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植物學有哪些分科
植物形態學 植物分類學 植物生理學
植物病理學 植物生態學 植物育種學
經濟植物學 植物生產學 植物生物技術
這是我大學學的課程(2001年)
但據第14屆國際植物學大會(1987年)
將植物學分為六大組:代謝植物學 發育植物學 遺傳學和植物育種 結構植物學 系統及演化植物學 環境植物學
這應該代表以後的發展方向吧
『貳』 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閉幕有哪些收獲
7月29日,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閉幕式。
宣言發出行動號召,提出在植物科學研究者責任、強化對植物科學的支持、加強國際合作、建立新技術平台、加快地球生命的編目研究、保護植物和自然的文化多樣性、鼓勵公眾參與等7個優先領域制定行動戰略。
大會還決議通過,由國際植物分類學會和中國植物學會共同建立國際植物學分類學會中國辦公室。此外,在閉幕式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洪德元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彼得·雷文分別被授予恩格勒金獎和首屆深圳國際植物科學獎。
國際植物學大會每6年舉辦一次,至今已有117年的歷史。大會由國際植物學會和菌物學會聯合會授權舉辦,是植物科學領域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國際會議,被譽為植物科學界的「奧林匹克」。
『叄』 綠絨蒿 最讓植物學家嚮往的花,究竟美在哪
綠絨蒿的花季
炎炎盛夏,城市早已經開啟了燒烤模式,而巴朗山的花季卻悄然到來,各色花兒在高山上次第開放。在這個短暫而炫爛的花季,綠絨蒿,紫堇,報春,百合,馬先蒿,鳶尾,委陵菜,龍膽......各種野花在林緣草坡,在高山草甸,在貌似荒涼的流石灘競相綻放。這讓不遠千里趕來的植物愛好者們止不住的驚嘆欣喜。在這片花海之中,再沒有什麼植物能如同綠絨蒿這般讓人目馳神迷。
夾金山綠絨蒿
中國是綠絨蒿的家園,我們所擁有的豐富的綠絨蒿資源讓無數西方花卉愛好者羨慕,我們更應當愛護大自然賜予我們的這些高山物種瑰寶,我們欣賞她們不去傷害她們,愛她們不去採摘她們,高山是她們的家園,只用鏡頭記錄她們的美好。
編輯:姚迪
(專家:孫海 ,植物科普作者、喵喵植物控作者,圖片來自徐長卿、雪舞,科普中國微平台原創首發)
『肆』 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涉及哪些國家參加
我國著名植物病理學家
曾士邁
1926年4月生於北京。1948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農學院植物病理系。歷任北京農業大學副教授、教授、植物保護系主任,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第四屆副理事長,中國植物病理學會第三屆常務理事。六十年代初在國內進行植物病害流行的數理分析。七十年代倡導採用系統科學和系統工程的理論、方法進行植物病害流行學研究。是中國植物病害流行學和植保系統工程學的創始人之一。在開拓免疫學與流行學交叉的研究領域中也起了重大作用。在研究植物水平抗病性,小麥條銹病定量流行學和大區流行規律及其計算機模擬等方面有突出貢獻。合作主編《植物免疫學》、《農業植物病理學》,與楊演合著《植物病害流行學》。
周宗璜
真菌學和植物病理學家,農業教育家。他在高等真菌分類和個體發育研究方面作出了貢獻,是中國高等真菌學科的開拓者之一;也是中國粘菌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並率先對病害進行了研究,填補了我國空白。
鄧叔群
福建福州市人。真菌、植物病理學家。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專門從事林業植物病理和粘菌、真菌的分類研究,以及中國糧棉作物--水稻、小麥、棉花病害的研究。建國以後,在他的倡導下實現了人工栽培食用、用真菌,還成功地運用生物防治的科研成果,大面積防治森林蟲害,為中國真菌學開拓了道路。他所發現的4個新屬120個新品種為國際所公認,列入英國真菌研究所編的《真菌字典》中。曾發表論文70多篇,專著有《中國的真菌》等。
裘維蕃
