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韓國人用白紙包壓歲錢寫春聯,他們的春節和中國有何異同
受華夏文明的影響,東亞、東南亞諸國,也都保留了過春節的習俗。
中國人的春節是農歷除夕開始的,貼春聯、放鞭炮、穿新衣、走親戚,好不熱鬧喜慶。
與我們相鄰的韓國,至今也保留了過春節的習俗,只是,他們的春節並不是農歷除夕,而是選擇在「立春」這天。
』韓國春節選「立春」!他們沒學錯,我國古代春節就這么過!
雖然現在韓國廢除漢字已近50年,韓文得到很好普及,但是,迎新的春聯,仍由漢字書寫。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只有漢字的形式之美,與對聯的內容之美相互配合,才能展示奉春聯之美。
㈡ 韓國與中國過春節的同於不同之處
1. 中國除夕包餃子,韓國不包
2. 中國除夕放鞭炮焰火,韓國很少有放的。
3. 中韓都有煙花賣。中國在指定鞭炮市場或代銷點,韓國是在文具店賣,而且沒見到鞭炮,只有小型的煙花。
4. 韓國過年吃年糕湯,中國沒這個習俗
5. 中韓都講究過團圓年。韓國比中國更講究過年回長輩家中團聚,並按傳統禮節行禮。中國現在淡化了許多。
6. 中韓春節都放假。韓國今年放假4天,中國放假7天
㈢ 韓國過春節的習俗與我國相似的有哪些不同的有哪些
1、韓國人講究年三十之前必須回家探親。每年除夕之前,就會出現一幅數千萬大軍流動的回鄉場面。昔日車水馬龍的首爾突然清靜下來;平時高朋滿座的飯店也掛上「連休停業」的牌子,也有的貼上「初×營業」的告示。
2、韓國人十分講究年夜飯自家動手,並在家裡就餐。他們認為春節是祭奠祖先、傳承孝道的大事。除夕吃團圓飯不僅難得,而且象徵了家族興旺。連飯店老闆都說,既然家家戶戶都回家過年,廚師和服務員也不能例外。回家祭祖與開業賺錢相比,還是前者更重要。
3、韓國的年夜飯講究很多,最大的特點是飯菜一律為傳統飲食,而且全部出自媳婦之手。全家要吃「五穀飯」,即雲豆、大豆、小豆、黑豆和大米混合做成的米飯。另外還要做「打糕」,包韓式「饅頭」。主菜除烤肉外,還要擺上十幾種山野菜或泡菜。
4、在韓國,過春節時,最重要的活動是祭祀祖先。春節這天早上,韓國人早早起床,穿好美麗的韓服,祭祀祖先。祭祀時,在寫著祖先名字的靈位上供上各種食物後,子孫們倒上酒然後行禮。向祖先表達子孫們的感激之情,並祈求祖先保佑一年期間的平安和健康。祭祀結束後,才能吃第一餐——米糕片湯。韓國人把春節食品統稱為「歲餐」,米糕片湯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道。
5、祭祀了祖先,晚輩就要給長輩拜年了,長輩要給拜年的晚輩壓歲錢。拜年的順序應是「祖父母→父母→伯父·伯母→叔父·叔母→兄弟」。春節期間,平輩人見面的寒暄是「新年多福」。春節時總有不能回家過年的人或者露宿街頭無家可歸者,政府和市民團體就組織起來為他們過春節,讓他們在春節期間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6、過年韓國人春節往往都要互贈禮物,禮物的范圍很廣,如牛排、黃花魚、傳統點心、健康食品以及午餐肉、香油、蘑菇、柿餅、日用品等等,禮物都要包裹起來,而包裹的顏色以嫩粉色居多。
7、韓國春節一家人湊在一起玩得最多的要算從日本傳進的「花牌」了。據說90%的成年人都會打這種牌。當然有的人也利用春節休假外出旅遊。
㈣ 韓國人與中國人過春節區分
1、稱謂區別
在中國稱為春節,即農歷新年,一年之歲首,傳統上的「年節」。春節的別稱甚多,分別有新春、新歲、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
韓國春節又為「舊正」,與稱新年為「新正」相對應,就是舊歷年的意思。國家規定春節放假三天,是一年中假期最長的。1999年,韓國正式恢復了春節這個節日。
