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理解疫情共振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深刻認識
逆全球化浪潮不利於疫情防控的國際合作
全球化是近四十年來國際社會最重要的發展趨勢,全球化已經讓世界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關系。與此同時,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也帶來了不少全球問題,例如環保問題、核污染、貧富差距、傳染性疾病等,伴隨著全球化的推進也出現了反全球化現象。2007年底爆發的美國次貸危機在2008年演變成全球金融危機,對西方大國造成了沉重打擊,經濟復甦乏力、陷入長期停滯狀況,本世紀以來的全球化浪潮在這個節點遇到了強大阻力。逆全球化思潮以新的表現形式出現,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更加嚴重。
當前西方國家反全球化本質上並不是不要全球化,而是從維護其自身利益出發,選擇對它們有利的全球化。例如: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正式成為美國總統以來,美國先後退出TPP、《巴黎氣候協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伊朗核協議》、聯合國人權理事國等,甚至還威脅說要退出世界貿易組織和聯合國。特朗普的這些行為,從表面上看是反全球化的舉動,但其本質上是要阻撓新興大國的發展,以保持其曾經在全球化進程中所獲取的豐厚利潤不縮水,同時維護其世界霸權地位。特朗普聲稱的這些政策,都是為了保護美國國家利益以及實現「讓美國人再次強大」的目的。在2018年9月25日聯合國大會上,特朗普再次表達了「拒絕全球主義」和「美國優先」的外交政策理念。
西方大國的逆全球化突破了經濟行為,而發展成為政黨行為、國家和政府行為,逆全球化思潮已經從貿易蔓延到了政治、科技、軍事、宗教、意識形態和衛生等各個領域,對世界政治的發展產生了強烈的沖擊。由於特朗普治下的美國把自己塑造成全球化的最大受害者,處處以狹隘的民族主義,作為推行「美國優先」的擋箭牌,極大損害了各國之間的合作精神。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這一輪全球化,中國扮演了引擎角色,直接威脅到美國的霸權利益,在此情勢下,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成為眾矢之的。但是,抹黑中國的各種說法,除了製造恐慌、謠言、偏見,損害全球共同抗擊疫情的努力外,別無它用。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但不一定發源在中國。當前,全世界傳染病防控領域的科學家都在努力對病毒進行溯源,病毒源自何處尚無定論,用「中國病毒」的標簽讓中國背鍋純屬欲加之罪。美國疾控中心負責人公開表態,「『中國病毒』的說法是錯誤的」,從這個角度看,這位負責人比那些政客負責任多了。
其實傳染性疾病是全球化背景下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隨著全球化深入發展,中國既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同時也必須承受全球化帶來的副作用。隨著人員和貨物的快速流動,傳染性疾病也日益走向全球化,一些傳染性疾病很快在短時間內迅速擴散至其他國家,演變成全球公共衛生事件。如果說前段時間,世界更多承受著來自中國疫情擴散的壓力,那麼現在中國更多承受來自世界其他地區疫情輸入的風險。可見,在疫情和病毒面前,沒有超然的旁觀者,只有國際合作的躬行者。而反全球化浪潮不利於全球傳染性疾病的快速消除。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新發傳染病的蔓延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影響社會經濟的有序發展和危及國家安全,因此迫切要求世界各國、國際組織、全球公民和社會組織共同行動起來,本著合作的精神採取共同的行動加以應對。
㈡ 在全球抗擊疫情的背景下,談談「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什麼會越來越深入
嗯,是的,中國體現了大國風范,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在控制本國疫情後,積極地,無私地,幫助世界上許多疫情較重的國家,經驗,技術共享,…
㈢ 在疫情期間,我國為什麼要積極開展國際合作
在當今和未來的世界,經濟是基礎,科技是龍頭。因而,發展經濟和科學技術是世界... 增強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最終將決定本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因此,當前...
