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國際制度有哪些

國際制度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4-27 07:38:10

㈠ 國際海洋法制度主要有哪些

關於航行制度,國際海洋法公約規定任何國家的船舶都可以懸掛其旗幟在公海中自由航行。任何國家不得對在公海中合法航行的別國船舶加以阻礙。在公海中航行的船舶必須在一國進行登記並懸掛該國國旗,登記國稱為該船的國籍國或船旗國。在公海航行的船舶必須並且只能懸掛一國旗幟,懸掛兩國或兩國以上旗幟航行或視方便而換用旗幟的,可視為無國籍船舶。船旗國應與船舶有真正的聯系,並向依其國內法進行登記因而懸掛其國旗的船舶發放船籍文件。對懸掛其國旗的船舶在公海上對其他國家公民、船舶、設施或環境造成的損害,應與有關國家合作調查;還應責成船長對碰船、海難等有關情況按照國際章程進行救助。
國際海洋法公約規定航行制度主要有:
①過境通行制度
過境通行制度所適用的海峽比較多,也是通常所說的用於同際航行海峽的通行制度。這種制度由《聯合國海作法公約》中加以專門規定。主要內容包括:所有國家的船舶和飛機在公海和專屬經濟區一部分和公海及專屬經濟區另一部分之間的國際航行海峽中,都享有過境通行的權利。過境通行是專為連續不停和迅速通過目的而進行的自由航行和飛越,也包括以合法地由海峽沿岸國駛入駛出為目的的通過。過境通行應毫不遲疑地迅速通過;禁止非法使用武力或威脅;除因不可抗力或遇難外,不得從事其通過所通常附帶發生活動以外的任何活動;不得進行任何研究或測量活動;並應遵守船舶、航空及無線電有關的國標規則,遵守沿岸國有關防止捕魚、防污、航行安、海關、財政、移民、衛生等法律和規章。海峽的過境通行制度是對有關沿岸國主權的某種限制,但它不改變海峽水域的法律地位,不影響沿岸國其他方面的任何權利。
②公海自由通過制度
適用公海自由通過的海峽是在該海峽中有公海或專屬經濟區的航道;
③無害通過制度
適用無害通過的國際航行海峽,是由一國的大陸和該國的島嶼構成的海峽,且該島向海一面的海域有一條在航行和水文特徵方面同樣方便的穿過公海或專屬經濟區的航道。特別協定製度是指某些海峽的通過制度是由專門針對該海峽締結的國際公約規定的。如黑海海峽、麥哲倫海峽等就分別適用各自專門條約所規定的制度。

