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國際奧委會一個月多少錢

國際奧委會一個月多少錢

發布時間:2022-05-20 19:14:55

Ⅰ 奧運會花費

代奧運具有多元價值,它對主辦國,尤其是主辦城市的經濟增長有明顯的拉動作用。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給南加利福尼亞地區帶來了32.9億美元的收益;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給加泰羅尼亞地區帶來了260.48億美元的經濟效益;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為喬治亞州帶來了51億美元的總效益;2000年悉尼奧運給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斯州帶來了63億美元的收益。據著名投資機構高盛證券的分析,北京申辦成功後,從2002年起到2008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每年將額外增加0.3%。中國經濟的發展將大大提速。

一、2008年奧運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新世紀的前10年中國經濟仍將處在工業化加速發展時期,奧運會作為工業化時代最有效的營銷媒介,它對加速主辦國工業化進程,促進該國經濟由工業化向後工業化時代的轉變有特別重要的意義。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很有代表性地說明了奧運會對處在工業化加速發展時期的國家經濟所具有的特殊價值。北京主辦2008年奧運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有形和無形兩個方面。有形影響是指奧運會在拉動舉辦國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出口需求以及在擴大就業等方面的作用,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主辦地區的經濟總量和結構變化中。無形影響是指奧運會對主辦國經濟發展環境、開放度、國家聲譽、形象和信譽度等方面的影響。從主辦國經濟的長遠發展來說,無形的影響往往比有形的影響更重要、更有價值。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為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
新世紀前10年我國經濟將處在以結構調整為主導的發展階段,這一階段不僅要繼續擴大經濟總量,更要解決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升級等一系列重大改革與發展問題,如社會保障體系建立與完善、勞動力增長與就業困難的矛盾以及「入世」、經濟全球化對進一步擴大市場開放度的要求等。解決這些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都需要提升社會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主辦奧運會是最佳、最典型的方式。一般來說,一個國家從申辦開始到奧運會結束,至少能在10年的時間內讓全民普遍關注。以北京為例,從1999年北京奧申委正式成立到2008年奧運會圓滿結束,這10年將會出現前期的「人人盼奧運」和後期的「人人都是東道主,全民支持辦奧運」的祥和局面,而這10年正是我國經濟結構戰略調整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主辦奧運會無疑將為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2、有利於進一步擴大開放,使中國經濟能更好地適應經濟全球化進程
改革開放是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最基本的成功經驗。改革開放的20多年我們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是這一體制還不成熟,還需要進一步擴大市場開放度,在主動參與全球經濟競爭中不斷完善。擴大市場開放度除了市場主體在成長過程中的自我推動之外,政府利用重大事件來有意識地推動這一進程尤為重要。主辦奧運會即是一個國家擴大市場開放度,加速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一個重要媒介。首先奧運會是當今世界上最具國際化的事件。主辦國的政府、組織和企業要與多個國際組織和眾多跨國公司進行業務往來和商業談判,因此從申辦到實際運作的全過程都必須按照國際慣例來操作。這樣的操作要求該國政府、組織和企業都必須調整與市場經濟不相適應的管理和運作方式,而這樣的調整過程無疑就是擴大開放,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的過程。其次,現代奧運會投資巨大,一般來說,主辦夏季奧運會用於賽事的直接投資和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的間接投資加起來會超過幾百億美元,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辦奧運會投資會更大。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總投資將會達到1323億元。這樣大的投資規模對國內外企業都有巨大的吸引力,特別是奧運工程都要求有一流的設計水平、一流的工藝和施工水平以及很高的科技含量,因此在工程的招投標管理中絕不能搞地方保護主義,只有擴大市場開放度,按國際慣例操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外資、保證工程的質量和投資的效益。最後,承辦奧運會會使主辦國在整體上獲得一個開放、民主和有活力的形象,這種形象對吸引外資以及國內企業拓展海外市場都有實際意義。所以,北京承辦2008年奧運會有利於進一步擴大開放。
3、有利於在國際上打造「中國品牌」,能更好地帶動國內企業由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的轉變
現代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除了企業自身要有雄厚的實力和一流的產品,還需要企業所屬國在國際上有美譽度和影響力。也就是說,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品牌競爭實際上是需要國家這一大品牌支撐的。主辦奧運會是一個國家在國際上打造「國家品牌」,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手段。冷戰結束以後,中國成為西方陣營竭力遏制和打壓的對象,在以美英為首的西方主流媒體中,對中國的正面報導並不多,中國通過申辦和主辦奧運會,將使西方媒體不得不在10年左右的時間里持續關注中國,並給予更多正面和客觀的報導。這種長周期、高頻率的報導,對擴大中國的國際影響,樹立「國家品牌」都有重要作用。國家盛,企業興。國家這一大品牌打響了,企業的小品牌才更容易進入國際市場,才會更具國際影響力。另外,承辦奧運會還能使本國企業藉助奧林匹克市場營銷計劃宣傳、推廣企業形象和品牌,以悉尼奧運會為例,本屆奧運會共有106家企業成為各類贊助商,其中TOP贊助商24家�澳大利亞公司13家,支持商18家。一般產品供應商40家,體育產品供應商24家,其中絕大部分為本國公司。這些企業藉助奧運會的巨大傳播力使自己的企業和產品品牌具有了國際影響。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國內的眾多企業就可以藉助奧運會來推進企業由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的躍升。

