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國際日期變更線有哪些介紹
眾所周知,地球每天繞地軸不停地向東旋轉,形成晝夜的不斷交替現象。因此處於偏東邊的地區,一天開始的時間就來得早,結束的時間也早。那麼,地球上的東邊和西邊如何確定呢?新的一天從哪裡起止呢?地球可以分成東西兩部分,從0℃經線往東到東經180°為東半部,從0°經線往西到西經180°為西半部。而東經180°線與西經180°線是重合在一起的,它既是地球的最東端,又是地球的最西端,這條線叫做「國際日期變更線」,簡稱「日界線」。它是縱貫太平洋的一條直線,但因照顧附近地區和國家居民生活方便,不至被直線「一分為二」,所以這條線的個別線段略有曲折。地球上每一個新的日期就從這條線開始,所以這條線兩側日期永遠不相同。
B. 國際日期變更線是什麼
國際日期變更線是1884年國際經度會議規定的一條假想的線。
規定一條全世界共同的、可供對照的「日期變更線」。隨著標准時計時的區時系統的確立,東西十二區重疊,計時相同但日期不同,為避免混亂,公認180°經線作為日期變更線,因為是以「格林尼治時間」為標準的日期變更線。這條「日期變更線」就叫「國際日期變更線」。
這條穿過太平洋的「國際日期變更線」,為了方便地方生活,避開了一些島嶼和地區,這是為了使它們不致分成兩個日期,因此,它不是一條直線而是有幾個曲折的曲線。
(2)如何講解國際日期變更線擴展閱讀
「標准時計時」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各地時刻的混亂現象,使得世界上只有24種不同時刻存在, 而且由於相鄰時區間的時差恰好為1個小時,這樣各不同時區間的時刻換算變得極為簡單。因此,一百年來,世界各地仍沿用這種區時系統。
規定了以標准時計時的區時系統,還存在一個問題:
假如由西向東周遊世界,每跨越一個時區,就會把的表向前撥一個小時加上旅行消耗的時間,這樣當跨越24個時區回到原地後,的表比身邊的人快了24個小時;
相反,當由東向西周遊世界一圈後,的表就比別人慢24個小時。(例如儒勒·凡爾納先生的小說環游世界八十天,福格先生因從西向東周遊世界,時間快了24小時,差點沒拿到兩萬英鎊的賭金。) 為了避免這種「日期錯亂」現象,必須解決日期變更的問題。
C. 國際日期變更線是什麼意思
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亂,1884年國際經度會議規定了一條國際日期變更線。這條變更線位於太平洋中的180°經線上,作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線,因此稱為「國際日期變更線」。
為避免在一個國家中同時存在著兩種日期,日界線並不是一條直線,而是折線。它北起北極,通過白令海峽、太平洋,直到南極。這樣,日界線就不再穿過任何國家。這條線上的子夜,即地方時間零點,為日期的分界時間。按照規定,凡越過這條變更線時,日期都要發生變化:從東向西越過這條界線時,日期要加一天,從西向東越過這條界線時,日期要減去一天。又叫「人為日界線」。
D. 國際日期變更線是什麼意思
國際日期變更線是1884年國際經度會議規定的一條假想的線。
規定一條全世界共同的、可供對照的「日期變更線」。隨著標准時計時的區時系統的確立,東西十二區重疊,計時相同但日期不同,為避免混亂,公認180°經線作為日期變更線,因為是以「格林尼治時間」為標準的日期變更線。這條「日期變更線」就叫「國際日期變更線」。
這條穿過太平洋的「國際日期變更線」,為了方便地方生活,避開了一些島嶼和地區,這是為了使它們不致分成兩個日期,因此,它不是一條直線而是有幾個曲折的曲線。
提出的理論
地球每天自西向東旋轉,黎明、正午、黃昏和子夜,(從地球南極點來看,也是自西向東,順時針旋轉)依次周而復始地在世界各地循環出現。地球上新的一天究竟應該從哪裡開始,到哪裡結束呢?關於這個問題,歷史上曾有不少爭論,也產生過不少的誤會和麻煩。
據說,19世紀在俄國伊爾庫茨克附近一個小鎮上有個郵政官在9月1日早上7點鍾給芝加哥郵局拍了一份電報,可回電卻說「8月31日9時28分收到來電……」這讓人簡直莫名其妙,9月份拍的電報,怎麼會在8月份收到的呢?類似這樣的誤會那時候幾乎天天發生。
混亂的原因在於地方時的運用。因此,迫切需要規范建立日期變更制度,實現以方便各地方人民生活的地方時計時,避免帶來的全球計時混亂。
E. 國際日期變更線是怎麼回事
1519年至1522年,麥哲倫在環球航行時,航行日記上准確地記著日期,他們深信自己是在7月9日回到祖國的,可是事實上那一天卻是7月10日。那麼,這一天哪裡去了呢?