曾任金陵大學農學院、福建農學院、清華大學農業研究所講師。1947年獲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研究院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任清華大學副教授。建國後,歷任北京農業大學副教授、教授,中國農學會第三屆理事和第四、五屆常務理事,中國植物保護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植物病理學會第二屆副理事長、第三屆理事長,國際植物病理學會第四屆理事,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院士)。在植物病理學方面有傑出貢獻。
謝聯輝
植物病理學家。福建龍岩人。1958年畢業於福建農學院。福建農業大學教授。系統地研究了中國水稻病毒的種類、分布、為害、傳播測報與治理,其成果被譽為是「對世界病毒作出了新貢獻」;發現一種新的水稻病毒——水稻簇矮病毒,受到國際稻病學界的高度重視;報導的水稻齒矮病毒和東格魯病毒均系中國新記錄;三種病害的及時發現,有力地控制其蔓延,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比較全面地研究了中國水仙、甘蔗、福建煙草、蕃茄和香蕉等植物的病毒種類、分布、發生和治理措施,報導了9個中國新記錄和5個中國大陸新記錄。
林亮東
別號立農,香山縣(今中山市)南朗鎮大車人。1935年被選派到美國奧列貢大學研究院學習植物病理及真菌學,1937年獲碩士學位,由於成績優異,獲美國生物學會授予榮譽會員及美國植物病理學會金質獎章一枚。回國後,一直從事植物病理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歷任中山大學教授、華南農學院教授、廣東農林處處長、華南農學院植保系系主任、華南農學院湛江分院副院長、廣東植物病理學會理事。
戴芳瀾
字觀亭,真菌學家、植物病理學家。戴芳瀾在真菌分類學、形態學、遺傳學和植物病理學等方面發表論文和著作50多篇,為中國近代真菌學和植物病理學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是中國真菌學和植物病理學的奠基人。1930年,他發表的「三角楓上白粉菌之一新種」的論文,是中國真菌學家首次報道的真菌新種,是真菌學在中國創立的標志。他與B.O.道奇(Dodge)合作對脈胞霉 (Neurospora) 的分類和細胞遺傳學研究成果是真菌學的經典文獻。主要著作有《中國經濟植物病原目錄》《中國真菌總匯》和《真菌的形態與分類》等。
黃齊望
植物病理學家,農業教育家。在油菜病害、稻瘟病、煙草立枯病和疫病都有較深的研究。他編著的《江西省病蟲害志》一書,對促進江西省農業生產起過重要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黃齊望歷任南昌大學、江西農學院、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總校、江西農業大學教授,並被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江西省政協常委、民盟江西省常委,還擔任過中國植物病理學會理事,以及江西省植保學會副理事長、顧問等職。
吳友三
吳友三,植物病理學家,農業教育家。他在小麥抗銹育種上培育出十多個品種,對我國東北麥區作出了突出貢獻。在小麥稈銹菌生理小種分離、鑒定,小麥耐銹性特點和機制的理論研究上做出了重要成果。
林孔湘
植物病理學家,農業教育家。一生潛心研究柑桔黃龍病,首先證明黃龍病病原為病毒;首創柑桔繁殖材料熱處理消毒方法;推行「無病蟲栽培」技術,為振興我國柑桔事業作出了卓著貢獻
『伍』 三亞樹上開的花是黃色的羽針球狀的花是什麼樹
銀荊
拉丁學名Acacia dealbata Link
別 稱銀荊樹、魚骨松、澳洲白粉、金合歡、聖誕樹
常綠喬木,樹干較直,樹皮灰綠或灰色;二回羽狀復葉,偶數,小葉線形,銀灰色或淺灰藍色。頭狀花序,具小花30-40朵,花黃色,有香氣。莢果長帶形,長3.5-11厘米,果皮暗褐色,密被絨毛。種子卵圓形,黑色,有光澤。多用於土壤改良和綠化觀賞。
銀荊樹為含羞草科金合歡屬植物。又名魚骨松、澳洲白色金合歡、聖誕樹、銀栲皮樹。喜光,不耐庇蔭;能耐短期乾旱,不耐澇;具根瘤菌,對土壤肥力要求不高,但在排水不良的薄土上生長不良;對土壤酸鹼度要求不高。有一定耐寒性,上海、杭州等地能露地過冬
其樹枝優美,枝繁葉茂,開花時花香清新甜美,一簇簇金黃色的長長花絲伸出翠葉之外,顯得金光燦燦,秋天到來時,樹葉下面掛著一串串的莢果。金合歡的全身都是寶,金合歡的花含有芳香精油,是名貴的香料;莢果、樹皮和樹根都含有單寧,可作染料,也有葯用價值;莖上的樹脂含樹膠,可用於工藝或葯品;木材堅硬,是上等木料。澳大利亞於1988年8月正式宣布金合歡為國花,它代表著澳大利亞人所喜愛的綠蔭及金子般的色彩。1981年在悉尼舉行的第13屆國際植物學大會的會徽圖案是一枝盛開的金合歡嫩枝,1912年在澳大利亞聯邦軍軍服上也有著金合歡花形的鑲邊。
