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外貿出口退稅退的是哪個部分的稅款請舉例說明。
舉例,你想以100元價格賣給老外,增值稅率13%,需要交13元上交給國家,賣給老外的價格是113。退稅退主要看產品退縮率,退稅退的是這增值稅,也就是13元。
㈡ 出口退稅怎麼計算
1、計算當期應納稅額:當期應納稅額=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
2、計算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牌價×(出口貨物徵收率-出口貨物退稅率)-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抵減額
3、計算免抵退稅額的計算: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免抵退稅額抵減額
4、確定應退稅額和免抵稅額,應納稅額為零或正數時,即:沒有留抵稅額,當期應退稅額為零;免抵稅額=免抵退稅額,免抵退稅額全部作為「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出口退稅可分為三種方式:一是「免、退」稅;二是「免」稅;三是「免、抵、退」稅。免稅就是不繳稅,實際操作中不需要計算,需要理解和計算的,只有退稅,這也是我們把出口貨物退(免)稅簡稱為出口退稅的原因。
(一)免、退稅
這種方式針對的是外貿企業,即進出口貿易的商業企業。外貿企業出口退稅的計稅基礎是購進價格。
例如,某外貿企業購進一批貨物全部出口,以不含稅價格100萬元購進,以200萬元價格出口,稅率17%,退稅率13%。
出口的時候,免銷項稅,不用單獨計算。退稅的時候,應退增值稅=100×13%=13(萬元)。
稅率差產生的4萬元,作進項稅額轉出,計入銷售成本。
(二)免稅
這種方式沒有退稅,沒有計算,不多做解釋。
(三)免、抵、退稅
這是出口退稅業務的難點,專用名稱多,不容易理解,其實,弄明白「抵」稅的原理,該項業務就迎刃而解了。
自產貨物在生產中涉及原材料、水電費和運費等眾多可抵扣項目,無法准確區分出口貨物和內銷貨物對應的進項稅。即使能夠准確核算各自的進項稅,由於生產企業的內銷部分繳納增值稅,而出口部分實行退稅,雙軌運行,必然會增加征納雙方的成本。由此引入「抵」稅概念。「抵」可以理解為一個計算退稅的過程,也就是全面計算生產企業實際應納稅額。如果進項稅抵完了,應納稅額是正數,企業需要繳納;如果該進項稅抵不完,應納稅額是負數,國家應該退還。
因此,「免、抵、退」中的「退」稅,實際上應該理解為出口部分對應的應退進項稅=免抵退中的「抵」+免抵退中的「退」。
㈢ 出口退稅什麼意思
1、出口貨物退(免)稅是在國際貿易業務中,對我國報關出口的貨物退還或免徵在國內各生產環節和流轉環節按稅法規定交納的增值稅和消費稅。
2、出口退稅,實際是出口免、退稅。由於增值稅實行的間接計稅法,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應納稅額=銷項-進項,所以在實際操作中,銷項是免的,進項是退的,取得退稅款。值得注意的是,出口退稅的退稅款和其他類型的退稅不一樣,出口退稅,退的是進項稅額;其他退稅,退的是應納稅額。所以在申報表中,免抵退貨物應退稅額,和進項轉出一樣為可抵扣稅額的負數,原因就是,該筆進項已經退還給你了,自然不可以再抵扣,應該從可抵扣稅額中減除。
1、對出口產品退稅是一個「國際慣例」而非「政策優惠」。國家將出口貨物出口前在國內生產、流通環節實際承擔的增值稅、消費稅,在貨物報關出口後退還給出口企業,使出口貨物以不含稅價格進入國際市場,有效地避免國際雙重課稅。企業退稅的實質是退國內生產流轉環節已征增值稅,來料加工退國內料件國內勞務已征增值稅。
2、出口退稅是為了將出口貨物的整體稅負歸零。原因很簡單,就是鼓勵出口,降低出口貨物的價格,提高本國貨物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3、公平稅負原則:為了保證各國商品在參與國際貿易時能夠公平競爭,消除因各國稅收政策不同,造成的出口貨物稅收含量差異,要求各國按照國際慣例,退還已徵收的出口貨物間接稅,以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
