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際單位制有哪些單位
你說什麼單位?關於什麼的
2. 物理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有哪些
國際單位制共有七個基本物理單位。包括如下:
熱力學溫度K(開爾文),長度M(米),質量Kg(千克),時間s(秒),電流A(安),物質的量mol(摩爾),光強度cd(坎德拉)。
3. 國際單位制的七個基本單位是什麼
7個嚴格定義的基本單位是:長度(米)、質量(千克)、時間(秒)、電流(安培)、熱力學溫度(開爾文)、物質的量(摩爾)和發光強度(坎德拉)。
基本單位在量綱上彼此獨立,導出單位很多,都是由基本單位組合起來而構成的。輔助單位只有兩個,純系幾何單位。當然,輔助單位也可以再構成導出單位。各種物理量通過描述自然規律的方程及其定義而彼此相互聯系。
(3)國際單位制有哪些擴展閱讀
在新的國際單位制中,測量的兩個重要概念,即單位定義和測量(或復現)方法是分離的。在舊定義中,單位的定義和實現方法是完全綁定的,例如,要復現1/273.16K,就必須在水三相共存的條件下;要復現1千克,就必須與位於法國的國際千克原器相聯系。
新定義生效後,千克可以通過任何適當的方法復現,比如基布爾天平法和X射線晶體密度法——這兩種方法是目前世界上測量准確度最高的復現方法,但即使未來有更好的實驗方案出現,單位的定義也不會因此受到影響。而復現開爾文,現在已經有多達5種方法,擅長哪種就可以用哪種。
4. 物理的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有哪些
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有7個,如下:
1、長度單位——米(m)
1983年10月在巴黎召開的第十七屆國際計量大會規定:米是1/299792458秒的時間間隔內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長度。
2、質量單位——千克(kg)
當普朗克常數h以Js(即等於kgm^2s^-1)為單位表達時選取固定數值6.62607015×10-34來定義公斤。其中米和秒以c和ΔνCs來定義。
3、時間單位——秒(s)
銫-133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之間躍遷所對應的輻射的9 192 631 770個周期的持續時間。
4、電流強度單位——安培(A)
真空中,截面積可忽略的兩根相距1米的無限長平行圓直導線內,通以等量恆定電流時,若導線間相互作用在每米長度上的力為2×10^–7牛頓,則每根導線中的電流為一安培。
5、熱力學溫度單位——開爾文(K)
開爾文以絕對零度(0K)為最低溫度,規定水的三相點的溫度為 273.16K,1K等於水三相點溫度的1/273.16。熱力學溫度T與攝氏溫度t的關系是T=t+273.15,因為水的冰點溫度近似等於 273.15K,規定熱力學溫度的單位開(K)與攝氏溫度的單位攝氏度(℃)完全相同。
6、物質的量單位——摩爾(mol)
是一系統的物質的量,該系統中所包含的基本單元(原子、分子、離子、電子及其他粒子,或這些粒子的特定組合)數與0.012 kg碳-12的原子數目相等。
7、發光強度單位——坎德拉 (cd)
一光源在給定方向上發出頻率為540X10^12Hz的單色輻射,且在此方向上的輻射強度為(1/683)W/sr。
5. 請問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有哪些(物理方面的)謝謝!
物理量名稱
單位名稱
單位符號
長度
米
m
質量
千克(公斤)
kg
時間
秒
s
電流
安【培】
A
熱力學溫度
開【爾文】
K
發光強度
坎【德拉】
cd
物質的量
摩【爾】
mol
6. 國際單位制:有幾個,是什麼,
1954年第十屆國際計量大會決定採用米(m)、千克(kg)、秒(s)、安培(A)、開爾文(K)和坎德拉(cd)作為基本單位。1960年第十一屆國際計量大會決定將以這六個單位為基本單位的實用計量單位制命名為「國際單位制」,並規定其符號為「SI」。以後1974年的第十四屆國際計量大會又決定增加將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mol)作為基本單位。因此,目前國際單位制共有七個基本單位。
7. 國際單位制有哪些
8. 國際單位制包括哪些
1、7個基本單位:m、kg、S、A、K、mol、cd
2、輔助單位:如平面角的弧度(rad),立體角的球面度(sr)
3、導出單位:基本單位的冪、冪的組合
4、倍數單位、分數單位:基本單位的十進制倍數或分數如km、cm、mm
9. 1,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有哪些
國際單位制共有七個基本單位:長度m,時間s,質量kg,熱力學溫度(開爾文溫度)K,電流A,光強度cd(坎德拉),物質的量mol。
基本單位在量綱上彼此獨立,導出單位很多,都是由基本單位組合起來而構成的。輔助單位只有兩個,純系幾何單位。當然,輔助單位也可以再構成導出單位。各種物理量通過描述自然規律的方程及其定義而彼此相互聯系。為了方便,選取一組相互獨立的物理量,作為基本量,其他量則根據基本量和有關方程來表示,稱為導出量 。
(9)國際單位制有哪些擴展閱讀
1948年第9屆國際計量大會根據決議,責成國際計量委員會(CIPM)「研究並制定一整套計量單位規則」,力圖建立一種科學實用的計量單位制。1954年第10屆國際計量大會決議,決定採用長度、質量、時間、電流、熱力學溫度和發光強度6個量作為實用計量單位制的基本量。1960年第11屆國際計量大會按決議,把這種實用計量單位制定名為國際單位制,以SI作為國際單位制通用的縮寫符號;
制定用於構成倍數和分數單位的詞頭(稱為SI詞頭)、SI導出單位和SI輔助單位的規則以及其他規定,形成一整套計量單位規則。1971年第14屆國際計量大會決議,決定在前面6個量的基礎上,增加「物質的量」作為國際單位制的第7個基本量,並通過了以它們的相應單位作為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