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國際上對中國的評價如何

國際上對中國的評價如何

發布時間:2022-04-15 16:41:39

㈠ 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如何

近來,中國越來越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但國際上對中國形象普遍的看法究竟如何,並沒有一個世界范圍內的統一調查。3月7日,英國廣播公司國際廣播電台(以下簡稱BBC國際台)公布了一項在全球22個國家進行的調查,顯示在各國民眾心目中,中國的國家形象良好。被調查人群中,認為中國對世界影響積極和正面的國家和人數,超過了對美國和俄羅斯進行的同類調查。

中國形象調查的三個內容

這項調查是 BBC國際台委託全球輿論調查公司和美國馬里蘭州立大學國際政策態度項目聯合進行的。被調查的22個國家覆蓋五大洲,分別是: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巴西、智利、阿根廷、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波蘭、俄羅斯、澳大利亞、南非、土耳其、黎巴嫩、印度、菲律賓、印尼、倭國、韓國。調查從2004 年11月到2005年1月通過面訪、電話訪問的形式,訪問了22953個典型樣本,在各國調查的抽樣誤差從2%至4%不等。

BBC國際台和全球輿論調查公司的有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這次調查的主要內容有三個方面:第一,如何看待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在22個國家中,有18個國家的民眾對中國持正面看法。總的來說,48%的民眾認為中國對世界的影響是正面的,30%的人持負面看法。其中,對中國看法最積極的是黎巴嫩,約有74%的人認為中國影響主要是積極的,只有9%的人認為中國的影響是消極的。

對中國看法最消極的國家是倭國,僅22%的倭國人認為中國在世界的影響是積極的,但認為中國對世界影響是消極的人數比例也不高,為25%,多數人未發表意見。除倭國外,美國、德國和波蘭受訪者認為中國對世界的消極影響大於積極影響。不過,沒有一個國家對中國持負面態度的人數超過50%。

第二,是否希望中國在經濟上進一步強大。調查發現,49%的人的答案是肯定的,33%的人持否定態度。印度是最希望中國經濟繼續發展的國家,68%的印度民眾對此持積極態度,其次是黎巴嫩、印尼和南非;在發達國家中,法國、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名列前茅。美國受訪者中46%希望中國經濟繼續發展,但也有45%不希望。

第三,是否希望中國在軍力上進一步強大。對此態度最積極的國家同樣是印度,56%的印度民眾認為中國軍力增長對世界的影響是積極的;最不希望看到中國軍力增長的國家是倭國,只有 3%的人對此持積極態度,高達78%的人對此持消極態度。總體來說,共有24%的受訪者認為中國軍力增長對世界將產生積極影響,59%的受訪者認為中國軍力增長對世界有負面影響。

為了解中國提供客觀數據

當記者問起這項調查的初衷,BBC國際台執行副主編羅斯安德拉表示,近來,該台收到海外觀眾反饋的大量信息,表明世界公眾越來越關注中國。為此,該台專門策劃了「中國周」系列報道活動,以使人們 「全面、系統地了解中國的方方面面」。為了配合這次活動,BBC委託權威的全球輿論調查公司,進行了這次大規模調查,希望能得到一些「客觀的數據」。

全球輿論調查公司首席執行官米勒的助手、本次調查策劃小組成員克里斯·考蒂爾告訴記者,該公司以前也曾對美國和俄羅斯進行過類似調查。這次對中國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的國際形象要好於前兩者。她說,國際范圍內對美俄兩國的形象調查表明:在對世界14個國家進行的調查中,有5個國家的多數受訪者認為俄羅斯在國際上起到積極作用,總體上有36%的人對俄羅斯持正面印象,而40%的人持負面印象;對美國來說,15個被調查國家中,只有6個國家的多數受訪者認為美國在國際上發揮了積極作用,積極評價美國的人數比例為38%,消極評價美國的人數比例達47%。

多數人希望中國經濟保持增長勢頭

在問及中國影響力為何會被世界多數國家視為積極因素時,考蒂爾引用米勒在調查結論報告中的話說,中國明顯贏得了世界的尊重,因為它有傑出的經濟成就,而且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希望中國能繼續保持這種經濟成功的勢頭。