2、餐飲區別
中國春節傳統食物包括臘八粥、年糕、餃子、湯圓、春餅等,吃團年飯前先祭祖或拜神,香燭燒完才開飯。席上一般有雞(寓有計)、魚(寓年年有餘)、蚝豉(寓好市)、生菜(寓生財)、腐竹(寓富足)等以求吉利。
韓國的年夜飯講究很多,最大的特點是飯菜一律為傳統飲食,而且全部出自媳婦之手。全家要吃「五穀飯」,即雲豆、大豆、小豆、黑豆和大米混合做成的米飯。另外還要做「打糕」,包韓式「饅頭」。主菜除烤肉外,還要擺上十幾種山野菜或泡菜。
3、習俗區別
中國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為豐富多樣,有舞獅、飄色、耍龍、游神、押舟、年例、逛廟會、逛花街、燒煙花,也有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等等。
韓國春節一家人湊在一起玩得最多的要算從日本傳進的「花牌」了。據說90%的成年人都會打這種牌。當然有的人也利用春節休假外出旅遊。外國遊客在韓國春節期間可以體驗有著傳統韓國文化特色的跳跳板以及投壺、放風箏等活動,也可以在韓國各地的滑雪場度過白色的春節。
㈤ 現在的韓國也會過春節,和中國的春節有什麼不一樣
韓國舍爾節與中國春節同根同源,卻又有著屬於韓國本國的特色,其諸多習俗是韓國人所偏愛和接受的,這體現出文化的獨特性。盡管韓國的春節在現代社會也受到了諸多外來因素的沖擊,但它始終是韓國最為重要的節日之一,寄託了韓國人對未來的美好嚮往與期盼。
㈥ 中國人和韓國人過春節的方式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中國人和韓國人過春節的方式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大概如下:
一、相同點
1、傳統文化多數一樣
比如:吃團圓飯,上墳祭祖,收壓歲錢等。韓國人也講究回家過年,每年約有3000萬韓國人從韓國各大城市回鄉探親、與家人團聚,並依照傳統祭拜祖先等,這幾乎佔了總人口的60%。韓國人也不例外!也要通宵去火車站排隊,只為求得一張回家的火車票。
長輩回家也要給小輩發壓歲錢。韓國職場人士今年預計平均每人要發放16.9萬韓元的壓歲錢,將近1000元人民幣,實際情況因年齡大小、是否結婚以及性別而不同。
2、拜年
中國一般過年時都會親戚之間進行拜年,一般晚輩向長輩行禮。正月月朔是韓民族最大的節日。新年習俗中最緊張的一項即是賀年。在先拜過先人之後順次向祖怙恃、怙恃、親戚晚輩、鄰居鄰人的晚輩賀年。來賀年的人如果大人,則要以酒和食品相待。如果小孩子則要給壓歲線。這一天,不管是誰相互晤面,都要說賀年話,如"過年好!"、"祝賀發達"、"祝您安康"、"往年肯定要考上大學"等,這也叫祝願。新年這一天要預備祭奠桌和年飯以歡迎前來賀年的主人。
3、結婚問題
韓國年輕人回家也要被長輩被問東問西、逼婚、逼相親的,不知道對單身狗要造成多少點傷害。
4、有相關慶祝活動
二國在這方面民間都有安排一些娛樂性的活動,比如廟會,唱戲等。
韓國各地為歡度新年,都會舉辦各種迎新年民俗慶典活動。特別是首爾南山韓屋村的傳統建築、韓國民俗村內的茅屋農舍、老牛拉車、紡車、草編等,好像是韓國歷史的化石,吸引著各地遊客。
在街頭慶典活動中,吹吹打打的韓國傳統民間舞蹈「五穀舞」是不可缺少的,不但以此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還有著祈願來年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的意思。
二、不同點
1、春節祭祀時間
中國人一般是在年前就把祭祖的事做了,有的在小年,有的在大年30前。韓國人一般是在初一進行祭祖。
2、過年就餐
中國傳統年夜飯為餃子,而韓國則沒有,但主要也是以自己家人做的為主。
