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國際爭端有哪些

國際爭端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5-04 17:31:49

❶ 當今全球性問題有哪些

當今全球性問題有人口問題、環境問題、資源問題、金融問題。

一、人口問題

人口問題已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全球性問題。它不僅加重了環境和資源問題,也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而且與資源和環境問題交織在一起,對世界可持續安全與可持續發展均產生巨大影響。

二、環境問題

環境問題主要包括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等方面。目前人類主要面臨十大全球環境問題: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酸雨蔓延、生物多樣性減少、森林銳減、土地荒漠化、大氣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和危險性廢物越境轉移。

三、資源問題

全球性資源問題日益凸顯。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2002年發表報告《活著的地球》指出,由於目前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超出其更新能力到20%,如果各國政府再不進行干預,2030年後人類的整體生活水平將會下降。

四、金融問題

在過去幾十年間,越來越嚴重、越來越頻繁的金融危機讓全世界苦不堪言。這些金融危機能夠迅速蔓延到其他經濟部門,並導致全球經濟局勢撲朔迷離,人們的生活受到影響,社會穩定遭到破壞。

簡介:

這些問題包括以下特徵:第一,全球性。第二,綜合性。第三,挑戰性。

鑒定是否為全球性問題的3個條件:

一、無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是經濟發達國家還是不發達國家,都共同存在的問題;

二、這個問題不解決,會嚴重妨礙全球社會和經濟的發展;

三、解決此問題的途徑,需要世界各國協作,全人類努力才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全球性問題

❷ 現代的主要國際爭端有哪些

法律爭端:在傳統國際法上被稱為「可裁判的爭端」,法律爭端是指爭端當事目的各自要求和主張是以國際法為根據的爭端,也是可以通過法律方法解決的爭端。這類爭端通常關繫到有關國家被國際法承認和保護的權利和利益。
政治爭端:在傳統國際法上被稱為「不可裁判的爭端」,政治爭端是指起因於有關國家的政治利益的爭端,通常被認為是指不能通過法律方法或有關爭端當事國不願意通過法律方法解決的爭端。這類爭端一般對爭端當事國的獨立、主權等有重大影響,因此難以或者有關國家不能接受用法律方法來解決。
混合型爭端:既涉及爭端當事國的法律權利,也涉及其政治利益。在國際關系中,大多國際爭端都屆於混合型爭端,即政治利益的沖突中往往含有法律的因素或者以法律爭端的形式表現出來。混合型國際爭端的解決,既可以來用法律的解決方法,也可以採用政治的解決方法,還可以來用法律和政治方法並用的解決方法。
事實爭端:起因於有關爭端當事國對某項事實、某種情況的真相爭執不下的爭端。通常是各爭端當事因由於對事實問題不清楚或認識不一致。

❸ 國際爭端的概念

國際爭端是指國家之間由於政治利益或法律權利的沖突而產生的爭端。國際爭端具有下列幾個特徵:
1、國際爭端的主體主要是國家;
2、國際爭端涉及國家的重大利益或重要權利;
3、解決國際爭端的方法取決於該爭端的性質。
國際爭端因其發生的原因不同,可分為政治性質爭端和法律性質爭端。
1、政治性爭端是由於當事國之間利益沖突而引起的爭端,如因國家權利和領土完整受到侵犯而引起的爭端,這種又稱為「不可裁判的爭端」。
2、法律性爭端是由法律權利沖突而引起的爭端。有關法律解釋和適用問題的爭端常可用裁判方法解決,故稱為「可裁判的爭端」。

❹ 近年(2009)的國際爭端有哪些

2002年10月7日阿富汗戰爭,演化為沖突,無具體時間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戰爭開始,撤軍中,真正結束無具體時間

以色列與敘利亞(07年9月以對敘北部埃巴雅德高地附近發動空中打擊)

2008年8月俄羅斯和喬治亞的戰爭,8月27日結束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和長期沖突,無具體時間

