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合盛國際與哪個國家交界地帶

合盛國際與哪個國家交界地帶

發布時間:2022-06-07 06:48:05

A. 金三角是哪哦!

「金三角」 (Golden Triangle) 是指位於東南亞泰國、緬甸和寮國三國邊境地區的一個三角形地帶,因這一地區盛產鴉片等毒品、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產地,而以「金三角」聞名於世。「金三角」的范圍包括緬甸北部的撣邦、克欽邦、泰國的清萊府、清邁府北部及寮國的琅南塔省、豐沙里、烏多姆塞省,及琅勃拉邦省西部,共有大小村鎮3000多個。總面積為19.4萬平方公里。

由於「金三角」地區大部分是在海拔在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嶺,氣候炎熱,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極適宜罌粟的生長,再加上這里叢林密布,道路崎嶇,交通閉塞,三國政府鞭長莫及,為種植罌粟提供了政治、經濟以及地理、氣候等方面得天獨厚的條件。

2005年11月4日拍攝的泰國北部清盛縣一家坐落在叢林中的旅館。清盛縣位於昔日著名毒源地「金三角」的泰國一側,自從替代種植政策推行後,當地罌粟種植大幅下降。為了幫助當地農民就業,泰國有關部門還大力促進旅遊業的發展,如今這里已經成為最受外國遊客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

到20世紀60年代,這里已成為以盛產鴉片聞名世界的四大毒品產地之一,這里成了罌粟種植、提煉、販運和走私的黃金地帶。長期以來,這里一直活動著多股反政府武裝和其他毒品武裝,故又被稱為「冒險家的樂園」。

雖然三國歷屆政府都曾做過禁毒工作,但均未能有效地阻止這一地區罌粟種植的發展。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英、美、法等國先後到該區傳授種植、提煉、銷售技術,並對鴉片採取收購,20世紀50年代這里形成了第一個鴉片生產高潮,接著出現60年代的「黃金時代」,產量從數十噸上升到200噸左右,到80年代初,產量已達700噸左右,1988年增至1200噸,1989年翻一番,產量達2400噸,1991年已突破3000噸大關。 金三角罌粟種植面積降至百年來最低

此外,「金三角」地區有許多海洛因加工廠,大多設在深山密林中,有大批技術人員操縱著先進的機器設備日夜工作。由於「金三角」地區的鴉片質量上乘,多被加工成精製毒品海洛因,「東南亞海洛因」(SEAHEROIN) 當前已成為高質量海洛因的專用名詞,銷往世界各地。

一名泰國士兵在清萊府的一片罌粟地里持槍警戒

在泰國境內的「金三角」地區,居住著祖祖輩輩擅長種植罌粟的苗族、瑤族和僳僳族。種植罌粟是他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和發財致富的一條捷徑。因此,從事種植罌粟的人越來越多,毒品產量也越來越大。

緬甸是「金三角」地區罌粟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多的國家。這里居住的主要是緬甸的少數民族,世代靠種罌粟維持生計。為了與政府對抗,保護自己的鴉片種植業,當地居民把自己武裝起來。在這些武裝中,規模最大的是前緬泰邊境的坤薩(一譯坤沙)集團。他們有著一支實力強大、受過軍事訓練的近3000人的武裝部隊。這支部隊身著軍裝,配備精良武器,富有作戰經驗。

2001年6月落成的緬甸仰光禁毒博物館

20世紀70年代後期到80年代前幾年,由於緬、泰兩國軍隊加緊了對坤薩集團的進攻,摧毀了一批罌粟種植場,同時聯合國控制濫用毒品基金會又撥出專款,在「金三角」地區推行穀物取代和咖啡取代罌粟種植政策。在一段時間內曾取得成效,罌粟產量大幅度下降,使中亞地區的「金新月」曾一度取代金三角而成為世界最大的鴉片生產基地。然而,自1986年以來,「金三角」的罌粟生產迅速恢復和發展起來,產量急劇增加,大大超過歷史最高紀錄,再次成為世界頭號鴉片生產基地。

每年經「金三角」地區販運的海洛因佔世界總量的60%~70%,而該地區海洛因的年生產能力能滿足全球海洛因消費量兩年的需要。1996年1月,坤薩領導的武裝向政府投降。但這一地區毒品生產並未停止,仍是僅次於「金新月」的世界第二大鴉片產區。

