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共產國際和蘇共是什麼關系
原則上說,不是。共產國際在原則上是各共產黨之間的聯絡和協調性國際組織,可以理解成各家共產黨的國際峰會,蘇共只是這一組織的成員之一,和其他共產黨地位相同。
實際上,是。基本上,共產國際核心成員是由蘇共委派的,因此共產國際在實質上是蘇共把持全球無產運動、傳遞蘇共指示給其他共產黨的工具。
2. 據說,共產國際是一個間諜組織.這是真的嗎共產國際究竟是一個什麼樣(:什麼性質)的組織
共產國際下面有間諜組織不假,但本身不是間諜組織
它相當於是各國共產黨的總部,各國共產黨都是它的分支,它領導各國共產黨,進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3. 共產國際是個什麼東東組織該組織為何最終土崩瓦解
共產國際即第三國際。1919年3月,列寧領導創建的世界各國共產黨和共產主義團體的國際聯合組織,總部位於莫斯科。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第二國際破產,十月革命的勝利,促進了各國共產黨的建立,客觀形勢要求建立新的國際組織。1919年3月2日在莫斯科召開了國際共產主義代表會議,有來自21個國家的35個政黨和團體的52名代表參加。大會通過了《告國際無產階級宣言》、《共產國際行動綱領》、《關於資產階級民主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提綱》等文件,宣告第三國際成立。
1943年5月15日 共產國際宣布解散,5月21日,在斯大林的辦公室召開聯共(布)中央政治局會議。出席會議的除政治局委員和候補委員外,還有季米特洛夫和曼努伊爾斯基。莫洛托夫宣讀了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關於解散共產國際的決議。加里寧指出,敵人會利用這個行動。而斯大林再次闡述了解散共產國際的理由:經驗表明,無論是在馬克思、列寧時代,還是在現在,由一個國際中心來領導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工人運動都是不可能的……當我們建立共產國際的時候,我們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力量,以為我們可以領導所有國家中的工人運動。這是我們的過錯。共產國際的繼續存在會敗壞國際主義的思想名聲,這是我們所不想要的。解散共產國際還有另外一個理由,這在決議中並沒有提到。敵人誣蔑各國共產黨,說什麼他們是外國的間諜,這也有礙他們在廣大群眾中進行工作。隨著共產國際的解散,敵人手中的這張王牌就被打掉了。所採取的這個步驟無疑將鞏固作為全國性工人階級政黨的各國共產黨,同時也將加強以蘇聯為基地的人民群眾的國際主義。結果,聯共(布)中央政治局會議一致通過了解散共產國際的決議。從共產國際解散的經過可以看出:此事自始至終是在斯大林的指導和批准下進行的,它貫穿了斯大林的政治判斷和政治意圖。從1941年4月開始醞釀,到1943年6月正式解散,斯大林曾兩次提議解散共產國際,這大約有著戰略和策略兩方面的考慮。
4. 什麼叫共產國際
共產國際即第三國際。列寧領導創建的世界各國共產黨和共產主義團體的國際聯合組織。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第二國際破產,十月革命的勝利,促進了各國共產黨的建立,客觀形勢要求建立新的國際組織。1919年3月2日在莫斯科召開了國際共產主義代表會議,有來自21個國家的35個政黨和團體的52名代表參加。大會通過了《告國際無產階級宣言》、《共產國際行動綱領》、《關於資產階級民主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提綱》等文件,宣告第三國際成立。它的任務是宣傳馬克思主義,團結世界各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為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剝削制度而斗爭。它以民主集中制為組織原則,最高權力機關是代表大會,各國共產黨是它的支部。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由代表大會選出的執行委員會負責向各國支部發布指示和監督他們的工作。總部設在莫斯科。第三國際在其存在的24年中共召開過7次代表大會、領導過65個共產主義政黨和組織。在捍衛馬克思主義,推動國際工人運動和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反對法西斯主義和帝國主義戰爭,促進國際共運發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它在歐洲、美洲、亞洲幫助各國先進工人建立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政黨,協助他們培養了一批革命骨幹,加速了各國共產黨的成長。但是,它在工作中也有許多失誤,特別是長有時受斯大林大國沙文主義錯誤的干擾,給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帶來過消極影響,其高度集中的組織形式曾影響了各黨的獨立自主和各黨之間的平等關系。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為了有效地組織反法西斯的斗爭,經各國共產黨同意,共產國際於1943年6月宣告解散。其機關刊物是《共產國際》和《國際新聞通訊》。