安哥拉政府軍擊敗安盟統一全國,無具體時間

尼泊爾,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時有沖突

斯里蘭卡,政府軍與泰米爾猛虎武裝的戰斗正取得很大進展。

2009宏都拉斯內亂剛結束

2009緬甸,政府軍與販毒組織之間曖昧的戰爭以及於果敢的沖突,總結束於9月2日

2008年12月24日,聖誕前夕,我們過派出3艘軍艦赴索馬里打擊海盜`

❺ 國際爭端的事例

帕爾馬斯島位於菲律賓棉蘭老島、聖阿古斯丁岬東南50海里處,大約在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那努薩島的中間位置。爭端起因於1906年1月21日美國駐棉蘭老島司令官在視察帕爾馬斯島時發現島上飄著荷蘭國旗。美、荷兩國在進行一系列外交交涉後,於1925年1月23日簽訂仲裁協議,同意將該島主權問題提交海牙國際常設仲裁法院,海牙國際常設仲裁法院最終以荷蘭對該島連續、平穩地行使主權以及得到了其他國家的默認為根據,裁決帕爾馬斯島領土主權屬於荷蘭。
2010年,國際法院就阿根廷訴烏拉圭污染兩國界河案作出終審判決,駁回了阿方要求烏方拆除污染河水的造紙廠並賠償損失的請求,同時指出兩國有義務就界河的環境監測進行合作。至此,兩國間長達4年的國際官司畫上句號。阿、烏兩國總統均表示尊重法院的判決,並將盡快協商落實判決。設於荷蘭海牙的國際法院在和平解決國際爭端騎著重要作用,國際法院是根據《聯合國憲章》的規定於1946年成立的。作為聯合國的主要司法機關,擔負著依據國際正義和國際法准則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重要使命。職能有兩項:一是在當事國自願的基礎上處理主權國家之間爭端的案件;二是針對法律問題為聯合國大會、安理會及國際機構提供咨詢意見。

❻ 請寫出三個國際爭端沖突的名稱

你好,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你的問題是
請寫出三個國際爭端沖突的名稱。
首先就是巴以沖突,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沖突
其次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
克什米爾沖突。
最後
就是希臘和土耳其的
塞普勒斯沖突。

❼ 當前國際問題有哪些突出矛盾和特點

當前國際形勢的新特點
摘要:當前,國際關系進入新世紀以來發生的深刻變化正在繼續,一些具有規律性的特點和趨勢進一步顯現。國際環境對我國利大於弊、積極因素多於消極因素的總體狀況沒有改變,但某些挑戰和問題有了新的發展,值得關注。 關鍵詞:國際關系 國際環境

一、國際局勢保持總體和平、緩和與穩定態勢,但局部性的
戰爭、動盪與緊張有所加劇。

當前,大國關系繼續以合作為主調並保持相對穩定。美歐、美俄之間因伊拉克戰爭出現的矛盾有所緩和,雖然雙方之間深層次的矛盾和分歧並未消除;中美關系在台灣問題、經貿問題等方面面臨新的考驗,但雙方的合作領域與共同利益仍在擴大,雙邊關系中的相互依存性進一步加強;中俄、中歐戰略夥伴關系進一步鞏固,合作關系繼續加深;中日政治關系雖因日政界對二戰態度、雙方領土爭端等問題而受到較大幹擾,但雙方經貿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間往來仍然高潮迭起,足見中日友好與合作基礎深厚,日趨成熟,雙邊關系發展大勢已不為局部問題所左右;中印政治與經濟關系均保持積極態勢,對促進地區的和平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相對穩定的大國關系,反映和平與發展作為當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轉。
然而,當前國際形勢亦有相當嚴峻的一面。地區性的戰爭和暴力沖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動盪與緊張有所加劇,當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與發展面臨的問題愈加緊迫。局部性的戰亂、動盪與緊張已從三個方面對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帶來嚴重沖擊。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壞甚至摧毀了有關地區的和平與發展環境。這不僅使一些地區的人民生活被置於水生火熱之中,而且使這些地區與世界其他地區的發展水平拉大,導致世界發展不平衡問題進一步加劇。其二,間接影響了整個世界的發展環境。如今國際石油價格居高不下,相當程度上是由於國際沖突和國際地緣政治因素中的不確定因素引起的。其三,增添了大國關系中的隱患,從而威脅整個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當今許多局部沖突和地區爭端都發生在國際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的敏感地帶,直接間接牽動世界主要國家在這些地區的戰略利益。事實上,在當今多數地區性沖突的背後,都有不同大國之間的利益角逐。地區性沖突、戰亂的增多和加劇,必然導致大國利益關系的復雜化,對大國關系構成負面沖擊,在一定情況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國之間矛盾的激化,不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

