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際貿易產生 動因
推薦答案
國際貿易屬於一定的歷史范疇。它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二是國家的形成。
在人類原始社會初期,由於社會生產力極為低下,人類勞動所行的產品僅能維持當時的氏族公社成員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沒有什麼剩佘產品可以用作交換。到了原始社會末期,由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以畜牧部落從其他部落分離出來為標志的人類社會的第一次大分工。畜牧部落專門從事牲畜的馴養和繁殖,不僅能供養本部落,還有了部分乘佘產品,於是產生了部落與部落之間的交換,也就是兩個或兩個以上政治經濟實體進行的相互交換。人們把這叫作初級對外貿易。人類社會的第二次大分工是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於是也就出現了以交換為目的的生產活動。伴隨著這種交換的發展和客觀需要,產生了貨幣。這樣,產品交換就逐漸地變成了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再隨著商品流通的日益擴大,又產生了專門從事商品交換活動的商人和商業。這就是人類社會的第三次大分工,其發生在人類奴隸社會的末期。當這種商品流通的規模擴大到奴隸社會初期已形成的國家的界限以外時,就產生了國際貿易。
由此可見,社會生產力和社會分工發展引起的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擴大以及商人和商業資本的出現,國家的形成,是國際貿易產生的不可缺烽的必要條件。
國際貿易是怎樣產生的
國際貿易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形成國際貿易的兩個基本條件是:
(1)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2)國家的形成。
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產生出用於交換的剩餘商品,這些剩餘商品在國與國之間交換,就產生了國際貿易。
3、國際貿易與對外貿易的區別
對外貿易是指一國(或地區)同其他國家(或地區)所進行的商品、技術和服務的交換活動。因此,提到對外貿易時要指明特定的國家。如中國的對外貿易等;某些島國如英國、日本等也稱對外貿易為海外貿易。
國際貿易的分類
一、按商品移動的方向國際貿易可劃分為
1、進口貿易 (Import Trade):將外國的商品或服務輸入本國市場銷售。
2、出口貿易(Export Trade):將本國的商品或服務輸出到外國市場銷售。
3、過境貿易(Transit Trade) :甲國的商品經過丙國境內運至乙國市場銷售,對丙國而言就是過境貿易。由於過境貿易對國際貿易的阻礙作用,目前,WTO成員國之間互不從事過境貿易。
二、按商品的形態國際貿易可劃分為
1、有形貿易(Visible Trade):有實物形態的商品的進出口。
2、無形貿易(Invisible Trade):沒有實物形態的技術和服務的進出口。例如,機器、設備、傢具等都是有實物形態的商品,這些商品的進出口稱為有形貿易。專利使用權的轉讓、旅遊、金融保險企業跨國提供服務等都是沒有實物形態的商品,其進出口稱為無形貿易。
三、按生產國和消費國在貿易中的關系國際貿易可分為
1、直接貿易(Direct Trade):指商品生產國與商品消費國不通過第三國進行買賣商品的行為。貿易的出口國方面稱為直接出口,進口國方面稱為直接進口。
2、間接貿易(Indirect Trade)和轉口貿易(Transit Trade):指商品生產國與商品消費國通過第三國進行買賣商品的行為,間接貿易中的生產國稱為間接出口國,消費國稱為間接進口國,而第三國則是轉口貿易國,第三國所從事的就是轉口貿易。
例如,戰後的伊拉克有一些商機,但是風險也很大。我國的有些企業在向伊拉克出口商品時,大多是先把商品賣給伊拉克的周邊國家,再由伊拉克的周邊國家轉口到伊拉克。
國際貿易的主要特點
這里,主要是將國際貿易與國內貿易進行一些對比。國際貿易與國內貿易既存在共同性,又有很大區別,國際貿易比國內貿易更復雜。
一、國際貿易與國內貿易的共同性
1、在社會再生產中的地位相同;
2、有共同的商品運動方式;
3、基本職能相同,且都受商品經濟規律的影響和制約。
二、國際貿易與國內貿易的區別
1、各國的經濟政策不同;
2、語言、法律及風俗習慣不同;
3、各國間貨幣、度量衡、海關制度等不同;
4、國際貿易的商業風險大於國內貿易。
綜上所述,國際貿易比國內貿易更復雜。
國際貿易的作用
國際貿易對參與貿易的國家乃至世界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
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互通有無始終是國際貿易的重要功能。世界各國由於受生產水平、科學技術和生產要素分布狀況等因素的影響,生產能力和市場供求狀況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異。各國國內既存在產品供不應求的狀況,又存在著各種形式的產品過剩狀況。而通過國際貿易不僅可以增加國內短缺產品的市場供給量,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且還為各國國內市場的過剩產品提供了新的出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供求的矛盾,從而調節了各國的市場供求關系。
2、促進生產要素的充分利用
在當今世界上,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等生產要素在各個國家的分布往往是不平衡的,有的國家勞動力富餘而資本短缺,有的國家資本豐裕而土地不足,有的國家土地廣闊而耕作技術落後。如果沒有國際貿易,這些國家國內生產規模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都會受到其短缺的生產要素的制約,一部分生產要素將閑置或浪費,生產潛力得不到發揮。通過國際貿易,這些國家就可以採取國際勞務貿易、資本轉移、土地租賃、技術貿易等方式,將國內富餘的生產要素與其他國家交換國內短缺的生產要素,從而使短缺生產要素的制約得以緩解或消除,富餘生產要素得以充分利用,擴大生產規模,加速經濟發展。
