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韓國資訊 > 韓國國會成員有哪些人

韓國國會成員有哪些人

發布時間:2022-06-09 21:02:04

Ⅰ 韓國國會的組織結構

組織體系
韓國會分為兩種組織體系:一是由國會議員組成的會議組織,包括1名議長、2名副議長、全體會議、各委員會等;二是國會專職辦事機構,如正部級的國會事務處,下設新聞官、監查官、法制室、管理局、國際局等,另有國會圖書館、國會預算政策處、國會立法調查處等3個副部級單位。
常設、特別委員會情況
1.常設委員會,是國會的常設機構,負責提出議案或接受請願,審查並收集有關資料而進行立案。常設委員會人數由國會的規章決定。委員會委員不得兼任其他常設委員會委員。常設委員會委員長在各委員會成員中選舉產生,任期2年(信息委員長任期4年)。委員長負責掌握程序,維持秩序並代表該委員會。各種議案和請求須交由常設委員會審查。韓國會下設16個常設委員會:國會運營委員會、法制司法委員會、政務委員會、企劃財政委員會、外交通商統一委員會、國防委員會、行政安全委員會、教育科技委員會、文化體育觀光放送通信委員會、農林水產食品委員會、知識經濟委員會、保健福祉家庭委員會、環境勞動委員會、國土海洋委員會、信息委員會、女性委員會。除信息委員會外,各常任委員會下設3個常設分組委員會。
2.特別委員會,是為審查被認為需要進行特別審查的案件而在必要時設置的機構,一旦案件審理結束,委員會即告解散。韓國會有兩個長期性的特別委員會:預算決算特別委員會和倫理特別委員會。所謂倫理特別委員會,是負責議員的資格、道德審查以及處理有關懲戒事項的常設機構。若沒有大會交付的案件,特別委員會不能自行審議議案。
議長職權及現任議長簡歷等
議長代表國會,全面負責國會工作,主持全體會議。副議長協助議長工作。議長缺席時,由副議長代為主持會議。議長和副議長通過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產生,得票超過半數才能有效,任期均為2年。一般來說,執政黨壟斷議長職位(當選議長後需放棄黨籍,以保持中立),執政黨和第一在野黨分獲一名副議長職位。

Ⅱ 韓國國會

韓國國會通過全民選舉產生,有議員299名,任期4年。其中全民選舉的議員佔三分之二,即有224名議員是通過全民選舉產生的,75名議員是按比例分配的。所謂比例分配,就是按比例分配給在直接選舉中獲得5個或5個以上席位的政黨。這些按比例分配的議員又稱作「全國區議員」。

