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鐵礦石期貨國際化對鐵礦石有什麼影響
淡水河谷表示:中國是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市場,現貨充足,推出鐵礦石期貨的條件得天獨厚,我們預祝這一品種。」,中國推出鐵礦石期貨,使得國際鐵礦石的定價機制向原油等大宗商品的成熟定價方式轉變,這對行業有益。」必和必拓中國區代表在開市後舉行的座談會上表示,「新生事物需要人們接受,中國鐵礦石期貨的實物交割方式是個好做法,而實物和非實物交割的平衡也很重要。鐵礦石期貨上市只是「萬里長征走完的第一步」,作為國際化程度相當高的大宗商品,其能否為業界和產業認可,為國際貿易企業認可,面臨的創新挑戰極其艱巨。
B. 什麼是期貨
期貨這個詞語在生活中雖然並不多見,但是,期貨卻實實在在地存在著。所謂期貨,就是和現貨相對的一種商品;現貨是指現在即可買賣交易的商品,而期貨則是預期在未來的某一個時期才可以交易的商品。
期貨商品的買賣,主要是藉助於保證金的交付而取得未來某一時間可實現交易的商品買賣合約,在合約到期日之前,投資者可以選擇是否要實現這筆買賣,如果當時這項商品的價格高於簽約時的價格,則投資人可以按合約簽訂的價格,將餘款繳清之後,取得商品,如果當時這項商品的價格低於簽約時的價格,則在權衡利益之後,投資者也可以選擇放棄保證金,取消契約,而以較低的價格購買現貨。所以。期貨的交易就如同預付訂金的買賣商品方式一樣,購買入在交付訂金時只取得商品未來預先購買的權利,等到合約到期日並繳清餘款之後才能取得商品的所有權。
期貨商品市場中的投資者分為兩種:一為投機型。這一類型的投資者只為賺取短期的商品差價,多半是「快進快出」,即採取進場快出場也快的操作方式。事實上,他們並非真正需要此項商品,而是為了賺取短期的利益。他們購買期貨契約之後,在交易日期之前即會找尋價高的時機將合約賣出,賺取差額。第二類投資者才是期貨市場原本要服務的對象,也就是真正需要這些商品的投資人。他或許因為生產商品的需要而必須在未來的某一個時間購進一批原料或其他必要商品,為了防止此項原料或商品在此期間價格上漲,他可以預先根據當時的商品價格預付保證金來購買一份商品交易的合約,等到約定的交易日接近時,他可以將當時現貨價格的高低與訂約時的價格做個比較,然後決定履行合約或者放棄保證金購買現貨。
因為全球各個國家都有期貨交易市場,所以,在任何時間投資者都可以找到可供投資的期貨市場。所以,期貨投資是一個國際化的投資項目。正因為期貨市場具有國際化的特徵,所以,每天在全球發生的任何政治經濟或政策方面的時事,都有可能影響期貨商品的價格漲跌。
期貨投資是一種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取高利潤的投資工具,而且可以用以避免其他投資帶來的風險,比如股票、債券等等都可以用合約的方式設計為期貨市場的交易商品之一。而投資現貨冉加上期貨投資也是一種投資的方式。比如購入一隻股票後,再購買股價指數期貨來避免風險。另外,分析期貨市場中未來股票的趨勢,也可以作為股票現貨買賣的參考。
C. 期貨市場在金融市場中的意義和作用,以及未來期貨市場的發展趨勢會是怎樣的
期貨市場的發展趨勢:隨著期貨市場國際化和新的技術革命方興未艾,期貨市場也日益呈現新的發展趨勢。其中,電子化、一體化和品種創新是未來世界期貨市場的主要發展方向。
(1)電子化趨勢。在現代期貨市場的發展中,不僅交易場所及其附屬機構的管理交易過程都實現了電子化,更重要的是從客戶到交易所和清算所的整個交易過程和清算過程都實現了電子化。電子化的優勢在於可以降低成本、減少差錯,有助於交易所實現無紙化操作過
程,也有助於發展區域性和全球性期貨市場;
(2)一體化趨勢。期貨交易全球一體化主要指同一期貨上市品種的交易可在全球范圍內實現連續24小時的運作。對未來世界期貨市場一體化發展可能產生決定性影響的是1987年Globex計劃。1987年,芝加哥商業交易所與路透社聯合發起Globex計劃,即閉市後交易系統。Globex 具有成本低、流功性強、效率高的特點。它將對區域性的期貨交易所產生重大影響,將其納入全球一體化的交易體系之中,將對整個世界期貨市場的格局產生重要影響。
(3)品種創新趨勢。70年代至80年代期間,國際期貨市場經歷了空前的品種創新的高潮,使期貨市場在目前國際金融貿易和投資領域佔有重要地位。今後,期貨品種創新仍是期貨市場發展的重要源動力之一。這是因為,期貨市場是建立在現貨市場基礎上的金融投資市場,它的發展完全是為了滿足現貨市局的需要。
隨著目前國際經濟一體化和融資工具證券化趨勢的加深,投資者必將產生新的避險需求,需要新的避險工具。交易所只有不斷推出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的期貨品種,才能推動期貨市場深入持久的發展。
D. 支付寶里的期貨受外國影響嗎
期貨這些大宗商品的價格,一直都會受到國際因素的影響。
