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民幣如何實現國際化
一個國家的貨幣成為國際化的貨幣是以綜合國力為前提的。這個綜合國力主要包括經濟,軍事,文化,政治影響力等等。
目前人民幣力離國際貨幣的目標還任重道遠,逐一分析以上各項你估計就對未來人民幣稱為國際貨幣的語氣時間有底了。
經濟:目前中國經濟總量雖然躍居世界第二,超過日本GDP。但是中國的經濟繁榮是以大規模公共支出 房地產和低端製造業為主的,缺少高精尖的技術和產品在國際上毫無影響力。就像一隻養肥的奶牛隨時可以任人吮吸。
軍事:目前我國軍事實力滿足於自我防禦要求(盡管南海東海被人騎在脖子上拉屎),國際上其他地點嗎,沒有軍事基地和駐軍,沒有投送軍事力量的實力和方法。也就是軍事不具有國際影響力。
文化影響力就不說了,當下美歐對中國的了解還十分有限。
政治影響力這個不說了,你懂的。都是反面DUCAI的大旗,呵呵。
看了這些,你自己應該能分析出中國貨幣什麼時候能國際化了吧,我估計看不到那天了,你少吃點毒饅頭和轉基因食品多鍛煉一下估計還有盼頭。
❷ 一帶一路戰略如何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從什麼角度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給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這是由於「一帶一路」這個對外貿易的「藍海」,帶動了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業、能源資源、製造業等更多領域參與,也為過去互聯互通沒有涉及到的內陸城市提供了「走出去」的機會,從而實現更大規模的人民幣流通,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❸ 外匯儲備如何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國家外匯儲備雄厚的,才能作為開放資本賬戶,鼓勵境外組織持有人民幣,並用人民幣作為貿易來往的貨幣,以此來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❹ 一帶一路會怎樣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一帶一路」倡議,得到相關各國熱烈響應。「一帶一路」建設深入開展,推動我國對外經濟和金融合作不斷深化、國際市場對人民幣跨境使用需求不斷擴大,為人民幣國際化注入了新動力。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為了降低對美元的過度依賴,我國周邊國家對人民幣的使用需求大幅增加,我國逐步開展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和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目前,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資產交易計價和儲備貨幣領域的使用范圍逐步擴大,但總體仍處於起步階段。伴隨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綜合國力、國際地位的提升,人民幣將逐步實現國際化。在這個過程中,既要在國內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良好的內部環境支撐;也要在國際上積極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深化互利共贏的經濟和金融合作,加強基礎設施與互聯互通建設,營造有利的外部條件。
「一帶一路」建設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新的契機:它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重要路徑,也為拓展人民幣職能搭建了良好平台,不僅有助於進一步推動人民幣「走出去」,而且為國內經濟和金融改革提供了新動力,是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重要載體。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必將在拓展地域、強化貨幣職能兩方面取得更大進展。
在拓展地域方面,與中國的貿易結構、金融體制效率和開放度等因素相適應,人民幣將逐步實現周邊化、區域化、國際化。在人民幣由周邊化到區域化再到國際化的發展過程中,「一帶一路」建設能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為人民幣進一步走出國門提供有利條件。「一帶一路」東連亞太經濟圈、西接歐洲經濟圈,「一帶一路」建設有助於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被國際上更多的經濟主體所認可和接受;可以為擴大人民幣跨境需求提供實體經濟支撐,進一步提高人民幣對國際社會的吸引力。