考蒂爾說,調查小組原以為,由於歷史原因,周邊國家會對中國抱有強烈戒心。但調查顯示,除倭國外,周邊國家民眾普遍對中國有較正面的看法。比如,菲律賓、印尼和印度僅次於黎巴嫩,是對中國影響持正面看法人數比例最多的國家。韓國和俄羅斯對中國持正面看法的人數也超過或大大超過對中國持負面看法的人數。另外一個讓調查人士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那些產業和出口結構與中國類似,與中國明顯存在經濟競爭關系的發展中國家,如巴西、智利,甚至在紡織品問題上與中國進行激烈競爭的墨西哥,其國民竟然也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持肯定態度。

對此,一些專家認為,飛速發展的中國盡管可能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形成某種程度的競爭關系,但這些國家卻更加強調中國這個新興的投資和消費強國對他們帶來的積極影響。聯合國日前公布的一份報告表明,中國的快速發展並未影響外資投向東南亞國家,相反,投向東南亞國家的外資增長很快,這表明中國對其他發展中國家來說是機遇而不是威脅。馬來西亞副總理不久前也表示,雖然競爭十分激烈,但中國對馬來西亞經濟做出了貢獻,一個突出例子就是,馬來西亞的海灘上每天都有無數中國遊客。

在發達國家中,對中國經濟發展抱積極態度人數比例最多的是澳大利亞,占總數的56%,接下來依次是法國、加拿大、英國和義大利。

考蒂爾分析說,從這次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對中國的看法存在明顯的地域區別,多數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希望中國經濟強大;澳大利亞是中國發展的獲益者,所以持正面態度;歐洲對中國發展的感情復雜一些,而在北美則出現加拿大和美國之間截然不同的差異。同時,阿拉伯國家的受訪者以壓倒多數支持中國發展,令人矚目。

此外,從受訪者年齡層次上看,年輕的受訪者更傾向於對中國發展持積極態度,18―29歲的青年人中有58%的人認為中國是良性發展,而60歲以上人士抱同樣看法的只有43%。從受訪者受教育程度上看,越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越積極看待中國的經濟發展,而受較少教育的人則對中國發展持負面看法。

中國「軟力量」更能影響世界

考蒂爾強調,調查也顯示了國際上對中國強大後何去何從的擔心,多數國家都對中國可能更加強大的軍事力量持消極態度。她認為,當今世界普遍不支持用軍事手段解決國際問題,世界上大多數人不希望中國通過擴張軍事力量的方法取得成功,而希望中國通過「軟力量」(如經濟、文化和外交力量等)的形式擴大國際影響力。

一些國際知名媒體和專家認為,近年來國際輿論圍繞中國展開的辯論此起彼伏,顯示出中國的發展對世界格局的影響極為深遠。這一次,一個外國機構主動對中國進行全球范圍的影響力調查,由此就可以看出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在現實的國際環境中,一國的綜合實力是左右國際輿論的關鍵砝碼。多年來中國憑借不斷增強的經濟實力,配合積極穩健的外交政策,為中國樹立較佳的國際形象打下了良好基礎,今後世界對中國的輿論環境將更加客觀。雖說這個調查只能作為國際社會對中國看法的一個參考,但是它同時也為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提供了一次國際輿論指向。

㈡ 當今的世界,中國的國際地位如何

當代中國對國際的影響與日俱增,在國際事務中地位與作用也有大幅度的提高。中國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國的騰飛離不開世界,同樣世界的發展也不能離開中國。中國的國際地位可以概括為:在全球范圍,尤其對於周邊的地區,中國是越來越重要的社會主義的發展中大國。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我們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政策,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堅決維護和平、反對戰爭。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我們人口眾多、幅員遼闊。中國作為世界第三領土大國和第一人口大國,既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又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處理重大國際事務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中國是一個在全球范圍內有重要影響的國家。中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在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不同領域具有綜合實力或潛力的國家之一。

㈢ 中國的國際地位怎麼樣

中國的國際地位在不斷上升,國際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

國際地位:作為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國

國際影響力:中國對聯合國的成立功不可沒,永載史冊,地位不容撼動。中國以3500萬軍民傷亡的慘重代價,頑強抗擊日本侵略者,為國際社會戰勝法西斯和軍國主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這一偉大勝利也為聯合國的創立奠定了重要基礎。

