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組織的國際貿易活動有哪些
中國服務業國際合作論壇
中國—韓國綠色經濟合作論壇
中國拉美企業家高峰會
中國國際信用和風險管理大會
第二屆中國國際服務外包合作大會
中國會展經濟國際合作論壇
亞歐食品加工及食品包裝合作洽談會
第二屆中國國際金融服務貿易洽談會
中國-歐盟經理交流培訓項目
第四屆中國-南亞商務論壇」
[北京] 中國-田納西州投資研討會
中德醫療器械見面洽談會
[北京] 中國服務業國際合作論壇
[哥倫比亞] 第三屆中國—拉美企業家高峰會
第六屆中國國際信用和風險管理大會
第十三屆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
中俄貿易促進會
中國遠東國際貿易總公司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農業行業分會
② 20國峰會開幾次
G20(Group of 20,也有人稱為G21、G22及G20+)是在2003年8月20日確立的發展中國家的集體性稱呼,這個集團是在第五次的部長級世界貿易組織(WTO)會議時首次出現,該次會議在墨西哥的坎昆(Cancún)召開,日期為2003年9月10日—2003年9月14日。
此一詞創的淵源可回溯到2003年6月,來自巴西、印度及南非的外交部長共同簽署了一份聲明,即《巴西利亞聲明》,該聲明中表示:「…主要的貿易夥伴仍必須卸除他們國家中較弱競爭項的貿易保護顧慮…並強調這對現有回合的貿易協商談判來說將極為重要,尤其是對推翻貿易保護政策及貿易扭曲實施…此外巴西、印度及南非也決議推行他們所提倡的貿易自由化。」
雖然如此,但G-20一詞的「正式」出現是在2003年8月13日的一份文字發表回應中,這是一份由歐洲共同體(European Communities,EC)與美國針對坎昆與會的部長所提出的農產品共同提案。到了2003年8月20日,一份由20個國家所簽署的文件,之後並重新發布,成為9月4日的昆坎部長及文件,此 份文件針對之前歐盟與美國的農產品提案提出另一個可行的替換框架(Framework),此文件標示著是由G-20所訂立。
集團的最初是以2003年8月20日在文件上簽署的國家為主,之後又有許多次變動,也因此產生了G-21或G-22等其他稱詞,一直到最後才定為G-20,以文件制訂當日為依據。
在貿易協商中,這個集團催促富有國家終止對農場主的補貼,並且在他們所屬的農業項目上反對自由化。G-20擁有全球65%的人口、72%的農場主以及22%的農作物輸出。
自從該次的提創,團體的會員也有所變動,之前的會員有: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厄瓜多、薩爾瓦多、秘魯、土耳其。
此外,G-20的核心會員主要有四個國家:中國、印度、巴西、以及南非,此也經常合稱為G4集團(G4 bloc)。
G20成員國創始
二十國集團 (Group 20) 是1999年9月25日由八國集團的財長在華盛頓宣布成立的。
二十國集團標志
[編輯本段]宗旨
推動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之間就實質性問題進行討論和研究,以尋求合作並促進國際金融穩定和經濟持續發展。
③ 2016g20峰會有哪些國家參加
阿根廷、巴西、法國、印度尼西亞、韓國、墨西哥、俄羅斯、南非、土其耳、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印度、義大利、日本、英國、查德、埃及、哈薩克、寮國、塞內加爾、新加坡、西班牙、泰國。
以及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世界銀行行長金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阿澤維多、國際勞工組織總幹事萊德、金融穩定理事會主席卡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古里亞等有關國際組織負責人將與會。
(3)國際貿易峰會有哪些擴展閱讀:
峰會內容:
在議題建設方面,現狀是每年的輪值主席國設置峰會的議題,保持議題的開放和靈活,時刻關注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動,討論影響「當下」國際環境的熱點問題。存有爭議的是G20要不要縮小議題范圍,集中討論幾個核心問題,如金融、貿易等。
有學者擔心G20議題廣泛容易導致峰會不能集中突破取得成果。但如果從G20本質上是非正式機制的特徵出發,「集中議題」的建議也值得商榷:一是非正式的特徵決定了G20的主要目標是在大國之間謀求共識,議題之間相互關聯的特點,決定了保持議題開放更有利於領導人統籌各項議題,
通過「議題聯系」來建立解決問題的共識;二是其他專門性的正式國際組織可以參與G20峰會,如本次會議邀請了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國際勞工組織等來參加,由它們負責具體議題領域達成協議的執行,讓領導人將更多時間集中於各問題統籌達成共識的「務虛」層面。
④ G20峰會是哪20個國家
二十國集團由英國、美國、日本、法國、德國、加拿大、義大利、俄羅斯、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墨西哥、中國、印度尼西亞、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土耳其,韓國,共19個國家以及歐盟組成。這些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約佔全世界的85%,人口則將近世界總人口的2/3。