4、零稅率原則:征多少,退多少。國家利用退稅率來實現宏觀調控目標,如調控產業結構設定低退稅率來限制低附加值的產品出口,設定高退稅率來鼓勵高附加值的產品出口。所以,盡管零稅率那退稅率應該全部是17%,國家還要設置不同檔次的退稅率。增值稅的退稅率不一定等於稅率,出口退稅率有17%、14%、13%、11%、9%等幾檔,是為了通過退稅率來控制出口的原因。鼓勵出口呢,退稅率就高點,控制出口呢,退稅率就低點。退稅率為0,就是不免不退了。
1、又免又退
一般納稅人,既有銷項,又有進項,為把稅負歸零,自然是銷項免,進項退,又免又退。
2、只免不退
如果出口的貨物沒有進項,自然是只免銷項,進項沒有就不用退了。比如小規模納稅人、免稅產品,都是沒有進項的情況。只免不退,就達到了稅負歸零的目的。
3、不免不退
針對的是不鼓勵出口的貨物。比如原油,自己都不夠用,還得進口,能讓你出口就不錯了,就不要想出口退稅的事了,想想那些禁止出口的貨物。
出口退稅分為三種方式:免稅、免退稅、免抵退稅。其中,免稅就是不交稅,根本不用算,也不用管,需要計算和理解的,只有退稅,這也是我們把出口貨物退(免)稅簡稱為出口退稅的原因。
(一) 外貿企業:免、退稅
案例一:某有進出口經營權的外貿企業收購一批貨物報關出口,收購貨物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購貨金額為100000元,增值稅額為17000元,款項已銀行存款支付。該貨物的退稅率為13%,出口銷售價格為15000美元(匯率1:8.30)。
1、采購貨物時:
借:庫存商品 1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17,000
貸:銀行存款 117,000
2、出口銷售免稅,貨款摺合人民幣:
借:銀行存款 124,500 (15000×8.30)
貸:主營業務收入 124,500
3、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100,000
貸:庫存商品 100,000
4、計算不予退還的進項稅額:
100000×(17%-13%)=4,000
借:主營業務成本 4,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4,000
5、應收出口退稅:
借:應收出口退稅 13,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13,000
6、收到出口退稅:
借:銀行存款 13,000
貸:應收出口退稅 13,000
案例二:某外貿企業購進出口貨物一批,含稅貨值人民幣100萬元。貨物以離岸價(FOB)20萬美元報關出口。外匯核算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將外幣金額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的辦法,貨物報關出口當日的外匯牌價中間價為 16.6。該出口貨物的退稅率為15%。
1、如貨物已驗收入庫,發票已到,貨款已付時:
借:庫存商品—庫存出口商品 854,700.85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45,299.15
貸:銀行存款 1,000,000.00
2、核算出口退稅額時:
(1)核算應退稅額
借: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款 128,205.13(外購價格退稅率)
128,205.13=854,700.8515%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128,205.13
(2)不予退稅進項稅額轉出
借:主營業務成本—一般貿易出口銷售成本 17,094.02(外購價格不予退稅率)
17,094.02=854,700.85(17-15%)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17,094.02
3、出口貨物報關銷售時:
借:應收外匯賬款—XX外商 1,320,00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一般貿易出口銷售收入 1,320,000.00
4、結轉出口商品成本時:
借:主營業務成本—一般貿易出口銷售成本854,700.85
貸:庫存商品—庫存出口商品 854,700.85
5、收到增值稅退稅款時:
借:銀行存款 128,205.13
貸: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款 128,205.13
6、開戶銀行以1:6.5買入價將該筆外匯全部結匯時:
借:銀行存款—人民幣戶 1,298,700.00
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19,980.00
貸:銀行存款—美元戶 1,318,680.00
7、月末結轉損益時:
(1)結轉出口銷售收入
借:主營業務收入—一般貿易出口銷售收入 1,320,000.00
貸:本年利潤 1,320,000.00
(2)結轉出口銷售成本
借:本年利潤 871,794.87
貸:主營業務成本—一般貿易出口銷售成本871,794.87
(二)生產企業:免、抵、退稅
外貿企業日常業務中,大量的常見的貿易類型,主要是一般貿易(出口貿易)和加工貿易(來料加工和進料加工)這兩種。一般貿易是與加工貿易相對而言的貿易方式。指將貨物單邊輸出關境的出口貿易方式。
免:是指對生產企業出口的自產貨物,免徵本企業生產銷售環節增值稅;
抵:是指生產企業出口自產貨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動力等所含應予退還的進項稅額,抵頂內銷貨物的應納稅額;
退:是指生產企業出口的自產貨物在當月內應抵頂的進項稅額大於應納稅額時,對未抵頂完的部分予以退稅。
由於生產貨物所涉及的可抵扣的原材料、水電、運費等眾多,無法准確清分出口部分和內銷部分各自對應的進項,就無法准確核算出口應退的進項稅部分。假設能夠准確核算各自的進項,那麼內銷的銷項-進項=應納稅額交稅,出口對應的進項退稅,交給國稅局,國稅局再退給你,雙方豈不是都很累。
所以抵,就是用出口對應的應退進項,抵頂內銷對應的應納稅額,最終確認退稅的部分。抵就是一個計算退稅的過程,其實質就是計算全部的應納稅額。退稅能抵完了,應納稅額就是正的,只交稅就行,如果該退的稅抵不完,應納稅額就是負數,這個數就該退稅。
關於我們
中國製造網成立於1998年,由焦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315)開發和運營。截止2019年底,網站擁有超過1210萬全球買家,月均買家詢盤超過100萬封,遍布全球220個國家和地區。
(本文綜合整理自焦點視界)
㈣ 外貿企業出口退稅算是即征即退還是先征後退或者是其他的啊
外貿企業採用「先征後退」,相對於工業企業出口資產貨物的「免抵退」,外高企業只有「免和退」。就是出口不徵收增值稅,退稅金額則只有收購發票的不含稅金額乘以退稅率,不是收購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上的稅款。這里的「先征」並非徵收銷項稅,而是說先征了進項稅,以後再退,容易混淆。
從小規模納稅人那裡收購的貨物,如果是普票,不得退稅,但是有12個特准項目,普票也可以退稅。小規模那裡如果需要退稅,要到稅務機關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
拓展資料
出口退稅是指在國際貿易業務中,對我國報關出口的貨物退還在國內各生產環節和流轉環節按稅法規定繳納的增值稅和消費稅,即出口環節免稅且退還以前納稅環節的已納稅款。
作為國際通行慣例,出口退稅可以使出口貨物的整體稅負歸零,有效避免國際雙重課稅。
一般分為兩種: 一是退還進口稅,即出口產品企業用進口原料或半成品,加工製成產品出口時,退還其已納的進口稅;二是退還已納的國內稅款,即企業在商品報關出口時,退還其生產該商品已納的國內稅金。出口退稅,有利於增強本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為世界各國所採用。