國際地位:作為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

國際影響力:作為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中國對維護世界和平盡職盡責,作出重要貢獻。中國積極參加聯合國維護和平與建設和平行動,推動相關機制不斷完善。

國際地位: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

國際影響力: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中國對促進世界發展作出傑出貢獻。中國首先在落實減貧等領域率先實現了千年發展目標的要求,在自身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發揮了示範與推動作用。中國全面參與聯合國框架下可持續發展問題的討論與合作,成為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的重要參與方。

國際地位:作為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參與者、維護者和建設者

國際影響力:作為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參與者、維護者和建設者,中國不斷作出理念與實踐貢獻,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中國所提倡的處理國際關系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關於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建設和諧世界的主張都產生了積極影響。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中國國際地位的再確認與國際影響的再提升

㈣ 中國的國際地位

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不斷增大,成為國際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國的國際地位與55年前不可同日而語 。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客觀地講,中國現在是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變化最活躍的一支力量。從縱向看,中國正處在過去幾個世紀發展最快的時期;從橫向看,中國的發展變化正對世界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黨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指出,「當代中國同世界的關系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緊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系在一起」。在中國成功舉辦奧運會之後,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中國與世界緊密相連、深入互動的關系表現得更加明顯。

(4)國際上對中國的評價如何擴展閱讀

經濟情況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世界第一大工業國和世界第一大農業國。

科技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科學技術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在計算機、航空航天、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激光技術等領域都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

㈤ 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如何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的國際地位出現較為顯著和重大的變化。
第一,實力地位顯著上升。進入21世紀時,中國的經濟實力還只在世界排第七位,GDP約1萬億美元。21世紀的頭8年,中國在世界經濟的排位幾乎是一年上一個名次,2008年躍居世界第三大經濟體,2009年或2010年可能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外匯儲備躍居世界第一,成為世界第三貿易大國。經濟總量在2008年達到4.4萬億美元,提前12年實現「到2020年經濟總量比2000年翻兩番的目標」。這一實力地位的變化奠定了中國國際地位變化的基礎。
第二,除經濟實力外,中國的軍事、科技、軟實力也持續上升。軍事上,美國國防部認為,20多年來中國的軍費每年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這么大的投入,使中國的海軍、空軍等實力比20世紀90年代有顯著的提升,軍事活動范圍擴大。科技上,航天活動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令全世界華人驕傲,令整個世界刮目相看。在軟實力方面,中國發展模式得到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認可,成為不少國家試圖仿效的樣板。國際上出現一定程度的漢語熱,也說明中國的地位上升了。
第三,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的實力沒有受到根本的傷害,國際地位不降反升。世界普遍寄希望於中國率先走出危機,帶領世界復甦。中國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和銀行系統的充足資本,使中國成為危機中世界少數的中堅力量。中國銀行和企業的實力和國際地位顯著上升,海外收購非常活躍。

中國是主張多級世界的,希望成為世界的一級。現實的情況是:美國一國獨大,處於第一級,中國,俄羅斯,歐盟,小日本等成為第二級。
1經濟
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
綜合來講: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不斷增大,成為國際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一,中國是獨立自主的政治大國,是經濟快速增長的發展中國家,也是擁有較強軍事防禦力量的國家。
第二,中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並且是發展中國家中惟一的常任理事國。積極利用聯合國講壇伸張正義,主持公道,中國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地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走改革開放的道路,成為世界上極具特色和影響力的國家。
第四,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經濟上為發展中國家擺脫貧困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成功經驗;在政治上,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在反對霸權主義、維護和平的事業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不斷增大,成為國際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國和平崛起對於整個世界都有重要的意義:其一,促進了歷史的進步和世界格局的轉換;其二,中國是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其三,深刻地改變了聯合國的面貌,使這一國際組織的地位與作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四,改變了世界經濟的面貌,並推動國際秩序的除舊布新。

㈥ 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就,主要經濟社會總量指標佔世界的比重持續提高,主要經濟社會人均指標的位次不斷前移,國際地位顯著提升,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一)經濟增長率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

