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中芯國際按總股本算A股只有16.85億,但有10多億的流通股
流通股沒有超過總股本,正常。
一些上市公司,通過股改,把絕大多數的股本都轉移到市場上,變成流通股。這對企業,對市場都有好處的。要結合個股實際情況才能有定論。
流通小的股票,一般莊家會更容易控股,波動會比較大。流通大的股票,自然莊家不容易控股,波動也就小了。畢竟,股票本身也是要資金來沖擊的。不過,關鍵還是得看個股的提材以級板塊。
股票總數除非增發和配股,否則是固定不變的,買的人太多結果就是價格大幅上漲,漲多了就有人願意賣,這個時候如果買賣均衡就不漲,賣的多於買的就會下跌。
(1)中芯國際總市值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總股本和流通股本的關系:
總股本是股份公司發行的全部股票所佔的股份總數,流通股本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對於全流通股份來說總股本=流通股本。
全部流通是我國近年股權分置改革的目標,是保證我國股市正常發展的重大舉措,全流通解決了公司股權結構復雜、分散不合理的問題,最終公司大小股東都站在一個起跑線上。
㈡ 中芯國際以前在美股市值及股價漲跌如何
中芯國際之前在美股的表現並不好,以至於直接從美股退市。
中芯國際自從今年6月1日在A股科創板提交IPO申請後,僅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拿到了批文,刷新了A股IPO的審核速度。到了7月5日,中芯國際直接宣布發行價為27.46元/股,從融資規模上來看,中芯國際已經是當之無愧的A股規模第一。中芯國際此次初始發行股票數量為16.86億股,時至今日,中芯國際已經飆升到了70元/股,其市值已經超過了6000億元的大關,堪稱是A股科創板的第一股。由此可見,中芯國際從美股退市,也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
其二是因為中芯國際在中國地區的市場份額顯著提升。根據中芯國際的年報顯示,其在中國的銷售佔比擴張至百分十五十九,而在美國的銷售佔比卻進一步萎縮至百分之三十二。
也正因為上面的這些原因,中芯國際才會從美股退市。總而言之,中芯國際此前在美股的表現很不好。
㈢ 中芯國際A股資本火爆、點燃汽車晶元戰,中國車企憂大於喜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在汽車晶元領域可謂是一個重量級選手,其發布的5G基帶晶元Balong5000,是全球首個支持V2X的多模晶元,未來可用於汽車端的車聯網、自動駕駛領域。
在半導體領域,比亞迪更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選手,在今年拆分旗下半導體業務,成立獨立的「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將IGBT業務量擴大,讓IGBT的外供比例爭取超過50%。從技術角度講,比亞迪目前發展到了IGBT4.0(相當於國際第五代),國際上IGBT目前已經發展到7.5代,與巨頭相比,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今年4月,總投資10億元的比亞迪IGBT項目在長沙正式動工,該項目設計年產25萬片8英寸晶圓的生產線,投產後可滿足年裝5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產能需求。
對於國際車企,寶馬、奧迪、特斯拉、英偉達早就打響了汽車晶元研發戰,以後另文介紹。
總結
汽車晶元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新能源汽車和智能駕駛加劇了競爭,也給新型公司帶來了機會,國產替代更是刻不容緩。一場車企、Tier1、晶元公司、互聯網科技公司、初創企業加入的晶元戰已經打響。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㈣ 兩地上市的股票如何計算市值
一、兩地上市的股票如何計算市值
兩地上市的公司,市值有兩個,均為股價×總股本。市值不是兩個加總計算,而是分別計算。市值是公司凈資產的量度,兩地上市的股票的不同市值說明不同市場對公司價值評估不一樣。
比如:一個公司在大陸和香港兩地上市。那麼這家公司就有兩個市值:
1、以A股股價計算的總市值=A股股價×總股本;
2、以H股股價計算的總市值=H股股價×總股本。
當你准備購買A股時,就看1、中算出的市值作為參考;准備購買H股時,就看2、中算出的市值作為參考。
二、什麼是市值
市值,是指一家上市公司的發行股份按市場價格計算出來的股票總價值,其計算方法為每股股票的市場價格乘以發行總股數。
在某特定時間內整個股市上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和,即總股本數乘以當時股價得,為股票總市值。滬市所有股票的市值就是滬市總市值。深市所有股票的市值就是深市總市值。
三、如何進行上市公司的估值
1、相對估值方法
相對估值法簡單易懂,也是最為投資者廣泛使用的估值方法。
在相對估值方法中,常用的指標有市盈率(P/E)、市凈率(PB)、EV/EBITDA倍數等,它們的計算公式分別如下:
市盈率=每股價格/每股收益
市凈率=每股價格/每股凈資產
EV/EBITDA=企業價值/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
(其中:企業價值為公司股票總市值與有息債務價值之和減去現金及短期投資)
2、絕對估值方法
