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通遼大唐國際機場有什麼規劃

通遼大唐國際機場有什麼規劃

發布時間:2022-05-16 06:16:14

1. 機場商業該如何規劃

從國際先進的機場看,其非航收入已經占收入的60%,非航收入所佔的比例,已經成為機場管理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在非航收入中,機場的商業零售、餐飲作為非航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機場經營管理的薄弱環節,存在著較大的提升空間。
最近,筆者參與了一個機場的商業規劃項目,在項目運作過程中,對機場的商業規劃形成了一些想法,在這里與大家共享。
一、機場商業的現狀
我國機場的經營管理,大致經歷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這一時期,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國內民用機場的體制和功能發生了重大改變,最明顯的標志是政企分開和屬地化管理,一些民航省局(航站)與機場由原來的「二位一體」,實施局場分離,進行企業化經營。如上海虹橋、廈門、深圳等機場率先進行屬地化管理。第二階段是深化改革開放的90年代中期以後。這一時期國內許多機場不僅從體制上實行了企業化管理,而且逐步適應市場經濟體制,推行資產經營責任制,開始走向社會大市場。
由於舊的管理體制的影響,我國的機場商業管理狀況目前正處於新舊交替之中,一方面,由於經營的壓力,機場管理當局都對機場的商業經營寄予厚望,另一方面,由於歷史的原因,機場在商業管理上,沒有前期規劃,沒有專業人才,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手段,對機場商業經營的改進充滿期待。二、機場商業經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歸納起來,我國的機場商業經營普遍存在以下六個方面的問題:
1、機場商業的定位普遍不明確。到底是以方便旅客為主,以商業利益為主,還是以形象為主等等,或者三者的有機兼顧,普遍沒有明確的定位,有人要利潤,有人要形象,有人要公益,機場商業跟著領導個人的喜好走。
3、商品組合不科學。缺乏對機場旅客特有的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的研究,商品普遍質量差、檔次低,和機場的形象和旅客的購物心理不匹配,另外,同質化嚴重,混業經營也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商品質量和價格嚴重不匹配,性價比極低。
4、商戶實力普遍很小,小商小販過多,品牌商品過少,商戶經營能力較弱,安於現狀,不求上進,大多數商戶採用粗放管理,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營業員缺乏必要的培訓,頻繁更換,導致服務質量較差,服務態度惡劣。
5、機場管理存在多方面的問題:沒有完整的機場商業管理體系,缺乏專業的商業管理人才,商業面積的確定不科學,租金的標准和收取方式不合理,缺乏執行力。
經過診斷和調研,我們認為機場應該從以下六個方面提升商業經營水平,提高非航收入。1、合理規劃、調整布局
重新規劃商業面積的分布、按照流程和旅客需求進行功能、品種的定位,撤除影響登機流程和嚴重影響機場環境的商業面積。2、縮小面積、增加網點
縮小單個商戶的經營面積,增加商戶數量,按照位置、客流、指定的經營品種,制定科學的商業面積價值評估體系,按照價值將經營面積劃分為五類:公益類、基本消費類、展示類、特色類、盈利類。
3、招標拍賣、提高收益
採用招標拍賣的形式,將商業面積進行拍賣,老商戶同等條件下有優先權,通過拍賣實現商業價值的最大化。4、引入品牌、全面提升
設立品牌商品展示專區、引進知名品牌和大廠商進駐,在提升機場商業檔次的同時,收取品牌展示費,提高機場商業收入。同時大品牌和大廠商經營管理能力強,可以促進機場商業的管理提升。5、重組商品、滿足需求
按照旅客調研的結果和銷售記錄分析,撤除那些需求不大、銷量很小的商品,合並減少大量重復的品種,增加客戶有需求而現在沒有的商品和服務,如手機充電站、上網服務等。6、統一形象、提升品位
設計機場商業的形象識別系統,統一裝修風格,提高機場商業品位,樹立機場商業形象。
7、加強培訓、改善服務
統一服務標准,加強營業人員培訓,落實各項管理制度,加大監督考核力度。
8、完善管理、更上層樓
引進商業管理人才,充實經營管理隊伍,完善管理制度,強化制度落實,使機場商業管理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作者系北京正略鈞策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顧問)