在強化貨幣職能方面,「一帶一路」建設將助推人民幣成為結算貨幣、投資貨幣和儲備貨幣。在人民幣成為結算貨幣的進程中,應充分利用中國作為貿易大國的有利條件,通過區域貿易、雙邊貿易等推進人民幣國際貿易結算。在此過程中,「一帶一路」建設可以提供關鍵平台,有助於擴大亞歐國家特別是廣大新興經濟體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和投資結算的需求,推動人民幣貿易結算份額繼續提高。從人民幣成為投資貨幣的進程看,在目前中國資本賬戶尚未開放、人民幣還不能自由兌換的情況下,人民幣作為投資貨幣主要局限在香港離岸市場。而「一帶一路」建設依託我國貿易優勢,擴大中國與周邊區域的貿易與投資往來,有助於擴大人民幣直接投資和對外信貸需求。投資需求的擴大將催生更多對外金融服務,如簽署貨幣互換協議、建立人民幣清算系統、成立國際投資銀行等,從而進一步促進資本項目開放,從貨幣職能角度助推人民幣國際化。從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的進程看,馬來西亞、韓國、柬埔寨、菲律賓、奈及利亞等國已將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的一部分,還有更多國家的央行表示願意持有人民幣。「一帶一路」建設有助於進一步穩定人民幣幣值、提升人民幣國際地位,推動中國金融市場逐步完善,促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穩步審慎前行,為人民幣國際化奠定扎實基礎。
❺ 當前可以採取哪些措施來推動人名幣的國際化
(1)完善和推廣自由貿易區建設,形成本土離岸人民幣金融中心和人民幣迴流機制2013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自貿區有關金融制度和機制設計的一個重要內容便是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自由兌換、金融業對外開放和離岸金融中心。這一機制正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和核心所在。自貿區內具體的金融機制內容主要有:一是推行金融市場以及產品創新,將國內的人民幣債券延伸到上海自貿區,為離岸人民幣提供豐富的投資標的;二是允許國內外的金融機構在上海自貿區內建立面向國際的交易平台,開展人民幣跨境業務,促進投資和貿易資金的自由兌換;三是充分發揮自貿區作為中資金融機構海外總部的優勢。這一機制可在自貿區發揮離岸市場的功能,形成本土的人民幣金融中心,也使得境外人民幣具有迴流機制,增強了人民幣國際化的循環能力。
通過對上海自貿區金融機製成功經驗的改進和完善,可在廣州、天津等全國其他地區進行快速推廣,推進全國自貿區的發展建設,充分發揮自貿區的金融機制和功能,壯大區內人民相關業務的規模。全國自貿區金融機制的成功實施並有序推進將將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產生重要影響和推動作用。
(2)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場機制,加快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長期以來,我國的金融體制和金融機制受制於濃厚的行政干預,人民幣國際化必然要求金融調控部門依據市場機制保持調控手段的獨立性,國有金融機構應當去行政化,適應市場,符合國際競爭要求。發展和培育具有競爭力金融機構,完善市場體系,健全市場機制,不僅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必要條件,也是匯率自由兌換穩步實施的重要保障。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在金融市場交易體系和市場機制方面具有重要的引領、示範作用,能發揮巨大的集聚功能。建立全國性的金融中心,增強其區域和國際競爭力,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有重要促進作用。
(3)協同推進漸進式的資本項目開放與利率市場化、匯率自由化。資本市場的開放、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完全浮動是近年來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和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核心內容,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要素和基礎,正確把握資本項目開放的速度、順序和進程對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開放資本市場的原則應是「先流入後流出,先長期後短期,先直接投資後證券投資,先機構投者後個人投資者」。現階段我國資本賬戶有序開放處於難得的戰略機遇期,我國企業「走出去」較為頻繁,而且也具備相當規模,富裕的外匯儲備和國內過剩的產能向對外直接投資提出了現實需求和客觀要求,加快推進資本項目的漸進開放顯得尤為迫切。目前,人民幣資本項目雖然尚未實現完全可兌換,但人民幣已經在周邊國家跨境使用,人民幣跨境使用規模越大,人民幣在資本項目完全可兌換後的風險就越小。資本項目開放與利率、匯率改革需要協調推進,資本項目的開放離不開利率市場化和匯率有管理的浮動,需要二者形成良性互動關系。
長期以來,我國的利率和匯率變動主要不是由貨幣的供求關系和國際資本流動決定的,當前我國利率確定的主要因素取決於國內經濟金融環境,匯率變動則主要取決於我國相對於其他國家的貿易條件。國內經濟金融環境主要包括居民的消費和儲蓄習慣、資金使用效率、資金供求狀況、企業盈利能力、物價水平以及貨幣當局的利率調控能力等。貿易條件則主要包括勞動力成本、技術條件、產業結構、資源稟賦以及貨幣當局調控匯率的能力等。
協同推進資本項目開放與利率市場化和匯率自由化改革,首先要提高金融政策國內和國際協調,其次要營建優良的國內經濟金融環境,再次要調整經濟結構、優化對外貿易結構,轉變低端價值鏈和加工貿易的生產方式,逐步轉向出口中間產品和高附加值終端產品以及進口具有延伸產品鏈價值產品的貿易。
