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如何理解國際戰略格局演變的動因

如何理解國際戰略格局演變的動因

發布時間:2022-03-15 00:12:57

Ⅰ 如何理解國際戰略格局演變的動因

根本動因是生產方式的變革,新的生產方式使得一些國家由邊緣上升到中心,而另一些傳統大國逐漸實力下降,最終形成格局的變化。
在變化的過程中,民族性、文化傳統、關鍵轉折期決策層的政策、霸權轉移時期戰爭的勝負等等,都會影響格局的走向

Ⅱ 當今國際戰略格局的特點及發展趨勢

國際戰略格局是指國際社會中國際戰略力量之間在一定歷史時期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球性的、相對穩定的力量對比結構及基本態勢。

本質:國際戰略格局本質上是一種國際戰略力量的對比。

基本特徵:

一、國際戰略格局與時代的發展密切相關。

二、國際戰略格局同世界經濟格局相適應。

三、國際戰略格局同國際秩序相互作用。

四、國際戰略格局各層次相互獨立相互影響。

演變的動因:

一、國際戰略力量及其相互關系的重大改變。

二、內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形勢特點:

一、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世界城多極化趨勢。

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試圖建立一個新的安全結構。

三、經濟因素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在上升。

四、武裝沖突和局部戰爭對國際安全的影響相對突出。

五、軍售競爭和大幅度軍費投入對穩定產生不利的影響。

發展趨勢:

一、戰略格局呈現多極化趨勢。

二、世界"五大力量"關系將日趨復雜化。

三、中國的地位與作用將越來越突出。

(2)如何理解國際戰略格局演變的動因擴展閱讀:

威斯特伐利亞格局

近代國際關系格局的第一次演變發生在17世紀初期,其標志是該時期席捲歐洲的30年戰爭。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簽訂,成為現代國際關系史的開端。和約確立的國家無論大小、無論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均能以主權國家身份參與國際協議的原則,作為國際關系發展的重要里程碑而載入史冊。

如果用國際關系學"多層分析"方法去總結這段歷史,則可見此時期發生了多層變化:

1、從國際層面上看,神聖羅馬帝國控制歐洲局面已經走向衰落;

2、從國家層面上看,民族國家(nationstate)成為國際舞台的主要角色;

3、從決策者個人層面看,王權逐步代替了神權,各國君主的國家"主權"意識增強, 國際關系中的紛爭更多地體現了決策者捍衛國家和民族利益的主觀意願。總之,此階段是建立在主權國家基礎上的國際政治格局的形成階段。

國際格局的形成與發展(1991-)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世界發生了對人類歷史發展具有深遠影響的巨大變化,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的解體,國際關系格局進入了一個轉型期。兩極世界劍拔弩張的對峙狀況的結束,給國際關系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

世界各種力量經過發展和重新組合後,新的"多極化"世界格局已經初見端倪。由於視角的不同,學術界對新格局的看法不盡相同。然而,盡管國際格局的發展仍有若干變數,但用"一超多強"來形容目前世界格局,是相對全面的一種概括方法。

參考資料:互動網路-國際戰略格局



Ⅲ 如何理解國際戰略格局的構成要素和本質

國際戰略格局的構成要素有政治、經濟、軍事、地理和人文等等,其本質就是國家的實力及影響力。

Ⅳ 如何理解國際戰略格局的構成要素和本質

把握戰略主動,才能贏得先機。

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告訴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可能一帆風順,而是時刻面臨危機和挑戰,處處充滿曲折與坎坷。只有牢牢把握戰略主動,才能從容不迫應對各種危機與挑戰。牢牢把握戰略主動是我們黨的寶貴經驗和傳統優勢。新中國成立前,我們黨的奮斗以武裝斗爭為主,對戰略主動的把握集中體現在軍事斗爭上。

國際戰略格局面臨深刻調整,世界主要國家在政治、經貿、軍事、科技等領域的競爭更加激烈,西方敵對勢力對我進行西化、分化的圖謀一直沒有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面臨的威脅日趨嚴峻,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發展利益的任務艱巨繁重。

(4)如何理解國際戰略格局演變的動因擴展閱讀:

國際戰略格局的相關情況:

1、國際形勢錯綜復雜,國際問題如果處置不當,極易影響我國發展,使黨和國家工作陷入戰略被動。實踐證明,把握戰略主動是化解戰略難局、困局和危局的重要手段。

2、面對國際形勢新變化,我們只有始終心懷戰略警醒、保持戰略定力、拓展戰略視野、加強戰略謀劃,通過周密的戰略運籌爭取有利的戰略環境,牢牢把握戰略主動,才能應對好復雜國際形勢。

3、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宏闊的戰略視野和高超的戰略運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Ⅳ 影響國際戰略格局演變條件通常包括哪些

影響國際戰略格局演變條件通常包括:

1、國際上各種基本力量對比發生重大變化;

2、國家間關系經歷深刻變化。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各個國家或地區政治力量的對比以及政治利益的劃分情況。包括主權國家、國家集團和國際組織等多種行為主體在國際舞台上以某種方式和規則組成一定的結構,由各種政治力量對比而形成的一種相對穩定的態勢和狀況。

當前國際局勢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國際體系處在深刻變遷之中,不論是力量格局結構,還是國際關系的性質以及全球治理規范,都在發生重大改變。

(5)如何理解國際戰略格局演變的動因擴展閱讀

國際戰略格局基本趨勢和特點

第一,世界形勢仍將繼續保持總體和平穩定,但局部戰爭和沖突仍難以消除,一些地區還可能出現激化趨勢。

在政治、經濟和安全等多種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世界形勢發展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將有所增加,但從整體上看,世界既難以進入一種有序的軌道,也不會失去控制;到處充滿動盪和矛盾,但又保持著總體上的平衡。

第二,國際力量對比加速調整,但難以出現顛覆性的根本變化。國際體系變遷首先體現為國際權力轉移。

力量對比變化所引發的權力轉移不是直接表現為既有霸權國家被一個新的霸權國家所取代,而是西方傳統大國的主導權仍在但出現明顯衰頹,且面對國際難點問題多有力不從心。與此同時,非西方新興大國整體力量上升,國際角色日趨多元。

第三,體系變遷帶來的不平衡性更趨顯現,經濟體系轉型快於政治安全轉型。國際體系在一些方面出現了階段性變化和轉型態勢,軍事、經濟、安全、文化以及全球文化等各個方面均有所體現,但各個領域的調整並非完全同步,相互間的差異與不平衡性比較明顯。

第四,競爭與合作、沖突與協調並存,將成為國家之間尤其是大國關系的基本形態。

Ⅵ 如何理解國際戰略格局呈現「一超多強」態勢和「多極化」趨勢「

要說道一超多強的世界格局這個概念,首先要從這個格局之前的世界格局談起,自二戰結束之後,世界格局定格於「雅爾塔構架」,二戰結束的前期,盟國的蘇美英三巨頭在前蘇聯黑海之濱的旅遊勝地雅爾塔舉行了一個決定戰後世界格局的重要會議,這就是雅爾塔會議,在這個會議中,三個巨頭確定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其中一個重要的架構就是,美國與西歐的強國組合控制世界的西方,前蘇聯及東歐的組合控制東方,兩方的分界就是東西德國之間的邊界。由此,形成了蘇美兩大超級大國平衡世界,這就是從1945年到1991年長達46年的兩強爭霸的世界格局。自1991年前蘇聯的解體,東西德國的合並,華約集團的解體,兩強獨霸的格局被打破,前蘇聯的衰落,世界進入了美國唯一超級大國獨霸的局面,這就是一超的概念,隨著前蘇聯的解體,西歐沒有了蘇聯對西歐的威脅,西歐強國逐漸走向了擺脫美國控制的勢態,這就是多強的形成,另外一個局面,這就是少數發展中國家的崛起,這包括中國,印度,巴西等,隨著這些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他們也在世界格局中擁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另外,隨著美國對中東政策的變化,引起了國際石油價格的飛漲,這就為俄羅斯在石油輸出中獲得了極大的經濟利益,俄羅斯也逐漸從衰退中翻身,逐步恢復了元氣,也成為了最為重要的一個強國。以西歐強國英法德為主的歐洲,及東方的俄羅斯,中國,南亞的印度,南美的巴西等構成了多強。美國這個唯一的超級大國以及上述這些多強通過國際間的合作協調平衡,主導著世界戰略格局和主要的經濟政策。一戰、二戰對世界的極大傷害以及二戰之後的冷戰,這些歷史已經讓整個世界意識到了「熱戰」和冷戰對整個的巨大傷害,整個世界也逐漸學會了如何合作和妥協,通過合作獲得具有規則性的發展,通過妥協避免了激烈的紛爭。尤其是冷戰的兩超爭霸局面,雖然是避免的巨大的殺戮,但是,整個世界卻籠罩在兩超的核恐怖威脅之下,對於核恐怖的懼怕甚至超過了戰爭本身,這就是,現在,所出現的多極化趨勢,所謂多極化,不是簡單的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共同協調平衡,而是具有代表性的大國構成的多極化架構,由這個多極化架構平衡整個世界的戰略結構,在和平的條件的競爭和紛爭平衡。這些代表性的大國就是西歐的英法德意主導發達國家,歐亞大陸的俄羅斯,亞洲的中國,印度,南美的巴西構成了新型強國,它們主導著發展中國家,美國這個唯一的超級大國承擔著東西方,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以及一些中間特性的國家,這些勢力就構成了所謂多極化的格局。在這個格局中,沒有超乎尋常的勢力,各個勢力處於相對的平衡之中,只能共同協同,形成在競爭中妥協和合作的特點,在動態的平衡中發展,這是整個世界性的共識。對於中國來說,多極化具有更好的發展條件,更利於中國經濟的發展和戰略的需求,為什麼這么說呢,自二戰結束以來的國際戰略勢態,對中國有很多的不利影響,首先,中國也是冷戰受害者,因為兩超都對中國進行遏制,與此同時,兩超所控制的勢力范圍中的國家也因此對中國實行遏制政策,因此中國處於了夾縫中的惡劣環境,而多極化的形成,中國的戰略空間豁然開朗,中國跟整個世界的關系從遏制中的封閉,走向了中國是多極化的一級,這個局面相對於近代及現代的歷史,是一個難得的好局面,好機會。

