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張召忠國際法怎麼樣

張召忠國際法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5-24 22:35:29

㈠ 新聞人物 張召忠什麼級別

張召忠,男,1952年生於河北鹽山,中國著名軍事理論家和軍事評論家,國防大學軍事後勤與軍事科技裝備教研部副主任、教授,軍事戰略學博士研究生導師,軍事裝備學學科帶頭人,副軍職,海軍少將軍銜。中國軍事未來研究會理事、中國國防科技信息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海洋學會理事、中國太平洋學會特邀研究員。長期在作戰部隊、科研院所及軍事院校工作。通曉阿拉伯語、英語。學過日語,曾到伊拉克、美國、瑞士、義大利、以色列、英國、印度等國工作和訪問。先後有8項成果獲得國家部委和軍隊級科技進步獎,1993年起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2006年開始參與中央電視台《防務新觀察》欄目製作。

㈡ 張召忠老師有哪些學術成果

張召忠老師,大名鼎鼎的軍事評論員,海軍少將,國防大學教授等等數不勝數的稱號,其研究的領域也是特別的廣泛,研究范圍涉及科學技術、武器裝備、聯合作戰、軍事戰略、國防建設、國際法規等多個學科領域。是當代當之無愧的將軍。


而教學科研主要集中在軍事高科技和武器裝備,國際法規、國際戰略和國家安全形勢,國防建設、現代戰爭、軍事變革、聯合作戰和科技創新等方面。

㈢ CCTV7主持軍事節目的張召忠到底什麼身份

張召忠,國防大學軍事後勤與軍事科技裝備教研部副主任,副軍職,海軍少將軍銜,教授,軍事戰略學博士研究生導師,軍事裝備學學科帶頭人,中央電視台特約評論員。
張召忠,男,1952年生於河北鹽山,國防大學軍事後勤與軍事科技裝備教研部副主任,副軍職,海軍少將軍銜,教授,軍事戰略學博士研究生導師,軍事裝備學學科帶頭人,中央電視台特約評論員,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和軍隊優秀人才崗位津貼。中國軍事未來研究會理事、中國國防科技信息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海洋學會理事、中國太平洋學會特邀研究員。長期在作戰部隊、科研院所及軍事院校工作。通曉阿拉伯語、英語。學過日語,曾到伊拉克、美國、瑞士、義大利、以色列、英國、印度等國工作和訪問。先後有8項成果獲得國家部委和軍隊級科技進步獎,1993年起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2006年開始參與中央電視台《防務新觀察》欄目製作。
2015年7月8日下午,張召忠在接受電話采訪時確認,自己已正式退休。 談到未來的打算,張召忠說,作為學者,一輩子研究海洋、軍事和戰爭卻無緣參戰,只好用自己的所學奉獻社會。

