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國,巴西,阿根廷對中國反傾銷的目的是什麼
其一為保企業家對此有著相似的看法護自己的產業,其二就在於提高價格提高稅收,增加收益。
國際貿易中,關貿總協定要求成員國把關稅降下來的目的是促進和發展國際間的貿易,但也會出現有些國家的產品在向其他國家出口時進行不公平的貿易情況,比如傾銷,這就有了反傾銷。一般來講,反傾銷就是反對低價傾銷。說明組織有一個反傾銷的協議,就是在國際貿易環境下,如果有傾銷,各國都可以採取措施制止或者消除這個傾銷造成的影響。可以對這個傾銷產品再加征一個反傾銷稅,使這個產品價格恢復到一個正常水平,這樣就使進口國的國內產業有一個正常的競爭環境。其實,一些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像日本、韓國被反傾銷的案例很多。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對我國施行反傾銷的國家和案件越來越多,我國漸漸成為世界上被反傾銷最多的一個國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我們缺乏這方面的法律意識。我國一些產品剛剛進入國際市場,貿易行為不規范,比較亂,也不管當地的市場是什麼樣子、當地的產業是怎麼反應,只是盡可能地銷售產品,後來遭遇人家反傾銷了才意識到還有這么一個法律問題。
二是無序競爭。早期我們國家進出口都是國家控制,由國家統一進出口。但是隨著改革開放、進出口經營權的下放,外貿公司越來越多,再加上外商企業、民營企業的進出口經營權剛放開,也有不規范的現象,如低價搶客戶、搶市場等等。尤其像我們過去也有一些鼓勵出口的政策,甚至有的外貿公司過去每年有必須完成的出口指標,有的甚至不賺錢,僅僅為了完成任務出口,這就難免會出現低價傾銷了。
三是國家經濟地位問題。西方國家認為我們不是市場經濟國家,因此他們對我國實施反傾銷的時候,不是看你是不是低於正常價值、是不是考慮正常成本,而是找一個替代國,這樣他們一打就贏。因為我們的勞動力便宜、場地費便宜,所以我們的產品具有一定的價格優勢。但是到了國外的時候,他們就不認為你的產品成本低,而認為你是計劃經濟,你的低成本不是正常的成本。因此他們找一個替代國來比較,這是不公平、不合理的。因為很多行業或產品在不同國家本身就有差距,成本不可能是相同的。比如像鋼材,因為印度煉鋼的煤是進口的,自然就要貴。而我國煉鋼用煤是自己生產的,自然就便宜,但是他不管,按印度成本給你算,那你肯定就是傾銷了。我們一直在爭取市場經濟地位,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推進,中國入世後,現在一些發達國家在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已開始松動。如澳大利亞已經承認我國是市場經濟國家,美國和歐盟也開始慢慢松開一個口子,承認我國某些行業是市場化了。
四是中國企業對於花錢應訴還存在一個認識問題。反傾銷有一條原則,在一國產業告另一國產品傾銷的時候,被告傾銷的一方需要提供不存在傾銷的材料來證明,就是申請應訴。如果不應訴,該國調查機關就會根據可獲得的最佳信息進行裁決。而所謂可獲得的最佳信息,實際上就是申請人提供的材料,肯定一告就贏。我國很多被反傾銷的產品就是因為我們的企業沒有去應訴而被徵收高額反傾銷稅。這就會形成惡性循環。所以從這些年出現的情況看,這也是告訴我們案子越來越多的一個原因。
我國經濟發展很快,進出口貿易額快速增長。前些年我們進出口加起來才3000多億元,去年達到8350億美元,一下子就上來了,位居世界第四,僅次於美國、日本和德國。
我們4000億美元的出口,必然對其他國家的市場產生一定沖擊,同時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不僅歐美國家對我國進行反傾銷,一些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巴西、墨西哥也告你傾銷。所以現在這類案子很多。其實這也是正常的,像美國進出口貿易額上萬億美元,所以他被告的多,他告人家的也多,美國被反傾銷的案例也是名列前茅的。隨著貿易量的增大,勢必會有一些摩擦。
進口方面,過去我們可以靠關稅、行政措施進行進口限制,用不著搞什麼反傾銷。現在是市場經濟了,就不能這么做了,尤其我們加入了世貿組織,自然要遵守世貿組織的規定,所以不能以行政措施限制進口,或者是單獨提高關稅。我國在進行市場經濟改革之初,就意識到這個問題,並開始研究和進行反傾銷立法。像1994年的《外貿法》裡面專門列了三條,就是在有傾銷、有補貼,或者過量進口的情況下,可以採取相應的措施來保護國內的產業,這個也是WTO的精神,是允許的。
1997年新聞紙反傾銷是我國第一個反傾銷案。新聞紙產業聯合起來,通過法律手段,運用反傾銷手段,使國內新聞紙產業得到了保護。從1997年到現在,我國已經提起了20多起反傾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