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會計監督的國際組織有哪些

會計監督的國際組織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5-07 03:27:05

A. 會計監督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會計監督的主要依據有以下四點:

(1)國家法律、法規、規章

(2)會計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

(3)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4)單位內部預算、財務計劃、業務計劃

事前監督與事中監督有利於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採取補救措施,防患於未然;事後監督便於全面、真實、准確地檢查經濟活動的全過程,提高會計監督的准確性.因此,應結合具體情況,靈活選擇監督的方法。

(1)會計監督的國際組織有哪些擴展閱讀

財務會計監督的主要特點

其主要特點在於:

一是以提供正確、相關、可靠和可比的財務報告為目的;

二是以公認會計准則為標准;

三是以復式簿記系統為基礎;四是堅持以實際交易價格為計量屬性。因此,財務會計監督寓於財務會計核算中,核算的過程就是監督的過程,核算的內容就是監督的內容。

B. 試論會計的監督職能的論文

淺談會計監督與審計監督

一、會計監督與審計監督的含義
對於會計監督和審計監督這兩個詞語,我們並不陌生。但是,究竟什麼是會計監督?什麼是審計監督呢?
(一)會計和審計。會計是以貨幣為計量單位,以憑證為依據,採用專門的技術方法,對企業、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連續、系統、全面、綜合地核算和監督,並向有關方面提供會計信息,參與經營管理,以提高經濟效益的一種管理活動。審計則是由獨立的專職機構和人員接受委託和授權,對被審單位的經濟責任履行情況及有關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進行審查,並向委託人或授權人提出報告的獨立性的經濟監督活動。
(一)會計監督和審計監督。會計監督是指在會計工作中,通過記錄、計算、分析、檢查,對企業、機關、事業單位或其他經濟組織的財政、財務收支及其有關經濟活動所進行的監督。由此,筆者認為會計監督應該是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對本單位的經濟活動實施的監督管理行為。
審計監督是審計機構與審計人員以財政法規和制度規定為評價依據,對被審計監督對象的財務收支活動及其經營管理活動進行檢查、評價,以衡量和確定其會計資料和其他資料是否正確、真實,所反映的所有經濟活動是否合理、合法、合規、有效的審查監督的行為。
按照《會計法》第四章「會計監督」的內容,會計監督既包括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對經濟組織內部經濟活動的監督,又涵蓋了財政、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管、部門與機構對單位的監督檢查。但是,審計監督作為一種具有獨立性的經濟監督活動,它與作為專業性經濟監督活動的會計監督不同。審計監督是管理的再管理行為,是不可替代的。

二、會計監督與審計監督的比較
(一)監督的范圍。會計監督僅限於經濟組織內部。《會計法》第五條規定:「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依照本法規定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會計法》的實施范圍是「: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換言之,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必須對其所在單位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及財務法規監督本單位的經濟行為,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從而提高經濟效益。《審計法》規定「:國家實行審計監督制度。」審計監督范圍廣泛。從實務操作看:審計監督涉及被審計單位的生產、經營、管理、財務、技術、建設等各個方面的經濟活動,遠遠超出會計監督的范圍;同時,既包括部門、行業、聯合體、企業、事業單位等,亦包括部門、單位內部各層次、各環節,設計生產、基本建設、交換、流通、分配和各非生產領域。從事綜合性監督的國家審計機關,處於國家經濟監督體系的最高層次,不僅對各企業、事業單位的為官經濟活動進行審計監督,而且對財政、稅務、銀行等綜合性經濟管理部門所從事的專業型經濟管理及監督活動實行再監督。
(二)監督的職能和內容。會計監督是監督經濟組織的各項經濟活動,它必須與會計核算緊密結合進行,不可能脫離會計核算單獨進行。會計監督是會計的一項重要職能。審計監督是具有獨立性的一種經濟監督活動。審計監督的基本職能是經濟監督,衍生職能是經濟鑒證和經濟評價。
《會計法》規定: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違反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會計事項,有權拒絕辦理或者按照職權予以糾正。會計機構、會計人員發現會計賬簿記錄與實物、款項及有關資料不相符的,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有權自行處理的,應當及時處理;無權處理的,應當立即向單位負責人報告,請求查明原因,做出處理。
《審計法》規定:審計署對中央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審計監督;審計機關對本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和下級政府預算的執行情況和決算,以及預算外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情況,進行審計監督;對國有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損益進行審計監督;對國家的事業組織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對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損益進行審計監督;對與國計民生有重大關系的國有企業、接受財政補貼較多或者虧損數額較大的國有企業,以及國務院和本級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其他國有企業,應當有計劃地定期進行審計;對國家建設項目預算的執行情況和決算進行審計監督;對政府部門管理的和社會團體受政府委託管理的社會保障基金、社會捐贈資金以及其他有關基金、資金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對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援助、貸款項目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

