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國際音標是什麼

國際音標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4-10 22:14:48

❶ 國際音標的定義

國際音標(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簡稱 IPA),早期又稱萬國音標,是一套用來標音的系統,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由國際語音學學會設計來作為口語聲音的標准化標示方法。[1]國際音標的使用者有語言學家、言語治療學家、外語教師、歌手、辭書學家和翻譯學家等人。[2][3]

按照國際音標的設計,它只可以分辨出口語里下列音質的對立成分:音位、語調以及詞語和音節的分隔。[1]若要表示諸如咬牙、咬舌和由唇顎裂所發出聲音的音質,則有另一套獲廣泛使用的國際音標擴充系統(由國際語音學學會設計)。[2]

直到2007年,國際音標共有107個單獨字母,以及56個變音符號和超音段成分。國際語音學學會偶爾會增刪一些符號,或者修正某些符號。

歷史背景
主條目:國際音標的歷史
1886年,以法國語言學家保爾巴西為首的一群英國和法國語言教師,組成了一個學會,旨在創造一套轉寫和記錄人類語言的音標系統,它正是1897年後被稱之為國際語音學學會的前身。[4]他們最先參考了英語拼寫改革使用的羅米字母,設計了一套最初的音標表,但為了讓它們可以在其他語言中使用,其符號容許在不同的語言中有不同的音值。[5]例如,讀音 /ʃ/ 原本在英語中是以字母 來表示,而在法語中則是以字母 來表示。[4]但在1888年那年,字母便修訂成不論其語言為何,都使用同一符號的型式,而這也成了日後所有修訂的基礎。[4][6]

從國際音標誕生以來,其母音和輔音的組成便一直維持著大致一樣的型式,但其音標本身則作了幾次些許的修正。1989年的國際音標基爾約定才首先對早期的1932年版本作出大幅的修訂。另又在1993年做了一小幅的修訂,增加了半開央不圓唇母音[2]並刪去清內破音。[7]最近的一次改版是在2005年6月,增加了一個在非洲語言中很常見的唇齒彈音。[8]除了符號的增減之外,國際音標在其他的符號、分類和字體大多維持一致。[2]

國際音標擴充則相對在比較近期才出現,它是於1990年誕生,並於1994年獲國際臨床語音學與語言學協會正式採用。[9]另外,音質符號(VoQS)亦於1995年開始規劃,以提供發聲很詳細的符號標記系統。[10]

[編輯] 描述

國際音標圖國際音標的原則為一個音(或音段)一個符號。[11]這表示,國際音標不會使用兩個以上的字母來標示一個聲音,除非它可以被視為一兩個以上的聲音的連續。[III]國際音標通常也不會使用不同的字母來標示兩個音,如果沒有一個已知的語言將這兩個音視為不同的音(選擇性[2])[IV],且亦不會使用標示復音節的字母,如 在英語里表示 [ks] 此一子音復音節。此外,國際音標也沒有會因上下文不同而不同音的字母,如英語(及其他大多數的歐洲語言)里的 。

國際音標的符號共有107個用來標示子音和母音的字母、31個用來更加細化聲音的變音符號以及19個標示如音長、聲調、重音與語調等的超音段成分。[II]

[編輯] 編制類型
國際音標中的一些與拉丁字母相同的輔音如 [p], [b], [t], [d], [k], [g], [m], [n], [f], [v], [s], [h], [z], [l], [w] 等已經為許多歐洲語言所使用的字母,在發音上與英語並無差別,而與拉丁字母相同的母音符號[a], [e], [i], [o], [u],它們的發音法則較接近西班牙語或義大利語中的發音,如[i]的發音為英文 piece 中的 i,而 [u] 為英文 food 中的 oo。

其他一些音標雖然與拉丁字母相同,如[j], [r], [c], 和 [y],它們的發音卻和一般英語中的發音不太一樣,而是來自其他的語言,例如 [j] 要發英語 yoke 的 y(等同德語或荷蘭語的 j),而 [y] 的音卻反而是和斯堪的那維亞語或古英語的 y 發音一樣(等同於拼音的ü/yu/iu、粵語的於jy1、芬蘭語的 y、德語的 y 或 ü、法語的 u,或荷蘭語的 uu)。其主要的標音原則是一個符號代表一個音,因此不會有像英語中 sh 和 th 這樣,兩個子音字母組合來代表一個音的情況發生。

