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國際公認的高血壓定義為什麼

國際公認的高血壓定義為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29 14:07:44

❶ 高血壓的標準是什麼

小於140/90毫米汞柱;40歲以上,每增加10歲,其收縮壓正常標准可增高10毫米汞柱,而其舒張壓正常標准不變。脈壓差:正常成人為40-50毫米汞柱(1kpa=7.5毫米汞柱) 血壓增高,常見於高血壓病、腎炎、腎上腺髓質腫瘤、妊娠中毒。


當然血壓≥140/90mmHg是診室高血壓的標准,家庭高血壓診斷的標准為≥135/85mmHg,換言之,在家中測量血壓,如果≥135/85mmHg,即可診斷為高血壓。至於目前美國相關專家所推出的血壓≥130/80mmHg為高血壓,還尚未我國專家所認可。

從一般生理指標正常值的制定來理解正常血壓。人體有很多生理指標,這些生理指標在人與人之間是存在一定差異的,比如人的身高和體重。雖然存在差異,但是這種差異從整體人群來看是符合一定的統計學規律的,最常見的是符合正態分布。

正常血壓的范圍為:收縮壓(高壓)在90-120mmHg之間,舒張壓(低壓)在60-90mmHg之間。如果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即為高血壓。高血壓可分為單純收縮壓增高、收縮壓舒張壓均增高和單純舒張壓增高三種類型。


❷ 目前國際上統一的血壓分類和標準是

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及世界高血壓聯盟關於高血壓的診斷和分級標准:
理想血壓:收縮壓<120 mmHg,舒張壓<80 mmHg;正常血壓:收縮壓<130 mmHg,舒張壓<85 mmHg;正常高限:收縮壓130-139 mmHg,舒張壓85-89 mmHg;1級高血壓:收縮壓140-159 mmHg,舒張壓90-99 mmHg(亞組:臨界高血壓,收縮壓140-149mmHg,舒張壓90-94mmHg);2級高血壓:收縮壓160-179 mmHg,舒張壓100-109 mmHg;3級高血壓:收縮壓≥180,舒張壓≥110 mmHg;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收縮壓≥140 mmHg(亞組:臨界收縮期高血壓,收縮壓140-149mmHg),舒張壓<90 mmHg。當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屬於不同分級時,以較高的級別作為標准

❸ 什麼是血壓什麼是高血壓為什麼要重視高血壓

隨著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善。高血壓已經是嚴重影響著心腦血管疾病,最主要的病因以及危險因素,可以影響重要的器官心腦腎結構功能,最終可能會出現多功能的衰退,也是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❹ 如何正確認識高血壓

1.定義

高血壓是指在未服用抗高血壓葯物的情況下,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臨床的診斷依據是:非同日三次測量血壓大於140/90mmHg,即可診斷為高血壓。

