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部的重要城市
太原,中國華北地區最重要、最大的城市之一,中國22個特大城市之一,總人口420萬人(2010年)。地處中國東中西三大經濟帶的結合部,在全國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布局中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雙向支撐作用。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建城歷史的古都,「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沖,控五原之都邑」的歷史古城,是山西省的省會,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瀕臨汾河,三面環山,自古就有「錦綉太原城」的美譽。悄橡鋒太原是中國北方著名的軍事,文化重鎮,也是世界聞名的晉商都會啟晌,也是中國最重要的能源,重工業基地之一。
太原在交通、通信、市政和生態環境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已形成航空、鐵路、公路的立體交通網路。太原武宿國際機場是國內干線機場和首都國際機場的備用機場,可起降世界最大的空中客車A380大型客機,已開通國際國內50多條航線。太原站是南北同蒲線、石太線、京原線等六條鐵路干線的中樞,有高速鐵路通往石家莊、北京、沈陽、西安等地,有華北最大的貨運樞紐——太原北站和山西最大的貨物集散地——太原東站。
太原是中國建國初期的重要工業基地之一。「一五」時期,太原為全國的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當時與北京、天津同為華北地區「工業重鎮」。20世紀末以來,隨著國家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和全省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建設政策的出台,太原的經濟發展又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在全省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建設中,太原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承擔起全省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轉化「領頭羊」的重任。以不銹鋼生產基地、新型裝備如亮製造工業基地和鎂鋁合金加工製造基地「三大基地」為代表的優勢產業發展良好。經過50多年的建設,已形成了以能源、冶金、機械、化工為支柱,紡織、輕工、醫葯、電子、食品、建材、精密儀器等門類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加上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集中及商業物資供應中心的優勢,國民經濟實現了協調和快速地健康發展。 大同,是中國第九大古都,國務院首批歷史文化名城,華北地區九個特大城市之一,中部地區位置最偏北的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華北地區重要商阜、國家重化工能源基地,國際較有影響力城市,素有「中國雕塑之都」,「鳳凰城」和「中國煤都」稱號。擁有大同雲岡機場,大西高鐵和大張高鐵均從大同南站始發,大同站為全國鐵路特等站之一。全市總人口(2013年)337.48萬人。
在歷史上大同曾為三代京華、兩朝重鎮,在清代以前無不派名將鎮守,既防外來侵略又保京師安危,被譽為「北方鎖鑰」。大同秦置平城縣,北魏天興元年於此定都長達96年·, 北齊天保七年改稱恆安鎮,北周置雲中縣,隋改為雲內縣, 遼重熙十七年置大同縣,為遼陪都,稱西京, 元二年雲中縣並入大同縣。明、清兩代皆設大同府。 一九四九年建大同市屬察哈爾省管轄,一九五二年劃歸山西省。距今有2300多年的建城史。著名景點:雲岡石窟、北嶽恆山、懸空寺、善化寺、華嚴寺、法華寺、九龍壁、純陽宮、清真寺、大同古城牆、平型關大捷遺址、大同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文瀛湖景區。 鄭州地處我國中原地區中心,是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級戰略「中原經濟區」的中心城市。未來鄭州將成為全國普通鐵路和高速鐵路網中唯一的「雙十字」中心,形成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半小時經濟圈」、中原經濟區「1小時經濟圈」和全國「3小時經濟圈」。以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為中心,一個半小時航程內覆蓋全國三分之二的主要城市、五分之三的人口。其中鄭州商品交易所是三大全國性期貨交易所之一,也是我國第一家期貨交易所。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是中部地區第一家綜合保稅區。
中原城市群是以鄭州為中心,以洛陽為副中心,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平頂山、漯河、濟源等地區性城市為節點構成的緊密聯系圈。中原城市群也是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區承接發達國家及中國東部地區產業轉移、西部資源輸出的樞紐和核心區域之一,並將成為參與國內外競爭、促進中部崛起、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中原經濟區(CPER)是以鄭汴洛都市區為核心、中原城市群為支撐、涵蓋河南全省延及周邊地區的經濟區域,地處中國中心地帶,全國主體功能區明確的重點開發區域,地理位置重要、交通發達、市場潛力巨大、文化底蘊深厚,在全國改革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2011年國慶前夕,建設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原經濟區范圍包括河南28個省轄市(18個地級市、10個省直管縣市)及山東、河北、安徽、山西12個地級市3個縣區,總面積約28.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5億人,經濟總量僅次於長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列全國第四位。