韓國國會 Korean National Assembly 【國會簡史】1945年,李承晚成立了韓國的「第一共和國」。1960年,李承晚被韓國人民趕出了韓國,張勉建立了「第二共和國」,推行英國式的議會內閣制。總統的權力是象徵性的,行政權掌握在以總理為首的內閣手中,內閣集體向下院負責,這也是韓國政憲史上惟一的「兩院制」。 韓國的第一部憲法於1948年7月17日頒布實施。根據當時的憲法規定,每人以全民選舉為基礎的地方政府都有地方自治權。但是,當時由於韓國人民一致反對美國支持下的個人獨裁統治的斗爭不斷,危機四伏,憲法根本就沒有得到實施。 1961年5月16日,朴正熙搞軍事政變接管了政府,成立了「軍事革命最高建國委員會」。他直接掌管政府的立法、行政和司法大權,並對第一部憲法進行了修改。1963年舉行了「大選」,建立了「第三共和國」。根據「第三共和國」憲法,行政權力集中於總統之手,總統作為陽高行政首腦領導國務會議。1972年11月,朴正熙為了連任總統,又對憲法進行了修改,推出了鞏固自己地位的「維新憲法」。 1980年8月16日,全斗煥通過軍事政變上台。並於同年10月27日頒布了新憲法,將總統的任期由原來的5年延長到了7年。到1985年2月的國會選舉後,反對黨開始強烈要求修改憲法,要求總統的選舉由過去的間接選(通過選舉人團選舉總統)改為直接選舉。盡管遭殘酷鎮壓,但斗爭從未中斷過。到1987年6月29日,全斗煥指定的總統接班人盧泰愚被迫同意進行廣泛的政治改革,其中包括修改憲法,使韓國歷史第一次出現了在修改憲法問題上達成了超越黨派的共識。 【國會的構成】韓國國會是由國民選舉出來的國會議員所組成的代議機關和立法機關,具有制定國家法律,監督國家行政和審議國家財政預算等權力。 1948年5月10日,在聯合國的監督下,韓國由公民直接投票選舉產生了制憲國會議員,韓國國會的歷史便從此開始。在從1948年5月到1996年3月的40多年間,韓國國會歷時十四屆。每屆國會存在的時間平均約3年。 國會按職能分另設立各種委員會。韓國國會有兩種委員會,一是國會常設委員會,二是特別委員會。常設委員會是國會的常設機構,負責提出議案或接受請願,審查並收集有關資料而進行立案。特別委員會是為了審查被認為需要進行特別審查的案件而在必要時設置的機構,一旦案件審理結束,這個特別委員會也就被解散。因此,這樣的特別委員會也被稱作一般特別委員會。現在又設立了長期性的特別委員會,它們分別是預算決算特別委員會、倫理特別委員會。所謂倫理特別委員會,是負責議員的資格審查、倫理審查以及審查有關懲戒事項的常設機構。若沒有大會交付的案件,特別委員會不能自行審議議案。 韓國國會按職能分設若干個常設委員會,它們是法製法務委員會、外務委員會、內務委員會、財政委員會、經濟科學委員會、國防委員會、文教體育委員會、文化公報委員會、農林水產委員會、商工委員會、保健委員會、勞動委員會、行政委員會、交通遞信委員會、建設委員會和運營委員會。 此外,國會還有專職的工作班子,如記錄局、管理局、公共關系與議會間事務局、國會工作人員培訓所、國會圖書館、立法研究局、提交與辦理局以及海外公報局。這些班子的全體工作人員約有2000餘人。 常設委員會的主席在各委員會成員中選舉產生。常設委員會人員數目由國會的規章決定。委員會委員任期兩年,不得兼任其他常設委員會成員。委員會主席受權掌握工作程序,維持秩序,並代表他領導的委員會。各委員會召開會議時,就成了調和執政黨與反對黨之間意見分歧的主要論壇。 在國會提出議案,可以是由政府提出,或者在有20名(含20名以上)議員附議的情況下,由1名議員提出。提出需要採取預算措施的議案必須有30名或30名以上的議員附議。一項議案提出或者提交以後,由議長交給有關委員會考慮。為了進行廣泛的審議,委員會可以成立由它管轄的小組委員會。在徵得議長同意的情況下,委員會可以舉行公開聽證會來審查預算案和其他重要議案,如果是涉及專業知識的議案,可以徵求有關人士或專家的意見。 委員會就議案作出決定後,必須把決定報告國會全體會議。被否決的議案可以不提交全體會議,除非議長要求由全體會議處理。全體會議可以對委員會通過的議案進行修改、否決、批准,或者退回該委員會。 【國會的許可權】國會選舉議長一名,副議長兩名,他們的任期為兩年。議長主持全體會議,代表國會全面負責國會的一切工作。副議長協助議長工作。根據憲法規定,如果議長缺席時,由副議長主持會議。但在通過或表決某個議案時,則必須由議長主持。由於韓國國會是執政黨和反對黨尖銳斗爭的主要場所,議長和副議長產生過程也是各黨斗爭最激烈的時候。一般來說,執政黨壟斷議長職位,反對黨只能獲得副議長的職位。議長和副議長的選舉採用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得票超過半數才能有效。 反對黨和執政黨在國會的斗爭表現不是在議員個人,而是在以議會黨團為中心的黨派之間進行的。這種議會黨團在國會被稱作「交涉團體」。交涉團體是指同屬於一個政黨的議員在國會內組成的一個派別。為了有利於斗爭的統一性,一個政黨由議員組成的交涉團體中進行交涉。根據國會組織法規定,每個擁有20名或20名以上議員的政治團體(黨派)都可以組成一個交涉團體(也被稱作談判小組)。一般來說,各黨派的交涉團負責人由該黨選出的「院內總務」擔任。院內總務一般由該黨總裁任命。