三、會計監督與審計監督的現狀與建議
(一)會計監督與審計監督的現狀。會計監督的必要性幾乎沒有任何人對其質疑,會計監督也日益受到重視。但是,企業內部會計監督弱化,管理鬆懈的現象仍很普遍。如一些單位無視會計制度,過分追求企業自身利益,肆意更改企業核算基礎;企業「負責人」以權壓法,要求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出具虛假財務報告;部分會計人員,當國家利益和企業利益發生沖突時,往往受制於經營者,不能堅持原則,不能真實地反映企業經營業績,造成會計信息失真,會計工作秩序混亂,嚴重影響了國家經濟秩序的正常運行。出現這種情況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缺乏法律體系的保障。《會計法》雖然賦予會計人員一定的權利,但確保這些權利得到保障還缺少與之配套的法律、法規來支持會計人員行使監督權利;二是會計監督人員綜合素質偏低。當前,正值國家經濟快速發展之際,部分會計人員及「單位負責人」綜合素質偏低,法治意識淡薄,阻礙了會計監督的實施。三是客觀上會計監督「的土壤貧瘠」。在實際工作中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是由「各單位「」根據業務需要設置」的「,負責人」對單位的行政管理和經濟活動具「有絕對的」決策權;會計人員對掌握自身「生殺」大權的「負責人」實施會計監督,在現實工作中缺乏實施的基礎與可行性,同時也違反了監督與被監督的基本要求。況且會計人員待遇偏低,事務瑣碎繁雜,工作量大,日常忙於應付業務性工作,大多無力進行監督或不允許參與「單位」的經營管理工作。事實上,實施會計監督的權利基本上等同於紙上談兵。
審計監督是對管理的規范和監督,但目前,一些領導不重視審計工作,認為審計機構可有可無,審計人員變換頻繁,專業素質參差不齊,影響了審計報告質量和審計監督活動的實施,內部審計的作用發揮不夠,審計監督還停留在傳統的審計監督模式上,已經遠不能適應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需要。
(二)對於加強會計監督和審計監督的建議。會計監督實施的依據是:財經法律、法規、規章,會計法律、法規,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單位內部會計管理制度等。會計監督職能某種程度上是依賴於「單位負責人」、會計機構、會計人員自身素質實現的。加強會計監督首先應建立健全有關的法律法規體系。尤其應重視「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貫徹實施,從源頭上防止會計監督弱化,為會計人員行使職權提供法律保障;其次,重視外部監督的作用。會計監督必須和審計監督等外部監督密切配合,善於利用外部審計的結果為「單位」經濟管理服務,促進「各單位」守法經營,提高經濟效益;最後,還要不斷提高「單位負責人」與會計人員自身的法治意識和專業素養,強化會計監督意識,自覺履行會計監督的職責,正確做出職業判斷,杜絕違紀違規行為的發生。
審計監督的權威性、獨立性、規范性、效益性,對審計監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如何適應知識經濟的要求是審計監督工作的新課題。一是穩定審計工作隊伍,提高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審計監督是由審計人員去實施的,審計人員素質高低直接決定審計監督質量。無論是國家審計機關,還是企業內審機構、社會審計機構的審計監督工作,都急需具有復合型知識的審計人員,去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對審計監督工作的新要求,從而提高審計效率,保證審計質量;二是改變審計監督觀念,實現審計監督目的。傳統觀念中,審計監督與被監督的對象似乎是「矛」「與盾」的關系,實際上,兩者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要促進被監督對象規范制度管理,減少違紀違規問題的發生,逐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因此,審計監督是為被監督對象服務的,不能片面的理解成檢查與被檢查的關系,應寓服務於審計監督之中,才是新形勢下的審計監督觀念;三是創新審計監督工作,發揮審計監督作用。市場經濟的發展,必然導致審計監督的對象、方法、實務等發生重大變化。創新審計監督工作,改革審計方式、方法,善用計算機網路,降低審計監督成本,防範審計風險,才能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發揮審計監督作用,有效地維護「被監督對象」的合法權益和經濟利益,規范其經營行為。