特邀代表:
為了確保20國集團與布雷頓森林機構的緊密聯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世界銀行行長以及國際貨幣金融委員會和發展委員會主席作為特邀代表也參與該論壇的活動。
(4)國際貿易峰會有哪些擴展閱讀
歷屆G20峰會時間和地點:
1、第1次峰會在2008年11月15日的美國華盛頓舉行。
2、第2次峰會在2009年4月2日的英國倫敦舉行。
3、第3次峰會在2009年9月24日至25日的美國匹茲堡舉行。
4、第4次峰會在2010年6月26日至27日的加拿大多倫多舉行。
5、第5次峰會在2010年11月11日至12日的韓國首爾舉行。
6、第6次峰會在2011年11月3日至4日的 法國戛納舉行。
7、第7次峰會在2012年6月18日至19日的墨西哥洛斯卡沃斯舉行。
8、第8次峰會在2013年9月5日至6日的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
9、第9次峰會在2014年11月15日至16日的澳大利亞布里斯班舉行。
10、第10次峰會在2015年11月15日至16日的土耳其安塔利亞舉行。
11、第11次峰會在016年 9月4日至5日的中國杭州舉行。
12、第12次峰會在2017年7月7日至8日的德國 漢堡舉行。
13、第13次峰會在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的 阿根廷 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G20峰會
⑤ 杭州g20峰會哪一年召開
杭州g20峰會在2016年召開。
2016年9月,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11次峰會在杭州召開,杭州峰會圍繞中國提出的「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的主題,取得一系列開創性、突破性成果。
20國集團(G20)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於1999年9月25日由八國集團(G8)的財長在德國柏林成立,於華盛頓舉辦了第一屆G20峰會,屬於非正式對話的一種機制,由原八國集團以及其餘12個重要經濟體組成。
G20杭州峰會的重大成果
第一,推動創新增長。
G20杭州峰會通過了具有重大意義的《G20創新增長藍圖》,制定了《2016年G20創新行動計劃》、《G20新工業革命行動計劃》和《G20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將設立專題工作組以進一步推動G20創新、新工業革命和數字經濟議程,並確保相關工作與現有成果的延續性和一致性。
第二,推動結構性改革。
G20領導人承諾落實「深化結構性改革議程」,核准了該議程確定的9大改革優先領域及一系列指導原則,並將建立由一套指標體系組成的量化框架,以監測和評估G20在結構性改革方面所作努力、取得的進展以及面臨的挑戰。
第三,促進國際貿易與投資。
除將減少及不採取新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承諾延長至2018年底外,杭州峰會還核准了兩份極具重要性的文件。一是核准《G20全球貿易增長戰略》,將據此在降低貿易成本、促進貿易投資政策協調、推動服務貿易發展等方面作出表率。二是核准《G20全球投資指導原則》,以營造開放、透明和有利的全球投資政策環境。
⑥ 二十國集團峰會有哪些國家
二十國集團由英國、美國、日本、法國、德國、加拿大、義大利、俄羅斯、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墨西哥、中國、印度尼西亞、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土耳其,韓國,共19個國家以及歐盟組成。
最近一次的二十國集團峰會為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12月1日起,阿根廷正式開始輪值G20主席國。
第十一次峰會外方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名單:
阿根廷總統馬克里、巴西領導人、法國總統奧朗德、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韓國總統朴槿惠、墨西哥總統培尼亞、俄羅斯總統普京、南非總統祖馬、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美國總統奧巴馬、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德國總理默克爾、印度總理莫迪、義大利總理倫齊;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英國首相特蕾莎·梅、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繼承人兼第二副首相、國防大臣穆罕默德等二十國集團成員領導人,查德總統代比、埃及總統塞西、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寮國國家主席本揚、塞內加爾總統薩勒;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西班牙首相拉霍伊、泰國總理巴育等嘉賓國領導人,以及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世界銀行行長金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阿澤維多、國際勞工組織總幹事萊德、金融穩定理事會主席卡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古里亞等。