在國際音標表裡,我們所看到的一些和拉丁字母相似,而只經過稍微改變的符號,它們的發音都很相似,例如捲舌音 ɳ 和齒齦音的 n,它們的發音及符號標示都差不多,除了前者右下角有向右的小勾,代表它是一個捲舌音。

附加於字母的變音符號(附加符號)則為每個語音做額外的描述,如下標 ̥ 加在子音之下,如 n̥ ,說明它是一個無聲子音(清輔音)。另外還有一些特別的符號負責描述超音段的語音特徵如重音、語調和聲調,如母音後的 ː 代表此音為一個長母音。

國際語音學學會建議我們在使用這些音標時最好加上方括弧("[" 和 "]"),這其中牽涉到語音標示的程度,也就是嚴式音標(narrow transcription)與寬式音標(broad transcription)的差別,前者以方括弧("[" 和 "]")標示,後者用斜線("/")標示,而國際語音學學會之所以這樣建議,是因為嚴式音標在標注時較不會有模稜兩可的情況,例如英語 pretzel 在嚴式音標就是 [pʰɹ̥ʷɛʔt.sɫ̩],但以寬式音標來看,卻可以是 /prɛtsl/ 或 /pretsəl/。

國際語音學學會允許會員根據實際需要添加新的符號和修改原有的符號。

❷ 漢語國際音標是什麼

是一種用於漢語普通話學習、語音研究的音標。語音是語言交流的基礎,掌握語音是掌握一門語言關鍵的一步。是本對照表有助於人們更好地學習漢語、了解或研究漢語普通話語音。

陰平55,陽平35,上聲214,去聲51,輕聲不標注聲調,調值依前一字而定

上聲在陰平聲、陽平聲、去聲、輕聲前變為半上21,在上聲前變為24

例:用a標注聲調:

陰平 ā ,陽平 á ,上聲 ǎ ,去聲 à ,輕聲 a

(2)國際音標是什麼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拼音的 z、c、s 中擦音是由舌尖接觸到上門牙的齒音[s̪],與英語的齦音 [s] 略有不同。

2、拼音的 h 不等同於聲門清擦音[h],而是軟齶清擦音[x],氣流摩擦部位在軟齶處而非直接呼出的聲門處。

3、在語流中,聲母 w 有著唇齒近音 [ʋ] 的音位變體,但這種發音不被鼓勵。

4、聲母 r 的實際發音介於擦音[ʐ]與近音[ɻ]之間,通常以[ʐ]為標准音。

❸ 國際音標是什麼英文單詞

國際音標,又稱國際語音字母(英文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簡稱IPA)
英語國際音標
外文名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IPA)
又名
國際語音字母
原則
一音一符
用途
標注世界各種語言的發音

❹ 什麼叫國際音標

國際音標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國際語音協會制定的記錄語音的一種符號體系。原義國際語音字母,簡稱IPA。19世紀末期 ,西方語言學界鑒於當時的語言注音方案紊亂,對研究和教學都不利,一些學校的語言教師在英國倫敦成立了「語音教師協會」。他們共同討論、制定一套國際語音字母方案。這個方案由英國的H.斯維特倡議,由法國的P.帕西、英國的D.瓊斯等人於1888年完成,發表在該協會的刊物《語音教師》上。這是歷史上第一個國際音標表。其後協會逐漸發展,各國語音學教師入會,1897年協會改名為國際語音協會。國際音標表業已經國際語音協會多次修訂補充,現在通行的是1979年修訂的方案。
早期的語言學家因各人研究需要,自定標音方法,不便交流。國際音標發表後,嚴格規定以一符一音為原則。使用拼音方案的語言,同一字母在不同詞中常有幾種讀法。此外,在不同語言中,同一個音有不同的拼法。國際音標表的排列,輔音大致按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來定橫縱坐標,母音按舌位高低前後來定位置,便於分析和掌握。
國際音標所用字母以拉丁字母為基礎,但人類語音差異甚大,有限的拉丁字母遠不夠用,就以改變字形和借用別的語言字母的辦法來補充。為照顧習慣,多數符號以仍讀拉丁語或其他語言的原音為原則。目前通行表上的音標計有輔音72個,母音23個,用來標注語音已大致夠用。
這個國際音標表是英、法兩國的學者創訂的,主要適用於標注印歐語言、非洲語言和一些少數民族語言。它發表後,在歐洲語言學界比較通行。美國人多數仍用他們自己研究美洲印地安語的符號。漢語各方言中的有些音,本表也不能包括。國際音標表內所定的聲調符號只有分為高低的平、升 、降和兩上凹凸調共8種 , 這對研究描寫聲調語言是不夠的 。趙元任提出了聲調的五度制調符,稱為「聲調字母」,發表於1930年的《語音教師》上,它適用於一切聲調語言,已為國際多數學者所採用。
一、國際音標及其制定背景