3、發揮比較優勢,提高生產效率各國參與國際貿易的重要基礎是比較利益和比較優勢
利用比較利益和比較優勢進行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可以擴大優勢商品生產,縮小劣勢商品生產,並出口優勢產品從國外換回本國居於劣勢的商品,從而可在社會生產力不變的前提下提高生產要素的效能,提高生產效率,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4、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優化國內產業結構
在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通過國際貿易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設備,以提高國內的生產力水平,加快經濟發展。同時,通過國際貿易,使國內的產業結構逐步協調和完善,促使整個國民經濟協調發展。
5、增加財政收入,提高國民福利水平國際貿易的發展,可為一國政府開辟財政收入的來源
政府可從對過往關境的貨物徵收關稅、對進出口貨物徵收國內稅、為過境貨物提供各種服務等方面獲得大量財政收入。在美國聯邦政府成立初期,關稅收入曾占聯邦財政收入的90%。至今,關稅和涉外稅收仍然是一些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國際貿易還可以提高國民的福利水平。它可以通過進口國內短缺而又是國內迫切需要的商品,或者進口比國內商品價格更低廉、質量更好、式樣更新穎、特色更突出的商品,來使國內消費者獲得更多的福利。此外,國際貿易的擴大,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的增長,將為國內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間接增進國民福利。
6、加強各國經濟聯系,促進經濟發展
在現代,世界各國廣泛開展國際貿易活動,這不僅把生產力發展水平較高的發達國家互相聯系起來,而且也把生產力發展水平較低的廣大發展中國家捲入國際經濟生活之中。國際市場的競爭活動,也促使世界總體的生產力發展進一步加快。這不僅促進了發達國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也促進了不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
B. 如何理解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
國際貿易是世界目前著名的學科之一,隸屬於經濟學的范疇,國際貿易的產生有經濟發展的必然性和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性,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
第一、國際貿易是在世界經濟發展中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的歷史條件,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產生能力進一步加強,促進形成國際貿易的發展。這是促進國際貿易的一個趨勢。
第二、個人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促進國際貿易的一個內因。個人的生產力不斷加強,促進整體社會的生產力發展,剩餘產品不斷增加,貿易的范圍就會擴大,進而逐漸形成國際貿易。
第三、國家的形成是國際貿易產生的基礎,國家產生之後,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系是必然第一個結果。如此一來國家之間的貿易,就會產生越來越復雜的經濟結果,國際貿易就自然形成。
總結來說,人類個人的生產能力增加,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進而國家逐漸的出現,慢慢的就會產生出用於交換的剩餘商品,這些剩餘商品會慢慢的發展為,國與國之間交換,就產生了國際貿易。
C. 2. 國際貿易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即( )。
國際貿易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即有可供交換的剩餘產品、在各自獨立為政的社會實體之間進行的產品交換。
國際貿易,各國(或地區)在國際分工的基礎上相互聯系的主要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國(或地區)在經濟上的相互依賴關系,是由各國對外貿易的總和構成的。
一種觀點:有的專家認為從某種角度,對外貿易或國際貿易都是指世界各國之間商品、服務和要求交換的活動,國際貿易是各國之間分工的表現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國在經濟上的相互共存。從國家角度可稱為對外貿易;從國際角度可稱為國際貿易。
另一種觀點:對外貿易是指一國(或地區)同其他國家(或地區)所進行的商品、技術和服務的交換活動。因此,提到對外貿易時要指明特定的國家。如中國的對外貿易等;某些島國如英國、日本等也稱對外貿易為海外貿易。
(3)國際貿易是如何產生的擴展閱讀
國際貨物貿易屬商品交換范圍,與國內貿易在性質上並無不同,但由於它是在不同國家或地區間進行的,所以與國內貿易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國際貨物貿易要涉及不同國家或地區在政策措施、法律體系方面可能存在的差異和沖突,以及語言文化、社會習俗等方面帶來的差異,所涉及的問題遠比國內貿易復雜。
2、國際貨物貿易的交易數量和金額一般較大,運輸距離較遠,履行時間較長,因此交易雙方承擔的險遠比國內貿易要大。
3、國際貨物貿易容易受到交易雙方所在國家的政治、經濟變動、雙邊關系及國際局勢變化等條件的影響。
4、國際貨物貿易除了交易雙方外,還需涉及到運輸、保險、銀行、商檢、海關等部門的協作、配合,過程較國內貿易要復雜得多。
D. 國際貿易產生的根本原因