『陸』 植物的命名
植物命名法,目前國際上有標準的「國際植物命名法規」(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為植物學界所普遍遵守。1900年第一屆巴黎國際植物學大會為命名法規的誕生奠定了基礎,1905年第二屆維也納國際植物學大會產生了第一版「國際植物命名法規」,其中法規用的是「code」一詞,有法典、法規和代碼等含義。
植物的拉丁名是國際植物學界進行交流的標准用名,其他的名稱都不算數。
『柒』 變種有哪些類型
生物分類學上種以下的次級分類單位。《國際植物命名法則》(International Code 0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1975年第12屆國際植物學大會通過)第4條中規定:亞種(subspecies)、變種(variety)、亞變種(subvarietas)、變型(forma)、亞變型(subforma)是依次從屬於種(species)的各個分類單位。變種是一個種內的植物,在不同環境條件影響或人工選擇、誘變、雜交下,形態結構或生理特徵的某些方面發生變異,而形成有別於原種的一個群體。變種與亞種都是種內的變異類型,本質上並無區別。但亞種轉變種有更為明顯的地理分布區域,變異特徵也更為突出和穩定。變種多用於植物分類,亞種多用於動物分類。變種的命名要在種名之後加上拉丁文變種(variety)的縮寫(var.),然後再加上變種名而構成,後面也需附上定名人的姓氏或姓氏的縮寫,如桃的變種壽星桃的學名Prunus persica var.densa Makino)。果樹植物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產生的變種很多,這就擴大和增加了人類進一步利用的范圍和途徑。例如蘋果(Malus pumila Mill.)有4個變種:道生蘋果(M.pumila var.praecox Pall.),樂園蘋果(M.pumila var.paradisiaca Schneider),紅肉蘋果(M.pumila var.niedzwetzkyana Dieck.)和垂枝蘋果(M.pumila var.penla Schneider);枸櫞(Citrus medica L.)的變種佛手(C.medica var.sarcodactylis Swingle);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的變種大果山楂(C.pinnatifida var.major N.E.Br.)等。因為同一變種內有相似的形態特徵和生物學特性,可以為引種和育種的親本選配及栽培技術等提供依據。
『捌』 歷屆國際植物學大會主題
植物形態學植物分類學植物生理學植物病理學植物生態學植物育種學經濟植物學植物生產學植物生物技術這是我大學學的課程(2001年)但據第14屆國際植物學大會(1987年)將植物學分為六大組:代謝植物學發育植物學遺傳學和植物育種結構植物學系統及演化植物學環境植物學這應該代表以後的發展方向吧
『玖』 世界上的植物是如何分類的,有多少科,屬,種
世界上的植物約有50萬種。
植物等級法的分類單位是門、綱、目、科、屬、種。種是分類的基本單位,花、果實、種子是分類的主要依據。
生物的分類等級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其中種是分類的基本單位,同種的生物親緣關系最近,共同特徵最多.在植物的分類依據中往往把花、果實和種子作為分類的主要依據,因為植物的花果實和種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莖、葉等營養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現得晚,生存的時間比較短,受環境的影響比較小,形態結構也比較穩定。
分類的依據:
對植物進行分類,主要是觀察植物的形態結構,從中發現它們共同的或不同的特徵,從而確定它們的親緣關系。花、果實、種子是被子植物分類的主要依據,因為它們的形態和結構比較穩定,生存時間短,受環境影響小。
『拾』 生物學上適應可以寫什麼本科畢業論文