Ⅶ 國際戰略格局為什麼向多極化加速演變

2008年金融危機,但是2008年是國際戰略格局加速轉換的關鍵一年,俄格武裝沖突、北京奧運盛會、世界金融危機等三大事件標志著冷戰後形成的「一超多強」與「一超獨霸」的國際戰略格局出現了一系列重大變化:
1)作為「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由於對外過度擴張、對內透支消費並放鬆經濟監管,導致危機爆發,內外交困。(大家都知道是,國際資本的貪得無厭,國際金融資金鏈供應不上,戰爭也無濟於事,遇到強大阻攔,迫不得已才引爆了金融危機,讓全球買單)布希政府對外奉行憑借武力推廣「民主」價值觀的「新保守主義」,發動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極力在「大中東」、『『大中亞」、東歐和亞太等地區擴張,將針對伊斯蘭極端勢力的「反恐戰爭」擴大化與長期化,遏制並圍堵俄羅斯、中國等新興大國,以至陷入反恐「無底洞」,招致俄羅斯強硬反擊,對外稱霸戰略四處碰壁。布希政府對內奉行自由放任的市場原教旨主義,一味舉債,寅吃卯糧,致使次貸危機惡化為金融危機。在此情況下,美國「軟」「硬」實力均遭重創,其「一超」優勢地位明顯下滑。
2)「多強」發展加快,中、俄、印度、南非、巴西迅猛崛起。歐盟不斷深化一體化進程,對外聯合自強,自主性、「軟」實力與經濟規模效應日益突出;日本對內改革調整,對外加強日美同盟和亞洲外交,爭當政治軍事大國;俄羅斯內外並舉,自強不息,上演「王者歸來」;印度外交左右逢源,經濟增長總體向好,不甘只當地區大國;中國綜合國力大幅躍升,國際影響力舉足輕重。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3)大國關系加快重組。俄格沖突導致美俄矛盾長期化,美國和日本極力拉攏印度,美日印「新三角」引人注目,西方大國對華玩弄「兩手」,一方面利用合作,另一方面防範戒備。 以印度最為明顯。如果大家不太懂,可以看看我的前幾篇文章,關於印度的。
4)國際戰略格局多極化明顯加速。「一超」的「單極」迷夢已告破滅,「多強」地位上升,影響增大,「一超(美)五強(歐盟、中、俄、日、印度)」的格局日益推進。
5)其實,綜合國力就是三個:中俄歐美。論經濟金融綜合實力:人民幣、歐元、美元。

Ⅷ 如何理解未來國際戰略格局的發展趨勢作為一個大學生應做什麼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在追求知識的同時,也應該追求精神財富。

物質社會的飛速發展,不僅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而且在某些方面侵蝕了人們的精神脊樑。當代大學生尤其容易感到空虛和缺乏快樂。

例如,互聯網的發展為打開了獲取多元化信息、文化和知識的窗口。同時,也成為傳播不良思想、投機取巧、浪費時間的工具。大量學生沉迷其中,無法自拔,白白浪費時間。

新時代大學生要培養思維和洞察力的基本素質,充分利用網路、圖書館等資源,開闊眼界,豐富精神世界,豐富課餘生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做一個健康、積極、積極的人生觀。有前途的社會主義青年。

新時代大學生的使命與擔當是:

1、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志存高遠、忠於祖國,努力做新時代具有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的愛國者。

2、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敢於擔當、勇於奮斗,努力做新時代具有責任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建設者。

3、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勤奮學習、錘煉身心,努力做新時代具有過硬本領和高尚品格的接班人。

一個人的理想只有同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相結合才有價值,一個人的追求只有同社會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義。新時代青年只有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才能准確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奮斗方向。

Ⅸ 國際戰略格局的演變過程

一戰後: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二戰後:雅爾塔體系
蘇聯解體,冷戰後:一超多強,向多極化發展

閱讀全文

與如何理解國際戰略格局演變的動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80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4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9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6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3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9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1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