E. 人民幣國際化的利與弊
人民幣國際化的利與弊
關於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與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以及美元貶值和人民幣升值壓力的評估,在經濟學界廣泛議論中各種觀點很難達成共識。因此,需要從綜合的角度出發,分析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發展或者成為國際儲備貨幣與升值壓力的利弊關系。
從基本功能看,國際儲備貨幣主要是各國用於國際收支結算和防範金融風險,如果外匯儲備風險加大,外匯儲備自身安全得不到保證,在國際收支結算中的損失難以估量,同時本國金融安全也相應降低,然而,事實上目前國際儲備資產的安危已經被美元所左右。而如果從美元儲備的風險考慮,中國調整國際儲備的構成,僅僅從換成了歐元、英鎊或日元、澳元,以及購買原油期貨、貴金屬等方面減少風險的做法並不可取,更不要說無條件的繼續大規模購買美國債券。雖然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是客觀現實,也可以說是無奈之舉,但並不等於沒有迴旋餘地,其中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是中國長遠國際金融戰略考慮的選擇。人民幣國際化不僅是中國現實的需要,也是世界貨幣體系改革的需要。必須看到,改革世界貨幣體系是走出金融危機的必要舉措,可避免金融危機重蹈覆轍,中國要在國際金融體制改革中發揮更多的作用,不受西方發達國家的牽制,就需要加快人民幣的國際化,實現自由兌換。同時,在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過程中,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不僅需要增加發言權,而且需要打破國際貨幣現有構成格局,減輕國際外匯儲備資產對西方貨幣依賴性的危害和風險,改變美歐連手壟斷國際貨幣體系的局面。因此,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快或逐步成為國際儲備貨幣,是中國國際金融戰略應有的選擇,也是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進程的方向,有利於中國外匯儲備資產的安全。
從不利因素看,人民幣在國際化進程中自然面臨著不斷升值的巨大壓力,顯然利弊權衡難以抉擇,但關鍵在於如何看待人民幣面臨的升值壓力。目前人民幣升值預期壓力是多種因素疊加的結果,其中包括:一是國際「熱錢」的流入。近年來,中國外匯儲備額一次又一次被刷新,外匯儲備的明顯增加與其他資金和貿易的流入無關,顯然是大量「熱錢」流入的結果。國際「熱錢」的流入對本來就存在升值壓力的人民幣進一步升值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是中國經濟從去年二季度開始率先強勁反彈,而其他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反彈則表現相對緩慢。然而,大量「熱錢」的流入也並非完全是一件壞事,「熱錢」的大量流入使中國資本市場的流動性更加寬裕,只要監管有力,加強對輸入性貨幣擴張和通脹以及自身潛在貨幣擴張和通脹風險的防範,「熱錢」的流入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將起到推動作用。二是美元匯率長期走低的直接壓力。長期以來在國際貨幣市場上,美元匯率的持續疲軟為人民幣長期升值壓力提供了直接的原因。美元貶值直接導致的人民幣升值壓力,從另一個側面表明,美元國際地位的不斷下降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這在一定意義上確定了人民幣的國際信譽,有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三是中國外貿形勢的好轉支持人民幣升值的預期。近期人民幣升值預期,另外一個主要背景是,中國對外貿易出現重新擴張的態勢。前一段時間人民幣升值壓力曾經一度緩解,其原因是為應對經濟衰退和金融危機,注意力集中放在了刺激經濟的措施上,隨著刺激經濟措施效果的不斷體現,各國經濟陸續出現復甦苗頭,利好數據紛紛出台,各國對內、對外經濟政策的重心開始轉向保護本國經濟復甦上來,由此導致一些國家和地區貿易保護主義的重新抬頭。據統計,目前全球35%的反傾銷調查和71%的反補貼調查針對中國,僅2009年前三個季度,針對中國的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等貿易調查案88起,所涉金額約102億美元。由此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美、歐等國主動啟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最多的「應訴國」,其中美、歐針對中國的貿易救濟調查案密集出台,成為貿易保護主義使用指向中國的最多國家和地區。而貿易上的摩擦往往涉及匯率方面的博弈。