音標是記錄音素的標寫符號,它是研究語音和記錄語音必不可少的工具。根據使用范圍的不同,可把音標分兩種,一種是適用於某一種語言的,如漢語拼音只適用於漢語,俄語的斯拉夫音標適用於俄語,英語的韋氏音標適用於英語;一種是世界通用的,可以用來記錄人類所有語言的語音系統,比如國際音標。

國際音標的出現不是偶然的,它可以說是社會科學文化和語言學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語言學本身的發展是國際音標產生的內因,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發展是國際音標得以產生的外因。

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中葉,在世界范圍內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領域,掀起了一場結構主義的革命。十九世紀的下半葉,門捷列夫創立了「化學元素周期表」,把當時人們已經認知的各種元素加以分類排列,從而發現了其中的規律。科學家們從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得到了莫大的啟發,利用這個周期表去探求新的元素。1897年,科學家發現了電子,通過一系列實驗和研究,揭開了原子核的奧秘,認識到原子也是由一定的結構構成的,其核心部分(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這一系列的成就,促使人們去思考並進而認識到,任何客觀對象,都存在著復雜的層次結構,其結構單位的排列與組合,是有一定的規律性的。

而語言學本身在十九世紀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時建立了歷史比較語言學,對印歐語系的諸語言的歷史進行比較,產生了一整套研究理論和方法,尤其是歷史比較方法的運用,對許多學科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語言學從此擺脫了長期以來作為別的學科的附庸的地位,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隨著語言比較研究的深入,語言學家們已經認識到記音符號在研究中的重要性,迫切需要一套能記錄所有語音的符號系統,以便於語音研究和語音教學。

在這樣的內因和外因的動力影響與推動和促進下,國際音標已是呼之欲出了。

1886年,一些語音學工作者和語言教師,為了語言教學和研究,在英國倫敦成立了國際語音學協會。主持協會的人有法國的保爾·帕西(P.Passy)、英國的瓊斯(D.Hones)等。協會的會員一開始就具有國際性,來自歐洲的許多國家。同年5月,協會出版了一種刊物,定名為《語音學教師》,其內容完全用音標印刷(該刊1971年更名為《國際語音學會學報》)。

協會的會員們共同制定了音標的生理基礎,即音標所標注的音素應該是人類的發音器官的各個部位能夠發出來的語音,而且是各種不同的語言實際上存在的語音。據此,他們擬定了一套語音符號,把每個不同的音素用不同的符號標注出來。

協會成立之初,音標處於初創階段,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各用各的音標,比較混亂,影響了語音研究和相互的交流。鑒於這種情況,葉斯柏森給帕西去信,建議制定適用於所有語音的統一的音標。這封信刊登在1886年第7期《語音教師》上,得到了協會會員的熱烈響應。帕西根據斯威特(H.Sweet)提出的草案設計了一套記音系統,幾經磋商修訂,於1888年刊登在《語音教師》第八期,這就是國際音標。國際音標表後來便經常刊載在會刊上,以便於語言學工作者學習和使用。

國際音標最初是以記錄歐洲各國語言的語音系統的,音標還不是很多,後來,隨著對語言研究的深入,加上許多國家的教師紛紛入會,接觸到的語音音素越來越多,原來的符號已不夠記錄新的音素了。於是學者們又不斷修訂完善國際音標,改良不合適的符號,並且擴充字母,以滿足記錄不同語音的需要。目前我們能見到的國際音標,是修改至1979年的版本。

國際音標是按照人的發音器官的部位和發音方法,縱橫排列音素的,對人類所有語音音素進行了系統的分類。發音部位有雙唇、唇齒、齒間、舌尖前、舌面前、舌面後等11種,發音方法有塞音、檫音、塞檫音、鼻音、邊音等8種。每個音素都可在縱橫交叉點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即既有一定的發音部位,又有一定的發音方法。每個音素都有自己的特點,不在部位方面與別的音素相區別,就在方法方面與別的音素相區別。這同顯示了基本元素的化學性質的元素周期表在形式上非常相似。國際音標表也顯示了基本音素的性質:每個音素都通過自己的區別特徵同其它有共同特徵的音素相聯系,聚合成群,按照一定的規律與別的音素組合。