(4)進一步擴大雙邊本幣互換的范圍和規模,以東亞貨幣合作為基礎,推進國際貨幣合作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也是對外貨幣金融合作的過程,如前文所述,自2001年起中國與周邊國家及經濟貿易密切的國家簽署大量雙邊貨幣互換協議,尤其是與東亞國家的貨幣合作具有天然優勢條件,中國2002年與東盟國家簽署了自由貿易區協議,2010年開始正式啟動,目前中、日、韓自貿區談判正處於攻堅階段,有望在近年內達成協議,在此有利的基礎上,中國應積極促進與東亞國家區域內人民幣貿易結算的規模,充分鞏固在原有的CMI(清邁協議)框架和近年外匯儲備庫建設已取得的貨幣互換成果基礎,繼續提升外匯儲備庫的規模及實際運作效用,不斷提升人民幣在東亞貨幣合作中的地位。
人民幣在東亞貨幣合作中影響力的提升,不但有利於擴大人民幣在東亞國家尤其是東盟國家的信用,拓展人民幣在周邊國家的流通和使用范圍,逐步成為周邊國家外匯儲備貨幣,也勢必會逐步沖擊長期以來「東亞美元體制」的固有格局,逐步影響到歐美發達資本市場。
總之,經過多年的改革和開放,憑借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和綜合國力的快速提升,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已經邁開,而且當前的國內、國際經濟政治環境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最有利的條件。現階段應當把握好難得的機遇,制定並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快速發展,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定不遙遠。
❻ 怎樣才算實現人民幣國際化
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在「走出去」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如規模較小、效益參差不齊、風險管理薄弱等,因此,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尤為重要。例如,金融可對「走出去」提供全方位、多樣化的金融服務,為其提供融資與結算便利、境內外資金集中統一管理、降低經營成本,以及規避風險、理財增值等方面的服務。「走出去」的迅速發展,將為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創造更有利的環境。
2.簽訂貨幣互換協議。貨幣互換並非嚴格意義上的貨幣國際化步驟,而是一種服務於雙邊實體經濟的金融安排,其目的在於促進雙邊貿易發展,規避金融風險,降低融資成本和出口成本。此舉的積極意義為:首先,協議的簽署表明中國的貿易夥伴對人民幣地位和穩定性的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其次,其作用已經超出了雙邊貿易的范疇,人民幣已開始成為各方認可的結算貨幣甚至儲備貨幣。
3.開展人民幣國際貿易結算。在當前人民幣資本項目不可自由兌換條件下,如何做到既不匆忙放開人民幣資本項目,又能把握機遇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一條可行的途徑是:充分利用中國國際貿易大國的有利條件,在國際貿易中繞過美元,推進人民幣貿易結算。在與有關貿易夥伴進行貨物貿易時以人民幣結算,表明人民幣已開始轉向發揮區域結算貨幣的角色,這將可能是人民幣走向區域化、國際化並實現自由兌換的重要一步。
4.發行人民幣債券。發行人民幣債券對中國至少有三大好處:一是降低外匯儲備的增長速度;二是由美國來承擔部分美元貶值的損失;三是有助於中國在不顯著放開資本項目管制的前提下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此舉將擴大人民幣的使用范圍,提高人民幣資金的使用效率,進而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
5.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作用。充分利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作用。人民幣在國際化的過程中,需要建立其服務國際貿易及的功能,這些功能都可通過香港先行試驗,為進一步全面推廣奠定基礎並且降低風險。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通道、是人民幣走向區域化進而走向國際化的最佳「實驗地」。國家可以考慮採取雙軌制」改革模式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在過去幾十年的金融改革過程中,內地多次採取「雙軌制」的改革模式。此模式可以用於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一條軌在內地,按照宏觀情況,按自己的節奏來開放資本賬戶;一條軌在香港,用較快但可控的步伐實現人民幣的非居民可兌換性。配合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可以分兩步走。第一步,鼓勵香港及外國的用香港的銀行系統進行人民幣貿易融資、結算。內地放水進香港這個蓄水庫,通過我們的國際銀行網路,提供人民幣貿易結算、融資等服務,把人民幣推到亞洲甚至全球。
❼ 哪些經濟政策可以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利於國家發展,現在只有美元是真正的國家化。中國的目的就是走當初美國的老路。一旦國際化會有很多國家把人民幣當做外匯儲備。變相等於白拿其他國家資源。
