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際經濟學是什麼
國際經濟學是以經濟學的一般理論為基礎,研究國際經濟活動和國際經濟關系,是一般經濟理論在國際經濟活動范圍中的應用與延伸,是經濟學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
主要研究對象有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際收支理論、匯率理論、要素的國際流動、國際投資理論、開放的宏觀經濟均衡等。國際經濟學是20世紀20年代初在傳統的國際貿易學和國際金融學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它在資本主義國家越來越受到重視。
國際經濟學理論淵源久遠,對國際經濟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亞當·斯密、李嘉圖為代表的古典經濟學說中的國際貿易理論,其比較利益的思想是現代國際經濟分析的起點,古典經濟學說之後的「邊際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為國際經濟學形成提供了重要方法。
現代意義上的國際經濟學是在傳統的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作為一門系統的和獨立的理論,它的出現大約在本世紀四十年代, 即以凱恩斯為代表的新古典主義學派興起後不久,幾十年來,國際經濟學研究吸引了西方許多經濟學者的注意力並不斷得以發展,新的方法和學說層出不窮。
(1)國際經濟學是什麼擴展閱讀:
國際經濟學的一般理論包括國際貿易理論和政策(貿易基礎、貿易條件以及貿易利益的分配)、國際金融理論和國家貨幣政策(匯率理論與制度、國際收支調節理論與政策,以及國際貨幣體系)、國際要素流動(資本和勞動力的國際流動以及跨國公司理論)等。
最近幾十年來,在以克魯格曼、弗里德曼等經濟學家的推動下,國際經濟學一般理論各個方面均獲得了持續和富有成效的發展。
❷ 從研究對象和目的看,國際經濟學的兩大特徵是什麼
從研究對象和目的看,國際經濟學的兩大特徵是(國際交易不同於國內交易;國際經濟關系是發生在各個獨立的經濟實體之間的。)
國際經濟學是以國際經濟關系為研究對象的。它的研究目的是解釋各個經濟社會之間經濟聯系的內在機制及其政策含義。
通常把經濟學研究的問題劃分為兩個層次:資源配置問題;資源的利用及積累問題。供參考。
❸ 國際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是什麼
研究對象:國際經濟關系
基本內容:1.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貿易純理論、國際貿易政策)2.國際金融理論(匯率政策、國際收支理論、開放經濟的宏觀經濟理論)
❹ 國際經濟學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
國際經濟學的內容主要包括三方面,分別是:
1、國際貿易理論和政策:貿易基礎、貿易條件以及貿易利益的分配等。
2、國際金融理論和國家貨幣政策:匯率理論與制度、國際收支調節理論與政策,以及國際貨幣體系等。
3、國際要素流動:資本和勞動力的國際流動以及跨國公司理論等。
(4)國際經濟學是什麼擴展閱讀:
國際經濟學理論淵源久遠,對國際經濟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亞當·斯密、李嘉圖為代表的古典經濟學說中的國際貿易理論,其比較利益的思想是現代國際經濟分析的起點,古典經濟學說之後的「邊際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為國際經濟學形成提供了重要方法。
現代意義上的國際經濟學出現大約在本世紀四十年代, 即以凱恩斯為代表的新古典主義學派興起後不久,幾十年來,國際經濟學研究吸引了西方許多經濟學者的注意力並不斷得以發展,新的方法和學說層出不窮。
❺ 國際經濟學怎麼學
國際經濟學知識點總結
國際經濟學課程論文3
一、什麼是國際經濟學
國際經濟學,以經濟學的一般理論為基礎,研究國際經濟活動和國際經濟關系,是一般經濟理論在國際經濟活動范圍中的應用與延伸,是經濟學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主要研究對象有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際收支理論、匯率理論、要素的國際流動、國際投資理論、開放的宏觀經濟均衡等。
二、知識要點
根據上課所講內容,簡要概括本學期重點要點。
(一)國際收支
1.概念:國際收支是一種統計記錄。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一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經濟交易。這種交易大部分是在居民和非居民之間進行的,包括貨物、服務和收入,對世界其他國家的金融債權和債務的交易,以及轉移項目。其中居民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政府機構和法人。
2.國際收支平衡表
貸方之和應該等於借方之和,全部賬目凈余額為零。計入貸方的項目包括:反映出口的世界資源;反映經濟體的對外資產減少或負債增加的金融項目。計入借方的項目包括:反映進口的實際資源;反映經濟體的對外資產增加或負債減少的金融項目。貸方表示資產持有量的減少和負債的增加;借方表示資產持有量的增加和負債的減少。
3.主要內容
1經常賬戶
經常項目包括居民與非居民間發生的所有涉及經濟價值的交易,包括以下四個子項目:貨物;服務;收入;經常轉移;
2資本(金融)賬戶 有兩大組成:資本賬戶和金融賬戶;
3錯誤和遺漏賬戶,人為設置的平衡賬戶。
4.國際收支與國民收入
封閉條件下:Y=C+I+G
開放條件下:Y=C+I+G+(X-M)