院內總務在國會主管本黨事務,如選派該黨在國會的常任委員和特任委員,指定該黨在國會的發言人等。 憲法賦予國會的主要職能有立法權、財政審議權、外交和戰爭權、人事權、監督權、彈劾權。 國會有權對國家政務進行監督和控制。主要有:對總統實行的緊急財政、經濟處理命令及緊急命令有批准權;可以要求總統解除所宣布的戒嚴令;總統進行一般赦免也須經國會同意。 如果總統、總理、內閣成員、各部長官、憲法法院成員、法官、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的成員、監察院的成員或者法律規定的政府其他官員被認為在履行職責時違反了憲法或者其他任何法律,國會有權提出強劾動議。彈劾動議必須由國會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以上的議員提出,而且必須經國會多數通過才能生效。彈劾總統的動議必須由多數議員提出。一旦彈劾議案成立,受彈劾者必須中止行使權力,直至彈劾過程結束。彈劾的效力限於解除公職,然而也不免除被彈劾者的民事或刑事責任。 國會有權審批有關互助或共同安全的條約,有關國際組織的條約,有關商務、捕魚及和平的條約,有關給國家或人民造成財政負擔的條約,有關外國武裝力量在韓國領土上的地位的條約,以及有關立法問題的條約。國會有批准對外宣戰、向國外派遣武裝力量或在本國境內駐扎外國軍隊的權力。 國會有權審查國家事務或者調查國家事務中的特定問題。在國會或者國會的委員會提出要求的情況下,總理、國務委員以及行政部門的代表必須到國會回答問題。國會有權通過動議,建議總統解除總理或國務會議任何成員的職務。解除行政部門官員的職務的動議案須由國會三分之一三分之一以上的議員提出,並由半數以上議員通過。國會有權決定一些重要職位的人選。如大法院院長、憲法法院院長、監察院院長大法官的任命,都須獲得國會的同意。根據規定,在憲法法院法官9人及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9人中,國會有權分別決定其中的3人,另外6人則通過總統任命或協商選舉產生。 【國會的議事規則】國會大會的法定人數是全體議員的四分之一以上。國會大會按議事日程進行。議事日程是根據開會時間、付議案件及其順序,由議長同國會管理委員會協議後產生。議事日程的制定由具有議事整理權的議長掌握。但為了順利地進行議事,議長通常以各交涉團體的院內總務為委員的國會管理委員會協商後制定。 根據憲法規定,需要由國會會議決定的重要議案和其他議案有:法案、預算案、預備費支出的承認,條約、宣戰公告、向外國派遣軍隊及對外國駐軍的同意或反對,以及憲法修正案、彈劾、追訴等。正如前面所述,議案可由議員、政府、委員會發起或提出。議案中,能由議員提議的有法案、決議案、建議案等,預算案、決算案、條約等議案只有政府具有提議權。議員要提議法案或其他議案,至少要有包括提議者本人在內的20人以上的贊成者。對國務總理或國務委員的解職建議案或彈劾總統的提議或憲法修正案的提議,要有過半數以上的議員的贊成。但在實際執行中,一般動議只要有兩名以上議員的贊成即可。案件提出事,議長將其印發給議員,在向大會報告的同時,將其交付有關委員會,作為其議決的判斷資料進行事前審查。 預算案和決算案由各常設委員會進行預備審查。政府每年9月3日前向國會提出決算,10月3日前提出下一年度的預算案,在交付所屬常設委員會、經過預備審查後報告議長。議長在預算案和決算里加上常設委員會的預備審查報告書,回復預算決算特別委員會,審查結束後交大會表決通過。 各委員會審查完畢的法案要回復給法制司法委員會進行體系化的審查。所謂體系審查,就是審查法律案內容是否違憲,有沒有與有關法律相抵觸,條款本身有無矛盾之處。 大會的案件審議程序分經過和未經過委員會審查的案件而不同。經過委員會審查的案件要有委員長的審查報告、質疑、討論、表決程序;未經過委員會審查的案件要有提案者的宗旨說明、質疑、討論、表決等程序。 【國會會議】國會會議分定期和臨時會議兩種。定期會議根據憲法規定每年召開一次,臨時會議可以根據總統或者四分之一以上議員的要求召開。定期會議的時間不得超過100天,臨時會議不得超過30天。但是歷屆國會開會的時間都大大延長或者少於規定的時間。 如果總統要求國會召開臨時會議,他必須說明會議的期限以及要求召開會議的原因。根據總統要求召開的臨時會議,在規定的期間內只討論總統提出的議案。 定期會議從每年的9月10日開始。因為韓國的財政年度是從每年1月1日開始執行,在這一時期內召開國會會議,主要任務是審議下一個財政年度的國民預算案。 國會會議必須有一半以上的議員出席才能舉行。凡是在國會會議上審議的議案,必須得到過半數議員的同意才能通過。如果未能過半數,就被視為遭到否定。根據憲法規定,國會會議可向公眾開放,也就是說,當國會開會時,公眾可以去旁聽。但在韓國政憲史上從未實行過這一規定,因為這樣做必須得到過半數議員的同意或議長認為有必要時,才可以決定是否允許公眾旁聽。 國會通過的有關政府部門的議案,由議長送交政府。總統有權否決國會通過的法案,但必須向國會提出再議的要求。若在15天內總統不公布,也不要求再議時,那麼,該法案的法律地位就得到確認。如果此後的5天之內總統仍不公布,可由國會議長頌。 【國會與總統的關系】韓國的總統是「行政部門之巔」,行使國家元首的職能。總統任期5年,任何人不得謀求連任。