國際音標是以人類所有語音為對象制定的,可以用來記錄任何語音系統的音素。國際語音協會在公布國際音標方案時還說明了制定這個方案的原則,其中第二條指出:「好些語言里都有的音素在每個語言里都用同一個符號。很相近的音素也是如此。」所以國際音標是世界通行的,代表的音素是唯一的,如果幾種完全不同的語言的語音使用了國際音標中的同一個符號,那就只能說明這幾種語言的語音系統中都有這個音素,並且音色完全是一樣的。例如我們學習漢語或英語,會接觸到[p].[l].[n].[m].[a].[o].[u].[i]等音素,這說明漢語和英語都有這些音素。

的確,國際音標的許多變通使用字母記音的方式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的,具有開創性的。例如國際音標使用了小寫尺寸的大寫字母、倒寫字母、反寫字母、合體字母、雙字母、添加附加符號等等,基本上以拉丁字母(僅少量借用希臘字母)就構成了記音體系,滿足了記錄不同語音的需要。而且這種開創性的工作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國際音標自公布以來,在國際上的影響日益擴大,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正如國際語音學會在其成立60周年的簡史中所言:「不但學會的官方出版物用國際音標記音,各國跟學會沒有關系的作者,在許多字典和教科書里也用國際音標記音。更加重要的是,學會的特殊字母,有的得到非洲一些語言正式採用,成為通行的文字。」

二、國際音標的特點與作用

國際音標有以下一些特點與優點:

第一,記音準確。國際音標是一音一符,一符一音。即一個音素只用一個符號表示,一個符號只能代表一個固定的音素。比如漢語拼音中的「pa.zhang.ai.ian」,其中的四個a其實是四個不同的音素,但都用一個字母a表示,國際音標則分別用A.§.a.ε(或P)四個不同形體的字母表示這些不同的音素;又如漢語拼音中的i,代表三個音素,國際音標就用三個不同的符號表示。

第二,形體簡單清晰,便於學習運用。國際音標制定原則第五條規定:「新字母樣子要跟老字母相似,可以一看就想到是代表哪一類音。」所以國際音標符號所代表的音素在很大程度上盡可能與傳統的拉丁字母所表示的音類一致,例如字母b.p.m是唇音,國際音標就用來表示雙唇部位的音素,其中雙唇部位送氣的p增添附加符號h構成,其它如d.t表示舌尖中音,g.k表示舌尖後音,都「依國際習慣決定羅馬字母的音質」(國際音標制定原則第四條規定),所以符合人們的使用習慣。

因此採用世界上最通行的26個拉丁字母作為符號基礎。在字母不夠用的情況下則採用一下一些變通的辦法:採用小寫尺寸的大寫字母:如AIE;顛倒字母:ȺC;用兩個字母表示:ts.ts.tT;合體字母:P.¢.£;字母變形:S.&;.þ.ê.÷.½.Â;附加符號:®.pH.k 『. a);採用希臘字母:B¸T,等等。這些方式,既充分運用了傳統字母,又在傳統的基礎時有所創新,可以說是不造字母而又產生了新的字母形式,人們見到國際音標都似曾相識,沒有陌生感,在感情上就易於接受,而且既便於認讀,又便於書寫,滿足了各種各樣音素的記音要求。如果設計者當初不是這樣靈活運用字母而採取完全重新創造字母符號的方式來記音,不但技術上有難度,而且人們重新學習一套符號也將十分吃力,而音標的推廣也將是困難重重。

第三,使用靈活。國際音標表上的符號是有限的,在記錄一些語言時,不免要碰到一些比較特殊的音素,因此可以根據國際音標制定的原則,創造新的符號。比如1979年增補了一個舌面前、低、圓唇母音,即[a]的圓唇音,這個母音是由字母o和E兩個合體構成的。這是符合國際音標符號的構成方式的。此外國際音標還規定了統一的附加符號,這些符號有三十餘個,也是國際公認的,如「~」放在母音字母上,表示鼻化母音,「h」放在字母的右上角,表示發音時送氣,「:」放在母音右面,表示長母音,等等,這樣,既准確地區分了音素的音質,又避免了創造新的字母,簡化了國際音標的符號系統。

