「偷竊」。中國人表示10「的手勢是將右手握成拳頭,在英美等國則表示「祝好運」,或示意與某人的關系密切。
伸出一隻手,將食指和大拇指搭成圓圈,美國人用這個手勢表示「OK」,是「贊揚和允諾」之意;在印度,表示「正確」;在泰國,表示「沒問題」;在日本、緬甸、韓帆頃國,表示「金錢」;在法國,表示「微不足道」或「一錢不值」;斯里蘭卡的佛教徒態尺陸用右手做同樣的姿勢,放在頜下胸前,同時微微欠身頜首,以此表示希望對方「多多保重」;在巴西、希臘和義大利的撒丁島,表示這是一種令人厭惡的污穢手勢;在馬爾他,則是一句無聲而惡毒的罵人語。
中國人表示贊賞之意,常常翹直大拇指,其餘四指蜷曲;翹起小拇指則表示蔑視。日本人則用大困春拇指表示「老爺子」,用小拇指表示「情人」。在英國,翹起大拇指是攔路要求搭車的意思。在英美等國,以「V」字形手勢表示「勝利」、「成功」;在亞非國家,「V」字形手勢一般表示兩件事或兩個東西。
在歐洲,人們相遇時習慣用手打招呼。正規的方式是伸出胳膊,手心向外,用手指上下擺動。美國人打招呼是整隻手擺動。如果在歐洲,整隻手擺動表示「不」或「沒有」之意。在希臘,一個人擺動整隻手就是對旁人的污辱,那將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總之,與不同的國家、地區、民族的人交往,需懂得他們的手勢語言,以免鬧出笑話,造成誤解。
⑸ 西方禮儀中手勢禮儀和我國手勢禮儀的區別有哪些在日常工作中,應如何運用手勢
手勢表現的含義非常豐富,表達的感情也非常微妙復雜。如招手致意、揮手告別、拍手稱贊、拱手致謝、舉手贊同、擺手拒絕;手撫是愛、手指是怒、手摟是親、手捧是敬、手遮是羞,等等。手勢的含義,或是發出信息,或是表示喜惡表達感情。
一是注意區域性差異。
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由於文化習俗的不同,手勢的含義也有很多差別,甚至同一手勢表達的含義也不相同。所以,手勢的運用只有合乎規范,才不至於無事生非,
美國人、法國人用手勢較多;
北歐人很少使用手勢。過多的無意識的手勢會令人心煩意亂,有時甚至被認為是粗魯放肆的表現;
與亞洲人交談,也應盡量少使用手勢。
二是手勢宜少不宜多。
手勢宜少不宜多。多餘的手勢,會給人留下裝腔作勢、缺乏涵養的感覺。
三是要避免出現的手勢。
在交際活動時,有些手勢會讓人反感,嚴重影響形象。比如當眾搔頭皮、掏耳朵、摳鼻子、咬指甲、手指在桌上亂寫亂畫等。
招手動作
在中國主要是招呼別人過來,在美國是叫狗過來。
翹起大拇指
一般都表示順利或誇獎別人。但也有很多例外,在美國和歐洲部分地區,表示要搭車,在德國表示數字「1」,在日本表示「5」,在澳大利亞就表示罵人「他媽的」。與別人談話時將拇指翹起來反向指向第三者,即以拇指指腹的反面指向除交談對象外的另一人,是對第三者的嘲諷。
OK手勢
拇指、食指相接成環形,其餘三指伸直,掌心向外。OK手勢源於美國,在美國表示「同意」、「順利」、「很好」的意思;而法國表示「零」或「毫無價值」;在日本是表示「錢」;在泰國它表示「沒問題」,在巴西是表示粗俗下流。
V形手勢
這種手勢是二戰時的英國首相丘吉爾首先使用的,已傳遍世界,是表示「勝利」。如果掌心向內,就變成罵人的手勢了。
舉手致意
它也叫揮手致意。用來向他人表示問候、致敬、感謝。當你看見熟悉的人,又無暇分身的時候,就舉手致意,可以立即消除對方的被冷落感。要掌心向外,面對對方,指尖朝向上方。千萬不要忘記伸開手掌。
與人握手
在見面之初、告別之際、慰問他人、表示感激、略表歉意等時候,往往會以手和他人相握。一是要注意先後順序。握手時,雙方伸出手來的標準的先後順序應為「尊者在先」。即地位高者先伸手,地位低者後伸手。如果是服務人員通常不要主動伸手和服務對象相握。和人握手時,一般握上3到5秒鍾就行了。通常,應該用右手和人相握。左手不宜使用,雙手相握也不必常用。
雙手抱頭
很多人喜歡用單手或雙手抱在腦後,這一體態的本意,也是放鬆。在別人面前特別是給人服務的時候這么做的話,就給人一種目中無人的感覺。
擺弄手指
反復擺弄自己的手指,要麼活動關節,要麼捻響,要麼攥著拳頭,或是手指動來動去,往往會給人一種無聊的感覺,讓人難以接受。
手插口袋
在工作中,通常不允許把一隻手或雙手插在口袋裡的。這種表現,會讓人覺得你在工作上不盡力,忙裡偷閑。
⑹ 國際手勢是什麼意思啊 國際手勢的解釋
1. 國際上常用的手姿培勢是“豎中指”,表示侮辱和蔑視。在世界上不同的國家或民族中,同一種沒笑手語的意思可能大致相同或相似,也可能完全相反
2. 在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其他國家,豎起大拇指是搭便車者表示善意的手勢。英國人和美國人也習慣於經常轉動兩個大拇指,表示他們無事可做,非常無聊。希臘人握住枯冊含他們的大拇指,這意味著他們希望對方“走開”
3.在中國,拇指是一個積極的信號,通常指高度贊揚、表揚、偉大和“老闆”;豎起小拇指意味著輕蔑、輕視和“壞”
⑺ 國際友好手勢是什麼
手勢禮儀我國通常習慣於伸出右手,將手指朝自身身體方向擺動,表示「請過來」。
英美人則習慣於伸出食指並用食指彎曲這一手勢達到上述目的;美國呼喚侍者可把食指向上伸直。日本人招呼侍者時把手臂向上伸,手掌朝下,並擺動手指;在中東各國作客,叫人時輕輕拍手,對方即會意而來。
很多國家都認為在餐館敲桌子是不文明、失禮之舉,但在非洲一些國家的餐廳用餐,叫服務員通常是以敲打桌子為信號,否則服務員是不會理睬你的。又如:伸出食指和中指呈現為V型手勢,在我國是表示「二」,在歐美則表示「勝利」和「成功」。
在英國,手心向外的V型手勢是表示「勝利」,而手背向外的V型手勢則含有侮辱人的意思。
在介紹某人或為他人指路時不可用手指指指點點,而應使用手掌,四指並攏,掌心向上。
在與人交流中手勢不可過多,幅度不宜過大,更不要手舞足蹈,手勢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
切忌在公共場合撓頭皮、抓耳撓腮、咬指甲、用手指在桌上亂寫亂畫。
在人際交往中,人們經常用手勢傳遞各種信息和情感,為避免和克服手勢運用的混亂與理解的歧義,使對方能夠明晰、准確、完整地理解自己的用意。
應盡量准確使用手勢。要用大家都明白的手勢表達意思,使手勢同口語表達的意思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