㈡ 度量衡表的國際制度

UNIT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國際制度的單位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abbreviated SI, for Systeme International, the French name for the system) was adopted in 1960 by the 11th General Conference on Weights and Measures. An expanded and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metric system,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addresses the needs of modern science for additional and more accurate units of measurement. The key feature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are decimalization, a system of prefixes, and a standard defined in terms of an invariable physical measure.
國際制度(國際制度的縮寫為SI,是國際制度的法語名稱)被1960年的第十一屆大會用於度量衡。公制的擴大和修改版本,即國際制度針對了現代科學附加的及更加正確的度量單位的需要。國際制度的主要特點是採用了十進製法、字首體系、以不變的物理度量方式解釋的標准。
BASE UNITS 基本單位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has base units from which all others in the system are derived. The standards for the base units, except for the kilogram, are defined by unchanging and reprocible physical occurrences. For example, the meter is defined as the distance traveled by light in a vacuum in 1/299,792,458 of a second. The standard for the kilogram is a platinum-iridium cylinder kept at the International Bureau of Weights and Standards in Sevres, France.
國際制度有基本單位,由此衍生出此制度中的其他單位。除千克以外,基本單位的標准以不變的且可再生的物理事件為解釋。例如,公尺被解釋為光在真空中以每1/299,792,458秒的速度所穿越的距離。千克的標準是指置於法國塞夫勒的國際度量及標准局的白金銥圓柱為准。
UNITQUANTITYSYMBOL
單位數量符號
meter公尺length長度m
kilogram千克mass質量kg
second秒time時間s
ampere安培electric current電流A
kelvin開temperature溫度K
mole摩爾amount of matter數量mol
candela燭光luminous intensity發光強度cd
SUPPLEMENTARY UNITS輔助單位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uses two supplementary units that are based on abstract geometrical concepts rather than physical standards.
國際制度採用了兩種輔助單位,其依據於抽象的幾何概念而非物理標准。
UNITQUANTITYSYMBOL
單位數量符號
radian弧度plane angles平面角rad
steradian立體弧度solid angles立方角sr
PREFIXES 字首
A multiple of a unit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is formed by adding a prefix to the name of that unit. The prefixes change the magnitude of the unit by orders often from 10 18 to 10 -18.
經由在單位名稱前面加一字首構成國際制度單位的倍數。字首通常按順序從10的18次冪到10的-18次冪改變單位的量。
PREFIXSYMBOL MULTIPLYING FACTOR
字首符號乘法因數
exa-代表10的18次冪E10的18次冪 = 1,000,000,000,000,000,000
peta-代表10的15次冪P10的15次冪 = 1,000,000,000,000,000
tera-代表萬億T10的12次冪 = 1,000,000,000,000
giga-代表十億G10的9次冪 = 1,000,000,000
mega-代表百萬M10的6次冪 = 1,000,000
kilo-代表千K10的3次冪 = 1,000
hecto-代表百h10的2次冪 = 100
deca-代表十da10 = 10
deci-代表十分之一d10的-1次冪 = 0.1
centi-代表百分之一c10的-2次冪 = 0.01
milli-代表千分之一m10的-3次冪 = 0.001
micro-代表百萬分之一 μ10的-6次冪 = 0.000,001
nano-代表毫微n10的-9次冪 = 0.000,000,001
pico-代表萬億分之一p10的-12次冪 = 0.000,000,000,001
femto-代表千萬億分之一 f10的 15次冪 = 0.000,000,000,000,001
atto-代表百億億分之一 a10的 18次冪 = 0.000,000,000,000,000,001
ADDITIONAL UNITS 附加單位
Listed below are a few of the non-SI units that are commonly us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如下所列的幾個非國際制度單位通常用於國際制度
UNITQUANTITYSYMBOL
單位數量符號
angstrom ( = 10 -10m)lengthA
埃(=10 -10米)長度
electron-volt ( = 0.160 aJ) energyeV
電子伏特(=0.160焦耳)能量
hectare ( = 10,000 m2)land areaha
公頃(=10,000平方米)面積
liter ( = 1.0 dm3)volume or capacityl
升(=1.0立方米)容積或容量
standard atmosphere (= 101.3 kPa) pressureatm
標准大氣壓(=101.3毫巴)壓強
DERIVED UNITS 導出單位
Most of the units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are derived units, that is units defined in terms of base units and supplementary units. Derived unit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 those that have a special name and symbol, and those that do not.
國際制度中大多數單位都是衍生單位,即以基本單位和補充單位的方式加以解釋的單位。衍生單位可分為兩組──具有特定名稱和符號的一組,不具有特定名稱和符號的一組
WITHOUT NAMES AND SYMBOLS 無名稱和符號
MEASURE OF DERIVATION
量 導出
acceleration加速度 m/s2
angular acceleration角加速度 rad/s2
angular velocity角速度 rad/s
density密度 kg/m3
electric field strength電場量 V/m
luminance亮度 cd/m2
magnetic field strength磁場量 A/m
velocity速度 m/s
WITH NAMES AND SYMBOLS 帶名稱和符號
UNITMEASURE OFSYMBOLDERIVATION
單位量符號導出
coulomb庫electric charge電量CA·s
farad法拉electric capacitance電容 FA·s/V
henry亨利inctance電感HV·s/A
hertz赫茲frequency頻率Hzcycles/s
joule焦耳quantity of energy能量JN·m
lumen流明flux of light光通量lmcd·sr
lux勒克斯illumination照度lxlm/m2
newton牛頓force力Nkg·m/s2
ohm歐姆electric resistance電阻ΩV/A
pascal帕斯卡pressure壓強PaN/m2
tesla特斯拉magnetic flux density磁通量密度 TWb/m2
volt伏特voltage電壓VW/A
watt瓦特power功率WJ/s
weber韋伯magnetic flux磁通量WbV·s

㈢ 二戰後的國際制度是什麼

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國際關系結構。而一種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種力量經過不斷的消長變化和重新分化組合,從量變逐漸發展到質變,構成一種相對穩定的均勢。一種世界格局的解體,則是由於這種穩定的均勢被打破,再也無法保持下去了。
 
二戰後,西歐國家百廢待興。法西斯德國、日本成為戰敗國,法國和英國受到嚴重削弱,歐洲的政治中心地位基本喪失。美國經濟、軍事實力膨脹,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頭號強國。蘇聯的政治、軍事實力因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而逐漸增長,成為世界上唯一可以同美國相抗衡的國家。法西斯被消滅,美國和蘇聯兩國失去了合作的基礎。美蘇兩國在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和對立加劇。兩國由戰時同盟關系演變為對抗關系,隨著1949年「北約」組織和1955年「華約」組織的成立,兩極格局最終形成。雙方進行了長達三十年的爭霸斗爭。
 