B. 關於金三角的介紹

「金三角」 (Golden Triangle) 是指位於東南亞泰國、緬甸和寮國三國邊境地區的一個三角形地帶,因這一地區盛產鴉片等毒品、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產地,而使「金三角」聞名於世。「金三角」的范圍包括緬甸北部的撣邦、克欽邦、泰國的清萊府、清邁府北部及寮國的琅南塔省、豐沙里、烏多姆塞省,及琅勃拉邦省西部,共有大小村鎮3000多個。總面積為19.4萬平方公里。
由於「金三角」地區大部分是在海拔在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嶺,氣候炎熱,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極適宜罌粟的生長,再加上這里叢林密布,道路崎嶇,交通閉塞,三國政府鞭長莫及,為種植罌粟提供了政治、經濟以及地理、氣候等方面得天獨厚的條件。
清盛縣位於昔日著名毒源地「金三角」的泰國一側。20世紀60年代,這里已成為以盛產鴉片聞名世界的四大毒品產地之一,這里成了罌粟種植、提煉、販運和走私的黃金地帶。長期以來,這里一直活動著多股反政府武裝和其他毒品武裝,故又被稱為「冒險家的樂園」。自從替代種植政策推行後,當地罌粟種植大幅下降。為了幫助當地農民就業,泰國有關部門還大力促進旅遊業的發展,如今這里已經成為最受外國遊客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 。
雖然三國歷屆政府都曾做過禁毒工作,但均未能有效地阻止這一地區罌粟種植的發展。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英、美、法等國先後到該區傳授種植、提煉、銷售技術,並對鴉片採取收購,20世紀50年代這里形成了第一個鴉片生產高潮,接著出現60年代的「黃金時代」,產量從數十噸上升到200噸左右,到80年代初,產量已達700噸左右,1988年增至1200噸,1989年翻一番,產量達2400噸,1991年已突破3000噸大關。
此外,「金三角」地區有許多海洛因加工廠,大多設在深山密林中,有大批技術人員操縱著先進的機器設備日夜工作。由於「金三角」地區的鴉片質量上乘,多被加工成精製毒品海洛因,「東南亞海洛因」(SEAHEROIN) 當前已成為高質量海洛因的專用名詞,銷往世界各地。
在泰國境內的「金三角」地區,居住著祖祖輩輩擅長種植罌粟的苗族、瑤族和僳僳族。種植罌粟是他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和發財致富的一條捷徑。因此,從事種植罌粟的人越來越多,毒品產量也越來越大。
緬甸是「金三角」地區罌粟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多的國家。這里居住的主要是緬甸的少數民族,世代靠種罌粟維持生計。為了與政府對抗,保護自己的鴉片種植業,當地居民把自己武裝起來。在這些武裝中,規模最大的是前緬泰邊境的坤薩(一譯坤沙)集團。他們有著一支實力強大、受過軍事訓練的近3000人的武裝部隊。這支部隊身著軍裝,配備精良武器,富有作戰經驗。
20世紀70年代後期到80年代前幾年,由於緬、泰兩國軍隊加緊了對坤薩集團的進攻,摧毀了一批罌粟種植場,同時聯合國控制濫用毒品基金會又撥出專款,在「金三角」地區推行穀物取代和咖啡取代罌粟種植政策。在一段時間內曾取得成效,罌粟產量大幅度下降,使中亞地區的「金新月」曾一度取代金三角而成為世界最大的鴉片生產基地。然而,自1986年以來,「金三角」的罌粟生產迅速恢復和發展起來,產量急劇增加,大大超過歷史最高紀錄,再次成為世界頭號鴉片生產基地。
每年經「金三角」地區販運的海洛因佔世界總量的60%~70%,而該地區海洛因的年生產能力能滿足全球海洛因消費量兩年的需要。1996年1月,坤薩領導的武裝向政府投降。但這一地區毒品生產並未停止,仍是僅次於「金新月」的世界第二大鴉片產區。
罌粟並非金三角地區的原生植物,金三角地區的毒品問題與這個地區的政治和國際關系的不斷變化息息相關,正是由內外政治勢力的影響,才導致鴉片經濟的不斷強化和發展,最終成為了世界最主要的毒品帝國之一。 金三角地區的毒品問題的日益嚴重。從歷史、地域、毒品數量和毒品質量的發展上看,我們可以交將金三角地區的毒品發展簡單地分為幾個階段:殖民時代(以1954年奠邊府戰役的結束為標志),國民黨殘部時代(大至為1950年代10年時間),越南戰爭時代(跨越1950年代,1960年代和1970年代近20年的時間)、坤沙時代(1980年代前後10多年時間)、坤沙後時代(坤沙投降到現在):從鴉片主產地域的變化看則是:寮國時代、泰緬邊境時代、緬北邊境時代;從數量上看是毒品的種植面積和鴉片的產量的跳躍式的增加;從質量上看則是毒品種類的不斷發展,經歷了由傳統的「鴉片王國」過渡到「海洛因王國」和「冰毒王國」的轉變。
[編輯本段]勿忘南疆英烈 ――守土拒毒「藍旗軍」
「金三角」,世人皆知,與南美哥倫比亞並列,乃世界兩大毒巢之一。然而,鮮為世人所知的是,在這里播下第一棵毒種的是罪惡的英國人。而同樣鮮為人知的是,為抵禦英夷的侵略、植毒,抗議割地投降的滿清當局,在棄職知府林洪烈的領導下,漢、傣兩族共組藍旗軍,在極其艱苦無助的形勢下與英賊展開了可歌可泣的斗爭。 :
1825年,一支全副武裝的英國考察隊到達今天所謂「金三角『的地區,而當時還沒有「金三角」這個名字。和在地球其它地區活動的英國人一樣,這支考察隊同樣抱著勘察地形、吞疆納土賊心。他們用當地人從未見過的先進武器,很快驅逐了大部分原住民,並以金三角北部的果敢縣為大本營,安營紮寨。通過對這片地區的全面考察,英國人認為此地非常適於種植鴉片,歷經三年試種,非常成功,於是開始在果敢、大勐洋等地開始大面積種植。而收獲的鴉片則大部分銷往中國內地,毒害國人。
當時,英賊所處的地區為中緬交界地帶,是今緬甸撣幫族(即中國傣族)的主要分布區。其中北部的果敢、班洪四縣(另兩縣名字不詳、面積不詳)隸屬中國,為雲南省管轄。因而,英賊的行動遭到了緬甸王朝的極力反對,當地撣幫族紛紛起來與之斗爭,加之強大的清政府也出面干涉,於是很快將之驅逐。 但是,以侵略擴張為基本國策的英夷,已充分了解到緬甸的經濟價值,及其作為未來進犯中華帝國的地理戰略價值。於是很快以英屬印度為基地對緬甸開戰,兩次武裝佔領,滅亡了緬王朝,並將其並入印度,作為一個省份。
1840年,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大清帝國慘敗。自此,五千年古老帝國的偉大尊嚴同其廣大領土一樣,被新興的西方列強迅速鯨吞蠶食。
1886年7月24日,清王朝在英夷的武力脅迫下,與之簽定屈辱的《中英會議緬甸條約》,將雲南南部的果敢、班洪四縣割讓給英夷。這樣,英夷全面控制了金三角地區,開始在這塊土地上大肆播種罪惡的種子。
林洪烈,原果敢縣知府。在果敢被割讓後,林公憤然辭去清廷另授予的車里(景洪)知府之職,率摹下一千多忠義官兵,
孤軍與英賊對抗。
羅之曼,當地撣幫民族首領,激烈反對英夷役使族人種植鴉片,揭桿而起反抗英賊。羅部很快遭到了英軍的血腥鎮壓,被迫率殘部退入深山,堅持抗爭。林洪烈起兵後,羅之曼便率部投奔,與林合兵組成了「抗英藍旗軍」。
藍旗軍組成後,林洪烈為大元帥,羅之曼被封為大將軍,廣納忠勇義士,擁兵兩萬餘人,與英軍長期作戰。藍旗軍與英軍對峙長達五、六年之久。期間大量破壞鴉片田,消滅英軍有生力量,給其以有力的打擊。英夷對這支軍隊毫無辦法,於是採取外交手段向清廷施壓,要求出兵配合鎮壓藍旗軍。而腐敗無比的清政府竟然被迫接受了要求。可嘆忠義而善戰的藍旗軍兩面受敵,又無援軍,雖誓死抵抗,卻怎奈寡不敵眾,開始節節敗退。最終,林洪烈與羅之曼帶領五千將士退到薩溫江邊,遭到英軍和清軍的合圍。五千精英終於彈盡糧絕,血染薩溫江,全部壯烈犧牲。
藍旗軍失敗後,英夷即暢通無阻的役使當地人民大力種植鴉片,最終使金三角地區成為今天的鴉片基地,成為包括當今英國政府在內的西方國家當局所強烈指責的毒品發源地。而本屬中國的果敢、班洪四縣至今一直由緬甸控制。
筆者在獲得資料撰寫本文時,感觸良多,然總結有三:
1) 由衷嘆服以林洪烈為首的藍旗軍將士,在南疆極盡艱苦的環境下,孤軍奮戰保衛國土,最終捐軀,拳拳愛國之心不言自明。尤其是林洪烈大帥,在當時社會以作官為人生最大追求的人文環境下,在邊地知府即是說一不二的「土皇帝」的社會現實狀況下,同時也是在國土淪喪、邊民即將被奴役的屈辱時局下沒有苟且偷生,而選擇了毅然辭官,浴血抗爭的道路,雖最終失敗獻身,卻以自己的生命書寫了一篇中華民族傲然不屈、守土拒毒的偉大篇章,決不能為我們這些後世子孫所忘記!
2) 百年屈辱史,古老帝國喪失了無盡疆土和尊嚴。然而在關注蒙古、庫頁、硫巰,欣喜於港、澳回歸的同時,我們絕不能忘記遙遠南疆還有一塊領土為異國控制。如不能將這些失地收回,我輩如何面對為我們開疆拓土、浴血守邊的列族列宗??
3) 在當今反毒事業上,英國是走在最前列的國家之一。表決心、撒鈔票,支援國際禁毒組織,自認受害最深,作「苦菜花」狀。但不知其是裝傻還是真傻,最早的大毒販子,比現在的「哥倫比亞販毒集團」或「金三角販毒集團」大不知多少的販毒組織,就是浪漫、溫柔、賢淑、富餘愛心的黛安娜王妃她前婆婆的老祖宗!而從建軍性質、活動宗旨等方面來說,
中國的「抗英藍旗軍」是世界上最早的武裝禁毒組織!

C. 美國.法國.巴西.澳大利亞四國簡介

美國:
位置
美國位於北美洲,經緯度: 38°N, 97°W,和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交接,在加拿大和墨西哥之間。現在一共有 50 個州,另外有一個類似殖民地的波多黎各,及其他海外屬地關島等。領土總面積世界第三大,(少於俄國和加拿大);實際土地面積第四大(小於中國)。人口第三大(少於中國和印度),是世界第一大經濟大國。
地形
美國本土位於北美洲南部,東臨大西洋,西瀕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靠墨西哥及墨西哥灣。全境由東向西可分為五個地理區:東南部沿岸平原分大西洋沿岸平原和墨西哥沿岸平原兩部分。這一地帶海拔在 200 米 以下,多數由河川沖積而成,特別是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乃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土質油黑,土壤肥沃。河口附近有一些沼澤地。位於這一地理區的佛羅里達半島是美國最大的半島。
氣候
美國幾乎有著世界上所有的氣候類型(地跨寒、溫、熱三帶,本土處於溫帶),在主要農業地帶少有嚴重的乾旱發生、洪水泛濫也並不常見,並且有著溫和而又能取得足夠降雨量的氣溫。
首都及主要城市
全國共分10大地區、50個州和1個特區(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有3042個縣或郡(county,路易斯安那州的郡是parish)。華盛頓,首都,人口6 3 萬多。1 7 9 1 年建市,為紀念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而命名。是全國的
政治中心。全市只有印刷和少數食品工業。紐約:美國第一大城市,人口7 3 5 萬。是世界最大城市之一和最大海港。全國的交通樞紐和工業、金融業中心。對外貿易額佔全國的1 7 %左右。市區周圍有6 0 多座衛星城。哈萊姆區是黑人聚居區,聯合國總部在市中心區。金融、商業的中心在華爾街。芝加哥:美國第二大城市,人口3 0 0 萬。芝加哥是全國的鐵路樞紐,有3 2 條干線交匯於此。廣大腹地農牧業發達,盛產煤和石油,是全國的穀物、牲畜市場和中西部的商業、金融和工業中心。肉類加工和黑色冶金居全國首位。1 8 8 6 年5 月1 日芝加哥等地幾十萬美國工人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反對資產階級剝削和壓榨、爭取自身權利的英勇斗爭。「五一」國際勞動節即起源於此。洛杉礬:美國太平洋沿岸第一大城。人口為3 4 0 萬,其中墨西哥族人約1 0 0 萬,也是黑人集中的城市之一。為西部地區工商業城市和重要海港。有飛機製造等工業。郊區的好萊塢是美國
電影業中心。費城(費拉德爾非亞):人口1 6 9 萬。美國宣布獨立時曾為臨時首都。是重要鐵路樞紐。底特律:人口1 2 0 萬人。美國最大的汽車製造業中心。鋼鐵、飛機及儀器製造工業發達。聖弗蘭西斯科(舊金山):太平洋沿岸第二大城市。人口7 5 萬。西部金融中心,美國對遠東貿易的要港。工業發達,常有地震。休斯敦:人口1 7 3 萬,美國南方重要海港,是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學工業中心,鋼鐵、食品加工工業也很發達。波士頓:人口5 6 萬。東北海岸的大城市和海港。紡織工業中心,機械製造、五金、食品加工工業也很發達。波市城西的劍橋有著名的哈佛大學。邁阿密:人口3 5 萬。美國最南的大城市、港口和游覽中心。
旅遊
美國的旅遊業就其規模、設施及收入而言,仍為世界之最。1989年,美國接待外國遊客1000萬人次,收入約146億美元;國內旅遊達11億人次,收入2500億美元,旅遊業總收入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6%左右。