❽ 求20個近期的國際熱點問題

1、中東危機:敘利亞問題 2、美國回歸亞洲 1、中東危機:敘利亞問題 內亂原因 最新局勢 周邊局勢 各方較量 何去何從 內憂外患原因 內因:.經濟困局難解,教派分歧,家族獨裁統治,雖然表面看上去敘利亞實行的是民選的總統制政府,可真正當選總統的無非是前任總統的直系親屬,家族式的經營模式,缺少真正民族意願的政府。 外因:中東是大國必爭之地,中東的不穩定,說明中東大國爭奪角力的激烈程度。敘利亞問題,不過是以美國為首西方國家為了進一步掌控中東地區,建立穩定的安全體系,最大限度維護自身利益所進行的新的戰略行動。 最新局勢 「和平」抗議變成「武裝起義」 國內暴力事件持續升級 阿盟決定經濟制裁敘利亞 航母出動,干預行動或在即 中東局勢緊張 阿拉伯國家聯盟經濟和社會委員會2011年11月26日召開緊急會議並達成一致,決定對敘利亞實施經濟制裁。與此同時,國際社會就是否制裁敘利亞尚存爭論,制裁能否落實仍存變數。 面對多方外力干預,敘利亞總統巴沙爾繼續強硬姿態,政府軍開始在土耳其、敘利亞邊境增兵。 以色列蠢蠢欲動,敘利亞內亂,中東各方勢力發生巨大變化,伊朗失去盟友。 美俄兩大國的暗中較量 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 (圖片) 已有3艘俄羅斯軍艦駛入敘利亞附近塔爾圖斯海域。此外,2011年11月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被派到地中海東部海域執行任務。 美海軍「布希」號航母(圖片) 2011年11月,作為美國海軍最新建成的航母,編號為CVN-77的「喬治·布希」號美國海軍航空母艦「喬治·布希」號從霍爾木茲海峽附近駛往敘利亞近海一帶。 希拉里中俄對敘利亞的態度令人惡心(圖片) 2012年1月22日,阿盟外長會議倡議結束敘利亞國內暴力沖突,敦促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將所有權力移交給第一副總統,並要求敘當局在兩個月內組建包括反對派在內的國民團結政府。2月4日,阿盟以這份倡議為藍本起草的一份決議草案在聯合國安理會表決中遭到中國和俄羅斯否決。這一幕2011年10月4日也曾上演。 2 安理會:中俄否決敘利亞問題決議草案(視頻) 中俄聯手投否決票的原因 1、西方國家將昨天的利比亞經驗套用到今天的敘利亞身上,豈不是要聯合國為它們的軍事干涉再開一次綠燈?那麼明天又該輪到哪個國家呢?這類干涉一旦盛行,國際關系和世界和平必將陷入巨大的混亂。 2、俄外長拉夫羅夫講,中俄實際上投這個反對票是必然的,但是中俄雙方是想有一個緩沖期,當時俄羅斯代表在聯合國表示給出三至四天時間,俄高級代表團訪問了大馬士革以後,再進行表決,但是包括西方一些國家在助力推這個,要堅決進行表決,所以中俄投了反對票。 3、中國前駐伊朗大使華黎明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其實,中國的反對票既非「跟隨俄羅斯」,也不是「同情巴沙爾」,為的是堅持自己的原則。2月5日,約兩萬人參加環球網就「你怎麼看中國在聯合國否決敘利亞決議草案」的投票調查,其中91%的網友表示「支持」中國這次動用否決權。 4、美國參議員麥凱恩近日在慕尼黑說,「阿拉伯之春」應當進入中國。美國的這種聲音越來越多,不斷強化中國社會的一個巨大擔心:搞垮中國最終將成為美國的頭號國家目標和外交「總政策」。不管這種擔心與美國的真實意圖有多少對應性,它都在中國社會里很真實,而且在逐漸變得緊迫。 敘利亞何去何從 3月21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一份有關敘利亞問題的主席聲明。聲明重申,尊重敘利亞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尊重聯合國憲章的原則,歡迎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作為聯合特使斡旋敘利亞危機,支持安南為實現停火、人道准入和政治解決敘利亞危機所做出的努力。該聲明沒涉及敘利亞政權更迭和武力干涉敘利亞危機的用語。 中俄難以阻止事態的發展。從最早的南聯盟到後來的伊拉克,到利比亞再到今天的敘利亞,到甚至以後的伊朗,其實是一場世界的群毆,西方國家聯合起來對這些國家的一個群毆,它們的力量是很強大的。 