所以血壓高的人一定要對高血壓病有正確的認識,積極地尋求醫生的幫助,遵醫囑進行服葯,鍛煉,限制鹽分的攝入,合理健康的飲食,保持心情的平衡。

❺ 高血壓定義

高血壓病(hypertensive
disease)
是一種以動脈血壓持續升高為主要表現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病變並出現相應的後果。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使用的血壓標準是:凡正常成人收縮壓應小於或等於140mmHg(18.6kPa),舒張壓小於或等於90mmHg(12kPa)。如果成人收縮壓大於或等於160mmHg(21.3kPa),舒張壓大於或等於95mmHg(12.6kPa)為高血壓;血壓值在上述兩者之間,亦即收縮壓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間,舒張壓在91-94mmHg(12.1-12.5kPa)之間,為臨界高血壓。診斷高血壓時,必須多次測量血壓,至少有連續兩次舒張期血壓的平均值在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確診為高血壓。僅一次血壓升高者尚不能確診,但需隨訪觀察。
高血壓病的最初症狀多為疲乏,時有頭暈,記憶力減退,休息後可消失。血壓明顯升高時,可出現頭暈加重,頭痛甚至惡心、嘔吐。尤其在勞累或情緒激動等引起血壓迅速升高時,症狀明顯。但是有的病人即使血壓很高也沒有症狀,這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高血壓病(心血管內科),臨床主要表現為體循環動脈血壓持續升高並伴有心、腦、腎及血管壁的結構與功能的進行性損害,起病及經過緩慢,最終死亡原因為心衰、腎衰及腦血管意外。本病為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WHO公布成人高血壓患病率高達15%。國內本病患病率約7-10%。隨年齡增長,發病有明顯上升趨勢。黑人、肥胖、吸煙、腦力勞動者等人群發病率較高。長期、系統、正規的抗高血壓治療有助於減慢病情發展、防止靶器官損害及提高生活質量。
高血壓病的分類
高血壓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高血壓是指病因尚未十分明確的高血壓,又稱高血壓病。由其他已知疾病所致的血壓升高,則稱為繼發性或症狀性高血瓜。在高而斥的分類方面,還有其他多種劃分法。如根據年齡可分為老年人高血壓和兒童高血壓;以發病的急緩程度可分為急進型和緩進型高血壓。
(1)原發性高血壓即高血壓病,是指以血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疾病,約占高血壓患者的95%。患者多在40-50歲發病,早期患者可無症狀,可能在體檢時發現。少數有頭痛、頭暈眼花、心悸及肢體麻木等症狀。晚期高血壓可在上述症狀加重的基礎上引起心、腦、腎等器官的病變及相應症狀,以致發生動脈硬化、腦血管意外、腎臟病,並易伴發冠心病;臨床上只有排除繼發型高血壓後,才可診斷為高血壓病。
(2)繼發性高血壓是指在某些疾病中並發產生血壓升高,僅僅是這些疾病的症狀之一,故又稱症狀性高血壓,約占所有高血壓患者的1%-5%:對於青年人或體質虛弱的高血壓患者,或高血壓伴有明顯的泌尿系統症狀,或在妊娠後期、產後、更年期的高血壓或伴有全身性疾病的高血壓,均應考慮繼發型高血壓。如果引起高血壓症狀的原發病症能夠治好,那麼高血壓就可以消失。

❻ 什麼是高血壓

高血壓或血壓升高只是一個人為確定值,這一數值隨著對血壓升高與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危險性的認識不斷地變化。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高血壓聯盟(WHO/ISH)給出了高血壓界定標准,將高血壓分為四類三級(表12,表13)。

表13美國高血壓聯合委員會(JNC)對高血壓的分類

對於40~70歲的成年人來說,從115/75毫米汞柱開始到185/115毫米汞柱范圍內,收縮壓每增加2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每增加10毫米汞柱,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就增加一倍。絕大部分心腦血管疾病是發生在血壓水平位於中等偏高者,而不是重度高血壓患者中。