5. 共產國際是列寧創建的,它到底是什麼
共產國際又名第三國際,列寧領導創建,存在於1919~1943年,總部位於莫斯科,是一個共產黨和共產主義組織的國際組織。
第三國際為自己規定的任務是團結工人階級和勞動群眾,推翻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統治,確立世界范圍的無產階級專政,建立世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徹底消滅階級,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第三國際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自己的理論基礎,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
(5)共產國際通道是什麼擴展閱讀:
1919年3月2日在莫斯科召開了國際共產主義代表會議,有來自21個國家的35個政黨和團體的52名代表參加。大會通過了《告國際無產階級宣言》、《共產國際行動綱領》、《關於資產階級民主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提綱》等文件,宣告第三國際成立。
第三國際在其存在的24年中共召開過7次代表大會、領導過65個共產主義政黨和組織。在捍衛馬克思主義,推動國際工人運動和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反對法西斯主義和帝國主義戰爭,促進國際共運發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第三國際在歐洲、美洲、亞洲幫助各國先進工人建立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政黨,協助他們培養了一批革命骨幹,加速了各國共產黨的成長。
6. 共產黨和共產國際有什麼區別共產國際是什麼
共產國際即第三國際。
第三國際即共產國際,1919年3月在列寧領導下成立,總部設於莫斯科。 (圖為莫斯科第三國際紀念塔)
第三國際成立於1919年,在莫斯科成立的,那時俄國無產階級已經革命成功,建立蘇維埃政府。第三國際本名「共產國際」,以別於第二國際底本名「工人國際」。第三國際初成立時各國支部差不多都是從第二國際原有的支部分裂出來的,即是說第二國際中的革命派發展為第三國際,正式拋棄改良主義,而號召世界革命。
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二大決定參加共產國際,成為它的一個支部,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第三國際成了中共的實際領導者,中共也從第三國際獲取援助。
1925年與1926年中國國民黨兩次向共產國際申請加入共產國際,但都被拒絕。
1943年5月15日,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主席團為適應反法西斯戰爭的發展,並考慮各國斗爭情況的復雜,需要各國共產黨獨立自主地處理面臨的問題,作出《關於提議解散共產國際的決定》。同年5月22日,向全世界公布了這個決定。同年6月10日,鑒於共產國際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反對協約國而創,而美國此時成為蘇聯拉攏以反對法西斯德國的非常重要對象,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決定共產國際正式宣告解散。
無產階級是世界的,無產階級革命也是世界的,況且遠東產業幼稚的國家,更是要和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才足以增加革命的效力。現在代表世界的無產階級為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大本營的,只有俄羅斯無產階級革命後新興的第三國際共產黨。第三國際共產黨,是和一方面利用無產階級一方面供資本帝國主義利用的第二國際,正立在對抗的地位,中國共產黨既然是代表中國無產階級的政黨,所以中國共產黨第二屆全國代表大會決定正式加入第三國際,完全承認第三國際所決議的加入條件二十一條,中國共產黨為國際共產黨之中國支部。
附:第三國際的加入條件
