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芯國際上市時間
7 月16日。
中芯國際回 A 之路創下多項科創板記錄。從受理到過會,僅用時 19 天,堪稱 " 閃電過會 ",從提交上市申請到正式上市僅用 45 天;7 月 16 日,中芯國際上市首日,開盤價 95 元 / 股,較發行價上漲 245.96%,市值高達 6780 億元,這是 A 股近十年來最大規模的 IPO ;本次共募集資金總額最多達 532 億元,是妥妥的 " 募資王 "。
中芯國際是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晶元製造企業,是內地第一家提供 14 納米技術節點的晶圓代工廠。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僅有 4 家晶圓代工企業有技術能力提供 14 納米技術節點。技術型 CEO 梁孟松帶領團隊僅用了 298 天就實現了 14 納米量產,這項技術突破改變了以往中芯國際與台積電之間差距不斷拉大的趨勢,並將差距縮小到了 2-3 代。
據悉,中芯國際目前有研發人員 2530 人,碩士及博士人員佔比為 20.52%。2019 年投入 研發費用為 47.44 億元,約為台積電 1/5;招股書顯示,2019 年中芯國際營收 31.16 美元, 約為台積電 1/10;凈利潤 2.35 億美元,約為台積電 1/50;毛利率為 20.83%,約為台積電 1/2。
中芯國際的 IPO《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顯示,該公司 2019 年研發人員的平均薪酬為 36.7 萬元。同年,中芯國際員工薪酬的中位數是 38.3 萬元。
❷ 中芯國際這公司到底怎麼樣
下面答案嚴重過時了,說是台灣人的,那是N年以前,早在幾個國家內斗爭權後,跟台灣八竿子打不著了。中芯成立時候很尷尬,內耗了N年,所以中芯被台灣台積電甩出了三代的距離。
希望所有的愛國的,有民族情操的理科工程師能為國家晶元做出貢獻,進入中芯公司。這是中國唯一一家龍頭晶元公司。不要只看目前不行,現在國家推動了10年晶元計劃,將來絕對的香餑餑行業。年輕人要有干勁和拼勁,不只是為了錢,有時候當你把工作當事業干,錢自然就多。
至於中芯是誰的,我不知道會不會涉及到機密,我就不說了。大概說下中芯企業的來歷。
中芯國際在2000年左右時候確實有很多台資高管,包括還有台積電入股。那時候中芯是各個國家的人都有,當然後期多國的內斗就不說了,但是國內晶元晶圓製造幾乎是空白,沒辦法必須引進。中芯直到2010年以後才內部稍微安定點。中芯為何成立那麼早,卻沒有發展成華為這種企業,其實除了技術和設備被國外堵截問題,主要核心問題還是整個中芯國際內部體制管理問題。中芯缺少華為任正非這樣的領班人。如果可以,我到希望中芯經營最好可以從華為吸取優秀的經驗。如果中芯的內部管理不改革,還一直內斗,這個企業和台灣台積電落後的就不是三個代問題,肯定會更多代。雖然半導體工藝極限是1nm。但科技是進步的,不要幻想靠工藝極限,自取屈辱,自己不進步。等著對手停下腳步。
中芯國際去年還是盈利的,往年一直都是虧損,需要補貼。最重要是晶元這一塊需要砸錢,持續的。
韓國三星每年晶元投入研發成本100多億美元,在2017年韓國三星舉國之力砸了1000多億人民幣,所以三星才在存儲這一塊絕對霸主地位,日本的爾必達直接被韓國干破產了,台灣台積電也是100億左右美元,中芯投入研發成本10億人民幣都沒有和前面兩個簡直不是一個級別。
其實國家應該加大這一塊的投入,韓國三星並非都是民間資本,背後是有政府扶持,所以我前面說了三星是舉國之力發展存儲。當然在韓國,韓國人都用自己的三星品牌,支持民族屏幕。我希望那一天在大街上看到的都是華為手機,小米手機。
❸ 國產晶元的真實水平如何
7月16日,中國資本市場和半導體產業發生了一件萬眾矚目的大事。
作為中國大陸最大的半導體代工企業,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芯國際」)成功在科創板上市。發行價27.46元,當日報收82.92元,大漲202%,成交金額高達480億元人民幣。
毫無疑問,這兩條新聞之間有緊密的聯系。它們都和美國制裁華為的行動有關,和中美 科技 力量博弈有關。
這場博弈的背景,相信不需要我再重復介紹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真的應該感謝美國,感謝特朗普。
如果不是美國對我們的 科技 企業進行打壓和封鎖,國內的絕大多數人根本都不知道我們和對手在高端技術領域上存在這么大的實力差距,也不會知道原來做晶元是一件這么難而且重要的事情。
這件事也再次充分證明,敵人是最好的老師。科研領域老前輩們這么多年苦口婆心的吶喊,效果遠遠不及對手直接扇過來的巴掌。
確實,正如大家所見,晶元是世界上最難掌握的核心技術之一,也是衡量一個國家 科技 實力的參考標准之一。
雖然我們知道,晶元其實就是沙子做成的。但我們更應該知道,從一顆沙子到一顆晶元,經歷的每一個步驟都非常不易。
首先,整個過程的步驟(工序)數量就非常驚人。
晶元,也就是集成電路(IC,Integrated circuit )。從整體上來說,晶元的研發和製造包括 IC設計 、 IC製造 和 IC封測 三大環節。這三個大環節裡面,又包括了很多小環節。例如,像矽片製造,就包括了100多道工序。
晶元製造的大致流程
晶元行業的企業分為兩種模式,分別是 IDM模式 和 Fabless模式 。
IDM模式,是晶元的設計、生產、封裝和檢測都是自己做。
Fabless模式,就是將工作進行分工。無晶圓廠的晶元設計企業,專注於晶元的設計研發和銷售。而實物產品的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等環節,外包給代工廠(稱為Foundry)完成。
