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加入國際石油工程師協會(SPE)
SPE是一個擁有79000個在世界各地進行油藏開發與生產會員的專業協會。SPE是一個提供油氣勘探開發技術信息重要的資源,它還提供在線的網路、和期刊、會議等其他項目的服務。石油工程師協會(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SPE)各種專業會議、年會等是石油天然氣研究、開發領域最重要的學術會議之一,每年舉辦一屆國際性專業年會和秋季年會,每屆發表論文1,000多篇。SPE在線庫收錄了40,000多篇SPE會議論文,用戶可從該庫中瀏覽、檢索和下載論文。其論文反映了世界石油各專業的先進水平和動態,內容包括礦藏勘探、地質學、鑽井、測井、油藏工程、採油工藝、油井完井、管道運輸、礦場機械設計、自動化儀表、計算機應用、海洋開發技術等,對石油專業人員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該協會成立於1922年。現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石油工程師會員53,000餘人,總部設在美國得克薩斯州東北部的理查森市。
㈡ 歷屆國際地質大會( IGC) 上的水工環科技活動( 第~ 屆)
籍傳茂
( 國土資源部咨詢研究中心)
國際地質大會被稱為地質界的奧林匹克大會,每 4 年召開一次,它覆蓋了地質科學的各個領域,大會的內容包括報告會、討論會、地質展覽會、地質科學電影和地質旅行等。最近幾屆國際地質大會除按學科的討論會外,還就一些跨學科的綜合性問題設立討論會,產生了很好的效果。我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學家參加了第 26 屆大會以來的各屆大會,我親自參加了其中的 3 屆 ( 第 28,30,31 屆) ,現就有關史料綜合整理如下:
一、第 26 屆國際地質大會
本屆大會於 1980 年 7 月 7 ~17 日在法國巴黎召開,與紀念國際地質大會百年的慶祝活動相結合 ( 首屆大會於1878 年在巴黎舉辦) ,來自100 多個國家的近5000 名代表參加。大會共分 20 個專業組 ( 按學科) 和 7 個專題討論會 ( 跨學科) 。會前和會後的地質旅行路線 46 條,分布在歐洲的多個國家。地質展覽面積 4400m2,有 150 個展台。放映 41 部地質科學電影。此外,幾十個國際地學組織在大會期間召開理事會或工作會議等。中國派出了 40 人的代表團,黃汲清為團長,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方面的代表有谷德振、安可士和張之一等。
二、第 27 屆國際地質大會
本屆大會於 1984 年 8 月 4 ~14 日在莫斯科召開,來自 100 多個國家的 5000 多名代表參加,其中來自蘇聯的代表約佔一半。大會設 22 個學科討論會和 9 個專題討論會 ( 跨學科) 。大會共收到論文摘要 5768 篇,宣讀論文 4000 多篇; 我國向大會提交論文 315 篇,62 位代表在會上作了學術報告。大會安排了 80 條地質旅行路線,我國代表參加了 32 條路線的考察,足跡遍布蘇聯的各大地質單元。環境地質問題在大會上受到高度重視,涉及這方面的論文有數百篇,大會僅有兩次全體會議,就有一次專門討論環境地質問題。大會還要求把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地貌、構造地質、地震地質、土壤地質等學科很好地結合起來,以解決環境方面的問題。中國的 70 人代表團出席此次大會,朱訓為團長,楊志齡為秘書長,其中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方面的代表有孫玉科、王思敬、哈承佑、凌澤民等。
三、第 28 屆國際地質大會
本屆大會於 1989 年 7 月 9 ~19 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召開,來自 100 多個國家的 5786名代表參加了大會。這次大會打破了以往按學科組織學術討論會為主的作法,改為劃分為14 個方面跨學科的專題討論會。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方面的論文劃入第五專題 ( E 專題) ,總標題是「應用地學: 環境、災害和工程」,下分次一級小專題,名稱如下: E1———水資源管理; E3———地震過程和預報; E5———從空間研究環境地質; E6———地面沉降和滑坡; E7———工程地質和海岸帶開發; E8———地質學家在土地規劃利用中的作用; E9a———保護地下水之一: 有毒物和無毒物的管理; E9b———保護地下水之二: 水源保護的水文問題; E10———放射性廢物處理和存放場的特徵; E11———放射性廢物儲存場所: 選址、設計和運營; E12———低含放射物和化學工程的應用地學; E13———地質環境和人體健康; E14———酸雨: 地質學家的觀點; E15———地學和都市化; E16———災害評估: 事故、規劃、公共教育; E17———一般自然災害: 自然的和人為誘發的災害,工程建設中的應用地學。
會議期間放映了 50 多部地質科技電影,涉及地學各個領域,包括許多珍貴的歷史記錄片。例如: 對西伯利亞的通古斯隕石雨調查的記錄等。會議期間組織了大型地質展覽,中國代表團展出了多項成果。
