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中芯國際股東有哪些

中芯國際股東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4-16 13:41:40

㈠ 中芯國際是國企嗎還是台企

中芯國際是國企。

中芯國際創立之初,屬於一家外國法人獨資企業,簡單來說就是外資企業。隨著中芯國際的不斷發展壯大,外資、國有資本開始入股中芯國際,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中芯國際的主要股東都是國有資本,外資成分大大降低。

截止2009年5月,中芯國際已在上海建有一座300mm晶元廠和三座200mm晶元廠,在北京建有兩座300mm晶元廠,在天津建有一座200mm晶元廠,在深圳有一座200mm晶元廠在興建中,在成都擁有一座封裝測試廠。

中芯國際還在美國、歐洲、日本提供客戶服務和設立營銷辦事處,同時在香港設立了代表處。此外代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經營管理一座300mm晶元廠。中芯國際自創建以來,已經成長為中國大陸規模最大、技術水準最高,世界排名第四的晶片代工企業。

在現任總裁兼首席執行長邱慈雲的帶領下,中芯國際將著重強化生產運營能力、客戶服務能力、技術研發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同時發展長期戰略合作客戶,走進穩定、發展及戰略競爭的新紀元。

㈡ 中芯國際汽車晶元佔比多少

中芯國際汽車晶元佔比是百分之5。

2022年北京、天津工廠繼續擴產,深圳4萬片12寸後半年投產,汽車晶元佔比5%,2023年是一個拐點,新能源車年銷售500萬輛,IC需求是油車的4倍。

中芯國際爭奪戰

在CEO王寧國落選董事會後,中芯國際主要管理層與大股東大唐電信已全面交惡。大唐電信力推公司COO楊士寧上位,控制權大戰正在從外部爭奪具體到內部管理層之爭。

中芯國際目前的第一大股東是大唐電信,占據了19.14%的股權;中投持有中芯國際11.6%的股權,為第二大股東;上海實業和台積電則分別占股8.2%和6.543%。對於中芯國際來說,大唐電信、中投和上海實業三家大股東。

都是實力雄厚的國有公司,而台積電又是業界第一的大佬。幾大股東之間股權相差又不大,這種股權結構,為中芯國際目前的動盪埋下了伏筆。

㈢ 中芯國際第一大股東HKSCC是什麼性質企業

摘要 中芯國際的創始人叫做張汝京,他確實是美籍台灣商人。不過,中芯國際成立時的投資結構非常復雜,有美國資本、台灣資本、新加坡資本,當然也有中國政府背景的股東投資。從這個角度來說,成立之初的中芯國際是一家「多國部隊」,實際控制權掌握在張汝京手中。

㈣ 中芯國際是國企嗎

中芯國際是國企。

中芯國際創立之初,屬於一家外國法人獨資企業,簡單來說就是外資企業。隨著中芯國際的不斷發展壯大,外資、國有資本開始入股中芯國際,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中芯國際的主要股東都是國有資本,外資成分大大降低。

(4)中芯國際股東有哪些擴展閱讀

截止2009年5月,中芯國際已在上海建有一座300mm晶元廠和三座200mm晶元廠,在北京建有兩座300mm晶元廠,在天津建有一座200mm晶元廠,在深圳有一座200mm晶元廠在興建中,在成都擁有一座封裝測試廠。

中芯國際還在美國、歐洲、日本提供客戶服務和設立營銷辦事處,同時在香港設立了代表處。此外代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經營管理一座300mm晶元廠。中芯國際自創建以來,已經成長為中國大陸規模最大、技術水準最高,世界排名第四的晶片代工企業。

在現任總裁兼首席執行長邱慈雲的帶領下,中芯國際將著重強化生產運營能力、客戶服務能力、技術研發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同時發展長期戰略合作客戶,走進穩定、發展及戰略競爭的新紀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芯國際

㈤ 中芯國際老闆是誰

法定代表人:趙海軍。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於2000年4月3日根據開曼群島法例注冊成立。2004年3月18日於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2020年7月16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鳴鑼上市。

中芯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注冊成立於2015年7月28日,是中國內地規模大、技術先進的集成電路晶元製造企業。

