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粽子最早叫什麼
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
古時候在北方稱為「角黍」,北方產黍,用黍米做粽,角狀,稱「角黍」。由於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從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兩大類。
粽子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傳播亦甚遠。端午食粽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1)中國的粽子國際標準是多少擴展閱讀
一直到至今,每年農歷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綠豆、五花肉、豆沙、八寶、火腿、冬菇、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廣東鹹肉粽、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
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但內含的花色則根據各地特產和風俗而定。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2019年9月,中國商業聯合會提出的「粽子國際標准」提案在第21屆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亞洲區域協調會(CCASIA21)上通過立項審查。此舉將有助於中國傳統裹粽非遺傳承技藝走上國際,更好地推動中國味的粽子走向世界 。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粽子
❷ SB/T10377-2004《粽子》國家標准
中國商業聯合會近日公布的標准要求,粽子生產企業要將各種類型粽子的感官指標清晰地列表說明。
標准按生產工藝、保鮮方式和口味等將粽子分類,並明確規定水、糯米、醬油、食鹽、白砂糖等17類粽子的原輔材料國家標准。
同時,標准還嚴格限定了酸價、過氧化值、砷、鉛、黃麴黴毒素和食品添加劑等理化衛生指標,以及新鮮和速凍類粽子的微生物指標。
此外,對不同粽子的包裝方法、標志和產品標簽,以及儲存方式也做了明確規定,要求標明粽子餡料的主要原料、儲存方法、生產廠家地址等,除粽葉外沒有另外包裝的應在每個容器的顯著位置貼上產品標簽,規定沒有包裝的速凍產品不得銷售,並嚴禁拆包零賣。
❸ 粽子簡介
粽子,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食品,是中國漢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粽子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傳播亦甚遠。端午食粽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粽,即粽籺,俗稱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餡料,用箬葉(或柊葉、簕古子葉等)包裹而成,形狀多樣,主要有尖角狀、四角狀等。
粽子由來久遠,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神靈的貢品。南北叫法不同,北方產黍,用黍米做粽,角狀,古時候在北方稱「角黍」。由於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從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兩大類。
粽子種類繁多,從餡料看,北方有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綠豆、五花肉、豆沙、八寶、火腿、冬菇、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廣東鹹肉粽、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2012年粽子入選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
歷史