會前、會中、會後共組織了 70 多條地質考察路線,遍及美國本土和夏威夷,個別路線還深入到鄰國墨西哥。中國代表參加的旅行路線有: 佛羅里達中部和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岩溶水文地質 ( 袁道先等) 、加州中部的滑坡 ( 李烈榮) 、紐約城市地質 ( 方鴻慈)等。中國代表團正式成員 60 人,團長程裕祺,秘書長籍傳茂,另有參加中美合作項目的32 人也參加了大會的部分活動,水工環地質專業的代表有 10 餘人。中國代表團帶去了 3冊英文版論文集 《中國地質科學的進展》; 會後出版了《當今世界地球科學動向———中國科學家談第 28 屆國際地質大會》( 地質出版社,1990 年) 。
四、第 29 屆國際地質大會
本屆大會於 1992 年 8 月 24 日 ~9 月 13 日在日本京都市召開,來自 85 個國家的 4245名代表參加。會議收到 6000 余篇論文摘要,又恢復了以學科討論會為主的組織形式,並舉辦了 9 個專題講座、2 個專題報告會、4 個短訓班。會前、會中、會後共組織了 49 條地質考察路線,有 1400 多人參加。會議期間也組織了地質科技展覽。
「環境地質和水文地質討論會」( 討論會 No. 20) 下設 9 個小專題,反映了主辦國關心的問題: ①從人為的和自然的變化過程保護自然環境; ②森林退化和土地沙漠化的未來評價; ③地下水、土壤和沉積物的環境地球化學; ④水資源管理中的水文地質問題; ⑤堅硬岩石的地下水水文學和含水層的水力性質; ⑥火山岩含水層的水文學和地球化學; ⑦含水層利用技術: 人工補給和地下水庫; ⑧環境地質圖實例 ( 展講) ; ⑨核廢物處理的研究項目 ( 展講) 。「工程地質討論會」( 討論會 No. 19) 下設7 個小專題: ①活動地帶和穩定地帶的工程地質問題; ②第四紀沉積物和工程地質; ③地下空間利用中的工程地質; ④岩石特徵的長期變化和紀念碑的保護; ⑤建築施工中的地下水; ⑥工程地質勘察中的新方法; ⑦建築材料。
我國代表團由朱訓任團長,汪熊麟任秘書長,向大會提交論文摘要 352 篇,87 人在會上宣讀了論文。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方面的專家有陳雨蓀、王思敬、黎清寧等。中國地質學會在會前挑選 93 篇英文論文,匯編成論文集,送交大會交流,還在地質科技展覽會上展出重要地質成果 45 項,圖書雜志 200 多種,受到了好評。
在第 29 屆國際地質大會討論的基礎上,日本地調所發起了「東亞自然災害編圖項目」,得到了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各國的響應,此項目產出了比例尺 1∶ 500 萬的圖件,在第 30 屆國際地質大會期間這個項目組還開展了活動。
五、第 30 屆國際地質大會
本屆大會於 1996 年 8 月 4 ~14 日在北京召開,來自 114 個國家和地區的 6000 多名代表參加。會議共收到論文摘要 8000 多篇,作學術報告和論文展講的有 6000 多人次。參加79 條地質考察路線的有 1036 人。有 24 個國家的 180 個單位參加了地質科技展覽會,參觀者 4 萬餘人。大會主席宋瑞祥,大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張宏仁。
大會設置了 「學科討論會」系列和 「專題討論會」系列 ( 跨學科的重大專題) ,另設有論文展講。與水工環有關的討論會有: 「學科討論會」方面的: 瑏瑦水文地質; 瑏瑧工程地質; 瑏瑨環境地質。「專題討論會」方面的: ?地學與人類生存、環境、自然災害; ?全球變化。每個討論會都有中外召集人各一人。會後由荷蘭 VSP 出版公司和中國地質出版社編輯出版了分冊的英文論文集和中文論文集。這次大會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地質研究的成果,也使更多的基層地質工作者有機會了解國外的情況。
六、第 31 屆國際地質大會
本屆大會於 2000 年 8 月 6 ~17 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到會的 3700 名代表中巴西代表約占 1/3。大會的主題是「地質學與可持續發展———第三個千年的挑戰」。本次大會安排的大型學術活動較多,大會學術報告 9 個,分 3 次進行,它們是: ①礦產勘探; ②油氣勘探; ③清潔能源; ④土壤保持和管理; ⑤防治地質災害; ⑥21 世紀的水資源; ⑦全新世氣候變化的地質記錄; ⑧全球氣候變化; ⑨地學對可持續社會的作用。其中一半以上的報告與水工環地質有關。除 「水文地質」、 「工程地質」、 「環境地質」的學科討論會外,跨學科的 「專題討論會」系列中的 「B 專題」是「地學與人類生存、環境、自然災害」,它包括 7 個小專題: ( B 1) 地質遺產; ( B 2) 核電站和核廢料的選址和管理;( B 3) 工程地質的新趨勢; ( B 4) 地質災害和自然災害; ( B 5) 地下水資源和可持續發展; ( B 6) 地學與發展; ( B 7) 地震預報的新前景。大會還組織了地質旅行和地質科技展覽會,有 210 個單位參加了地質科技展覽會。中國代表 180 人,其中官方代表團80 人,其餘為來自北美和西歐的留學生和訪問學者。水工環地質專業的代表有 10 餘人。
七、第 32 屆國際地質大會
本屆大會於 2004 年 8 月 20 ~28 日在義大利佛羅倫薩市召開,這是第二次在義大利舉辦國際地質大會,1881 年曾在義大利的博洛尼亞舉辦過第 2 屆國際地質大會。本屆大會的主題是「從地中海地區看全球地質復興: 地質學、自然災害、文化遺產」。內容包括:①地質復興: 論證地質學更好地服務於人類的需要; ②了解地球: 展示對地球各方面的新認識; ③國際合作: 以地中海為出發點促進國際合作 ( 此次大會的旅行路線遍及地中海的南北兩岸) ; ④基礎地質科學與應用地質科學的相互作用: 有效地評估自然災害、合理地開發自然資源; ⑤保護文化遺產: 解決文化遺產保護和修復的地質問題。會議舉行了300 多場學術報告會。