中芯國際主要業務是根據客戶本身或第三者的集成電路設計為客戶製造集成電路晶元。中芯國際是純商業性集成電路代工廠,提供 0.35微米到14納米製程工藝設計和製造服務。榮獲《半導體國際》雜志頒發的「2003年度最佳半導體廠」獎項。


業務范圍

中芯國際向全球客戶提供0.35微米到45/40納米晶元代工與技術服務。除了中芯國際高端的製造能力之外,我們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晶圓代工解決方案,以一站式服務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從光罩製造、IP研發及後段輔助設計服務到外包服務(包含凸塊服務、晶圓片探測,以及最終的封裝、終測等)。

全面一體的晶圓代工解決方案務求能最有效縮短產品上市時間,同時最大降低成本。

公司與世界級設計服務、智能模塊、標准單元庫以及EDA工具提供商建立了合作夥伴關系,為客戶提供廣泛且高靈活度的設計支持。公司裝備了大陸最先進的光掩膜生產線,技術能力跨越0.5微米到45納米。我們的測試服務則針對邏輯電路、存儲器、混合信號電路等多種晶元。

㈥ 中芯國際是外資企業嗎

中芯國際是外資企業。

中芯國際屬於外國法人獨資企業,所以屬於外企。而實際上,中芯國際的大股東是大唐電信和幾個國企,基本上屬於國家控股了。

中芯國際的經營范圍有半導體集成電路晶元製造、針測及測試,與集成電路有關的開發、設計服務、技術服務、光掩膜製造、測試封裝,銷售自產產品。

(6)中芯國際股東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芯國際成立了「集成電路先導技術研究所」,充分整合大學院校資源,將碎片化的國內集成電路產業鏈化零為整,打破我國IC研發資源分散、自主創新能力缺乏的局面。

中芯國際力推能聯動設備廠商、材料供應商、代工廠、設計公司及科研機構的公共平台,並以此為依託加強與國際交流合作,促進我國IC產業發展。

㈦ 中芯國際是哪個國家的

近來中芯國際7nm製程將於6月量產的消息令國人振奮。在國人眼裡,中芯國際一直肩負著國家晶元製造突圍的重任,寄希望於7nm製程的進展,能夠短時間突破美國對我們先進晶元製程技術的封鎖。晶元製造領域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台積電從創立到現在經歷了20多年才有了今天的地位。從技術角度來看,中芯國際7nm製程的突破是全球產業鏈合作的結果。

中芯國際N+1工藝下的7nm製程在拋光、離子注入、擴散等諸多環節還是不可避免地使用了美國技術。按照美國的最新禁令,中芯國際7nm製程若向華為供貨則必須向美國商務部申請。因此中芯國際7nm製程的量產並不代表我國能夠自主可控生產高端晶元。那麼中芯國際7nm晶元量產的價值在哪裡?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測算,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銷售收入達到8848億元,平均增長率達到20%,已經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

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規模和美國不斷升級的對華制裁,我們必須加速形成集成電路產業的「雙循環」新格局。即一方面通過國內設備廠家們通力合作,打造完全自主的晶元製造流水線。並在此基礎上培育整個晶元製造產業生態,實現「內循環」。另一方面,通過開放合作,打造協同高效的創新鏈「外循環」。因此,中芯國際7nm製程量產只是我們開放合作的成果,絕對不是我國高端晶元自主可控的標志。

即使是中芯國際7nm製程開始大規模量產,中芯國際仍然面臨著亟待突破的瓶頸。首先,中芯國際的7nm製程和台積電的7nm製程相比還有相當的距離。梁孟松博士表示N+1工藝相比於14nm性能提升20%、功耗降低57%、邏輯面積縮小63%,SoC面積縮小55%,所以N+1隻是接近7nm的性能。中芯國際還需要進一步通過N+2工藝來提升性能。 同時梁博士也承認,沒有EUV的加持,7nm就是中芯國際的天花板,後續的5nm、3nm均無法研發。

另外,在供應鏈面臨美國商務部安全審查,EUV光刻機短期難以獲得的情況下,先進封裝技術成為了中芯國際努力的另一個方向。去年年底蔣尚義先生加入中芯國際,梁博士閃電辭職轟動了半導體界。對於這次人事變動,網上許多人把眼球聚焦到梁、蔣兩人的個人恩怨之上,並吐槽中芯國際卸磨殺驢。但從企業發展的角度看,引進蔣先生是中芯國際的戰略選擇。