㈣ 如何正確評價本次疫情中中國政府的反應速度和措施
我們國家對此次疫情反應速度應該是相當快速到位了,首先這次的病毒是前所未見的新型病毒,從發現到完成基因測序幾乎可以說是神速了,初期控制消息一類的一些舉措現在看來好像有不妥,但是設身處地的想想疫情初期都在迷霧中摸索,信息不加以控制,任由媒體傳播發酵,加上現在博流量不擇手段的誇大其詞危言聳聽的無良營銷號又多,駭人聽聞的消息滿天飛很可能導致社會動盪不安和大規模騷亂,後果不堪設想,疫情開始後國家立即宣布了免費治療的政策,給不幸感染的人免去了巨額的醫葯費負擔之憂,這極大的鼓勵疑似病例接受檢測治療的積極性,防止了大量的感染者繼續留在人群中繼續傳染給其他人,而舉國的的封城措施幾乎是一夜之間讓經濟進入了停滯狀態,國家把生命放在經濟的前面也是有效快速阻止疫情繼續大規模爆發的原因,看看現在某些歐美發達國家初期不重視到中期為經濟不願封城所造成的疫情大規模爆發到現在疫情完全失控,短短數月中外對比一下就知道中國這次疫情反應速度和措施都是非常令國人滿意也讓外國羨慕的。
㈤ 結合疫情,談談如何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疫情防控要堅持全國一盤棋。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堅決服從黨中央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做到令行禁止。
重大疫情防控工作是涉及全國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具有戰爭屬性的系統性重大任務,需要各地各部門有序分工、團結協作、同心同力、守望相助,各地各部門必須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開展工作,杜絕地方主義、本位主義、小團體主義等狹隘思想,否則容易造成推諉扯皮、互相掣肘、重復勞動、效能低下等問題。
各地各部門在服從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前提下,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制定和實施疫情防控政策。
應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發揮我們黨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調動全國其它區域的精幹醫護人員和醫療防護物資支援重點區域,將有限的人力物力用到抗擊疫情戰斗最前線,盡最大可能減少重點區域人員感染病亡,遏阻重點區域疫情蔓延和擴散勢頭。
同時,其他區域在支援重點區域的同時,落實本區域疫情防控措施,救治感染人員,為重點區域的疫情防控阻擊戰鞏固好後方陣地。
(5)疫情如何加強國際合作擴展閱讀: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疫情極易擴散到全世界。疫情防控工作要在立足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加強國際合作。
既要調集國內相關資源轉產和擴產急需的醫療防護物資,又要大量增加相關物資的進口,接受友好國家的技術和物資援助;既要集中全國相關科研力量緊急攻關研發預防和治療葯物,又要增強與外國相關機構的互助合作,共享科研數據和成果。
要將國內的疫情防控措施、經驗和成效及時向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社會通報,爭取國際社會對我國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減少疫情對我國國際貿易和其他國際交流活動的負面影響;要對其他疫情形勢嚴峻的友好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技術、物資和醫療人員援助,積極構建抗擊疫情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㈥ 聯合國通過新冠病毒應對決議,應對措施有哪些
聯合國關於新冠疫情的防控方案在最近已經通過了,不過在會議上面也鬧出了一些口角,主要是美國對於中國的指責,美國就是指責我們沒有精確抗擊疫情,才導致了現在全球的疫情失控,但是現在被打臉的是美國,現在的情況不容樂觀,反而我國現在的抗擊疫情的形勢一片大好。
中國的代表還表示,如今現在全世界疫情如此嚴重的情況之下美國應該把,抗擊疫情的重點放在國內,而不是現在到處找人背鍋。推卸責任是沒有任何作用的,病毒也不會消除,反而會使國際社會變得更加混亂。
㈦ 結合疫情背景,闡述中國如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當今疫情的背景下,中國應該加強與國際之間的共同合作,為全球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㈧ 如何處理中外合作抗擊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我國政府及時與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開展合作,取得了積極的進展。盡管世衛組織宣布此次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高度肯定中方的防控舉措,明確表示這一決定不是對中國投「不信任票」,並強調不建議對中國實施旅行和貿易限制,無須過度反應。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對中方疫情防控能力有信心,並願向中方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和幫助。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更是第一個向中方捐助疫情防控物資的國際組織。同時,我國在紐約、日內瓦和維也納的常駐聯合國代表及時向外國使節和國際組織官員介紹中國防控疫情的情況,積極爭取國際社會對中國抗擊疫情的理解和支持。