(1)必須是增值稅、消費稅徵收范圍內的貨物。增值稅、消費稅的徵收范圍,包括除直接向農業生產者收購的免稅農產品以外的所有增值稅應稅貨物,以及煙、酒、化妝品等11類列舉徵收消費稅的消費品。
之所以必須具備這一條件,是因為出口貨物退(免)稅只能對已經徵收過增值稅、消費稅的貨物退還或免徵其已納稅額和應納稅額。未徵收增值稅、消費稅的貨物(包括國家規定免稅的貨物)不能退稅,以充分體現"未征不退"的原則。
(2)必須是報關離境出口的貨物。所謂出口,即輸出關口,它包括自營出口和委託代理出口兩種形式。區別貨物是否報關離境出口,是確定貨物是否屬於退(免)稅范圍的主要標准之一。凡在國內銷售、不報關離境的貨物,除另有規定者外,不論出口企業是以外匯還是以人民幣結算,也不論出口企業在財務上如何處理,均不得視為出口貨物予以退稅。
對在境內銷售收取外匯的貨物,如賓館、飯店等收取外匯的貨物等等,因其不符合離境出口條件,均不能給予退(免)稅。
㈤ 什麼是出口退稅
出口貨物退稅,是指在國際貿易中貨物輸出國對輸出境外的貨物免徵其在本國境內消費時應繳納的稅金或退還其按本國稅法規定已繳納的稅金(增值稅、消費稅)。 這是國際貿易中通常採用的、並為各國所接受的一種稅收措施,目的在於鼓勵各國出口貨物進行公平競爭。
出口退稅主要實行兩種辦法:
1.對外貿企業出口貨物實行免稅和退稅的辦法,即對出口貨物銷售環節免徵增值稅,對出口貨物在前各個生產流通環節已繳納增值稅予以退稅;
2.對生產企業自營或委託出口的貨物實行免、抵、退稅辦法,對出口貨物本道環節免徵增值稅,對出口貨物所采購的原材料、包裝物等所含的增值稅允許抵減其內銷貨物的應繳稅款,對未抵減完的部分再予以退稅。
出口退稅的稅款實行計劃管理。財政部每年在中央財政預算中安排出口退稅計劃,同國家稅務總局分配下達給各省(區、市)執行。不允許超計劃退稅,當年的計劃不得結轉下年使用。
出口企業的出口退稅全部實行計算機電子化管理。通過計算機申報、審核、審批,從2003年起啟用了「口岸電子執法系統」出口退稅子系統。對企業申報退稅的報關單、外匯核銷單等出口退稅憑證,實現了與簽發單證的政府機關信息對審的辦法,確保了申報單據的真實性和准確性。
㈥ 出口退稅有什麼好處什麼樣的企業滿足這個
一、出口退稅是什麼?
出口退稅是指在國際貿易業務中,對我國報關出口的貨物退還在國內各生產環節和流轉環節按稅法規定繳納的增值稅和消費稅,即出口環節免稅且退還以前納稅環節的已納稅款。
作為國際通行慣例,出口退稅可以使出口貨物的整體稅負歸零,有效避免國際雙重課稅。
出口退稅分為兩種:
1. 第一種是退還進口稅,即出口產品企業用進口原料或半成品,加工製成產品出口時,退還其已納的進口稅;
2. 第二種是退還已納的國內稅款,即企業在商品報關出口時,退還其生產該商品已納的國內稅金。
實施出口退稅有利於增強本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此方法為世界各國所採用。
二、出口退稅的好處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首先退稅可以增加其出口收入,有時候企業出口商品的利潤大多數就是出口退稅收入;其次,正因為有了國家的退稅,有些企業可以將產品按成本價出口,這樣大大增加了其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最後,在價格上占據了優勢,當然就很容易擁有大量的市場份額。
從國家的角度來說,出口退稅主要是鼓勵企業出口,國家通過退還出口貨物在國內已納的增值稅等稅款來使本國產品以不含稅的價格進入國際市場,增強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最終可形成大量的出口創匯。
國家將出口貨物出口前在國內生產、流通環節實際承擔的增值稅、消費稅,在貨物報關出口後退還給出口企業,使出口貨物以不含稅價格進入國際市場,避免國際雙重課稅。因為外國會對我們賣過去的商品徵收增值稅和關稅,所以我們出口的時候稅負要為零,這樣即使被國外征一道稅,也能公平地在國際上進行商品競爭。
三、哪些企業可以出口退稅?
1. 具有外貿出口經營權並承擔國家出口創匯任務的企業,經過經貿主管部門批准,享有獨立對外出口經營權的中央和地方外貿企業、工貿公司和部分工業生產企業。
2. 委託出口的企業主要指具有出口經營權的企業代理出口,承擔出口盈虧的企業。
2021年海南自貿港外貿出口退稅是什麼?對企業有什麼好處?