國際音標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第一,有利於學習語音。我們學習一種語言的語音,如果掌握了國際音標,不但可以做到無師自通,而且還可以准確細致地掌握語音音素,很好地區別易於混淆的音素。國際音標一符一音,一音一符,它所代表的音,和實際語音音素是相同相近的,只要按照音標發音,就能准確讀出一個詞的音來,哪怕這個詞我們還不會使用,但不妨礙我們認讀。尤其是學習外語,國際音標可以說是絕好的工具。比如目前國內出版的英語詞典,無論是大型的還是小型的,都是用國際音標注音的。通過詞典的注音,我們可以准確地發音。例如英語單詞「good」,正確發音是[gud],但是因為普通話沒有濁輔音,很多人把這個詞中的濁音清音化了,念成[kut],如果學習了國際音標,知道g和d代表的是濁音,而不是漢語拼音中的g和d,就不至於把音發錯了。

第二,有利於語音研究。研究語音,難免要涉及到古音和方音,這時就需要一套音標來標注相關的音素,國際音標可以說是最好的選擇。例如古代漢語中要系統的濁輔音聲母,而現代漢語除了m.n.l等幾個音外,並沒有古代那樣清濁成系統對立的濁輔音。我國方音眾多,差別很大,要研究方言概況,描寫方音系統,也需要要一套完整的記音符號,這就只能使用國際音標。離開統一的國際音標,我們無法把古代的和方言中特殊的音素記寫下來。假如我們還像古人那樣用漢字「幫、旁、並、明、定、照」之類來表示,就很難把其中的各個不同的音素分析出來,也不容易講得清楚。

即使是分析現代漢語普通話的語音系統,也要藉助國際音標,單憑漢語拼音是不夠的。例如漢語拼音bi.zi.三個音節中的i,其實是三個不同的音素,第一個音節中是舌面前音,第二個音節中是舌尖前音,第三個音節中是舌尖後音,國際音標用三個不同的符號表示。類似這樣的差異情況還有不少,國際音標可以細致地不這些不同的音素區分開來。所以國際音標對於我們認識和學習普通話語音,也不無幫助。

三、國際音標的學習

學習國際音標,首先要破除對它的神秘感,同漢語拼音一樣,國際音標其實也是一套記音符號,只不過它不是針對某一種語言設計的,而是以人類所有語言的語音為對象就是了。漢語普通話的音素,同樣可以用國際音標記錄,而且還可以把普通話中的音素更加細致地區別開。筆者曾經碰到好幾個學生,問國際音標記錄的是什麼音,怎麼念。尤其是掌握了漢語拼音方案的學生,對國際音標更是轉不過彎來,總是覺得國際音標有點怪里怪氣,有點不可思議。的確,有些學生念了幾十年拼音,認為用字母b表示雙唇不送氣清塞音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突然接觸國際音標,把個好好的b用[p]來表示,這一下子確實難以接受。至於其中表示舌尖後音和舌面音的符號,就更覺得別扭了。

其實,平心而論,國際音標記錄語音,其符號選擇與排列方式比漢語拼音更有規律性,更容易掌握,例如普通話中有三對塞音,普通話用b.p.d.t.g.k六個字母表示,而國際音標只用了p.t.k三個字母,由於三對塞音主要是送氣與否的差別,所以國際音標用了附加符號來區別送氣的輔音。普通話中三對六個塞檫音也是送氣與否的對立,國際音標作了同樣的處理,只用三個符號記錄,而且因為塞檫音具有塞音和檫音的特點,所以這三組音素用雙字母表示,塞音的成分選擇t為符號,檫音的成分則選擇同部位的檫音符號構成,如ts.ts『。認識把握了國際音標的排列和構成規律,掌握起來就不難了。

當然,為了更准確地掌握國際音標,初學者最好把漢語拼音和國際音標對照排列起來學習,看看它們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這樣便於掌握。下面是國際音標和漢語拼音聲母和輔音的比較表:
(表格內容無法粘貼,請查看鏈接)-引用者mswc
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出,形式上,國際音標同漢語拼音有相當大的差異,普通話22個輔音,只有f.m.n.l.s五個輔音書寫相同,其餘十七個都不同。有些差別很大,有些只是附加符號的差別。學習就要仔細比較,既要注意大的差別,也要重視小的不同。其中第一行和第二行中的6個塞音和6個塞檫音值得注意,國際音標每組字母形式相同,只是第二行為送氣音,增加了送氣符號「『」。比如三組塞音,漢語拼音表示送氣音的,國際音標正好相反,表示不送氣音,漢語拼音的送氣音,國際音標在不送氣字母符號的上面用送氣符號表示。掌握了這個規律,這12個國際音標就可以很容易掌握了。