應對疫情,中國承擔著首要責任,中方為應對疫情採取的有力舉措不僅在對本國人民負責,也在對全世界負責。正是因為中國採取前所未有和非同尋常的防控措施,加之有關國家的共同努力,才有效地防止了疫情的大規模國際蔓延。作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此次疫情具有跨國性,是一種非傳統安全威脅,新型冠狀病毒更是全世界面臨的共同挑戰。因此,亟須加強國際合作,尤其是擴大和加強與國際組織的合作。
首先,爭取與更多的國際組織開展合作,並拓展合作渠道。在全球層面,世界衛生組織是通過制訂標准、分享信息、提供建議等開展全球衛生治理的聯合國專門機構。應對疫情,與世衛組織的合作是基礎,也是重點和關鍵。在繼續與世衛組織深入合作的同時,我們還需要加強與其他國際組織的合作。在共同應對疫情的過程中,凡是涉及郵政、電信、氣象、旅遊、民航、海事等國際事務,就需要與相應的聯合國專門機構進行合作。比如,國際移民組織和世界旅遊組織可以就疫情中的人群流動問題提供指導性意見和技術支持。在涉及地區和跨地區應對疫情方面,可以積極發揮東盟、上合、金磚等國際組織作用。除了在應對疫情過程中開展信息分享、技術支持、業務幫助等比較直接的合作外,還要開展政策協調、外交溝通、政治對話等層面的合作。與國際組織合作,積極開展國際組織外交,是應對疫情的國際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次,積極推動基於人道主義的國際合作。與其他任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樣,新冠肺炎疫情首先事關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患難見真情」,體現的是人道之情。疫情發生後,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領導人向中國政府和人民表示了慰問、理解和支持;一些發展中國家克服自身困難,向中國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發達國家的很多企業和民間組織也通過各種方式幫助中國抗擊疫情,這些都體現了人道主義精神。從人道主義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認識此次疫情,是開展國際合作的基本出發點。如果說在一般情況下,國家利益是國際合作的基礎,那麼面對「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樣的共同挑戰,應把人的健康和安全作為首要,並以此為指導開展國際合作。此次疫情進一步表明,非傳統安全威脅的突發性、跨國性和嚴重性,要求國際社會所有成員超越國家利益,積極開展基於人道主義的國際合作。人道主義援助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是聯合國的一項基本工作,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負責國際人道主義行動的協調、政策和宣傳,是政府、政府間和非政府救援行動的協調中心。
再次,大力開展國際衛生合作,推動全球衛生治理。此次疫情之前的十年,在世衛組織宣布的五次「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國際社會都開展了緊密的國際衛生合作,使甲型H1N1流感、脊髓灰質炎、寨卡病毒、埃博拉病毒的疫情得到比較有效的控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說明,公共衛生如氣候變化一樣日益成為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國際社會應達成「病毒不分國籍,疫情沒有種族」的共識,為盡快控制疫情和消除病毒積極開展國際協調和國際合作。如何應對此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重大挑戰和考驗,同時也是我們積極開展國際衛生合作、推動全球衛生治理的一次重要機遇。一方面,相信疫情過後,我們在公共衛生領域會有更大、更多和更好的投入,大力改善我們在公共衛生領域的治理體系,樹立現代治理理念,提升治理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國際衛生合作,在協作採取防控行動的同時,大力推動全球衛生治理,共同幫助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衛生系統薄弱、衛生能力不足的國家增強應對能力,更公平合理地使用和分配資源。
無論是制止疫情在國內的擴散,還是阻止疫情的國際蔓延,都離不開與國際組織的合作。相信我國與國際組織的合作一定能在抗擊疫情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㈨ 面對甲型H1N1流感疫情國際間的協調合作問題論文
1、如何保護自己遠離甲型H1N1流感?