從總體上看,人民幣升值壓力將是長期趨勢,但不一定都是壞事,就人民幣升值概念來說,增強了國內對人民幣資產價格的信心,緩解了通脹預期的壓力。再有,人民幣的強勢必然導致市場對人民幣國際化強烈願望的上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也會隨之市場的需要進一步加快,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使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可能性增大,一旦人民幣國際化達到了一定程度,或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國際貨幣格局的主導將實現多元化。
人民幣國際化的利與弊
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能夠跨越國界,在世界各國自由兌換、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的過程。
人民幣國際化有利也有弊,是一把「雙刃劍」,而且事關重大,97亞洲金融危機曾使東南亞一些國家遭受重大經濟損失,就是前車之鑒,所以中國政府非常慎重,必須慎之又慎,必須選擇合適的時機,並要仔細分析其中的利弊。
從目前的情況看,人民幣國際化的「利」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提升我國國際地位,增強我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美元、歐元、日元等貨幣之所以能夠充當國際貨幣,是美國、歐盟、日本經濟實力強大和國際信用地位較高的充分體現。人民幣實現國際化後,中國就擁有了一種世界貨幣的發行和調節權,對全球經濟活動的影響和發言權也將隨之增加。
二,減少匯價風險,促進我國國際貿易和投資的發展。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使外貿企業持有大量外幣債權和債務。由於貨幣敞口風險較大,匯價波動會對企業經營產生一定影響。人民幣國際化後,對外貿易和投資可以使用本國貨幣計價和結算,企業所面臨的匯率風險也將隨之減小,這可以進一步促進我國對外貿易和投資的發展。同時,也會促進人民幣計價的債券等金融市場的發展。
三,進一步促進我國邊境貿易的發展。邊境貿易和旅遊等實體經濟發生的人民幣現金的跨境流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雙邊交往中結算手段的不足,推動和擴大了雙邊經貿往來,加快了邊境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另外,不少周邊國家是自然資源豐富、市場供應短缺的國家,與我國情況形成鮮明對照。人民幣流出境外,這對於緩解我國自然資源短缺、市場供應過剩有利。
四,獲得國際鑄幣稅收入。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後最直接、最大的收益就是獲得國際鑄幣稅收入。鑄幣稅是指發行者憑借發行貨幣的特權所獲得的紙幣發行面額與紙幣發行成本之間的差額。在本國發行紙幣,取之於本國用之於本國。而發行世界貨幣則相當於從別國徵收鑄幣稅,這種收益基本是無成本的。
人民幣國際化的「弊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對我國經濟金融穩定產生一定影響。人民幣國際化使我國國內經濟與世界經濟緊密相連,國際金融市場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對我國經濟金融產生一定影響。特別是貨幣國際化後如果本幣的實際匯率與名義匯率出現偏離,或是即期匯率、利率與預期匯率、利率出現偏離,都將給國際投資者以套利的機會,刺激短期投機性資本的流動,並可能出現像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產生的「群羊效應」,對我國經濟金融穩定產生一定影響。
二,增加宏觀調控的難度。人民幣國際化後,國際金融市場上將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幣,其在國際間的流動可能會削弱中央銀行對國內人民幣的控制能力,影響國內宏觀調控政策實施的效果。比如,當國內為控制通貨膨脹而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而提高利率時,國際上流通的人民幣則會擇機而入,增加人民幣的供應量,從而削弱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應。
