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金融市場如何國際化

金融市場如何國際化

發布時間:2022-01-10 21:35:22

㈠ 金融國際化是什麼意思啊

金融國際化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表現為金融市場國際化、金融交易國際化、金融機構國際化和金融監管國際化。金融國際化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金融國際化是指一國的金融活動超越本國國界,脫離本國政府金融管制,在全球范圍展開經營、尋求融合、求得發展的過程。金融國際化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內容。

㈡ 金融國際化、金融全球化和金融一體化的區別在哪裡

金融國際化(Internationalization)一般是指一國金融活動超越國界,從地區性、傳統性的業務活動逐漸發展為全球性、創新性的業務活動。其具體內容應包括金融機構的國際化、金融市場的國際化、金融資產和收益的國際化等方面,它考察的是金融活動從內到外的延伸過程。
金融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指金融國際化在全球發展的高級階段,各國高度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是諸多個體國際化的總和,是整體的概念。
金融一體化(Integration)可以解釋為金融資產收益率在全球均等化的內在機制和實現過程,包括金融機構設置全球一體化、金融交易全球一體化、金融管理全球一體化。要求各國放棄一定的經濟主權,它是國際化、全球化形式和內容的縱深發展,是更高級的發展階段,而國際化與全球化的內在機制也是一體化。

㈢ 中國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的國際化的對比分析。

金融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內在要求,同時又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動力,將經濟全球化推向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綜觀幾十年國際金融發展的歷史,金融全球化已成為其最重要、最顯著的特徵。金融全球化從整體上有力地推動了世界經濟和國際金融的發展,帶來了眾多的利益。金融全球化之所以成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使用頻率很高的一個名詞,備受各界人士廣泛關注,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於,現代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和傳導與金融全球化的背景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在金融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與其相伴的蔓延效應使金融危機迅速擴散,產生巨大的波及和放大效應,國際金融動盪已成為一種常態。金融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對世界各國利弊兼而有之,機遇與風險相伴。加入WTO後,我國經濟將全面融入金融全球化的進程之中。深入認識金融全球化、把握金融全球化帶來的機遇、應對金融全球化的新挑戰,已經成為我們無法迴避的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一、金融全球化的含義與主要表現形式

(一)金融全球化的含義

「金融全球化」是近二十年來人們使用頻率很高的一個名詞,也是整個世界日益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究竟什麼是金融全球化?迄今為止,國內外學術界尚無統一的定義。歸納起來,國內外具有代表性的看法主要有:
1.核心論

金融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全球化必然要求、也必然帶來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核心。認為正如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一樣,金融全球化也是經濟全球化的核心,但金融全球化又有其自身規律和豐富內容。從金融本身的發展規律來看,推動金融全球化的主要動因是西方國家20世紀80年代以來金融自由化、信息技術、融資證券化和金融創新的發展。金融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組成部分,但它同時又是相對獨立於並在很大程度上背離實質經濟的全球運動。與實質經濟無關的國際資本流動大多屬於投機性資本流動,它們不僅無助於反而有悖於實質交易和投資的運動,並往往成為實質經濟的不穩定和破壞性因素。[2]
2.趨勢論

金融全球化是一種趨勢,是指因全球范圍內金融管制放鬆和金融業開放加速而使國別資本得以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的趨勢;是資金或資本或金融服務在全球范圍內迅速、大量和自由流動,最終形成全球統一金融市場、統一貨幣體系的趨勢。金融全球化是金融自由化、金融國際化和金融一體化緊密相關的,金融自由化、金融國際化和金融一體化從不同側面推動了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是指一國國內金融管制的解除,包括利率自由化、銀行自由化、金融市場自由化等;金融國際化包括各國銀行在國外設立分支機構、發展境外金融中心與外幣拆放市場、資本項目的放開等等,反映其程度的關鍵是資本項目是否放開;金融一體化是指國內金融市場和國際金融市場相互貫通,並以國際金融中心為依託,通過信息網路和金融網路形成全球統一的、不受時空限制的、無國界的全球金融市場,不僅各市場之間的相關性提高,而且金融危機也全球化了。[3]
3.過程論