1日常的宣傳和鼓動必須具有真正的共產主義性質。黨掌握的各種機關報刊,都必須由確實忠於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可靠的共產黨人來主持。不應該把無產階級專政只當作背得爛熟的流行公式來談論,而應該很好地宣傳無產階級專政,使每一個普通的男工、女工、士兵、農民都能通過我們報刊上每天系統登載的活生生的事實,認識到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的必要性。在報紙上,在人民會議上,在工會、合作社中,在第三國際擁護者所能利用的一切場合,不僅要不斷地、無情地斥責資產階級及其幫凶,還要斥責各色各樣的改良主義者。
2凡是願意加入共產國際的組織,都必須有計劃有步驟地撤銷改良主義者和「中派」分子在工人運動中所擔負的比較重要的職務(在黨組織、編輯部、工會、議會黨團、合作社、市政機關等等中的職務),提拔可靠的共產黨人來代替他們,最初甚至不必害怕讓普通工人來代替「有經驗的」活動家。
3在所有由於實行戒嚴或者特別法令而使共產黨人不能公開進行工作的國家裡,絕對必須把公開工作和秘密工作結合起來。在歐美各國,階級斗爭幾乎都已進入國內戰爭階段。在這種情況下,共產黨人不能信賴資產階級法制。他們必須在各個地方建立平行的秘密機構,以便在決定關頭能夠幫助黨執行自己的革命職責。
4必須始終不懈地在軍隊中進行宣傳鼓動工作,必須在每個部隊中成立共產黨支部。共產黨人多半要秘密地進行這項工作,如果放棄這項工作,就等於背叛革命職責,這同第三國際的成員的稱號是不相容的。
5必須有步驟有計劃地在農村中進行鼓動工作。如果工人階級不能得到哪怕是一部分雇農和貧農的擁護,不能用自己的政策去中立一部分其他農村居民,那就不能鞏固自己的勝利。在目前這個時期,共產黨在農村中的工作具有頭等意義。這項工作主要應當通過同農村有聯系的革命的工人共產黨員去進行。放棄這項工作,或者把它交給不可靠的半改良主義者,就等於放棄無產階級革命。
6凡是願意加入第三國際的黨,不僅要揭露公開的社會愛國主義,而且要揭露假仁假義的社會和平主義,要不斷地向工人證明:除了用革命手段推翻資本主義之外,任何國際仲裁法庭、任何關於裁減軍備的談判、任何對於國際聯盟的「民主」改組,都不能使人類擺脫新的帝國主義戰爭。
7凡是願意加入共產國際的黨,都要承認必須同改良主義和「中派」的政策完全決裂,並在最廣大的黨員群眾中宣傳這一點。否則,就不可能執行徹底的共產主義政策。
共產國際無條件地、堅決地要求在最短期內實行這種決裂。共產國際決不能容許象屠拉梯、莫迪利揚尼之流的著名改良主義者有權自稱為第三國際的成員。這樣會使第三國際在很大程度上重蹈第二國際的覆轍。
8在資產階級佔有殖民地並壓迫其他民族的國家裡,黨在殖民地和被壓迫民族的問題上必須採取特別明確的路線。凡是願意加入第三國際的黨,都必須無情地揭露「本國的」帝國主義者在殖民地所乾的勾當,不是在口頭上而是在行動上支持殖民地的一切解放運動,要求把本國的帝國主義者從這些殖民地趕出去,教育本國工人真心實意地以兄弟般的態度來對待殖民地和被壓迫民族的勞動人民,不斷地鼓動本國軍隊反對對殖民地人民的任何壓迫。
9凡是願意加入共產國際的黨,都必須在工會、合作社以及其他群眾性的工人組織中堅持不懈地進行共產主義的工作。必須在這些組織內部成立共產黨支部,這些支部應該進行長期的頑強的工作,爭取工會為共產主義事業服務。這些支部必須時時刻刻揭露社會愛國主義者的背叛行為和「中派」的動搖表現。這些共產黨支部應該完全服從整個黨的領導。
10加入共產國際的黨,必須同阿姆斯特丹黃色工會「國際」進行堅決斗爭。它應當在參加工會組織的工人中間反復地宣傳同黃色阿姆斯特丹國際實行決裂的必要性。它應該竭力支持正在產生的屬於共產國際的紅色工會國際聯合會。
11願意加入第三國際的黨,必須重新審查其議會黨團的人員成分,清除不可靠的分子,使議會黨團不是在口頭上而是在實際上服從黨中央委員會,並要求每個共產黨員議會代表都使自己的全部工作服從於真正革命的宣傳鼓動工作的利益。
12同樣,不管整個黨目前是合法的或是非法的,一切定期和不定期的報刊、一切出版機構都應該完全服從黨中央委員會的領導;出版機構不得濫用職權,執行不徹底的黨的政策。
13加入共產國際的黨,應該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建立起來的。在目前激烈的國內戰爭時代,共產黨必須按照高度集中的方式組織起來,在黨內實行象軍事紀律那樣的鐵的紀律,黨的中央機關必須擁有廣泛的權力,得到全體黨員的普遍信任,成為一個有權威的機構。只有這樣,黨才能履行自己的義務。
14在共產黨員可以公開進行工作的國家裡,共產黨應該定期清洗黨組織的成員(舉行黨員登記),以便不斷清除那些難免混入黨內的小資產階級分子。
15凡是願意加入共產國際的黨,都必須全力支持每一個蘇維埃共和國同反革命勢力進行的斗爭。共產黨應該反復進行宣傳,使工人拒絕給蘇維埃共和國的敵人運送軍用物資。應該在敵人派去扼殺工人共和國的軍隊中公開地或者秘密地進行宣傳工作,等等。
16凡是到目前為止還保留著舊的社會民主主義綱領的黨,必須在最短期內修改這些綱領,並根據本國的特殊情況制定出新的合乎共產國際決議精神的共產主義綱領。按照規定,每個加入共產國際的黨的綱領,都應該由共產國際代表大會或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批准。如果某黨的綱領沒有得到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的批准,該黨有權向共產國際代表大會提出申訴。