這種單任制是防止任何個人長時間控制政府權力的一種保證。在總統因突發事件喪失能力,或突然去世的情況下,總理或國務會議成員根據法律規定暫行總統職責。 總統在所有行政職能方面擁有最高權力。在現行的政治制度下,總統有6項主要職能:第一,總統是國家元首,在政府系統和對外關系方面是整個國家的象徵,代表整個國家。除了尋救和平統一這項獨特責任外,總統還有保護憲法的責任。第二,總統是首席行政長官,因而要執行由國會通過的法律,發布執行法律的命令和法令。第三,總統是武裝力量總司令。在軍事政策方面有廣泛的權力,其中包括宣戰權。第四,總統是全國性主要政黨的領袖。第五,總統是對外政策的制定者。第六,總統是首要決策者和首要立法者。他可以向國會提出立法議案或者以書面形式向議員說明他的觀點。總統不能解散國會,而國會卻能夠通過彈劾程序使總統最終向憲法負責。 此外,在發生內亂、外部威脅、自然災害、嚴重的財政或經濟危機的時候,總統擁有處理國家緊急情況的廣泛權力。在出現這些情況時,只有在維護國家安全或社會治安與秩序所需要而又無時間等待國會開會的情況下,總統才能採取最低限度的必要的財政和經濟行動,或者發布有法律效力的命令。但是,總統事後必須通知國會並得到國會的同意。如果他不能做到這一點,總統發布的措施將失去法律效力。總統還有權在發生戰爭、武裝沖突或類似的國家緊急情況時,根據法律的規定宣布處於戒嚴狀態。然而,行使這種緊急權力必須得到國會的批准。總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與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相互制約,以防止獨裁專制和濫用職權謀私利。 【國會與政府的關系】在國會與政府的關系中,最重要的是國會的國政監察權和國政調查權。國會為了發揮自身的職能,握有國政全面監察或有關特定的國政事案的調查權。國政監察以所有國家政務為對象進行。國政調查根據特定的事案,不定期地或隨時進行。 國政監察是從韓國成立之時起到1972年第三共和國期間實施的。到了實行「維新體制」的第四共和國,國會對政府的國政監察權被廢除了,削弱了國會的許可權,取消了對政府的牽制措施。1975年7月26日修改的國會法,又恢復了國政監察權。 國政監察和國政調查權是為了行使憲法規定的國會許可權,在必要的范圍內就立法事項、財政事項、行政事項、司法事項及國會內部事項進行全面調查。能夠實施國政監察的對象機關由法律明文規定,國會常設委員會不經大會的議決能夠自主選定的機關有政府的院、部、處、廳局等中央行政機關和法院、憲法法院、監察院、國家安全企劃院、檢察廳、陸海空軍等。國政監察由所管常設委員會分別具體實施,時間是從每年定期國會會議的第二天起的20天之內。 在國會和政府的關系中,賦予國會的第二項許可權是質詢權。國會有權質問全部國政或特定事案,可要求國務總理、國務委員出席國會會議,回答議員們的質問。這樣做旨在使國會和政府間的關系更加密切,以便有效地制定和執行政策,保障國會的評判功能和監視功能。另外,為了質問有關特定事案,可以要求大法院院長、憲法法院院長、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長、監察院長出席。但國會不能要求總統出席聽證會。對他的出席要求,要有20名以上的議員提議並經大會決定。要求質問的議員事先必須用質問專用紙將質問的內容提出來,在質問前的24小時前送交政府。 國會在和政府的關系中所擁有的第三個權力是彈劾追訴權。彈劾的原由是以總統為首的政府高級公務員和法官在執行職務時違背憲法和法律。就任前的行為或與執行職務無關的行為不構成彈劾理由。國會一旦形成彈劾決議,就將決議回復給法制司法委員會進行調查。司法委員會的委員長向憲法法院所提出的追訴決議書得到過半數議員的贊成時,就算通過彈劾案。 國會對政府執行的第四個許可權是對總統任命的國務總理、大法院院長、憲法法院院長、監察院長的任命的同意權與否決權。在一般情況下,執政黨佔有國會多數席位時,總統的任命一般都能通過。一旦執政黨處於劣勢時,反對黨議員都要提出對個別人選的否決案。 【國會與國民的關系】國會是全體國民的代表機構。因此,國會的作用中就必然包括把國民的意見和希望向國家權力機關反映出來。在韓國,這種保障被稱作「國民請願制度」。根據憲法規定,全體國民按法律規定有向國家機關用文書提出請願的權利,國家有對請願進行審查的義務。請願是國民對國家各機關表示一定的意見或希望,不一定非得只在國民的權利或利益受到侵害時才進行,而是可以針對機關的所有事項進行請願。 請願必須經過國會議員一人以上的介紹提出,並經過有關委員會的審查。請願在沒有特殊理由時,應在90天以內進行審查。審查由委員會組成負責請願審查的小委員會進行。請願中的事項有應由政府處理的,也有應由政府採取措施的。這些情況經過審查,交國會大會附議,大會採納的請願中,應由政府處理有就轉交政府,政府處理後要報告國會處理結果。 請願是國會為了聽取國民要求而實行的制度,但實際上形成請願的情況極少。歷屆國會接受和處理請願的情況是,從制憲國會到第十三屆國會,共接受4155件請願案件處理了2578件,處理率為62%。然而,處理的2578件中的大多數屬於不呈大會附議而廢棄,1577件在一屆國會任期內未處理而自動廢棄。第十三屆國會期間接受的請願被採納的只有170件,採納率僅為4.1%。