中國代表團由孫文盛任團長,在大會前出版了 3 本英文論文集; 會上舉辦了大型地質展覽,中國在 48m2的展台上展出了各方面的地質成果,其中包括已批准建立的 8 個世界地質公園的介紹、亞洲水文地質圖,以及在現代中國重大工程建設項目 ( 青藏鐵路、西氣東輸等) 中的地質工作成果。
結束語
2008 年 8 月在奧斯陸召開的第 33 屆國際地質大會上,為了紀念 「國際地球年」這一主題,特別安排了 7 個主題報告會,其中有「地質災害」和「水、人類健康、環境」兩個報告。可見國際社會對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災害地質的關注程度甚高。水工環地質工作者要緊跟時代需求,為實現經濟和社會的科學發展作出新貢獻。
㈢ 我的論文領域是油田的人工智慧信息處理方向,可以參加國際石油石化技術會議嗎,只能投論文的方式參加嗎
國際石油石化技術投稿范圍有八大類,1.油氣勘探與生產的油氣藏靜動態評價與管理2.鑽采工藝與油田化學技術3.油氣儲運與流動保障技術4.海洋鑽采工程與集輸系統5.煉油與化工技術6.機械、材料與腐蝕防護技術7.智能與信息技術8.環境監測、治理與HSE管理.第7領域包含了你的研究。
如果你是在校學生的話,可以通過參加中國區SPE學生分會徵文活動,不僅可以投遞論文,還可以是產品設計、軟體開發和方案設計,優秀論文和創新作品有機會獲得學會的現金獎勵和證書.在職人員只能投遞學術論文進行參會交流,不能參加中國區SPE學生分會徵文活動。
㈣ 石油工程師學會(SPE)
油氣開發技術的發展,以及影響世界石油工業的財務與經濟形勢的重大變化,要求改迸油氣資源儲量評價體系。石油工程師學會(SPE)是一個非營利性的專業技術組織,其會員工作領域為能源資源開發和開采。
SPE的創建可以追溯到1871年,美國采礦工程師學會(AIME)在賓夕法尼亞州(美國)奠基。1913年,AIME創建了一個石油和天然氣委員會,並成為了該學會的支柱。1957年,SPE正式成為AIME的分會,1985年作為一個獨立組織開始運作。截至2012年初,SPE在全球118個國家大約有10萬名會員。
石油工程師學會是一個公認的油氣勘探和開採的技術信息來源地,從事油氣資源儲量評價工業標準的技術定義的開發。SPE通過專業媒體出版物、網站(www.spe.org)、會議、技術研討會和論壇開展業務。
烴類液態、氣態和固態資源儲量定義的標准化,以及在國際層面對其開展評價的工作始於20世紀30年代。在工作階段早期,主要注重證實儲量的定義。1987年,基於石油評估工程師學會(SPEE)的調查成果,石油工程師學會發布了自己的關於所有液態、氣態和固態油氣儲量的分類體系。同年,世界石油理事會(WPG,以前的世界石油大會)在遵循獨立評估的原則下,發表了其烴類液態、氣態和固態儲量的分類體系,與SPE的分類體系實際上是一致的。1997年,這些組織聯合開發了一個通用的烴類液態、氣態和固態儲量的分類體系。2000年,美國石油地質學家協會(AAPG)、SPE和WPG提出了一個覆蓋所有烴類液態、氣態和固態資源儲量類別的分類體系(石油資源分類體系,2000)。在接下來的幾年裡,該分類體系補充了解釋和輔助性文檔,例如「資源儲量評價技術使用補充說明(2001)」和「烴類液態、氣態和固態資源儲量定義中的術語表(儲量/資源術語表,2005)」。此外,SPE還發表了儲量計算和審計的標准(儲量審計標准,2007年)。
2004年,石油工程師學會僱傭了全球石油和天然氣工業領域最好的科學和技術專家,開始更新油氣儲量的定義,並在2007年完成。專家們考慮了新技術的影響和商務行為中財務與經濟形勢的變化,開展了與其他儲量評價體系的對比研究,並吸收了它們的長處。特別是考慮了 SEG、加拿大證券管理委員會、俄羅斯聯邦自然資源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挪威石油理事會、美國地質調查局、英國的推薦會計處理公告(SORP-001)和聯合國分類框架的技術內容。
在各類行業組織的共同努力下,借鑒了其他油氣和固體礦產資源國際分類體系的長處,2007年研發了石油資源管理系統,即SPE(PRMS),其發展的歷史階段如圖1.2所示。
SPE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委員會同意了石油行業專家們的意見,修訂了PRMS的定義,提交給SPE的董事會和合作夥伴審批,包括世界石油大會(WPG)、美國石油地質學家協會(AAPG)和石油評估師學會(SPEE),他們審閱了這些定義,並表示同意。
該體系所提出的定義為創建一個更准確的資源儲量評價體系和資源儲量評價體系的全球化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圖1.2 SPE(PRMS)體系的發展階段
2008年,SPE增補了儲量評價要求,該要求由另一個有影響力的組織——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G)提出。SEG的要求符合當時實踐和技術發展水平[15]。同年,PRMS被作為石油與天然氣工業的報告標准,並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作為更新規則(2008年12月31日發布的「石油與天然氣報告的現代化」)的指南。
2011年,SPE編制了石油資源管理系統應用指南[20]。
㈤ 我是油氣勘探專業的,專業性比較強的會議有哪些想通過石油行業的技術會議,了解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關於油氣勘探專業,隸屬於石油行業的上游階段,主要是對油田的地質儲集體表徵與描述、進而完成油氣田的建模,國內的會議油氣田勘探與開發國際會議(IFEDC)主要是針對油氣田勘探和開發領域的,當然也會附帶一些相鄰的產業鏈的技術討論和分享,其次是IPPTC是關於石油石化技術行業的會議,包含了石油石化行業的各個領域(石油勘探開發、採油工程、煉化、管道、石油機械設備等),其他有些石油行業的會議側重點是石油化工和環保領域、新能源以及一些和石油有交叉的學科領域,相關性弱。