科羅拉多大峽谷

位於亞利桑那州西北部,由雄偉的科羅拉多可沖刷150萬年而成。1919年被批准為國家公園。大峽谷從花崗峽至大洗崖全長349公里,寬為6.4~29公里,最深處1615米。峽谷兩岸都是紅色巨岩斷層,岩層嶙峋,呈現出光怪陸離的形態。特別在陽光照射下五彩繽紛,給這一雄偉的自然景觀增添了蒼茫迷幻的情趣。

黃石國家公園

位於受達荷、蒙大拿和懷俄明三州交界處的落基山區,面積達8000平方公里。在這個龐大的公園中,遊客可乘車游覽,途中各種野生動物處處可見。公園主要風景區是地下沸水噴泉區,沿途到處可見從地下噴涌而出的高大白色水柱,一些水池裡,沸水翻滾,蒸汽彌漫。該公園共有地下沸水噴泉3000個左右,其中最著名的噴泉為「老可靠」,因該泉每隔61~67分鍾必噴射一次水柱,每次2~5分鍾,射程高達50米,景色十分壯觀。

夏威夷群島

位於太平洋中部,由20多個主要島嶼所組成,象一串2500公里長的珍珠鏈。這里氣候宜人,四季常綠,年平均氣溫為24℃。群島周圍到處是松軟的海灘和碧綠的海水。加上海底五光十色的珊瑚和貝殼及珍稀熱帶魚類,更受旅遊者歡迎。夏威夷群島還因珍珠港事件而聞名於世。美國把在日軍襲擊中擊沉的一艘最大戰艦——亞利桑那號打撈出來修好,作為珍珠港事件的紀念館停泊在當年的海面上,供遊人參觀。

尼亞加拉大瀑布

位於美國加拿大邊境處,為世界最著名的大瀑布之一,訪美遊客無不渴望前往,。大瀑布分兩股,一股在美國境內,一股在美加邊境。這兩股大瀑布寬約304米,從55~58米的崖壁上奔涌而下,浪花飛濺,浪花所激起的白色濃霧直沖雲天,轟隆之聲10公里之外仍可聽見。

四總統頭像雕塑

位於南達科他州巴登蘭以西的拉什莫爾山上,雕刻著美國四位著名總統的巨大頭像,他們是華盛頓、傑斐遜、羅斯福和林肯。這一巨作由美國藝術家夏茲昂·波格1927年開始創作,後由他的兒子在1941年完成。石像與山峰渾然一體,長達18米,寬約60米,其藝術造型生動地反映了這四位偉人的性格和特徵,令人肅然起敬。

----------------------------------
法國:
法國(La France)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全稱為法蘭西共和國,位於歐洲大陸西部,三面臨海,呈六邊形。首都巴黎是法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盧浮宮博物館和巴黎聖母院譽滿全球,香榭麗舍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大街,其地上與地下交通四通八達、非常方便,每天客流量達1300萬人。巴黎的標志建築——埃菲爾鐵塔像一個鋼鐵巨人高高地聳立在恬靜的塞納河畔。在最大港口和第二大城市馬賽,你可以造訪大仲馬在小說《基督山伯爵》里描寫過的度假居所——奇伊夫堡。西南部城市波爾多釀酒歷史悠久,其葡萄酒馳名於世。特等「波爾多紅葡萄酒」列為世界葡萄酒「皇後」,一瓶百年陳酒在國際市場上可售3萬多美元。位於地中海岸邊的戛納,是一座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小城,每年在此舉辦的戛納電影節熱鬧非凡,其頒發的金棕櫚獎被公認為電影界最高榮譽之一。法國的時裝在世界上享有盛譽,選料豐富、優異,設計大膽,製作技術高超,使其一直引導世界時裝潮流。在巴黎有2000家時裝店,老闆們的口號是:「時裝不賣第二件」。而在大街上,幾乎看不到兩個婦女穿著一模一樣的服裝。法國人天性率真,浪漫,喜歡大自然,有一半以上的法國家庭飼養各種小動物,總數量在3000萬只以上。 法國是個以禮儀著稱的國家,尤其對謙恭禮貌是法國人一直引以為豪的傳統。
位置: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峽與英國相望,瀕臨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向大西洋敞開。東部是阿爾卑斯山地和侏羅山地;中南部為中央高原;西南邊境有比利牛斯山脈;中央高原和比利牛斯山地間的西南地區為阿基坦盆地;北部是巴黎盆地;西北部為阿莫里坎丘陵。平原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
氣候:西部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中部和東部屬大陸性氣候。平均降水量從西北往東南由600毫米遞增至1000毫米以上,山區達1,500毫米以上。月平均氣溫:一月西部及南部4-7℃,東部及北部1-3℃;七月北部及西部 16-18℃,南部及東部21-24℃。
分為大區、省和市鎮。省下設專區和縣,但不是行政區域。縣是司法和選舉單位。法本土共劃為22個大區、96個省、4個海外省、4個海外領地、2個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區。全國共有36565個市鎮,其中人口不足3500人的有3.4萬個,人口超過3萬人市有231個,人口超過10萬的市有37個。
22個大區是:阿爾薩斯、阿基坦、奧維爾涅、布爾高涅、布列塔尼、中部地區、香檳-阿登、科西嘉、弗朗什-貢岱、巴黎大區、朗克多克-魯西翁、利姆贊、洛林、南比利牛斯、北加萊海峽、下諾曼底、上諾曼底、盧瓦爾地區、皮卡爾迪、布瓦圖-夏朗德、普洛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羅訥-阿爾貝斯。
4個海外省是:瓜德魯普、馬提尼克、法屬蓋亞那、留尼汪。
4個海外領地是:法屬波利尼西亞、新喀里多尼亞、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法屬南半球和南極領地(該領地的行政長官駐地——在法國海外省留尼汪島。)
2個地方行政區是:馬約特島、聖皮埃爾島和密克隆島。
名勝:巴黎凱旋門 (L''''''''''''''''''''''''''''''''arc de Triomphe)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星形廣場(現稱戴高樂將軍廣場)的中央,是法國為紀念拿破崙1806年2月在奧斯特爾里茨戰役中打敗俄、奧聯軍而建的,12條大街以凱旋門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氣勢磅礴,形似星光四射。工程由建築師夏爾格蘭設計,1806年8月奠基,歷時30個寒暑,於1836年7月落成。凱旋門高49.54米,寬44.82米,厚22.21米。它四面有門,中心拱門寬14.6米,門樓以兩座高墩為支柱,中間有電梯上下。在拱形圓頂之上有三層圍廊,最高一層是陳列室,這里展示著有關凱旋門的各種歷史文物以及拿破崙生平事跡的圖片;第二層收藏著各種法國勛章、獎章;最低一層則是凱旋門的警衛處和會計室。 圖集:法蘭西的華美樂章