IDM和Fabless的對比
放眼全球,只有英特爾、三星、TI(德州儀器)等極少數幾家企業能夠獨立完成設計、製造和封測所有工序。
大部分晶元企業,選擇的是當一個Fabless,也就是專門從事晶元設計。例如華為、中興、聯發科、高通,都是Fabless。而負責代工生產的Foundry,主要有TSMC(台積電)、格羅方德、聯華電子、中芯國際等企業。
中國目前沒有IDM模式的企業,我們走的是Fabless模式。也就是說,我們只有Fabless(晶元設計企業)和Foundry(晶圓製造企業、封裝測試企業)。其中有不少企業還很不錯,排名世界前列。
就拿現在最火的5G終端晶元來說吧。全球有能力做出產品的,一共只有5家企業,華為海思和紫光展銳是中國大陸的,聯發科是中國台灣的。另外2家,是美國的高通和韓國的三星。
世界上最厲害的幾家Foundry代工廠中,台積電和聯華電子是中國台灣的。本文開頭提到的中芯國際,是中國大陸的。
台積電
對於中芯國際的實力,大家要有一個客觀清醒的認識。盡管它這幾年工藝水平進步神速,規模擴張也很快,但距離世界一流企業還有很大的差距。
中芯國際目前已經實現28nm HKC+平台的量產,完成了14nm FinFET技術的開發、客戶導入和量產,正在進行12nm技術的客戶導入。據預測,中芯國際2022年可升級到7nm工藝,2024年下半年升級到5nm工藝。
而台積電那邊,2015年就已經量產14nm了,現在正在全力量產5nm。兩者的差距,大約是4-5年。
從銷售業績和市場佔有率來看,中芯國際別說對標台積電,就連前三都擠不進去,勉強處於第二梯隊。
所以說,對於中芯國際,我們首先是要愛護,然後是要理性。科創板上市只是前進過程中的一小步,後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眾所周知,晶元產業一直以來都遵循著摩爾定律的節奏快速發展,工藝製程從微米到納米,再從90納米、65納米一直發展到現在的7納米、5納米。
對晶元企業來說,上了這條船就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不管是Foundry還是Fabless,都是如履薄冰的生意。唯有不停地投入資源,不斷地更新換代,才能避免自己在激烈的追逐中落後。如果落後,就意味著淘汰出局。
曾經有人總結了做晶元的四大成功要素,那就是—— 砸錢、砸人、砸時間,看運氣 。
2018年晶元禁運事件爆發之後,很多公司動輒信誓旦旦地說自己要拿幾十億搞晶元,好像很有魄力很有決心的樣子。其實別說幾十億,就算幾百億,對晶元產業投資來說,也並不算多。
目前隨便一款28nm晶元的研發設計,都是好幾億起步。像華為的麒麟980,研發費用就達到了3億美元。一條28nm工藝集成電路生產線的投資額,約50億美元。
再舉個例子,一直都從事晶元研發的聯發科,近三年來,每年的研發投入都在550億新台幣(約125億人民幣)以上。過去的16年裡,研發投入達150億美元以上。
中芯國際這次上市募集的幾百億資金,光是在深圳蓋一個14nm工藝的晶圓廠,就要花去將近一半。
晶元的燒錢程度,可想而知。
搞晶元,還離不開大量的晶元技術人才。聯發 科技 16000名員工中,有9000人是研發工程師,由此可見晶元產業對人才的重度依賴。
然而,人才也不是簡單花錢就能很快「買」來的。
根據《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7-2018)》顯示,到2020年前後,我國集成電路行業人才需求規模約72萬人,現有人才存量只有40萬,缺口將達32萬。
雖然晶元人才奇缺,但目前國內年輕人從事晶元行業的意願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強烈。相比於純軟體,集成電路的學習難度更大、學習周期更長,就業面卻更為狹窄,很難吸引年輕人的加入。
晶元企業普遍反映,現在最大的困難在於人才難求,而非資金不夠。
更讓人頭大的,是時間。
搞晶元,就算你肯砸錢、砸人,也不代表你一定會成功,關鍵還要看你能不能熬得住時間。
晶元行業有一句共識:「做晶元要能板凳坐得十年冷」,這真不是開玩笑。從開始投入到看到回報,其中的過程非常漫長。天天燒錢不見回報,誰能受得了?如果熬不住選擇了放棄,就是前功盡棄。
話說回來,如果投入資金一定能出成果,那投也就投了。關鍵是,這裡面存在極大的風險。
如果流片失敗,對於很多企業來說,根本承受不住這樣的損失,可能會直接導致破產。就算晶元做出來了,如果市場不認可,賣不出去或者銷量不好,也意味著巨大的經濟損失,可能導致一蹶不振甚至徹底失敗。
所以說,晶元之難,難於上青天。
現在中國小有成就的晶元企業,都是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值得我們大家敬佩,更值得我們愛護。正是這些企業,扛起了中國晶元的大旗,在昂首前進。
總而言之,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中華民族是踏實勤奮和充滿智慧的民族,所以,沒有什麼是我們做不了。大家應該對自己國家的企業有足夠的自信,對國家日益強大的 科技 實力有足夠的自信。
目前我們對晶元產業的重視度仍然在不斷加強,產業布局、資金投入、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等各個方面都在快速進步。我相信,只要堅持做正確的事,未來會有更多的中國優秀晶元企業涌現出來,國產晶元的水平肯定會趕超對手。我們在全球晶元產業鏈上的話語權,也一定會越來越大!
有朝一日沙聚塔,何懼對手放陰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