㈥ 中國有哪些定期舉辦的國際性石油會議
石油會議,不知道頁岩氣的算不算,石油天然氣是一家的。
頁岩氣技術革命正在席捲全球,中國的頁岩氣儲量也非常大。從3月中旬開始,頁岩氣領域將迎來兩重磅會議,由中國礦業聯合會主辦的「2013國際頁岩氣大會」於3月18日在北京舉行,緊接著「國際頁岩氣勘探開發暨市場高峰論壇」將於28日在重慶召開。海默科技曾在今年1月透露參與未來國內頁岩氣招標,優先在頁岩氣開發周期中優先受益;潛能恆信表示將擇時介入對非常規油氣的勘探;主營鑽機的寶德股份、專用設備的山東墨龍和吉艾科技,都值得關注。
㈦ 還有哪些國際石油組織和會議
● 世界能源理事會
世界能源理事會,簡稱WEC,成立於1924年7月11日,是一個非政府、非商業性國際組織,總部和永久秘書處設在倫敦。其前身為世界動力大會,後來逐步發展為涉及石油、天然氣、電力(水電、熱電和核電)、可再生能源及能源效率等方面的國際能源組織,是全球最重要的多元化能源組織,由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成員組成,每三年舉辦一次世界能源大會。其宗旨是:為了全人類的最大利益,推進能源的可持續供應和利用。
● 國際天然氣聯盟
國際天然氣聯盟,簡稱IGU,是世界天然氣行業權威的、非營利性的國際組織,創建於1931年。在瑞士沃韋注冊,秘書處設在丹麥荷爾紹姆。目前已有67個國家的天然氣行業協會加入了該聯盟,也就是說該聯盟實際上代表了全世界絕大部分天然氣生產和消費地區。其宗旨是:促進世界天然氣行業的技術和經濟進步,支持天然氣供應鏈每一環節的革新,推動會員國之間和國際組織之間的交流。國際天然氣聯盟工作委員會每三年召開一次世界天然氣大會。其涉及的領域包括:(1)天然氣勘探、開發和處理;(2)地下儲氣;(3)液化天然氣;(4)天然氣輸送;(5)天然氣分配;(6)家庭和商業天然氣的利用;(7)天然氣的工業利用和天然氣發電;(8)環境、安全和健康;(9)天然氣戰略、經濟和法規;(10)天然氣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影響。
● 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
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簡稱「海灣合作委員會」(GCC),總部設在沙烏地阿拉伯的利雅得。1981年5月25日,由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和卡達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都阿布扎比建立。因這六國地處海灣地區,以此得名。其宗旨是:加強成員國在各領域里的協調、合作和一體化,以促進海灣各國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繁榮,維護海灣地區的和平與安全。由於海灣合作委員會的成員國多數是重要石油生產國,因而石油問題也是該機構經常和主要討論的話題。
● 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
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簡稱OAPEC,是阿拉伯石油生產國為維護自身利益、反對西方石油公司的壟斷和剝削而建立的組織。1968年1月9日,科威特、利比亞和沙烏地阿拉伯三國在貝魯特創建了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總部設在科威特城,共有11個成員國: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巴林、埃及、伊拉克、科威特、卡達、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突尼西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其宗旨是:協調成員國間的石油政策,協助交流技術情報,提供培訓和就業機會,探討成員國之間在石油工業方面進行合作的方式和途徑,利用成員國的資源和潛力,建立石油工業各個領域的聯合企業,維護成員國的利益。其原則是:不幹涉和不違背石油輸出國組織權威性機構討論決定的石油政策。
㈧ IPPTC 與IFEDC 兩個會議有什麼不同
不知道你說的並列是甚麼意思,如果是相互不關聯肯定是不受影響,如果是關聯的IF語句肯定會有影響,否則關聯就沒成心義了。
㈨ 礦產勘查會展
全球礦業會展是分類的,有綜合性的、有專門礦種的、有技術設備的、有按礦業不同階段設展的,如礦產勘查、礦山建設、采礦、環保復墾的礦業會展。礦產勘查會展是針對礦產勘查、可行性研究領域的會展,是境外尋求投資機會、獲取礦產勘查商業信息的重要來源,也是廣交礦產勘查市場各類市場主體的機會。
勘查會展的參加者主要有:
★ 尋求引資和投資機會的初級勘查公司經理人員;
★ 出讓權益的個體探礦者;
★ 尋求投資項目的大型礦業公司地質學家;
★ 尋求項目或並購機會的勘查投資機構或基金公司;
★ 為初級勘查私公司上市的經紀人;
★ 投資初級勘查公司股民 (了解投資對象狀況) ;
★ 尋求咨詢合同的礦產勘查咨詢公司;
★ 尋求承包合同的礦產勘查實物工作承包商;
★ 與商業性礦產勘查有關的媒體和信息服務商;
★ 獨立勘查地質學家和礦業分析家;
★ 為推進礦產勘查開發引資的政府官員;
★ 為礦產勘查提供公益性服務的地質調查所;
