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旅遊業的分類有哪些
旅遊業從旅遊者角度分為以下七大類。
1【觀光型旅遊者】
觀光型旅遊者以欣賞游覽異國他鄉的名勝古跡、風土人情等為主要目的,同時還可以與
購物、文娛、調查、公務等相結合,是世界上最陳舊、最常見、最根本的旅遊者類型,也是我國旅遊者類型的主體。其特點為:希望經過欣賞游覽異國他鄉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增長見識、開闊視野、熏陶情操,取得新、奇、異、美、特的感受;在旅遊地逗留時間短、重遊率低、破費較少,對旅遊景點特徵和價錢比較敏感。
2 【文娛消遣型旅遊者】
文娛消遣型旅遊者以鬆弛精神、享用暫時變換環境所帶來的歡娛為主要目的。由於文娛消遣型旅遊可以調理人們的生活節拍,擺脫日常緊張任務帶來的懊惱,該品種型的旅遊者日趨增多。在興旺國家的一切旅遊者中,文娛消遣型旅遊者所佔比重最大。其特點是:追求文娛、參與、消遣、刺激和享用;對旅遊產品的質量、旅遊安全和價錢比較敏感;外出時節性較強,簡直都會選擇旅遊目的地最好的時節,應用帶薪假期外出旅遊;對旅遊目的地和旅行方式的選擇自由度大;重遊率較高,出遊和停留時間較長。
3 【公務型旅遊者】
公務型旅遊者是依據任務需求,以貿易協作、商務洽談、出席會議、舉行展覽、科學文化交流等為主要目的,在完成公務的前提下運行參觀游覽等活動的旅遊者。其特點是:有一定的身份地位,對旅遊產品和服務質量要求較高;費用主要由團體的公費開支,支付才能較強,對價錢不大敏感,消費較高;由於公務在身,對旅遊目的地和旅遊時間沒有太多選擇餘地,一般以就近短途和短時為多;人數相對較少,但出行次數較多,時節性不強。
4 【個人及家庭事務型旅遊者】
這類旅遊者的需求比較復雜。他們在需求方面不同於消遣型和公務型,但又兼具兩者的某些特點。例如,在出遊時間上,他們中雖有不少人應用帶薪假期探親訪友,但相當多人都選擇傳統節假日外出探親,而各國傳統節假日又不盡一統。此外,很多家庭及個人事務,如出席婚禮、參加開學儀式等日期限制較緊。因而,其總體特點是:出行時節性較差;對旅遊價錢比較敏感;沒有選擇旅遊目的地的自由。
5 【醫療保健型旅遊者】
醫療保健型旅遊主要有療養旅遊、休閑度假旅遊、溫泉旅遊、森林旅遊、體育保健旅遊、氣功專修旅遊等形式。醫療保健型旅遊者的主要目的是經過參加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旅遊活動,醫治某些慢性疾病、消弭日常任務疲勞。其特點是:有較高的收入、較多的空閑時間;保持健康或恢復健康的願望較強;對旅遊項目中保健、康體、醫療等功用比較敏感;中老年人比重較大,停留時間較長;近間隔旅遊者為多。
6 【文化知識型旅遊者】
文化知識型旅遊是一種旨在察看社會、體驗民族民俗民風、豐厚歷史文化積聚、增長知識的旅遊形式。文化知識型旅遊者的主要目的是經過文化知識旅遊達到積極的休息和文娛,同時取得知識的啟迪和充實。其特點是: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較強的求知慾;具有某種特長或特殊興味,樂於與人商討交流;對導游的文化知識根底有較高的要求,對旅遊日程安排的縝密性和旅遊線路的科學性比較敏感。
7 【生態/探險型旅遊者】
生態/探險型旅遊是目前國際國內旅遊市場新興起的一種高級旅遊形式,它強調觀光旅遊、自然保護與文化保存相結合,是一種肩負環境責任、具有環境倫理的旅遊新項目。生態/探險型旅遊者的主要目的是經過旅遊達到接觸大自然、理解大自然、宣傳和保護大自然積極的休息和文娛。
旅遊者的五品種型及各自特點為:
目的明白型文化旅遊者——文化旅遊是其訪問某一目的地的首要理由,而且取得深入的文化體驗。
觀光型文化旅遊者——文化旅遊是其訪問某一目的地的首要的或主要的理由,但是體驗較前者淺薄。
不測發現型文化旅遊者——不是為文化旅遊的緣由而旅行,但是在參與文化旅遊活動之後卻取得深入的文化旅遊體驗。
隨意型文化旅遊者——文化旅遊是其訪問某一目的地的弱動機,產生的體驗是淺薄的
偶爾型文化旅遊者——不是為文化旅遊的目的而旅行,但是參加了一些活動,取得了淺薄的體驗。
Ⅱ 世界旅遊業的主要發展趨勢是什麼