粽的歷史悠久,文獻記載最早見於西晉時期的東吳地區(今江蘇一帶),用菇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粽子傳統是仲夏與端午的必備食品。
數世紀之後,各地民俗故事將在地信仰、節慶與粽子起源結合,衍生出不同民俗故事。例如屈原及伍子胥等儀禮。
惟其年代與最早西晉時期關於角黍之記載(公元236年-297年)皆有落差。例如,民間傳說在戰國時代,楚國愛國詩人屈原投汨羅江自盡後(公元前278年),百姓為了防止魚類破壞屈原的屍體,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讓魚吃米飯而不去咬屈原的遺體。
屈原投河自盡時,粽子尚未出現於中國地區。最早將粽子與屈原聯系之記載為南朝梁人吳鈞之《續齊諧記》(公元469年-520年),此時距離屈原逝世(公元前278年)已有八百至九百年之久,與粽子之記載(公元236年-297年)也有兩百至三百年的差距。
除了紀念屈原之外,江蘇等地,粽子被認為跟伍子胥信仰有關。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粽子
❹ 一個粽子大概多少克
一個粽子大約200到300克左右。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餡料,用箬葉或柊葉、簕古子葉等包裹而成,形狀多樣,北方有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綠豆、五花肉、豆沙、八寶、火腿、冬菇、蛋黃等多種餡料的粽子。
一個粽子大概多少克
粽子是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食品,是中國漢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也是中國歷史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傳播甚遠。
每年農歷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這個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粽子屬於主食,三餐都可以吃,早餐更合適,因為早餐通常食慾不振,而清香溫熱的粽子讓人有食慾。
❺ 最大的粽子有多大
2000年5月28日,中國香港天然氣公司在香港樂富購物中心,將10102個標準的粽子組合成一個12英尺×8英尺×6.5英尺的粽子。
❻ 粽子的菌落總數是套哪個國家標准
熟肉製品菌落總數檢測執行的標准為《GB 4789.2-2010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菌落總數測定》。
熟肉製品菌落總數限量執行的標准為《GB 2726-2005 熟肉製品衛生標准》。
❼ 粽子的最新執行標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行業標准 :
SB/T 10377-2004 粽子
SB/T 10377-2004/XG1-2012 《粽子》行業標准第1號修改單
❽ 粽子水分活度標準是多少
粽子水分活度標準的應該是30%,超過這個粽子就太稀了。
❾ 粽子有多少種類呢(名稱)
粽子的種類有北京粽子、河北白洋淀粽子、廣東粽子、四川辣粽、陝西粽子、蘇州粽子、海南粽子。
1、北京粽子:北京粽子個頭較大,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多以紅棗、豆沙做餡,少數也用果脯為餡。
2、河北白洋淀粽子:白洋淀的粽子葉不同於南方用的箬葉,而是用淀上蘆葦做的。白洋淀的葦葉面寬,葉子柔嫩,拉力卻很強,非常適合包粽子。
將江米、紅棗包進蒸煮過的葦葉中,裹成三角形,再用馬連草或皮條草扎牢,放入鍋里煮熟。這樣製成的粽子帶著蘆葦葉所獨有的香氣,口味清新甜糯,風味極佳。
3、廣東粽子:廣東粽子是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個頭較小,外形別致。鹹肉粽是廣東最常見的粽子,內有鹹蛋黃、香菇、肥豬肉等。
4、四川辣粽: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辣粽的經典搭配是臘肉、臘香腸,也有人搭配熏魚。煮熟的辣粽香辣適口,獨具特色。
5、陝西粽子:陝西地區流行吃蜂蜜涼粽子,蜂蜜涼粽子與別的粽子不同,既不包陷,也不使用粽葉,全用糯米製成,形似菱角,白瑩如玉,清涼解暑。
6、蘇州粽子:蘇州粽子呈長而細的四角形,有鮮肉、棗泥、豆沙、豬油夾沙等品種,具有配料講究、製作精細等特色。
7、海南粽子:海南粽子由芭蕉葉包成,糯米中有鹹蛋黃、叉燒肉、臘肉等。粽子香濃淡兼有,味葷素俱備,令食者胃口大開。
❿ 中國到底有多少種粽子