經常賬戶余額CAB=X-M
5.國際收支的自動調節機制
國際收支的自動調節是指國際收支失衡引起國內經濟變數變動對國際收支的反作用過程。
價格的自動調節機制
順差→r↓ →I、C →AD↑ →P ↑ →削弱國際競爭力→X ↓M ↑ →(X-M) ↓
匯率的自動調節機制
逆差→外匯需求>供給→本幣匯率↓ →出口商品P ↓→進口商品P ↑ → X ↑ M ↓ →(X-M) ↑
國民收入的自動調節機制
逆差→外匯支出↑ →信用緊縮→ r ↑ →AD ↓Y ↓ →M ↓ →(X-M) ↑
利率的自動調節機制
順差→外幣存款↑ →信用膨脹→r ↓ →收益率↓ →金融資產需求↓ →資本外流→ (X-M) ↓
(二)國際收支調節理論
1.國際收支的彈性分析法
貨幣貶值對經常項目收支有兩種效應:價格效應,國內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本國貨幣貶值意味著本國出口商品以他國貨幣表示的價格下降;在國外商品的國內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本國貨幣貶值同時也意味著進口商品以本國貨幣表示的價格上升;貿易量效應,出口價格的下降會導致本國出口的增加,進口價格的上漲會導致進口的減少。
2.馬歇爾-勒納條件:
馬歇爾—勒納條件表明,在進出口商品的供給彈性趨於無窮大的前提下,如果進出口商品需求彈性之和的絕對值大於1,則貨幣貶值就能發揮其扭轉貿易狀況、改善國際收支的作用。
3.貨幣貶值的時滯效應及「J曲線」
當一國的貨幣當局採取使本幣貶值的調整政策以後,相關實際部門貿易量的調整不會同步進行, 而是需要一個過程,從而在本國匯率變動的瞬間到實際部門進出口數量的調整與隨之而來的國際收支均衡的恢復之間產生一個時間上的延滯。
貶值後貿易量調整存在的這種時滯效應可用著名的「J型曲線」來描述。即一國的貨幣貶值後,最初只會使國際收支狀況進一步惡化,只有經過一段時滯以後,才會使貿易收入增加,並改善國際收支狀況。
(三)外匯與外匯市場
1.外匯的概念
動態概念:指把一國貨幣藉助各種國際結算工具,通過特定金融機構兌換成它國貨幣,用以清償國際間債權債務關系的交易行為。
外匯靜態概念
廣義:指在國家外匯管理法規中規定的一切用外幣表示的資產
狹義:指以外幣表示的可用於進行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即只有存放在國外銀行的外幣資金,以及將對銀行存款的索取權具體化的外幣票據才構成外匯。
2.外匯的特點:國際性;可兌性;可償性;
3.外匯分類:根據是否可自由兌換:自由外匯 、記賬外匯;根據來源和用途不同:貿易外匯 、非貿易外匯;根據管理對象不同:居民外匯 、非居民外匯;
4.匯率是以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或把一國貨幣折算成另一國貨幣的比率,也稱匯價、外匯牌價或外匯行市。標價方法:通常有兩種不同的標價方法——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
5.匯率的種類
從國際匯率制度的角度:固定匯率、浮動匯率
從匯率制定方法的角度:基本匯率、套算匯率(交叉匯率)
從外匯交易的交割期限的角度:即期匯率(現匯匯率)、遠期匯率(期匯匯率)
從外匯交易的支付工具的角度:電匯匯率T/T、信匯匯率M/T、票匯匯率D/D
6.匯率的決定
外匯市場上,匯率由外匯的供求關系決定。
7.外匯市場的定義及分類
定義:外匯市場是指進行外匯買賣的交易場所或網路,是外匯供給者、外匯需求者以及買賣外匯的中介機構所構成的買賣外匯的交易系統。它在實現購買力的國際轉移,避免和防止外匯風險的發生,提供國際性的資金融通和國際清算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分類抽象:(無形)市場 和 具體(有形)市場;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外匯批發市場和外匯零售市場。
8.外匯市場的參與者:外匯銀行;外匯經紀人;中央銀行;進出口商及其他外匯供求者;貼現公司;外匯交易商;外匯投機者。
9.外匯市場的功能:國際清算;套期保值;投機
10.外匯風險:外匯風險的來源;規避外匯風險——套期保值;承擔外匯風險——投機
(四)開放的宏觀經濟政策——固定匯率制下的內外平衡
1.匯率體系:匯率體系又稱匯率安排,是指一國貨幣當局對本國貨幣匯率變動的基本方式所做的一系列規定和安排。根據匯率波動的頻繁程度和劇烈程度,匯率體系可以分為固定匯率體系和浮動匯率體系兩大基本類型。
2.固定匯率體系
固定匯率體系是指各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受貨幣平價的制約,只能圍繞貨幣平價在很小的范圍內上下波動的匯率體系。兩個特點:貨幣平價相對固定;匯率波動幅度相對固定
3.浮動匯率體系
浮動匯率體系是指市場匯率不受貨幣平價的限制,隨著外匯市場上供求關系的變動而波動的匯率制度。根據政府是否干預,浮動匯率制又分為自由浮動和管理浮動。自由浮動又稱清潔浮動,是指一國貨幣當局對外匯市場不加任何干預,完全聽任外匯供求關系的變動影響匯率的波動。管理浮動又稱骯臟浮動,是指一國貨幣當局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以使匯率向有利於本國利益的方向浮動。
4.IS-LM-BP模型
開放條件下IS曲線的推導
S+M=I+G+X
S=Sa+sY
M=Ma+mY
I=I(i),dI/di>0
(五)際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機構
1.國際金融市場是國際間各種金融業務活動的領域。
廣義地說,它是指長短期資金的借貸,外匯、證券和黃金的買賣,票據的貼現及債權債務的清償等各種國際間的經濟交易。狹義地說,它是指國際資金借貸,即國際資金融通。根據資金融通期限的長短,國際金融市場可分為國際資本市場和國際貨幣市場。根據其經營活動范圍的不同,可以分為外匯市場、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黃金市場等四種類型。