世界旅遊業從形成到發展,現在進入了穩定發展時期,21世紀將是旅遊業的第二個黃金時代。旅遊業將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產業,旅遊者將達到空前的規模,來自各個國家、各個階層的旅遊者將把他們的足跡印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盡管各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情況以及旅遊業的發展模式不同,但就整個國際旅遊業來看,將出現下列發展趨勢。
一、旅遊業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產業
旅遊業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興產業,每年國際旅遊業的交易額已超過3000億美元。據世界旅遊組織預測,到2000年底,國際旅遊人次可望達到6.6億,相當於世界總人口的10%左右。旅遊收入將增至5000 億美元,旅遊業將取代石油工業、汽車工業,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創匯產業。1992年世界旅遊與觀光理事會根據總收入、就業、增值、投資及納稅等幾個方面的分析,證明旅遊業作為世界上最大產業的態勢正在形成。因此,世界旅遊與觀光理事會指出:旅遊業是促進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旅遊業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就業部門,共產生1.27億個工作崗位,約佔世界勞動力總數的6.7%;旅遊業是創造高附加值的產業, 其增值額已達到14490億美元;旅遊是各國財政中主要的納稅產業之一, 全世界的旅遊企業及從業人員的納稅總額高達3030億美元。旅遊業對世界經濟的貢獻,不僅是產生的產值和提供就業崗位的貢獻,它同時還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帶來一系列的經濟效益。
二、國際旅遊區域的重心將向東轉移
歐洲和北美是現代國際旅遊業的兩大傳統市場。在80年代以前,它們幾乎壟斷了國際旅遊市場,接待人數和收入都佔世界總數的90%左右。80年代後,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區一批新興市場的崛起,使國際旅遊業在世界各個地區的市場份額出現了新的分配組合。尤其是東亞、太平洋地區,近些年來,國際旅遊增長率高於世界平均水平,達到7.5%。預計到2010年國際旅遊者人數將達到1,9億。 在邁向21世紀的發展中,歐洲和北美地區國際旅遊市場上的份額將呈進一步縮小之勢,旅遊重心由傳統市場向新興市場轉移的速度將會加快。隨著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經濟的持續增長和繁榮,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居民去鄰國度假者必定會增加,區域性國際旅遊將大大發展。特別是隨著全球經濟重心也相應東移,使亞太地區成為未來國際旅遊業的「熱點」區域。從中國的情況看,1996年至1998年三年間來華旅遊入境人數平均每年以11%的幅度增長。1998年旅遊入境人數達6347.84萬人, 顯示出非常強勁的增長勢頭。
三、國際旅遊客源市場趨向分散化
長期以來,國際旅遊的主要客源市場在地區結構上一直以西歐、北歐和北美為主。這兩個地區作為現代國際旅遊的發源地,其出國旅遊人數幾乎占國際旅遊總人數的四分之三左右。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旅遊客源國中,除亞洲的日本、大洋州的澳大利亞外,其餘大都集中在上述兩個地區,其中僅德國和美國兩個國家,就占國際旅遊消費總支
1/3
出的三分之一以上。國際旅遊客源市場在地區分布上畸形集中的局面,同樣也面臨著嚴重的挑戰,特別是當代世界經濟正在迅速分化和重新改組,初步形成了北美、西歐、日本、獨聯體、東歐和第三世界等6 大經濟力量相抗衡的態勢,直接影響各地區國際旅遊客源的發生、發展、消長和轉移,從而導致客源市場分布格局由目前的集中漸漸走向分散。到21世紀初,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脫穎而出的新興工業國,隨著人均國民收入的增加,可能逐漸取代傳統的旅遊客源國,而成為國際旅遊的主體市場。中國目前私人出境旅遊人數較少,但增長速度較快。 1994 年至1998年五年間,私人出境旅遊人數平均年增長18.6%。出境旅遊正在逐漸形成規模。