2013-2016年,我國經濟年均增長率為7.2%,明顯高於世界同期2.5%的平均水平,也高於發展中經濟體4.0%的平均水平。

(二)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及拉動居全球首位。

根據世界銀行測算,2013-2016年,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平均為31.6%,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率的總和。2016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4.7%,拉動世界經濟增長0.8個百分點,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

(三)國內生產總值穩居世界第二位,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逐年提升。

自2010年我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來,國內生產總值穩居世界第二位,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逐年上升。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計算,2016年,我國GDP為11.2萬億美元,佔世界總量的14.9%,比2012年提高3.4個百分點。

(6)國際上對中國的評價如何擴展閱讀

在經濟體量上中國與歐美差距明顯,若從市場價格角度考察全球國內生產總值佔比,中國的佔比從2000年的4%躍升至2016年的15%。亞洲(包括日本)的佔比為31%,而美國和歐盟的佔比之和為47%。

其次,在進口量上同樣存在較大差距,2015年中國在全球進口中的佔比僅為12%,而亞洲的佔比為36%。美國和歐盟(不包括歐盟內部貿易)的佔比之和仍達31%。

世界最終需求的很大部分仍來自歐美等高收入經濟體,而2015年中國消費(以市場價格計)大約是美國和歐盟總消費的三分之一。

最後,中國在全球經貿制度的設計中還相對較弱。事實上,相較於中國在世界經濟總量中的佔比,中國在全球經貿規則制訂中的影響力要小得多。

㈦ 國際人士如何評價中國科技創新發展成就

積極評價。

1、賈韋德·阿赫塔爾

巴基斯坦獨立新聞社中國業務總監賈韋德·阿赫塔爾表示,中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在近五年來取得顯著成就,中國在多領域取得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得到國際社會的贊譽。

2、韓國成均館大學金融學教授安玉花

韓國成均館大學金融學教授安玉花表示,中國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的不俗成果,將帶動整個社會實現飛速發展。中國擁有巨大的市場,這種天然的優勢使得科技和市場在中國結合後,會很快實現技術產業化。在第四次產業革命中的許多前沿領域,中國都排在了世界前列。

3、日本愛知大學教授李春利

日本愛知大學教授李春利說,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成果在過去五年裡取得了巨大進步,主要創新指標的世界排名不斷提升。

4、赫蘇斯·博爾哈

墨西哥國家科技理事會國際合作司司長赫蘇斯·博爾哈表示,中國近年來取得的科技成果有目共睹,墨西哥與中國加強科技交流與合作的意願日益強烈,一些項目已經提上日程,包括墨中科技合作基金以及共同開展衛星技術應用等項目研究。墨中兩國可以通過科技合作共同應對發展中的挑戰。

5、法國著名經濟學家、國際前瞻及信息研究中心(CEPII)顧問米歇爾·阿列塔

法國著名經濟學家、國際前瞻及信息研究中心(CEPII)顧問米歇爾·阿列塔表示,相比於西方國家,中國經濟規劃總是更為長遠,創新驅動戰略的提出就是代表。他認為,在中國經濟結構轉型中,科技創新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國際層面,中國的創新創造和科技升級將使自己擺脫「世界工廠」低端製造業標簽和對西方科技的依賴,成為國際市場高端產業中強有力的競爭者。