粽子流派 北方的粽子,多是簡單白米,或者雜以赤豆、棗子,蘸白糖食用。 江南的粽子名聲最盛,做法也復雜,尤其是餡,變化多端。和北方粽子的一個重大差異是,江南粽子的糯米原料,多預先用醬油浸漬,與肉餡相蒸,香味撲鼻。 國內的粽子,以江南嘉興出產的最為有名。嘉興粽子早在清代,就享有盛譽。食書記載嘉興粽子的種類和做法: 「竹葉粽」:「取竹葉裹白糯米粽煮之,尖有如生切菱角。」 「艾香粽」:「糯米淘凈,夾棗、栗、綠豆,以艾葉浸米裹,入鍋煮。」 「薄荷香粽」:「薄荷水浸米先蒸軟,拌洋糖,用箬裹作小粽,再煮。」 「豆沙粽」:「豆沙、糖、脂油丁包小粽煮。」 「蓮子粽」:「去皮心,拌洋糖,包小粽。」 「松仁粽」:「去皮包小粽」 「火腿粽」:「入火腿塊包粽,火腿要金華者,精肥適均。又,肉丁包粽亦可。」 嘉興粽子中,又以五芳齋最為著名。嘉興五芳齋的鮮肉粽四季供應,用筷子分夾四塊,塊塊見肉,芬芳和潤,酥爛嫩鮮,肥糯不膩。湖州諸老大粽子以洗沙甜粽見長,以豆沙、豬板油丁為餡並不稀罕,難得的是豆沙是洗沙――紅小豆煮爛去殼,再加糖、熟豬油、玫瑰原汁炒至烏黑晶亮有勁,這種豆沙吃口香、潤、細、滑。 在江南一帶,端午節頗見隆重,這種帶有濃烈民俗氣息的節日,也是形形色色的粽類食品上市暢銷之時。猶記筆者幼時,逢此節日,祖母會在我的頸脖上掛一串極可把玩的微型粽子,那碧綠的粽葉和隱隱透出的清香,卻是小夥伴們相聚時的快樂話題。漸長,才知粽子好吃不為無因,原來,江南一帶的粽子分廣式和蘇式兩種,竟如月餅的分類一樣。廣式,乃椰蓉粽、蓮蓉粽、燒鴨粽、豬油豆沙粽、叉燒蛋黃粽等。蘇式,則有白米粽、赤豆粽、鮮肉粽、火腿粽等。後來,我去過以出產粽子聞名的嘉興,才知此地的肉粽子果然不凡,其香糯和鮮美,至今尚無可與之相比的粽類。 二十多年前游廣東的韶關,見到所產的巨粽,可謂眼飽。那呈方形的大粽子,只要吃一隻,包你捧肚叫飽,不過論滋味,仍屬平常。 老一輩說,包粽的粽箬很有講究,那是一種專門栽種的青蘆葉或特見寬長的竹箬,以之裹粽而煮,便可令之清香和不易變餿。 作為傳統食品,今日各地所產之粽可以四季供應不絕,即如上述的嘉興肉粽,今日凡游嘉興的中外遊人,均知嘗新而另買幾串攜歸。在本港,一些專售江南食品的店家,也是一年四季均有供應自製的鹹肉火腿粽或鮮肉粽,不過,論滋味,自然無法與嘉興當地所產者一較也。 比較有名的粽子有: 1 五芳齋粽子 (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中華老字型大小) 2 稻香村粽子 (始建於1895年(清光緒21年),中華老字型大小企業) 3 好利來粽子 (知名品牌,大型糕點連鎖企業)4 三全粽子 (中國名牌,國家免檢產品) 5 思念粽子 (中國名牌,國家免檢產品) 6 利口福粽子 (著名品牌,廣州酒家企業集團旗下企業) 7 老邊粽子 (始建於1829年,中華老字型大小餐飲企業) 8 米旗粽子 (1994年西安,著名品牌)9 津樂園粽子 (1996年天津,知名品牌) 10 功德林粽子 (創始於1922年上海,中華老字型大小企業)【 粽子百態 】 國內:於各地的飲食習慣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其中比較著名的粽子有: 北京粽子 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北京粽子個頭較大,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場上供應的大多數是糯米粽。在農村中,仍然習慣吃大黃米粽。黏韌而清香,別具風味,北京粽子多以紅棗、豆沙做餡,少數也採用果脯為餡。 廣東粽子 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廣東粽子與北京粽子相反,個頭較小,外形別致,正面方形,後面隆起一隻尖角,狀如錐子。品種較多,除鮮肉粽、豆沙粽外,還有用鹹蛋黃做成的蛋黃粽,以及雞肉丁、鴨肉丁、叉燒肉、冬菇、綠豆等調配為餡的什錦粽,風味更佳。 四川粽子 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因製作講究,工藝復雜,其口味當然獨特,故成為四川千古流傳的名點小吃之一。其製法是先把糯米、紅豆浸泡5至6小時,將水倒出,放入椒粉、川鹽、味精和少許臘肉,用粽子葉包成約60克一個的四角粽。煮熟後食之,香辣適口,風味獨特。 蘇州粽子 蘇州粽子是呈長而細的四角形,有鮮肉、棗泥、豆沙、豬油夾沙等品種,具有配料講究、製作精細等特色。如豬油夾沙粽子,選用上等紅小豆,煮熟後去皮濾沙,再加入成倍的砂糖和適量的油脂製成餡,裹扎時餡里還夾有一塊肥肉,煮熟後晶亮甜美,油潤清香。 嘉興粽子 浙江嘉興粽子歷史悠久聞名華夏,嘉興粽子為長方形,有鮮肉、豆沙、八寶、雞肉粽等品種。嘉興粽子當推「五芳齋」為最,素有「江南粽子大王」之稱。它的粽子從選料、製作到烹煮都有獨到之處。