四、國際旅遊方式趨向多樣化
從近年來國際旅遊業發展的特點看,隨著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與生活水平的提高,眾多旅遊者越來越不滿足多年一貫制的觀光旅遊,而希望能夠在旅遊中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積極的探索、參與和休息,人們將更加重視精神疲勞的消除,這樣就要求旅遊企業推出豐富多彩的旅遊產品。那些單純遊山玩水的消遣觀光,將逐漸為多樣化的旅遊方式和項目所取代。國際上傳統的旅遊方式分為四種,即娛樂型、觀光型、療養型和商務型,大多數旅遊活動更多的是各種方式特徵兼而有之。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旅遊方式是由其資源條件、地理位置、市場條件等多方面因素決定的,不同的旅遊方式也有不同的產品、價格、市場對策等,同時旅遊者也有不同的消費要求和消費特點。當今,國際旅遊消費動向的重大變化是消費由「目的」變為「手段」,人們消費是為了實現自我愛好,為了自由娛樂,表現豐富的感情等。傳統的觀光、娛樂等旅遊方式已不能滿足旅遊者的需求。旅遊方式朝著個性化、多樣化、文化化的方向發展,各種內容豐富、新穎獨特的旅遊方式和旅遊項目將應運而生。
五、中遠程旅遊漸趨興旺
旅遊距離的遠近受限於時間和經濟等因素的影響,在本世紀上半葉,人們大都只能藉助於火車和汽車進行旅遊活動。當時飛機速度既慢且票價昂貴,還很不安全。因此,那個時代的人一般只能作短程旅遊。中、遠程旅遊,特別是橫渡大洋的國際旅遊的興起,是二戰後航空運輸大發展的直接結果。目前,飛機的飛行速度越來越快,續航技術日新月異,世界正變得越來越小,距離在旅遊限制因素中的作用日趨減弱,人們外出旅遊將乘坐更快捷的飛機和高速火車。據專家預測,到2010年,新一代的超音速飛機,從倫敦飛到東京,航程9585千米,只需3小時; 短途旅行可坐時速550千米的超導火車, 速度比現在的高速火車快近一倍。加之閑暇時間增多,今後將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中、遠程旅遊的行列中來。1983年,歐洲共同體國家出國旅遊者中,7
9.7%的人是到毗鄰國作短程旅遊,中、遠程旅遊者僅佔20.3%;到1995年,出國作短程旅遊的那部分人數下降到72.7%,中、遠程旅遊人數升至27.3%。另據國際航空協會估計,世界航空運輸中,長途航運將成為主要手段,距離在2400千米以上的長途客運量可能從目前占航空客運量6%劇增至40%。因此,隨著更加快捷、安全、
2/3
舒適、經濟的新型航空客機投入運營,全球性大規模的中、遠程旅遊將成為可能。
六、國際旅遊對旅遊安全更為重視
世界局勢的緩和,使世界避免爆發全球性毀滅戰爭成為可能,但世界上局部戰爭和沖突時有發生。民族沖突、宗教沖突、國際恐怖主義將隨時對國際旅遊業的發展形成局部威脅。在具備閑暇時間和支付能力的條件下,惟一能使旅遊者放棄旅遊計劃的因素就是對安全的顧慮。旅遊者考慮的安全因素主要有:局部戰爭和沖突,恐怖主義活動;旅遊目的地政局不穩定,傳染性疾病流行,惡性交通事故的發生,社會治安狀況惡化等。旅遊者只有對各方面的安全因素確定無疑後才會啟程。因此,各旅遊接待國或地區都愈來愈重視安全因素對市場營銷的影響,力求從每一個環節把好安全關。針對一些不可預測的不安全因素為遊客預先代辦保險,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減輕遊客的後顧之憂,另一方面,一旦事故發生,可以將其對市場的沖擊力減少到最低程度。
Ⅲ 國際知名旅遊企業有哪些
中旅集團,國旅集團,首旅集團
Ⅳ 世界三大旅遊市場是什麼
歐洲地區是世界上旅遊業最發達的地區。1980年該地區接待旅遊者 139000萬人(國際旅遊者20800萬人,收入達640億美元)。旅遊業發達的國家很多,如義大利、法國、西班牙、英國、奧地利、德國、瑞士、南斯拉夫、羅馬尼亞等國。西班牙全國人口為3200萬,1979年接待遊客4000多萬,超過全國人口總數的20%。
美洲地區1980年共接待旅遊者17500萬人(國際旅遊人數為5250萬人,收入達185億美元),旅遊業發達的國家有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國。美國每年出國旅遊的人達2000多萬人次),國內旅遊業1979年達7億人次(平均每人約3.5次)每年旅遊收入達77億美元,這三項均居世界首位。