2. 通遼機場貴賓服務的運營模式

摘要 通遼機場公司先後進行了貴賓服務,客票銷售、貨運和航站樓內商業及廣告等業務外包工作,實現了非航「服務」、「品質」、「效益」三提升。

3. 通遼機場的介紹

通遼機場,位於內蒙古通遼,是華北、東北與內蒙古東部交界處的空中交通樞紐。距離市區10公里,跑道中心點地理坐標為N43°33′24″、北緯E122°11′56,佔地面積138.8公頃;現等級為3C(完成飛行區擴建工程後,等級將由3C提升到4C),1958年建立,2002年擴建。機場跑道長2300m,寬45m,厚27cm,可滿足B737-300型以下飛機起降,高峰小時起降6架次。共有3個停機位,停機坪面積18700平方米;航站樓面積4600平方米,跑道主降方向設Ⅰ類精密進近燈光系統,次降方向設B型簡易進近燈光系統。

4. 2010年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的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區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也是取得顯著成績的一年。一年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在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區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中央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實現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初步統計,全區生產總值9725.8億元,增長16.9%;地方財政總收入1378.1億元,增長24.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49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4938元,分別增長9.8%和6.1%;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05%以內;節能減排完成了年初確定的目標。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堅持把擴大內需作為保增長的重要著力點。全年完成5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7381億元,增長33.8%,對經濟企穩回升、持續向好發揮了重要作用。著力優化投資結構,引導資金投向基礎產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生等領域。開工建設了大唐4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中石油500萬噸煉油擴能改造等一批有利於產業升級的重大項目。進一步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新增公路里程34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0公里。新開工鐵路里程2600公里,呼和浩特至北京、通遼和赤峰至北京快速客運通道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完成了二連浩特機場新建和通遼、滿洲里、錫林浩特機場擴建項目。海勃灣水利樞紐項目獲得國家批復。農牧業、社會事業、節能減排、生態建設和民生領域投資力度明顯加大。充分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認真落實家電、汽車、農機下鄉等刺激消費政策,積極培育消費熱點,拓展城鄉消費市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855億元,增長19.2%。
堅持把保工業、保企業作為保增長、保就業的關鍵。制定並實施了促進工業增長的12項政策措施,在較短時間內遏制了工業增速大幅下滑的勢頭,呈現出逐月加快、穩定向好的態勢。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4400.5億元,增長24.2%。及時制定實施了電力多邊交易、大用戶直供、易貨貿易聯動、生產適銷對路產品等有針對性的措施,幫助企業改善了生產經營狀況。採取聯合重組、逐一幫扶等措施,使符合產業政策、產品適應市場需求的停產半停產企業基本恢復生產。實施了一系列力度大、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有效緩解了「融資難」等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突出問題。2009年末,全區中小企業貸款余額1800億元,增長41%。取消了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緩繳、減繳困難企業社會保險費,減輕了企業負擔。 積極發展現代農牧業。面對多年不遇的旱災和農產品市場異常波動的不利影響,採取措施確保農牧業生產獲得較好收成。糧食總產量達到396億斤,是歷史上第二個高產年;牧業年度牲畜總頭數連續5年穩定在1億頭(只)以上,牲畜出欄數和肉產量明顯增長。現代農牧業加快發展,設施蔬菜、設施馬鈴薯種植面積雙雙突破百萬畝,優質高產作物、良種牲畜比重繼續提高,新增有效灌溉面積和節水灌溉面積均創歷史新高。農牧業產業化穩步推進,乳業生產銷售基本恢復正常,羊絨臨時收儲政策初見成效。強化惠農惠牧政策,落實各類補貼資金75.9億元,比上年增加15.4億元。補貼資金全部實現「一卡通」發放,受到農牧民的歡迎。
調整優化工業結構。煤炭、電力等傳統產業穩步增長,原煤產量6億噸,電力裝機6100萬千瓦,分別增長22.8%和22.7%;外送電量960億千瓦時,連續5年居全國首位。新能源、裝備製造、現代煤化工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新增風電裝機200萬千瓦,總裝機突破500萬千瓦,居全國首位;裝備製造業增長40%以上;開工建設了一批具有較高技術水平的煤炭轉化項目,煤化工形成產能560萬噸甲醇當量。積極推進自主創新,在大口徑厚壁無縫鋼管製造、粉煤灰提取氧化鋁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國內領先的技術成果。大力淘汰落後產能,關停小火電機組20萬千瓦,淘汰水泥產能360萬噸。煤炭安全生產水平繼續保持全國前列。