Ⅲ 朝鮮和韓國的領導人叫什麼請多舉幾個

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防委員會委員長、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正日 (Kim Jong Il) ;國防委員會第一副委員長趙明錄(Cho Myong Rok) ,1998年9月任職;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金永南(Kim Yong Nam) ,2003年9月當選;總理朴鳳柱(Pak Bong Ju) ,2003年9月當選。

韓國總統盧武鉉 (Roh Moo-hyun),2002年12月當選,2003年2月宣誓就職.前總理李海瓚(Lee Hai-chan),2004年6月就職,2006年3月辭職;總理韓明淑(Han Myung-sook),2006年4月任職;國會議長金元基 (Kim One-ki),2004年6月當選。

Ⅳ 韓國國會的議員選舉

選民資格等
凡年滿19周歲的韓國國民,除根據《公職選舉法》等法律規定被停止、剝奪選舉權或其他特別規定者外,均享有國會議員選舉權。享有選舉權者須按照選舉法有關規定,參加選民登記,以獲得選民資格。選民名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在本選區內的公民被列入選民名單,就表明他享有法律賦予的選舉權;未被列入名單,就表明他不享有或不能行使選舉權。選民在投票時一票兩投,即在投票時可同時選擇支持的選區國會議員候選人及支持的政黨。
候選人資格及產生辦法等
凡年滿25周歲的韓國國民,除根據《公職選舉法》等法律規定被停止、剝奪被選舉權或其他特別規定者外,均享有國會議員被選舉權。
要成為國會議員候選人須得到政黨或選民的推薦。具體而言,政黨根據各自黨章等規定,通過競選確定黨內候選人,或根據黨內競選者書面協議,以輿論調查的方式代替黨內競選確定候選人。根據規定,各黨每個選區最多推薦一名候選人,比例代表國會議員候選人數可超過既定議席數(韓國會議席為299席,其中選區議席245席,比例代表議席54席)。在推薦選區國會議員候選人時須遵守民主程序,其中政黨在國會議員換屆選舉中推薦選區國會議員候選人時,每100名中盡可能安排30名以上女性候選人;推薦比例代表國會議員候選人時,應確保每100名中有50名以上女性候選人,且候選人順序中的單數序號須為女性候選人。無黨派人士由所在選區300至500名選民聯名推薦,可參加國會議員競選。
按照選舉法有關規定,政黨推薦的候選人本人向管轄選區選舉管理委員會提交登記申請書和該黨代表簽名、按手印的推薦書。政黨還需提交比例代表國會議員候選人順序名冊。無所屬國會議員候選人需提交登記申請書和選民聯名簽字、按手印的推薦書。另,各候選人須向管轄選區選舉管理委員會繳納1500萬韓元保證金。
選區國會議員選舉中,該轄區選舉管理委員會根據有效得票多者決定當選,如最高得票者為2人以上時,由年長者當選;比例代表國會議員選舉中,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將有效得票率超過3%或獲5個以上選區議席的政黨確定為「可分配議席的政黨」,並根據有關政黨得票比率(各「可分配議席的政黨」有效得票在所有「可分配議席的政黨」有效得票總和中所佔的比率)分配比例代表議席。「可分配議席的政黨」首先按比例代表議席數乘以得票比率後數字的整數分配比例代表議席,之後本著1黨1席的原則,根據小數點後數字從大到小順序分配剩餘議席。
負責選舉的機構
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負責統管關於選舉的一切事務,有權取消和變更下級選舉管理委員會的違法、不當處分。由9名委員組成,其中3人由總統任命,3人由國會選出,3人由大法院院長指名的人選中任命。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經費是獨立的,單獨列入國家預算。
選舉有關情況
2012年4月11日,韓國舉行了第19屆國會議員選舉,共有300名在籍國會議員,其中執政黨新世界黨議員158人,新政治民主聯合黨130人,統合進步黨5人,正義黨5人,無黨派2人。
另外,韓國對國會議員連選連任沒有限制。

Ⅳ 韓國國會議員由多少人構成

국회의원
임기 및 구성 : 임기 4년 | 의원정수 299인(지역구 245인, 비례대표 54인)
國會議員
任期 與 構成:任期 4年 | 議員定數 299人(地域區 245人,比例代表 54人)

Ⅵ 韓國國會的部門

議員助手制度、議會研究部門等情況
為協助議員立法工作,根據規定,每名國會議員配有輔佐官2名(4級以上,相當於正處級)、秘書官1名(5級以上,相當於副處級)、秘書3名(6、7、9級)等6名助手,其工資由國會事務處負責。
國會事務處支持國會議員成立超黨派研究團體並開展活動。韓國會共有約55個議員研究團體。