漢語拼音的韻母有39個之多,如果一個一個與國際音標對應,比較麻煩,也不容易掌握,因此可以通過母音對比來掌握,普通話有十個母音,下面是與國際音標的對照表:
(表格請參看鏈接)
從單母音看,有o.i.u三個相同,其餘7個不同,但是不難掌握,畢竟數量有限。在掌握了這些單母音後,進一步組合成韻母就不難了,當然要注意單母音進入韻母組合中的一些變化,如韻母ai.a.ang.ian中的a,國際音標分別是用a. A.§.§,ian.üan用ε。

為了同一般字母符號相區別,國際音標通常用方括弧[ ]表示。

國際音標記音有寬式和嚴式兩種。嚴式記音要求只要一個音素有區別就要使用不同的符號,一般又叫音素標音法,同一音位中的各個變體都要使用單獨的符號記錄。寬式記音對於沒有意義區別的幾個音素使用一個符號記錄,實際上記錄的是音位,是音位標音法,屬於同一個音位的幾個不同音素,只使用一個符號記錄。例如英語中基本上沒有不送氣的清塞音,送氣與否並不區別意義,所以我們所接觸到的一般英語詞典中的送氣音,也沒有使用附加的送氣符號,原因就在於此。如person.tool.kind中的p.t.k是送氣的,而spring.stand.sky中的p.t.k是不送氣的,但它們都用[p].[t].[k]來表示,這就屬於寬式記音。

寬式和嚴式標音各有作用。採用寬式標音法,可以用少數符號概括多數音素,而且不妨礙語言的表達,有利於學習和運用。嚴式標音法可以細致入微地描寫音素的差別,有利於分析描寫和比較語音。一般而言,如果是注音,記音,可採用寬式標音法,如果是分析比較語音的差別,就要採用嚴式標音法。在講音位互補時,在講條件變體時,屬於同一個音位中的各個音素,只能用嚴式國際音標來表示和表述,例如普通話屬於/a/音位的四個音素,屬於/i/音位的三個音素,都必須用嚴式音標法才能表示出來,沒有一個符號,口頭上空說,有關的理論問題就很難說清楚。因此,作為語音理論的內容來學習國際音標,我們要求掌握嚴式記音法,以便更好地認識把握國際音標的特點。

四、國際音標的認讀

關於國際音標的讀音,也就是母音和輔音的讀音問題,我們重在從理論上認識掌握,重點是漢語普通話的所有音素的發音。因為國際音標所涉及到的是人類所有的語音,我們不可能都掌握。而掌握了有關理論方法,今後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有選擇地學習。

1.母音的認讀

母音的音色是由舌位的前後、舌位的高低、嘴唇的圓展決定的,因此,每個母音的音色,都有這樣三個方面。所謂舌位,就是發母音時,舌頭隆起點在口腔中的位置。口腔開口度越小,隆起點離上齶就越近,舌位就越高,反之,舌位就越低。發音時舌頭前部隆起,就是舌位前,反之就是舌位後。嘴唇的圓展指發母音時雙唇是撮起攏圓還是自然展開。

舌位的前後和高低,雙唇的圓展,都影響到母音的音色。換言之,這三個方面任何一點發生變化,都將改變母音的音色,從而發出不同的音素來。例如漢語普通話的i,就是舌位前、高、不圓唇母音,o就是舌位後、半高、圓唇母音。

學習母音,要讀准八個標准母音,掌握八個標准母音的發音特點。而且掌握了這幾個母音後,其它一些母音,可以類推掌握,比如嘴唇圓一點,比如口型開一點等等。母音除了要掌握八個標准母音外,還要注意普通話中的y和°、 。

每個母音都要求能描寫其發音特點。最好是不要死記,而是利用教材上的母音舌點陣圖來記,弄清楚母音發音的三個方面在舌點陣圖上是怎樣表示的,可以毫不費勁就記住了,大家可以試一試。

在母音舌點陣圖上,舌位的高低從上到下依次用四條橫線表示高、半高、半低、低,例如i是高母音,標在最上面,a是低母音,標在最下面。舌位前後是用兩條豎線表示的,左邊一條表示舌位前母音,右邊一條表示舌位後母音,例如i.a是舌位前母音,標在左邊,u.o是舌位後母音,標在右邊。圓唇與否分別以兩條豎線為界,凡是不圓唇母音,標在豎線左邊,如i.e.a.α不圓唇,都標在豎線左邊;凡是圓唇母音,都標在豎線的右邊,例如y.u.o是圓唇母音,就標在豎線的右邊。這樣,只要記住了各個音素在舌點陣圖上的位置,其發音特點很容易就描寫出來了。