·對於那些表現出身體不適、出現發燒和咳嗽症狀的人,要避免與其密切接觸;
·勤洗手,要使用香皂徹底洗凈雙手;
·保持良好的健康習慣,包括睡眠充足、吃有營養的食物、多鍛煉身體。
2、如果感覺自己感染了流感,應該怎麼辦?
·如感不適,出現高燒、咳嗽或喉嚨痛,應待在家中,不要去人員密集的地方;
·多休息,喝大量的水;
·咳嗽或打噴嚏時,用一次性紙巾遮掩住嘴和鼻子,用完後的紙巾應處理妥當;
·勤洗手,每次洗手都應用肥皂徹底清洗,尤其咳嗽或打噴嚏後更應如此;
·將自己的症狀告訴家人和朋友,並盡量避免與他人接觸。
3、家中有人出現流感症狀,應如何照料?
·將病人與家中其他人隔離開來,至少保持1米距離;
·照料病人時應用口罩等遮蓋物遮掩住嘴和鼻子,遮蓋物使用後應丟棄或清潔;
·與病人接觸後應用肥皂徹底洗凈雙手,病人居住空間應保持空氣流通;
4、如果自己認為需要醫學治療,應該怎麼辦?
·去醫療機構之前,應該首先與醫護人員進行聯系,報告自己的症狀,解釋為何會認為自己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
·如果沒法提前與醫護人員聯系,那麼當抵達醫院尋求診斷時,一定盡快把懷疑自己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想法告知醫生;
·去醫院途中,用口罩或其他東西遮蓋住嘴和鼻子。
甲型流感、禽流感和普通流感的對比 甲型H1N1流感 禽流感 普通流感
傳播途徑 該病毒非常活躍,可由人傳染給豬,豬傳染給人,也可在人群間傳播。人群間傳播主要是以感染者的咳嗽和噴嚏為媒介。 禽流感病毒迄今只能通過禽傳染給人,不能通過人傳染給人。 人際傳播,空氣飛沫傳播為主,流感患者及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發病後1~7天有傳染性,病初2~3天傳染性最強。
症狀 人類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最明顯症狀是「最初出現類似普通流感症狀,但體溫突然超過39度,肌肉酸痛感明顯增強,伴隨有眩暈、頭疼、腹瀉、嘔吐等症狀或其中部分症狀。 感染後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高熱、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數伴有嚴重的肺炎,嚴重者心、腎等多種臟器衰竭導致死亡。 普通人流感與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後的症狀相似。
潛伏期 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能在人體潛伏7天後才表現出病症。 人禽流感潛伏期一般為1~3天,通常在7天以內。 流感的潛伏期為1-4天,平均為2天。
死亡率 甲型H1N1流感的死亡率為6.77%,比一般流感要高,其高致死率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病毒來勢兇猛;二是民眾起初對新疾病不重視,以為是普通感冒,很多人自己隨便吃些葯,錯過了發病初72小時的最佳救治期。 人患禽流感死亡率達60%。 普通流感可致死,但死亡率較低。
易感染人群 甲型H1N1流感致死的患者年齡絕大多數在20歲至45歲之間,屬於青壯年。 在已發現的感染病例中,13歲以下兒童所佔比例較高,病情較重,其屬於易感人群。 四類最易感染流感的人群,分別是:老年人,患有肝臟、腎臟、心臟等慢性病的人群,經常接觸流感人群的醫護人員,兒童。
防治疫苗 人類在甲型H1N1流感之前前研製出的所有流感疫苗對於甲型H1N1流感都無效,但人感染豬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各國已在研製預防禽流感的疫苗。 已研製出可預防流感的疫苗,接種時間多為每年10-11月中旬,每年接種1次。
甲型流感疫情問答 更多>> 1、什麼是豬流感?
豬流感是由豬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這種病在豬中經常發生,但很少導致豬的死亡。
2、人能否患豬流感?
通常情況下,人類很少感染豬流感病毒。但近年也發現一些人類感染豬流感的病例,患者大多為與病豬有過直接接觸的人,如飼養者等。
3、豬流感病毒能否在人際間傳染?