★ 聯系礦產勘查市場主體的各類協會;
★ 學習和尋找工作的學生;
★ 為會見老友的退休勘查地質學家等。
全球礦產勘查會展很多,例如加拿大的勘探與開發者年會(Prospector & Developer Association Conference,PDAC) 、英國的礦業財富論壇 (Mines & Money,M&M) 、澳大利亞的挖礦人和買賣人年會 (Diggers & Dealers,D&D) 、澳大利亞的悉尼全球礦業和勘查投資 會 展 (Global MinES Sydney ) 、 智 利 的 探 礦 采 礦 年 會(EXPOMIN) 、中國的國際礦業 大 會、南 非 的礦 業 投資 (Mining Investment) 等。這些會議規模較大,會吸引世界各地的與會者參會。還有大量地區性的礦產勘查會展,針對性強,規模較小。例如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礦產勘查協會舉辦的礦產勘查集市(Mineral Exploration Rounp) ,只是針對加拿大 BC 省的礦產勘查會展。
現在筆者以全球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的礦產勘查會展——加拿大勘探與開發者年會 (PDAC) 為例,做一個解剖。
1994 年,在北京舉行的國際地球化學勘查會議上,加拿大獨立勘查地質學家 J. 巴拉克索問筆者,為何在國際地學的學術會議上,甚至是非常專門的學術會議上,都可以看到中國的地質學家的身影,中國的代表團往往都是最大的,但為什麼在商業性的礦產勘查會議上卻看不到一個中國人。不待筆者回答,他建議筆者一定要參加加拿大勘探與開發者年會 (PDAC) 。在他的幫助下,1995 年筆者第一次參加了 PDAC 大會。到2011 年,筆者一共參加了11 次 PDAC大會,可以說對 PDAC 是有所了解的。
加拿大勘探與開發者協會的年會 (以下簡稱 PDAC) ,從 1932年開辦,已連續舉辦79 年,時間地點未曾改變。每年3 月的第一個星期的星期日在加拿大多倫多的皇家約克飯店舉行,1997 年會議主體移至近傍的國際會展中心 MTCC。會議舉辦初期僅是加拿大國內的個體探礦者和小型勘探公司的一個商業性礦產勘查會展,後來漸漸演化為一個國際性的商業性礦產勘查會展,形成品牌,成為全球最大的固體礦產勘探與開發的會展。加拿大是全球最大的商業性礦產勘查國家,也是全球最大的風險勘查資本市場所在地。加拿大風險勘查投入佔全球風險勘查投入的 16%,高於第二位的澳大利亞 3個百分點。在加拿大注冊的初級勘查公司數量和上市初級勘查公司的數量居全球第一,在全球五大洲開展礦產勘查。因此參加 PDAC,可以了解到全球礦產勘查動向,為境外礦產勘查收集到大量最新的商業信息。
根據其信息豐度,依次從以下 5 個方面,獲取境外礦產勘查信息。
一、展覽
按慣例劃分為3個展區。
1. 投資者交流展區 (Investors Exchange)
投資者交流展區基本就是初級勘查公司設的展區,另有部分個體探礦者以個人的名字設展位。初級勘查公司在其展位中,展示公司勘查項目的找礦潛力和開發前景,用形象化圖片,用 「濃眉大眼」的地質圖、剖面圖、三維動畫,展示物化探異常,勘查的鑽探、坑探工作進展,吸引參觀者駐步。公司的經理人員和地質學家向來訪者詳細介紹公司勘查項目的情況,回答他們的問題,並提供可供進一步評估項目的資料,提供光碟或 U 盤資料。
初級勘查公司參展的目的是: 尋求定向增發、期權轉讓、合資勘探、出售項目的商業機會,進一步籌集勘查資金。提高礦產勘查市場對公司項目的了解和認可,有利於推高公司的股票價格。公司展台也是會見客戶的場所,因為初級勘查公司資金和管理資源有限,不可能到世界各地走訪客戶,通過在展台和來訪者的面對面交流,了解客戶的勘查投資理念和需求,判斷來訪者是不是潛在的合作者,可否進一步聯系。大型礦業公司、投資公司、基金機構、股票經紀人等與會者則在投資者交流展位上,收集信息,尋找投資機會。
投資者交流展區共有 570 個展位,因為部分展區分上下半時,上下半時展出的公司不同,有不少展位是幾家初級勘查公司共用的,例如有 4 家初級勘查公司: Strategic Metal Ltd. ,Atec Resources Ltd. ,Arcus Development Inc. ,Rock Haven Resources Ltd. ,它們勘查地區相同、目標礦種相近、市值不高、共享勘查技術和經驗、共享市場資源,組成了一個初級勘查公司團隊 Discovery Group,在PDAC 大會上共用一個展位,降低了商業性礦產勘查的營銷成本。估計 PDAC 大會期間,大約有 800 家初級勘查公司參展。按金屬礦業集團統計,每個上市初級勘查公司,平均擁有 6 個項目計,投資者交流展區總計約有 4 800 個勘查項目,簡直是一座境外礦產勘查信息的超大型富礦。從圖 6-1 中,僅可見到約 20 個展位,只佔投資者交流展區的 1/30,可見場面之大。從這張圖片上,也可以體會到其火爆的場景。巴拉克索稱 PDAC 是 「Rounp」,就是個礦產勘查的 「騾馬大會」,或者說像一個礦產勘查的 「大集」,這是非常確切的。熙熙攘攘皆為利來,趕場的人流不是去了解什麼 「新精神、新動向」,也不是來探討地質學術問題,而是只想了解商業性礦產勘查的信息,捕捉全球商業性礦產勘查的商機。這里就像瑞麗的賭石市場一樣或像北京潘家園古董市場一樣,大家都想看能不能 「淘到什麼寶貝」。
投資者交流展區展示了初級勘查公司作為境外礦產勘查的主角形象。大型礦業公司一般不在投資者交流展區,在這里看不到必和必拓、力拓、紐蒙特這些耳熟能詳的大型礦業公司的展位。
2. 商貿展區 (Trade Show)
商貿展區就是為礦產勘查提供各類服務的展區,主要是為初級勘查公司提供服務的展區。因為初級勘查公司規模小,除了勘查地質學家、少量經營管理人員外,不能形成小而全、類似我國地勘單位那樣的機構,需要各類服務。商貿展區體現了礦產勘查服務的高度專業化服務,這也是商業性礦產勘查市場化需要的結果。