二、2008年奧運會對首都經濟的影響

承辦奧運會的經濟價值集中反映在主辦城市和地區的經濟總量和結構變化上。2008年奧運會對首都經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主辦奧運會將給首都經濟在新世紀初葉高速增長提供「核動力」
近年來以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支柱的首都經濟已初步成形,並表現出較大的增長潛力。但是,由於首都經濟特殊的產業結構,它的持續高速增長對環境、基礎設施以及城市所具有的國際形象、聲譽和影響力有非常高的要求,也就是說,首都經濟越發展它就越會遇到基礎條件和軟環境的硬約束。而要消除這種制約,一方面要加大環境治理的力度,大幅度增加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另一方面要通過舉辦一系列重大活動來提高北京的國際影響和聲譽。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國家和地區經濟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的今天,舉辦奧運會幾乎可以說是唯一的、最佳的一箭雙雕的辦法。它既可以引入基礎設施建設所需要的巨額資金,又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北京的國際影響力。所以,北京獲得了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權,也就獲得了推動首都經濟在新世紀持續高速增長的「核動力」。
承辦奧運會為什麼能給首都經濟增長提供「核動力」呢?這是因為奧運會能有效地帶動主辦城市和地區的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當前在拉動我國GDP增長的資金、技術和勞動力三要素中,資金的貢獻率是最大的。這就是說分析北京地區未來經濟增長的可能性,關鍵是看該地區在未來的投資規模,尤其是從北京地區之外流入的資金總量的大小。北京主辦2008年奧運會預計總投資額將達到160億美元左右,約合人民幣1323億元,其中組委會預算支出約為16-18億美元,非組委會預算支出(與承辦有關的基本建設支出)約為142-144億美元。從資金來源看,國際奧委會市場開發收入給組委會的分成約為10-13億美元(悉尼組委會為11億美元),組委會市場開發收入約為6-8億美元(悉尼為7億美元),基本建設投入的140多億美元,主要由中央財政、市財政和國內外企業投入,如果把基本建設投入的50%算作是北京市財政的投入,那麼承辦2008年奧運會將給北京帶來90億美元的新增投資(從北京地區之外流入的資金),約合人民幣745億元。這筆巨額的新增投資,再加上該投資所產生的乘數效應,將成為牽引首都經濟高速增長的助推器。
從刺激消費需求看,奧運會的拉動作用也十分顯著。首先745億元的新增投資將主要用於購買北京地區的產品和服務。這種大規模的集團購買將對北京地區很多行業的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的消費形成刺激,其中對建築、交通、郵電、通訊、旅遊、餐飲等行業的拉動作用會更大。其次奧運會是一個動態的、極具號召力的「人文旅遊品牌」,承辦國和地區可以利用這一「品牌」使該國和地區10年左右的時間內成為國際和國內旅遊的熱點,尤其是像北京這樣一個本身就具有獨特文化魅力的城市,承辦可以使兩種魅力有機融合,從而對旅遊消費形成巨大的拉動作用。據澳大利亞學者的測算,悉尼奧運會對擴大該國的國際旅遊發揮了重要作用,僅2001年去悉尼旅遊的外國遊客就將達到34萬人。當數以千萬的國內外遊客因奧運會而來北京觀光,他們在拉動北京地區的消費需求方面將釋放出巨大能量,從而能推動首都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最後申辦和承辦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提高和強化市民體育意識,引導大眾體育消費的過程。北京舉辦奧運會將極大地帶動北京市民的體育消費,尤其是參與性體育消費、觀賞性體育消費和體育用品消費,從而能在拓展消費領域和形成新的消費熱點等方面服務和拉動首都經濟。總之,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在刺激投資和消費需求方面所形成的合力,在未來的10年內至少每年能拉動北京GDP增長1個百分點以上,在舉辦奧運會的前後兩年內可能還會更高。
2、主辦奧運會將帶動首都經濟結構調整和升級,使首都經濟更具活力和競爭力
首都經濟從產業結構上看,是一個以高新技術產業、都市型工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效生態農業為骨架的復合型結構。這種產業結構既區別於上海、江蘇,又不同於廣東、深圳,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和鮮明的地域特色。但是,目前這種產業結構還沒有完全成形,還需要政府運用多種政策杠桿來引導和調整。北京主辦2008年奧運會將給首都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提供千載難逢的機遇。這種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申辦理念與首都產業結構調整的價值取向相契合。綠色奧運將帶動環保產業和生態農業的快速發展,科技奧運將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人文奧運則能帶動現代服務業的形成與發展。而這三種申辦理念所帶動的產業又恰恰是新世紀首都經濟要優先發展的行業。
二是主辦奧運會將加速北京市「退二進三」的步伐。「退二進三」是首都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的必然選擇。但這一戰略措施能否有效實施,關鍵在於「退有理由,進有空間」。北京市的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企業逐步從第二產業中退出來,是既定方針,是歷史必然,辦不辦奧運會最終的結果都一樣。但是辦與不辦會影響退的進程。現在北京拿到了主辦權,政府就會毫不猶豫加大管制的力度,企業也難以討價還價,從而就會退的堅決,退的順暢。然而更重要的是,主辦奧運會能有效地拓展「進三」的空間。現代奧運會對承辦地區的經濟發展的影響突出表現在拉動該地區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方面。奧運會要求舉辦城市在交通、郵電、通訊、旅館、餐飲等方面提供一流的硬體和優質的服務,同時還對銀行、保險、醫院、中介機構和文化設施有相當高的要求。也就是說,北京要想成功舉辦2008年奧運會就必須把加快建立和完善現代服務業作為戰略重點。而能否在10年左右的時間里建立和完善首都的現代服務業關鍵取決於投資和需求,舉辦奧運會恰恰能解決持續需求和巨額投資這一對瓶頸制約。所以,舉辦奧運會在拉動首都現代服務業高速成長的同時,也將客觀上為「進三」的企業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間和後續發展的可能。