2.輔音的認讀

普通話輔音的認讀對大家來說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難就難在要求從理論上掌握每個輔音的發音特點,能描寫每個輔音的發音特點,能夠進行比較分析。

輔音的特點是由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兩個方面決定的。因此分析每個輔音的發音方面的特點,都必須記住輔音主要有哪些方法部位和方法,我們這里主要要求掌握普通話的輔音的發音。

普通話有22個輔音,其中有一個是不能作聲母的後鼻音N(ng)。從發音部位看,普通話輔音有六種發音部位,從前往後依次是雙唇、唇齒、舌尖前、舌尖後、舌面前、舌面後,這六種部位,自己可以從外向里,依次模仿體會,不難掌握。從發音方法看,普通話的輔音有塞音、塞檫音、檫音、鼻音、邊音五種發音方法,此外還分送氣音和不送氣音,只有塞音和塞檫音有送氣與否的區別,根據發音時聲帶是否振動,分濁音和清音,普通話只有m.n.l. N.½五個濁音,其餘全是清音。在熟悉了這些基本知識後,再逐個地往裡面添加輔音,比如雙唇是p.p『.m,舌尖前是ts.ts『.s。

輔音看起來很多,其實也不難記。雖然沒有母音那樣可以憑借舌點陣圖巧記,但也有一定的方法,那就是對比記憶。比如三組塞音和三組塞檫音都是只有送氣和不送氣的區別,其它方面的特點完全一樣。因此這12個輔音可以分為6組來記憶,每組的差別只有送氣與否,其它幾個方面的特徵完全相同,這樣記住一個,另一個自然就記住了。例如p.p『的發音特點:

p:雙唇、不送氣、清、塞音;

p『:雙唇、送氣、清、塞音。

這樣一對比,就特別好記了,大家在下面可以把其餘幾組音素的發音特點也這樣進行對比描寫,分組記憶,就容易掌握了。

六個檫音,可按發音部位排列,除了½是濁音外,其餘五個只有發音部位不同,其它方面相同,½也只是清濁有差別,所以也不難掌握。這樣,剩下的四個,也就容易掌握了,可以重點單獨記憶一下。

總之,國際音標並不難學,只要我們充分重視,仔細琢磨鑽研,就不難掌握。而且國際音標還非常有用處,通過國際音標,我們可以更好地掌握語音,例如b.d.g.h,很多人在學習英語時都按漢語拼音的音色發音,結果都念錯了。如英語單詞have中的h,不少人按漢語發音念成舌面後檫音[x],實際上它是喉音[h]比漢語的[x]要靠後三個發音部位。學習了國際音標,我們就可以有意識地糾正自己不正確的發音。當然,想一點也不費勁就學好,也是不可能的。既然這是一個難點,那就一定要多下苦功夫,我們相信大家是能攻克這個難關的。

註:文中國際音標的正確顯示,需要加裝有關國際音標的字體,否則顯示有誤,請以《語言學綱要學習指導書》第188頁附錄為准。

❺ 什麼是國際音標對學習語言有什麼幫助

[1]國際音標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原義是「國際語音字母」簡稱IPA,由國際語音協會制定。
1888年,由英國的H~斯維斯特倡議,由法國的P~帕西和英國的D~瓊斯等人完成,發表在《語音教師》上(「國際語音協會」前身「語音教師協會」的會刊),這是歷史上第一個國際音標表。後經多次修訂,現通行的是1979年修訂的方案。
早期的語言學家因各人研究需要,自定標音方法,不便交流。國際音標發表後,嚴格規定以一符一音為原則。使用拼音方案的語言,同一字母在不同詞中常有幾種讀法。此外,在不同語言中,同一個音有不同的拼法。國際音標表的排列,輔音大致按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來定橫縱坐標,母音按舌位高低前後來定位置,便於分析和掌握。
國際音標所用字母以拉丁字母為基礎,但人類語音差異甚大,有限的拉丁字母遠不夠用,就以改變字形和借用別的語言字母的辦法來補充。為照顧習慣,多數符號以仍讀拉丁語或其他語言的原音為原則。目前通行表上的音標計有輔音72個,母音23個,用來標注語音已大致夠用。
這個國際音標表是英、法兩國的學者創訂的,主要適用於標注印歐語言、非洲語言和一些少數民族語言。它發表後,在歐洲語言學界比較通行。美國人多數仍用他們自己研究美洲印地安語的符號。漢語各方言中的有些音,本表也不能包括。國際音標表內所定的聲調符號只有分為高低的平、升 、降和兩上凹凸調共8種 , 這對研究描寫聲調語言是不夠的 。趙元任提出了聲調的五度制調符,稱為「聲調字母」,發表於1930年的《語音教師》上,它適用於一切聲調語言,已為國際多數學者所採用。