四、出口退稅的范圍和條件
我國出口的產品,凡屬於已征或應征產品稅、增值稅和特別消費稅的產品,除國家明確規定不予退還已征稅款或免徵應征稅款。
出口產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1. 必須是屬於產品稅、增值稅和特別消費稅范圍的產品;
2. 必須報關離境。所謂出口,即是輸出關口。這是區分產品是否屬於應退稅出口產品的主要標准之一,以加蓋海關驗訖章的出口報關單和出口銷售發票為准;
3. 必須在財務上做出口銷售。
此外,也有一些特別批准退稅的產品:
1. 外輪供應公司銷售給外輪,遠洋貨輪和海員的產品;
2. 對外修理、修配業務中所使用的零配件和原材料;
3. 對外承包工程公司購買國內企業生產的,專門用於對外承包項目的機械設備和原材料,在運出境外後,憑承包單位出具的購貨發票、報關單、報關單辦理退稅;
4. 國際招標、國內中標的機電產品。
以下的出口產品無論如何都不予退稅:
1. 出口的原油;
2. 援外出口產品;
3. 國家禁止出口的產品;
4. 出口企業收購出口外商投資的產品;
5. 來料加工、來料裝配的出口產品;
6. 軍需工廠銷售給軍隊系統的出口產品;
7. 軍工系統出口的企業范圍;
8. 對鑽石加工企業用國產或進口原鑽石加工的鑽石直接出口或銷售給外貿企業出口;
9. 齊魯、揚子、大慶三大乙烯工程生產的產品;
10. 未含稅的產品;
11. 個人在國內購買、自帶出境的商品。
五、外貿企業「先征後退」的計算方法
1. 外貿企業以及實行外貿企業財務制度的工貿企業收購貨物出口,其出口銷售環節的增值稅免徵;
2. 其收購貨物的成本部分,因外貿企業在支付收購貨款的同時也支付了生產經營該類商品的企業已納的增值稅稅款,因此,在貨物出口後按收購成本與退稅率計算退稅退還給外貿企業;
3. 征、退稅之差計入企業成本;
4. 外貿企業出口貨物增值稅的計算應依據購進出口貨物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所註明的進項稅額和退稅率計算。
其計算公式為:應退稅額=外貿收購不含增值稅購進金額×退稅率
2021年海南自貿港外貿出口退稅是什麼?對企業有什麼好處?
六、外貿企業出口退稅流程
同樣是出口,生產企業要走免抵退流程,而外貿企業則相對簡單一些,一般是出口環節免銷項稅並且退還進項稅;也有隻免不退的,比如沒有進項稅額的小規模納稅人,或者本身產品是免稅;還有不免不退的,就是那些禁止出口的產品。
七、海南自貿港出口退稅政策的優勢
海南實施啟運港退稅政策,將出口退稅環節提前,有利於縮短企業退稅周期,提高企業攬貨能力和資金周轉率,降低企業資金佔用成本。也是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吸引更
㈦ 做外貿,一些出口退稅知識有人知道嗎
出口不退稅≠出口征稅
出口收入分為三種情形:
出口退稅
免除出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並按相應退稅率退還以前各環節繳納增值稅、消費稅。
出口免稅
免除出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但不退還以前各環節繳納增值稅、消費稅,而且納稅人要轉出以前環節抵扣的進項稅。
出口征稅
出口環節按內銷繳納增值稅、消費稅,不退還以前各環節繳納增值稅、消費稅,納稅人以前環節的進項稅可以抵扣。
出口不退稅分為兩種情況:出口免稅和出口征稅。外貿企業在發票勾選之前一定要確認准確!
出口退稅需注意以下五個時限
"15天"
出口企業應在申報出口退(免)稅後15天內,將所申報退(免)稅貨物的相關單證做好單證備案。在次年四月份增值稅納稅申報期之前要及時收匯,如符合國家稅務總局2013年30號文中的視同收匯的9種情形,需要在次年四月份增值稅納稅申報期內做出口不能收匯申報!