金融全球化是一個過程,是各國經濟與金融的相互依存關系因國別資本或金融服務可以迅速地、大量地和基本上不受限制地跨國界流動而變得日益密切的動態過程;是全球金融活動和風險發生機制聯系日益緊密的一個過程;是全球化進程中資本積累的金融化,是一個客觀歷史過程。之所以把金融全球化表述為是全球金融活動和風險發生機制聯系日益緊密的一個過程,這是因為:一是金融全球化不僅是一個金融活動越過民族國家藩籬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風險發生機制相互聯系而且趨同的過程;二是金融全球化是一個逐步削弱民族國家經濟權利的過程,無論是對發展中國家還是對發達國家,概莫能外;三是它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這既表現為它在范圍上是逐漸擴展的,而且表現為它在程度上是不斷加深的。金融全球化是一個自然的、歷史的過程,盡管它在給全球各國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同時也會帶來極大的不安定因素,盡管它的發展歷程可能存在曲折,但總體說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4]
4.一體化論

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國或地區的金融活動趨於一體化,一國的金融活動與其他國家金融活動密切相關,各國貨幣體系和金融市場之間日益緊密的聯系,國際金融市場日趨一體化;金融全球化作為經濟全球化的需要,既是經濟全球化的一部分,也是指資金在全球范圍內籌集、分配、運用和流動,包括國際金融機構及各國貨幣的交叉使用。金融全球化的目的是統一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產品和貨幣,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市場化是金融全球化的基礎,從金融市場的基本要素來看,金融全球化包括金融機構國際化、金融業務國際化和貨幣國際化;從金融市場的結構來看,金融全球化包括貨幣市場國際化、資本市場國際化、外匯市場國際化以及歐洲貨幣市場的形成與發展。[5]

法國學者弗朗索瓦·沙奈認為,金融全球化是指各國貨幣體系和金融市場之間日益緊密的聯系。這種聯系是金融自由化和放寬管制的結果,但並沒有取消各國的金融體系,它們只是以「不充分」或「不完全」形式使其一體化並形成一個整體。這個整體有三個特點:首先,它有明顯的等級之分,美國的金融體系支配著其他國家的金融體系,這是美元的地位以及美國的債券和股票市場的規模所決定的,各國之間的發展不平衡以及它們之間的競爭並未消失,甚至被金融自由化和放寬管制激活了;其次,這個整體的各個監管和監督機構是無能為力和不負責任的;再次,這個整體的各個市場的統一是由金融交易者根據各市場不同程度的差別進行交易來實現的。[6]
5.綜合表述

上述定義是從不同的角度對金融全球化進行了界定,但是各個定義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交叉,實際上在上述定義中有一些觀點都是共同存在的,只是強調的程度不同而已,例如金融全球化在經濟全球化中居於核心地位、金融全球化是一種趨勢、金融全球化是一個過程、金融全球化是世界各國或地區金融活動趨於一體化,等等。由此可見金融全球化具有廣泛的內涵,它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因此,我們認為,可以表述為:金融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金融業跨國境發展而趨於全球一體化的趨勢,是全球金融活動和風險發生機制日益緊密關聯的一個客觀歷史過程。
(二)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現形式
金融全球化有其多種表現形式,為了便於觀察和理解金融全球化的表現形式,我們主要從微觀和宏觀兩個層次進行分析。
1.金融全球化的微觀表現

從微觀層次來看,由於金融活動是投資者和融資者通過一定的金融機構、利用金融工具在金融市場進行的資金交易活動,因此金融全球化就是金融活動的全球化。金融活動的全球化主要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資本流動全球化。隨著投資行為和融資行為的全球化,即投資者和融資者都可以在全球范圍內選擇最符合自己要求的金融機構和金融工具,資本流動也全球化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資本流動呈現出不斷加速和擴大的趨勢。特別是90年代以來,國際資本以前所未有的數量、驚人的速度和日新月異的形式使全球資本急劇膨脹。從國際債券市場的融資規模來看,包括銀行貸款、票據融資和債券發行三項業務的融資額,1973年為622億美元,1979年為1450億美元,年均增幅為15%;而進入90年代後,由1990年的4276億美元增加到1996年的15139億美元,年均增幅高達23.5%。在國際證券市場上,發達國家證券資本的年平均流出入總額,1976—1980年間為476億美元,而在1991—1994年間已增加到6311億美元。共同基金的融資規模更令人嘆為觀止,美國1970年的共同基金數為400個、資產總額約為448億美元,到1994年則相應增加到5300個和21000億美元。在全球外匯市場上,目前每天的交易量平均約為2萬億美元,比十年前增加了10倍。