80年代由於蘇聯長期推行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存在著嚴重弊端,政策上的失誤積累了許多社會問題和民族問題。戈爾巴喬夫上台後推行背離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和方向的政治體制改革。西方長期對蘇聯實行的「和平演變」戰略。蘇聯在長達69年中,未能推動現代化經濟建設的持續發展,導致國民經濟比例失調,從而在美蘇爭霸中處於劣勢,導致了兩極力量對比失調,曾經強大的蘇聯最終解體。蘇聯的解體,終於導致了世界兩極格局的崩潰。蘇聯的巨大變化,產生了極為廣泛和深遠的國際影響。國際力量對比嚴重失衡,國際關系根本改觀,世界多極化的趨勢加快。
 
當今世界的格局由兩極發展成「一超多強」,「一超」是美國,「多強」是指日本、歐盟、中國、俄羅斯等國家和國家聯盟。當今的世界格局可以類比成一個五角形,不過其中的一角要勝於其他角,因為美國無論從經濟和軍事力量來講都遠遠超過其他國家。美國從二戰後一直保持了資本主義強國的優勢,俄羅斯、日本、西歐、中國的力量均有不同的發展,在國際舞台上發揮了各自的作用。目前,美國仍將保持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地位,「一超多強」的局面還將繼續下去。並且彼此相互競爭、相互制約,使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受到更多的約束和限制,有利於世界的安全、穩定和發展。
 
從長遠看,世界格局向多極化發展的趨勢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多極化的趨勢早在20世紀70年代已初見端倪。70年代,歐共體和日本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在很多經濟領域趕上或超過美國,西歐、日本和美國競爭激烈,資本主義世界出現了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第三世界崛起並在國際事務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多極化的格局不但是一個多面體,更重要的是各極(或各個力量中心)之間的關系不再像「兩極」格局時期那樣以對抗為主,而是在新的國際大系統中,各極或各個力量中心為了它們的共同利益,在和平共處的前提下,以協調作為處理相互關系的行為准則。美蘇兩極格局下的國際體系的主要特徵是冷戰對峙,即高度軍事對抗籠罩下的消極和平和集團對立,中小國家基本上無發言權以及受到極大限制。在多元化的國際格局中,各種國際力量、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可以在各方面開展廣泛的交流、多方進行協調、多邊參與國際事務的管理、各國和各個集團間競爭共處。因此,國際體系由兩極化時期的相對封閉走向多極化時期的開放,有利於世界和平和發展,是歷史的進步。

㈣ 英國.法國.美國建立了一種新的國際關糸制度.即戰後和平制度是指什麼

材料一:斯大林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戰勝國,主要是英國、法國和美國建立了一種新的國際關系制度,即戰後和平制度。」
(1)材料一中所說的「戰後和平制度」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形成的國際關系體系,這個帝國主義戰後國際關系體系的名稱是什麼?為確立這一「戰後和平制度」,帝國主義列強召開了哪兩次重要的國際會議?這兩次重要的國際會議簽署的哪兩個條約對中國造成了嚴重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初期,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頭號強國,社會主義蘇聯成為唯一能與美國相抗衡的國家;歐亞一系列人民民主國家建立,國際社會主義力量空前壯大。
(2)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的兩極格局,主要是通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哪次國際會議確立的?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的兩極格局形成的標志是哪兩大國際組織的建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美蘇對峙和爭霸的兩極格局崩潰,國際力量的對比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3)兩極格局崩潰、冷戰結束以後的世界出現了兩大突出變化,這種突出變化在世界經濟方面、世界格局(國際關系結構)方面突出地表現為兩大趨勢,這兩大趨勢是什麼?

答案
(1)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凡爾賽和約》、《九國公約》。
(2)雅爾塔會議;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華沙條約組織。
(3)世界經濟方面:經濟全球化趨向(或經濟全球化趨勢);世界格局方面: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㈤ 國際制度的一般概念

國際制度是指在國際關系某一特定領域國際角色在認識上趨於一致的原則(principle)、規范(norm)、規則(rule)和決策程序(decision making proceres)。

㈥ 國際單位制包括哪些

1、7個基本單位:m、kg、S、A、K、mol、cd
2、輔助單位:如平面角的弧度(rad),立體角的球面度(sr)
3、導出單位:基本單位的冪、冪的組合
4、倍數單位、分數單位:基本單位的十進制倍數或分數如km、cm、mm

㈦ 國際制度的介紹

國際制度的定義分為狹義和廣義定義。狹義定義主要指的是規范國際某一領域的行為規則,而廣義定義則指的有關國家在某一問題上進行合作或協調的機制。

㈧ 國際私法上 排除外國法 適用的制度有哪些

國際私法上五大制度的在某種程度上都具有限制外國法適用擴大本國法適用的作用。

1、反致

反致是指某一涉外民事法律關系,依法院地國的沖突規范應適用某一外國法律,而根據該外國的沖突規范卻應適用法院地法,法院即適用本國的實體法的法律適用方法。

反致制度的真正目的在於排除外國的實體法而使本國實體法得到適用。該制度確立於1878年法國法院對「福爾果案」的判決,此後為世界多數國家的國際私法和某些國際公約採用。