三是承辦奧運會將使旅遊業和文化體育產業成為首都經濟中的支柱產業,並同時帶動會展業和中介業的高速發展。奧運會是全球各民族共同的節日。中國是有著悠久文明史的東方古國,而北京作為奧運會的主辦城市是一座有著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年建都史,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精髓的歷史名城。北京市已經把旅遊業列為重點發展的行業,並希望十五期間成為支柱性行業。奧運會歷來對主辦城市旅遊業的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而北京舉辦奧運會這種作用會更大。這是因為,一方面全球各大媒體從申辦到承辦全過程的報導,客觀上為北京旅遊業做了一個長時間的免費廣告,從而能讓更多的外國人了解北京,產生潛在的和實際的旅遊需求;另一方面北京奧運會將凸現傳統與現代巧妙融合、西方文化與東方文明交相輝映的獨特魅力,而這種魅力對激發外國人來京旅遊的需求將起到重要作用。對拓展國內旅遊業務來說,舉辦奧運會將給北京旅遊企業提供一個長效題材,它們可以根據這一題材設計一系列有賣點的新項目、新產品,從而使進京旅遊成為時尚、成為熱點。毫無疑問,北京申奧成功,首都旅遊業就獲得了長達10年的持續發展的推動力,而只有持續的高速增長才能使北京旅遊業成為真正的支柱產業。同時奧林匹克是典型的全球文化,奧運會是這種文化的集中體現,承辦奧運會能極大地帶動主辦城市的文化體育產業的發展。北京市根據城市功能的定位在「八五」期間就把文化體育產業列為重點發展的行業。但是要想把它培育成首都經濟的支柱性行業,除了文化產業和體育產業在各自領域內的自我發展之外,還必須加強兩個產業之間的互動、互補和互助。奧運會不僅能有效地擴大主辦城市文化產業和體育產業各自的需求,而且能提供一系列重大活動使兩項產業互動和耦合,實現產業聯動和利潤倍增。另外,為舉辦奧運會而新建和改建的37個現代化的體育場館(新建22個)也將為首都文化體育產業的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奧運會結束之後,北京將成為全國、全亞洲,乃至全世界文化體育產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最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奧運會是一個以跨國公司為主角的世界經貿舞台,北京拿到主辦權也就得到了在10年左右的時間內利用這一舞台「唱戲」的機會,首都的會展業和中介業因此將獲得眾多的商業機會和按國際慣例運作的商務經驗,從而為帶動和繁榮會展經濟,使之成為首都經濟新的增長點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3、主辦奧運會將在擴大北京地區就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籌辦奧運會一般需要8年左右的時間,要興建大量的體育設施和配套的城市基礎設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資源。歷屆奧運會在帶動主辦城市就業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創造了2.5萬人的就業機會;1988年漢城奧運會給3.4萬人帶來了就業;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在1987-1992年的籌辦周期內每年新增就業人數5.9萬人;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帶動了7.7萬人的就業;2000年悉尼奧運會創造了10萬人的就業機會。新世紀北京仍將面臨很大的就業壓力,承辦奧運會將能有效地化解這種壓力。由於北京市整體的勞動生產率、資本和技術的密集程度以及勞動力價格都低於發達國家的奧運會主辦城市,因此承辦奧運會在帶動北京地區就業方面的作用會更大。如果按北京承辦奧運會能新增投資745億元,且每10萬元投資能新增一個就業機會算,那麼這屆奧運會將產生74.5萬個就業機會。根據奧申委申辦報告中所列的現金流量表來分析,帶動就業的年份主要集中在2004-2009的六年間,其中2006年和2008年是高峰。
4、承辦奧運會將極大提升北京的城市魅力
城市魅力是一座城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綜合體現,它包括自然風貌、歷史文化積淀、生產力發展水平和人的素質等多個方面。首都經濟從一定意義上講是「形象經濟」,它的發展需要城市魅力的不斷提升與張揚,承辦奧運會能快速而有效地做到這一點。首先為舉辦奧運會而進行的大規模環境治理以及對城市基礎設施的新建和改建工程將使北京「天更藍、水更清、行更暢、居更宜」,古都風貌將更具神韻,北京城市魅力中原有的特色會更具影響力。其次在傳媒強權盛行的現代社會,城市魅力不僅取決於魅力的本原,還與主流媒體的關注和推介有直接的關系。舉辦奧運會將使北京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成為全球主要媒體追蹤報導的一個熱點,且這種效應在奧運會舉辦期間會達到極至。以2000年悉尼奧運會電視轉播為例,這屆奧運會全球有220個國家和地區收看了電視轉播,收看人數達到37億,佔全球可以收看電視總人數(39億)的95%,並且有8個國家的電視轉播超過400個小時,它們分別是澳大利亞1207小時,加拿大1039小時,南非930小時,中國740小時,日本558小時,希臘452小時,美國442小時,阿根廷435小時。可以說只有奧運會才能使主辦國和主辦城市得到全球媒體如此廣泛、如此深入和系統的報導。而這樣的強勢宣傳在提升主辦城市的形象和魅力方面所取得的效應,恐怕是無論出多少廣告費都無法辦到的。最後承辦奧運會是一個十分龐雜的系統工程,是對主辦城市綜合能力的全方位考驗。應對這一挑戰的過程會使政府更有效率、企業更有實力、人民更具熱情、社會更加民主、開放和有活力,而這一切恰恰是城市魅力的靈魂。