(6)國際貿易峰會有哪些擴展閱讀
二十國峰會的成員涵蓋面廣,代表性強,構成兼顧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以及不同地域利益平衡,人口佔全球人口的67%,國土面積佔全球的60%,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球的90%,貿易額佔全球的80%。
同七國集團或八國集團相比,二十國集團具有以下特點:
1、代表性
G20構成兼顧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以及不同地域平衡覆蓋范圍廣;
2、平等性
G20採用協商一致的原則運作,新興市場國家同發達國家在相對平等的地位上就國際經濟金融事務交換看法;
3、實效性
G20峰會通過一系列重要決定,為應對金融危機、促進世界經濟復甦、推動國際金融貨幣體系改革發揮了重要作用。
⑦ G20歷次峰會主要成果是什麼
2008年華盛頓峰會
2008年11月15日,二十國集團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第一次峰會。峰會就各國合作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維護世界經濟穩定達成重要共識,通過了47條金融領域改革行動計劃。
2009年倫敦峰會
2009年4月2日,二十國集團在英國倫敦舉行第二次峰會。峰會出台總額1.1萬億美元的全球經濟復甦和增長計劃,向國際社會發出了團結一致和合作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強有力信號,提振了市場信心。
2009年匹茲堡峰會
2009年9月24日,二十國集團在美國匹茲堡舉行第三次峰會。峰會確立二十國集團作為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的地位,確定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兩大金融機構量化改革目標,啟動「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框架」以及相互評估進程,並就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機制化等達成重要共識。
2010年多倫多峰會
2010年6月26日,二十國集團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第四次峰會。峰會為促進世界經濟復甦和妥善應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發揮積極作用,要求在11月首爾峰會前完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改革,同時為發達國家削減赤字和公債設定了量化指標和時間表。
2010年首爾峰會
2010年11月12日,二十國集團在韓國首爾舉行第五次峰會。峰會完成了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量化改革目標,就全球經濟失衡制定「參考性指南」達成原則共識,並將發展問題列為二十國集團長期議題。
2011年戛納峰會
2011年11月3日,二十國集團在法國戛納舉行第六次峰會。峰會承諾繼續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通過促進增長和就業行動計劃,就建立更為穩定和抗風險的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全球經濟治理達成重要共識,對應對歐債危機和促進世界經濟復甦發揮了重要作用。會議還確定2013年、2014年、2015年峰會主辦國分別為俄羅斯、澳大利亞、土耳其。
2012年洛斯卡沃斯峰會
2012年6月19日,二十國集團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舉行第七次峰會。峰會承諾致力於保增長、促就業、促穩定,繼續支持歐洲國家處理好主權債務問題。為確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擁有足夠資源應對世界經濟領域的風險,不少國家在會上宣布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增資。峰會還在加強國際金融體系、貿易、發展等方面達成積極共識。
2013年聖彼得堡峰會
2013年9月5日,二十國集團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第八次峰會。峰會決定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改革國際金融體系,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共同促進世界經濟復甦,特別是決定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把不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承諾延長至2016年。各方關注發達國家寬松貨幣政策的外溢效應,呼籲有關國家採取負責任的政策,調整貨幣政策時同各方加強溝通。