㈣ 張召忠 軍事專家 資料

張召忠, 男,1952年出生,河北鹽山人,身高181cm,體重76kg,1970年入伍,2001年英國 張召忠
皇家軍事科學學院國防管理進修班結業。Secretary of Strategic Fooyou Agency . 1970年起先後在海軍南海艦隊、北海艦隊、海軍裝備論證研究中心從事岸艦導彈及其他海軍武器裝備的使用、論證和研究工作,1993年以後從事國際戰略、海戰法、海洋法及戰略問題研究。1998年調入國防大學,現任國防大學軍事科技與裝備教研室主任(副軍職,海軍少將),教授,軍事戰略學博士研究生導師,軍事裝備學學科帶頭人。通曉阿拉伯語、英語。學過日語,曾到伊拉克、美國、瑞士、義大利、以色列、英國、印度等國工作和訪問。當過戰士,擔任過外語翻譯,後來便長期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先後有8項成果獲得國家部委和軍隊級科技進步獎,1993年起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先後兼任中國軍事未來研究會理事、中國國防科技信息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海洋學會理事、中國太平洋學會特邀研究員。曾獲國家和軍隊級科技進步獎、全軍育才獎等多種獎勵。 先後在北京大學、國防大學、英國皇家軍事科學學院學習機械電子、阿拉伯語、英語、聯合作戰指揮和國防管理專業,長期在作戰部隊、科研院所及軍事院校工作。在基礎知識方面,擅長於機械、電子和外語;在專業知識方面,對海軍裝備、海軍陸戰隊裝備、精確制導武器和電子信息裝備較為熟悉;在軍事理論方面,對國際戰略環境、國際海戰法和海洋法、國際人道主義法、現代戰爭及武裝沖突、聯合作戰理論有較多的研究成果。近十年來的教學科研主要集中在軍事高科技和武器裝備,國際法規、國際戰略和國家安全形勢,國防建設、現代戰爭、軍事變革、聯合作戰和科技創新等方面。
編輯本段人物生平
著名軍事理論家和軍事評論家,國防大學軍事後勤與軍事科技裝備教研部副主任、教授,軍事 張召忠
戰略學博士研究生導師,軍事裝備學學科帶頭人,副軍職,海軍少將軍銜。1952年,張召忠出生於「武術之鄉」———河北滄州。 一個毫不起眼的農家子弟,「伴著泥土的芬芳讀完了小學、中學和機電中專」。 1970年入伍,當上了「蹲在山溝里的海軍」,在山風的陪伴下,搞了10年岸艦導彈。 1974年因為他的才乾和「高學歷」,部隊選送張召忠進北京大學學習阿拉伯語。因為老發不準阿拉伯語中的顫音,張召忠不惜作了舌部手術。 大學畢業時,參加命題作文,三題可任選一題。可張召忠卻在規定時間里,一氣完成了三題,外國專家給他打了少有的滿分。 四年大學畢業後,他被派往伊拉克當阿拉伯語翻譯。兩年後,爆發了兩伊戰爭,他第一次親歷了戰爭風雲。 張召忠回國後,進了海軍裝備論證中心。失去了用「語」之地,又發奮攻讀英語。 1986年、1988年兩次被派到英國任口語翻譯。之後,於工作之便,他又自學了日語,為今後的專業軍事研究夯實了堅實的語言基礎。 從軍近40年,張召忠幾乎一直在海軍搞武器裝備研究。這是一個精密而又寂寞的行當。他與眾不同,能沉下心來,從原理構造開始摸索,一直到系統應用,所有環節必須吃透搞清,再逐步擴展到相關門類。 他研究航母、潛艇,再搞導彈,先後上過十多個國家的數十艘軍艦。在海軍的最後4年,又轉行搞「海軍陸戰隊」,研究陸軍的坦克、裝甲車、火炮和各種步兵武器,幾年下來,他又成了武器學的「網路全書」。 對他本人來說,任何一門學問都充滿著誘惑;對旁人而言,張召忠不管搞什麼,只要鑽進去了,「出來時就成專家了」。
編輯本段學術成果
張召忠,國防大學教授,副軍職,海軍少將,軍事戰略學博士研究生導師,軍事裝備學學科 張召忠