C. 會計的外部監督機關有哪些

1、會計的外部監督機關包括: 國家各級稅務機關,地方各級稅務機關,審計事務所,財政局,會計事務所,注冊稅務師等。 以及各級財政部門和審計部門、銀行部門、稅務部門、工商部門、證券部門、保險部門。

2、強化對會計工作的外部監督,也就是加強社會審計監督和國家監督。

(3)會計監督的國際組織有哪些擴展閱讀:

1、社會審計監督是指注冊會計師接受委託,根據有關規定,以獨立第三者的身份對委託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客觀、公正、全面的評價,對依法公開披露的單位會計報告的真實性負法律責任。

2、國家監督主要是指財政、審計、稅務機關對企業會計工作的監督。從國家監督方面來看,要強化國家監督的力度,避免權責交叉、重復查賬。企業是社會經濟活動中的細胞,它並不是獨立於社會母體而孤立存在,而是置身於社會中。企業經濟行為中的會計工作離不開國家政府職能機構的監督。

3、修改後的新《會計法》加大了政府部門的會計監督力度,明確規定了財政部門和審計部門、銀行部門、稅務部門、工商部門、證券部門、保險部門等相關機構監督檢查會計工作的職責許可權。它們作為國家代言人,行使對會計行為、會計資料、會計信息、會計核算、會計人員從業資格等全方位的監督檢查,避免了職責交叉,重復查賬。

並配合《審計法》、《稅法》、《工商管理法規》、《證券法》、《票據法》等相繼出台實施的法律條文制約、規范會計行為,減少行政命令和行政干預。

4、新《會計法》對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等違法行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也作出了明確規定,使國家監督下的會計工作形成良性循環,做到:明確會計目標,凈化會計環境,規范會計行為,分清會計權責,促使我國會計監督與國際標准要求接軌。

D. 中國加入了哪些國際組織

政治類組織

亞洲議會論壇

聯合國協會世界聯合會

中歐倡議國組織

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

經濟類組織

世貿組織
亞太經合組織
石油輸出國組織
政府間發展組織(伊加特)