韓國人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預備許多糯米打糕,分贈鄰人和親朋。從這種風俗中發生了"吃打糕過年"的說法。聽說米糕含有懇切、愛心和孝心之意,意味新的一年團聚美妙。春節最緊張的運動是祭奠先人,以惦記祖宗之德,承襲祖先之志。其祭祖順序嚴厲,僅供桌的擺法就有"魚東肉西"、"頭東尾西"、"紅東白西"、"棗栗梨柿"、"生東熟西"、"左飯右羹"等規制。祭祖終了後晚輩要向晚輩賀年。家有喪事或服三年喪者則不賀年。
3、放假時間不同
中國法定一般放假7天,相對長。而韓國法定化休只有3天。
在韓國,「農歷新年」是僅次於中秋節的第二大節日,全國放假3天,這也是全年最長的法定假日。新年期間,全家團圓、祭祖、拜年、敬神禮佛以及各式街頭慶典,仍然以韓國傳統的民俗特色完整傳承著。
除夕─新年,1月1日、2日為國度規則的公休日。國歷正月月朔/民風日─也稱陽歷新年,以祭祖的家庭儀式、特製的食品、傳統游戲來慶賀。百口人聚會,親友摯友間相互賀年歡度佳節。
源新浪
㈦ 在春節 韓國風俗哪些與中國不同
春節在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朝鮮也是重要節日。朝鮮的過年風俗和中國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但又富有本國特色。
朝鮮人在臨近新年時屋裡屋外都要打掃干凈,在家裡貼上動物年畫,並穿上傳統服裝。過年時,全家人聚集一堂祭祀已故祖先,接著依次向長輩跪地行大禮拜年,然後開始走訪村裡尊長、親戚和老師,給他們拜年。受拜的長輩會給孩子們蘸豆果或壓歲錢作為「禮價」,給大人以簡單小吃作為還禮。同輩之間也互相祝賀新年,叫做「德談」。
朝鮮人過年的飯菜十分豐盛。跟中國人過年吃餃子不同,朝鮮人最重要的過年食品是年糕,年糕湯被看成是不可缺少的食品。朝鮮人把大年初一叫做「年糕湯祭祀」,問孩子們年齡時,也問「你吃了多少碗年糕湯呀?」過年除了吃年糕、蒸糕、片糕等,還要吃烤肉、糖果和各種煎餅,喝柿餅汁、蜜糯湯、燒酒等。朝鮮人說「歲酒不溫」,因為在大年初一這天,他們喝酒一定不能喝溫過的,據說這是為了防止人們飲酒過量。
全家人歡聚一堂吃完年節飯菜後,還要到戶外進行年節游戲。年節游戲主要有跳板、風箏、冰車、風車等。婦女要玩跳板,有一個說法是:「大年初一跳跳板,一年腳掌不扎進刺兒」。孩子們則放風箏,在風箏上寫自己的願望,然後把風箏放得越高越好。
㈧ 韓國春節的風俗與我國春節的風俗有什麼不同
韓國春節的風俗與我國春節的風俗不同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拜年:
中國人與韓國人到春節時都有拜年的習俗,但是兩國在拜年的細節上有所不同。首先是拜年的順序不同。中國人給父母或其他長輩行禮後,對其他人只是鞠躬或是問候「過年好」。對長輩拜年時沒有固定的順序,只要從年齡大的開始就可以。
拜年這一傳統習俗在韓國稱之為「歲拜」,祭祀結束後便按兒子、兒媳、孫子孫女、孫媳的順序來給長輩行大禮,問候新年,歲拜的叩頭姿勢也非常講究。未成年人給長輩行禮,長輩並不還禮,而成年人給長輩行禮時,長輩一般會點頭還禮。
長輩還會給小孩子壓歲錢,不同的是,在中國人們認為紅色代表喜慶,將壓歲錢裝入紅色的信封,而在韓國則用各種顏色的信封來裝壓歲錢,韓國人喜歡白色,所以很多人會選擇用白色信封。另外,在拜年的時間上也有所不同,在韓國只有除夕和大年初一進行歲拜,而中國的拜年則是從除夕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
二、風俗活動:
在中韓兩國,春節期間的風俗活動有著很大的差異。在中國,舞獅、舞龍、扭秧歌、踩高蹺、貼春聯、放鞭炮是春節特有的民俗活動,其中春聯與鞭炮最具代表性。春聯來源於驅鬼的桃符,而現代的春聯更多地表達了吉祥與祝願。春聯體現了中國獨特的書法藝術,其在唐代產生,在宋代流行,在明代普及,後來流傳至韓國。