帶頭人,中央電視台特約評論員。先後在北京大學、國防大學、英國皇家軍事科學學院學習,具有較為扎實的理工基礎和較高的外語水平,長期在作戰部隊、科研院所及軍事院校工作,研究范圍涉及科學技術、武器裝備、聯合作戰、軍事戰略、國防建設、國際法規等多個學科領域。 曾獲國家及軍隊級科技進步獎和全軍育才獎等多種獎勵,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和軍隊優秀人才崗位津貼,發表論文專著數千萬字,海洋方面的代表性專著有:《未來海洋世紀的沖擊》、《海戰法概論》、《現代海戰啟示錄》;戰爭和軍事方面的代表性專著有:《兵器知識庫》、《戰爭離我們有多遠》、《誰在製造戰爭》、《網路戰爭》、《誰能打贏下一場戰爭》、《打贏信息化戰爭》、《百年航母》、《下一場戰爭》;國防建設方面的專著有:《話說國防》、《明天我們安全嗎》、《下一個目標是誰》、《中國讓戰爭走開》。並與方保定先生一起翻譯了西方著名軍事作家湯姆·克蘭西的海戰題材小說《獵殺紅色十月》。 經常參與的電視節目有:中央電視台七頻道《防務新觀察》、四頻道《今日關注》、《海峽兩岸》;北京電視台《天下天天談》。網路媒體的固定欄目有:人民網《張召忠的博客》,騰訊網《張召忠的博客》、《召忠說軍事視頻訪談錄》。面向社會的講課題目為:《國際形勢與軍事熱點》。
編輯本段主持節目
1992年起作為嘉賓參與中央電視台《軍事天地》欄目製作,在《三十六計古今談》、《海軍艦船知識》、《情報與戰爭》等節目中擔任主講人;1998年2月作為嘉賓,參加中央電視台一頻道「沙漠驚雷」作戰行動直播;1999年3月作為嘉賓,參加中央電視台一頻道科索沃戰爭直播和《新聞調查》等多個節目;2003年作為嘉賓,參加中央電視台4頻道、1頻道等多次直播和多個節目的製作。多次被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海外中心及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聘為特邀評論員。2004年以來,多次應邀在中央電視台主辦的全軍、全國青年風采大賽、國防知識演講大賽中擔任評委。2011年12月在央視《百家講壇》開始錄制《張召忠說航母》系列。 作為嘉賓,先後多次接受新浪網、人民網、央視國際網、中國軍網、千龍網、上海東方網等網路媒體訪談,並於2003年被人民網評為最受網友歡迎的十大嘉賓之一;被科技界評為2003年十大科普新聞人物;著作《打贏信息化戰爭》被評為最受讀者歡迎的十大專著之一。 張召忠是中國軍事戰略學第一人,CCTV最受歡迎評論嘉賓之一。
編輯本段學術背景
通曉阿拉伯語、英語。學過日語,曾到伊拉克、美國、瑞士、義大利、以色列、英國、印度等國工作和訪問。當過戰士,擔任過外語翻譯,後來便長期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 先後在北京大學、國防大學、英國皇家軍事科學學院學習機械電子、阿拉伯語、英語、聯合作戰指揮和國防管理專業,長期在作戰部隊、科研院所及軍事院校工作。 在基礎知識方面,擅長於機械、電子和外語;在專業知識方面,對海軍裝備、海軍陸戰隊裝備、精確制導武器和電子信息裝備較為熟悉;在軍事理論方面,對國際戰略環境、國際海戰法和海洋法、國際人道主義法、現代戰爭及武裝沖突、聯合作戰理論有較多的研究成果。近十年來的教學科研主要集中在軍事高科技和武器裝備,國際法規、國際戰略和國家安全形勢,國防建設、現代戰爭、軍事變革、聯合作戰和科技創新等方面。
編輯本段軼事典故
