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官方認為反腐敗國際合作應該包括哪幾個方面
一般說法,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如果要從根源上禁止,那麼就應當加大對市場需求的控制,禁止貓狗肉上餐桌,對大小飯店進行嚴格的監督管理,同時還要對獵捕獵殺動物的行為給予更為嚴厲的處罰,讓他們明白這樣做弊大於利
㈡ 反腐敗的國際組織有哪些
國際反貪局。
國際反貪局聯合會是2006年在中國北京成立的第一個以各國反貪機構為成員的國際反腐敗組織,宗旨是積極推動《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的有效實施;任務是加強各國反貪污賄賂機構在打擊貪污賄賂犯罪方面的國際合作。
2013年11月24日,國際反貪局聯合會第七次年會暨會員代表大會在巴拿馬城閉幕。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再次當選國際反貪局聯合會主席。曹建明於2010年11月5日、2013年11月24日兩次當選國際反貪局聯合會主席。
㈢ 反腐倡廉活動都有哪些形式
可以參考各地的廉政文化「六進」活動,包括廉政文化進機關、進企業、進校園、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各種廉政文化活動都可以,比如廉政簡訊,賢內助評比,廉政歌曲、演講等文藝比賽。
㈣ 第十五屆國際反貪大會主題是什麼
動員民眾:聯絡各變革方。
會議發表的《巴西利亞宣言》指出,「對腐敗行為有法不依,只會給社會穩定帶來風險。有法不依不能得到切實改進的話,就會導致社會渙散、法律鬆懈、人們對社會正義的信心也會喪失」。《宣言》呼籲各國廣泛動員民眾和社會團體積極參與反腐和防腐,進一步提高社會各領域活動的透明度,同時還要加大反腐的國際合作。
(4)國際性的反腐合作活動主要有哪些擴展閱讀
國際反貪污大會,International Anti-Corruption Conference -- IACC,是國際性非官方專業研討會,每兩年舉行一次。它是世界各國、各地區反貪污專家、學者深入研究這一國際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及其對策的重要會議,也是各國和各地區司法人員、政府官員交流經驗、尋求國際合作以遏制貪污現象的重要場所。
舉辦宗旨是推動各國及各地區的反貪污工作,預防和懲治貪污犯罪,維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㈤ 聯合國反腐敗國際公約 有哪些成員國
《聯合國反腐敗公約》是唯一一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性反腐敗法律文件。公約中的方法意義深遠,其中許多條款具有強制性,為全面解決世界全球反腐敗問題提供了獨特的藍本。公約主要涵蓋五個方面:預防措施、定罪和執法、國際合作、資產的追回,以及技術援助和信息交流。公約中提及了不同形式的腐敗現象,例如影響力交易、濫用職權,以及私營部門內的各種腐敗行為。公約中還有一個關鍵組成部分,即其中有一章專門介紹資產的追回,這是許多國家關注的重點,因為它們想追回被指控或發現有腐敗行為的前任領導等官員的財產。越來越多的國家成為公約的締約國,這進一步證明了公約具有全球性和廣泛性的特點。
根據公約第六十八條(一)規定,公約於2005年12月14日開始生效。對於每個加入公約的國家或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本公約自該國或者該組織交存有關文書之日後第三十天起開始生效。
目前公約有140個簽署國,172個締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