"30天"
外貿企業購進出口貨物後,應及時向供貨企業索取增值稅專用invoice或普通invoice,屬於防偽稅稅控增值稅invoice,必須在開票之日起30天內辦理認證手續。
"90天"
外貿企業必須在貨物報關出口之日起90天內辦理出口退稅申報手續,生產企業必須在貨物報關出口之日起三個月後免抵退稅申報期內辦理免抵稅申報手續。
"180天"
出口企業必須在貨物報關出口之日起180天內,向所在地主管退稅部門提供出口收匯核銷單(遠期收匯除外)。
"3個月"
出口企業出口貨物紙質退稅憑證丟失或內容填寫有誤,按有關規定可以補辦或更改的,出口企業可在申報期限內向退稅部門提出延期辦理出口貨物退(免)稅申報的申請,經批准後,可延期3個月申報。
出口退稅附送材料
1. 報關單。
報關單是貨物進口或出口時進出口企業向海關辦理申報手續,以便海關憑此查驗和驗放而填具的單據。
2.出口銷售發票。
這是出口企業根據與出口購貨方簽訂的銷售合同填開的單證,是外商購貨的主要憑證,也是出口企業財會部門憑此記帳做出口產品銷售收入的依據。
3.進貨發票。
提供進貨發票主要是為了確定出口產品的供貨單位、產品名稱、計量單位、數量,是否是生產企業的銷售價格,以便劃分和計算確定其進貨費用等。
4. 結匯水單或收匯通知書。
5. 運單和出口保險單
屬於生產企業直接出口或委託出口自製產品,凡以到岸價CIF結算的,還應附送出口貨物運單和出口保險單。
6.有進料加工復出口產品業務的企業,還應向稅務機關報送進口料、件的合同編號、日期、進口料件名稱、數量、復出口產品名稱,進料成本金額和實納各種稅金額等。
7. 產品征稅證明。
8. 出口收匯已核銷證明。
9. 與出口退稅有關的其他材料。
註:出口退稅無紙化也需要裝訂好列印材料
無紙化退稅申報是指企業在進行出口退(免)稅正式申報以及申請辦理出口退(免)稅相關證明時,不再需要報送紙質申報表和紙質憑證,只提供通過數字簽名證書簽名後的正式申報電子數據,原規定向主管國稅機關報送的紙質憑證留存企業備查。
無紙化退稅後,原退稅申報需要的出口發票、進貨發票等紙質憑證由企業自行保存,參與無紙化的出口企業應當將原規定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的紙質資料和按原規定裝訂成冊留存備查。
退稅計算器
退稅計算公式
當期應納稅額=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當期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征稅率-當期全部進項稅額;
當期應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格×外匯人民幣牌價×退稅稅率。
退稅計算案例
某工業企業,系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兼營內銷和外銷,征稅率16%,出口退稅率為13%,2019年2月上期期末留抵稅額20萬,國內采購原材料,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價款100萬元,准予抵扣的進項稅額16萬元;內銷貨物不含稅價80萬元,外銷貨物銷售額120萬元(不考慮匯兌損益)。計算應退稅額。
解析:
1、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120×(16%-13%)=3.6(萬元);
借:主營業務成本 36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36000
2、當期應納稅額=12.8-(16 -3.6)-20=-19.6(萬元)
3、當期免抵退稅額=120×13%=15.6(萬元)
當期期末留抵稅額19.6萬元>當期免抵退稅額15.6萬元
4、當期應退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15.6(萬元)
借:應收出口退稅款(增值稅)156000
貸:應交稅費一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156000
5、當期免抵稅額=0
6、結轉下期抵扣的進項稅額=19.6-15.6=4(萬元)
㈧ 外貿出口退稅計算公式
出口退稅分為三種方式:免稅、免退稅、免抵退稅。其中,免稅就是不交稅,根本不用算,也不用管,需要計算和理解的,只有退稅,這也是我們把出口貨物退(免)稅簡稱為出口退稅的原因。
1、出口貨物退(免)稅是在國際貿易業務中,對我國報關出口的貨物退還或免徵在國內各生產環節和流轉環節按稅法規定交納的增值稅和消費稅。