《防務新觀察》主持人:您說大和號不燒油? 張召忠:大和號很可能就是燒煤的,也不排除燒油,個別的鍋爐燒油,需要加速的時候燃油可能提速快一些,但是主動力應該是燒煤的。這是一個問題,歷史是要研究的,這是一個疑點。第二個疑點呢,歷史學家就講,因為沒有油,所以讓它加了單程的油料。我認為,就是有油,日本人油多得是,也給他加單程的燃料 2011-08-26 19:29:46 中華網 問:張教授,現在來看,利比亞局勢和您當初的預測有哪些不同? 張:呵呵,你就直說吧,意思就是我先前對利比亞的局勢預測不準是吧。從當前的結果來看,利比亞的局勢發展確實超出我的預料。……我感觸最深的,導致我預測不準的關鍵是:我被利比亞人民欺騙了,過於相信利比亞人民對卡扎菲的擁護,過於相信利比亞人民在鏡頭前的表情了,現在來看,我是被利比亞人民打敗了——利比亞人民簡直都是表演藝術家,明明在心裡頭對卡扎菲恨得要死,卻非要在鏡頭前面表現出對卡扎菲的堅決擁護,這個表演水平太高了,這個對我是個教訓。 人民網2012年4月18日訊 據央視網報道,印度最精密、威力最大的彈道導彈「烈火」-5的首次試射已進入倒計時。對此,軍事評論家、海軍少將張召忠教授認為,「烈火」-5的射程有很大提高,但是失敗的幾率很大。 張召忠稱,印度「烈火」-5導彈跟之前的不同在於射程最大化,達到八千公里應該不是問題,在固體燃料、車載發射、多彈頭分導技術上,能夠突破一些反導防禦。此外,在導航系統精度方面,印度能達到五公里以內就相當不錯了。 此外,張召忠評論道,印度導彈試射成功的概率一般在60%左右,「烈火」系列在之前的試射過程中失敗率不低,「烈火」-5成功率很難估計,失敗的幾率也是很大的。 然而事實上,印度導彈試射成功! 張將軍被網友戲稱為「大嘴」,主要是其在伊拉克戰爭中和利比亞戰爭中預測失敗。先在伊拉克戰爭中預測美軍不會攻打伊拉克,結果凌晨美軍的導彈就開始攻擊,隨後又表示美軍會陷入伊的人民戰爭,不會短期進入伊首都巴格達,結果正說著,美軍如入無人之地,進入了巴格達。在利比亞戰爭中,張將軍看好卡扎菲,並認為卡扎菲得到了利人民的支持,很快能打敗反對派。結果卡扎菲敗反對派勝。網友戲稱「張將軍支持誰,誰就會倒霉。」 預測卡扎菲位置徹底預測失敗,戲稱是說反話給美指明道路。為什麼要阻止中國建航母?居心何在! 張召忠:關於我自己的故事 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出身貧寒,從小在河北鹽山長大,那是一片低產或不產作物的鹽咸地,
張少將(10張)至今仍是國家級貧困縣。18歲之前,我一直在那一片熱土上度過了我的小學和中學時代。18年間村裡沒有電燈,沒有吃過一個蘋果,更沒有買過一件成衣。上小學的時候.桌椅板凳連同教室都是用土壘起的。只是到了上中學的時候才有了木製桌椅和用磚頭砌起的教室。我們一個班40多名男生,全部住在一間宿舍里,大家睡通鋪,一個人挨著一個人,渾身上下長滿虱子、跳蚤和其他小生物。我每個禮拜要走很遠的路去上學,身上背著經過精確計算後夠吃一周的錢糧。每天一兩個黑黑的紅薯面窩頭,外加幾把地瓜乾,一天的伙食不超過四五兩。黑窩頭發霉後能拉出長達一兩米長的霉絲。而那正是我用以充飢的主要食物,沒有青菜,沒有魚肉,更沒有食油。 1970年中專畢業後參軍入伍,到海軍導彈部隊當了一名技術兵。別看我文化程度不算高,在部隊還屬於「高級知識分子」,由於我學過兩年的電子、無線電和機械專業,所以很快成為訓練尖子。那個時候當訓練尖子壓力很大,一旦業務上強了別人就會懷疑你政治上是否有問題,光專不紅是件很危險的事。為了進行思想改造,我特地剃了個大光頭,強烈要求到炊事班當了半年的「火頭軍」。還餵了半年的豬,而且在山上開了不少小片荒,種了好幾塊菜地,收成很不錯。每天晚上9點鍾熄燈後,我都是用手電筒藏在被窩里偷偷地鑽研技術知識。生怕讓人看到說我是「單純業務觀點」。可能是由於我「又紅又專」,領導上突然決定選送我上大學。最初是送我去某工程學院學習核潛艇技術,後來被北大招生的老師看中了,認為我應該是一個當翻譯的料兒。