Ⅱ 奧運會的舉辦國是如何盈利的呢很想知道啊

除奧運會本身的市場開發收益外,北京奧運會預算收入中的約50%由國際奧委會撥給,1/10來自門票和紀念品收入,國際奧委會贊助商提供約2億至3億美元。

「北京奧組委贏利1600萬美元的目標完全可以實現。」蔣效愚說,但這絕對不是說,北京辦一個奧運會,就只能掙1600萬美元。這不是同一個概念,因為企業的收益、政府的收益、社會的更大范圍的收益都沒有統計在組委會的賬上。

2008年奧運會將對北京乃至全中國的經濟發展有明顯推動作用。申辦成功後的7年間,北京奧運會每年拉動北京經濟增長1至2個百分點,拉動中國經濟增長0.3至0.4個百分點。

北京奧運經濟研究會會長魏紀中說,對我們這樣一個經濟轉型中的大國來說,更應該算經濟長遠發展的大賬。體育和經濟相通,不只意味著商業上的利益,奧運經濟的得失也不僅僅是主辦方在一屆奧運會上的賺與賠。更重要的是,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能夠在奧運會後獲得持續健康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算得上是一屆真正完美的奧運會。

因此,北京奧運會究竟能掙多少錢,我們不能僅僅盯著北京奧組委的收支,還要看到整個奧運經濟對北京乃至全國經濟的拉動以及人文環境和技術手段的進步。
回答者:愛上孕婦 - 護國法師 十五級 6-17 14:52

最近,關於雅典奧運會的虧損問題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輿論都認為雅典奧運會耗資百億美元,形成巨大虧空。但是有業內專家分析說,百億美元里很大一部分屬於雅典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改善的開支,而真正直接用於奧運會組織工作的費用並不多。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的改善是長久的舉措,也是造福於百姓的好事,不能簡單地認為這部分費用也是奧運會的開支。實際上雅典奧運會已完成結算,共支出24億美元。」專家說。

北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蔣效愚說,奧運經濟是一個大概念,涵蓋了多方面、多層次的內容,可打的「牌」挺多。首先是「運動會經濟」,就是直接和舉辦奧運會相關的投資和消費。第二是舉辦城市經濟牌。第三張是舉辦國家牌。舉辦奧運會將從整體上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第四張牌是中華牌和世界牌。包括文化熱、經濟熱、旅遊熱、餐飲熱等。

奧運會能不能掙錢,如果主要是指組委會的收支,那隻是運動會經濟中的一部分。我們通常所說的2800億元的奧運經濟大蛋糕,大部分屬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費用。而組委會的經費主要用於奧運會的組織運營。北京奧運會能不能掙錢,對組委會來說,重點是要做好奧組委的市場開發工作。

Ⅲ 2008年北京奧運會賺錢嗎收支分別是多少

舉辦奧運會是各國人民的夢想,通過舉辦奧運會,除了能向世界全面展示自己的發展成就之外,還能給自己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國人在欣賞精彩絕倫的奧運饕餮大餐之外,不由得就會想起一個問題,那就是北京奧運會能夠給我們帶來多少直接的、可見的經濟利益呢?或者北京奧運會能夠給中國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呢?

北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蔣效愚曾經在國際媒體研討會上向外界透露,經過調整,北京奧組委確定奧運會預算如下:收入總規模為195.4億元人民幣(摺合23.63億美元),支出總規模為194.1億元人民幣(摺合23.47億美元),盈餘為1.3億元人民幣(摺合0.16億美元)。也就是說,到2008年8月24日,第29屆奧運會曲終人散,北京坐下來盤點收支時,會發現自己掙了1.3億元人民幣。
但是,也有業內專家認為,1.3億元只是一個初步的預期,由於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很快,擁有13億之多民眾對奧運會的熱情比以往任何一個奧運會舉辦國家都高,2008年奧運會的市場開發將會比預期好,因此贏利會更大。那麼,北京奧運到底能掙多少錢呢?

上屆雅典奧運會的虧損問題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輿論都認為雅典奧運會耗資百億美元,形成巨大虧空。但是有業內專家分析說,百億美元里很大一部分屬於雅典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改善的開支,而真正直接用於奧運會組織工作的費用並不多。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的改善是長久的舉措,也是造福於百姓的好事,不能簡單地認為這部分費用也是奧運會的開支。實際上雅典奧運會已完成結算,共支出24億美元。
蔣效愚認為奧運經濟是一個大概念,涵蓋了多方面、多層次的內容,可打的「牌」挺多。首先是「運動會經濟」,就是直接和舉辦奧運會相關的投資和消費。第二是舉辦城市經濟牌。第三張是舉辦國家牌。舉辦奧運會將從整體上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第四張牌是中華牌和世界牌。包括文化熱、經濟熱、旅遊熱、餐飲熱等。
奧運會能不能掙錢,如果主要是指組委會的收支,那隻是運動會經濟中的一部分。我們通常所說的2800億元的奧運經濟大蛋糕,大部分屬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費用。而組委會的經費主要用於奧運會的組織運營。北京奧運會能不能掙錢,對組委會來說,重點是要做好奧組委的市場開發工作。