三,加大人民幣現金管理和監測的難度。人民幣國際化後,由於對境外人民幣現金需求和流通的監測難度較大,將會加大中央銀行對人民幣現金管理的難度。同時人民幣現金的跨境流動可能會加大一些非法活動如走私、賭博、販毒的出現。伴隨這些非法活動出現的不正常的人民幣現金跨境流動,一方面會影響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另一方面也會增加反假幣、反洗錢工作的困難。 盡管一國貨幣國際化會給該國帶來種種消極影響,但長遠看,國際化帶來的利益整體上遠遠大於成本,人民幣的國際化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F. 金融市場國際化會對一國國內金融市場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1、因市場規模擴大而造成監管失控的風險
與國際化相伴隨的外國資本的大量流入和外國投資者的廣泛參與,在增加金融市場深度、提高金融市場效率的同時,將導致金融資產的迅速擴張。如果缺乏足夠嚴格的金融監管,這種擴張可能成為系統性風險爆發的根源。
2、金融市場波動性上升的風險
從國際經驗看,對於規模狹小、流動性比較低的新興金融市場來說,與國際化相伴隨的外國資本大量流入和外國投資者的廣泛參與,增加了市場的波動性。尤其是在一些機構投資者成為這類國家非居民投資的主體時,國內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表現得更為顯著。
(6)國際化對期貨有什麼影響擴展閱讀:
國內市場國際化是我國金融改革的必然趨勢
1、中國目前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金融市場規模也排在世界第三位,但是金融的國際化水平、監管水平、業務產品均還跟不上,這與中國進入新時代的經濟需求不符;
與中國經濟強勁增長、中產階級增加、財富增加、人口老齡化等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也不符,因此要全面推進金融改革、國內市場國際化是必然趨勢。
2、在中國高杠桿率、高儲蓄率的背景下,在中國人均收入上升、服務業比重上升、製造業比重下降的結構性轉型過程中,金融業需要尋找如何服務經濟轉型和未來經濟結構的新路徑。金融業對外開放新舉措,正是金融業實現自身改革和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G. 有人說期貨就是賭博,可那國家為啥還要成立期貨市場呢我不懂,求行家指點!
期貨與其說是賭博,倒不如說多空雙方在博弈.
二者並非同類.
期貨是有技術含量的,不是說簡單的押大押小.
H. 英國脫歐對期貨市場有什麼影響
1、赴英留學一年能省數萬元
2、加劇人民幣貶值壓力
經濟學家稱,英國脫離歐盟可能使金融市場恐慌,導致中國內地資本外流,加劇了人民幣貶值壓力,挑戰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管理。
如今,人民幣剛剛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一攬子貨幣計劃,邁出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步。中國正推動和主要貿易合作國實現人民幣結算的政策,從而鞏固和加強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英國在這一方面為中國提供了大力支持——倫敦已經成為僅次於香港的第二大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
3、中歐貿易合作或將面臨變局
4、中國企業「進入歐洲的通道」不再
自從美國制定重返亞太戰略,中國面臨的周邊環境壓力陡增,急需尋找新的合作對象緩解美日等國聯合施加的經濟和政治壓力。與中國相似,歐盟也苦於美國過多的干涉降低其在國際貿易中自主性。在這種情況下,歐盟成為了中國應對美國壓力的重要的戰略合作夥伴,而英國正是中國叩開歐盟大門重要的一環。
5、中國人或迎來海外置業窗口期
從整體來看,英國這次公投將會對中英和中歐貿易帶來巨大的影響。如果英國繼續留在歐盟,中國可以按照之前的計劃繼續加緊合作。然而一旦英國脫離歐盟,英國和歐盟間將會在接下來的兩年中簽訂各領域的「分家」合為經濟運轉帶來極大不穩定性。這就意味著中國需要重新制定更謹慎戰略以推動和歐盟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