經合組織
亞洲開發銀行
世界銀行
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

15國集團
非洲開發銀行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
環印度洋地區合作聯盟

20國集團
美洲開發銀行
加勒比開發銀行
中部非洲國家經濟共同體

24國集團
歐洲中央銀行
歐洲自由貿易聯盟
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

國際展覽局
南方共同市場
比荷盧經濟聯盟
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

關貿總協定
安第斯共同體
太平洋島國論壇
大湖國家經濟共同體

博鰲亞洲論壇
太平洋共同體
東南非共同市場
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

世界旅遊組織
東非共同體
西非經濟貨幣聯盟
加勒比共同體和共同市場

國際能源機構
拉美經濟體系
中美洲一體化體系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

世界能源理事會
拉美一體化協會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
科托努協定

黑海經合組織
發展中八國集團
反洗錢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南方銀行

科技、文化、體育等專業類組織

世衛組織
第三世界科學院
世界民主青年聯盟

國際足聯
國際科學理事會
世界基督教會聯合會

亞奧理事會
國際檔案理事會
國際自由工會聯合會

國際奧委會
世界遺產委員會
國際交流發展計劃

萬國郵政聯盟
國際軍體理事會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

世界盲人聯盟
國際音樂理事會
國際信息處理聯合會

世界廁所組織
國際世界語協會
國際新聞工作者協會

國際新聞學會
國際戰略研究所
國際新聞工作者聯合會

國際大學協會
國際奧比斯組織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

世界穆斯林大會
無國界醫生組織
國際翻譯工作者聯合會

世界土著人理事會
國際新聞電影協會
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

世界佛教徒聯誼會
世界科技城市聯盟
國際志願服務協調委員會

國際會計師聯合會
世界休閑組織
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聯合會

亞太空間合作組織
世界醫護人員聯盟
國際反貪局聯合會

國際捕鯨委員會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

E. 會計的外部監督機關有哪些

1、會計的外部監督機關包括: 國家各級稅務機關,地方各級稅務機關,審計事務所,財政局,會計事務所,注冊稅務師等。 以及各級財政部門和審計部門、銀行部門、稅務部門、工商部門、證券部門、保險部門。
2、強化對會計工作的外部監督,也就是加強社會審計監督和國家監督。

3、社會審計監督是指注冊會計師接受委託,根據有關規定,以獨立第三者的身份對委託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客觀、公正、全面的評價,對依法公開披露的單位會計報告的真實性負法律責任。
4、國家監督主要是指財政、審計、稅務機關對企業會計工作的監督。從國家監督方面來看,要強化國家監督的力度,避免權責交叉、重復查賬。企業是社會經濟活動中的細胞,它並不是獨立於社會母體而孤立存在,而是置身於社會中。企業經濟行為中的會計工作離不開國家政府職能機構的監督。
5、修改後的新《會計法》加大了政府部門的會計監督力度,明確規定了財政部門和審計部門、銀行部門、稅務部門、工商部門、證券部門、保險部門等相關機構監督檢查會計工作的職責許可權。它們作為國家代言人,行使對會計行為、會計資料、會計信息、會計核算、會計人員從業資格等全方位的監督檢查,避免了職責交叉,重復查賬。並配合《審計法》、《稅法》、《工商管理法規》、《證券法》、《票據法》等相繼出台實施的法律條文制約、規范會計行為,減少行政命令和行政干預。
6、新《會計法》對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等違法行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也作出了明確規定,使國家監督下的會計工作形成良性循環,做到:明確會計目標,凈化會計環境,規范會計行為,分清會計權責,促使我國會計監督與國際標准要求接軌。

F. 我國加入了哪些國際組織

我國加入的國際組織有: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上海合作組織、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博鰲亞洲論壇等。

1、世界貿易組織

1995年7月11日,世貿組織總理事會會議決定接納中國為該組織的觀察員。中國自1986年申請重返關貿總協定以來,為復關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進行了長達15年的努力。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其第143個成員。

2、聯合國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五大常任理事國有:美利堅合眾國、俄羅斯聯邦、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法蘭西共和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71年10月25日恢復合法席位。

3、上海合作組織

簡稱上合組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哈薩克共和國、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塔吉克共和國、烏茲別克共和國於2001年6月15日在中國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間國際組織。

4、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

簡稱亞太經合組織,是亞太地區最具影響的經濟合作官方論壇。1991年11月,中國以主權國家身份,中國台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改為「中國香港」)以地區經濟體名義正式加入亞太經合組織。

5、博鰲亞洲論壇

由25個亞洲國家和澳大利亞發起,於2001年2月27日在海南省瓊海市萬泉河入海口的博鰲鎮召開大會,正式宣布成立。海南博鰲為論壇總部的永久所在地。

(6)會計監督的國際組織有哪些擴展閱讀:

1、國際組織分為政府間組織和非政府間組織,也可分為區域性國際組織和全球性國際組織。政府間的國際組織有聯合國,歐洲聯盟,非洲聯盟,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世界貿易組織等,非政府間的國際組織有國際足球聯合會,樂施會,創行,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國際紅十字會等,各種國際組織在當今世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博鰲亞洲論壇作為一個非官方、非盈利、定期、定址、開放性的國際會議組織,博鰲亞洲論壇以平等、互惠、合作和共贏為主旨,立足亞洲,推動亞洲各國間的經濟交流、協調與合作;同時又面向世界,增強亞洲與世界其它地區的對話與經濟聯系。論壇年會一般會在每年的3月底或4月舉行。