目前已證實有豬流感病毒在人際間傳染的病例,其傳染途徑與季節性流感類似,通常是通過感染者咳嗽和打噴嚏等。
4、食用豬肉能否感染?
美國疾控中心指出,豬肉加熱至71攝氏度,就能殺死豬流感病毒,人不會因吃豬肉或豬產品感染豬流感。
5、豬流感有哪些症狀?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說,豬流感的症狀與其他流感症狀類似,如高熱、咳嗽、乏力、厭食等。另有報道說,此次美國發現病例的主要表現為突然發熱、咳嗽、肌肉痛和疲倦,其中一些患者還出現腹瀉和嘔吐症狀;墨西哥發現病例還出現眼睛發紅、頭痛和流涕等症狀。
6、墨西哥豬流感與美國豬流感是否相同?
美國疾控中心證實,在墨西哥導致數十人死亡的豬流感病毒與在美國導致數十人染病的病毒都是A/H1N1型,這一毒株是一種新型變異病毒。
7、此次豬流感疫情有何特點?
世衛組織強調稱,通常情況下,兒童和老人更容易遭到流感病毒的感染,但此次墨西哥發現的豬流感病毒感染者大多為年輕人。
8、治療人類感染豬流感有無特效葯?
美國疾控中心說,目前沒有專門針對人類感染豬流感的特效葯,通常使用的有4種抗流感葯物,但臨床顯示,這種變異病毒對其中2種具有抗葯性。
9、有無抗豬流感疫苗?
美國疾控中心說,目前只有用於豬的抗豬流感疫苗,還沒有專門用於人類的。就目前情況看,普通的抗流感疫苗對人類抵抗豬流感沒有明顯效果。
10、有何預防措施?
流感病毒主要通過空氣和接觸傳播,因此咳嗽或者打噴嚏時應該掩住口、鼻;由於流感病毒往往可以在一些日常用品表面上存活一段時間,因此應勤洗手,還可經常用酒精為日常用品消毒。此外,少在人多的地方「扎堆兒」也是降低感染概率的一個有效方法。
自己做個參考,,或另一個
5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在瑞士日內瓦萬國宮舉行的第62屆世界衛生大會上致辭。當天,第62屆世界衛生大會開幕,陳馮富珍在會議上呼籲全球加強協作,應對甲型H1N1流感。新華社記者曾毅攝
新華網日內瓦5月18日電(記者劉國遠 楊伶)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18日在這里告誡說,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擴散將持續下去,雖然目前大多數患者病情較輕,而且死亡人數不太多,但鑒於病毒的變異風險以及疫情發展的不確定性,國際社會不能對此掉以輕心。
陳馮富珍在當日開幕的第62屆世界衛生大會上發表講話說,這種傳染力很強的新型H1N1流感病毒正在世界范圍內迅速蔓延。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墨西哥之外的絕大部分感染者病情較輕,而且死亡人數較少,但流感病毒的行為和流感疫情的演變常常是變幻莫測的,H1N1病毒也許給了世人一個「寬限期」,沒有人知道這個「寬限期」會持續多長,沒有人說得准這是不是「暴風雨之前的平靜」。
陳馮富珍說,目前南半球的部分國家已出現H1N1流感確診病例,而南半球的季節性流感高發期即將到來。「我們有充分的理由擔心H1N1病毒會與人際間傳播的其他病毒相互影響。」此外,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感染H1N1病毒,原先已在部分國家的禽類中紮根的H5N1禽流感病毒會如何表現也不可預測。
她說,流感大流行的顯著特點就是全球所有人都容易被感染,雖然不是所有人都被感染,但差不多所有人都面臨感染風險。而且現實情況是,全球的抗病毒葯物和流感疫苗的生產能力有限,不能夠滿足總共68億居民的需求。因此,各國政府的疾病防控措施必須要有明確的針對性,以避免有限的珍貴資源被浪費掉。
她表示,世衛組織可能將建議各國把主要的防控資源用於高風險人群,包括在感染病毒之前就患有慢性病的人以及孕婦等。
陳馮富珍強調了充分幫助發展中國家防範疫情的重要性,並強烈敦促國際社會「明智地利用目前的寬限期」,仔細研究可以共同採取的一切行動,以防止發展中國家再次成為一場全球性傳染病的主要受害者。她同時強調了全球通力合作、共同應對當前疫情和流感大流行威脅的必要性。
甲型流感 普通流感 禽流感
傳播途徑 該病毒非常活躍,可由人傳染給豬,豬傳染給人,也可在人群間傳播。人群間傳播主要是以感染者的咳嗽和噴嚏為媒介。 人際傳播,空氣飛沫傳播為主。流感患者及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發病後1—7天有傳染性,病初2—3天傳染性最強。 禽流感病毒迄今只能通過禽傳染給人,不能通過人傳染給人。