❼ 高血壓標準的國際標准

簡明標准
1998年9月29日至10月1日,第七屆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高血壓聯盟的高血壓大會在日本召開。在這次會議上,確定了新的高血壓治療指南,明確了診斷高血壓的新標准,全面提出了高血壓的防治方案。
其定義是:在未使用抗高血壓葯物的情況下,收縮壓大於、等於140毫米汞柱,舒張壓大於、等於90毫米汞柱;既往有高血壓史,現使用抗高血壓葯物,現血壓雖未達到上述水平,亦應診斷為高血壓。
中國已將血壓升高的標准與世界衛生組織制訂的標准統一。
詳細標准
(世界衛生組織於1978年制訂供參考)
即3次檢查核實後,按血壓值的高低分為正常血壓、臨界高血壓和診斷高血壓。
(1)正常血壓:收縮壓在18.7kPa(140mmHg)或以下,舒張壓12.0kPa(90mmHg)或以下,而又非低血壓者,應視為正常血壓。
(2)臨界高血壓:收縮壓在18.8~21.2kPa(141~159mmHg)和舒張壓在12.1~12.5kPa(91~95mmHg)之間者為是。
(3)確診高血壓:收縮壓達到或超過21.3kPa(160mmHg)和舒張壓達到或超過12.7kPa(95mmHg)者為是。 中國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參考了《1999WHO/ISH高血壓指南》,將18歲以上成人的血壓,按不同水平分類:
理想血壓(<120/80mmHg),
正常血壓(<130/85mmHg),
正常高值(130—139/85—89mmHg),
1級高血壓(140—159/90—99mmHg),
2級高血壓(160—179/100—109mmHg),
3級高血壓(≥180/110mmHg),
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收縮壓≥140/舒張壓<90mmHg),患者收縮壓與舒張壓屬不同級別時,應按兩者中較高的級別分類。
最新的高血壓標准
2004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基本採用的是世界衛生組織診斷高血壓的標准。其中,將120~139/80~89mmHg列為正常高值是根據中國流行病學數據分析的結果。血壓處於此范圍內者,應認真改變生活方式,及早預防,以免發展為高血壓。(見下表) 類別 收縮壓
(mmHg) 舒張壓
(mmHg) 正常血壓 <130 <85 正常高值 120~139 80~89 高血壓 ≥140 ≥90 1級高血壓(「輕度」) 140~159 90~99 2級高血壓(「中度」) 160~179 100~109 3級高血壓(「重度」) ≥180 ≥110 單純收縮期
高血壓 ≥140 <90 表:2004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血壓水平定義和分類
註:若收縮壓與舒張壓分屬不同級別時,則以較高的分級為准。
美國
美國的《美國預防、檢測、評估與治療高血壓全國聯合委員會第七次報告》,將血壓水平分為四類:
正常血壓(≤120/80mmHg),
高血壓前期(120—139/80—89mmHg),
1期高血壓(140—159/90—99mmHg),
2期高血壓(≥160/100mmHg)。
較以前的突出改變是將原來正常的血壓120/80mmHg定為「高血壓前期」,而將正常標准血壓降至115/75mmHg。降低正常血壓標准,一方面提醒人們早知曉、早治療、早控制,但另一方面,高血壓的發病率和患病率都會有較大上升,預防和治療高血壓的任務更加繁重。在高血壓前期需要進行健康生活方式干預,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此外,年齡40—70歲的人,血壓水平自115/75mmHg起,每增加20/10mmHg,心腦血管疾病危險相應增加1倍。對於年齡大於50歲的患者,收縮壓比舒張壓更重要。因此,必須將收縮壓降至130—140mmHg以下。
歐洲
《2003年歐洲高血防治指南》中,提出了不同血壓測量方式的高血壓診斷標准,即:
診所血壓為140/90mmHg,
24小時動態血壓為125/80mmHg,
家庭自測血壓為135/85mmHg。
降壓治療的目標是將血壓降至14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應降至130/80mmHg以下。
日本
日本高血壓學會議的正常血壓是130/85mmHg,理想血壓是120/80mmHg。
該學會還設定了高齡者的正常血壓:
60—69歲140/90mmHg,
70—79歲<150—160/90mmHg,
80—89歲<160—170/90mmHg。 在高血壓標準的制定上,各國為何會出現微小的差異呢?歐美在高血壓標准上的新規定只是增設了「正常血壓」與「高血壓」之間的所謂「高血壓前期」數值,或部分調整了「正常血壓」的范圍,並沒有修改世衛以往對高血壓臨床診斷140/90的標准。這些新規定的目的在於提前開始高血壓預防措施,使醫療干預力度加強,對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控制血壓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美國「高血壓前期」的提法並不適合中國國情,其中的原因有兩點:一是中國的醫療衛生資源本來就相對不足,「高血壓前期」的說法可能會導致一些醫生在治療上「用力過猛」,造成更大的醫療負擔;二是怕一些病人一聽到「高血壓」就過分緊張,干擾正常治療。在前段時間召開的亞太高血壓防治會議上,各國專家一致認為,中國的血壓標准最科學、最適合亞洲各國情況。