埃菲爾鐵塔在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南岸,是世界上第一座鋼鐵結構的高塔,被視為巴黎的象徵。因法國著名建築師斯塔夫·埃菲爾設計建造而得名。建於1887—1889年。塔高300餘米,塔身重達9,000噸,分三層。第一層平台距地面57米,設商店和餐廳;第二層平台高115米,設有咖啡館;第三層平台高達276米,供遊人遠眺,底部面積1萬平方米,在第三層處建築結構猛然收縮,直指蒼穹。從一側望去,象倒寫的字母「Y」。該塔由1.8萬余個組成部件和250多萬個鉚釘構成。有電梯或徒步登塔頂。入夜,塔頂發出轉動著彩色探照燈光,防飛機碰撞。塔旁豎立長方形白色大理石柱,柱頂安放斯塔夫埃菲爾鍍金頭像。

盧浮宮 (Palais Louvre)是法國最大的王宮建築之一, 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右畔、巴黎歌劇院廣場南側。原是一座中世紀城堡,16世紀後經多次改建、擴建,至18世紀為現存規模。佔地約45公頃。早在1546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決定在原城堡的基礎上建造新的王宮,此後經過9位君主不斷擴建,歷時300餘年,形成一座呈U字形的宏偉輝煌的宮殿建築群。1793年8月10日,在推翻君主制的周年紀念日時,法國「國民公會」決定把昔日的皇宮辟為國立美術博物館;同年11月18日,盧浮宮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其全部工程於1857年完成。在盧浮宮口字形正殿的西側,伸展出兩個側廳,中間的空地形成卡魯賽廣場。宮的東側有長列柱廊,建築巍峨壯麗。其畫廊長達900英尺,藏有大量十七世紀以及歐洲文藝復興期間許多藝術家的作品。館藏品達40萬件。盧浮宮美術博物館分為6大部分:希臘和羅馬藝術館;東方藝術館;埃及 藝術館;歐洲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和現代雕像館;歷代繪畫館。展覽按不同流派、學派和時代劃分。一層展出雕刻。二層油畫,三層是素描和彩粉畫。八十年代初,法國政府實施擴建和修復盧浮宮的「大盧浮宮計劃」。

巴黎聖母院 (Notre-Dame de Paris)是最著名的中世紀哥特式大教堂,以其規模、年代和在考古、建築上的價值而著稱。巴黎主教莫里斯·德緒利曾設想將兩座較早的巴西 利卡式(長方形)教堂合成一座大型教堂,1163年由教皇 亞歷山大三世奠基,高聖壇於1189年舉行奉獻儀式,1240年唱詩班席、西立面和中堂竣工,門廊、祈禱室和其他裝修在其後的一百年中陸續建成。內部平面130×48米,屋頂高35米,塔高68米。塔的尖頂始終未建。教堂經過歷代的損壞不得不 於19世紀重修,只有三個巨大的圓花窗仍保持著13世紀的彩色玻璃。後堂的飛扶垛特別雄健優美。

巴士底獄遺址(Place de la Bastille)位於巴黎市區東部、塞納河右岸,這里曾是公元1369—1382年建立的一座軍事堡壘。「巴士底」一詞的法文原意是「城堡」。這座古城堡擁有8座巍峨堅固的炮台,興建之初是用來抵抗英國入侵的。1380-1422年,這座城堡被改為王家監獄。整座城堡佔地2670平方米,四周建有一堵又高又厚的石牆和8座高30多米的塔樓,四周掘有寬24米的深溝,設吊橋進出。早在16世紀,這里就開始關押囚禁政治犯,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就曾兩次關押在這里。在法國人民心目中,巴士底獄已成為法國封建專制統治的象徵。1789年7月3日,巴黎人民奮然起義,14日,攻佔了巴士底獄,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1791年,巴黎人民拆毀了巴士底獄,在其舊址上建成了巴士底廣場,並把拆下來的石頭鋪到塞納河的協和橋上,供路人踐踏。1830年,法國人民又在廣場中心建立起一座紀念七月革命的烈士碑。這座烈士碑高52米,碑身是用青銅鑄成的圓柱體,人稱「7月圓柱」,在柱頂端是一尊右手高舉火炬的金翅自由神像,神像左手提著被砸斷的鎖鏈象徵著獲得了自由。在監獄遺址前方立著一塊牌子,上寫:「大家在這里跳舞吧!」1880年6月,法國將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這一天定為法國國慶日。

先賢祠 (le Pantheon)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於1791年建成,是永久紀念法國歷史名人的聖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時代建成的聖·熱內維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歸國有脫離宗教後,改為埋葬「偉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間,它又歸還教會。先賢祠中的藝術裝飾非常美觀,其穹頂上的大型壁畫是名畫家安托萬·格羅特創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後,繪畫的主題改變,先賢祠具有了「純粹的愛國與民族」特性。先賢祠內安葬著伏爾泰、盧梭、維克多·雨果、愛彌爾·左拉、馬塞蘭·貝托洛、讓·饒勒斯、柏遼茲、馬爾羅和大仲馬等。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對法蘭西作出非凡貢獻的人享有這一殊榮。

喬治·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 Pompidou)坐落在巴黎拉丁區北側,塞納河右岸的博堡大街,當地人常也簡稱為「博堡」。文化中心的外部鋼架林立、管道縱橫,並且根據不同功能分別漆上紅、黃、藍、綠、白等顏色。因這座現代化的建築外觀極像一座工廠,故又有「煉油廠」和「文化工廠」之稱。這座設計新穎、造型特異的現代化建築是已故總統蓬皮杜於1969年決定興建的,1972年正式動工,1977年建成,同年2月開館。整座建築佔地7500平方米,建築面積共10萬平方米,地上6層。整座建築共分為工業創造中心、大眾知識圖書館、現代藝術館以及音樂音響諧調與研究中心四大部分。>>>

巴黎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 in Paris)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北岸,是法國最著名廣場和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之一。廣場始建於1757年,是根據著名建築師卡布里埃爾的設計而建造的。因廣場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騎像,1763年曾命名「路易十五廣場」。大革命時期又被改名為「革命廣場」。1795年又將其改稱為「協和廣場」,後經名建築師希托弗主持整修,最終於1840年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尊23米高、有3400多年歷史的埃及方尖碑,這是路易-菲利普於1831年從埃及盧克索 移來的著名文物,碑身的古文字記載著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事跡。石碑兩側各有一座噴水池。池中精緻的雕刻也是希托弗的作品。廣場四周放置了8座雕像,分別象徵著8座在法國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的城市:里昂、馬賽、波爾多、南特、魯昂、布勒斯特、里爾和斯特拉斯堡。1793年大革命時期,巴黎人民奮起搗毀了路易十五的銅像,並將路易十六送上了斷頭台。

香榭麗舍大街 (Ave des Champs-Elysees)東起協和廣場西至星形廣場,全長約1800米,街道最寬處約120米,是橫貫巴黎且最具特色、最繁華的街道之一。在法文中「香榭麗舍」是「田園樂土」的意思。過去,這里曾是一片低窪潮濕的空地。17世紀路易十四在位時,曾在這里植樹造林,使之成為專供宮廷貴族游樂的禁區。後來,圖勒里公園的東西軸線向西延伸,在這里建成了近1公里長的林蔭道。以後又加擴展。1709年才將其命名為香榭麗舍大街。大街以南北走向的隆布萬街為界,分成風格迥異的東西兩段。幽靜的東段體現了田園風光,長約700米,一排排梧桐蒼翠欲滴,街心花園夾在萬木叢中時隱時現。東端的星形廣場中央有巍峨雄偉、遐邇聞名的凱旋門。大街附近有波旁宮、瑪德琳娜大教堂。這里還有圖勒里公園、盧浮宮、市府大廈和愛麗舍宮等名勝古跡。西段長1100多米,西端的協和廣場是巴黎的另一個交通要沖。法國的一些重大節日——7月14日國慶閱兵式、新年聯歡都在這條著名的街道上舉行。

----------------------------------
巴西:

巴西位於南美洲東南部,同除智利和厄瓜多以外的所有南美洲國家接壤,是南美洲面積第一大的國家。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連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東瀕大西洋。巴西在歷史上作為葡萄牙的殖民地長達300年之久。其國名巴西,葡萄牙語意為「紅木」。在16世紀,殖民者登上巴西時,發現這里有一種名貴的樹木,從中可提取歐洲難得的紅色染料,遂將此木稱為「紅木」後演變成國名。巴西全國面積8,547,403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約佔南美洲總面積的46%,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為世界第五大國。
全境地形分為亞馬孫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蓋亞那高原,其中亞馬遜平原約佔全國面積的1/3。有亞馬遜、巴拉那和聖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亞馬孫河全長6751公里,橫貫巴西西北部,在巴流域面積達390萬平方公里;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經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豐富的水力資源;聖弗朗西斯科河系全長2900公里,流經乾旱的東北部,是該地區主要的灌溉水源。海岸線長7400多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
其中,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聖保羅是南半球最大的城市。
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氣候,南部部分地區為亞熱帶氣候。亞馬遜平原年平均氣溫25~27度,南部地區年平均氣溫16~19度。
全國共分為26個州和1個聯邦區(巴西利亞聯邦區),州下設市,全國共有5562個市。各州名稱如下:阿克里、阿拉戈斯、亞馬孫、阿馬帕、巴伊亞、塞阿拉、聖埃斯皮里圖、戈亞斯、馬拉尼昂、馬托格羅索、南馬托格羅索、米納斯吉拉斯、帕拉、帕拉伊巴、巴拉那、伯南布哥、皮奧伊、北里奧格蘭德、南里奧格蘭德、里約熱內盧、朗多尼亞、羅賴馬、聖卡塔琳、聖保羅、塞爾希培、托坎廷斯。
巴西利亞主要旅遊景點:
1) 三權廣場:巴西標志性建築之一,也是巴西旅遊必到景點之一。 廣場周圍環繞眾議會,參議會,國家大法院,總統府,外交部,國家民族獨立紀念館,勞動者紀念碑等眾多建築。每兩周一次的升降國旗儀式也常常吸引眾多遊客。
2) 總統紀念堂:位於「飛機」中部,JK總統塑像面向議會大樓,紀念堂內陳列了總統紀念靈柩,和巴西利亞建設時期留下的各種歷史文物。
3) 巴西利亞大教堂:該教堂為雙曲線形的透明建築,內頂懸掛巨型天使塑像。在此國家元首經常舉行一些重大活動,教皇佩德羅二世訪問巴西時曾在這里宣講。

---------------------------------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Australia)面積約760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六位,總人口1830萬。近50年以來,來自近200個國家的五百多萬移民定居澳大利亞,其中40%來自於亞洲。居民中有98%信奉基督教,少數人信奉猶太教、伊斯蘭教和佛教。
澳大利亞的官方語言為英語,首都在堪培拉,悉尼和墨爾本分別為第一和第二大城市。
地理位置
澳大利亞位於南緯10°41'和43°39'之間,大陸的三分之一土地處於南回歸線以北,其餘部分屬於溫帶。澳大利亞是全世界惟一佔有一個洲整個大陸及其邊緣島嶼的國家。它在全球的大陸中,地勢最低,平均海拔不到330米。從澳大利亞最北部到最南端的距離約為3700公里,東西之間的距離約為4000公里。澳洲大陸的最高處是科西阿斯科山峰(2228米)。
氣候
除了南極洲以外,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乾燥的大陸。澳大利亞的平均年降雨量為465毫米,每年雨量的變化幅度很大,分布情況也很不均勻。最乾旱的地區是艾爾湖流域盆地,那裡的平均年降雨量不足125毫米。最濕潤的地方是東北熱帶地區和塔斯馬尼亞州西南地帶。
澳大利亞近三分之一的大陸位於熱帶地區,其餘的位於溫帶地區。最冷的地區位於塔斯馬尼亞的高原地區和東南大陸的邊緣地帶。其年平均氣溫從最北部的27℃到最南部的13℃。澳大利亞的季節跟中國正好相反,每年的12月到2月是夏季,3月到5月為秋季,6月到8月為冬季,9月到11月為春季。
旅遊景點
澳大利亞旅遊資源豐富,每年都有許多海外遊客來澳大利亞旅遊。澳大利亞的陽光、海灘、廣袤的人煙稀少的內陸、雨林、大堡礁、獨一無二的動植物,著名的海濱城市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阿德萊德和柏斯,還有昆士蘭的黃金海岸和北部地區的達爾文市,友好的多元化社會,以及熱情而舒適的環境,這一切都讓人夢繞魂牽,流連忘返。你可在大堡礁進行海面潛水,在惠森迪島航海,去加加答國家公園觀看鱷魚,去大雪山滑雪,去科珀帕迪挖蛋白石或在貝魯沙峽谷品酒。

D. 初一地理下冊期中

七年級(下冊)地理期中考試試卷

一、 單項選擇題(共20分)
下列各題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正確的,
亞洲氣候復雜多樣,但該地區卻沒有:( )
A.溫帶大陸性氣候 B.溫帶海洋性氣候
C.熱帶季風氣候 D.溫帶季風氣候
1. 下列描述不屬於亞洲河網分布特點的是:( )
A.大河多發源於大陸內部 B.河網呈放射狀
C.河流流向自西向東 D.內流區面積廣大
2. 亞歐大陸之間的分界線很明確,其中不是兩者分界線的是:( )
A.烏拉爾山 B.伏爾加河
C.大高加索山脈 D.土耳其海峽
3. 在亞歐大陸上,人口分布很不均勻,其中分布並不稠密的地區:( )
A.歐洲西部 B.東亞
C.南亞 D.西亞
4. 亞洲民族、種族眾多,其中人數最多的民族是:( )
A.漢族 B.大和民族
C.朝鮮族 D.俄羅斯族
5. 關於日本的位置,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位於我國東南部 B.太平洋東部的群島國家
C.其緯度大致與我國南部沿海地區相當 D.是東亞的群島國家
6. 中南半島湄公河流經的國家最多,在下列哪一國家注入南海:( )
A.緬甸 B.越南
C.寮國 D.柬埔寨
7. 東南亞交通位置非常重要,請你找出不能體現這一特徵的是:( )
A.溝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
B.著名的新加坡港位於該區
C.連接了大洋洲和亞洲
D.赤道橫穿該地,高溫多雨
8. 印度常發生水旱災害的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風強,降水過於集中 B.與季風強弱無關
C.地形平坦開闊 D.植被破壞嚴重
10.位於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海峽是:( )
A.馬六甲海峽 B.白令海峽
C.土耳其海峽 D.朝鮮海峽
二、 雙項選擇題(共20分)
11.關於亞洲地形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地形以平原、高原為主,地表平坦廣闊
B.多平原、丘陵,是世界上平均還海拔最高的大洲
C.地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
D.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座落在亞洲
12.下列關於亞洲經濟發展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亞洲經濟發展不平衡
B.亞洲所有國家,經濟都不發達,工業基礎薄弱
C.亞洲大多數國家獨立以來,民族經濟都有一定的發展
D.獨立後,馬來西亞因大量出口石油,而成為比較富裕的國家
13.日本主要產品的輸出地是:( )
A.東亞和西亞 B.美國和西歐
C.非洲和南亞 D.東亞和東南亞
14.東南亞物產富饒,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馬來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產國
B.泰國是世界最大的橡膠生產國
C.印度尼西亞的椰子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D.菲律賓的稻米產量佔世界首位
15.關於俄羅斯交通運輸方式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交通運輸線路在全國分布不均衡
B.歐洲部分鐵路網稀疏
C.貨物運輸主要以鐵路、管道為主
D.客運主要以鐵路、內河運輸為主
16.以下有關印度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印度河平原是境內的主要平原
B.南部德干高原起伏和緩,土地肥沃
C.印度河是境內第一大河
D.絕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風帶來充沛降水
17.關於俄羅斯工業與日本工業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俄羅斯的工業建立在豐富的自然資源基礎上
B.日本的礦產資源貧乏,工業建立在雄厚的科技力量基礎上
C.俄羅斯重要的工業中心都位於亞洲部分
D.日本的工業區集中在大西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
18.中東所產石油大部分銷往:( )
A.俄羅斯 B.中國
C.西歐各國 D.美國、日本
19.導致中東地區水資源匱乏的原因有:( )
A.中東地區氣候類型單一 B.氣候乾燥,河流稀少
C.沙漠廣大 D.中東一直在為水而戰
20.下列組合正確的是:( )
A.泰國——仰光的大金塔 B.花園城市——新加坡
C.朝鮮人的服裝——和服 D.印度——泰姬陵
三、 填空題(共16分)
21.世界上跨經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得的一個洲是 ,該洲人口 ,對資源和環境產生了沉重的壓力。
22.亞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個左右,不同地區的民族,在 、 、音樂舞蹈、禮儀等各方面都表現出不同的文化藝術風格和不同的民族風俗。
23.在我國的東面有一個與我國一衣帶水的鄰邦—— (國家);跨過我國的南部邊境,就到了與我國山水相連的 (地區)。
24.印度的主要糧食作物是 和 。
25.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地跨亞歐兩洲,大部分地區所處緯度較高,冬季 ,夏季 ,屬溫帶大陸性氣候。
26.位於「三洲五海」之地的地區是 ,該地區自二戰以來,是備受人們關注的熱點地區,該地區主要的居民是 人。
27.俄羅斯的首都 ,是俄羅斯最大的城市, 是俄羅斯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
28.中南半島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及 。
四、 綜合題(共44分)
29.讀下圖,完成要求:(6分)
(1) 自東向西寫出亞洲南部三大半島的名稱:
半島 半島 半島
(2) 圖中A、B、C三地各屬於
A 氣候,B 氣候,C 氣候

