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際單位「千克」起源於哪一個國家
法國大革命後,由法國科學院制定。原計劃製作的是新頒布的質量的主單位——克的標准器,但因為當時工藝和測量技術所限,故製作了質量是克的1000倍的標准器,即千克標准原器——這也是國際單位制中質量單位是千克而不是克的原因
2008年04月,位於不倫瑞克的德國國家計量研究院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將採用直徑10厘米(4英寸)的純硅體去界定比現在的千克質量定義更為標準的度量方法。目前,一個質量與千克最接近的鉑銥圓柱體,作為國際統一重量單位一直存放在法國巴黎郊外戒備森嚴的金庫內,但是由於消耗與磨損,它的質量正滿慢地減少,基本單位的准確性受到影響,誤差越來越大。
⑵ 外國重量單位是什麼
外國重量單位是千克。
為國際單位制中度量質量的基本單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單位之一。一千克的定義就是國際千克原器的質量,幾乎與一升的水等重。
千克是唯一一個有國際單位制詞頭的基本單位,也是唯一一個仍然使用人工製品作定義的國際單位(其他單位都用基礎物理特性作定義,以便於在不同的實驗室內復制)。
國際單位制中米、千克、秒制的質量單位,也是國際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之一。法國大革命後,由法國科學院制定。
原計劃製作的是新頒布的質量的主單位——克的標准器,但因為當時工藝和測量技術所限,故製作了質量是克的1000倍的標准器,即千克標准原器——這也是國際單位制中質量單位是千克而不是克的原因。
性質
千克是質量的單位,而質量就相當於日常說的一樣東西有多「重」。然而,質量實際上是一個帶「慣性」的性質。
也就是說,一物體會在無外力的情況下傾向於保持既有的速度。當一質量為一千克的物體在一牛頓的力作用下,會獲得一米每二次方秒的加速度(約相等於地球重力加速度的十分之一)。
物質的重量完全隨本地的引力強度而定,而質量則不變(設該質量並非以相對論性速度相對於觀察者運動)。
相應地,在微引力下的宇航員不需任何力氣就能舉起太空艙內的物體;因為物體「沒有重量」。然而,物體在微引力下仍保有其質量,宇航員需使出十倍的力才能把十倍質量的物體以相同的加速度加速。
⑶ 質量單位千克的由來。
1960年,第十一屆國際計量大會通過的國際單位制,其國際代號為SI,我國簡稱其為國際制,將質量確定為七個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名稱為「質量」(mass),簡寫為M或m;其單位名稱為「千克」,國際單位代號為「kg」;並作文字定義:「千克等於國際千克原器的質量。
國際千克原器是世界上目前所存的定義最早(1989年)保存最嚴密
7基本量中唯一的實物標准。這個實物標准件的由來是這樣的:十八世紀中葉,法國為了改變國內計量制度的混亂情況,在規定通過巴黎的地球子午線的四千萬分之一為1米的同時,在米的基礎上規定了質量的單位,即規定1分米3的純水在時的質量為1千克(水在時密度最大),並且用鉑製作了標准千克原器,保存在法國檔案局,因而稱這個標准千克器為「檔案千克」。1872年科學家們通過國際會議,決定以法國的檔案千克為標准,用鉑依合金製作標准千克的復制器中,選了一個質量與「檔案千克」最接近的作為國際千克原器,保存在巴黎國際計量局。1889年第一屆國際計量大會批准以這個國際千克原器作為質量標准,沿用至今。
⑷ 克和千克是哪個國家開始使用的
英國,法國是制定了克的屬性,但真正實用是在英國
由於歷史的原因,世界各國一直通過有各種不同的單位體制,混亂復雜。不同行業採用的單位也不盡相同,例如:法國曾通用米-噸-秒制,英美曾通用英尺-磅-秒制,技術領域中採用工程單位制,即米-千克力-秒制,而物理學則習慣於厘米-克-秒(CGS)單位制。這對經濟交往和科技工作都十分不利。為了便於國際間進行工業技術的交流,1875年在簽署米制公約時,規定以米為長度單位,以千克為質量單位,以秒為時間單位。這就是眾所周知的米-千克-秒(MKS)單位制。
⑸ 體重kg是什麼意思
kg是重量單位,又作公斤,為國際基本質量單位,也可寫作千克。
1791年規定kg標准:1立方分米的純水在4℃時的質量 ,並用鉑銥合金製成原器,保存在巴黎,後稱國際千克原器。
2018年11月16日,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經包括中國在內的各成員國表決,全票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根據決議,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等4個SI基本單位的定義將改由常數定義 ,於2019年5月20日起正式生效。
