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共關系機構主要有什麼
公共關系機構主要有以下三種:
一、組織內部的公共關系部門;
二、不從屬於任何組織的專業性社會機構;
三、公共關系專業組織。
公關機構是提供公共關系諮詢,策劃,媒體傳播,市場研究。 門執行公關任務、實現公關功能的行為主體,是公共關系工作的專業職能機構。
(1)國際公關協會有哪些擴展閱讀:
主要職能
1、公共關系部
公共關系部部即公關部,是公共關系組織機構的一種,是組織內部的公共關系部門。
組織的公關部同組織內部的其他部門一樣, 是一個重要的職能部門。公關部在組織內充當的角色為:
2、公共關系公司
公共關系公司由職業公共關系專家和各類公關專業人員組成,是專門為社會組織提供公共關系咨詢或受理委託為客戶開展公共關系活動的信息型、智力型、傳播型的服務性機構。
3、公共關系協會
公共關系協會是非官方、非營利的群眾社團組織。行業性協會的建立和發展,是公共關系成熟程度的一個標志。
國際公共關系協會成立於1955 年。隨著公共關系的發展,公共關系協會也在我國各地廣泛出現。1986年11月,上海市公共關系協會成立。1987年6月,中國公共關系協會成立以後,各省市乃至地縣和鄉鎮都出現了公共關系協會。
B. 公共關系協會的類型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出現了各類公共關系協會,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綜合型社團;學術型社團;行業型社團;聯誼型社團;媒介型社團。
C. 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的理事成員
名譽會長
何魯麗: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
蔣正華: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
成思危: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
李 蒙: 全國政協原副主席
鐵木爾·達瓦買提: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
袁寶華: 中國企業聯合會名譽會長
顧 問
(按漢語拼音順序)
陳香梅、費子文、馮佩之、何德全、和 銘、李鳳林、李桂庭、李煥池、李劍白、林麗韞、劉 江、劉鴻儒、劉忠德、毛經權、馬俊如、浦炳榮、冉硯農、任景德、沙 麟、沈家模、石 堅、史懷壁、王 殊、王述祖、王一士、王裕宴、吳敏達、袁 庚、袁曉園、張恆軒、張虎生、張潤霞、張思學、張文穎、張彥寧、張振華、趙維臣、朱傳賢、朱啟禎
會 長
李道豫: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中國前常駐聯合國代表,中國原駐美國大使
常務副會長
趙大力
副會長
(按漢語拼音順序)
馮 並: 《經濟日報》社原總編輯
鞏德順: 陝西省原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郭萬清: 安徽省公共關系協會名譽會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郭曉勇: 國家外文局常務副局長
郭惠民: 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
蔣效愚: 全國政協委員,科教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
龍永圖: 20國集團研究中心秘書長
馬勝榮: 新華社原副社長兼常務副總編輯
孫志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亞非發展研究所副所長
王國慶: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
王宗廉: 原山東省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山東省公共關系協會會長
吳紅波: 聯合國副秘書長
徐心華: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原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
楊潔勉: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
趙大力: 中國亞非發展交流協會原副秘書長(常務)
鄭硯農: 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原秘書長(常務)
胡 煒: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上海市公共關系協會會長
肖永安: 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原常務副主任、原黨組書記、貴州省國際國內公共關系協會會長
朱奕龍: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僑聯副主席
秘書長
趙大力(兼)
副秘書長
(按漢語拼音順序)
章 蘭 同 享 徐潤東 肖 凌
D. 公共關系發展經歷了哪些歷史時期
公共關系發展經歷了以下歷史時期:
1、創始階段的公共關系。
1882年,美國律師多爾曼.伊頓在耶魯大學首次使用了「公共關系」這一概念。1897年,美國鐵路協會編的《鐵路文獻年鑒》也正式使用了「公共關系」這一名詞。
2.發展時期的公共關系。
主要有新聞代理,政治活動中的公關以及企業活動中的公關。
3.趨向成熟的公共關系。
在這一時期,對公關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主要人物是艾維·李,他為現代公關事業做了許多基礎性工作。他通過自己的宣傳與實踐,使公關在現代社會發展中佔領了一席之地。
4.現代公共關系時期(二戰後的公共關系)
二戰後,公關在更廣泛的范圍內被人們所承認和接受,公關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公共關系行業協會亦開始成立。1995年,國際公關協會在英國倫敦成立,現在它的總部在瑞士日內瓦。國際公關協會的誕生標志著公共關系作為一門世界性的行業而獨立存在。