30.讀俄羅斯圖填空(18分):

(1)海洋:① ②
(2)礦產地:③ ④ ⑤ ⑥
(3)工業區:A B C D
(4)鐵路:⑦ ⑧
(5)河流:⑨ ⑩
(6)在圖中適當位置上標注出中西伯利亞高原和東西伯利亞山地。
(7)圖中所示國家是傳統上的 (大洲)國家,該國人民喜愛的一種藝術是 。
31.讀下圖,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 填出圖中英文字母標是的地理事物名稱:
國家:A B
海域:C D
(2) 填出序號表示的城市名稱:
① ② (雨極)③ ④
(3) ③城市的周圍盛產 ,是 紡織工業中心。
32.讀下圖,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七年級(下冊)地理試卷答案
選擇題:
1— 5:BCBDA 6—10:DADAA
11—15:CD AC BD AB AC 16—20:BD AB CD BC BD
填空題:
21:亞洲 最多(眾多);22:建築 服飾;23:日本 東南亞;24:水稻 小麥;
25:長而寒冷 短而溫暖;26:中東 阿拉伯;27:莫斯科 聖彼得堡;28:河流沿岸
河口三角洲。
綜合題:
29:(1)中南 印度 阿拉伯;(2)亞熱帶季風 熱帶季風 亞熱帶和熱帶沙漠
30:(1)北冰洋 太平洋;(2)庫爾斯克 秋明油田 庫茲巴斯 第二巴庫油田;(3)聖彼得堡工業區 莫斯科工業區 烏拉爾山工業區 新西伯利亞工業區;(4)西伯利亞大鐵路 貝阿鐵路;(5)葉尼塞河 伏爾加河;(6)略;(7)歐洲 芭蕾舞
31:(1)印度 巴基斯坦 孟加拉灣 阿拉伯海;(2)新德里 乞拉朋齊 加爾各答 孟買;(3)黃麻 (印度最大)麻
32:(1)日本海 太平洋;(2)北海道 本州 四國 九州;(3)東京;(4)櫻花;
(5)該國處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

圖沒有將就著用吧

E. 地理地圖

上海,上海面積較小,地理不復雜。

F. 金三角很亂嗎

金三角」(Golden Triangle) 是指位於東南亞泰國、和寮國三國邊境地區的一個三角形地帶,因這一地區盛產等毒品、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產地,而使「金三角」聞名於世。「金三角」的范圍大致包括北部的撣邦、克欽邦、泰國的清萊府、清邁府北部及寮國的琅南塔省、豐沙里、烏多姆塞省,及琅勃拉邦省西部,共有大小村鎮多個。

湄公河是「金三角」形成的又一個重要地理原因,它從中國西北的青海徑直向南流去,穿過了中國、寮國、、泰國、越南及柬埔寨六個國家,全長公里的河道將東南亞的崇山峻嶺攔腰切斷,加上山脈之間眾多的深谷和湍急的支流,造成了無數的峽谷和絕壁,形成了大片的交通死角。由於以上特殊的地理原因,金三角地區在經濟和文化方面與發達地區的較少,相關國家在很長時間內難以對金三角地期進行深入或有效控制。

G. 急~~~在線提問,快

天鵝咖啡館、市政廳、布魯塞爾第一公民於廉塑像、大廣場鮮花地毯

為了突出布魯爾賽大廣場歷史悠久,名聲古跡眾多。

H. 中國金三角是哪三個地區

寧東、鄂爾多斯、榆林構成的中國能源金三角。

2010年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寧夏視察時指出:

「寧東、鄂爾多斯、榆林現在看是個『金三角』,這塊整體規劃、統籌考慮、有序推進,很可能成為國家十分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在國家全局當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經過幾年的發展,該地區已具備了加快發展的各項條件。

目前能源「金三角」編制工作已經完成,不久將上報國務院審議。公開資料顯示,「金三角」范圍共涉及四省九地市,核心區包括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陝西榆林市,甘肅隴東地區,區域面積13.38萬平方公里,依託區包括寧夏沿黃城市帶、內蒙古河套地區及陝西延安市,面積34.65萬平方公里。

(8)合盛國際與哪個國家交界地帶擴展閱讀:

國能源金三角意義:

以寧夏寧東、內蒙古鄂爾多斯、陝西榆林為核心的能源化工「金三角」是全國罕見的能源富集區,同時蘊含豐富的光能、風能。

內蒙鄂爾多斯市最先實施了能源化工戰略,並且初具規模和效益,被稱為西部大開發中「鄂爾多斯現象」。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石文奎認為三地自然和人文環境相同,合作有利於避免產業雷同、無序競爭,並且應當盡快制定能源化工「金三角」經濟開發區的總體規劃。

寧東—鄂爾多斯—榆林資源稟賦差不多,工業發展的主攻方向差不多,因為他過去屬於不同的行政區化,所以在工業資源的綜合利用方面有各自為正的現象。

把金三角作為一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概念提出來,有助於下一步國家在更高的層面上重視這個地方,可以讓金三角地區,進入國家第二個十年西部大開發規劃,和十二五規劃,在項目審批等方面應該產生非常好的作用,加快這一地區作為中國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設。