2、識別

識別又稱為歸類和定性,是指在適用沖突規范時,依照某一法律制度,對有關事實或問題進行分類和定性,將其歸入一定的法律范疇,並對有關沖突規范進行解釋的過程。在國際私法實踐中,各國大都以法院地法作為識別的主要依據,同時於必要時兼顧其他有關根據的法律。

3、外國法的查明

外國法的查明是指一國法院根據本國沖突規范指定應適用某一外國實體法時,按照一定的方法對該外國實體法的具體內容予以確定的過程。外國法查明的首要問題就是要確定外國法的內容及其性質,對外國法的准確認定和外國法的適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4、公共秩序保留

公共秩序保留是指當一國法院在處理某國際民商事案件時,根據國內沖突規范的援引,本應適用被援引的外國法,但以被援引的外國法違背了法院地國家(內國)的公共秩序,因而該國法院排除或拒絕適用被援引的外國法。

5、法律規避

國際私法中的法律規避,是指國際民商事法律關系的當事人故意製造某種連接點以避開本應適用的對其不利的法律,從而使對自己有利的法律得以適用的一種行為。

㈨ 國際貿易中常用的度量衡制度有哪些

國際單位制。國際單位制源自公制或米制,舊稱「萬國公制」,是現時世界上最普遍採用的標準度量衡單位系統,採用十進制進位系統。

是18世紀末科學家的努力,最早於法國大革命時期的1799年被法國作為度量衡單位。國際單位制是在公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單位制,於1960年第十一屆國際計量大會通過,推薦各國採用,其國際簡稱為SI。

(9)國際制度有哪些擴展閱讀:

構成規則

國際單位制按一貫計量單位制的原則構成,採用十進制構成其倍數和分數單位;只能通過SI詞頭構成倍數和分數的單位,其基本單位及其定義只能由國際計量大會決定,SI導出單位的專門名稱及其符號只能由國際計量大會選定。

根據上述規則,諸如體積單位升、質量單位噸、光亮度單位尼特(nt,1尼特=1坎/平方米)等都不是國際單位制的單位。

兩類SI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7個基本單位以及按一貫性原則從基本單位導出的單位,總稱為SI單位。例如:SI導出單位中既包括那些由國際計量大會賦予專門名稱的單位,如牛頓、瓦特、伏特、流明等;也包括那些沒有賦予專門名稱的單位,如米每秒、焦耳每開爾文、弧度每秒等。

SI詞頭:當單位前加了SI詞頭後,即構成了一個新的整體。因而當有指數時,是指這個整體,並非只對未加詞頭的那個單位。例如:表達為cm³時,是指立方厘米;表達為μs⁻¹時,是指每微秒;表達為mm²/s時,是指二次方毫米每秒。

SI詞頭在任何情況下不能單獨使用,例如不能用k代替kg或kΩ,或10³。

無量綱量的SI單位。有相當一批物理量的量綱是「1」。例如:折射率n,動摩擦因數μ,線應變ε,相對原子質量Ar,質子數Z,功率量級Lp,平面角φ。

所有這類量的SI單位是兩個相同的SI單位之比。例如:折射率的SI單位是兩個速度的SI單位之比,即m·s⁻¹/(m·s⁻¹)=1;動摩擦因數的SI單位是兩個力的SI單位之比,即N/N=1。

其倍數和分數單位不是用SI詞頭構成而是用10的冪,例如10、10³、10⁻⁶、10⁻³等,也可用數學符號%代替10⁻²,但也可以用諸如微克每克(μg/g),毫升每立方米(mL/m³)這樣的單位來代替10⁻⁶,但不應使用ppm這類的縮寫符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際單位制

㈩ 國際法包括哪些

國際法,從學科分類上講,是一級學科,下含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三個二級學科。
一般意義上的國際法,即我們通常所稱的國際法乃是指國際公法,即「國家之間通過協議形成的,或者在國際交往中各國公認的,協調各國意志的,由國家單獨或集體的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原則規則和規章制度的總體」。
從內容上看,現代國際法主要內容包括調整下列國家間關系的規則:
(1)領土法
(2)國際海洋法
(3)國際航空法
(4)外層空間法
(5)國際環境法
(6)外交關系法
(7)領事關系法
(8)國際條約法
(9)國際組織法
(10)國際人權法
(11)國際刑法
(12)國際爭端解決法
(13)戰爭法
國際法的內容有不斷擴張的趨勢,現有的國際法制度也在不斷完善,規則數量不斷膨脹,細化程度不斷提高。

閱讀全文

與國際制度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1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