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際重型救援隊的標準是什麼
國際重型救援隊的主要標志是:
1.具有在倒塌建構築物尤其是在鋼混結構中開展高難度搜索和營救的能力;
2.應在災後四十八小時內抵達災區;
3.可同時在兩個救援現場持續十天二十四小時連續不間斷開展救援行動;
4.並同聯合國和災區政府保持密切合作和及時信息溝通。
㈡ 標准救援隊應具備的基本救援技能有哪些
1.救援證
2.救護證
3.水域救援相關證件
等
㈢ 誰知道中國國際救援隊簡介
中國國際救援隊成立於2001年4月27日,由國家地震局、工兵部隊和武警總醫院聯合組建。
現在,這支救援隊已具備了國際、國內災害的救援能力。2003年,救援隊在中國國內及其他國家共實施了3次緊急救援行動。2004年12月30日,應印尼政府的請求,中國派出由35人組成的第一批國際救援隊。這是中國國際救援隊自組建以來向國外派出的規模最大的專業醫療救援隊。
目前,救援隊擁有222名隊員、8大類360多種裝備,是一支專業的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部隊。
㈣ 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資料和法寶
中國國際救援隊
中國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又名「中國國際救援隊」)成立於2001年4月27日,由救援隊員、地震專家和醫護人員組成的這支專業隊伍,共分為三個支隊和一個直屬隊,三個支隊各有5個分隊:搜索分隊、營救分隊、醫療分隊、技術分隊、保障分隊,直屬隊則由參謀組、技術組、保障組組成。
其組建原則是「一隊多用、專兼結合」;任務定位為「迅速搜索與營救由於地震或其他災害事故造成城市建、構築物破壞而被壓埋的人員」;對救援隊的素質要求是「反應迅速、機動性高、突擊力強,能隨時執行緊急救援任務」;救援行動由國務院統一協調指揮。救援隊先後參加過新疆伽什、巴楚,雲南大姚、阿爾及利亞、伊朗等國內外大型災害救援。
成立3年多來,救援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救援隊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認真學習政策理論、地震知識和現場救助知識,刻苦訓練,積極參加模擬演練和實戰救災,初步具備了國內、國際地震災害救援的能力。2003年,救援隊實施了國內、國際共4次緊急救援行動,經受了實戰檢驗。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師發生6.8級地震,救援隊首次參加實戰救援,為災區社會穩定、恢復家園發揮了積極作用;同年5月21日,阿爾及利亞發生6.9級地震,救援隊初次登上國際救援舞台,擴大了我國在國際救援事務中的影響;12月1日新疆昭蘇6.1級地震,12月26日伊朗7.0級地震,救援隊都及時趕赴災區執行救援任務。
通過3年多的裝備和訓練,中國國際救援隊已經成為一支擁有222名隊員、8大類360多種23400餘件(套)裝備、20餘輛車輛、20餘條搜索犬的「一專多能、專兼結合、軍民結合、平戰結合」的專業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是一支達到了聯合國重型救援隊標準的國際救援隊。在2003年的阿爾及利亞地震救援行動中,第一次參加國際救援行動的中國國際救援隊依靠先進的技術水平,成功搜救倖存者1名,挖出遇難者4名。在參與救援的38支救援隊中,總共只搜救出倖存者兩名,中國國際救援隊是繼法國救援隊之後震區第二支成功搜索到倖存者的隊伍。聯合國官員這樣評價中國國際救援隊:「中國國際救援隊已經成為國際搜索救援舞台上一支寶貴的力量」;「中國國際救援隊反應速度超常,集結迅速,印象深刻」;「通過阿爾及利亞和伊朗兩次國際救援行動,中國在國際救援舞台上的表現越來越出色,中國在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大」。
阿爾及利亞地震救援行動中,第一次參加國際救援行動的中國國際救援隊依靠著先進的科技水平,成功搜救倖存者一名,挖出遇難者四名。在參與救援的三十八支救援隊中,總共只搜救出倖存者兩名,中國國際救援隊是繼法國救援隊之後震區第二支成功搜索到倖存者的隊伍。聯合國人道主義協調辦公室的官員這樣評價中國國際救援隊:「中國國際救援隊已經成為國際搜索救援舞台上一支寶貴的力量。」
㈤ 中國國際救援隊
中國國際救援隊成立於2001年4月27日,由國家地震局、工兵部隊和武警總醫院聯合組建。
現在,這支救援隊已具備了國際、國內災害的救援能力。2003年,救援隊在中國國內及其他國家共實施了3次緊急救援行動。2004年12月30日,應印度尼西亞政府的請求,中國派出由35人組成的第一批國際救援隊。這是中國國際救援隊自組建以來向國外派出的規模最大的專業醫療救援隊。
目前,救援隊擁有222名隊員、8大類360多種裝備,是一支專業的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部隊。
㈥ 中國國際救援隊資料