我最近剛好寫過一篇這樣的文章,不過字數沒那麼多,希望可以讓過關! 生物與軟體 關鍵詞 :先進、互補性、前景、綜合國力、造福人類 摘要 :生物與電子計算機技術的融合是時代的趨勢,將開創光明的未來,造福人類。 正文 : 事物正確的發展趨勢是與當代最主流的先進事物相融合,從而達到普及,使整個人類向前跨步。 自從比爾·蓋茨建立了微軟帝國,開創了個人電腦的時代,世界的全面信息化就變的不可避免。而生物學作為現今最熱門及將來最有前途的科學,將不可避免的與電子計算機科學相互融合,互取其長。 於1984年7月在聯邦德國西柏林召開的第14屆國際植物學大會總結了植物學總的三點發展趨勢,其中就有「以電子計算機為手段的數學模擬方面的研究和系統分析方面的研究」。生物軟體初現雛形。 兩者的互補性 : 現在計算機操作系統及各種軟體的運行都是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的,而人體的各種新陳代謝也是按照既定的各種程序進行的。而且,就現在來說,人類體內的調控系統,即人類自身具有的在億萬年進化中逐漸接近完美的程序,比起現在的計算機內的程序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它具有更大的可調控性等優勢。人類以後計算機的研製要借鑒生物自身具有的各種調控程序,而這種方面的研究也已經開始,如生物計算機,及對人體大腦的解密而正在研製的智能計算機。 相比之下,人類生物學的研究也離不開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例如現在生物學的發展已經進入分子生物學時代,而由於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很多生物科學研究方面的軟體也應運而生,它極大地減少了科學家及生物公司技術工人的工作量,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收益。例如在基因工程中就會常用到很多生物軟體,現簡介一種: Omiga 2.0:主要功能:編輯、瀏覽、蛋白質或核酸序列,分析序列組成。用Clustal. W進行同源序列比較,發現同源區。實現了核酸序列與其互補鏈之間的轉化,序列的拷貝、刪 找核酸限制性酶切位點、基元(Motif)及開放閱讀框(ORF),設計並評估PCR、測序引物。查找蛋白質解蛋白位點(Proteolytic Sites)、基元、二級結構等。查尋結果可以以圖譜及表格的顯示,表格設有多種分類顯示形式。利用Mange快捷鍵,用戶可以向限制性內切酶、蛋白質或核酸基元、開放閱讀框及蛋白位點等資料庫中添加或移去某些信息。每一資料庫中都設有多種查尋參數,可供選擇使用。用戶也可以添加、編輯或自定義某些查尋參數。可從MacVectorTM、Wisconsin PackageTM等資料庫中輸入或輸出序列。另外,該軟體還提供了一個很有特色的類似於核酸限制酶分析的蛋白分析,對蛋白進行有關的多肽酶處理後產生多肽片段。 實際上,大部分對核酸蛋白的序列分析功能,在Omiga 2.0中都能找到;而且界面非常友好。Omiga作為強大的蛋白質、核酸分析軟體,它還兼有引物設計的功能。 當然,Omiga還有很多同類軟體。如日立軟體公司(Hitachi Sofeware Engineering Co.,Ltd.)97年推出的DNASIS 2.5,加拿大的Premier公司開發的Primer Premier 5.0等。 發展前景 : 生物軟體具有很有的兼容性,可以支持現在的操作系統。 生物軟體、晶元具有專利性,是典型的知識經濟時代的產物。具有專利性的物品,出賣的是智力,是現在具有知識武裝的大學生創業的重要方面。 我們來看一組關於生物軟體產品的售價: 基因晶元綜合分析軟體ArrayVision 7.0 :售價6900美元 供應BI-2000醫學圖像分析系統 48000元(人民幣)/套 顯微鏡自動平台系統 5800元(人民幣)/套 Paup 一種功能強大的商業版系統進化分析軟體,價值數千美金。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生物軟體是一個相當大的產業,新的產業造就新的財富,新的財富將由新人來獲得,而具有生物與電子計算機技術的新一代大學生,無疑將充當這群去創造新財富的新人。 意義及作用 : 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不僅是軍事實力的競爭,更是綜合國力的競爭。而科學技術的競爭在當今日益知識化信息化的世界顯得尤為重要,因而也就成為綜合國力競爭中極其重要的方面。生物科學作為現今最熱門及將來最有前途的科學,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再有,現代社會中,電子計算機已經逐漸占據了主流地位。所以,生物與計算機的融合是時代的必然。而生物軟體就是這兩者最直接的結合。所以,生物軟體的發展程度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誰如果在這方面領先於世界,那必將引領時代的潮流。反之,誰如果在這方面掉以輕心,將來必受制於人。 在當今世界日益重視身體健康的情景下,生物與計算機的結合必將造福人類。 由此觀之,生物軟體的發展是時代的趨勢,而我們這一代,將是這趨勢的創造者。我們大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