1千克將定義為「對應普朗克常數為6.62607015×10^-34J·s時的質量單位」。其原理是將移動質量1千克物體所需機械力換算成可用普朗克常數表達的電磁力,再通過質能轉換公式算出質量。
(5)國際千克是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各國重量單位:
美國:磅是英美國家的重量單位,簡寫是lb。一公斤約莫等於2.2磅,或一磅等於0.45公斤多一點點。用於金衡的重量單位,中文用「鎊」表示。過去的一鎊硬幣的確是採用一顆一磅重的金粒製成,但現時金價與黃金的重量比例已經變成一種可以自由浮動的關系。
日本:貫日本古代重量單位,一貫約為3000到4000克
英國:盎司(香港譯為安士)是英制計量單位,符號為ounce或oz。作為重量單位時也稱為英兩。
⑹ 千克是怎麼來的
遠古以來,各個國家採用過不少名稱各異的質量單位,比如英、美兩國曾採用過的磅、英制的盎司、俄制普特和不少國家採用的公斤以及我國曾採用過的市斤、兩、錢等。現在世界各國普遍採用國際單位制,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千克,符號是Kg。
1960年,第十一屆國際計量大會通過的國際單位制,其國際代號為SI,我國簡稱其為國際制,將質量確定為七個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名稱為「質量」(mass),簡寫為M或m;其單位名稱為「千克」,國際單位代號為「kg」;並作文字定義:千克等於國際千克原器的質量。
國際千克原器是世界上目前所存的定義最早(1989年)保存最嚴密的七個基本量中唯一的實物標准。這個實物標准件的由來是這樣的:1971年,法國為了改變國內計量制度的混亂情況,在規定通過巴黎的地球子午線的四千萬分之一為1米的同時,在米的基礎上規定了質量的單位,即規定1分米3的純水在4℃時的質量為1千克(水在4℃時密度最大),並且用鉑製作了標准千克原器,保存在法國檔案局,因而稱這個標准千克器為「檔案千克」。
1872年科學家們通過國際會議,決定以法國的檔案千克為標准,用鉑銥合金製作標准千克的復制器中,選了一個質量與「檔案千克」最接近的作為國際千克原器,保存在巴黎國際計量局。
國際千克原器
⑺ 質量單位「千克」的由來(50字)
1960年,第十一屆國際計量大會通過的國
際單位制,其國際代號為SI,我國簡稱其為國際制,將質量確定為七個
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名稱為「質量」(mass),簡寫為M或m;其單位名
稱為「千克」,國際單位代號為「kg」;並作文字定義:「千克等於國
際千克原器的質量。
國際千克原器是世界上目前所存的定義最早(1989年)保存最嚴密
的七個基本量中唯一的實物標准。這個實物標准件的由來是這樣的:十
八世紀中葉,法國為了改變國內計量制度的混亂情況,在規定通過巴黎
的地球子午線的四千萬分之一為1米的同時,在米的基礎上規定了質量
的單位,即規定1分米3的純水在時的質量為1千克(水在時密度
最大),並且用鉑製作了標准千克原器,保存在法國檔案局,因而稱這
個標准千克器為「檔案千克」。1872年科學家們通過國際會議,決定以
法國的檔案千克為標准,用鉑依合金製作標准千克的復制器中,選了一
個質量與「檔案千克」最接近的作為國際千克原器,保存在巴黎國際計
量局。1889年第一屆國際計量大會批准以這個國際千克原器作為質量標
准,沿用至今。
中國「國家千克基準」在1965年由國際計量局檢定,並由倫敦的
stanton儀器公司加以調整,嚴格保存在北京中國計量科學院的質量標
准庫中。
⑻ kg是什麼單位
kg是質量單位,千克。
千克(符號kg)是國際單位制中度量質量的基本單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單位之一。一千克的定義是普朗克常數為6.62607015×10⁻³⁴J·s時的質量單位,幾乎與一升的水等重。千克是唯一一個有國際單位制詞頭的基本單位。
2018年11月16日,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通過「修訂國際單位制」決議,正式更新包括國際標准質量單位「千克」的定義。新國際單位體系於2019年5月20日世界計量日起正式生效。
千克的發展
千克最初的定義和長度單位有關;1791年規定:1立方分米的純水在4℃時的質量 ,並用鉑銥合金製成原器,保存在巴黎,後稱國際千克原器。
1901年第3屆國際計量大會規定:千克是質量(而非重量)的單位,等於國際千克原器的質量。千克用符號kg表示。千克力是工程技術中常用的計力單位,規定為國際千克原器在緯度45°的海平面上所受的重力。符號為kgf。工程技術書中常把「力」字省略,因此易與質量單位混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