人民幣國際化的含義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人民幣現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成為國際各主要金融機構包括中央銀行的投資工具,為此,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第三,是國際貿易中以人民幣結算的交易要達到一定的比重。這是衡量貨幣包括人民幣國際化的通用標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後兩點。當前國家間經濟競爭的最高表現形式就是貨幣競爭。如果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的替代性增強,不僅將現實地改變儲備貨幣的分配格局及其相關的鑄幣稅利益,而且也會對西方國家的地緣政治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2]
❽ 人民幣國際化是什麼有怎樣的好處
簡單的說人民幣就能夠在其他國家使用,可以在境外進行合法流通,也被外界所認可。比如說我們拿100元人民幣在巴基斯坦可以直接用來消費。隨著國家實力不斷提升,人民幣的影響力也跨出了國門,如今人民幣可以在28個國家當中直接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比如俄羅斯伊朗阿爾及利亞,都可以直接用人民幣進行消費,直接就省去了兌換成當地貨幣的麻煩,對我們來說還是有很大好處的,而且作為國人的我們也會為此而感到驕傲。
人民幣國際化對於投資者和金融機構來說則有著更多的投資機會。對於投資機構來說,省卻了匯率的風險,在國際上進行投資會有了更多的選擇。
❾ 現在的哪些經濟政策可以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會認為經濟政策也是可以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的,的確是這樣,我們可以看到美元的確實現了國際化。那麼,對於這樣的一個想要去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方式來說,就是能夠去對於人民幣當作外匯使用儲備,這樣的話也能夠去促進我們國家的人民幣進行升值。因為這樣的話就相當於我們自己利用外國的資源去進行人民幣國際化,而且對於這樣的一些資源利用來說也是非常的穩當的。
所以對於這樣的一個人民幣結算的交易來說,也是能夠促進我們國家的人民幣的國際化的一個重要的目標。並且人民幣對於其他貨幣的替代性也是十分的增強的,能夠現實的儲備這樣的一些貨幣的分配格局,所以對於這樣的一個人民幣來說,的確是有著非常好的至關重要的作用的。
❿ 我國是如何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
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儼然已經成為一個大熱詞。無論是與外國人進行交易的代購人群,還是處在金融領域底層的小投資者們都能談上一談,但是很快你就會發現,他們眼中的人民幣國際化無非就是人民幣能在國際上使用和流通。當然,這並沒有錯,然而,也遠非如此。
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人民幣國際化呢。按我的理解,所謂的人民幣國際化就是指人民幣得到國際上的廣泛認可,並且可以發揮其價值尺度,流通媒介以及貯藏功能。即成為國際結算貨幣,貯藏貨幣和流通貨幣。
那我們國家為什麼要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使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呢?
原因主要有三點:
1.實現中國經濟存量保值和增量平衡。中國改革開放三十載有餘,三十多年經濟發展為中國社會積累了驚人的財富,其中大量的社會財富是通過對外貿易積累起來的。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不再是一個封閉的個體,我們的財富還會受到全球經濟不穩定因素沖擊。例如,美聯儲加息會使美元升值,人民幣貶值。雖然我國有高達3萬億的外匯儲備可以部分對沖美聯儲加息產生的風險,但是人民幣國際化將可以最大程度減少這類風險產生的損失,保障國民經濟現有存量。
2.合理解決貨幣錯配問題。人民幣成為境外投資及他國央行儲備貨幣,可以降低我國外匯儲備的規模。央行的基礎貨幣可以和外匯存量脫鉤,這樣可以更好地避免流動性過剩,減少外匯占款對流動性干擾。
3.獲得更大的政治經濟話語權。一種貨幣的國際化程度可以反映該國的經濟實力。人民幣國際化可以增加中國對外貿易的定價和結算影響力,提升中國在全球地緣政治的話語權,是我國綜合國力的重要參照。
但其實我國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並不順利。由於起步較晚,缺乏經驗,同時前有美元歐元的強勢壓制,後有日元的圍追堵截,因此,磕磕絆絆,發展的很不順利。但,人民幣國際化是必須要完成的工作,為此,國家制訂了三步走的計劃。
第一步:人民幣在5-10年內成為我國周邊國家貿易結算貨幣,成為周邊地區硬通貨,實現准周變化;
第二步:預計10年左右,推動人民幣成為區域性投資貨幣。由准周變化發展成正式周變化,進而正式區域化和准國際化;
第三步:預計20年左右,將人民幣打造成國際儲備貨幣,實現人民幣國際化。
當然,我們距離實現最終目的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幣的國際地位與日俱增,越來越多地參與到跨境金融領域。雖然人民幣跟美元相比,在世界范圍內還存在很大差距。但我們要相信,人民幣國際化的前途是光明的,雖然道路是曲折的!但是,不管未來會遇到多麼大的困難,我們偉大的祖國一直在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