加快發展服務業。完成第三產業增加值3695.4億元,增長15%。商貿流通業繁榮活躍,交通運輸業穩步回升,旅遊、物流、房地產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快。金融機構積極支持地方經濟建設,全年新增貸款1784億元,是上年的2倍。小額貸款公司等地方金融機構發展迅速,引進區外金融機構工作取得新進展。 生態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完成林業生態建設面積1300多萬畝,較常年增加300萬畝。草原建設總規模達到5610萬畝,依法將8.4億畝草原劃定為基本草原,新一輪草原普查全面展開。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723萬畝。節能減排取得明顯進展,初步核定:單位GDP能耗下降7%左右,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比上年凈減0.8%和2.58%,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全區火電機組全部完成脫硫改造,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22.93萬噸,重點流域、重點城市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煤田火區、沉陷區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作穩步推進。
(四)不斷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國企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引入國電集團注資40億元對蒙能公司實施重組,使蒙能公司重獲新生。呼興電網整體劃轉國家電網公司,成立了內蒙古東部電網公司,擴大了外送電量,對自治區電力外送通道建設和東部盟市煤電資源開發將產生重要推動作用。資源領域改革實現新突破。依法開征了煤炭價格調節基金,為資源開發的合理補償、礦區生態保護恢復等進行了初步探索。進一步完善了煤炭資源配置政策,有力地促進了產業優化升級。金融領域改革明顯推進。組建了內蒙古銀行,對促進地方金融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大興安嶺國有林區剝離辦社會和輔業改製取得重大突破。土地草牧場適度規模經營和農牧民合作組織發展明顯加快。積極推進水利管理體制改革,搭建了水利建設投融資平台。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啟動實施。文化體制改革邁出重大步伐,組建成立了內蒙古出版集團和影視集團。政府機構改革全面展開,基本完成自治區政府部門「三定」工作。事業單位全員聘用制穩步推進,在義務教育學校實施了績效工資制度。 積極應對就業工作面臨的嚴峻挑戰,制定實施了穩定就業崗位、以創業帶動就業、擴大就業培訓規模、開展就業援助、強化就業服務等一系列積極的就業政策,有效地推動了就業工作。全年城鎮新增就業21.6萬人;農村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235萬人,其中轉移就業6個月以上的168萬人;培訓城鄉勞動者65萬人。組織實施了高校畢業生服務基層、人才儲備、擴大公務員考錄、事業單位招聘等促進大學生就業的專項計劃,使8萬多名高校畢業生落實了就業去向。積極開展對「零就業家庭」、「零轉移家庭」、「4050人員」及其他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
社會保障工作扎實推進。各項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增加21.3萬人和193.2萬人,將國有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全部納入城鎮醫保。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本實現自治區級統籌,啟動了國家和自治區新型農村牧區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參保人數達到100萬人。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參合人數達到1200萬人。城鄉低保水平進一步提高,202萬低收入群眾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積極推進醫療救助、教育救助、臨時救助工作,加快社會福利項目建設,優撫對象、農村五保戶生活補助標准進一步提高。
加快實施民生工程,努力為群眾辦實事。「十項民生工程」完成總投資377億元,比上年增長1.7倍,1500多萬群眾受益。其中農村牧區公路投資97億元,新增60個蘇木鄉鎮通油路、1004個嘎查村通公路;解決了1.23萬戶農牧民通電問題;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4.4億元,15萬低收入農牧民得到扶持;開工建設國有林區、墾區、煤礦棚戶區改造項目401萬平方米。安排資金104億元,比上年增長46%,全面落實了「十件實事」。城鎮低保標准每人每月提高45元;農村牧區低保補助標准每人每月提高18元;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標准人均每月提高125元;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395萬人;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6.4%;教育資助政策使36萬困難大中專學生受益;農牧業保險實保面積6041萬畝,增長34%;解決了120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取消地方制定的收費項目108項,累計為企業和群眾減負1.6億元;籌集廉租房源5萬套,其中新開工建設4.2萬套,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13平方米以下的低保家庭實現應保盡保。