I. 地理中考

世界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面積是4400萬km2,該洲也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
2. 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3.日本的國土面積是37.8萬km2,人口有1.27億(2000),首都是東京,經濟:由於該國缺乏礦產資源,因此需要大量進口工業原料、燃料,大量出口工業製成品,發展成了加工貿易型的經濟。
4.日本最大的平原是關東平原。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語。
5.歐洲西部的三大地形區是:北部是以斯堪的納維亞山為主的山地,中部是西歐平原和波德平原為主的平原區,南部是阿爾卑斯山系為主的山地延伸到三大半島。
6. 巴西的傳統節日是狂歡節,節日期間人們載歌載舞,通宵達旦。
7.東南亞的氣候主要有兩種:熱帶雨林氣候,分布在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大部分;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
8.美國共有50個州和一個首都所在的哥倫比亞特區,其中的兩個海外州是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州。人口有2.82億(2000),面積是937萬km2 。世界最大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
9.世界上著名的工業密集地帶是自英國向東到波蘭境內,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向南到義大利。
10. 巴西有世界現已建成最大的水電站是伊泰普水電站,是由巴西和巴拉圭兩國合建的。
11. 澳大利亞大陸地勢低平,平均海拔僅300米,是世界上地勢起伏最和緩的大陸。分為三大地形區,東部:大分水嶺為主的山地;中部:澳大利亞大盆地為主的平原;西部:寬廣平坦的高原。
12.俄羅斯的交通以鐵路運輸為主。北美國家通用的語言是英語。拉丁美洲的人種以混血人種為主。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貝加爾湖。屬於(淡、咸)淡水湖。
13.南極特有的鳥類是企鵝。個體數量最多的生物是磷蝦。北極的主要動物有北極熊。俄羅斯的氣候主要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冬季漫長而嚴寒,夏季短促而涼爽。北冰洋沿岸是終年嚴寒的極地氣候,太平洋沿岸是溫帶季風氣候。其中歐洲部分鐵路網非常稠密,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主要承擔內河航運的河流是伏爾加河。
14. 美國農業的特點是實現了農業地區專門化和農業生產專門化。
15. 世界最大的盆地是剛果盆地。該盆地所在的大洲號稱「高原大陸」「熱帶大陸」。該盆地內部的氣候類型屬於熱帶雨林氣候。 俄羅斯管道運輸的主要對象是石油和天然氣。
16.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其中東南沿海最為稠密。人口有 1.70億(2000年)。巴西的城市化水平是70%以上。
17.東南亞的主要物產:稻米:緬(甸)、越(南)、泰(國)。橡(膠)油(棕):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椰子: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18.南亞有兩條河流,位於印度境內的是恆河,另一條是印度河,位於巴基斯坦國境內。南亞的氣候屬於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三季:3~5月為熱季,西南季風尚未來臨,高溫少雨;6~10月為雨季,西南季風帶來大量降水,佔全年降水總量的80%~90%,濕熱多雨;從11月~次年2月為涼季,盛行乾燥的東北季風,氣候涼爽宜人。
19.世界上的第二人口大國是印度,2000年人口已達到10億。南亞的三大宗教是佛教、印度教、伊斯蘭教。印度80%的人信仰印度教,巴基斯坦把伊斯蘭教定為國教,97%以上的人口為穆斯林。
20. 世界最大的內陸國是哈薩克。被譽為「白金之國」的國家是烏茲別克。
21. 馬來西亞的錫礦產量居世界首位。被稱為「花園城市」的國家是新加坡。
22. 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是中東地區。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沿岸地區。中東地區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宗教伊斯蘭教、猶太教、基督教的發源地,三大宗教的「聖城」是耶路撒冷。
23. 東南亞最大的平原是湄公河三角洲。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是: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東南亞的范圍由兩部分組成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24.歐洲流經國家最多的國際性河流是多瑙河,歐洲最長的河流是伏爾加河。南極地區的氣候特點是乾燥、嚴寒、烈風。
拉美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是巴西。該國的首都是巴西利亞。世界最小的大洲是大洋州。澳大利亞的特有動物有鴯鶓、袋鼠、鴨嘴獸、樹袋熊、針鼴。
26.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騎在羊背上」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是澳大利亞。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裏海。
27.南極的主人是企鵝。南極地區素有「冰雪高原」之稱,大部分地區覆蓋著很厚的冰層,冰層的厚度多1720米。南極洲面積1400萬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個大洲。
28.南極科學考察的最好時間是南極的暖季,即每年11月~次年3月。這時正是南極的極晝(極晝、極夜)。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面積是1708萬km2 。
29.被譽為「美洲大陸的地中海」的是「五大湖」,世界最大的淡水湖是蘇必利爾湖。北美五大湖的成因是冰川作用。北美的氣候主要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30.印度尼西亞的首都是雅加達。世界最大的半島是 阿拉伯半島。世界最大的群島是馬來群島。
31. 巴西是世界上著名的熱帶面積最廣大的國家。巴西有三種熱帶經濟作物的產量居世界首位,是咖啡、劍麻、香蕉、蔗糖。
32. 日本的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中東地區的石油主要輸往西歐、美國、日本。
33 .世界上佔有熱帶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巴西。美國有世界第四長河是密西西比河。日本的海岸線曲折。
34.印度紡織工業中心中,麻紡工業中心 是加爾各答;棉紡工業中心孟買。俄羅斯的首都是莫斯科。
35. 歐洲西部的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的70%以上,兩個世界著名的「乳畜大國」是荷蘭和丹麥。
36.世界最高長的山脈是安第斯山。生活在美洲地區的土著居民是印地安人。屬於黃色人種。他們創造了光輝燦爛的瑪雅文化。
37. 澳大利亞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東南沿海地區。首都是堪培拉。最大的城市是悉尼。最大的河流是墨累河。
38.亞洲的南面隔海與大洋州相望。西南以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界。南亞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是印度。目前人口已達到10億。
39. 日本的首都是東京。日本的地形多山,山地、丘陵眾多,火山、地震頻繁。氣候以溫帶海洋性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森林、水能資源豐富,礦產資源貧乏。
40.日本的領土由四個島嶼組成,是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日本最大的平原是關東平原,位於本州島上。
41. 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國家是俄羅斯。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南極洲。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大洋是北冰洋。伏爾加河注入裏海。
42.印度從氣象災害看,旱澇災害頻繁,原因是該國的氣候主要以為熱帶季風氣候為主。亞洲地勢特點是中間高、四周低。亞洲的氣候復雜多樣,溫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
43.歐洲共有四個大的半島,地中海沿岸有著名的三大半島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北部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義大利所在的半島是亞平寧半島。
44.非洲最大的島嶼是馬達加斯加島。日本最高的山是富士山,屬於活火山。
45.我國已在南極建立的兩個科學考察站是長城站和中山站。
46.俄羅斯有俄羅斯位於北極圈以內但終年不凍的港口是摩爾曼斯克。終年不凍的原因是受惠於北大西洋暖流。該國有豐富的資源:淡水資源(貝加爾湖)、森林資源(亞寒帶針葉林世界最廣)、礦產資源(石油、黃金、有色金屬)。
47.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區分布在亞馬孫河流域。世界上熱帶雨林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巴西。
48.俄羅斯最大的海港是聖彼得堡,位於波羅的海沿岸。太平洋沿岸的海港是符拉迪沃斯托克。
49.世界上東西跨度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達1萬多千米。俄羅斯的兩個農業區是伏爾加河流域和頓河流域。俄羅斯地形對河流分布的影響:西部平原廣大,河網密布;東部山高谷深,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50.衡量一個國家人口增長的重要指標是人口自然增長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人口增長速度快(快、慢),居世界第一。