17共產國際代表大會及其執行委員會的一切決議,所有加入共產國際的黨都必須執行。共產國際是在非常激烈的國內戰爭的情況下進行活動的,因此,它應當比第二國際組織得更加集中。當然,共產國際及其執行委員會在一切工作中,同時必須考慮到各黨斗爭和活動的種種條件,只是在可能的情況下,才對某些問題作出全體成員都應當執行的決議。
18鑒於上述種種,一切願意加入共產國際的黨,都應當更改自己的名稱。凡是願意加入共產國際的黨都應該稱為:某某國家的共產黨(第三共產國際支部)。名稱問題不只是一個形式問題,而且是具有重大意義的政治問題。共產國際已經宣布要同整個資產階級世界和一切黃色社會民主黨進行堅決斗爭。必須使每一個普通的勞動者都清楚地知道共產黨同那些背叛了工人階級旗幟的舊的正式的「社會民主」黨或「社會」黨之間的區別。
19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閉幕後,凡是想加入共產國際的黨,都應該在最短期內召集一次緊急代表大會,以便以全黨的名義正式確認上述各項義務。
20凡是現在願意加入第三國際但至今還沒有根本改變自己的以往策略的黨,在沒有加入以前必須設法做到,在黨的中央委員會和其他一切最重要的中央機構內,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同志是在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以前就公開而明確地主張加入第三國際的。只有經第三國際執行委員會批准,才允許有例外。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也有權允許第7條中提到的「中派」代表可以例外。
21.黨員如果原則上否認共產國際所提出的義務和提綱,應該開除出黨。
共產國際即第三國際。列寧領導創建的世界各國共產黨和共產主義團體的國際聯合組織。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第二國際破產,十月革命的勝利,促進了各國共產黨的建立,客觀形勢要求建立新的國際組織。1919年3月2日在莫斯科召開了國際共產主義代表會議,有來自21個國家的35個政黨和團體的52名代表參加。大會通過了《告國際無產階級宣言》、《共產國際行動綱領》、《關於資產階級民主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提綱》等文件,宣告第三國際成立。它的任務是宣傳馬克思主義,團結世界各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為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剝削制度而斗爭。它以民主集中制為組織原則,最高權力機關是代表大會,各國共產黨是它的支部。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由代表大會選出的執行委員會負責向各國支部發布指示和監督他們的工作。總部設在莫斯科。第三國際在其存在的24年中共召開過7次代表大會、領導過65個共產主義政黨和組織。在捍衛馬克思主義,推動國際工人運動和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反對法西斯主義和帝國主義戰爭,促進國際共運發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它在歐洲、美洲、亞洲幫助各國先進工人建立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政黨,協助他們培養了一批革命骨幹,加速了各國共產黨的成長。但是,它在工作中也有許多失誤,特別是長期受「左」傾思想的干擾,給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帶來過消極影響,其高度集中的組織形式曾影響了各黨的獨立自主和各黨之間的平等關系。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為了有效地組織反法西斯的斗爭,經各國共產黨同意,共產國際於1943年6月宣告解散。其機關刊物是《共產國際》和《國際新聞通訊》。
7. 請告知什麼是「通道轉兵」有什麼歷史意義謝謝。
1934年12月,中央紅軍長征途經通道時,中共中央負責人在通道縣恭城書院召開了一次生死攸關的重要會議,史稱「通道會議」。這次會議促成了歷史上著名的「通道轉兵」,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
歷史意義:
1、在危急關頭,促成了通道轉兵,甩開了敵軍的圍堵,使中央紅軍免於滅頂之災,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並為後來遵義會議的勝利召開奠定了基礎。
2、通道會議研究了軍事問題,雖然沒有就戰略方針的轉變問題取得一致意見,但對爾後召開的黎平會議解決這個問題起了促進作用,創造了條件。