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免除了義務教育學校寄宿生住宿費。實施了義務教育學校標准化建設和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各類學校生均財政撥款標准進一步提高,辦學條件繼續改善。組織實施了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對農村貧困家庭和牧業旗中職學生實行免費教育。高等教育規模穩步擴大,普通本專科在校生達到35萬人。高度重視人才工作,人才流入區建設取得新進展。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得到加強。開工建設了42所旗縣綜合醫院、110個蘇木鄉鎮中心衛生院和59個社區衛生機構項目。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強化食品葯品安全監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穩步推進。加大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力度,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規劃建設了一批重大文化設施項目。藝術創作繁榮活躍,文化遺產保護得到加強,啟動了元上都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農家(草原)書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扎實推進。體育事業穩步發展,我區健兒在第十一屆全運會上取得較好成績。
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全面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的局面進一步鞏固。深入開展平安內蒙古建設,圓滿完成了國慶60周年安全維穩任務。國防動員建設、人防工作穩步推進,軍地軍民關系更加和諧。信訪工作得到加強,矛盾糾紛調處機制不斷健全。著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堅持依法行政,嚴格履行職責,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意見。政務公開取得積極進展,法制宣傳教育深入推進。加大行政監察力度,確保了中央和自治區擴內需、保增長等重大決策的有效落實。加強預算執行、政府投資和專項資金審計,資金運行進一步規范。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自治區又好又快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經受住了國際金融危機和各種不利因素的嚴峻考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這些成績的取得,是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區各族幹部群眾頑強拼搏、共同奮斗的結果,也是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的全區各族幹部群眾,向所有關心支持內蒙古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持續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部分行業和企業生產經營還比較困難,經濟效益尚未明顯改善。在基數比較大的情況下,實現投資增長難度加大。二是結構性矛盾依然比較突出。產業結構單一,優勢特色產業發展不協調,非資源型產業發展滯後,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產業體系尚未建立;產業延伸不足,「原字型大小」和初級產品比重高,資源精深加工能力不強;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足;農牧業基礎仍然比較薄弱;服務業發展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三是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不協調,城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斷下降,收入水平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部分群眾生活還比較困難,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四是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城鄉差距不斷擴大,地區間發展差距明顯,社會事業有待加強;生態脆弱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部分地區生態環境仍在退化,生態保護建設任重道遠。五是政府自身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政府工作與形勢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望還有不小差距,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比較薄弱,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虛報浮誇、形式主義、鋪張浪費、以權謀私、消極腐敗等現象。我們一定要以高度負責的精神,認真解決好這些問題,決不辜負各族群眾的期望和重託!