韓國至今仍有貼春聯的風俗,只不過多數將貼春聯的日期選擇在立春之日。韓國的風俗活動有花圖、跳跳板、趕「夜光鬼」、看春節特別節目等。傳說初一晚上夜光鬼會到各家各戶試穿每個人的鞋,遇到合腳的就帶走,如果誰丟了鞋,可就要交霉運了。為防止鞋子被帶走,人們大都將鞋放在屋子裡,同時放置篩子或簍子。
三、祭祀:
在中韓兩國的傳統社會中,人們的行為強調禮儀,禮儀的基本精神是誠、敬、愛,即強調真誠之心、恭敬之心與仁愛之心,祭祀能很好地體現這種根本精神。所以在古代社會,中國人和韓國人在過春節時一定會祭祀。中國歷代春節均有祭祖之習俗。但隨著時代的變化,現在的中國人更傾向於清明祭祀或者祭日祭祀。中國春節更強調預示春之開始,慶賀結束了嚴寒的冬日迎來溫暖的春日。
在韓國,春節是祭拜祖先之日,以對祖上的崇拜與孝思想為基礎,是祖上神靈與子孫共度節日的神聖時間。在大家庭中,以高祖父為中心,每代分家之後,其直系後代聚到一處祭拜。祭祀的程序嚴格按家譜排序,按輩分及年齡的大小依次向祖先敬香、敬酒、鞠躬、扣頭,感謝祖先的恩澤,並祈求庇護。
從祭祀供品來看,中國一般使用三牲(一塊豬肉、一隻雞、一條魚)、四果(四季應時水果)、清茶、飯菜和酒。韓國一般使用蔬菜、水果、湯、米飯以及油炸的食品,其擺放規則極其嚴格,有「紅東白西」、「頭東尾西」、「生東熟西」等講究。
四、飲食和服飾:
中韓兩國在春節飲食文化與服飾文化上有很大的差異。中國人很重視團圓,除夕這一天家人們偷快地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春節食品種類繁多,其中餃子是最具代表性的食品,一般在除夕子時吃「餃子」為「交(餃)子時」之意,蘊含著「吉祥、喜慶、團圓」,另外餃子形似元寶,也有「招財進寶」的寓意。
韓國的春節食品稱為「歲餐」,韓國春節的重頭戲不在除夕而在初一,大年初一不能睡懶覺,要起大早祭祀然後吃「歲餐」,韓國最具代表性的春節食品是「年糕湯」,這是用圓圓的米糕片做成的湯。韓民族素有「白衣民族」的美稱,人們喜歡白色,崇拜太陽,認為白色代表純潔,而太陽則象徵著光明。
春節時,中國人雖然有傳統服飾,但並沒有在春節時一定要穿傳統服飾的傳統,只要穿新衣服或是干凈的衣服即可。相反,韓國人則很重視傳統服飾,認為一定要穿韓服。
㈨ 韓國春節哪些風俗跟我們不相似
吃得不一樣,禮儀不一樣!在韓國最重要的日子不是春節是八月十五,他們沒有陰歷陽歷之分所以八月十五最重要,其次是元旦最重要,元旦你可以查一下kbs歌謠,然後是春節,春節只放假三天,而且都會從首爾回到老家過節,街上基本上沒有人,有的連店鋪都不開!他們叫中國100元為大紅幣。
中國人的春節也是韓國人的春節,是同一天。但韓國春節的傳統風俗與中國有區別。在韓國,春節是僅次於中秋節的第二大節日。
春節在韓國叫「舊正」,也就是農歷新年。「舊正」在韓國是僅次於中秋節的全民族節日。每逢春節,全國都沉浸在一片喜悅和祥和的氣氛之中。
過春節時,最重要的活動是祭祀祖先。韓國人祭祖有嚴格的說法,僅供桌的擺法就有「魚東肉西」、「頭東尾西」、「紅東白西」、「棗栗梨柿」、「生東熟西」、「左飯右羹」等規則,祭祀的程序也很嚴格。
每年春節一到,韓國婦女都穿上漂亮的民族盛裝,從早到晚都要在廚房裡忙活,嫁到韓國的外國姑娘也要同韓國婦女一樣從早忙到晚。
祭祀了祖先,晚輩就要給長輩拜年了,長輩要給拜年的晚輩壓歲錢。春節期間,平輩人見面的寒暄是「新年多福」。春節時總有不能回家過年的人或者露宿街頭無家可歸者,政府和市民團體就組織起來為他們過春節,讓他們在春節期間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韓國人春節往往都要互贈禮物,禮物的范圍很廣,如牛排、黃花魚、傳統點心、健康食品以及午餐肉、香油、蘑菇、柿餅、日用品等等,禮物都要包裹起來,而包裹的顏色以嫩粉色居多。