「北京奧運會組委會的財務,在申辦時候就有一個預算,收入16.25億美元,支出16.09億美元,盈餘0.16億美元,也就是1600萬美元。當時是這樣的,我們現經過財務預算調整後,安保與公共衛生等會相應增加一些,但預計我們的市場開發收入將比原來的預測有一個較大幅度的增長,所以我們依然能夠確保『略有盈餘』。」蔣效愚認為。
奧運經濟既是注意力經濟,又是品牌經濟。奧運會為一些企業樹立良好的形象,為自己的品牌走向世界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與舞台。自2003年9月1日奧運會《市場開發計劃》啟動以來,目前,中國銀行等10家已簽約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合作夥伴。今年3月底正式啟動的贊助商徵集工作日前也已結出果實———UPS公司等6家企業已經成為北京奧運會的贊助商。近期還將有幾家企業與北京奧組委簽約,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贊助商。
蔣效愚說:「鑒於企業贊助的積極性很高,北京奧運會的市場開發前景相當樂觀。」外界傳言北京奧運會的合作夥伴贊助金額甚至大大超過了國際奧委會的全球合作夥伴(TOP贊助商)的贊助金額,將會給北京奧運會帶來巨大的收益。

除奧運會本身的市場開發收益外,北京奧運會預算收入中的約50%由國際奧委會撥給,1/10來自門票和紀念品收入,國際奧委會贊助商提供約2億至3億美元。
「北京奧組委贏利1600萬美元的目標完全可以實現。」蔣效愚說,但這絕對不是說,北京辦一個奧運會,就只能掙1600萬美元。這不是同一個概念,因為企業的收益、政府的收益、社會的更大范圍的收益都沒有統計在組委會的賬上。
2008年奧運會將對北京乃至全中國的經濟發展有明顯推動作用。申辦成功後的7年間,北京奧運會每年拉動北京經濟增長1至2個百分點,拉動中國經濟增長0.3至0.4個百分點。
北京奧運經濟研究會會長魏紀中說,對我們這樣一個經濟轉型中的大國來說,更應該算經濟長遠發展的大賬。體育和經濟相通,不只意味著商業上的利益,奧運經濟的得失也不僅僅是主辦方在一屆奧運會上的賺與賠。更重要的是,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能夠在奧運會後獲得持續健康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算得上是一屆真正完美的奧運會。
因此,北京奧運會究竟能掙多少錢,我們不能僅僅盯著北京奧組委的收支,還要看到整個奧運經濟對北京乃至全國經濟的拉動以及人文環境和技術手段的進步。

Ⅳ 國際奧委會給主辦奧運的國家多少錢

基本上不給錢,舉辦國自費修建場館,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之前一般都是賠本買賣,洛杉磯奧運會就比較有經濟頭腦,具體措施我也不太清楚,可能就是增加贊助商這些吧,現在奧運會都特賺錢,因為關注度高了,贊助商是一方面,還有轉播權,奧運會的廣告,紀念品,帶動旅遊業發展等等

Ⅳ 國際奧委會的資金從哪裡來的他們每四年舉辦一次,那麼不開奧運會的時候他們怎麼賺錢

這個有全世界那麼多的供應商,那麼大的廣告商。那麼多的贊助商,那麼多的品牌商,還有各種捐款,還有各種盈利費用。

Ⅵ 為什麼說舉辦奧運會會賺錢

舉辦奧運會會賺錢是因為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開始,不少國家憑借成功的商業運作模式,使奧運會實現盈利。主要有以下賺錢渠道:

1、轉播權銷售收入

出售轉播權是奧運會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在2004年悉尼奧運會以前,轉播權收入的60%分配給國際奧委會。為了使更多經費用於促進奧林匹克運動的収展,國際奧委會決定2004年後只收取轉播權收入的49%,加之不斷上漲的轉播權售價,奧運會主辦國分得的實際數額呈增加趨勢。

2、商業贊助收入

自1985年起,國際奧委會將贊助商分為三大類,並將每類授予相應范圍的經營權。其中包括:

(1)TOP贊助商。1985年國際奧委會與瑞士國際體育娛樂和休閑集團簽訂TOP贊助商計劃,贊助底價為400萬美元,參與合作包括可口可樂等全球35家企業。

(2)官斱贊助商。每屆奧組委可以在本國徵集官斱贊助商,收入同樣需在國際奧委會與奧組委之間進行分配。

(3)官斱供應商。奧組委可以徵集官斱供應商,允許其產品使用奧林匹兊標識,主要用於通訊設備、裝飾品、衣帽服飾領域,商家需將其產品營業額的10-15%上交奧組委。

3、衍生品收入

自1920年安特衛昔奧運會首次發行紀念郵票、1951年赫爾辛基奧運會首次發行奧運紀念幣以來,歷屆奧運會都發行奧林匹克紀念幣和紀念郵票等周邊產品,衍生品逐漸成為奧運會主辦國穩定的收入來源。除了郵票和紀念幣等主流收藏品之外,一些另類衍生品同樣受到收藏者的追捧,例如奧運主題彩票、奧運手機等。

4、門票收入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共售出約800萬張門票,實現門票收入4.25億美元,占總收入的25%。2000年悉尼奧運會門票收入高達6.17億美元,占總收入的21.78%。