PDAC 的商貿展區共有 608 個展位。按服務的領域,可將展位分為以下 13 類:
圖 6-1 PDAC 投資者交流展區
(1) 鑽探承包公司和鑽探設備供應商。該領域重要的公司,如長年公司 (圖 6-2) 、兄弟公司、寶峨公司等,歷年都有展位,中國無錫的中國地質鑽探設備公司自 2008 年起也開始設置展位。
圖 6-2 長年公司展位
(2) 地球物理承包公司與物探設備供應商。歷年來都是參展公司最多的門類。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找礦難度加大、礦產勘查對物探的需求增加的狀況。有的公司研製出售物探儀器設備,又承包航空和地面物探掃面,以及培訓和咨詢。其中,Fugro Airborne Service是全球最大的航空物探公司,從事地面物探的 Phoenix、Zonge 等公司已打入中國物探市場多年。
(3) 商業實驗室和分析儀器供應商。其中最著名的是 ALS Chemex 公司,其分析實驗室分布全球。還有 Innov-X Systems 公司每年推出的多款、最新的野外攜帶型分析儀展位,吸引了很多勘查地質學家。
(4) 勘查軟體公司、互聯網公司、遙感和制圖公司。這幾年,勘查軟體公司的展位迅速增加,說明礦產勘查智能化水平的提高。2011 年 PDAC 商貿展區該門類的展位達 19 家,包括著名的 Maptek及最早進入中國的 Micromine 等。
(5) 礦產勘查後勤服務。為提高礦產勘查效率,特別是邊遠地區的勘查,現在廣泛使用小型直升機用於勘查。在 2011 年 PDAC 商貿展區就有14 家航空運輸服務公司展位。另外,還有勘查設備供應商。大的有包建野外作業活動房,實現酒店化管理,提供野外營地每人每天 100 ~ 150 加元的食宿包干,按每人·日計費。還有地質錘、放大鏡、野外記錄本、安全繩等野外易耗物品的供應商,以及海事衛星通訊服務公司等。
(6) 咨詢服務公司。咨詢業務的范圍很寬,涉及獨立勘查地質學家對礦產資源量儲量的計算和審查、勘查項目的地質潛力評估、概略性研究、預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礦產勘查設計、勘查項目管理、遙感和 GIS 服務、選礦和冶煉試驗、勘查資料庫的建立和管理、礦權的價值評估等。有的是從事專門咨詢的或有專長的,可隨境外勘查工作的需求選取。例如 rePlan 公司就專門咨詢在非洲的礦產勘查開發,Snowden 公司擅長礦產勘查資源量/儲量估算和風險管理咨詢。許多咨詢公司認定了中國商業性礦產勘查這個大市場,在中國開展業務和為中國境外礦產勘查服務,例如著名的 AMEC、SRK、WGM、WARDROP、LAVALIN 等,都在中國設立了辦公室。
(7) 勘查信息服務。礦產勘查信息服務商,如金屬經濟集團Metals Economic Group (MEG) ,為初級勘查公司提供勘查、融資、儲量/資源量的重要信息,以及戰略性研究報告。MEG 每年的 《世界勘探趨勢》報告,具有權威性。出版商提供及時的市場信息。包括著名的 《The Mining Journal》、 《The Northern Miner》、 《Canadian Mining Journal》 等。它們報道重大勘查消息、評論勘查項目、分析地區和礦種的勘查動向、刊登商業性礦產勘查廣告。
(8) 與礦產勘查開發業務有關的律師事務所、保險公司等。
(9) 政府及相關政府機構。政府展位可以分幾個層次: 一是國家部級的展位,這個不多,2011 年 PDAC 只有中國、智利、愛爾蘭、印度、奈及利亞、加拿大 6 國,在過去以國家資源部設展位的國家較多,近年來有減少的趨勢。例如前幾年設展位的加彭、迦納、幾內亞、馬達加斯加、馬里、莫三比克、茅利塔尼亞等國,現在都不設展位了。二是國家級的一些政府機構,如迦納的礦業委員會、日本的油氣和金屬國家公司。三是一些礦業國家的省級的與礦業有關的政府機構,例如加拿大魁北克省礦產和自然資源部、澳大利亞昆士蘭省礦業和安全部等,這類省級展位,佔了政府展位很大比例。四是與礦業有關的一些政府部門的展位,例如加拿大安大略省土著人委員會,指導勘查投資者如何處理與原住民社區的關系,為吸引勘查投資提供服務。
(10) 地質調查所。地質調查所的展台很多,參展的目的是向勘查投資者提供地質調查的最新成果,提供公益性、基礎性的地質資料,通過展台指導投資者如何獲得信息。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這兩個國家是固體礦產勘查的大國,各州省的地質調查所都設展台或聯合展區,公益性地質的服務工作也做得很突出。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地質調查所也都積極設台引資,例如坦尚尼亞、厄利垂亞、納米比亞、葉門、阿富汗、巴布亞紐幾內亞、墨西哥等。
(11) 礦業和勘查協會。除加拿大礦業冶金協會 (CIM) 、國際礦業金屬協會 (ICMM) 以外,還有加拿大 BC 省礦產勘查協會(AME) 、加拿大安大略省獨立勘查地質學家協會 (APGO) 、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獨立找礦人協會 (NSPA) 等專門的地質勘查協會。
(12) 大學及研究機構。主要是加拿大本土大學地質系和研究機構,其目的是和初級勘查公司建立產學研的聯系平台。例如 UBC(不列顛哥倫比亞) 大學地質系、多倫多大學地質系、女王大學地質系、滑鐵盧大學地質系等,這些地質系都是加拿大的頂級地質系。
(13) 其他。例如,礦產勘查的環保組織 e3Plus 展台; 人力資源公司 HiHR,為初級勘查公司尋找地質學家、提供獵頭服務、培訓、搭建合作團隊; 為地質人員提供休閑場所的俱樂部,如西海岸釣魚俱樂部等。這些展台體現了豐富的商業性礦產勘查的文化氛圍。