症狀 體溫突然高熱超過(>39°C),肌肉酸痛感明顯增強,伴隨眩暈、頭疼、腹瀉、嘔吐等症狀或其中部分症狀。 普通人流感與人感染豬流感後的症狀相似。 感染後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高熱、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數伴有嚴重的肺炎,嚴重者心、腎等多種臟器衰竭導致死亡。
病毒 H1N1 冠狀病毒 H5N1
潛伏期 新型豬流感病毒可能在人體潛伏7天後才表現出病症。 流感的潛伏期為1-4天,平均為2天。 人禽流感潛伏期一般為1-3天,通常在7天以內。
死亡率 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顯示,甲流的死亡率為1.2% 普通流感可以致死,但死亡率較低。季節性流感死亡率為0.2%-0.3%。 人禽流感的死亡率高達61%。病程短,一般感染後十幾天內就會死亡,死亡者多為年輕人。
易感人群 豬流感致死的患者年齡絕大多數在20歲至45歲之間,屬於青壯年。 老年人,患有肝臟、腎臟、心臟等慢性病的四類人群最易感染,以及經常接觸流感人群的醫護人員,兒童。 在已發現的感染病例中,13歲以下的兒童所佔比例較高,病情較重,其屬於易感人群。
防治疫苗 世衛組織駐華代表藍睿明:中國目前的疫苗使用情況符合世衛組織預期,事實證明安全有效。 已研製出可預防流感的疫苗,接種時間多為每年10-11月中旬,每年接種1次。 各國已經在研製預防禽流感的疫苗。
級別
流感大流行警告 大級別
一級 流感病毒在動物間傳播,但未出現人感染病例。
二級 流感病毒在動物間傳播,這列病毒曾造成人類感染,因此被視為流感流行的潛在威脅。
三級 流感病毒在動物間或人與動物間傳播,這類病毒已造成另行或者局部范圍的人感染病毒,但未出現人際間的傳播情況。
四級 流感病毒在人際間傳播並引發持續性疫情。在這一級別下,流感蔓延風險較上一級別「顯著增加」。
五級 同一類型流感病毒在同一地區治得好兩個國家人際間傳播,並造成持續性疫情。意味著大規模流感疫情正在逼近。
六級 同一類流感病毒的人際間傳播發生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地區。這一級別意味著全球性疫情正在蔓延。
㈩ 如何在全球戰疫中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繼續做好國內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中國向有需要的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目前已向120多個國家提供包括醫用口罩、防護服、檢測試劑、呼吸機等在內的醫療物資援助,並為各國在華采購醫療物資提供便利。
患難見真情。中國與各國深化合作攜手抗疫,共同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這是共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充分體現。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又一次表明地球村裡的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大家休戚與共,沒人能置身事外。本著對全人類高度負責的態度,中國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擺在第一位,在抗疫中展示大國擔當,積極作為,推動各國加強疫情防控國際合作。
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上,習近平主席站在全人類的高度,就抗疫國際合作和穩定世界經濟提出4點重要倡議,即「堅決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擊戰」「有效開展國際聯防聯控」「積極支持國際組織發揮作用」「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
為全球協調行動抗擊疫情指明方向。這4點重要倡議,是應對新冠肺炎的「中國主張」,為全球攜手贏得這場人類同重大傳染性疾病的斗爭注入了「中國信心」和「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