第二,金融機構全球化。金融機構是金融活動的組織者和服務者。金融機構全球化就是指金融機構在國外廣設分支機構,形成國際化或全球化的經營。20世紀80年代以來,為了應對日益加劇的金融服務業全球競爭,各國大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競相以擴大規模、擴展業務范圍和推進國際化經營作為自己的戰略選擇。進入90年代後,世界一些國家先後不同程度放鬆了對別國金融機構在本國從事金融業務或設立分支機構的限制,從而促進了各國銀行向海外的拓展。1997年末,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簽署「金融服務協議」,把允許外國在其境內建立金融服務公司並將按競爭原則運行作為加入該組織的重要條件,進一步促進了各國金融業務和機構的跨國發展。隨著近年全球競爭的加劇和金融風險的增加,國際上許多大銀行都把擴大規模、擴展業務以提高效益和增強抵禦風險能力作為發展新戰略,國際金融市場掀起了聲勢浩大的跨國購並(即兼並和收購)浪潮。金融機構的並購與重組成為金融機構全球化的一個突出特點。全球金融業並購浪潮,造就了眾多的巨型跨國銀行。銀行並購使全球金融機構的數量減少,單個機構的規模相對擴大,銀行業的集中度迅速提高。據統計在2000年以資產排名的世界1000家大銀行中,前25家大銀行的資產佔1000家銀行資產的40%,而1996年僅為28%。

第三,金融市場全球化。金融市場是金融活動的載體,金融市場全球化就是金融交易的市場超越時空和地域的限制而趨向於一體。目前全球主要國際金融中心已連成一片,全球各地以及不同類型的金融市場趨於一體,金融市場的依賴性和相關性日益密切。金融市場全球化有兩個重要的因素:一是放鬆或取消對資金流動及金融機構跨地區、跨國經營的限制,即金融自由化;二是金融創新,包括新的金融工具、融資方式與服務方式的創造,新技術的應用,新的金融市場的開拓,新的金融管理或組織形式的推行。特別是信息通訊技術的高度發達和廣泛應用,全球金融市場已經開始走向金融網路化,即全球金融信息系統、交易系統、支付系統和清算系統的網路化。全球外匯市場和黃金市場已經實現了每天24小時連續不間斷交易。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有關匯率的政治、經濟信息,幾乎同步顯示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的銀行外匯交易室電腦網路終端的顯示器上。遠隔重洋的地球兩端以億美元為單位的外匯交易在數秒鍾之內就可以完成。

㈣ 金融市場國際化的好處和代價

金融市場國際化有利於優化我國的金融結構,提高我國的金融服務水平,但是代價就是可能對我們國內的同類金融企業造成沖擊。

㈤ 求高手闡述下我國金融市場國際化的進程情況

請參看:
中國金融市場國際化研究
http://wenku..com/view/b8e9ef51ad02de80d4d840a1.html
中國全球化第二階段:融入金融全球化進程
http://news.xinhuanet.com/observation/2010-09/28/c_12616192.htm

㈥ 金融市場的國際化是怎樣的

你好!金融市場的國際化是金融業務的發展趨勢之一。金融市場發展超越國界的限制,與世界金融日益融合,逐漸趨向全球一體化。20世紀70年代以來,金融市場國際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和加速。主要表現在:①金融機構跨國化。不僅發達國家在世界金融中心設立了大批的跨國銀行,而且發展中國家也在境外設立了一批離岸金融中心和金融機構。②金融資產經營國際化。歐洲貨幣市場、歐洲債券市場和全球性股票市場的建立,使人們可在離岸市場上經營世界任何一國的貨幣金融資產。③貨幣國際化。黃金作為世界貨幣的職能已經蛻化,人們可以通過國際匯兌來轉移各國間的貨幣購買力。不僅美元、德國馬克、英鎊、日元可作為國際結算貨幣,而且還有大批中等發達國家甚至發展中國家的貨幣也逐漸成為可自由兌換的貨幣,朝著世界貨幣的方向發展。④現代信息網路全球化。現代信息革命在國際金融領域的普及和發展,使得各國間的資金調撥業務可以通過電訊設備在瞬間完成,從而使各國的金融市場在時間和空間上聯結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⑤價格信號趨同化。任何一國的利率和匯率明顯背離利率平價關系,都會導致社會游資在各不同國家之間的迅速流動,導致一國或數國外匯市場價格的大幅波動,從而使全球金融市場的價格信號趨向一致。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㈦ 金融監管體系怎麼越來越國際化了