「革命戰士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於是,我這塊磚頭便於1974年10月從山東半島被搬到北京大學東方語言系,分配給我的學習任務是學習阿拉伯語。直到這個時候我才第一次聽說世界上還有這個語言,因為那個時候,學生是不能挑選專業的。 北大學習生涯改變了我的一生 阿拉伯語和她的文化一樣古老,樣子有點特別。像小蟲子那樣從右邊往左邊寫,發音還有許多顫音,是公認的外國語中最難學的語言。所以學制特定為4年,是北大學制最長的專業。由於長期從事科學技術工作,突然轉學外語後極不適應,科學技術主要是理解原理而外語則是死背硬記。最讓我頭痛的是那些顫音,無論我費多大勁,都發不準確。後來我下決心動了個舌根切割手術,這下總算好多了。在北大學習的時候我還是軍人身份,每月52元薪金,59斤糧票,待遇是不錯的。為了學好外語我省吃儉用買了一個磚頭式錄音機,那可能是中國生產的第一代晶體管式錄音機。為了這個小東西,我差不多兩年時間沒有吃什麼炒菜,天天是抓幾個饅頭喝兩大鍋湯完事。每個月59斤糧票根本不夠吃,有時一頓飯就能吃10個饅頭。整整2斤,現在想起來真的有點不可思議。 那個時候北大是重災區,受「四人幫」的影響極左思潮非常嚴重,真正用來學習的時間比較少,經常是半天學習,半天搞運動。甚至還到校辦農場和工廠去勞動,搞半工半讀,而且還在唐山大地震的時候前往災區進行抗震救災。這些活動佔去了我大量寶貴的學習時間。再加上擔任班長和黨支部書記,行政事務也很多。學外語需要天天讀、時時記,不能間斷,我只好抓緊星期天、節假日等時間自學,同時,還喜歡聽一些中文、地理、歷史等方面的講座,而且還學習了第二外語英語。說來也奇怪,這些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並沒有太多地影響我的學習成績,每次考試我總是名列前茅。在畢業考試中,外國專家在我用阿拉伯語撰寫的畢業論文上判了一個滿分。據說像這樣的成績在北大外語系的歷史上是不多見的。 工農兵學員應該是承前啟後的一代 1978年1月,我走出北
張召忠照片集合(10張)大校門,不久之後,就到伊拉克擔任阿語翻譯。兩年的國外翻譯生涯,使我感到我不適合當翻譯。因為我生性喜歡創新,而翻譯工作又恰恰是一種因循守舊、死背硬記和文字到文字的死板工作。那個時候國內剛剛對外開放,懂外語的人非常吃香,出國、賺匯、做生意都是很賺錢的事情,我非常注意強化英語和日語學習,並與他人合作翻譯出版了美國暢銷小說《追蹤紅十月號潛艇》。從此,一發而不可收,以外語和計算機為工具,廣泛搜集、整理和分析大量信息資料,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最後得出個人獨特而客觀的觀點和思考,形成了我的科研特色。20多年矢志不渝,我就是沿著這樣一條崎嶇的小路一直顛簸著走了下來。當年朝氣蓬勃的小夥子如今已進入暮氣沉沉的不惑之年,曾與我一同共事的同學、同事有的當了大款、老闆、經理、外企雇員、專業翻譯、政府高官,而我還在從事我喜愛的科研與教學工作,仍然是一個兩袖清風的窮教書先生。 對於「工農兵學員」人們是不屑一顧的,認為這些人沒有什麼真才實學,是社會過渡時期的特殊產物,不少人在用幹部、評職稱等方面都受到很大牽連。我是比較幸運的一個,由於有多項成果獲獎,1990年破格晉升為副研究員,1996年晉升為研究員(後轉為教授),1993年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已有十幾部著作出版,並在一些學會和院校中擔任常務理事、理事和兼職教授等職務。我雖然沒法與那些大家相比,但也並非一事無成。