米要上等白糯米,肉從豬後腿精選,粽子煮熟後,肥肉的油滲入米內,入口鮮美,肥而不膩。許多海內外朋友皆因品嘗過嘉興粽子後,方知浙江嘉興的地名。 海南粽子 海南粽子與北方的粽子不同,它由芭蕉葉包成方錐形,重約半公斤左右,糯米中有鹹蛋黃、叉燒肉、臘肉、紅燒雞翅等,熱粽剝開,先有芭蕉和糯米的清香,後有肉、蛋的濃香。香濃淡兼有,味葷素俱備,令食者胃口大開。 山東粽子 在諸多品種的粽子里,輩份最大,資格最老的,當首推山東黃米粽子。選用黃黏米包裹的粽子黏糯,夾以紅棗,製品風味獨特,食用時,可根據食客習慣,佐以白糖,增加甜味。 四川粽子包榨菜 四川涪陵榨菜世界聞名,所以用榨菜包粽子也成為我國絕無僅有的一絕。 湖南粽子怕不辣 湘西的辣椒熏魚粽,因當地多山高林密空氣濕度大,人們愛用紅椒加上煙熏魚包粽子,吃完一個粽子會辣出一身汗。 內蒙古粽子奶香濃 內蒙古牧民過端午節時,用剛擠的鮮奶攪拌糯米包粽子,其粽子飄溢奶香,頗具特色。 青海粽子包羊肉 青海省的農牧民,喜用鮮羊肉包粽子,肥而不膩十分可口。這種吃法,在我國西北部地區較流行。 新疆粽子用葡萄乾 新疆人在過端午節時,用上好的葡萄乾包粽子,那雪白瑩亮的粽子猶如鑲嵌了無數顆綠玉寶石一般,食之果香溢人。 汩羅粽子 湖南汩羅傳說是粽子發源地,汩羅粽子歷來以品種多、製作精巧而著稱於世。國際龍舟節期間共推出傳統和新開發的粽子數十種,並採用外形精美的真空塑料包裝和罐頭包裝,無菌衛生,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 閩南粽子 廈門、泉州的燒肉粽、鹼粽皆馳名海內外。燒肉粽精工巧作,糯米必選上乘,豬肉擇三層塊頭,先鹵得又香又爛,再加上香菇、蝦米、蓮子及鹵肉湯、白糖等,吃時蘸調蒜泥、芥辣、紅辣醬、蘿卜酸等多樣作料,香甜嫩滑,油潤不膩。閩南話「熱」與「燒」同含義,所謂「燒肉粽」,就是要趁熱而食的粽子,熱食則更有風味。 台灣粽子 帶有濃厚的閩南風味,品種甚多,有白米粽、綠豆粽、叉燒粽、八寶粽、燒肉粽。燒肉粽最為流行,它的「內容」豐富多彩,包括有豬肉、干貝、芋頭、蛤干、鴨蛋等,成了終年可見的傳統小吃。新竹的「成家肉粽」、彰化的「肉粽」和台南的「再發號肉粽」都很有名氣。八寶粽也是代表品種,它選料多樣,將豬腿肉、肥膘、栗子(或花生仁)、蘿卜干、魷魚分別切成丁,鍋燒熱,先下洋蔥末,再加上以上配料及酒、醬油、麻油炒勻,與糯米拌勻後,裹扎蒸熟,香味濃郁。著名歌星鄧麗君以一首台語「燒肉粽」的歌曲而大受歡迎,由此可見台灣粽子在台灣飲食文化的地位。 此外,著名的粽子還有貴州的「酸菜粽」、西安的「蜂蜜涼粽」、廈門的「燒肉粽」、蘇北的「鹹蛋粽」、上海的「鹹味粽」、雲南的「火腿粽」等各具特色。 國外: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的傳統習俗,但在世界的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吃粽子的習俗。 越南的粽子 越南的粽子是用芭蕉葉包裹的,有圓形和方形兩種。他們認為,圓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端午節吃粽子可以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緬甸的粽子 緬甸人愛吃粽子,但不是和端午節聯系在一起的。粽子是用糯米作主料,用成熟的香蕉和椰蓉作餡。這種粽子香氣撲鼻,令人陶醉。 柬埔寨的粽子 柬埔寨的粽子稱為「布袋粽」,它不用植物葉包裹,而是取一個布袋,將糯米、赤豆、紅棗等一層隔一層地塞滿布袋,然後扎緊口袋蒸熟。食用時剝去布袋,用刀切著吃。 泰國的粽子 泰國人包裹的粽子個頭小如雞蛋,因為是用綠色粽葉包裹,所以蒸熟後呈淡綠色,味道十分清香。 日本的粽子 在日本,人們包粽子不是用糯米,而是用磨碎的米粉,其粽子的形狀也與中國的不同,他們習慣於包錘形粽子。 朝鮮的粽子 朝鮮的粽子被稱為「車輪餅」。人們把鮮嫩的艾葉煮後搗碎加在米粉中,再做成車輪形狀,吃時味道可口。 菲律賓的粽子 菲律賓人喜歡包長粽子,風味與中國浙江一帶的粽子不同。粽子還是菲律賓人過聖誕節必不可少的食品。 印度尼西亞的粽子 印度尼西亞人對粽子餡特別講究,常用鮮肉末加香菇、蔥做粽餡。吃時香滑可口,多吃不膩。 哥斯大黎加的粽子 哥斯大黎加的粽子是用經過特別加工的帶粘性的玉米粉為主要原料,配以雞肉、牛肉、胡蘿卜、土豆等,有的還澆上牛肉汁,然後用新鮮的芭蕉葉包成扁方形。 墨西哥的粽子 墨西哥人也有吃粽子的習俗,他們把粽子稱為「達瑪爾」。主料是粗顆粒的玉米面,用肉片和辣椒作餡,用玉米葉子或香蕉葉子包成,別有風味。 秘魯的粽子 秘魯人是在聖誕節時吃粽子,全家人圍坐在一起,邊歡慶聖誕節,邊吃粽子,甚至已出嫁的女兒也趕回娘家,再嘗娘家粽子的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