成立以來,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認真學習政策理論、地震知識、現場搜救知識和技能,刻苦訓練,開展模擬演練和實戰救援,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中國國際救援隊同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辦公室(OCHA)有緊密聯系,配合中國外交政策,積極參與聯合國人道主義緊急救援事務,如INSARAG(國際搜索與救援咨詢組)、UNDAC(聯合國災害評估與協調隊)等,同友好國家的救援隊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如瑞士、新加坡、德國、荷蘭等。
2003年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師發生6.8級地震,救援隊首次參加實戰救援,為災區社會穩定、恢復家園發揮了積極作用;
2003年5月21日,阿爾及利亞發生6.9級地震,救援隊初次登上國際救援舞台,並搜索發現了1名倖存者,擴大了中國在國際救援事務中的影響;
2003 年12月1日新疆昭蘇6.1級地震,12月26日伊朗7.0級地震,救援隊都及時趕赴災區執行救援任務。
2004年
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與海嘯災難發生,中國國際救援隊兩批共70人赴印度尼西亞班達亞齊災區,實施了為期4周的人道主義緊急救援行動,共醫治了1萬多名傷病災民。
2005年
10月8日巴基斯坦7.8級地震後,中國國際救援隊派出兩批90人,赴巴基斯坦重災區巴拉考特開展了32天的緊急搜救、醫療救治、疫病防治、災害評估、震後趨勢判定等工作,營救出3名倖存者,救治2785名傷病人,還第一次擔當了現場國際救援協調人,發揮了重要的救援協調作用。
2006年
5月27日,印度尼西亞日惹特別自治區發生6.4級地震,救援隊赴重災區班圖爾開展了歷時18天的醫療救治、災害評估和緊急搜救工作,中救援隊承擔了班圖爾災區近1/4傷員的救治工作,共醫治3015名傷員。憑借過硬的作風、精湛的技術、先進的理念和出色的工作,救援隊成為災區一支重要的救援力量,得到當地政府、民眾以及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有力地配合了中國整體對外援助行動。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在開展地震救援的同時,積極發揮一專多能、一隊多用的作用,先後參加了青海雪崩、天津薊縣山體滑坡救援行[1][2]動。
汶川地震
汶川地震發生後,CISAR攜帶著生命探測儀、液壓氣墊等專業救援設備和搜索犬於5月13日凌晨,以最快的速度出現在都江堰的受災群眾面前。他們身著橘紅色救援服,後背印著醒目的「CHINA」字樣,先後成功救出49名倖存者。
海地地震
加勒比島國海地當地時間2010年1月12日16時53分(北京時間13日5時53分)發生里氏7.0級地震(根據中國地震台網測定,海地當地時間2010年1月12日下午發生里氏7.3級強烈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國大部分地區受災情況嚴重。
海地12日發生地震後,中國政府迅速做出反應,派出國際救援隊趕赴海地參加救援。1月13日晚,中國國際救援隊從首都國際機場搭乘飛赴海地執行救援任務。據悉,救援隊一行共計68人,由三個分隊組成,包括來自國家地震局的10人專家分隊等。據了解,救援隊隨機攜帶了總價值約1200萬元人民幣的10餘噸救災物資,其中包括救援、通訊、後勤保障、醫療、食品在內等物資設備和三隻搜救犬。
當地時間1月14日凌晨,中國國際救援隊乘坐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CA6076包機抵達海地首都太子港。 中國國際救援隊的隊員抵達海地太子港機場之後,帶隊的領導就開了一個碰頭會,安排了一下下面的工作,同時隊員們也開始相互調試設備,准備開始下一步的救援工作。然後,已經有20名的隊員,其中7名是國際救援隊的隊員,4名是醫護人員,然後其它的還有公安部,外交部,地震局和一些新聞媒體的成員。另外他們攜帶了3條搜救犬,直接乘中巴前往聯海團總部坍塌的現場,已經開始了現場勘查和初步救援的工作。1月13日的時候,多米尼加的救援隊就在上午抵達了海地首都太子港,開始進行救援工作。然後13號的下午,美國、法國、冰島、波多黎各等國家的救援隊也都相繼抵達。他們的部分隊員已經前往了聯海團的總部,開展了救援。目前救援的進展並不是非常的快。我們得到的消息是目前在聯海團的總部已經救出了21名傷員。目前已經是太子港的深夜,一些國家的救助工作已經暫停了。中國國際救援隊剛剛抵達就已經派出了一個20人的小組去現場展開救援工作,反應是非常迅速。
2010年4月 玉樹地震
青海省玉樹縣2010年4月14日晨發生兩次地震,最高震級7.1級,地震震中位於縣城附近。14日晚19時55分中國國家救援隊共119人,其中北京軍區某集團軍工兵團60名搜救隊員、武警總醫院30名醫療隊員及國家地震局相關人員等組成,攜帶了兩台大型救援車、9條搜救犬和流動醫院等搜救和醫療設備抵達災區。在這里他們將要克服高寒、高海拔等多重困難實施救援