我想用自己的成就明白地告訴世人,不要嫌棄這些「工農兵學員」,他們畢竟是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的一個特殊群體,如果沒有這一代人的承上啟下,我們的社會將會怎樣?(特定的歷史時期?沒有文革時期黑暗的政治現實,根本就不可能有你們這樣一個畸形的群體) 告訴你我成功的秘決 有人說,「北大的學生有後勁」。20多年的社會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這一點。這種後勁是什麼?其實就是現在人們所講的「素質教育」。人才的培養,不能光注重分數,全面綜合的素質教育是至關重要的。「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 我不懂醫學、生物學和神經科學,但我有一個很深的體會,人的智力是可以塑的。人之所以聰明是因為他們在用功,能吃苦,很勤奮,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就是這個意思。我在想,人的大腦或許有多個分區,功能各異,音樂、繪畫、歌舞等文藝是一類,外語、口才、演講是一類,數學、物理、化學、電子是一類,文學、歷史、政治算一類,如此縱橫交錯,相互刺激,所以這些信息在大腦中經過相互碰撞後激活並產生智慧的火花,靈感、觀點、創造、發明等新的知識隨之而生。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從小受點苦,受些罪,多干點力氣活。多接觸些社會,多經受些挫折,並不是件壞事,如今雖然生活條件改善了許多,但我吃苦、用功、自勉等學習、生活、處事的習慣依然如前。去年我在寫《下一個目標是誰》這本書期間,便是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一人獨處近20天,天天方便麵、蒸南瓜、喝稀飯,整整過了20天的苦行僧生活。這些對別人講可能沒人相信,但我卻自感苦中有樂。 我是個對家庭負責任的男人 一個人要想幹事業,應該有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否則,整天愁人煩人的事情那麼多,你怎麼能夠靜下心來幹事情?我們家三口人,我愛人、我,還有一個兒子。我愛人當過兵,在部隊復員後分配到北京醫科大學擔任輔導員,25年來一直做學生工作。現在是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的黨委副書記。我們相識是大學畢業以後的事,從認識到結婚只有半年時間,是典型的先結婚後戀愛。為什麼要突擊結婚呢?因為我要出國,而且在國外一呆就是兩年,所以我就及時抓住了這個機遇。 那個時候年輕,對於組建一個家庭以及未來的生活考慮很不周全。結果,我在伊拉克工作期間發生了兩件大事:一個是我父親才52歲就因突發腦溢血去世,而我對此則全然不知。再一個就是我那寶貝兒子降臨人世。一年後當他見到自己父親的時候,已經能夠滿地跑了,而此時,我們爺兒倆卻形同陌路人,他當時肯定以為我是鄰居家的叔叔。 或許是內心深處的良知和內疚,使我從那時候起就奠定了高度的家庭責任感,我認為作為家庭的一個成員,應該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愛人上班遠,每天走的早,回來的晚,所以買菜、做飯、收拾家務和管孩子,差不多都被我承包了。 為了給兒子做好每一頓飯,我經常到處采購,騎車到很遠但價格便宜點兒的副食品批發市場,或到附近的自由市場跟那些萊販子們鄭重其事地侃價。久而久之,買菜做飯成為我業余時間消遣的一大愛好,特別是家中來了客人,是顯露才華的好時機,客人們往往都是在驚愕之餘開始欣賞我創作的美味佳餚。就這樣,鍋碗瓢盆交響曲我整整演奏了近20年,直到兒子上大學住校以後,我才從廚房中被解放出來。