❻ 國際音標是什麼

國際音標(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簡稱 IPA)是一組語言學者用來個別標示各種人類所能發出來的聲音(指單音或音素)的語音符號系統,作為統一標示所有語言中語音的標准符號,其中大多數的符號都取自或衍伸自羅馬字母,其它的有些是從希臘字母,有些則明顯地與其它任何的字母標准毫無關系。

❼ 國際音標名詞解釋

是一套用來標音的系統。1886年,以法國語言學家保羅·帕西(Paul Passy)為首的一群英國和法國語言教師,組成了一個學會,旨在創造一套轉寫和記錄人類語言的音標系統,這正是1897年後國際語音學學會的前身。

他們最初的使用的標音字母基於拼寫改革,即羅米克字母(Romic alphabet),為了使其在其他語言中也能夠使用,符號所代表的音值允許隨著語言的改變而改變。例如[ʃ],原本在英語中用⟨sh⟩表示,但在法語中用⟨ch⟩表示。

嚴式標音

要記錄一種語音,最初的方法應當是嚴式標音。所謂嚴式標音,就是出現什麼音素就記錄什麼音素,有什麼伴隨現象就記錄什麼伴隨現象。無論什麼音素和什麼伴隨現象都不放過,也就是最忠實、最細致地記錄語音的原貌。

所以,嚴式標音又稱為「音素標音」。例如:現代漢語中,較低的舌面母音可歸納為一個音位/a/,若用嚴式標音,則必須分別標為[ε]、[ᴀ]、[a]、[ɑ]、[œ]、[æ]等。

它的特點就是,對一種語言或方言中實際存在的每一個音素(不論它們是否屬於同一個音位),都用特定的音標加以標記。因此,嚴式標音使用的音標很多,對語音的刻畫描寫很細致,大多是在調查第一手材料時使用,在其它場合只是間或使用。嚴式音標使用方括弧 [ ] 表示。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國際音標

❽ 什麼是國際音標

國際音標(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簡稱IPA),是一套由國際語音學學會以拉丁字母為基礎設計、用來標音個系統。

國際音標誕生以來,母音搭輔音個組成便一直維持著大致一樣個形式。

國際音標個符號共有107個用來標示輔音搭母音個字母、31個用來附拉原音標里以修飾原音標發音方式個變音符號以及19個標示如音長、聲調、重音與語調等個超音段成分。

❾ 國際音標具體是什麼意思

狹義的國際音標是指用以標注英文發音的48個音標,是廣義國際音標的子集
廣義的國際音標是由國際上的語言學家所制定的,用以標注人類所可能發出的各種不同音素的一種符號系統,目的是形成一套統一的,世界各國通用的的音標系統,廣義國際音標(IPA)遠遠不止48個,除了基本符號之外還包含大量的輔助符號,可以標注輕重,聲調,以及各種細微變化。舉個例子,漢語中j,q,x這三個聲母在英語的48個音標中就找不到對應的,英語中d和t的對立也不同於漢語中d和t的區別(現代漢語中不存在全濁的聲母,也就是濁塞音和濁塞擦音,漢語拼音的dt都是清輔音只是一個不送氣一個送氣),在比如我們在國外電影中總會聽到俄國或義大利等國的人會發出一種舌頭顫動的音,英國人不發這種音,因此英語的48個音標就不包含這個音,但在廣義的IPA中是有這個音的,它的名字叫大舌顫音。廣義國際音標就是為了讓人們可以方便的學習任何一門外語,因此對不同語言中相似的音也有區別,比如中文的u和日語的u實際上是有區別的,中文的u嘴唇更圓,舌位更靠前,那麼IPA系統中就會以不同的附加符號標注這兩個u之間的區別。
總的來說,如果你只是想學英語,那麼學會48個國際音標就夠了,如果對小語種,或是語言學感興趣,那就一定要對廣義的國際音標系統(IPA)有所了解,維基網路中的IPA詞條下有更為詳盡的解釋。
以上純為手打。。。

閱讀全文

與國際音標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9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3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5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8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5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4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91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3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3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