5. 內蒙古通遼市的飛機場現在下飛機是直接進航站樓嗎還是和以前一樣得在跑道哪兒下來走很遠帶了兒子4個

是的 直接從飛機上 進去了

6. 截止到2020年6月底,全國在建的機場和已批復的要建的機場有哪些2018-至今,新建的機場有哪些

在建機場:邢台褡褳機場、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連雲港花果山國際機場、麗水機場、蕪湖宣州機場、廈門翔安國際機場、菏澤牡丹機場、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安陽豫東北機場、商丘機場、鄂州機場、荊州機場、郴州北湖機場、邵陽邵東機場、湛江國際機場、玉林福綿機場、三沙永暑機場、美濟機場、渚碧機場、武隆仙女山機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閬中機場、紅河蒙自機場、安康富強機場、青海湖機場、塔什庫爾干帕米爾機場。

規劃批復的機場:晉城機場、朔州安太堡機場、呼和浩特盛樂國際機場、東烏珠穆沁旗機場、呼倫貝爾新機場、林西機場、正藍旗機場、桓仁機場、白山機場、四平機場、遼源機場、琿春機場、敦化機場、通榆機場、延吉新機場、榆樹機場、鶴崗機場、虎林機場、牡丹江新機場、饒河機場、尚志亞布力機場、綏芬河機場、南通新機場、嘉興洪合機場、安慶懷寧機場、蚌埠滕湖機場、亳州機場、滁州琅琊機場、金寨機場、宿州機場、寧德機場、平潭澳前機場、莆田機場、武夷山新機場、漳州東山機場、撫州機場、瑞金機場、濟寧新機場、聊城機場、濰坊新機場、棗庄機場、平頂山魯山機場、婁底新化機場、湘西里耶機場、永州新機場、廣州正果國際機場、梅州新機場、韶山桂頭機場、陽江合山機場、雲浮機場、防城港欽州機場、賀州機場、儋州機場、三亞紅塘灣機場、達州百節機場、樂山機場、德江黔北機場、羅甸機場、盤州機場、威寧草海機場、哈尼梯田機場、勐臘機場、怒江機場、丘北機場、宣威機場、昭通花鹿坪機場、拉薩林周機場、阿里普蘭機場、日喀則定日機場、山南隆子機場、亞東機場、寶雞機場、定邊機場、府谷機場、渭南華山機場、渭南韓合機場、臨夏機場、平涼機場、天水中梁機場、武威涼州機場、黃南機場、石嘴山沙湖機場、阿拉爾機場、巴里坤機場、和布克賽爾機場、和靜巴音布魯克機場、烏蘇奎屯機場、於田機場、昭蘇機場、淮東奇台機場。

7. 我國計劃3年內新建機場超30個!建機場該如何選擇場地

就在3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了新聞發布會,交通運輸部副部長王志清介紹了關於深入貫徹“十四五”規劃,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有關情況,今年1月,交通運輸部還印發了《關於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指導意見》,同時也制定了3年行動計劃。

建造機場在地理位置上還應該盡量避開地震帶,如果機場建造的位置是選擇在地震帶上,那麼在修建上還需要考慮抗震等因素,增加了建造的難度。另外機場附近的空氣質量也是一個需要考核的標准,機場附近不能有工廠濃煙或者長期處於霧霾天氣,這樣容易導致飛機在起飛或者降落時候,視野模糊。同時機場的附近是不能有居民樓的,如果有居民樓就需要拆遷,否則機場的噪音會給附近居民造成極大的噪音污染,影響正常生活。

相信我國在未來完成三十個以上的機場建造後,我們的交通會更加的便捷,我國在建設交通強國上也會有很大的進步。

8. 我國計劃3年內新建機場超30個,這樣的計劃有什麼意義嗎

這樣的計劃具有指導意義,因為如果連計劃都沒有的話,到時候做事可能就會忙成一鍋粥。

對於每一位參加工作的小夥伴來說,我們做事的時候都會有一個計劃,最後我們會按照這個計劃來執行每一步工作,所以在對待機場建設的問題上,也應該有一個統一的計劃,這個計劃也就意味著我們會有一個共同努力的目標,並且能夠為了這個目標而向前進。

我國計劃三年內新建30個民用機場。

這是一個關於交通強國的信息,目前交通運輸部發布了新的計劃,為了讓我們更快成為一個交通強國,我們計劃迅速提高城際鐵路和公路的運營公里,這個計劃達到3000公里,並且在三年內新建30個民用機場,通過這樣的方式是我們的交通網路更加健全。

9. 在機場發展規劃中,機場總體規劃的重要性是什麼它的目的是什麼

機場總體規劃最重要的是建成後達到的目標,也就是航運能力和吞吐量。做總體規劃的目的是保證項目分期進行,將項目盡快投入使用,並且保證後續工程不影響已建成部分的正常運營。

10. 內蒙古機場有幾個分別在哪裡

據2021年5月份內蒙古官網顯示,內蒙古轄區共有16個運輸機場,3個通勤機場。

機場列表如下:

1、位於呼和浩特、鄂爾多斯、呼倫貝爾、包頭、赤峰、通遼的機場:

通用航空企業:

內蒙古樂天游、內蒙古華翼、內蒙古天羽、內蒙古慶華、內蒙古巴運、內蒙古察爾湖、內蒙古通航、北京翔宇、北京路鷹、通遼神鷹、呼倫貝爾天鷹、鄂爾多斯聖鷹、鄂爾多斯通航、內蒙古北方快線、內蒙古城投、內蒙古翔瑞、內蒙古華遠通航。

在建機場:

內蒙古地區在建的運輸機場是呼和浩特新機場建設項目;正藍旗、東烏旗、林西縣等機場建設項目以及阿拉善左旗機場升級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奈曼旗、庫倫旗、敖漢旗、巴林右旗、巴林左旗、克什克騰旗烏蘭布統、克什克騰旗阿斯哈圖等通用機場正在建設中。

以上內容參考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交通

閱讀全文

與通遼大唐國際機場有什麼規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