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科生如何參加學術會議
找專業內做研究的導師,或者自己有研究方向更好,讓他指導論文並發表…參加學術會議只要報名就好了,國內的大多都是這樣,國外的基本都是有會議論文錄取邀請參加,所以如果你有好的論文直接投稿就行了…
2. 大學生如何參加國際會議
我是大學生(女生),暑假時候要參加一個國際的學術大會,當然啦,我只是去我覺得要看你的座位位置和大會要求了。如果位置靠前或者靠邊道,也就是有
3. 小木蟲 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必須參加全程嗎
不一定的,主要是看會議的要求,有的學術會議可以只發表文章,不需要參加會議的
4. 想參加國際學術會議,需要提交摘要,請問會議論文摘要怎麼寫
它一般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 研究的背景及問題 。(1-3行)
2、你提出的研究的方法。 (3-7行)
3、總結你提出方法的好處。(1-4行)
單詞的字數一般是250-1000之內。
論文摘要是對論文的內容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要求扼要地說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終結論等,重點是結論,是一篇具有獨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根據內容的不同,摘要可分為以下三大類:報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報道指示性摘要。
按綜合情況分
(1)專題型論文。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直接論述的形式發表見解,從正面提出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的一種論文。
(2)論辯型論文。這是針對他人在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的見解,憑借充分的論據,著重揭露其不足或錯誤之處,通過論辯形式來發表見解的一種論文。
(3)綜述型論文。這是在歸納、總結前人或今人對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加以介紹或評論,從而發表自己見解的一種論文。
(4)綜合型論文。這是一種將綜述型和論辯型兩種形式有機結合起來寫成的一種論文。
5. 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能學習到什麼例如:和其他學者打交道,等等等,各位給力,集思廣益啊,為寫自述材料
就像你所說的,學術會議最主要的不是去發表而是去和別人討論,認識領域里更多的人。
我抽煙,每次開會都是因為抽煙認識不少人,大家互換名片,互相交談,以後甚至可以互相討論,共同做研究出結果。
當然你要寫自述材料的話自然也少不了說你在會議上做了精彩的報告,報告中的question&comment時間和別人積極討論之類的話了。 你可以提一下你在會議中認識了哪些人,來自哪個學校,什麼樣的老教授之類的,適當誇張下也沒問題,呵呵
6. 怎樣可以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只是參觀的話,交錢注冊就好啦,然後申請簽證。
7. 對初次參加學術會議的人有哪些建議
我建議初次參加學術會議的人可以提前做好如下准備,這對你臨場應變給人以好印象都非常有用。
1、著裝請以正裝為主,尤其是自己做報告的時候,服裝整齊有精神氣很重要。其他時候可以稍微休閑放鬆一些。
如果你能做到以上幾點,那麼相信你即使是第一次參加,也不至於緊張得丟了自己的面子,也同樣會給人留下好印象,好的准備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哦。
8. 參加學術會議我們可以獲得什麼
讓學生了解一些各領域的研究動態,開拓眼界。
了解科學家的科研經歷,給學生樹立一個標桿,起激勵作用。
對做科研的同學,了解一些科學前沿的動態,可以對他們的學習和研究有啟發。
9. 沒有論文也想參加學術會議怎麼辦
有一些學術會議沒有對論文做要求,但參加網後會給相應的學分獎勵,你最好是參加中華醫學會舉辦的或者是國家認可的組織舉辦的學術性會議!
中國學術會議在線(www.meeting.e.cn)是面向全國學術群體,最具權威性、公益性、互動性的國家級學術會議交流平台,由教育部主管,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辦,於2005年1月開通試運行。是依託於全國高校,得到政府強力支持,採用先進網路技術、多媒體通信技術、流媒體技術,為科研人員打造優質學術資源共享平台;它致力於優秀學術資源的充分共享和交流,為廣大科研人員提供參與學術會議交流的嶄新空間。它本著優化科研創新環境、優化創新人才培養環境的宗旨,針對當前我國學術會議資源分散、信息封閉、交流面窄的現狀,通過實現學術會議資源的網路共享,創造良好的學術交流環境,以利於開闊視野,拓寬學術交流渠道,促進跨學科融合,為國家培養創新型、高層次專業學術人才,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做出積極貢獻。
該平台提供國際國內學術會議預報及在線服務、視頻直播、點播、互動式會議系統等功能,已預報1007場學術會議、發布1026條會議新聞、219場會議視頻報告、3893篇會議論文以及103場會議資料。已有600餘所高校在學校首頁或科技處首頁建立了鏈接,已有60萬人次訪問量。現場直播了十餘場高水平的國際學術會議,採集加工了200餘場學術視頻報告。
10. 如何組織國際學術會議
技術支持的角度:使用百格學術會議系統
集會務管理、學術管理、現場管理三大系統於一體的全功能活動管理平台,提供的服務內容包含
會務管理:活動創建、在線售票、活動推廣、後台信息管理、酒店預訂、旅遊預訂、數據統計;
學術管理:摘要提交、摘要評審、日程編輯、論文製作;
現場管理:電子簽到、胸卡列印、信息採集管理、現場互動。
可實現全站英文展示。
其實在這個系統內基本上就可以完成你的國際學術會議的技術要求。
如果從組織者角度來說,技術支持只是其中一部分,還要設計一些活動准備、活動宣傳、現場布置、安排、物料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