㈧ 請問中國現在所處的國際環境,世界各國對中國的態度怎樣

西方國家這次為什麼會如次的團結?歐洲的德國、法國,一般是不會冒著這樣的風險得罪中國這個經濟大國的。伊拉克戰爭時德國和法國都和中國站在一邊,不支持美國對伊動武。為伊拉克而得罪美國,不符合他們的國家利益。法國10年前為了不得罪中國,終止了對台軍售,損失了幾十億的收入。而為什麼今天會冒著這么大的風險公然與中國為敵?難到就是為了和自己根本不相乾的西藏和奧運? 而另一個值得讓人思考的問題是,一向是西方老大的美國,為什麼這一次這么低調?讓英、法、德在前台唱主角?對於西藏,西方國家很清楚,再怎麼鬧,中國也不可能做出讓步。對於奧運,他們也很清楚,就算西方國家沒有一個領導人出席北京奧運會,中國也就是面子上過不去罷了,對中國有實質影響嗎?沒有。 所以,西藏只是一個幌子,奧運也只是一個幌子。那麼他們到底想從中國得到什麼? 西方國家正面臨著10年來經濟陷入衰退的危險,他們需要有一個有實力的國家為這次西方經濟的衰退買單。不言而喻,他們不約而同的想到了中國。 做為一個普通老百姓,我對國際經濟沒有什麼研究,但2008年一開始我還是隱約到中國經濟面臨的危險,現在也就想起了溫總理說過的一句話:2008年也許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現在想起正在進行的這場鬧劇,真的有點讓人毛骨聳然了。美國不是低調,是很冷靜,他們早已經不露聲色的出招了: 1、美元貶值。因為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中國1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已經人間蒸發了3000億美元,而且還在繼續蒸發中。更要命的是,由於人民幣升值,中國出口產品成本增加,沉重的打擊中國的出口,許多企業面臨倒閉的危險。因為中國企業的倒閉,西方國家生產企業就可以開始生產復甦。 2、通過高油價以拖跨中國經濟。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需要大量的進品原油,而西方國家則不斷的提高石油儲備,造成高油價一直持續,以增加中國經濟建設的成本。這就是美國為什麼要打伊拉克、打伊朗的原因:控制石油就是控制了經濟命脈。 3、足漲中國金融泡沫。人民幣升值,大量熱錢自然要湧入中國,造成中國高成本、高幣值的經濟泡沫。或許這就是為什麼政府就算是背著千夫所指都絕不救市的原因,就是為了打擊國際投機資本在中國的惡意圈錢行為,而另一方面卻不得不面對成千上萬痛不欲生的股民的唾罵而有可能造成國內社會動盪的危險。現在看了,什麼西藏事件、抵制奧運都是不足為道的事。 所以,「西藏」和「奧運」只是西方國家綁架的兩個「人質」,他們真正的目的不是西藏,也不是奧運,而是以此為要挾,要中國為他們的經濟衰退買單。不買單:搞亂你,要死大家一起死。買單:坐下來談,你答應我我就息事寧人! 中國政府的冷靜是對的,死死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才是關鍵。經濟如果一跨,那就什麼都跨了。 國民要冷靜,要相互理解,不要給政府出難題。還是那句話:發展才是硬道理,壓倒一切的是穩定。一個普通的中國人都能預料到,我相信政府能從容應對。我們要支持政府打贏這場表面上看起來是輿論戰,而事實上是經濟的戰爭 我們需要更團結 希望大家奔走先告1、多省油 多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能做車就不要開車 能開窗戶就不要開 空調 2、多省電 路燈不用就關掉, 能用耳機就不要開音箱,家電不用就要把整個開關拔下來 又省電又安全 希望政府把夜景工程的燈光就關掉 3、支持國貨 能買到國貨就不要買外國貨 促進內需 錢要給自己人賺 4、努力工作 多開發和製造更好的產品 實業才是救國之本 5、尊重自己 尊重國人 不要崇洋媚外 6、告訴台灣 西藏 包括其他民族的青年 為什麼我們現在還這么痛苦別的國家看不起,因為我們的祖輩太喜歡窩里斗,。 7、告訴身邊的每一個人 中國只有強大才會有更好的家 ,落後就要挨打挨罵 8、政府在進步 督促政府更快的進步 而不是推到他 那樣高興的是美日 痛苦的是自己 轉給所有愛國的人 關於「中國現在所處的國際環境」,由於字數太多,這里寫不下,你自己到這里去看看http://www.cciced.org/

求採納

㈨ 世界各國對中國的態度怎樣

其實都還好吧。世界各國的人民在全球化大背景下逐漸形成了和平民主的思潮,你在電視媒體上看到的各種國與國之間的言論其實都是各國政府為了達到某種利益才向其他國家施壓或者表態,比如說為了領土爭端,為了經濟利益,為了抵禦外來文化。這種公開性的言論很容易直接代表整個國家的立場,但其實論國家的人民,應該是很友好的但全世界只有一個國家我不是很了解,那就是日本。日本我沒去過,但我國的官方態度說日本的本國人民都是很壞的,這個我委實不知。

閱讀全文

與國際上對中國的評價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8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3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4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7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4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9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3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