與精於集成電路結構的梁博士不同,蔣先生在先進封裝領域造詣極深,其履歷也十分耀眼,有著近45年的從業經驗,曾經擔任台積電研發部副總裁,並曾一度有望接班張忠謀掌舵台積電。中芯國際引進蔣先生,能夠在先進封裝領域發力,充分挖掘現有製程潛力。這對於中芯國際乃至整個中國晶元製造領域的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幸的是,在中芯國際的斡旋下,梁、蔣兩人最終聯手,繼續留在中芯國際奮戰。

總之,中芯國際7nm進程即將量產的消息確實令人高興。但我們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的,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受美國安全審查,我國晶元產業被全面打壓的形勢下,一個點的突破並不代表整個系統的提升。我國晶元產業市場大、半導體材料領域覆蓋廣是我們的優勢,但在先進材料、先進設備和配套軟體方面的短板也十分明顯。因此,推動自主可控的「內循環」和在全球范圍內加強合作,打造協同高效的「外循環」的「雙循環」戰略是我們的必然選擇。

㈧ 中芯國際10大股東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元製造企業。主要業務是根據客戶本身或第三者的集成電路設計為客戶製造集成電路晶元。中芯國際是純商業性集成電路代工廠,提供 0.35微米到14納米製程工藝設計和製造服務。 榮獲《半導體國際》雜志頒發的"2003年度最佳半導體廠"獎項。
應答時間:2020-08-0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車主貸] 有車就能貸,最高50萬

https://b.pingan.com.cn/station/activity/loan/qr-carloan/loantrust.html?source=sa0000632&outerSource=bdzdhhr_zscd&outerid=ou0000250&cid=bdzdhhr_zscd&downapp_id=AM001000065

㈨ 中芯國際有什麼來頭是由哪裡控制的

中芯國際,是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的簡稱,該公司於2000年4月在開曼群島注冊成立,總部位於中國上海。中芯國際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大陸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元製造企業。

首先要回答一個問題中芯國際是不是國企?中芯國際創立之初,屬於一家外國法人獨資企業,簡單來說就是外資企業。隨著中芯國際的不斷發展壯大,外資、國有資本開始入股中芯國際,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中芯國際的主要股東都是國有資本,外資成分大大降低,不足5%。

從股權結構來看,中芯國際的創始人是張汝京,但實際控制方應該是國企。最大股東是大唐電信(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純國資公司),持股17%,而第二大股東就是國家集成電路基金控股的鑫芯香港持股比例15.76%,此外中投公司也持有不少股份,台積電以及所有其他外資的股權加一起還不足5%。

2010年年底,與台積電為長達八年的商業機密剽竊案達成和解協議,中芯除了賠償台積電兩億美元,更將無償授予台積電8%中芯股權,台積電可在三年內以每股1.3元港幣認購2%的中芯股權。

也正是由於張汝京的離開,中芯國際內部上演了更為精彩的「奪權」大戲,尤其是當大唐電信以1.76億美元的低價入股成為中芯國際第一大股東之後,大唐電信和中芯國際原班人馬的爭鬥上升到白熱化。 中芯國際曾經的CTO的楊士寧與CEO王寧國之間,現任兩位聯合CEO趙海軍與梁孟松,均被傳過「不合」。 CTO楊士寧與CEO王寧國兩人甚至最後都離開中芯國際 。

2011年6月27日,中芯國際前任董事長江上舟因肺癌復發逝世。2011年7月15日,王寧國已辭任公司CEO職務,董事會委任執行董事張文義為公司董事長,並暫時署理公司CEO。2011年8月5日,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已委任前華虹NEC首席執行官邱慈雲為公司CEO兼執行董事,這也意味著紛紛揚揚的中芯國際控制權爭奪告一段落。

直到2016年12月20日,前台積電前共同首席執行官蔣尚義首次加入中芯國際,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一職。2019年6月,中芯國際公告稱,蔣尚義因個人原因和其他工作承諾,將不再連任。

閱讀全文

與中芯國際股東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8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3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4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7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4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9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3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