Ⅶ 韓國國會的介紹

韓國國會(朝鮮語:대한민국 국회)通過全民選舉產生,有議員300名,任期4年。其中全民選舉的議員佔三分之二,即有224名議員是通過全民選舉產生的,75名議員是按比例分配的。所謂比例分配,就是按比例分配給在直接選舉中獲得5個或5個以上席位的政黨。這些按比例分配的議員又稱作「全國區議員」。

Ⅷ 韓國的總統、人口、佔地、語言、國旗等資料,急~~~

國名: 大韓民國 (Republic of Korea),簡稱「韓國」

國慶日:8月15日(1945年)

國旗:太極旗,是1882年8月由派往日本的使臣朴泳孝和金玉均在船上第一次繪制的,1883年被高宗皇帝正式採納為李氏朝鮮王朝的國旗。1949年3月25日,韓國文教部審議委員會在確定它為大韓民國國旗時作了明確解釋:太極旗的橫豎比例為3:2,白地代表土地,中間為太極兩儀,四角有黑色四卦。太極的圓代表人民,圓內上下彎魚形兩儀,上紅下藍,分別代表陽和陰,象徵宇宙。四卦中,左上角的乾即三條陽爻代表天、春、東、仁;右下角的坤即六條陰爻代表地、夏、西、義;右上角的坎即四條陰爻夾一條陽爻代表水、秋、南、禮;左下角的離即兩條陽爻夾兩條陰爻代表火、冬、北、智。整體圖案意味 著一切都在一個無限的范圍內永恆運動、均衡和協調,象徵東方思想、哲理和神秘。

國徽:為圓形。圓面為五瓣的木槿花,中間為陰陽圖案。綬帶上寫著「大韓民國」。

國家政要:總統盧武鉉 (Roh Moo-hyun),2002年12月當選,2003年2月宣誓就職;前總理李海瓚(Lee Hai-chan),2004年6月就職,2006年3月辭職;國會議長金元基 (Kim One-ki),2004年6月當選。

人口:4838.7萬(韓國行政自治部根據2004年1月1日),全國為單一民族,通用韓國語。宗教以佛教、基督教為主。

首都:首爾 (Seoul, 舊譯「漢城」) ,人口1027.7萬(2003年)。2003年12月,韓國國會通過《新行政首都特別法》,決定將行政首都從首爾(舊譯「漢城」 )遷往中部地區。2004年8月,韓國政府最終確定並正式公布了新行政首都的地址,位於韓中部地區的燕歧—公州將成為新的行政首都。韓國政府定於2007年7月在燕歧-公州動工建設新行政首都,在2020年和2030年分別形成擁有30萬和50萬人口的城市。自2012年至2014年,韓國主要國家行政機關將遷往新行政首都。2004年10月,韓國憲法法院裁決,韓國國會2003年12月通過的《新行政首都特別法》違反憲法 。韓國政府制訂的將行政首都從首爾(舊譯「漢城」)遷往中部地區的計劃將因此被迫停止執行。2005年1月,首爾(舊譯「漢城」 )市市長李明博在漢城市政府舉行記者招待會,宣布把漢城市的中文名稱改為「首爾」。首爾歷史悠久,古時因位於漢江之北,得名「漢陽」。14世紀末朝鮮王朝定都漢陽後,改名為「漢城」。近代朝鮮半島受日本殖民統治期間,漢城改稱「京城」。1945年朝鮮半島光復後,更名為朝鮮語固有詞,羅馬字母標記為「SEOUL」,語意為「首都」。 韓國政府正式公布新行政首都地址 韓國初定新都地址的來龍去脈 韓國遷都為哪般 世界遷都潮 韓國遷都夢不圓

行政區劃:現有1個特別市:首爾(舊譯「漢城」)特別市;9個道:京畿道、江原道、忠清北道、忠清南道、全羅北道、全羅南道、慶尚北道、慶尚南道、濟州道;6個廣域市:釜山、大邱、仁川、光州、大田、蔚山。

自然地理:位於亞洲大陸東北朝鮮半島的南半部。北部以軍事分界線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相鄰。其餘三面被黃海、朝鮮海峽和日本海所環抱。面積9.96萬平方公里,半島海岸線全長約17000公里(包括島嶼海岸線)。韓國多丘陵和平原,約70%是山區,地勢比半島北部低。丘陵大多位於南部和西部。西部和南部大陸坡平緩,東部大陸坡很陡,沿西海岸河流沿岸有遼闊的平原。韓國屬溫帶的東亞季風氣候。六月到九月的降雨量為全年的70%。年均降水量約為1500毫米,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步減少。冬季平均氣溫為零度以下。夏季八月份最熱,氣溫為25攝氏度。三、四月份和夏初時易受台風侵襲。