G. 屬於審計監督對象的國家出資企業有哪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第七章國有資產監督 第六十七條 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機構根據需要,可以委託會計師事務所對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的年度財務會計報告進行審計,或者通過國有資本控股公司的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由國有資本控股公司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的年度財務會計報告進行審計,維護出資人權益。

----------------------------------------------------------------------

另外延伸一下,審計機關依法監督的對象:各級政府及政府部門的財務收支、國有金融機構和企事業組織的財務收支、以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規定接受審計的其他財政、財務收支,都是審計機關審計監督的對象。

(1)審計機關對本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和下級政府預算的執行情況和決算以及其他財政收支情況,進行審計監督。
(2)審計署在國務院總理領導下,對中央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進行審計監督,向國務院總理提出審計結果報告。
(3)審計署對中央銀行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審計機關對國有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損益進行審計監督。
(4)審計機關對國家的事業組織和使用財政資金的其他事業組織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
(5)審計機關對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損益進行審計監督。對國有資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導地位的企業、金融機構的審計監督,由國務院規定。
(6)審計機關對政府投資和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建設項目的預算執行情況和決算,進行審計監督。
(7)審計機關對政府部門管理的和其他單位受政府委託管理的社會保障基金、社會捐贈資金以及其他有關基金、資金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
(8)審計機關對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援助、貸款項目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
(9)審計機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國家機關和依法屬於審計機關審計監督對象的其他單位的主要負貴人,在任職期間對本地區、本部門或者本單位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應負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進行審計監督。
(10)審計機關對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由審計機關進行審計的事項,依照審計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進行審計監督。
(11)審計機關對與國家財政收支有關的特定事項,向有關地方、部門、單位進行專項審計調查,並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審計機關報告審計調查結果。
2010年最新《審計法實施條例》關於審計機關職責的相關法律規定:
第十五條 審計機關對本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具體組織本級預算執行的情況,本級預算收入徵收部門徵收預算收入的情況,與本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直接發生預算繳款、撥款關系的部門、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和決算,下級人民政府的預算執行情況和決算,以及其他財政收支情況,依法進行審計監督。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審計機關對其他取得財政資金的單位和項目接受、運用財政資金的真實、合法和效益情況,依法進行審計監督。
第十六條 審計機關對本級預算收入和支出的執行情況進行審計監督的內容包括:
(一)財政部門按照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批準的本級預算向本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批復預算的情況、本級預算執行中調整情況和預算收支變化情況;
(二)預算收入徵收部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徵收預算收入情況;
(三)財政部門按照批準的年度預算、用款計劃,以及規定的預算級次和程序,撥付本級預算支出資金情況;
(四)財政部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財政管理體制,撥付和管理政府間財政轉移支付資金情況以及辦理結算、結轉情況;
(五)國庫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預算收入的收納、劃分、留解情況和預算支出資金的撥付情況;
(六)本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執行年度預算情況;
(七)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實行專項管理的預算資金收支情況;
(八)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預算執行情況。

H. 中國加入了哪些國際組織

我國加入的國際組織有: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上海合作組織、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博鰲亞洲論壇等。

1、世界貿易組織

1995年7月11日,世貿組織總理事會會議決定接納中國為該組織的觀察員。中國自1986年申請重返關貿總協定以來,為復關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進行了長達15年的努力。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其第143個成員。

2、聯合國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五大常任理事國有:美利堅合眾國、俄羅斯聯邦、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法蘭西共和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71年10月25日恢復合法席位。

3、上海合作組織

簡稱上合組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哈薩克共和國、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塔吉克共和國、烏茲別克共和國於2001年6月15日在中國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間國際組織。

4、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

簡稱亞太經合組織,是亞太地區最具影響的經濟合作官方論壇。1991年11月,中國以主權國家身份,中國台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改為「中國香港」)以地區經濟體名義正式加入亞太經合組織。

5、博鰲亞洲論壇

由25個亞洲國家和澳大利亞發起,於2001年2月27日在海南省瓊海市萬泉河入海口的博鰲鎮召開大會,正式宣布成立。海南博鰲為論壇總部的永久所在地。

(8)會計監督的國際組織有哪些擴展閱讀:

1、國際組織分為政府間組織和非政府間組織,也可分為區域性國際組織和全球性國際組織。政府間的國際組織有聯合國,歐洲聯盟,非洲聯盟,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世界貿易組織等,非政府間的國際組織有國際足球聯合會,樂施會,創行,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國際紅十字會等,各種國際組織在當今世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博鰲亞洲論壇作為一個非官方、非盈利、定期、定址、開放性的國際會議組織,博鰲亞洲論壇以平等、互惠、合作和共贏為主旨,立足亞洲,推動亞洲各國間的經濟交流、協調與合作;同時又面向世界,增強亞洲與世界其它地區的對話與經濟聯系。論壇年會一般會在每年的3月底或4月舉行。

I. 請問中國的會計監管機構是什麼加拿大的會計監管機構是什麼國際上有統一的會計標准嗎

加拿大兩大會計機構目前就建立一個監督管理加拿大注冊會計師的全國性組織達成共識。
作為管理加拿大特許會計師(CAs)的全國性組織 —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會(CICA)與負責監督加拿大注冊管理會計師(CMAs)日常工作的加拿大注冊管理會計師協會(CMA)目前宣布,這兩大機構將從明年1月1日起推出一個「合二為一」的、全新的加拿大注冊會計師監管機構。
在一項將CAs與CMAs合並的提案中,這兩大機構負責人就明確表示,組建「國家級」注會監管機構要分兩步走:第一步是要建立一個「國家級」注會監管機構,第二步則是建立一套全新的特許職業會計師資格制度體系。
然而,由於加拿大會計工作由各省負責監管,因此,每個省的會計機構必須就合並達成共識後方可成立這一新的注會監管機構,而合並工作必須在各省認可這一全新機構之前完成。
CICA首席執行官(CEO)凱文·丹西指出,加拿大國內不同省份要在不同的時間點結束這一合並過程,這對各省注會機構而言的確是個漫長的過程。他同時表示,加拿大政府目前沒有在明年1月新「國家級」注會監管機構成立時就立即關閉CICA與CMA的計劃。這兩大機構會繼續存在,直到省際間會計監管機構完成合並時為止。
據悉,該合並計劃公布已一年有餘,涉及國內不同省份會計監管機構不同批次的合並。截至目前,加拿大國內共有7個省的CAs與CMAs就建立這一「國家級」注會監管機構舉行過多次會談,一些人還提出了投票表決合並的提案。然而,在安大略省,只有CAs對加入這一「國家級」注會監管機構感興趣,而CMAs則不願加入。
作為加拿大國內第三大會計機構 —加拿大注冊財務會計師協會(CGAs)的會員則在大多數省份選擇不參與該合並會談,但魁北克省已完成了與CAs和CMAs的合並談判,這三大機構在該省合並的法案也已通過。同時,在埃爾伯塔省,雖然CAs不同意加入該合並計劃,但CMAs與CGAs的會員則加入了合並談判的行列。
CICA的CEO凱文·丹西指出,加拿大注冊會計師(CPA)、CAs、CMAs與CGAs這4種考試所出現的龐雜局面將會在可預見的未來有所改觀。隨著時間的推移,加拿大所有省份的注會機構都會對組建「國家級」注會監管機構表示認同。

J. 會計監督可以分為哪些

經過二十幾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社會經濟逐步與國際接軌,會計監督也有了長足的發展,隨著《會計法》的修訂和實施,形成了單位內部監督、社會監督和國家監督「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體系。

內部監督

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實際上是一種微觀層面的監督形式,具體由企業

(10)會計監督的國際組織有哪些擴展閱讀:

會計監督(accounting supervision)是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依照法律的規定,通過會計手段對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的一種監督。

狹義的會計監督是會計的基本職能之一,是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一部分,是會計人員根據國家的財經政策、會計法規,利用會計所提供的信息,對會計主體經濟活動進行的全面的監督和控制,使其達到預期目標的功能。

廣義的會計監督是本文所述及的。其內容既包括內部監督又包括外部監督。會計監督分為:事前監督、事中監督、事後監督。

閱讀全文

與會計監督的國際組織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