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漢語言文學和漢語國際教育哪個好
要看自己的興趣和將來的就業方向。
漢語言文學:
一般培養方向分為:教師、文秘、廣電新聞。
這里就教師方向來說,一般課程主要有:語言學、現/古代漢語、文學、現當代/古代文學、西方文學、教育學、心理學等。
漢語國際教育:
主要培養方向就是國際漢語教師,或是外資企業文秘等。
其課程主要有:語言學、現代漢語、外語、二外、二語習得、對外漢語教學法、中華文化、跨文化交際等。
簡單點來說,如果志向在海外,也有計劃在海外工作的話。選擇漢語國際教育。
更傾向在國內的話,選擇漢語言文學。
㈡ 對外漢語和漢語國際教育有什麼不同不是考研,是高考填志願。
本科這兩個專業基本課程類似,是漢語言文學、教育學、外國語文學三者交叉的學科,其中對外漢語核心課程為:基礎英語、英語寫作、英漢翻譯、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文學、外國文學、中國文化通論、西方文化與禮儀、國外漢學研究、語言學概論、對外漢語教學概論等。 漢語國際教育核心課程為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外國文學、基礎寫作、文學概論、普通話、語言學概論、書法、中國文化概論、西方文化概論、英語口語I、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英語口語II、英語寫作、英語翻譯等,基本都是差不多,必修課差不多,選修課中對外漢語更強調語言學的內容,漢語國際教育更偏重語言應用學內容。
㈢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到底是學什麼的就業前景如何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主要學習中國語言知識領城(核心知識單元為古代漢語、現代漢語)、中國文學知識領域(核心知識單元為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語言文學理論知識領域(核心知識單元為語言學概論、文學概論)以及相關知識領域,如外國文學。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就業前景廣闊,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提高,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提高和「漢語熱」的興起,漢語逐漸成為世界上最為重要的語言之一。由於「還沒准備好就要出征」師資匱乏成為制約漢語國際推廣事業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的就業前景是一片大好。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就業方向
1、對外漢語教育
想要去國外教漢語的可以選擇兩種途徑。一種是國家漢辦每年主持的對外漢語志願者,每次任期是半年到兩年,由漢辦統一安排前往的國家和地區,志願者可以留任,但不能超過三年。
另一種是教育培訓機構,要求應聘者通過英語六級,經過公司統一安排,送到國外去教漢語。這類工作的時間大約是一年,簽證期滿就要回國。
2、語文教學
相對於國際漢語教學,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向更為穩定。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可以考取相應階段的教師資格證,然後參加教師編制考試,得到編制名額後就有機會進入公辦學校。
㈣ 如何理解"對外漢語教學"和"漢語國際教育"二者有何聯系與區別
對外漢語專業注重漢英雙語教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掌握扎實的漢語基礎知識。兩者區別在於:培養目標不同、要求不同、主要課程不同。
1、培養目標不同:對外漢語教師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具有較扎實的漢語和英語基礎,對中國文學、中國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較全面了解;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培養具有熟練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技能和良好的文化傳播技能、跨文化交際能力,適應漢語國際推廣工作,勝任多種教學任務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國際化專門人才。
2、要求不同:對外漢語專業掌握漢語言文學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對有關的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對外漢語教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能進行課堂與教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掌握基本的中國人文知識,熟悉中國國情和社會文化,對中國政治、經濟、歷史、文化、法律、科技等有較全面的了解。
3、主要課程不同:對外漢語專業主要有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基礎英語、英語寫作、英漢翻譯、現代、古代漢語、中國文學、外國文學等;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主要有中國文化通論、西方文化與禮儀、國外漢學研究、語言學概論、對外漢語教學概論等
㈤ 對外漢語和漢語國際教育是一回事嗎
不是。對外漢語專業和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區別如下:
一、培養目標不同
1、對外漢語:培養具有以及能在國內外有關部門、各類學校、新聞出版、文化管理和事業單位從事對外漢語教學(或另一種外語或少數民族語言,以下有關用語作相應調整)及中外文化交流相關工作的實踐型語言教學高級人才。
2、漢語國際教育:培養掌握扎實的漢語基礎知識,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具備中國文學、中國文化、跨文化交際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與能力。
二、就業方向不同
1、對外漢語:首先是國內或國外對外漢語教師。其次是國家政府機構中涉外職能部門、各專業外貿機構、合資及外資企業、傳播媒體(如報社、電視台)等。最後可以在國內初高中任語文或外語教師。可以在孔子學院任教,從事對外文化傳播工作。
2、漢語國際教育:掌握系統的漢語基礎理論與基本知識,能熟練運用漢語進行外交、商貿、新聞、文化交流、中文教學等方面的工作。
(5)國外漢學與漢語國際教育哪個好擴展閱讀:
對外漢語專業的課程設置:
學科: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
課程:基礎英語、英語寫作、英漢翻譯、現代、古代漢語、中國文學、外國文學、中國文化通論、西方文化與禮儀、國外漢學研究;語言學概論、對外漢語教學概論;教育學等。