㈦ 有關中國國際救援隊的知識
中國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對外稱中國國際救援隊,英文縮寫為CISAR,於2001年4月27日成立,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溫同志親自授旗。主要任務是對因地震災害或其他突發性事件造成建(構)築物倒塌而被壓埋的人員實施緊急搜索與營救。
中國國際救援隊由中國地震局管理人員和技術專家、第38集團軍工兵團搜救隊員、武警總醫院醫療隊員組成,共計480人,具備同時在3處復雜城市條件下異地開展救援的能力,也可以同時實施9處一般城鎮作業點位的搜索救援行動。2003年阿爾及利亞地震,中國國際救援隊首次邁出國門執行國際救援任務。
2009年11月,中國國際救援隊通過聯合國國際重型救援隊分級測評,獲得國際重型救援隊資格認證,成為全球第12支、亞洲第2支國際重型救援隊。同時經聯合國授權,具備在國際救援行動中組建現場協調中心和行動接待中心資格。2014年8月,中國國際救援隊通過聯合國能力分級測評復測,再次得到聯合國國際重型救援隊資格確認。
中國國際救援隊以蓬勃的生機和頑強的戰鬥力享譽世界,為拯救生命,展示國家形象,增進國際友誼作出了重要貢獻。截至2014年8月,中國國際救援隊已先後執行了新疆、四川、青海、甘肅、雲南等地發生的地震及其他自然災害的國內救援任務,實施了赴阿爾及利亞、伊朗、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海地、紐西蘭和日本等國際救援行動,共成功營救63名倖存者,醫治4萬余名傷病員。
中國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是由部隊官兵、地震專家和醫療救護人員共同組建的隊伍,既是一支多重領導、多部門參與、不同行業人員共存的隊伍;也是一支團結協作、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富有成效的隊伍;更是一支沖鋒在搶險救援最前線的突擊隊和攻堅隊。
㈧ 中國國際救援中心是什麼組織加入國際救援中心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摘要 救援隊與志願者不同,不是志願參加就可以。只有在自己的專業領域達到了高端水平,才有可能被國家征調到救援隊,一般要先進入消防隊,身體素質和專業技能均考核通過並有一定年限的經驗才能申請國際救援隊。
㈨ 國際應急醫療救援隊分幾級有何區別
國際應急醫療救援隊分級和區別:
國際應急醫療隊(EMERGENCY MEDICAL TEAM,EMT)是WHO應對全球在發展過程中面臨各類突發事件多發、頻發,而且關聯性、偶然性事件不斷增強,危害和影響不斷加大的形勢下,為確保國際醫學救援服務質量,認證的具有質量保證系統,標准化的國際醫學救援團隊。
國際應急醫療隊的建設標准分為三大類:Type 1、2、3。
Type 1:達到基礎的現場分診要求,提供基本急救和生命支持,具備相應的轉診能力。
Type 2:達到復雜傷情的現場分診要求,具備高級的生命支持能力,可接收轉診的病人,提供住院救治服務,可對創傷和其他重症進行手術。
Type 3:提供復雜的住院轉診、手術救治、重症監護能力,接收來自1類和2類醫療隊的以及其他機構的轉診病患。
目前EMT Type 3是最高級別的國際應急醫療隊。
通過WHO認證的國際應急醫療隊(EMT)必須嚴格遵守《世界醫學會醫學倫理手冊》對倫理的要求,並根據受災國突發災難種類提供基於需求的響應,平等、公平地為全球不同種族、性別、民族、宗教、地域的受災人群特別是弱勢群體(婦女兒童與貧民)提供必要的應急醫療服務和人道主義援助。
(9)國際救援隊應具備哪些能力擴展閱讀:
2018年5月4日-5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應急醫療隊認證評估,在四川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內舉行。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四川省CDC、成都市CDC的醫學專家組成的救援隊,通過了WHO官員嚴苛的審核,成功認證為世界第一支最高級別的(非軍方)WHO type3國際應急醫療隊。
另一支軍方背景的第三類國際應急醫療隊由以色列組建。
今後,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四川)將在國家衛生計生委、省市衛生計生委的領導下,接受WHO與中國政府的調遣, 在無外界支撐情況下,能夠滿足至少28天臨床工作,承擔國際應急醫療救援的使命,為世界各國災民提供公平對等的醫療服務,展示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責任與能力。
㈩ 如果想加入中國國際救援隊,需要什麼條件
最基礎條件,當過兵,懂醫療急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