2014年布里斯班峰會
2014年11月15日,二十國集團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舉行第九次峰會。峰會以「增長、就業和抗風險」為主題,主要討論世界經濟形勢、全面增長戰略、經濟改革、就業、國際貿易、能源等議題。峰會決定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反對保護主義,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完善全球能源治理,致力於實現未來5年二十國集團整體經濟增長在當前政策水平上額外提高2%以上的目標。會議宣布由中國主辦2016年峰會。
⑧ G20峰會亞洲有哪幾個國家參加
二十國集團由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德國、加拿大、義大利、俄羅斯、澳大利亞、中國、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韓國、印度尼西亞、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土耳其共19個國家以及歐盟組成。這些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約佔全世界的85%,人口則將近世界總人口的2/3。全球GDP排名前二十的經濟體中,除了西班牙和波蘭外,都在G20范圍內。
G20峰會的承辦採取成員國輪值方式。2011年法國戛納峰會增強了G20組織的穩定性,同時,確定2013年至2015年的峰會分別由俄羅斯、澳大利亞和土耳其承辦。亞洲地區國家將接棒2016年,目前亞洲成員包括中國、日本、印尼和韓國。
(8)國際貿易峰會有哪些擴展閱讀:
而對於亞洲國家的提名權,則交給了澳大利亞,由澳方來決定未來誰會承辦2016年的G20峰會。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16日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篇題為「我們應在G20上期待什麼」的推文,其內容包括:一份長達3 頁的領導人共同聲明,關注貿易自由化到氣候變化等諸多問題,並提名中國為2016年G20峰會主辦國(2015年由土耳其主辦)。
據G20峰會官網資料顯示,截止2019年初,G20成員國有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中國、法國、德國、印度、印度尼西亞、義大利、日本、墨西哥、韓國、南非共和國、俄國、沙烏地阿拉伯、土耳其、英國、美國、歐盟(EU)。
2019年G20邀請訪客國家名單:荷蘭、新加坡、西班牙、越南、東盟主 席(泰國)、非洲總統(埃及)、智利(亞太經合組織主 席)、塞內加爾(新夥伴關系總統)。
⑨ 杭州g20峰會哪幾國參加
杭州g20峰會(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將於2016年9月4日-5日在杭州舉辦。峰會主題確定為「構建創新、活動、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
參加會議的有下列三類國家或國際組織負責人:
中國、阿根廷、巴西、法國、印度尼西亞、韓國、墨西哥、俄羅斯、南非、土耳其、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印度、義大利、日本、英國、歐洲理事會、歐盟委員會、沙烏地阿拉伯等二十國集團成員領導人;
查德、埃及、哈薩克、寮國、塞內加爾、新加坡、西班牙、泰國總理等嘉賓國領導人;
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國際勞工組織、金融穩定理事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有關國際組織負責人。
⑩ G20峰會有哪些國家參加
參與G20峰會的國家是G20的成員國,包括:英國、美國、日本、法國、德國、加拿大、義大利、俄羅斯、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墨西哥、中國、印度尼西亞、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土耳其,韓國,共19個國家以及歐盟。
除了這些國家以外,為了確保20國集團與布雷頓森林機構的緊密聯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世界銀行行長以及國際貨幣金融委員會和發展委員會主席作為特邀代表也參與該論壇的活動。
(10)國際貿易峰會有哪些擴展閱讀:
G20峰會參與人員的變化
G20是於1999年9月25日由八國集團(G8)的財長在華盛頓宣布成立,屬於布雷頓森林體系框架內非正式對話的一種機制,由原八國集團以及其餘12個重要經濟體組成。20國集團成員涵蓋面廣,代表性強。
20國集團會議最開始是由各國財長和各國中央銀行行長參加,自2008年由美國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使得金融體系成為全球的焦點,開始舉行二十國集團首腦會議,擴大各個國家的發言權,這取代之前的八國首腦會議或20國集團財長會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G20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