(一)金融監管體制的組織結構體系向部分混業監管或完全混業監管的模式過渡
各國金融監管體制的組織結構千差萬別。英國的大衛T.盧埃林教授在1997年對73個國家的金融監管組織結構進行研究,發現有13個國家實行單一機構混業監管,35個國家實行銀行、證券、保險業分業監管,25個國家實行部分混業監管,後者包括銀行證券統一監管、保險單獨監管(7個);銀行保險統一監管、證券單獨監管(13個)以及證券保險統一監管、銀行單獨監管(3個)3種形式,並且受金融混業經營的影響,指定專業監管機構即完全分業監管的國家在數目上呈現出減少趨勢,各國金融監管的組織機構正向部分混業監管或完全混業監管的模式過渡。
(二)金融監管法制呈現出趨同化、國際化發展趨勢
金融監管法制的趨同化是指各國在監管模式及具體制度上相互影響、相互協調而日趨接近。由於經濟、社會文化及法制傳統的差異,金融監管法制形成了一定的地區風格,在世界上影響較大的有兩類:一是英國模式,以非制度化著稱,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即屬此類。二是美國模式,以規范化聞名於世,監管嚴厲,日本、歐洲大陸國家多屬此類。歷史上,英國對金融業的監管主要採取行業自律形式,英格蘭銀行在履行監管職責時形成了非正式監管的風格,不以嚴格的法律、規章為依據,而往往藉助道義勸說、君子協定等來達到目的;而美國是一個以法制化著稱的國家,金融監管制度被視為規范管理的典範,監管法規眾多,為美國金融業的發展營造了一個規范有序,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兩種模式出現了相互融合的趨勢,即英國不斷走向法治化,注重法律建設;而美國則向英國模式靠攏,不斷放鬆管制的同時增強監管的靈活性。
隨著不斷加深的金融國際化,使金融機構及其業務活動跨越了國界的局限,在這種背景下,客觀上需要將各國獨特的監管法規和慣例納入一個統一的國際框架之中,金融監管法制逐漸走向國際化。雙邊協定、區域范圍內監管法制一體化,尤其是巴塞爾委員會通過的一系列協議、原則、標准等在世界各國的推廣和運用,都將給世界各國金融監管法制的變革帶來沖擊。
(三)金融監管更加註重風險性監管和創新業務的監管
從監管內容看,世界各國監管當局的監管重點實現了兩個轉變:第一、從注重合規性監管向合規性監管和風險監管並重轉變。過去監管當局一直將監管重點放在合規性方面,認為只要制定好市場游戲規則,並確保市場參與者遵照執行,就能實現監管目標。但隨著銀行業的創新和變革,合規性監管的缺點不斷暴露,這種方法市場敏感度較低,不能及時反映銀行風險,相應的監管措施也滯後於市場發展。有鑒於此,國際銀行監管組織及一些國家的監管當局相繼推出一系列以風險監管為基礎的審慎規則,如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發布的《有效銀行監管核心原則》、《利率風險管理原則》等,實現了合規性監管向合規性監管和風險監管並重轉變。第二,從注重傳統銀行業務監管向傳統業務和創新業務監管並重轉變。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金融創新產品層出不窮,如金融衍生產品交易、網上銀行交易等創新業務,它們在增加收益的同時也增大了風險,且更易擴散,對金融市場的沖擊也更加直接和猛烈。因此,只注重傳統銀行業務的監管已經不能全面、客觀地反映整個銀行業的風險狀況,只有「雙管齊下」,並重監管傳統業務和創新業務,才能有效地防範和化解銀行業的整體風險。
(四)金融監管越來越重視金融機構的內部控制制度和同業自律機制
金融機構的內部控制是實施有效金融監管的前提和基礎。世界金融監管的實踐表明,外部金融監管的力量無論如何強大,監管的程度無論如何細致而周密,如果沒有金融機構的內部控制相配合往往事倍而功半,金融監管效果大打折扣。在國外銀行經營管理層的內控意識很強,他們把這作為非常重要的管理理念,貫穿於整個經營管理體制工作中。國外商業銀行一般專門成立獨立於其他部門的、僅僅對銀行最高權利機構負責的內部審計機構,並建立了健全的內控制度。近年來,由於巴林銀行、大和銀行以及住友商社等一系列嚴重事件的發生都與內控機制上的缺陷或執行上的不力有直接關系,國際金融集團和金融機構在震驚之餘,紛紛開始重新檢討和審視自己的內控狀況,以免重蹈他人覆轍,許多國家的監管當局和一些重要的國際性監管組織也開始對銀行的內部控制問題給予前所未有的關注。
金融機構同業自律機製作為增強金融業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受到各國普遍重視。以歐洲大陸國家為代表,比利時、法國、德國、盧森堡、荷蘭等國的銀行家學會和某些專業信貸機構的行業組織都在不同程度上發揮著監督作用。盡管金融業公會組織在各國監管體系中的地位不盡相同,但各國都比較重視其在金融監管體系中所起的作用。
(五)金融監管向國際化方向發展
隨著金融國際化的發展及不斷深化,各國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系和依賴性也不斷加強,各種風險在國家之間相互轉移、擴散便在所難免,如1997年7月東南亞爆發的危機就蔓延到了許多國家,使整個世界的經濟都受到了強烈的震動。金融國際化要求實現金融監管本身的國際化,如果各國在監管措施上松緊不一,不僅會削弱各國監管措施的效應,而且還會導致國際資金大規模的投機性轉移,影響國際金融的穩定。因此,西方各國致力於國際銀行聯合監管,如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通過的《巴塞爾協議》統一了國際銀行的資本定義與資本率標准。各種國際性監管組織也紛紛成立,並保持著合作與交流。國際化的另一體現是,各國對跨國銀行的監管趨於統一和規范。