2、出口退稅,實際是出口免、退稅。由於增值稅實行的間接計稅法,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應納稅額=銷項-進項,所以在實際操作中,銷項是免的,進項是退的,取得退稅款。值得注意的是,出口退稅的退稅款和其他類型的退稅不一樣,出口退稅,退的是進項稅額;其他退稅,退的是應納稅額。所以在申報表中,免抵退貨物應退稅額,和進項轉出一樣為可抵扣稅額的負數,原因就是,該筆進項已經退還給你了,自然不可以再抵扣,應該從可抵扣稅額中減除。
1、對出口產品退稅是一個「國際慣例」而非「政策優惠」。國家將出口貨物出口前在國內生產、流通環節實際承擔的增值稅、消費稅,在貨物報關出口後退還給出口企業,使出口貨物以不含稅價格進入國際市場,有效地避免國際雙重課稅。企業退稅的實質是退國內生產流轉環節已征增值稅,來料加工退國內料件國內勞務已征增值稅。
2、出口退稅是為了將出口貨物的整體稅負歸零。原因很簡單,就是鼓勵出口,降低出口貨物的價格,提高本國貨物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3、公平稅負原則:為了保證各國商品在參與國際貿易時能夠公平競爭,消除因各國稅收政策不同,造成的出口貨物稅收含量差異,要求各國按照國際慣例,退還已徵收的出口貨物間接稅,以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
4、零稅率原則:征多少,退多少。國家利用退稅率來實現宏觀調控目標,如調控產業結構設定低退稅率來限制低附加值的產品出口,設定高退稅率來鼓勵高附加值的產品出口。所以,盡管零稅率那退稅率應該全部是17%,國家還要設置不同檔次的退稅率。增值稅的退稅率不一定等於稅率,出口退稅率有17%、14%、13%、11%、9%等幾檔,是為了通過退稅率來控制出口的原因。鼓勵出口呢,退稅率就高點,控制出口呢,退稅率就低點。退稅率為0,就是不免不退了。
1、又免又退
一般納稅人,既有銷項,又有進項,為把稅負歸零,自然是銷項免,進項退,又免又退。
2、只免不退
如果出口的貨物沒有進項,自然是只免銷項,進項沒有就不用退了。比如小規模納稅人、免稅產品,都是沒有進項的情況。只免不退,就達到了稅負歸零的目的。
3、不免不退
針對的是不鼓勵出口的貨物。比如原油,自己都不夠用,還得進口,能讓你出口就不錯了,就不要想出口退稅的事了,想想那些禁止出口的貨物。
出口退稅分為三種方式:免稅、免退稅、免抵退稅。其中,免稅就是不交稅,根本不用算,也不用管,需要計算和理解的,只有退稅,這也是我們把出口貨物退(免)稅簡稱為出口退稅的原因。
(一) 外貿企業:免、退稅
案例一:某有進出口經營權的外貿企業收購一批貨物報關出口,收購貨物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購貨金額為100000元,增值稅額為17000元,款項已銀行存款支付。該貨物的退稅率為13%,出口銷售價格為15000美元(匯率1:8.30)。
1、采購貨物時:
借:庫存商品 1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17,000
貸:銀行存款 117,000
2、出口銷售免稅,貨款摺合人民幣:
借:銀行存款 124,500 (15000×8.30)
貸:主營業務收入 124,500
3、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100,000
貸:庫存商品 100,000
4、計算不予退還的進項稅額:
100000×(17%-13%)=4,000
借:主營業務成本 4,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4,000
5、應收出口退稅:
借:應收出口退稅 13,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13,000
6、收到出口退稅:
借:銀行存款 13,000
貸:應收出口退稅 13,000
案例二:某外貿企業購進出口貨物一批,含稅貨值人民幣100萬元。貨物以離岸價(FOB)20萬美元報關出口。外匯核算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將外幣金額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的辦法,貨物報關出口當日的外匯牌價中間價為 16.6。該出口貨物的退稅率為15%。
1、如貨物已驗收入庫,發票已到,貨款已付時:
借:庫存商品—庫存出口商品 854,700.85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45,299.15
貸:銀行存款 1,000,000.00
2、核算出口退稅額時:
(1)核算應退稅額