撒哈拉以南的經濟屬於初級產品為主的經濟。人口、環境、糧食三者成為 當地發展經濟重點考慮的問題。美國的耕地佔世界耕地面積的10%,平原佔全國的一半以上。
52.歐洲西部的面積是500萬km2 。從經濟發展水平看,絕大部分屬於發達國家。
53. 中東地區的地形以高原為主,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埃及的首都是開羅。長絨棉的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農業集中於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
54. 歐洲有世界上最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沿岸的氣候屬於地中海氣候。
55. 北美的土著居民有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其中印第安人屬於黃色人種。通常所說的波羅的海沿岸三國,是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
56..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的氣候類型是地中海氣候。日本的四大島中,位於最南邊的是九州。
57.世界最高的山脈是喜馬拉雅山。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黑種人的故鄉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58.拉丁美洲的糧食作物主要是玉米。是三種熱帶經濟作物咖啡、甘蔗、香蕉的「王國」。拉丁美洲是一個有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如巴西佔到全國人口的40%。縱貫南美洲西部的山脈是安第斯山。
59.德國首都是柏林。巴西首都是巴西利亞。英國首都倫敦。法國首都巴黎。美國首都華盛頓。
60.歐洲西部的工業屬於以製造業為主的工業,在發達國家中佔主導地位。
61.俄羅斯位於兩個平原之間的地形是烏拉爾山。位於高原和山地之間的河流是勒拿河。
62.與我國相鄰,而且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如果在地球上選一個地點,要求四面朝北,應應選在南極極點。
63.按照板塊構造學說,澳大利亞位於印度洋板塊。中東地區最匱乏的自然資源是水資源。最豐富的資源是石油資源。
64.青藏高原氣候以高原山地氣候為主。日本的氣候具有什麼特點季風性、海洋性。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亞、北非(或中東地區)。
65.日本的四大島中,最大的島嶼是本州。日本以哪種經濟為主加工貿易型經濟。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溝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洋。
66.中亞大部分地區的氣候是以溫帶草原氣候為主。中東地區的主要人種是白種 人。
67.世界上出產黃金最多的國家是 南非。被稱為美國「黃金水道」的河流是密西西比河。68. 世界上針葉林分布最廣的國家是俄羅斯。美國人口稠密的地區是東北部的五大湖地區。造成北美溫帶大陸性氣候范圍廣的主要因素是西部高山的阻擋。
69.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兩側有許多崖壁陡峭、幽深曲折的峽灣,形成原因是冰川作用。五大湖的成因是冰川作用。
70.世界上目前無人定居的大洲是南極洲。日本是一個火山、地震等地質災害多發的國家。是因為日本處在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界處。俄羅斯是地跨歐、亞兩大洲的國家。
71.地形以平原為主的大洲是歐洲。有「冰雪高原」之稱的大洲是南極洲。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南極洲。
72. 南亞的地形分為三大地形區,北部:喜馬拉雅山為主的山地;中部:印度河平原和恆河平原為主的平原區;南部:德干高原為主的高原。
73. 東南亞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馬來群島的氣候特點是終年高溫多雨。世界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沙漠分布於:非洲北部。
74. 1995年~2000年世界人口平均自然增長率是1.3%,亞洲是1.4%,2000年世界總人口是60.55億,亞洲的總人口是36.8億。如果2001年世界增加100人,則亞洲增加的人口數量是66人。
75.在撒哈拉以南地區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是熱帶草原氣候。尼羅河是世界上第一長河,其長度是6600km。當北京時間(東8區)是14:00時,莫斯科(東3 區)應該是:9:00 。
76. 將澳大利亞三大地形區逆時針旋轉900 ,與印度國家地形最為相似。印度最大的工業區分布在東北部。
77. 美國最大的城市是紐約,「汽車城」是指底特律,鋼都是匹茲堡。飛機製造中心是西雅圖。
78.東南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州、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位於馬來半島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從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亞、東南亞各港口的必經之地,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最短海上通道。
79. 被譽為俄羅斯人「母親伏爾加」的河流是伏爾加河,全長3600千米,是歐洲第一長河。航運價值很高。通過運河,該河與波羅的海、白海、黑海、亞速海、裏海相通,稱為「五海通航」。
80. 為了進一步加強聯系在歐洲西部形成了一個區域性的國際組織,叫做歐洲聯盟(簡稱歐盟)。總部設在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是聯合國,總部設在美國紐約。
81 .「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綿羊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從紅海經地中海再到黑海依次經過的運河和海峽是:蘇伊士運河和土耳其海峽。
82. 美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農業發展的條件是:耕地佔世界耕地面積的10%;平原佔全國一半以上;河流較多,湖泊集中,平原地區有豐富的水資源;東部降水多,光熱條件好。
83. 在美國,被稱為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的是位於舊金山東南部的「矽谷」。世界唯一獨自佔有一個大陸的國家是:澳大利亞。
84. 北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地安人。淡水儲量最多的水體南極冰川。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法國發電量中核電的比重高達70%以上。
85.法國的工業很發達,重要工業資源煤、鐵等礦產資源比較豐富。以汽車、飛機製造為主體的工業在世界上佔有突出地位,服裝、食品、醫葯等工業部門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86.美國的三大地形為,東部:阿巴拉契亞山為主的山地,中部:中央大平原,西部:落基山等為主體的山地。
87. 北美外來移民中80%以上的是歐洲人及後裔。 歐洲西部面積最大的國家是法國。俄羅斯森林資源豐富,有世界面積最大的:亞寒帶針葉林。
88.世界上被稱為「火山國」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由於該國地處三大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躍,多火山和地震,這三大板塊是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
89.從大洲與地區看,玉米的原產地是北美洲。南北美洲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 。埃及是一個地跨哪兩大洲的國家:亞洲和非洲。
90.法國巴黎的象徵:埃菲爾鐵塔、凱旋門、羅浮宮。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分布區:亞馬孫平原熱帶雨林區。
91美國城市的籃球隊芝加哥公牛隊,休斯頓火箭隊,西雅圖超音速隊,底特律活塞隊。世界陸地最低窪的地方是:死海沿岸。
92.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各大洲地形特點各異,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是歐洲。造成北美溫帶大陸性氣候范圍廣的主要原因是:緯度和地形。
93.南極地區是科學考察的寶地,我國在那裡建立的第一個科學考察站是:長城站。同被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教徒奉為聖城的是:耶路撒冷。
94.習慣上,被我國稱為「南洋群島」的是指東南亞地區的:馬來群島 。各大洲中經濟最發達的大洲是:歐洲。拉丁美洲指的是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
95.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兩側有許多崖壁陡峭、幽深曲折的峽灣,形成原因是 :冰川作用而成。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是:印度尼西亞。
96.通常所說的波羅的海沿岸三國:拉脫維亞、立陶宛 、愛沙尼亞 。
97.美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是 :東北部地區。北極地區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紐特人(愛斯基摩人)。
初中地理知識復習提綱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的不規則的球體,它的平均直徑為6371米。
2、緯線與緯度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所有的緯線都是圓,可稱為緯線圈;緯線圈的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緯線都指示東西方向。
赤道是最長和緯線,長約4萬千米。它與兩極之間的距離相等,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是地球儀上的零度緯線。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習慣上用"N"作代號;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習慣上用"S"表示。
3、經線和經度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並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叫做經線,也叫子午線。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狀;長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線地球儀上的零度經線叫做本初子午線,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0,以東的1800屬於東經,習慣上用「E」為代號,以西的1800屬於西經,習慣上用「W」為代號。
國際上習慣用200W和1600E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
4、地球自轉與晝夜交替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這叫做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也就是一天。這樣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
5、地球公轉和季節變化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圍繞著太陽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時間就是一年。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總是保持著66.50的夾角。由於地球的公轉,產生了季節的變化。
6、五帶的劃分熱帶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一年之中有陽光直射現象,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多,氣候終年炎熱。回歸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寒帶在北極圈以北和南極圈以南的地區,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極圈是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溫帶在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的地區,一年中沒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比熱帶少,比寒帶多,氣候上的四季變化比較明顯。
7、地圖三要素比例尺、圖例與注記。在地圖上所畫地區的范圍越小,要表示的內容越詳細,選用的比例尺應越大;反之選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圖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8、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 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做海拔。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
9、等高線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每條等高線都有相應的海拔數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10、世界海陸的分布地球上海洋面積佔了71%,而陸地面積僅佔29%。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起來叫做大洲。全部位於北半球的有歐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們習習慣把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脈一線作為歐洲和亞洲大陸的分界線。亞洲和非洲以蘇伊士運河作為分界線。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稱為美洲。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南極洲主要位於南極圈內,四周被大洋環繞。
11、陸地地形 人們把地形分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種基本類型。
山地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巒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條帶狀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兩條由若干條高大山脈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條是橫穿亞歐大陸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另一條是縱貫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脈組成。
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較小,常用「一望無際」來形容平原的坦盪。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
歐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較簡單,分別以平原和高原為主;亞洲的地形則比較復雜,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積廣,平原分布在大陸周圍地區。
12、促使地形變化的力量地球內部所產生的作用稱為內力作用,如地殼運動、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殼活動比較活躍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沿岸的地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脈地帶。來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風、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氣和氣候天氣是一個地方短時間里陰晴、風雨、冷熱等的大氣狀況。它是時刻在變化的。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14、氣溫的變化一天當中,氣溫有時高,有時低。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正午過後(約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一年當中,世界陸地上大多數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氣溫,北半球出現在7月,南半球出現在1月。月平均最低氣溫,北半球出現在1月,南半球出現在7月。一個地方的月平均氣溫最高值同月平均氣溫最低值之差,叫做該地的氣溫年較差。
15、世界氣溫的分布世界氣溫從低緯度向極地逐漸降;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並不一樣。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氣溫還受地勢高低的影響。山地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會逐漸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氣溫約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一般規律: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西岸降水少,大陸東岸多;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17、降水的季節變化全年多雨區:在赤道附近地帶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區:在內陸地區、兩極地區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開羅;夏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東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國北京;冬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義大利羅馬;常年濕潤區:在南、北緯400~~600的大陸西岸,全年受從海洋上吹來的西風影響的地區,各月濕潤,雨量適中,如英國倫敦。
18、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
一、熱帶主要氣候類型
1、熱帶雨林氣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區,全年高溫多雨。
2、熱帶草原氣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乾季和雨季。
3、熱帶季風氣候以亞洲南部、東南部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最為顯著。這種氣候終年高溫,一年中也可以分為旱雨兩季,風向隨季節而變化。旱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乾旱少雨;雨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降水集中。
4、熱帶沙漠氣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這種氣候降水量稀少,終年炎熱乾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溫帶的主要氣候類型
1、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大致以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為界,此線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2、地中海氣候 主要位於大陸西岸的中低緯度地區,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3、溫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內陸地區,冬冷夏熱,氣溫變化大,降水量較少,集中夏季。
4、溫帶海洋性氣候 位於中緯度地區大陸西岸,以歐洲西部分布最廣,溫和多雨,氣溫和降水的年變化比較小。
19、自然資源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水、礦產、森林等,都是自然資源。按其形成的特點,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可再生資源;一類是非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是指在較短時間內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環使用的資源;非可再生資源,是指在人類歷史時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產的資源。
20、土地的利用類型 土地的利用類型可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築用地等類型。
21、土地資源的分布溫帶濕潤的平原地的地勢平坦,氣候溫暖,適宜發展農業,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區。氣候冷濕的亞寒帶地區和炎熱多雨的熱帶地區,保留了大片的針葉林和雨林。熱帶和溫帶半乾旱地區草地面積廣闊,是世界畜牧業的主要分布區。
22、地球上水資源的分布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三種存在形式。陸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澤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種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總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資源中,冰川中儲存的水量最多,現在人們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護水資源,主要途徑有:節約和合理用水,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擴大淡水來源。
23、大自然的總調度室森林有調節大氣成分、凈化空氣、含蓄水源、增加空氣濕度、防風護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們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總調節室」。世界有森林面積40億公頃,主要在以針葉林和闊葉林為主。全球森林資源絕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閱讀全文

與合盛國際與哪個國家交界地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