2.國際金融機構分為區域性國際金融機構和全球性國際金融機構兩大類。
(六)國際貨幣體系的興衰
1.國際金本位制
黃金充當國際貨幣制度的基礎;各國貨幣間的匯率由各自貨幣的含金量決定 ;國際金本位制具有自動調節國際收支的機制
2.國際金塊本位制
規定金幣作為本位幣,但在國內不流通金幣,只流通銀行券。 ;銀行券不具有無限的法償力。 ;不能自由鑄造金幣,但仍然規定單位貨幣的含金量及黃金的官方價格;銀行券不能自由兌換成黃金,但在需要進行國際支付時可以到央行根據規定數量兌換黃金;英國、法國、比利時和荷蘭在1925—1928年間使用過金塊本位制度。
3.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內容
本位制度,美元與黃金掛鉤。美國承擔向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按官價兌換美元的義務。各國政府需協同美國政府幹預市場的金價。
匯率制度,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各國不能隨意改變其貨幣平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允許的匯率波動度為正負1% 。
❻ 什麼是國際經濟學
國際經濟學是以經濟學的一般理論為基礎,研究國際經濟活動和國際經濟關系,是一般經濟理論在國際經濟活動范圍中的應用與延伸,是經濟學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
主要研究對象有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際收支理論、匯率理論、要素的國際流動、國際投資理論、開放的宏觀經濟均衡等。
國際經濟學是20世紀20年代初在傳統的國際貿易學和國際金融學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它在資本主義國家越來越受到重視。
❼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什麼
是大學專業,該專業培養能較系統地掌握經濟學原理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理論,掌握國際貿易的知識和技能的人才。了解中國對外貿易和當代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現狀,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慣例與WTO規則,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了解主要國家與地區的對外貿易狀況,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和科研院所從事國際經濟與貿易業務、管理、調研與教學科研等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的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具有較強國際貿易實際能力,主要從事進出口業務、外貿企業管理、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跨國經營等對外經濟和對外貿易活動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國際經濟與貿易主要學:外貿英語、西方經濟學、管理學、國際貿易地理、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實務、國際金融、國際市場營銷、貨幣銀行學、外貿會計、電子商務概論、中國對外貿易政策法規、國際貿易規則與慣例等。
❽ 國際經濟學和國際貿易有什麼區別
國際經濟學屬於世界經濟學的一類,他是理論經濟學,偏向理論。
國際貿易屬於貿易經濟學,它是實用經濟學,偏向貿易和營銷。
❾ 國際經濟學研究什麼
際經濟學以經濟學的一般理論為基礎,研究國際經濟活動和國際經濟關系,是一般經濟理論在國際經濟活動范圍中的應用與延伸,是經濟學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主要研究對象有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際收支理論、匯率理論、要素的國際流動、國際投資理論、開放的宏觀經濟均衡等。
國際經濟學理論淵源久遠,對國際經濟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亞當·斯密、李嘉圖為代表的古典經濟學說中的國際貿易理論,其比較利益的思想是現代國際經濟分析的起點,古典經濟學說之後的「邊際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為國際經濟學形成提供了重要方法。
現代意義上的國際經濟學是在傳統的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作為一門系統的和獨立的理論,它的出現大約在本世紀四十年代, 即以凱恩斯為代表的新古典主義學派興起後不久,幾十年來,國際經濟學研究吸引了西方許多經濟學者的注意力並不斷得以發展,新的方法和學說層出不窮。國際經濟學的一般理論包括國際貿易理論和政策(貿易基礎、貿易條件以及貿易利益的分配)、國際金融理論和國家貨幣政(匯率理論與制度、國際收支調節理論與政策,以及國際貨幣體系)、國際要素流動(資本和勞動力的國際流動以及跨國公司理論)等。最近幾十年來,在以克魯格曼、弗里德曼等經濟學家的推動下,國際經濟學一般理論各個方面方面均獲得了持續和富有成效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