5、建築投資收入

國際化賽事對舉辦城市的建設要求較高,促進了該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及經濟增長。例如1988年漢城奧運會前,政府迚行了擴建機場、整修公路、治理漢江、防止公害等工程,以奧運為契機跨入到新關工業化國家的行列。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的投資總額達到當年西班牙的GDP總量的5%;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政府重點建設了包括奧森公園、首都機場、北京南站在內的142個項目,迅速提升了城市建設管理和生態環境水平。

6、旅遊產業及相關交通、餐飲收入

澳大利亞旅遊局統計,2000年悉尼奧運會期間,海外遊客增加了50萬人,新增加的旅遊產業為澳大利亞帶來了42.7億美元的收入。

7、文化傳媒收入

2012年倫敦奧運會期間,英國組織了超過25000藝術家與12000項表演的「倫敦2012文化節」,在全英范圍內約2000萬人參與,其中有300萬人參與了付費活動。

Ⅶ 中國舉辦奧運會要花多少錢

這沒有公開,他只是說了以下這些話.
由於北京提倡的是「節儉辦奧運」,因此開幕式的資金,絕對沒有多哈亞運會開幕式1.8億美元那麼多。用北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蔣效愚的話來講,就是「我們要用中國人的智慧戰勝多哈的石油美元」,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預算甚至不會超過希臘雅典奧運會的預算,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開幕式花費了約8100萬歐元,創下了歷屆奧運會開幕式費用最高的紀錄。
北京奧運會的花費,很多都來自於企業的支持的,其中政府都有出錢,奧運場館的建設就花費好幾個億了。還有一些其它的一些費用,比如人工開資、安保、等等方面的。

據悉,北京奧組委近期將向國際奧委會提交2008年奧運會開、閉幕式的創意方案,經過國際奧委會審定的最終方案將會在今年5月敲定。張藝謀曾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以「國家機密」為由拒絕透露開幕式方案的任何內容。不過他表示,自己很喜歡多哈亞運會的開幕式方案,尤其喜歡騎馬上高台的點火創意:「很有民族特色,北京奧運也會有很多這樣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東西。」但他同時表示,由於北京提倡的是「節儉辦奧運」,因此開幕式的資金,絕對沒有多哈亞運會開幕式1.8億美元那麼多。用北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蔣效愚的話來講,就是「我們要用中國人的智慧戰勝多哈的石油美元」,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預算甚至不會超過希臘雅典奧運會的預算,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開幕式花費了約8100萬歐元,創下了歷屆奧運會開幕式費用最高的紀錄

Ⅷ 北京承辦奧運會國際奧委會共給撥款多少

無法計算準確花了多少錢,這是秘密,在舉辦後將會說明盈利多少(肯定不會賠本,呵呵),給你這些資料參考一下吧!

知識經濟時代,以商品信息高效傳播為主要特徵的「注意力經濟」應運而生,並成為21世紀收入最多、效益最好的流通發展模式。奧運會,作為參賽國家最多、競爭最為激烈的世界體育文化的頂峰,能在17天的比賽時間內吸引全球的注意力。因而,以經營注意力資源為基礎,形成了奧運會的豐富資金來源。

奧運會組委會,作為奧林匹克知識產權的權利人之一,其收入來源主要有三。

國際奧委會營銷收入的分成

國際奧委會對奧林匹克營銷具有全面管理和優先使用權。因而,面向全球的國際奧委會的營銷收入是巨大的。但其收入的相當一部分要下撥給比賽組委會,以保證比賽的順利進行。其收入的來源主要有:

1、出售奧運會的電視轉播權。電視轉播權收入是迄今為止奧運會的第一收入。悉尼奧運會收入13.18億美元,北京奧運會此項收入預計可達16.97億美元。國際奧委會將收入的49%左右分配給主辦國的組委會。

2、奧林匹克全球夥伴計劃(TOP計劃)營銷收入。1985年開始的TOP計劃,以國際知名大企業的巨額贊助為主要形式,4年為一期,前4期總共獲得11.69億美元的收入。悉尼奧運會組委會分得收入的33%,達5.36億美元。

此外,奧運會組委會還可從國際奧委會的特許經銷權的出售、供應商的技術服務和實物調撥中,獲得不菲的收益。悉尼和長野奧運會組委會從第4期TOP計劃中得到收入的近60%。

奧運會組委會的經營收入

奧運會組委會是確保比賽順利進行的指揮中心,是具有法人身份的權利機構。籌集比賽經費是其各項工作的基礎,必須在國際籌委會的協調下開展卓有成效的經營活動。其收入渠道主要有:

1、組委會的合作夥伴。在國際奧委會確定的贊助商之外,可自主確定10~15家組委會的贊助夥伴。由於是組委會贊助的最高層次,並且同種類產品具有排它性,故競爭後的價格很高。

2、組委會的供應商。主要指挑選在交通、電訊、辦公、服裝等領域為組委會提供實物技術服務的企業。盡管贊助層次低於合作夥伴,但仍需要向組委會提供不菲的費用,方可獲得供應機會。

3、發放標志商品的營銷許可證。在商品上使用奧運會標識、徽記、吉祥物等標識記,必須向組委會購買營銷許可證。費用一般為利潤額的10~15%。商品主要集中在T恤衫、遮陽帽、鑰匙鏈、紀念章等等。亞特蘭大奧運會僅T恤衫就售出3000萬件。悉尼奧運會此項收入達2.13億美元,佔全部收入的11%。

4、捐款。為奧運會捐款,不僅表明對體育文化事業的支持,而且可以能夠擴大聲譽,樹立形象,許多企業或個人慷慨解囊。漢城奧運會僅此一項收入就高達3億多美元。

5、彩票。發行彩票是傳統的集資形式。把奧運會與彩票結合起來,可大大激發民眾投彩熱情。蒙特利爾奧運會此項收入高達2.3億美元,超過了總收入的54.7%!