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國際貿易的根本動因國際貿易之所以發生.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各國的生產要素秦斌不同。由於自然、歷史和社會人文等方面的原因.有的國家擁有廣闊而肥沃的上地,國際貿易有的國家積累了大量的資本.有的國傢具有豐富的人力資渾,還有的國家則擁有領先的技術。而各種產品生產所需投人的要素比例又存在差異.有的產品需要集中使用土地.有的產品需要密集使用資本,有的產品需要大壇使用勞動力.國際貿易還有些產品則需要高技術含義。因此.土地豐富的國家.在生產土地密集I產品上擁有優勢;資本和技術豐富的國家.發展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擁有優勢;勞動力豐富的國家.則在生產勞動密集'E!產品上具有優勢。若各國依據其相對優勢所在參與國際分工,然後開展貿易,則不僅可以互通有無.調劑餘缺,而且能夠促進生產要歡有效利用.增加產品總最.提商本國居民的福利水平。
第二,各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如果生產要素在國與國之間能夠自由流動.或許能以生產要素的移動來取代貨物和服務的貿易。然而。在國家存在的前提下.由於自然、政治和社會的原因.生產要素在國與國之間不像在一國內部那樣能夠自由流動,國際貿易所以需要通過貨物和服務的國際貿易,以彌補國際間生產要索塊乏優動性的不足。
E. 為什麼產生國際貿易
國際貿易產生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二是國家的形成
希望採納
F. 國際貿易產生的必要條件是什麼
必要條件:科學技術的進步,包括運輸、冷凍技術、重型貨船、火車運輸等,為遠程貿易提供了必要條件.。其他條件:生產力的極大提高和分工的細化,使生產效率大大提高,滿足國家需要後依然有大量的產品剩餘;兩次世界大戰打開了世界的局面,建立了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為國家間的自由競爭創造了條件。人類思想的不斷進步,包括開放思想、經濟理論、人權理論等。良好的國際關系,和平的環境,形成了一個貿易經濟體系,各個國家互相貿易交換產品技術,形成在貿易中的斗爭。國際貿易的出現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即可以交換的剩餘產品的交換和獨立治理的社會實體之間的產品交換。
拓展資料:
1.國際貿易是以國際分工為基礎的國家(或地區)之間相互聯系的主要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國(或地區)之間的經濟相互依存關系,是各國對外貿易的總和。
2.國際貿易中常用的貿易方式:
(1)工廠交貨(EXW);貨交承運人(FCA); 船邊交貨;船上交貨;未完稅交貨
3.對外貿易模式:
(1)對等貿易:買方承擔向賣方購買同等價值商品或勞務。加工貿易:來料加工、來件裝配、來樣加工,被稱為「三來貿易」;補償貿易:我方先以賒購的形式,從國外進口機器設備和技術等,待投產後,用所生產的產品和勞務償還貸款的本金和利息。;技術貿易:技術轉讓、技術引進。
4.國際貿易按照劃分條件有12種分類:
(1)按貨物移動方向:
進口貿易、出口貿易、過境貿易
(2)按統計標准:
總貿易、專門貿易
(3)按商品形態:
有形貿易、無形貿易
(4)按有無第三者參加:
直接貿易、間接貿易、轉口貿易
(5)按參加國的多少:
雙邊貿易、多邊貿易
(6)按清償工具:
現匯貿易、記帳貿易、易貨貿易
(7)按貨物運輸方式:
陸路貿易、海路貿易、空運貿易、郵購貿易
(8)按經濟發展水平:
水平貿易、垂直貿易
(9)按地區:
南南貿易、南北貿易、北北貿易
(10)區域經濟一體化格局:
區域內貿易、區域外貿易
(11)按內容:
貨物貿易、勞務貿易、技術貿易、金融貿易、旅遊貿易、運輸貿易、文化貿易
(12)按交易性質:
一般貿易、加工貿易
G. 國際貿易產生的條件是什麼
一是要有可供交換的剩餘產品;二是國家或政治(社會)實體的形成。從根本上說,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的擴大,是國際貿易產生和發展的基礎。
H. 國際貿易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1.生產力的發展
2.社會分工的擴大
3.國家的形成
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必須要求一定的形式與其適應。社會分工是國際貿易產生的基礎,沒有分工就沒有交換,沒有交換就沒有貿易。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超越了國界,國際貿易就產生了。具體而言,國際貿易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經濟條件,另一個是政治條件。前者是指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能夠提供交換用的剩餘產品;後者是指開始出現各自為政的國家實體。因此,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剩餘產品的出現,社會分工的擴大以及國家的形成是國際貿易產生的共同基礎。
I. 國際貿易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
答案:以貿易全球化為首要內容的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和商務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可以歸納為六個方面:1、國際貿易步入新一輪高速增長期,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加明顯;2、以發達國家為中心的貿易格局保持...
J. 國際貿易如何產生
國際貿易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形成國際貿易的兩個基本條件是:
(1)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2)國家的形成。
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產生出用於交換的剩餘商品,這些剩餘商品在國與國之間交換,就產生了國際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