韓國春節的第一道風景是「歸省」———回家探親。每年除夕之前,就會出現一幅數千萬人大流動的回家探親壯觀場面。昔日車水馬龍的首爾,突然清靜起來,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馬路上成串的汽車,變得稀少了許多。然而,在全國各條高速公路上,在各機場、火車站、汽車站里,卻是人山人海。人們利用各種交通工具,趕在大年初一之前回到故鄉。韓國是一個汽車發達的國家,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汽車,每逢春節,300多萬輛私家車,擁擠在各條高速公路上,形成數百公里長的車流。此時,韓國交通台是最忙碌的,不斷報道路況,引導車流,以便讓歸心似箭的人們早一點歸省全家團聚。
大年初一,最鄭重而庄嚴的禮儀是「祭禮和歲拜」。這是春節的核心內容,也是最具特點的第二道風景。在房屋的正室上方,擺放著祖宗的畫像。供桌上擺著各式供品,物品擺放規則極其嚴格,有「魚東肉西」、「頭東尾西」、「紅東白西」、「生東熟西」、「左飯右羹」等講究,供品還有「棗栗梨柿」、「米糕片湯」等。祭祀的程序嚴格按家譜排位,全家身著傳統民族服裝,依次向祖先鞠躬磕頭,祈求祖宗創下的家業興旺發達。
祭禮完畢後,全家才能吃大年初一的第一餐,而這一餐必須是「米糕片湯」。韓國人把春節食品統稱為「歲餐」,「米糕片湯」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第一餐。韓國米糕用大米粉製成,經壓製成圓柱形後再切割成圓形片狀,類似中國的水磨年糕,只是形狀不同。韓國朋友對記者說,古代的韓國人崇尚太陽和清潔的白色,白色的小圓狀米糕片既代表太陽,同時也象徵著辭舊迎新,一切從新開始。正月初一早晨吃「米糕片湯」寓意著迎接太陽的光明和萬物更生的純潔。「米糕片湯」的湯,韓國人也很講究,古時是用山雞湯,如今則用牛肉湯或雞湯。「米糕片湯」里,各地區根據生活習慣不同,有的加點蘑菇、蔬菜,也有放入韓式「饅頭」的。所謂「饅頭」是帶餡的「餃子」,因為在韓國把「餃子」稱為「饅頭」。
吃罷「米糕片湯」,隨後要舉行「歲拜」,家中晚輩向父母長輩拜年磕頭,感謝父母養育之恩,祝願父母健康長壽。此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壓歲錢」多少根據家庭經濟狀況而定。韓國朋友介紹說,這種祭禮和歲拜之所以延續千年,關鍵是韓國崇尚儒教,視「忠、孝、禮」為家族之「魂」,世代相傳。「歲拜」之後,全家出動,要到祖先的墓前掃墓,以緬懷祖先的恩德。
韓國春節的第三道風景,是洋溢著傳統風情的全家樂:春節期間要進行歲妝、歲畫、福笊籬、趕夜光鬼等。見面拜年的第一句問候是「新年多福」。在娛樂游戲上,韓國家庭最喜歡玩的是「擲木四」和「花牌」(相當於中國的擲色子和撲克牌)。此外,每個家庭還會准備蜜糯油果、桂皮湯、八寶飯和肉片等食品接待前來拜年的親朋好友。韓國人春節也有互贈禮物的習俗,禮物主要以食品為主,例如牛排、黃花魚、傳統點心等。禮物包裝也有特點,大都是用粉色四方形綢布包紮,給人一種喜慶之感。春節前,各地商場競相推出特色禮品,招攬顧客,價格也隨著行市見漲。韓國人的年夜飯講究自家動手,在家中就餐,幾乎沒有在飯店吃年夜飯的。春節期間,幾乎所有飯店都關門停業。近年來,許多海外打工者來到韓國,為讓外國人能夠體驗韓國春節的歡樂,政府和一些民間團體也組織他們一起過春節。
韓國既是一個非常遵從傳統的國度,同時也是一個現代化生活快節奏的國家,春節讓人們從都市的喧囂繁忙中暫時解脫出來,在家鄉祭祖祈願家庭平安的時候,得到的是一種心靈上的滿足。難怪韓國朋友說,「舊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