東亞和太平洋地區1980年接待旅遊者6000萬人,(國際旅遊者約1500萬人,收入60億美元)。旅遊業發達的國家有日本、新加坡、泰國等國。其中日本最為發達,近年來接待遊客突破百萬大關。
非洲地區1980年接待旅遊者約1100萬人。(國際旅遊人數600萬人,收入達20億美元)。非洲旅遊業發達的國家有埃及、突尼西亞、摩洛哥和肯亞。
Ⅳ 查找資料,舉例說明歐洲西部在國際旅遊業中的重要地位.想一想,歐洲西部發展國際旅遊業有哪些優勢
歐洲西部的旅遊業是國際最發達的旅遊地區,如西班牙、法國是世界前二位旅遊大國歐洲西部大部分地區為溫帶海洋性氣候,但是在地中海沿岸,則分布著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的地中海氣候。於是,一到夏季,地中海沿岸的沙灘便是人們度假的好地方。 1. 巴黎聖母院:巴黎聖母院坐落在塞納河中的城島上,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開創歐洲建築史上一代新風。被視為法國最偉大的藝術傑作之一。整個建築用石頭砌成,正如法國作家雨果形容巴黎聖母院的名言:「巨大石頭的交響樂」。聖母院正面是立方形,稜角分明,儀態庄嚴。從上而下可分3層。最底層是並排3個桃形門洞,繞門洞的弧形由幾長串浮雕組成,浮雕或表現《聖經》中的故事,或表現地獄景象。聖母院正門入內是長方形大教堂,堂內正殿高於兩旁的附屬結構,一座尖塔巍峨入雲,塔高90米,塔上還有一棱形尖頂,頂端是一個細長十字架,遠望似與天際相連。堂內大廳,長130米,寬50米,可放千張木製坐椅。幾百年來,巴黎聖母院一直是法國宗教、政治和民眾生活中重大事件和典禮儀式的表演場所。由於巴黎聖母院與其它景點不同,是免費參觀的,因此國內外遊客蜂擁而至。
Ⅵ 國際旅遊業組織形式有哪幾種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29
Ⅶ 世界上哪些國家的旅遊業發達靠旅遊業支撐的
辛巴威是非洲的一個國家,辛巴威的地理位置特別好,他們屬於熱帶草原氣候,雖然地處熱帶,但是常年的平均溫度約為22度最高溫度才32度。它們的最高溫度居然還要比我國的一些地方的最高溫度還要低,這也著實讓人很驚訝。
根據世界旅遊組織提供的最新數據,2016年義大利入境旅遊人次位列世界第五,國際旅遊收入位列世界第六。為了讓遊客對義大利文化有更直觀的印象,義大利國家旅遊局推出了一個手機應用程序,通過這個程序,人們可以利用模擬現實技術如臨其境地領略義大利藝術歷史文化,美食美酒道獨特魅力。
Ⅷ 簡述世界六大旅遊區的基本概況
1、東亞及太平洋地區
包括東亞、東南亞、中亞、大洋洲的所有國家。該地區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直是世界上排名第三的國際旅遊接待地區,也是世界上第三大國際旅遊客源市場,是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旅遊市場。
該地區旅遊資源即為豐富,市場潛力巨大。據世界旅遊組織預測,2020年以後,該地區國際旅遊發展將超過美洲位居世界第二位。
Ⅸ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把世界旅遊市場劃分為哪六大旅遊區其特點分別是什麼
六大旅遊市場及特點如下:
1、東亞及太平洋旅遊市場:
東亞太地區包括東北亞、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具有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和豐富的生態旅遊資源、獨特的河湖水體景觀和生物景觀、多樣的社會文化和經濟環境以及多彩的人文景觀。亞太地區各國經濟的多樣性和互補性促進了旅遊業的蓬勃發展,該地區已是最富有潛力的旅遊客源地。
2、南亞旅遊市場:
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該區旅遊業起步晚,發展慢,起伏大。其以文明、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悠久的歷史文化,珍奇的名勝古跡,獨特的名俗風情,優美的海濱風光形成巨大的發展潛力。
3、中東旅遊市場:
該區素有"世界石油寶庫"之稱,是世界三大宗教發源地,人文和自然旅遊資源極其豐富,形成了發展旅遊業的便利條件。但戰爭、沖突、恐怖活動影響了其發展。
4、歐洲旅遊市場:
該區是近代旅遊業的發源地,經濟基礎雄厚,交通、通訊發達,文化絢麗多彩,人文景觀三絕以及歐式建築吸引了眾多的旅遊者。
5、美洲旅遊市場:
國際遊客以本區內的居民為主。廣袤的土地,漫長的海岸線,良好的生態環境等吸引了眾多的遊客。生態和探險等旅遊開展得有聲有色。。
6、非洲旅遊市場:
受經濟發展的制約,該區旅遊業起步晚,基礎差,發展緩慢。其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迷人的自然風光和奇異的野生動植物,使非洲有「世界自然資源博覽會」之稱,使旅遊業的發展具有很大的潛力。
Ⅹ 旅遊產業的基本特點有哪些
旅遊產業的基本特點:
1.綜合性
旅遊業是集行、游、住、吃、購、娛等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大產業,其綜合性是由旅遊活動的綜合性決定的。這種綜合性的特點,同一個旅遊目的地對旅遊業必須實行全行業管理。
2.經濟性
發展旅遊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取得經濟效益,旅遊業本身就是由旅行社業、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和交通客運業等眾多的以盈利為目的並進行獨立核算的經濟組織構成的。因此,經濟性是旅遊業最根本的屬性,是旅遊業的核心和實質。
3.服務性
旅遊業為旅遊者提供的勞務是一種可以用於交換的特殊商品,這種特殊商品同一般商品一樣具有使用價值,而生產這種特殊商品的過程就是服務。
4.依賴性。
我們了解旅遊業的依賴性特點,要明確它是一個較為敏感而且脆弱的產業,同時也是有一定風險性的產業。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把它視為唯一經濟支柱,一旦發生巨大波動,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5.帶動性
方能帶動其他直接或間接為旅遊者提供服務的產業全體的發展。所以是一業興、百業興。
6.外向性
現代旅遊業是一種跨地區、跨國界的廣泛的人際交往活動,具有明顯的外向性或涉外性。
7.季節性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旅遊產業的季節性同該國或地區的旅遊活動密切相關,而且是旅遊活動的季節性所決定的。但是,游覽人文旅遊資源一般不受季節的限制。
旅遊業的組成要素為旅遊資源、旅遊設施、旅遊服務是旅遊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三大要素。
1、旅遊資源,包括自然風光、歷史古跡、革命遺址、建設成就、民族習俗等,是經營旅遊業的吸引能力;
2、旅遊設施,包括旅遊交通設施、旅遊住宿設施、旅遊餐飲設施、旅遊游樂設施等;
3、旅遊服務,是包括各種勞務和管理行為相結合是經營旅遊業的接待能力。
旅遊業的重要性:
旅遊業包括國際旅遊和國內旅遊兩個部分。兩者由於接待對象不同而有所區別,但其性質和作用是基本一致的。
經濟發達國家的旅遊業,一般是從國內旅遊業開始,逐步向國際旅遊業發展。一些發展中國家,由於經濟落後,經濟建設需要外匯,大多是從國際旅遊業開始發展的。國內旅遊業和國際旅遊業是密切相聯的統一體,統籌規劃、合理安排,能夠互相促進、互相補充、共同發展。
旅遊業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通過旅遊使人們在體力上和精神上得到休息,改善健康情況,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推動社會生產的發展。
旅遊業的發展以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並受其制約,同時又直接、間接地促進國民經濟有關部門的發展,如推動商業、飲食服務業、旅館業、工藝美術業、園林等的發展,並促使這些部門不斷改進和完善各種設施、增加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
參考資料:網路-旅遊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