2013年3月7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了《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2013~2025年)》。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按照「一城五區」的規劃,由核心區、主體區和帶動輻射區三大部分組成。這是全國首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航空港經濟發展先行區。它是在國家支持下以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國際機場附近的新鄭綜合保稅區(即鄭州航空港區)為核心的航空經濟體和航空都市區,是鄭州市朝著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國際化陸港城市、國際性的綜合物流區、高端製造業基地和服務業基地方向發展的主要載體,已於2014年9月25日實現自貿區功能。 洛陽,河南省第二大城市,是華夏文明發源地之一,中國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國務院首批歷史文化名城,隋唐大運河中心城市,是中國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較多的千年帝都。洛陽是河南省第二大城市,中原經濟區副中心城市,黃河沿岸中心城市,中國最佳休閑城市,是一座無愧於國色天香之美譽的牡丹花都。洛陽也是中國的老工業基地之一。
洛陽有著數千年文明史、建城史和建都史,中國古代伏羲、女媧、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等神話,多傳於此。從夏朝開始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在此定都,有105位帝王在洛陽指點江山。洛陽是我國歷史上唯一被命名為「神都」(神州大地之首都)的城市。是我國建都時間最早,時間最長的城市之一。 南陽簡稱「宛」,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陝三省交界處,為三面環山、南部開口的盆地,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
南陽有「南都」、「帝鄉」之稱。歷史上,南陽是古絲綢之路的源頭之一;漢代時期,南陽是全國最大的冶鐵中心,現有宛城冶鐵遺址;東漢時期南陽曾作陪都為中國第二大城市。南陽自古人傑地靈「商聖」范蠡、「科聖」張衡、「智聖」諸葛亮、「醫聖」張仲景、「謀聖」姜子牙等歷史名人多是出自或發跡於這里;因此地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發跡之所,故南陽又有「南都」、「帝鄉」之稱。
2013年南陽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150平方公里。南陽為豫陝鄂三省交界處區域性中心城市、中原經濟區重要的核心城市、河南省省域次中心城市、河南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中原經濟區的重要經濟增長極。豫西南政治、經濟、文化、科研、教育、交通中心。
2014年河南省社科院公布《中原經濟區省轄市綜合競爭力評價報告》南陽再次位居中原經濟區30省轄市第四,在河南位居第三,僅次於鄭州、洛陽。
2014年11月16日,南陽卧龍綜合保稅區經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位於南陽光電產業集聚區北部。這是繼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後,河南省設立的第二個綜合保稅區,成為國家級戰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延展區。其獲批設立,標志著該市經濟從此擁有了接軌世界的大平台,標志著南陽在中原崛起進程中站在了新的制高點上,也標志著該市的對外開放將進入一個新階段。 合肥市位於安徽省中部,北緯31度52分、東經117度17分。北與淮南市接壤,南與蕪湖市相連,東與滁州市、馬鞍山市毗鄰,西與六安市、安慶市交界。
合肥市,安徽省省會,因淝、施二水交匯而得名,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信息、金融和交通中心,中國特大城市之一。合肥位於安徽省正中部,長江淮河之間、巢湖之濱,具有承東啟西、貫通南北的重要區位優勢,是國家級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核心城市、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成員城市。合肥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的美稱,曾為揚州、合州、南豫州、廬州、德勝軍、淮南西路治所,歷為江淮地區行政軍事首府。合肥是中國重要的科教城市之一,擁有三所國家實驗室和四座重大科學裝置。
按照規劃,到2015年,合肥都市圈的經濟規模將持續提高,佔全省比重由2008年的36.37%提高到45%以上。到2015年,合肥都市圈國內生產總值預期15000億,年均增長14%以上,其中,合肥7000億、六安3000億、巢湖3000億、淮南1400億、桐城600億。按照規劃,合肥都市圈將形成1小時通勤圈和生活圈,核心圈層實施「公交化」發展策略。同時,合肥都市圈將率先在全省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區域統籌,推進五市間社保制度協調配合和社保關系無縫轉移、接續。未來合肥、淮南、六安、巢湖、桐城五市中心城區通達運輸通道的平均時間控制在20分鍾以內,全力打造合肥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和「1小時生活圈」。 湖北省省會、副省級市,中國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華中),華中地區的經濟、金融、商業、通信樞紐、科技和文化中心,國家重要的工業基地、港口城市,全國科教中心城市之一,國家四大綜合交通樞紐之一,全國首個綜合交通樞紐試點城市,中國的經濟地理中心,被譽為世界開啟中國內陸市場的「金鑰匙」、經濟發展的「立交橋」,具有承東啟西、接南轉北、吸引四面、輻射八方的區位優勢。武漢有著3500餘年的建城史,分為漢口、漢陽、武昌三鎮,漢口曾是中國第二大城市,被譽為「東方芝加哥」,而漢陽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武昌是中華民國的誕生地。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如今武漢正以「復興大武漢」為目標,重返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大都市。