3、開始了毛澤東在軍事上的領導」,此次會議是紅軍長征中一次具有戰略意義的偉大轉折,是紅軍從失敗走向勝利的起點,在我黨我軍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7)共產國際通道是什麼擴展閱讀:
通道會議的會議過程:
12月11日,紅軍佔領湖南通道縣城。12日,中革軍委臨時決定在這里召開緊急會議,與會者有:博古、周恩來、張聞天、毛澤東、王稼祥和李德。會議著重討論紅軍戰略轉移的前進方向問題。李德、博古認為「我們依靠二軍團的根據地,再加上賀龍和蕭克的部隊,就可以在廣闊的區域向敵人進攻,並在湘黔川三省交界的三角地帶創建一大片蘇區。」
毛澤東極力說服博古等主要領導人,建議放棄與二、六軍團會合的原定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他說:「應該放棄在長江以南同二軍團一起建立蘇區的意圖,向四川進軍,去和四軍團會師。」張聞天、王稼祥、周恩來等大多數人贊同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但李德、博古仍堅持與二、六軍團會合原定計劃。這次會議雖然通過了毛澤東的建議,但由於中央領導層中意見不統一,故未能對戰略轉移的大方向作出決定。
會後,中革軍委於當日19時半下達了「萬萬火急」的《我軍明十三號繼續西進的部署》,仍按李德、博古的意見行事,電令一軍團之第二師及九軍團應向黎平方向前進,「相機進占黎平」。同時尋機北上,與二、六軍團會合。
野戰軍司令部在13日《我軍進入貴州動作的部署指示》中指出:「我軍以迅速脫離桂敵,西入貴州,尋求機動,以便轉入北上。」14日,野戰軍司令部給二、六軍團的指示重申:「我西方野戰軍已西入黔境,在繼續西進中,尋求機動,以便北上。」要求活動於常德一帶的二、六軍團,策應中央紅軍北上。
通道會議研究了軍事問題,雖然沒有就戰略方針的轉變問題取得一致意見,但促進了這個問題的解決,從而為爾後黎平會議決策紅軍戰略計劃轉變,作了必要的准備。
8. 國際大通道是什麼意思
目前所說的國際大通道一般是指中國與東南亞各國聯系的海、陸、空交通的建設,也包括油氣管道建設和輸變電工程。比如高速公路、鐵路將通向越南、緬甸等國腹地(當然主要是中國提供投資、技術等);又如,湄公河與瀾滄江是連在一起的,到時湄公河航運將全線貫通(不用說還是得中方出資),整個東南亞可以說是坐享其成!
好處是可以密切我們與東南亞各國的聯系,連帶著也幫助東盟國家加強了內部的聯系,促進經濟的共同發展和繁榮。
9. 「共產國際」指什麼
共產國際即第三國際。列寧領導創建的世界各國共產黨和共產主義團體的國際聯合組織。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第二國際破產,十月革命的勝利,促進了各國共產黨的建立,客觀形勢要求建立新的國際組織。1919年3月2日在莫斯科召開了國際共產主義代表會議,有來自21個國家的35個政黨和團體的52名代表參加。大會通過了《告國際無產階級宣言》、《共產國際行動綱領》、《關於資產階級民主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提綱》等文件,宣告第三國際成立。它的任務是宣傳馬克思主義,團結世界各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為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剝削制度而斗爭。它以民主集中制為組織原則,最高權力機關是代表大會,各國共產黨是它的支部。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由代表大會選出的執行委員會負責向各國支部發布指示和監督他們的工作。總部設在莫斯科。第三國際在其存在的24年中共召開過7次代表大會、領導過65個共產主義政黨和組織。在捍衛馬克思主義,推動國際工人運動和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反對法西斯主義和帝國主義戰爭,促進國際共運發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它在歐洲、美洲、亞洲幫助各國先進工人建立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政黨,協助他們培養了一批革命骨幹,加速了各國共產黨的成長。但是,它在工作中也有許多失誤,特別是長期受「左」傾思想的干擾,給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帶來過消極影響,其高度集中的組織形式曾影響了各黨的獨立自主和各黨之間的平等關系。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為了有效地組織反法西斯的斗爭,經各國共產黨同意,共產國際於1943年6月宣告解散。其機關刊物是《共產國際》和《國際新聞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