❽ 高血壓的國際標準是多少

3次檢查核實後,按血壓值的高低分為正常血壓、臨界高血壓和診斷高血壓。
(1)正常血壓:收縮壓在18.7kPa(140mmHg)或以下,舒張壓12.0kPa(90mmHg)或以下,而又非低血壓者,應視為正常血壓。
(2)臨界高血壓:收縮壓在18.8~21.2kPa(141~159mmHg)和舒張壓在12.1~12.5kPa(91~95mmHg)之間者為是。
(3)確診高血壓:收縮壓達到或超過21.3kPa(160mmHg)和舒張壓達到或超過12.7kPa(95mmHg)者為是。 中國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參考了《1999WHO/ISH高血壓指南》,將18歲以上成人的血壓,按不同水平分類:
理想血壓(<120/80mmHg),
正常血壓(<130/85mmHg),
正常高值(130—139/85—89mmHg),
1級高血壓(140—159/90—99mmHg),
2級高血壓(160—179/100—109mmHg),
3級高血壓(≥180/110mmHg),
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收縮壓≥140/舒張壓<90mmHg),患者收縮壓與舒張壓屬不同級別時,應按兩者中較高的級別分類。
最新的高血壓標准
2004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基本採用的是世界衛生組織診斷高血壓的標准。其中,將120~139/80~89mmHg列為正常高值是根據中國流行病學數據分析的結果。血壓處於此范圍內者,應認真改變生活方式,及早預防,以免發展為高血壓。(見下表) 類別 收縮壓
(mmHg) 舒張壓
(mmHg) 正常血壓 <130 <85 正常高值 120~139 80~89 高血壓 ≥140 ≥90 1級高血壓(「輕度」) 140~159 90~99 2級高血壓(「中度」) 160~179 100~109 3級高血壓(「重度」) ≥180 ≥110 單純收縮期
高血壓 ≥140 <90 表:2004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血壓水平定義和分類

❾ 高血壓怎麼回事

有醫說醫||上海復旦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名醫七言解讀高血壓(病因篇)

第一篇我們已經掌握了血壓的基本知識和標准,接下來康醫生要給大家講講高血壓的病因,本篇用七句話講一下原發性高血壓的常見病因,下一篇講繼發性高血壓病因。

一,高血壓病原因多,分為原發和繼發

簡單來說,以目前的診斷水平,能發現致使血壓升高的明確原因,稱之為繼發性高血壓,約占高血壓人群的5%~10%;反之,不能發現致使血壓升高的明確原因,則稱為原發性高血壓,原發性高血壓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綜合造成的。

二,遺傳傾向易患病,父母若有需警惕

高血壓具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

四,精神應激升血壓,情緒壓力易患病

精神應激,如長期精神緊張(焦慮、抑鬱等)可激活交感神經系統從而使血壓升高。

五,吸煙飲酒有危害,興奮神經升血壓

煙葉內含有尼古丁(煙鹼)不僅會興奮交感神經系統,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還會直接刺激血管內的化學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壓升高。長期大量吸煙更會促進血管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血壓升高。

長期大量飲酒者高血壓發病率明顯增高,因為高濃度的酒精不僅興奮交感神經系統,也會導致動脈硬化。雖然少量飲酒後短時間內血壓會有所下降,但長期少量飲酒可使血壓輕度升高。

六,超重肥胖易患病,腹型肥胖更危險

超重者發生高血壓的風險是體重正常者的3~4倍,尤其對於腹型肥胖者,更容易罹患高血壓。腰圍男性≥90cm或女性≥85cm,發生高血壓的風險是腰圍正常者的4倍以上。

七,體力活動常缺乏,大氣污染需重視

缺乏體力活動也間接增加高血壓的發生幾率;暴露於PM2.5、PM10、SO2和O3等大氣污染物中,高血壓發生的風險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都有所增加。

更多內容,歡迎查閱熙心健康微博,或微信小程序:熙心健康 有名醫在線解答哦

閱讀全文

與國際公認的高血壓定義為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