武漢是華中地區最大的工業、商業城市之一,也是國家重點建設的工業城市,擁有鋼鐵、汽車、光電子、化工、冶金、紡織、造船、製造、醫葯等完整的工業體系。清末及民國時期,武漢經濟位居亞洲前列。新中國成立後,武鋼、武重、武鍋、武船、肉聯等一大批企業陸續建成,極大地提升了武漢的經濟地位和城市實力。1959年到改革開放初期,武漢的工業總產值位居中國第四。但自1980年代以來,武漢未能跟上改革開放的步伐,逐漸被沿海地區拋在了身後,這種情況在進入21世紀後開始轉變。20世紀90年代,武漢建立了位於漢陽沌口的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武昌的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位於東西湖的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位於新洲陽邏的陽邏開發區。 長沙,古時稱為「潭州」,是著名的楚漢名城、山水洲城和快樂之都,中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長沙作為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具有三千年燦爛的古城文明史,是楚漢文明和湖湘文化的始源地,世界考古奇跡「馬王堆西漢陵墓」出土於此。長沙現為湖南省省會,是湖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科教中心,亦是環長株潭城市群龍頭城市。長沙是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的特大中心城市,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綜合競爭力排名全國第九、中西部地區第一。隨著「中部崛起」戰略的深化和長株潭融城,長沙(長株潭)作為國家級兩型社會(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肩負著引領全國城市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歷史使命並為之榜樣。同時,長沙致力於打造內陸最開放、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名城和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長株潭城市群位於湖南省中東部,包括長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長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兩兩相距不足40公里,結構緊湊。2007年,長株潭城市群獲批為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是中部六省城市中全國城市群建設的先行者,被《南方周末》評價為「中國第一個自覺進行區域經濟一體化實驗的案例」。在行政區劃與經濟區域不協調之下,通過項目推動經濟一體化,長株潭為其他城市群做了榜樣。不與中部六省爭龍頭,致力打造成為中部崛起的「引擎」。 株洲古稱建寧,為湖南省第二大城市。全國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全國首批重點建設的八個工業城市之一,國家老工業基地,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十大最具投資價值城市之一,全國重要的鐵路樞紐,素有「火車拉來的城市」之稱,享有「中國電力機車之都」的美譽。
株洲位於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下游,是我國最重要的鐵路樞紐城市之一。東界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永新縣及井岡山市,南連衡陽、郴州二市,西接湘潭市,北與長沙市毗鄰。株洲市現轄天元、蘆淞、荷塘、石峰、雲龍五區和縣級醴陵市、株洲縣、攸縣、茶陵縣、炎陵縣5縣市,以及113個鄉鎮。株洲正朝著中南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與中部地區非省會第一目標奮勇前進。 南昌,江南及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簡稱「洪」,原中華民國軍事首都,現為江西省省會,中國特大城市之一,具有2200多年城史。城市分五橫三縱、總體五環,現建成三環。南昌是中國首批低碳試點城市之一,有東方愛丁堡之美譽。東城區的瑤湖新城正在逐漸形成眾人所目的東方西雅圖。南昌作為國家創新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國家園林城市、衛生城市之一,有著她獨特的魅力。城中主要有十湖一江,有跨湖、跨江大橋29座,主要跨江跨湖型大橋及隧道就有:八一大橋、南昌大橋、贛江大橋、英雄大橋、生米大橋、朝陽洲大橋、艾溪湖大橋、瑤湖大橋、鳳凰大橋、經航大橋,青山湖隧道、象湖隧道、艾溪湖隧道,紅谷灘過江隧道等。
南昌為長、珠三角及閩東南經濟發達地區之共同腹地,是我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重要製造業基地乃省外大型產業及總部轉移對接的基地。2006年被美國《新聞周刊》雜(Newsweek)選為世界十大動感都會之一,全球著名摩天輪城市(南昌之星摩天輪),擁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被譽為「未來都會,綠色之都」。
南昌是聞名全球的世界動感都會,也是一座現代與古老兼並的著名城市。江南三大名樓之首—滕王閣。南昌具有「西山東水」的自然地勢,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東方水城,擁有異常豐富的水資源。全市總面積7402.3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達2204.37平方公里,佔29.78%,居全國前三甲,在全國省會以上城市中排在前三位。南昌自古就是一座水城,城市因水而發,緣水而興,南昌古民諺就有「七門九州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贛鄱」之稱。南昌具有「西山東水」的自然地勢,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東方水城,有著美麗的贛江江景,巧妙地利用其地理條件,充分展示江南水城的優勢,把偌大的城市打造成文明花園城市。 九江,江西省第二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江西正在打造的「雙核」城市之一(九江、南昌)。該市有2200多年的歷史,有江西北大門之稱。是江西唯一通江達海、位於長江,京九兩大經濟開發帶交叉點的城市。交通便利、七省通衢,是滬、漢兩大經濟區的結合部,也是東部沿海開發向中西部推進的過渡地帶。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po,第二聲)有三分之二的水域面積在九江,世界文化景觀遺產廬山位其境內。
九江是中國內陸重點開放城市,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長江中下游重要城市之一。自古以來就是舟車輻輳,商賈雲集的通都大邑。九江地處贛、鄂、湘、皖四省交界處,襟江帶湖,背倚廬山,山擁千嶂,江環九派,是兵家必爭的軍事重鎮。得益於得天獨厚的條件,九江很早就開始成為輕工業城市,並發展成為臨江工業城市,如今,它的汽車、鋼鐵、傢具、玻璃等工業非常發達。九江是在金融、文化、情報通訊、教育研究及交通等方面取得飛躍發展的充滿活力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