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參觀訪問、社會調查和教學實習等,一般安排8周左右。
㈥ 對外漢語專業和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有什麼區別
本科階段,有「對外漢語」專業,沒有「漢語國際教育」專業。
研究生階段:最初只有「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課程與教學論」兩個專業下面有「對外漢語教學」方向。大概三年前(2010年吧?),有了一個所謂的「專業型碩士」,這個類別下面開設了一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原來的對外漢語教學就成了「學術型碩士」,與「專業型碩士」相對。
現在的情況:
本科階段,2012年12月左右,調整了專業目錄,原來的「對外漢語」專業取消,改名為「漢語國際教育」。也就是說,大學本科從今年開始就沒有「對外漢語」專業了,只有「漢語國際教育」。
㈦ 想問下考研考對外漢語教學和國際漢語教育碩士有什麼區別
一、課程設置不同
1、對外漢語教學:基礎英語、英語寫作、英漢翻譯、現代、古代漢語、中國文學、外國文學、中國文化通論、西方文化與禮儀、國外漢學研究;語言學概論、對外漢語教學概論;教育學等。
2、國際漢語教育:基礎英語、英語寫作、英漢翻譯、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文學、外國文學、比較文學、中國文化通論、西方文化與禮儀、國外漢學研究、語言學概論、對外漢語教學概論等。包括參觀訪問、社會調查和教學實習等,一般安排8周左右。
二、就業方向不同
1、對外漢語教學:對外漢語專業注重漢英雙語教學,培養具有以及能在國內外有關部門、各類學校、新聞出版、文化管理和事業單位從事對外漢語教學(或另一種外語或少數民族語言,以下有關用語作相應調整)及中外文化交流相關工作的實踐型語言教學高級人才。
2、國際漢語教育: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培養掌握扎實的漢語基礎知識,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具備中國文學、中國文化、跨文化交際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與能力。能在國內外各類學校從事漢語教學。
在各職能部門、外貿機構、新聞出版單位及企事業單位從事與語言文化傳播交流相關工作的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應用型專門人才。
三、實際應用不同
1、對外漢語教學:國內或國外對外漢語教師。其次是國家政府機構中涉外職能部門、各專業外貿機構、合資及外資企業、傳播媒體(如報社、電視台)等。最後可以在國內初高中任語文或外語教師。可以在孔子學院任教,從事對外文化傳播工作。
2、國際漢語教育:運用漢語進行外交、商貿、新聞、文化交流、中文教學等方面的工作;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運用漢語進行科學研究與實際工作能力。
(7)國外漢學與漢語國際教育哪個好擴展閱讀
對外漢語專業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語言學和第二語言教育的基本理論,掌握扎實的漢語言文學基本理論和知識,受到中國文學、比較文學、英語語言文學、中西比較文化等方面的基本訓練,熟練地掌握英語,具有從事語言或文化研究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
1、掌握漢語言文學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對有關的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有一定的了解;
2、掌握對外漢語教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能進行課堂與教學;
3、具有相應的社會調查研究能力、一定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初步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
4、有較全面的英語聽、說、讀、寫、譯的能力;
5、了解對外交往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具有一定的外事活動能力;
6、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與發展動態。
7.、學生要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最低普通話水平要求為二級甲等。
㈧ 漢語言文學與漢語國際教育的區別
漢語言文學與漢語國際教育的區別是:
1、培養目標不一樣:漢語言文學培養具有漢語言文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能在新聞文藝出版部門、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學評論、漢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傳方面的實際工作的漢語言文學專門人才。
漢語國際教育培養掌握扎實的漢語基礎知識,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具備中國文學、中國文化、跨文化交際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與能力。能在國內外各類學校從事漢語教學。在各職能部門、外貿機構、新聞出版單位及企事業單位從事與語言文化傳播交流相關工作的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應用型專門人才。
2、課程不一樣:漢語言文學的課程是普通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語言學研究方法、漢語言研究、對外漢語教學方法、應用語言學、中國文化傳播研究等。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課程則主要是基礎英語、英語寫作、英漢翻譯、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文學、外國文學、比較文學、中國文化通論、西方文化與禮儀、國外漢學研究、語言學概論、對外漢語教學概論等。
3、就業方向不一樣:漢語言文學的學生畢業後主要是在高等和中等學校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和教學研究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及其他教育工作等。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則主要是在各職能部門、外貿機構、新聞出版單位及企事業單位從事與語言文化傳播交流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