6、紀念幣。紀念幣質地分白金、金、銀、銅等,價值昂貴。發行奧運會紀念幣曾是奧運會的三大主要收入之一。莫斯科奧運會發行5套包括白金在內的紀念幣,獲利2.6億美元。

7、門票。門票是奧運會直接觀賞價值的基本實現形式之一。也是奧運會的基本收入之一。悉尼奧運會門票銷售9600萬張,收入多達3.76億美元,占總收入的19%,是近20年來收入比例最高的一屆比賽。

8、紀念郵票。奧林匹克郵票作為最具周期收藏意義的專項郵種,深受愛好者喜愛。從第一屆現代奧運會起,郵票就成為奧運會的穩定收入來源。為提高效益,有的國家還發行帶有附加面值的「捐資郵票」,進一步增加了收入。

9、廣告。「成功就在於廣告」已成為廠商的信條。為樹立形象,宣傳商品,不少廠家千方百計地要在奧運會上展示自己。但是,《奧林匹克憲章》明確規定,「比賽區及其上空不許有任何形式的廣告宣傳」。於是,聲像、文字及戶外廣告便成了他們追求的目標。巴塞羅那奧運會此項收入5.87億美元,占總收入的27.3%。主辦國家各級政府的投入

主辦國家、省、市等各級政府對奧運會的投入是全方位的、多層次的,並且是至關重要的。主要包括資金、土地、稅收政策支持等,以改善和擴充機場、道路、水電、能源、食宿等基礎設施的條件,其中,對組委會的財政撥款,近幾屆奧運會這方面的比例盡管不大,但也是必要的。西班牙政府為巴塞羅那奧運會撥款1.2億美元,美國政府為亞特蘭大奧運會撥款2.27億美元,有效地保證了奧運會的順利進行。

組委會的上述三大收入中,奧委會的撥款是基本的、穩定的收入,可解決奧運會運行的大半經費。由於經營水平不同,每屆奧運會的其餘二項收入的比重大不相同。洛杉磯奧運會在美國政府不投一分錢,並且加州政府禁止發行彩票的情況下,組委會運籌帷幄、經營有方,不僅出色地舉辦了奧運會,且盈餘2.25億美元。而蒙特利爾奧運會不僅政府投入10多億美元,甚至還對納稅人延長為期20年的附加征稅,令國人怨聲載道。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電視轉播權的出售是奧運會的第一收入。連同彩票和紀念幣,被稱為奧運會的「三大經濟支柱」。慕尼黑和蒙特利爾奧運會這三項收入約占總收入的88%!

1985年,國際奧委會TOP營銷計劃實施以來,收入節節攀升,開始逼近電視轉播權收入,因而,TOP計劃的收入和電視轉播權收入並駕齊驅,成為奧運經濟運轉的「兩只巨輪」。但這兩項收入是由國際奧委會動作和支配的。就主辦國家組委會而言,精心編織具有本國特色的營銷網路,確定符合國情的創收策略是至關重要的。如蒙特利爾奧運會突出彩票發售,營銷收入2.35億美元,占總收入的55%。洛杉磯奧運會精心設計門票銷售計劃,結果門票收入倍增,達到電視轉播收入的48.79%,成為歷屆之最。漢城奧運會加強了捐贈奧運的宣傳力度,此項收入達到總收入的26.56%,成為捐贈比例最高的一屆奧運會。

Ⅸ 國際奧委會給中國2022年冬奧會多少錢

國際奧委會會給北京——張家口2022年冬奧會3.38億美元(國際奧委會頂級贊助商和電視轉播收入所分配的資金等等)。
(收入來源方面的初步測算:包括來自國際奧委會的3.38億美元、來自TOP贊助商的1.57億美元,國內贊助商預計6.6億美元、1.08億的門票收入,8000萬的授權產品收入以及9600萬的政府補貼,政府補貼部分佔6%。)