很久以後,人們才找到原因:因為麥哲倫的船隊是朝西繞地球航行的,而地球本身不停地自西向東轉動,這樣,白天船隊追著西移的太陽;夜晚船隊又躲著上升的太陽。船在航行中延長了晝夜時間,每天長了約1分半鍾,3年的航行,竟然湊足了一整天。為此,人們協議規定了一條國際日期變更線。這條線從北極起,過白令海峽,穿過太平洋,直達南極。人們穿過這條線時應提前1天或拖後1天。
同學們,現在請你回答下面的問題:
如果你自西向東穿過國際日期變更線,這一天是提前還是拖後呢?
如果你自東向西穿過國際日期變更線呢?
F. 如何理解國際日期變更線
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亂,1884年國際經度會議規定了一條國際日期變更線。這條變更線位於太平洋中的180度經線上,作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線,因此稱為「國際日期變更線」。為避免在一個國家中同時存在著兩種日期,實際日界線並不是一條直線,而是折線。它北起北極,通過白令海峽、太平洋,直到南極。這樣,日界線就不再穿過任何國家。這條線上的子夜,即地方時間零點,為日期的分界時間。按照規定,凡越過這條變更線時,日期都要發生變化:從東向西越過這條界線時,日期要加一天,從西向東越過這條界線時,日期要減去一天。
G. 國際日期變更線為什麼是彎曲的
為避免在一個國家中同時存在著兩種日期,實際日界線並不是一條直線,而是折線。它北起北極,通過白令海峽、太平洋,直到南極。這樣,日界線就不再穿過任何國家。
國際日期變更線是1884年國際經度會議規定的一條假想的線。
規定一條全世界共同的、可供對照的「日期變更線」。隨著標准時計時的區時系統的確立,東西十二區重疊,計時相同但日期不同,為避免混亂,公認180°經線作為日期變更線,因為是以「格林尼治時間」為標準的日期變更線。這條「日期變更線」就叫「國際日期變更線」。
國際日期變更線的來源
全球各地都以自己所看到的太陽位置作為確定「一天」的標准,把自己所在地方相應的地球另一面的一條經線作為「日期變更線」,這樣就有許多條「日期變更線」,使用起來很不方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應該規定一條全世界共同的、可供對照的「日期變更線」,這條「日期變更線」就叫「國際日期變更線」。
現在公認的與東、西經一百八十度經線重疊的「國際日期變更線」,是以「格林尼治時間」為標準的日期變更線。「格林尼治時間」是穿過英國倫敦郊區的格林威治天文台的零度經線的時間,國際上規定為「世界時」。一百八十度經線正好處於與它相對應的地球另一面。
H. 國際日期變更線怎麼計算
經過國際日期變更線時,若由東向西則時間加一天,若由西向東則時間減一天。
如果東經165是14:00,那麼西經165是幾點?
西經165是前一天的16:00
1.考慮日界線,這樣需要判斷東西方向,165E在165W的西面,過日界線向東時間減一天,那麼此時165W應為前一天,兩地相差2個時區,則東邊時間=西邊時間+時差=14:00+2=16:00
2.不考慮日界線,這樣也就不需判斷東西方向,一律按照東經在東,西經在西的原則,此時兩地相差22個時差(165+165)/15,則西邊時間=東邊時間-時差=14:00-22=前一天的16:00
兩種方法都可求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