3.岩心庫(Core Shack)
岩心庫共有40個展位。岩心庫展位的目的是:初級勘查公司把年度內打到的最好、最有代表性的岩心拿出來展示。用實物標本給參觀者一種震撼,以提高公司和項目的知名度,提高公司的股票價格。例如FNX Mining Company在肖德貝里的Levac kMine礦權區礦體的深部,根據UTEM異常,FNX6010孔打到了一個全盲礦體,見礦厚8.86米,含Cu26.2%,Ni3.7%,Pt+Pd+Au15.5克/噸。看到黃澄澄像銅棒似的岩心,的確感受到了震撼。又如瑪麗河鐵礦的岩心,含Fe70.5%,SiO20.1%,Al2O30.1%,S0.01%,會使參觀者動心的(圖6-3)。
圖6-3 巴芬島鐵礦公司瑪麗河鐵礦高品位岩心
PDAC 這1218個展位,向我們展示了商業性礦產勘查的 全景圖。
二、專題論壇
PDAC 專題論壇就一年來礦產勘查業內的全局性問題、發展趨勢、市場動向、勘查熱點、關注焦點、勘查技術等,進行研討。主體論壇的設置,專題論壇、研討題目和發言人的確定,都由權威的大會指導委員會精心選擇。選擇的原則是要給參會者帶來有用的信息,而不是考慮代表性或為某個單位做宣傳。以第73 屆 PDAC 為例。
這次年會的主題論壇是 「重設勘查的時鍾」,意思是重新審視礦產勘查中的一些重大問題。主題論壇討論了資源的循環使用、礦產勘查開發的得失、礦產勘查對可持續發展的作用和影響、如何滿足人類社會對礦產品需求的挑戰、物探在找礦中的越來越大的作用、礦產勘查從發達國家移向發展中國家等問題。同時本屆年會設置了 10 個專題:
1. 礦產品及其市場展望
礦產品需求及其市場狀況,是礦產勘查的原動力,這是每年不變的專題,其分礦種討論。第 73 屆勘查市場關注的礦種是金、銅、煤、鎳、鋅、鉑族金屬、銀、鈾、金剛石。不同的年度市場關注的焦點不同,討論的礦種也有調整。2011 年第 79 屆 PDAC 選擇的礦種是金、銀、鈾、鉑族金屬、鐵礦石、鋅鎳、鉀鹽。
2. 從蒙古到裏海
蒙古奧尤陶勒蓋斑岩銅金礦的發現,吉爾吉斯斯坦庫姆托爾金礦開發成功,使從蒙古到裏海成為礦產勘查開發的熱點帶。專題討論了該帶成礦地質條件和潛力,重點討論了斑岩銅金礦的成礦環境。還介紹了加拿大 Centerra Gold Inc. 在蒙古勘查開發 Boroo 金礦的成功經驗。
3. 非洲——黃金的狩獵遠征 (A golden safari)
Safari 一詞是特指歐洲人在中非、東非的狩獵遠征,如今用來形容在非洲興旺的黃金勘查形勢。從撒哈拉到南非林波波省是世界上黃金產量增長最快的地區。在非洲,機遇和風險同在。剛果盆地和西非是關注的重點地區,紅土地帶覆蓋區的地質和地球化學測量是找礦的關鍵技術。專題還討論了在非洲勘查的籌資問題。
4. 非洲——有色金屬勘查的機遇
這個專題討論了非洲的有色金屬勘查。非洲中部的砂岩銅礦帶是討論的重點,分析了新建礦山的經濟可行性。在南部非洲尋找鎳和鉑,圍繞布希維爾德岩體老區開展工作。還介紹了在厄利垂亞的 Bisha 的塊狀硫化物礦床。
5. 全球的金剛石勘查
第73 屆的專題研討仍然保留了金剛石勘查的專題,但討論的內容全部是新區找礦。西北歐的卡累利阿克拉通是找礦的熱點地區,芬蘭和俄羅斯都在該區尋求找礦突破。南美也有了發現金剛石礦床的重要線索。
6. 新發現
這個專題報道了全球礦產勘查重大的新發現,包括布吉納法索的 Essakan 金礦、阿根廷的 Navidad 銀礦、哥倫比亞的 Angostura 金銀礦、俄羅斯的 Vego 和 Asacha 金礦、馬里的 Loulo 金礦、澳大利亞的 Prominent Hill 銅金礦。新發現專題和礦產品及其市場展望專題一樣,是每年的保留節目,也是最受關注的專題。2011 年的重大新發現是: 布吉納法索的 Bombore 金礦、愛爾蘭的 Pallas Green 鉛鋅礦、印度尼西亞的 Tujuh Bukit 銅金礦、巴西的 New Serra Pelada 金鉑礦等。
7. 熱點礦區
這個專題對全球熱點礦區及其周邊地區的勘查活動進行評述,包括阿根廷巴塔哥尼亞高地的勘查活動、委內瑞拉 Las Cristinas 金銅礦床、美國A華達州 The Gold Hill 礦床、伊朗 Medhiabad 鋅礦項目、加拿大安大略省 McFauld 發現的 VMS 礦床、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 Avebury 發現的特殊類型的鎳礦。
8. 加拿大礦產資源
因為 PDAC 原是加拿大的國內會議,後來才演化成全球性的勘探大會,所以加拿大礦產勘查的新發現和新進展是保留的傳統專題研討題目。2011 年關注的是 「加拿大北緯 60°以北的勘查」,是近年來北冰洋圈的勘查熱在 PDAC 上的反映。
9. 礦產勘查開發的異常思路 (Sublime ideas)
西方勘查界崇尚異常思路。20 世紀 90 年代初,加拿大地質學家普菲克提出在加拿大北部 Yellowknife 附近的湖底找金剛石,當時豈止是異常思路,那時有人認為簡直是發瘋的想法。但這個異常思路使加拿大變成世界上第三大產金剛石國。所以大家在會上談談異常思路,是有好處的。
10. 礦產勘查的新物探技術
對於尋找金屬礦的隱伏礦床,物探是最有效的方法。這個專題也是 PDAC 每年的保留節目。根據 VTEM 資料,直接打鑽發現礦體的成功事例,如前述的 Lavack 鎳礦的發現,引起了與會者的關注。
三、信息發布和研討
1. 投資者交流展、商貿展、岩心庫展位的參展商的信息發布會
這三類展覽都配有專題講演,參展商可以對展出內容做進一步的說明和介紹。初級勘查公司介紹公司經營狀況和找礦信息,對旗艦項目做說明; 物探、鑽探、化驗、勘查軟體公司介紹其新技術和新產品。信息發布會有數百個,參會者可根據會議手冊選擇時間、會議室,進一步了解感興趣的信息。
2. 國家和地區招商投資和信息發布會