簡史:公元1世紀後,朝鮮半島形成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個古國。公元七世紀中葉,新羅在半島占據統治地位。公元10世紀初,高麗取代新羅。14世紀末,李氏王朝取代高麗,定國號為朝鮮。1910年8月淪為日本殖民地。1945年8月15日獲得解放。同時,蘇美兩國軍隊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進駐北半部和南半部。1948年8月15日,大韓民國宣告成立,李承晚當選首任總統。1960年李承晚在全國性學生運動中下台。1961年朴正熙發動軍事政變,開始長達18年的統治,期間韓國經濟實現持續高速增長。1979年朴正熙遇刺身亡,全斗煥發動政變,並於1980年出任總統。1987年韓國實行總統直選,同年盧泰愚當選第13屆總統。第14至16屆總統分別為金泳三、金大中和盧武鉉。韓國於1991年9月17日同朝鮮一起加入聯合國。

韓國慶尚北道安東市有著600多年歷史的
民俗村,擁有許多國寶級的古老房舍。

政治:韓國現行憲法是1987年10月全民投票通過的新憲法,1988年2月25日起生效。新憲法規定,韓國實行三權鼎立、依法治國的體制。根據這部新憲法,總統是國家元首和全國武裝力量司令,在政府系統和對外關系中代表整個國家,總統任期5年,不得連任。總統是內外政策的制定者,可向國會提出立法議案等;同時,總統也是國家最高行政長官,負責各項法律法規的實施。總統通過由15-30人組成並由其主持的國務會議行使行政職能。作為總統主要行政助手的國務總理由總統任命,但須經國會批准。國務總理有權參與制定重要的國家政策。總統無權解散國會,但國會可用啟動彈劾程序的方式對總統進行制約,使其最終對國家憲法負責。韓國實行一院制。國會是國家立法機構,任期4年,國會議長任期2年。憲法賦予國會的職能除制定法律外,還包括批准國家預算、外交政策、對外宣戰等國家事務,以及彈劾總統的權力。韓國法院共分三級:大法院、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大法院是最高法庭,負責審理對下級法院和軍事法庭作出的裁決表示不服的上訴案件。大法官由總統任命,國會批准。大法官的任期為6年,不得連任,年滿70歲必須退位。 韓國憲法法院 韓國核問題的由來 韓國的核問題

經濟:20世紀50年代韓國經濟從崩潰的邊緣走向復甦,60年代韓國成功地推行了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經濟發展計劃,70年代躋身於新興工業國(地區)行列,80年代發展成為國際市場上一個具有競爭力的國家,90年代開始把進入發達國家行列作為努力目標。韓國經濟實力雄厚,鋼鐵、汽車、造船、電子、紡織等是韓國的支柱產業。韓國曾是個傳統的農業國。隨著工業化的進程, 農業在韓國經濟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小, 地位日見低下。韓國是農產品主要進口國家,進口量趨於增長,但其農業市場對外國的參與極為敏感,是個對外開放程度較小的經濟部門。韓國耕地面積為195萬公頃,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平原、丘陵地區,約占國土總面積的22%。韓國礦產資源較少,已發現的礦物有280多種,有經濟價值的50多種。有開采利用價值的礦物有鐵、無煙煤、鉛、鋅、鎢等,但儲藏量不大。由於自然資源匱乏,主要工業原料均依賴進口。工業主要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紡織等。浦項鋼鐵廠是世界第二大鋼鐵聯合企業。2002年汽車產量320萬輛,居世界第6位。造船訂單標准貨船噸數759萬噸,重新成為世界第一。電子工業以高技術密集型產品為主,為世界十大電子工業國之一。半導體集成電路發展迅速。近年來韓國重視IT產業,不斷加大投入。韓國風景優美,有許多文化和歷史遺產。旅遊業較發達。主要旅遊點有首爾(舊譯「漢城」 )景福宮、德壽宮、昌慶宮、昌德宮、國立博物館、國立國樂院、世宗文化會館、湖岩美術館、南山塔、國立現代美術館、江華島、民俗村、板門店 、慶州、濟州島、雪岳山等。 韓國躋身產油國行列

表演藝人在韓國全州表演以中國古典小
說《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為內容的"板
索里"劇目。發源於全州的"板索里"是韓
國傳統的說唱藝術形式,將音樂、文學、
表演融為一體,通過歌唱、說白、表情、
動作和作為道具的一把扇子來描繪復雜
的劇情。據記載,歷史上曾經有12部"
板索里"劇目,流傳至今的僅存5部。