借: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款 128,205.13(外購價格退稅率)
128,205.13=854,700.8515%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128,205.13
(2)不予退稅進項稅額轉出
借:主營業務成本—一般貿易出口銷售成本 17,094.02(外購價格不予退稅率)
17,094.02=854,700.85(17-15%)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17,094.02
3、出口貨物報關銷售時:
借:應收外匯賬款—XX外商 1,320,00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一般貿易出口銷售收入 1,320,000.00
4、結轉出口商品成本時:
借:主營業務成本—一般貿易出口銷售成本854,700.85
貸:庫存商品—庫存出口商品 854,700.85
5、收到增值稅退稅款時:
借:銀行存款 128,205.13
貸: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款 128,205.13
6、開戶銀行以1:6.5買入價將該筆外匯全部結匯時:
借:銀行存款—人民幣戶 1,298,700.00
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19,980.00
貸:銀行存款—美元戶 1,318,680.00
7、月末結轉損益時:
(1)結轉出口銷售收入
借:主營業務收入—一般貿易出口銷售收入 1,320,000.00
貸:本年利潤 1,320,000.00
(2)結轉出口銷售成本
借:本年利潤 871,794.87
貸:主營業務成本—一般貿易出口銷售成本871,794.87
(二)生產企業:免、抵、退稅
外貿企業日常業務中,大量的常見的貿易類型,主要是一般貿易(出口貿易)和加工貿易(來料加工和進料加工)這兩種。一般貿易是與加工貿易相對而言的貿易方式。指將貨物單邊輸出關境的出口貿易方式。
免:是指對生產企業出口的自產貨物,免徵本企業生產銷售環節增值稅;
抵:是指生產企業出口自產貨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動力等所含應予退還的進項稅額,抵頂內銷貨物的應納稅額;
退:是指生產企業出口的自產貨物在當月內應抵頂的進項稅額大於應納稅額時,對未抵頂完的部分予以退稅。
由於生產貨物所涉及的可抵扣的原材料、水電、運費等眾多,無法准確清分出口部分和內銷部分各自對應的進項,就無法准確核算出口應退的進項稅部分。假設能夠准確核算各自的進項,那麼內銷的銷項-進項=應納稅額交稅,出口對應的進項退稅,交給國稅局,國稅局再退給你,雙方豈不是都很累。
所以抵,就是用出口對應的應退進項,抵頂內銷對應的應納稅額,最終確認退稅的部分。抵就是一個計算退稅的過程,其實質就是計算全部的應納稅額。退稅能抵完了,應納稅額就是正的,只交稅就行,如果該退的稅抵不完,應納稅額就是負數,這個數就該退稅。(本文轉自會計網)
㈨ 外貿業務當中的出口退稅是什麼
出口退稅(Export Rebates)是指對出口商品已徵收的國內稅部分或全部退還給出口商的一種措施,這也是國際慣例。1994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納稅人出口商品的增值稅稅率為零,對於出口商品,不但在出口環節不征稅,而且稅務機關還要退還該商品在國內生產、流通環節已負擔的稅款,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稅的價格進入國際市場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企業貨物出口後,稅務部門應按照出口商品的進項稅額為企業辦理退稅,由於稅收減免等原因,商品的進項稅額往往不等於實際負擔的稅額,如果按出口商品的進項稅額退稅,就會產生少征多退的問題,於是就有了計算出口商品應退稅款的比率——出口退稅率。
㈩ 國際貿易退稅是指什麼
出口退稅是指國家運用稅收杠桿獎勵出口的一種措施。一般分為兩種: 一是退還進口稅,即出口產品企業用進口原料或半成品,加工製成產品出口時,退還其已納的進口稅;一是退還已納的國內稅款,即企業在商品報關出口時,退還其生產該商品已納的國內稅金。出口退稅,有利於增強本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為世界各國所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