再者,要看俄羅斯能堅持多久,因為每一次都是俄羅斯,特別是南聯盟的時候,非常的義正言辭,最後它就撤了,這種劇情已經上演好幾次了。 2、 美國回歸亞洲 2011年,美國「回歸亞洲」步伐加快,「回歸亞洲」戰略涉及外交、軍事、經濟等各個方面。外交上,專注於南海問題,旨在擴大問題的復雜性;軍事上,加大在澳大利亞駐軍,向菲律賓出售武器等;經濟上,美國力推《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而中國的迅速崛起,讓美國感到了不安。我國應該冷靜觀察,穩住陣腳,從戰略上藐視來自美國的「包圍」,推動自身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奧巴馬高調回歸亞洲,中美關系小摩擦不斷(視頻) 一、美國確立「回歸亞洲」戰略的緣由 第一,全球戰略部署的需要,美國全球戰略部署的勢力滲透只剩下亞洲了。 第二,亞洲占據的重要地位,亞洲成為了世界經濟的「穩定劑」。 第三,解決美國自身的困難,亞洲的發展和繁榮與美國息息相關。 第四,平衡潛在的對抗力量。 美國回歸亞洲實質就是遏制中國 在美國,最具影響力的進攻性現實主義代表人物米爾斯海默就認為,隨著實 3 力的增強,中國總有一天會發起對現有霸權國的挑戰,也就是對美國的挑戰。 亞洲:美國實施全球戰略的重要一環(圖片) (二)美國「回歸亞洲」戰略的部署及行動 2009年7月,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就跨越重洋來到亞洲。先是高調訪問印度,將美印關系升級到「3.0版」,隨後又抵達泰國,並高調出席正在普吉召開的盟地區論壇部長會議,代表美國簽署了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此舉正式吹響美國「回歸」亞洲地區事務的號角。 2010年7月,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出席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議表示,美國深切關注中國與東盟「在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的爭端」 。 這是美國政府首次公開明確表示介入南海爭端。 2011年11月,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美國夏威夷檀香山舉行,這是美國又一次主辦APEC領導人會議。峰會上美國力推新的自由貿易協定――「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 ,簡稱TPP。 美國「回歸亞洲」就是借道亞洲回家 如果美國回歸亞洲戰略失敗,那也就意味著其稱霸全球的失敗。近年來,美國不但沒有能夠征服世界,反而為霸權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更糟糕的是拖累了美國的經濟發展;美國國內的政治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美國目前的戰略實際上就是「借道」亞洲的「回家」戰略,主要是想把亞洲當成美國的前沿陣地,防止美國本土的安全受威脅。所以說,美國的回歸亞洲戰略實際上就是借道亞洲回家的一個過程。 外交攻勢最顯著的表現就是「南海問題」。美國插手南海問題,意在挑起中國和相關國家的爭端,在外交上孤立中國。 軍事上進行包圍帶來的挑戰。首先是增兵澳大利亞。加緊與日本和韓國建立雙邊軍事同盟,繼續加大對台灣的武器銷售。 經濟上強行干預帶來的挑戰。美國意圖在於通過TPP幫助美國增加出口,建立一個有利於自己的跨太平洋地區的自由貿易區,進而主導亞洲的經濟秩序。 外交 軍事 經濟 美國「回歸亞洲」戰略對中國的挑戰 奧巴馬訪"三八線"眺望朝鮮(圖片) 中國完全可以從戰略上藐視來自美國的包圍 最重要的是推動中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我們謹記當年鄧小平的教導,同時提出:韜光養晦,積極有所作為 (三)中國對美國「回歸亞洲」戰略的應對