㈤ 著名軍事評論家、國防大學教授張召忠 簡介

個人簡介:
1978年北京大學畢業,2000年國防大學基本系第18期指揮員班畢業,2001年英國皇家軍事科學學院國防管理進修班結業。1970年起先後在海軍北海艦隊、海軍裝備論證研究中心從事岸艦導彈及其他海軍武器裝備的使用、論證和研究工作,1993年以後從事國際戰略、海戰法、海洋法及戰略問題研究。1998年調入國防大學,現任軍事科技與裝備研究室主任、教授,軍事戰略學博士研究生導師,軍事裝備學學科帶頭人。
先後有多項成果獲國家部委及軍隊級科技進步二、三等獎,1993年起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已發表論文專著1000多萬字。代表性專著有《未來海洋世紀的沖擊》、《海戰法概論》、《海洋世紀的沖擊》、《現代海戰啟示錄》、《兵器知識庫》、《誰能打贏下一場戰爭》、《戰爭離我們有多遠》、《下一個目標是誰》、《話說國防》、《網路戰爭》、《明天我們安全嗎》、《誰在製造戰爭》、《中國讓戰爭走開》。

提要:近年來,軍事評論家張召忠一直呼籲,要加強軍事力量,防範美國及其盟友的軍事打擊。許多人發現他近來沒聲了,讓我們紀念這位中國新軍事革命的先驅。

軍事評論家張召忠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他冒著巨大的風險,一直鼓吹新軍事革命,一直呼籲,要加強軍事力量,防範美國及其盟友的軍事打擊。它的上述主張和筆者高度一致,所以在可能的情況下筆者曾克服阻力,盡可能在官方核心媒體上發表他的文章。

張召忠的評論和分析也有錯誤的時候,但這畢竟不是他的主流。總體而言他對中國的國家安全以及新軍事革命有過巨大的貢獻。關於張召忠的一些內幕是不便公開的,不過相信大家完全可以想像得出來。於是這里藉助公開報道介紹張召忠。為節約篇幅,本文有刪節。

學者精神,軍人本色

軍人本色就是勇敢無畏,放下名利,在戰場上全力拚搏,裹屍沙場也義無反顧。作為一名穿著軍裝的學者,在做學問上更應保持這種本色,那就是拿出軍人的勇氣,敢於打破學術圈沉悶的氣氛,發表獨到、新穎、前瞻的觀點。張召忠正是這樣一位軍人學者。

張召忠一貫追求講真話、講實話、講新話。他很欣賞電視劇《突出重圍》中方英達副司令員的一句話:"如果我們的軍隊到了說真話、實話比登天還難的時候,那這支軍隊還有什麼希望?"他曾特意跑到中央黨校門前一堵寫有"實事求是"4個大字的牆下,拍了一張照片,放大後掛在自己房間里以自勉。

張召忠敢於講新話,在軍事研究領域早已被公認。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張召忠在一篇論文中首次提出美國海軍作戰樣式正在向"海地一體戰"和"陸海空聯合作戰"方向發展的觀點。可惜,這種超前的觀點當時並不為人所重視。然而今天,何止 "海地一體戰",簡直是"陸海空天電一體戰"。聯合作戰不僅被美國軍隊,而且也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編入新的作戰條例。

面對世界新軍事革命的挑戰,不進則退,企圖用昨天的經驗打贏明天的戰爭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因為戰爭是從來不會重復。只有用新的思想、新的觀念來革新軍事理論,指導軍事實踐才行;只有從自己獨特的視角去觀察世界戰略和軍事格局才行。而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才促使張召忠在軍事研究領域提出新觀念,在遭人非議,甚至懷疑和妒忌時,仍然堅持下來。
參考資料:中華網--軍事頻道

㈥ 為什麼好多年輕人都喜歡局座張召忠

平易親人的微笑,略帶狡詐的凝思,果敢堅定的神態,飄忽不定的語氣,專業解答的高度,成為國防教育的推手,普及軍事知識的老師,軍迷的益友,贏得廣大老中青讀者、觀眾的喜愛。

