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規避國際貿易業務中間存在的風險
1實施交易對象資信調查在國際貿易中,選擇好交易對象是非常重要的,這是規避貿易風險的前提。一定要慎重考察對方企業的真實性,查清對方的資信情況。資信調查的主要內容有:一是查看對方營業執照的正本和副本,同時核實其經營活動情況、貨物情況、注冊資本、法定地址和現在是否仍在合法地進行經營活動。二是考察對方資產信用的真實性和履約能力,懂得其開設的基礎賬戶和經營管理能力。如生產加工能力、出口許可、原材料供給、貨源等。三是對其主體資格要辨別清楚。如對方是以自然人身份, 或以法人身份,還是以非法人經濟組織身份出現,是法定代表人的身份,還是委託代理人的身份出現。四是調查對方企業的信譽度,有無不良行為歷史記載。開展資信調查非常必要,是規避國際貿易風險至關重要的一步。2.選擇有效的結算方法與一般的國內貿易相同,國際貿易也存在物流和資金流。如果說進口商關懷的是支付貨款後能否收到合同規定的貨物,那麼出口商更為關懷的則是發出貨物後能否收到合同中規定的貨款。於是,選擇同時滿足雙方安全的結算方法則是至關重要的。在國際貿易中使用的主要支付方法有匯付、托收和信用證支付。由於匯付是由付款人將款項匯繳收款人,如果匯款人在收到貨物或取得貨物提單之前將款項匯出,一旦因賣方原因不能到貨,則會遭受錢貨兩空的損失。因此,進口方的匯付主要用於合同定金等小量款項的支付。與匯付相反,托收則是出口商發貨後,委託當地開戶行通過其進口商所在地的往來行收取貨款。與前者相同,它也屬於高風險的商業信用;這種支付方法規避風險的方式是跟單托收,並採用付款交單。即便如此,對出口方而言,它仍然存在如下風險:一旦市場行情變得對進口方不利時,他可能會以各種借口拒不付款贖單,這時,盡管出口商掌握貨物所有權,但為得到價款可能要承受巨大損失(如降價銷售、變賣)。這樣就要盡可能選擇體現銀行信用的結算方法:信用證結算。信用證結算以銀行信用為擔保,風險就相對小得多。一般而言,信用證屬於憑單付款的支付方法,只要出口商提交的單據符合信用證的要求,開證行(付款行)就敷衍款,從而大大降低了風險。
B. 如何降低國際物流貨運中的風險
樓上回答的很完善,做物流,降低風險,那麼就是買保險了,買貨物保險,把風險轉給物流公司
C. 在國際貿易支付中的常用支付方式,比較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並指出在實際操作中,如何避免支付風險
支付方式主要是電匯和L/C現在主要科技發達了用銀行轉賬的也多了!但是這也算電匯的一類!其實你想避免風險的話最好是選用L/C但是這個比較繁瑣!電匯的話比較快捷但是安全性不高!有利有弊了!主要看你合同寫的條款緊不緊密有沒有漏洞!
D. 誰能詳細說說國際結算中托收的風險謝謝!
國際結算中托收的風險分析:
1.【選擇托收結算的前提條件】:托收(collection)是國際結算中常見的一種方式。其中跟單托收是最普遍的托收方式。應當注意,托收的性質為商業信用,銀行不承擔付款人必須付款的義務。出口人收款的保障取決於進口人的信用,因此,出口方在選擇托收方式結算時,前提條件是買賣雙方相互信任,只有在進口方信譽比較好的情況下,方能選擇此方式。
2.【選擇托收結算的注意事項】:採用托收方式成交,提單不應以進口人為收貨人,最後採用空白抬頭和空白背書,即"Made out to order& /Blank Endorsed"提單,以避免進口方直接提貨,便於銀行處理提單的轉讓。另外,在出口業務中,使用托收方式進行的交易,原則上應由出口人辦理保險,即爭取以CIF或CIP條件成交,即便不能由出口方辦理,也可要求加保"賣方利益險",在買方不支付受損貨物的價款時,保險公司對賣方利益承擔責任,賠償保險單載明責任范圍內的貨物損失。
3.【選擇托收結算的D/P方式】:托收方式有兩種,一為D/P,付款交單,是賣方的交單須以買方的付款為條件,即出口人將匯票連同貨運單交給銀行托收時,指示銀行只有在進口人付清貨款時才能交出貨運單;二為D/A,承兌交單,是指出口人的交單以進口人的承兌為條件。進口人承兌後,即可向銀行取得貨運單據,待匯票到期後才付款。
我們只要分析就可知道,承兌交單比付款交單的風險大。在承兌交單條件下,進口人只要在匯票上承兌後,即可取得貨運單據,以此來提取貨物。如果進口人到期不付款,出口人便會遭到貨物與貨款全部落空的損失。
因此,在選用托收方式結算時,最好選擇D/P付款條件,因為其風險相對D/A而言較小。在實際操作中,對於大額出口業務可採用信用證和托收方式結合使用,大額出口業務切忌採用D/A托收結算方式。
E. 我國企業在國際貿易中如何規避風險
了解國際貿易規則,知己知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