Ⅹ 舉辦奧運會花了多少錢

無法計算準確花了多少錢,這是秘密,在舉辦後將會說明盈利多少(肯定不會賠本,呵呵),給你這些資料參考一下吧! 知識經濟時代,以商品信息高效傳播為主要特徵的「注意力經濟」應運而生,並成為21世紀收入最多、效益最好的流通發展模式。奧運會,作為參賽國家最多、競爭最為激烈的世界體育文化的頂峰,能在17天的比賽時間內吸引全球的注意力。因而,以經營注意力資源為基礎,形成了奧運會的豐富資金來源。 奧運會組委會,作為奧林匹克知識產權的權利人之一,其收入來源主要有三。 國際奧委會營銷收入的分成 國際奧委會對奧林匹克營銷具有全面管理和優先使用權。因而,面向全球的國際奧委會的營銷收入是巨大的。但其收入的相當一部分要下撥給比賽組委會,以保證比賽的順利進行。其收入的來源主要有: 1、出售奧運會的電視轉播權。電視轉播權收入是迄今為止奧運會的第一收入。悉尼奧運會收入13.18億美元,北京奧運會此項收入預計可達16.97億美元。國際奧委會將收入的49%左右分配給主辦國的組委會。 2、奧林匹克全球夥伴計劃(TOP計劃)營銷收入。1985年開始的TOP計劃,以國際知名大企業的巨額贊助為主要形式,4年為一期,前4期總共獲得11.69億美元的收入。悉尼奧運會組委會分得收入的33%,達5.36億美元。 此外,奧運會組委會還可從國際奧委會的特許經銷權的出售、供應商的技術服務和實物調撥中,獲得不菲的收益。悉尼和長野奧運會組委會從第4期TOP計劃中得到收入的近60%。 奧運會組委會的經營收入 奧運會組委會是確保比賽順利進行的指揮中心,是具有法人身份的權利機構。籌集比賽經費是其各項工作的基礎,必須在國際籌委會的協調下開展卓有成效的經營活動。其收入渠道主要有: 1、組委會的合作夥伴。在國際奧委會確定的贊助商之外,可自主確定10~15家組委會的贊助夥伴。由於是組委會贊助的最高層次,並且同種類產品具有排它性,故競爭後的價格很高。 2、組委會的供應商。主要指挑選在交通、電訊、辦公、服裝等領域為組委會提供實物技術服務的企業。盡管贊助層次低於合作夥伴,但仍需要向組委會提供不菲的費用,方可獲得供應機會。 3、發放標志商品的營銷許可證。在商品上使用奧運會標識、徽記、吉祥物等標識記,必須向組委會購買營銷許可證。費用一般為利潤額的10~15%。商品主要集中在T恤衫、遮陽帽、鑰匙鏈、紀念章等等。亞特蘭大奧運會僅T恤衫就售出3000萬件。悉尼奧運會此項收入達2.13億美元,佔全部收入的11%。 4、捐款。為奧運會捐款,不僅表明對體育文化事業的支持,而且可以能夠擴大聲譽,樹立形象,許多企業或個人慷慨解囊。漢城奧運會僅此一項收入就高達3億多美元。 5、彩票。發行彩票是傳統的集資形式。把奧運會與彩票結合起來,可大大激發民眾投彩熱情。蒙特利爾奧運會此項收入高達2.3億美元,超過了總收入的54.7%! 6、紀念幣。紀念幣質地分白金、金、銀、銅等,價值昂貴。發行奧運會紀念幣曾是奧運會的三大主要收入之一。莫斯科奧運會發行5套包括白金在內的紀念幣,獲利2.6億美元。 7、門票。門票是奧運會直接觀賞價值的基本實現形式之一。也是奧運會的基本收入之一。悉尼奧運會門票銷售9600萬張,收入多達3.76億美元,占總收入的19%,是近20年來收入比例最高的一屆比賽。 8、紀念郵票。奧林匹克郵票作為最具周期收藏意義的專項郵種,深受愛好者喜愛。從第一屆現代奧運會起,郵票就成為奧運會的穩定收入來源。為提高效益,有的國家還發行帶有附加面值的「捐資郵票」,進一步增加了收入。 9、廣告。「成功就在於廣告」已成為廠商的信條。為樹立形象,宣傳商品,不少廠家千方百計地要在奧運會上展示自己。但是,《奧林匹克憲章》明確規定,「比賽區及其上空不許有任何形式的廣告宣傳」。於是,聲像、文字及戶外廣告便成了他們追求的目標。巴塞羅那奧運會此項收入5.87億美元,占總收入的27.3%。主辦國家各級政府的投入 主辦國家、省、市等各級政府對奧運會的投入是全方位的、多層次的,並且是至關重要的。主要包括資金、土地、稅收政策支持等,以改善和擴充機場、道路、水電、能源、食宿等基礎設施的條件,其中,對組委會的財政撥款,近幾屆奧運會這方面的比例盡管不大,但也是必要的。西班牙政府為巴塞羅那奧運會撥款1.2億美元,美國政府為亞特蘭大奧運會撥款2.27億美元,有效地保證了奧運會的順利進行。 組委會的上述三大收入中,奧委會的撥款是基本的、穩定的收入,可解決奧運會運行的大半經費。由於經營水平不同,每屆奧運會的其餘二項收入的比重大不相同。洛杉磯奧運會在美國政府不投一分錢,並且加州政府禁止發行彩票的情況下,組委會運籌帷幄、經營有方,不僅出色地舉辦了奧運會,且盈餘2.25億美元。而蒙特利爾奧運會不僅政府投入10多億美元,甚至還對納稅人延長為期20年的附加征稅,令國人怨聲載道。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電視轉播權的出售是奧運會的第一收入。連同彩票和紀念幣,被稱為奧運會的「三大經濟支柱」。慕尼黑和蒙特利爾奧運會這三項收入約占總收入的88%! 1985年,國際奧委會TOP營銷計劃實施以來,收入節節攀升,開始逼近電視轉播權收入,因而,TOP計劃的收入和電視轉播權收入並駕齊驅,成為奧運經濟運轉的「兩只巨輪」。但這兩項收入是由國際奧委會動作和支配的。就主辦國家組委會而言,精心編織具有本國特色的營銷網路,確定符合國情的創收策略是至關重要的。如蒙特利爾奧運會突出彩票發售,營銷收入2.35億美元,占總收入的55%。洛杉磯奧運會精心設計門票銷售計劃,結果門票收入倍增,達到電視轉播收入的48.79%,成為歷屆之最。漢城奧運會加強了捐贈奧運的宣傳力度,此項收入達到總收入的26.56%,成為捐贈比例最高的一屆奧運會

閱讀全文

與國際奧委會一個月多少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