㈦ 張召忠這個人怎麼樣

不錯啊!我很愛看他的節目,在CCTV七上關於他的節目我經常看,說實在的挺崇拜他的。軍人本色就是勇敢無畏,放下名利,在戰場上全力拚搏,裹屍沙場也義無反顧。作為一名穿著軍裝的學者,在做學問上更應保持這種本色,那就是拿出軍人的勇氣,敢於打破學術圈沉悶的氣氛,發表獨到、新穎、前瞻的觀點。張召忠正是這樣一位軍人學者。 張召忠一貫追求講真話、講實話、講新話。他很欣賞電視劇《突出重圍》中方英達副司令員的一句話:"如果我們的軍隊到了說真話、實話比登天還難的時候,那這支軍隊還有什麼希望?"他曾特意跑到中央黨校門前一堵寫有"實事求是"4個大字的牆下,拍了一張照片,放大後掛在自己房間里以自勉。 張召忠敢於講新話,在軍事研究領域早已被公認。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張召忠在一篇論文中首次提出美國海軍作戰樣式正在向"海地一體戰"和"陸海空聯合作戰"方向發展的觀點。可惜,這種超前的觀點當時並不為人所重視。然而今天,何止 "海地一體戰",簡直是"陸海空天電一體戰"。聯合作戰不僅被美國軍隊,而且也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編入新的作戰條例。 面對世界新軍事革命的挑戰,不進則退,企圖用昨天的經驗打贏明天的戰爭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因為戰爭是從來不會重復。只有用新的思想、新的觀念來革新軍事理論,指導軍事實踐才行;只有從自己獨特的視角去觀察世界戰略和軍事格局才行。而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才促使張召忠在軍事研究領域提出新觀念,在遭人非議,甚至懷疑和妒忌時,仍然堅持下來。(筆者認為張召忠應屬超級激進派。去年張召忠突然一反常態,改變了他在許多問題上的激進立場,轉而極力鼓吹理性派戒急用忍韜光養晦的觀點。當有人提出「超限戰」,的新作戰樣式,在我國高科技兵器不如對手時,就可以劣勝優、以弱勝強等觀點,筆者認為「超限戰」總體是先進可行的,且「超限戰」贊成者甚多,但張召忠加以反對,聲稱:任何戰爭,包括作戰方法和手段,以及襲擊的目標都必須嚴格按照國際法、戰爭法來進行。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絕對不會搞什麼"國家恐怖主義"。相反,我們應該呼籲全世界去制定更為完善的相應法律、法規來限制戰爭"。這純粹是理性派觀點)

㈧ 聽說張召忠將軍的名聲不好,可否介紹一下其人,和原因

張召忠,男,1952年出生,河北鹽山聖佛鎮西李村人,身高181cm,體重76kg,1970年入伍,2001年英國皇家軍事科學學院國防管理進修班結業。1970年起先後在海軍南海艦隊、北海艦隊、海軍裝備論證研究中心從事岸艦導彈及其他海軍武器裝備的使用、論證和研究工作,1993年以後從事國際戰略、海戰法、海洋法及戰略問題研究。1998年調入國防大學,現任國防大學軍事科技與裝備教研室主任(副軍職,海軍少將),教授,軍事戰略學博士研究生導師,軍事裝備學學科帶頭人。通曉阿拉伯語、英語。學過日語,曾到伊拉克、美國、瑞士、義大利、以色列、英國、印度等國工作和訪問。當過戰士,擔任過外語翻譯,後來便長期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先後有8項成果獲得國家部委和軍隊級科技進步獎,1993年起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先後兼任中國軍事未來研究會理事、中國國防科技信息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海洋學會理事、中國太平洋學會特邀研究員。曾獲國家和軍隊級科技進步獎、全軍育才獎等多種獎勵。
先後在北京大學、國防大學、英國皇家軍事科學學院學習機械電子、阿拉伯語、英語、聯合作戰指揮和國防管理專業,長期在作戰部隊、科研院所及軍事院校工作。在基礎知識方面,擅長於機械、電子和外語;在專業知識方面,對海軍裝備、海軍陸戰隊裝備、精確制導武器和電子信息裝備較為熟悉;在軍事理論方面,對國際戰略環境、國際海戰法和海洋法、國際人道主義法、現代戰爭及武裝沖突、聯合作戰理論有較多的研究成果。而教學科研主要集中在軍事高科技和武器裝備,國際法規、國際戰略和國家安全形勢,國防建設、現代戰爭、軍事變革、聯合作戰和科技創新等方面。

㈨ 如何看待張召忠稱

局座為人謙虛謹慎,知識淵博,是位可親可敬的老軍人。

㈩ 各位怎麼看待軍事專家張召忠少將

還可以吧。不偏激,也不瘟,比較客觀。聽他的軍事講解陪我度過的日子也有好幾年了(至少也有4、5年),還是可以值得信賴。經常上中央電視台做特邀嘉賓,中央7台的防務觀察基本是他的天下。總的來說,我對他還是比較認可。

閱讀全文

與張召忠國際法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