股利折現模型和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採用了收入的資本化定價方法,通過預測公司未來的股利或者未來的自由現金流,然後將其折現得到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
與相對估值法相比,絕對估值法的優點在於能夠較為精確的揭示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但是如何正確的選擇參數則比較困難。未來股利、現金流的預測偏差、貼現率的選擇偏差,都有可能影響到估值的精確性。
㈤ 請問中芯國際這家公司的總市值怎麼算
總市值645.1億,股價收盤價13.84*總股本46.61億
㈥ 上市了!中芯國際,會不會成為下一個中國石油
第一,中芯國際的上市情況
中芯國際此次A股上市發行19.38億股,發行價為27.46元,實際募資532.3億元,發行市盈率為109.25倍。從發行情況來看,中芯國際估值是偏高的,在上市首日,中芯國際股價大漲201.97%,更是將市盈率估值提升到300倍以上。
在中芯國際A股上市之前,中芯國際的H股有過一波大漲。我在中芯國際A股正式上市交易後,其h股出現了大跌,跌幅達到25.23%。對比中芯國際的A股和H股可以發現h股的市盈率僅為95.48倍,A股出現明顯高估。
當年中國石油發行價為16.7元,當時A股上市也沒有漲跌幅限制,上市首日就大漲163.23%,漲至48.62元,估值水平也是非常高。
相同的是兩只股票上市的時候,市場都極為看好,當時中國石油是亞洲最賺錢的公司,而目前中芯國際是中國最大的半導體晶圓代工企業。
第二,兩者的行業和趨勢有區別
不過完全用中芯國際去對比中國石油本身也不客觀。中國石油屬於周期性行業,那宏觀經濟波動的影響很大,當時正好是中國宏觀經濟極為景氣的周期中,中國時候石油的利潤非常高,市場用當時的利潤去預期未來,但實際情況是之後石油需求下降,中國石油的業績沒有繼續保持增長,所以缺乏成長性支撐高估值。
現在中芯國際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新國際處於半導體行業,這是科技產業從當前可以預見的,其實來看未來半導體行業的需求還是會持續增加的。中芯國際目前正在持續的投入研發,7納米14納米晶元的業績貢獻很小,實際當前的利潤並不是很好,如果未來高端晶元能夠實現產業化量產和商業應用的話,業績有明顯的成長空間。
中芯國際的未來主要取決於自身研發能力的提高,以及整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趨勢。
所以我認為不能簡單地去認為中芯國際會成為下一個中國石油,但目前中芯國際的股價確實是存在著明顯的高估,主要是市場情緒推動,很多股民認為中芯國際是未來科技的希望,所以完全忽視估值水平而去搶購股票導致。
㈦ 中芯集成凈資產多少
中芯集成凈資產2000億。中芯集成電路寧波有限公司,簡稱中芯寧波由行業相關戰略合作夥伴、行業投資基金、當地產投基金共同投資,2016年落戶北侖區,是寧波集成電路行業龍頭企業,中芯專注於射頻前端、高壓模擬和光電集成專用工藝半導體領域。
一、中芯集成凈資產2000億。
7月16日,主營晶元加工的中芯國際在科創板風光上市,首日漲幅超過200%,市值超過6000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中芯國際當日的港股收盤市值卻只有2128億港元(略小於2000億元人民幣),不到A股的三分之一。中芯國際上市後的股份總數為A股16.8億股+港股57.4億股=74.2億股。
二、絕對估值法絕對估值法
就是預測出公司未來能賺多少錢,「折現」到當下,得出公司值多少錢。這個東西是最根本的估值辦法,也很合乎邏輯——投資就是放棄今天的現金流,買下某項資產,希望未來能夠帶回更多的現金流。知識小貼士折現,就是計算未來的錢在今天值多少錢。今天的100元顯然比未來的100元更值錢。
綜上所述,核心技術和管理團隊以中芯國際從事特種工藝研發和生產的專業人員為基礎。吸收了英特爾,台積電,瑞薩,應用材料、長鑫存儲等國內外優秀半導體企業的高級管理和技術專家,如果預期收益率是15%,那麼100億公司今天只能賣出100/(115%)=86.9億,這個回報率因此被稱為貼現率,用絕對估值法計算公司市值的原理也是如此,只要知道公司未來每年分紅多少,貼現到今天就是公司的估值。
㈧ 中芯國際總市值5713億市值高了嗎
由於美國對中國晶元的全面禁止,中國全力支持晶元的發展,從技術和資金上下血本來打造,國家對這個的支持可比茅台要強萬倍,如何成功了,那這點市值就不止了。
㈨ 國內生產晶元的上市公司
1、紫光國芯——長江存儲3D NAND;FPGA;
2、中興通訊——中興微電子;
3、國民技術——射頻晶元;移動支付限域通信 RCC 技術;
4、景嘉微——軍用GPU(JM5400 型圖形晶元);
5、光迅科技——光晶元;
6、全志科技——A 股唯一一家獨立自主IP 核晶元設計公司(類似巨頭ARM);數模混合高速信號的設計與集成技術在55nm/40nm/28nm 工藝下實現HDMI、LVDS、PLL、AudioCODEC、USB2.0、TV-encoder、TV-decoder 等數模混合IP。
(9)中芯國際總市值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中國涉足晶元業務的大型公司中,華為算是一個,不過華為並未上市。中芯國際是公認的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元製造企業,該公司在香港上市。
反映在市值上,中芯國際當前總市值折算成人民幣僅有400多億元。其他在港上市的中資晶元公司,如華虹半導體、中電華大科技等市值規模則更小。
晶元國產化概念板塊納入的上市公司數量目前有46家,這些公司中目前營收規模最高的就是中興通訊,其後則是長電科技、納思達、太極實業、華天科技、通富微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