❾ 世界各國當前面臨著哪些共同的國際問題

一、國際安全形勢總體趨向緩和,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
首先,兩次世界大戰的慘痛教訓促使各國人民下定決心維持和平,以使後代免除戰 爭的浩劫。其次,核 武器的大規 模殺 傷力和威懾力足以將地球毀 滅很多次,因此誰也不願意因打核 戰爭與地球同 歸於盡。再次,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使世界各國依存度提高,共同利益的領域擴大,進一步減小了爆 發世界性大 戰的可能性。
二、傳統安全領域中威脅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並有新的表現
首先是局部沖突與熱點問題此起彼伏。尤其是這些熱點問題都發生在國際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的敏感地帶,直接或間接牽動世界主要國家在這些地區的戰略利益,導致大國利益關系的復雜化,更增添了大國關系中的隱患和變數。其次是各國的國防開支逐年增長。這種狀況意味著各國仍然把軍事發展作為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因素,國家之間發生戰爭的威脅依然存在。再次,主要核 大國進一步加強戰略力量,全球核 武擴散問題依然嚴重,這對世界安全構成了極大隱患。
三、非傳統安全構成的威脅甚至超過戰 爭
首先是國際恐 怖主義問題。2012年以來,恐怖主義活動出現新的反彈,打擊恐怖主義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更加突出。恐怖主義襲擊頻率增加,活動范圍及襲擊規模擴大;恐怖襲擊方式令人防不勝防;國際反恐斗爭中雙重標准問題使得國際反恐陣線有破 裂的傾向。其次是環境安全問題。全球氣候變暖引發世人對環境安全的極大擔憂。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氣候災害頻發,甚至使部分小島嶼國家生存面臨威脅。再次是金融安全問題。這次金融危機不僅重創了發達國家,也嚴重打擊了新興市場國家及發展中國家的虛擬經濟及實體經濟,並引發了諸多社會及政治問題。最後還有愈演愈烈的販 毒走私、嚴重傳染性疾 病擴散、肆無忌 憚的海 盜活動,以及日益嚴重的非法移民等問題,這些都對國際安全產生了很大負面影響。

❿ 當前主要國際海洋爭端有哪些

很多啊特別是中國和外國就很多
中國和日本關於東海和釣魚島
中國和東南亞國家(主要是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的南海諸島所有權爭端
英國和阿根廷關於馬島群島的爭端
東南亞各國之間的海洋爭端
日本和韓國爭端
.....還有很多的,只要你用網路查一下國際海洋爭端就知道了

閱讀全文

與國際爭端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