如中國、印度、秘魯、阿根廷、蒙古、馬達加斯加、墨西哥等國都舉辦過。介紹本國礦產勘查投資的條件、礦業法的架構、找礦的潛力、礦業的狀況、外資投資成功的典型例證等。由政府和企業兩方面的代表來講,並與與會者展開討論。
以哥倫比亞為例。哥倫比亞是礦產勘查投資的新熱點,該國位於安第斯成礦帶上,斑岩銅礦、斑岩銅金礦、遠成熱液型金銀礦、IOCG 型鐵銅礦,和厄瓜多、秘魯有相似的成礦條件。但一提到哥倫比亞,馬上會聯想到販毒、反政府武裝、綁架,從而不予考慮。目前,情況正在變化,哥倫比亞政府逐漸控制了局勢,投資條件不斷改善,其投資風險和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應在一個水平上。哥倫比亞是有很大投資潛力的國家,針對目前勘查投資者較少的情況,在 2011 年 PDAC 上,就舉辦了哥倫比亞能源礦業部的信息發布會,發布會的主題是 「走向繁榮的礦業」。
3. 研討會
這類研討會很多,有政府組辦的,也有協會、企業組辦的,針對某一專門問題討論。例如中國國土資源部和加拿大自然資源部共同主辦的 「中加礦業投資論壇」,專門研討中加雙向勘查開發投資問題,過去以加拿大企業到中國為主,現在以中國企業到加拿大投資為主。這類研討會是 PDAC 的會外活動,也不在主會場內舉行。
4. PDAC 開幕式
PDAC 大會的開幕式非常簡單,在大會開始後的第二天舉行。只有加拿大礦產勘查開發者協會主席介紹本屆大會概況和加拿大自然資源部官員兩個例行發言。協會主席介紹本屆大會的概況和特點,並表達勘查界對政府的一些意見; 部長則闡述政府對礦業現狀的看法。然後由土著人表演一個小節目,開幕式歷時不會超過 1 個小時。因為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內容和信息,與會者一般不重視開幕式。大約只有占與會人員 1% ~2%的人參加開幕式。
四、培訓
培訓是 PDAC 會前和會後的一個重要活動。鑒於商業性礦產勘查人才的緊缺,需求推動,PDAC 會上的培訓班也逐年增長。從培訓班的選擇,也可以看出業內關注的問題。例如,2011 年 PDAC 共有10 個培訓班,培訓的題目是: 關注原住民的意識; 地浸工藝的岩石物理性質和數字定向岩心測定; 勘查中的應用構造地質; 金礦地質和礦床類型; 與原住民協商的方法; 礦產勘查投資基礎知識; 礦產勘查界的戰略溝通; 將資源量轉化為儲量,獲取現金流; 修改NI43-101 對貴公司的影響; 綜合研究和協作,是深部找礦成功的關鍵。
五、其他活動和會外交流
PDAC 大會開會期間,有數不清的會議外活動。很多公司在會議期間舉行董事會,有業務關系公司之間舉行雙邊或多邊會見。如果你按公務級去報名參會 (600 加元) ,你就可以要求大會為你約見你想會見的政府或公司人員。晚上許多公司在周邊的酒店舉行酒會,每晚酒會就有幾十個之多。誰都可以來,邊喝邊聊,許多礦產勘查的商機由此而來。例如,由幾家勘查開發銀礦的公司組織的銀界招待會,勘查開發銀礦的業內人士,雲集於此。2011 年的銀界招待會,大家都為開年以來銀價的飆升舉杯,喜形於色。
還有一間專門的會議室,有幾十個桌子,每個上面插一面國旗,有該國政府部門或地質調查所,或協會的人員接待。如你想去阿根廷投資勘查,你就尋找阿根廷國旗的桌子,進行咨詢。
嘉年華晚會富於加拿大的特色。必和必拓公司贊助的價值15 000 加元的金剛石抽獎活動活躍了展覽會的氣氛,但是必須參觀10 個展位,蓋章後才能抽獎。
面對 PDAC 數以百計的專題研討、數以千計的展位、數以萬計的參會者,對於所有的參會者而言,要在會上找到商機,本身就是一次困難的、令人激動的 「勘查」活動。怎樣獲取盡可能多的商業性礦產勘查信息,怎樣找到你所需要的項目,怎樣找到你潛在的合作者,怎樣充分利用寶貴的 3 天半會議時間,是每一個參會者必須面對、必須考慮到的。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只有約 1% ~2% 的代表去參加 PDAC 開幕式。與找信息、找項目、找合作者關系不大的活動,不要隨便參加,這是筆者參加 11 次 PDAC 的體會。參會者要記住一個數據,參會成本大約是 1 500 元人民幣/小時、25 元/分鍾。為了提高參會的實效,參會前應首先參加虛擬 PDAC 大會,訪問www. vertual-pdac. com,制定出參會計劃。我國的參會者正在成熟,許多地勘單位已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會前,做了大量的功課,根據本公司的境外礦產勘查發展戰略,從目標國家、目標礦種、目標公司,確定要訪問的展位和參加的論壇、研討會,直奔目標,取得了好的實效。
整個大會都表現出了礦產勘查全球化和礦產勘查商業文化的特色。中國的礦產勘查界要主動融入這樣的氛圍,推進境外礦產勘查。
㈩ 國際石油石化技術會議(ipptc)有哪些組織機構呢主辦方是誰協辦組織有哪些單位機構呢
國際石油石化技術會議IPPTC的組織機構每年都會有細小的變動,會有一些新的單位加入。
主辦方是西安石油大學、陝西省石油學會和北京振威展覽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有:中石化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中石油管研院、中國石化大連(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重質油國家重點實驗室學、陝西省油氣田特種技術增產重點實驗室、陝西省油氣井及儲層滲流與岩石力學重點實驗室、西部低滲-特低滲油藏開發與治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
這個是IPPTC官網上面關於2020年會議的最新的單位信息。後期有可能更新,可以關注他們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