㈧ 金融市場國際化會對一國國內金融市場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1、因市場規模擴大而造成監管失控的風險

與國際化相伴隨的外國資本的大量流入和外國投資者的廣泛參與,在增加金融市場深度、提高金融市場效率的同時,將導致金融資產的迅速擴張。如果缺乏足夠嚴格的金融監管,這種擴張可能成為系統性風險爆發的根源。

2、金融市場波動性上升的風險

從國際經驗看,對於規模狹小、流動性比較低的新興金融市場來說,與國際化相伴隨的外國資本大量流入和外國投資者的廣泛參與,增加了市場的波動性。尤其是在一些機構投資者成為這類國家非居民投資的主體時,國內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表現得更為顯著。

(8)金融市場如何國際化擴展閱讀:

國內市場國際化是我國金融改革的必然趨勢

1、中國目前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金融市場規模也排在世界第三位,但是金融的國際化水平、監管水平、業務產品均還跟不上,這與中國進入新時代的經濟需求不符;

與中國經濟強勁增長、中產階級增加、財富增加、人口老齡化等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也不符,因此要全面推進金融改革、國內市場國際化是必然趨勢。

2、在中國高杠桿率、高儲蓄率的背景下,在中國人均收入上升、服務業比重上升、製造業比重下降的結構性轉型過程中,金融業需要尋找如何服務經濟轉型和未來經濟結構的新路徑。金融業對外開放新舉措,正是金融業實現自身改革和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㈨ 如何推動資本市場國際化

在不少業界人士看來,深港通是我國資本市場國際化的重大實踐,拓展了境外投資者參與A股市場的通道和范圍,擴大了人民幣資金的投資渠道,金融業雙向開放不斷邁向新時代。

張新年認為,深港通的開通,一方面增加投資者的投資選擇,特別是讓客戶可以買到像騰訊這樣代表中國新經濟而A股沒有的投資標的,另一方面港股更加註重公司的基本面與價值的研究,幫助內地投資者變得更加成熟。

閱讀全文

與金融市場如何國際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08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08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7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0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3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14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4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196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17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582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394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05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09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2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49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2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5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64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04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