E. 我國著名公關協會有哪些急 急
中國公共關系協會
http://www.cpra.org.cn/
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
http://www.cipra.org.cn/
還有各省的公共關系協會,網址自己查吧。
F. 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的組織機構
協會下屬的學術工作委員會、公關公司工作委員會、企業公關工作委會員、地方組織工作委員會和傳播戰略委員會,分別由國內公關領域的知名學者、著名公關公司的總裁和地方省市公關協會的領導組成,在協會的領導下開展工作。
常設機構:協會秘書處,下設會員管理部、國際合作部、研究發展部、信息咨詢部、教育培訓部、人事處和辦公室。一批政府有關部門的高層領導、新聞媒體負責人、著名企業家、資深公關學者和專家以及社會各界知名人士擔任協會理事,為協會工作提供支持。
國家職業資格工作委員會公共關系專業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協會秘書處。
G. 國際公關協會成立於哪一年
國際公共關系協會
International Public Relations Association
從事公共關系研究與實踐的國際性社團組織 。1955年5月1日在倫敦成立 。 其宗旨是為從事公共關系事務工作者提供交流觀點和經驗的渠道,提高公關人員的素質,在各國尤其在國際性的地區培訓具有國際水平的公共關系人才。並通過在本職業內部普及公共關系知識和解釋公共關系目標與方法來提高公共關系的價值和影響力,出版有關刊物,傳播公共關系信息,推動公共關系事物在全世界的發展。該協會會員1000多人,來自60多個國家。經費主要來自會員交的會費。組織機構有理事會、董事會、常務委員會。出版物有《國際公共關系協會評論》(季刊)、《會議紀事》。會址在日內瓦。
H. 公共關系協會的機構
中國環球公共關系公司; 中國公共關系協會; 國際公共關系協會; 國際公共關系咨詢公司; 泛太平洋公共關系聯盟; 泛美公共關系協會聯盟; 歐洲公共關系聯盟。 中國公共關系協會成立於1987年,由公共關系專業機構、新聞媒體、教育、科研機構、政府有關機構和企業界人士等自願組成,是經國家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全國性的、學術性、廣泛性的非盈利性社會團體組織。本協會宗旨是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法律、法規、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促進中國公共關系事業的發展,努力為會員、企業和政府服務,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應有的貢獻。
協會自成立以來,致力於開拓和發展中國的公共關系事業,積極參與國際公共關系活動,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積極開展行業自律、資源整合、國際交流與合作、人才培訓、理論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對促進公共關系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協會擁有眾多國內外資深教授和業界專家隊伍,與國內外相關組織、著名院校合作,舉辦職業認證和專業培訓等;編著業界專業書籍、教材,提供各類國家權威培訓,促進行業整體素質提高。協會通過舉辦各類講座、論壇,為會員和行業提供及時的信息服務;通過舉辦各類活動,為不同行業之間、企業之間、國內與國際之間增進相互了解;為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為海外信息、人才、技術、資金進入中國提供服務。
I. 有誰知道國際公共關系協會成立的時間
1955年成立的國際公共關系協會(總部設在倫敦)現在已有60個國家和地區的760名會員。可見,公共關系的研究與實踐已成為一股世界性的潮流,在全球風行。
J. 中國公關協會成立的時間是什麼
中國公關協會成立的時間是1987年。
中國公共關系協會(英文名稱為China Public Relations Association,縮寫為CPRA)成立於1987年,是由公共關系領域相關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個人自願參加、組成,是我國成立最早的全國性公共關系行業社會團體。
中國公共關系協會下設10個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會、政府公共關系委員會、企事業公共關系委員會、文化藝術委員會、新聞與傳播委員會、教育培訓委員會、國際與台港澳交流合作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新技術委員會、文化大數據產業委員會。
成立意義
中國公共關系協會自成立以來,致力於開拓和發展中國的公共關系事業,積極參與國際公共關系活動,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積極開展行業自律、資源整合、國際交流與合作、人才培訓、理論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對促進公共關系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協會擁有眾多國內外資深教授和業界專家隊伍,與國內外相關組織、著名院校合作,舉辦職業認證和專業培訓等;編著業界專業書籍、教材,提供各類國家權威培訓,促進行業整體素質提高。
協會通過舉辦各類講座、論壇,為會員和行業提供及時的信息服務;通過舉辦各類活動,為不同行業之間、企業之間、國內與國際之間增進相互了解;為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為海外信息、人才、技術、資金進入中國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