文化:韓國是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國家,在文學藝術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韓國的美術主要包括繪畫、書法、版畫、工藝、裝飾等,既繼承了民族傳統,又吸收了外國美術的特長。韓國的繪畫分東洋畫和西洋畫,東洋畫類似中國的國畫,用筆、墨、紙、硯表現各種話題。此外還有各類華麗的風俗畫。與中國、日本一樣,書法在韓國是一種高雅的藝術形式。韓國人素以喜愛音樂和舞蹈而著稱。韓國現代音樂大致可分為「民族音樂」和「西洋音樂」兩種。民族音樂又可分為「雅樂」和「民俗樂」兩種。雅樂是韓國歷代封建王朝在宮廷舉行祭祀、宴會等各種儀式時由專業樂隊演奏的音樂,通稱「正樂」或「宮廷樂」。民俗樂中有雜歌、民謠、農樂等。樂器常用玄琴、伽耶琴、杖鼓、笛等。韓國民俗樂的特色之一是配上舞蹈。韓國舞蹈非常重視舞者肩膀、胳膊的韻律。道具有扇、花冠、鼓。韓國的舞蹈以民族舞和宮廷舞為中心,多姿多彩。韓國的戲劇起源於史前時期的宗教儀式,主要包括假面具、木偶劇、曲藝、唱劇、話劇等5類。其中假面具又稱「假面舞」,為韓國文化象徵,在韓國傳統戲劇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韓國「大望日」 倒下的「民族英雄」黃禹錫

穿著傳統服飾的王宮衛隊成員在漢
城德壽宮外吹奏軍樂,重現李氏
王朝時期王宮衛隊換崗儀式的盛況

韓國人民十分喜歡運動,尤其愛好參加民間游戲。主要民間游戲有盪鞦韆、踩蹺蹺板、放風箏、踏地神等。韓國的民間體育活動種類頗多,主要有圍棋、象棋、擲棋、摔跤、跆拳道、滑雪等。

韓食以泡菜文化為特色,一日三餐都離不開泡菜。韓國傳統名菜燒肉、泡菜、冷麵已經成了世界名菜。
美食無國界——吃在韓國

韓國是一個十分重視教育的國家。全國各類大專院校 數以千計。國立首爾(舊譯「漢城」 )大學、延世大學、高麗大學和梨花女子大學等。

新聞出版:新聞業發達。截至2002年,共有新聞機構260家。報社60家,其中10家全國性綜合報紙,38家地方綜合報紙,7家經濟類報紙,2家外文報紙和3家體育報紙。《朝鮮日報》、《中央日報》、《東亞日報》、《韓國日報》、《大韓每日》和《京鄉新聞》為6大全國性韓文日報,除《大韓每日》外,其他報紙均屬私營。《朝鮮日報》於1920年3月5日創刊。《東亞日報》於1920年4月1日創刊。《中央日報》於1965年9月22日創刊。

韓國陸軍軍官學校畢業生

韓國空軍學院畢業生

通訊社:聯合通信,1980年12月由合同通信社和東洋通信社合並而成,1999年再合並內外通信,是韓國新聞媒體共辦的一個合作性通訊社。該通訊社在華盛頓、紐約、洛杉磯、東京、巴黎、倫敦、曼谷、布宜諾斯艾利斯、布魯塞爾、開羅、香港、莫斯科和北京設有分社。 韓國有10家全國性廣播公司,另有地方廣播公司59家,有線廣播公司81家。 韓國廣播公司(KBS)1927年開始試播,自1953年開始對外廣播,政府控股廣播公司,擁有全國性廣播網,目前用韓、英、漢、法、日等11種語言播音。電視台成立於1961年12月,自1996年7月起開通兩個頻道的衛星電視節目,主要以數字信號播放。 文化廣播公司(MBC)1961年12月開辦,擁有全國性廣播網,電視台成立於1969年8月,在各大城市有衛星轉播站。 首爾(舊譯「漢城」)廣播公司電視台1991年12月開播。 基督教廣播公司(CBS)1954年開辦,私營,主要播送新聞、娛樂以及教育和宗教節目。其電視節目也有一定影響。 遠東廣播電台(FEBC)1956年12月開辦,每周播送100小時的韓、英、漢、俄語節目。 大韓民國軍隊廣播電台建於1954年,專門為軍隊播音。 駐韓美軍廣播電台1950年10月開始播音。同其電視台一起,專為駐韓美軍及其家屬服務,用英語全天播音。 交通廣播電台和電視台1990年6月成立。 教育廣播電台和電視台1990年12月成立。 韓國共有39個電視台,其中20個是商業電視台。 韓國自1995年起開播有線電視,發展迅速。網際網路普及率較高,截至2002年底,上網人數達2627萬名,佔全國人口的55.1%。 出版業發達,注冊出版社共有19135家。雜志種類繁多,創停刊頻繁。

名勝:景福宮(Gyongbokkung) 位於韓國首都首爾(舊譯「漢城」 )鍾路區,是一座著名的古代宮殿,是李朝始祖太祖李成桂於公元1394年開始修建的。中國古代《詩經》中曾有「君子萬年,介爾景福」的詩句,此殿籍此而得名。宮苑正殿為勤政殿,是景福宮的中心建築,李朝的各代國王都曾在此處理國事。此外,還有思政殿、乾清殿、康寧殿、交泰殿等。宮苑還建有一個10層高的敬天奪石塔,其造型典雅,是韓國的國寶之一。景福宮宮外建有圍牆,圍牆長3626米、高6.7米。王宮的南面有光化門,東邊有建春門,西邊有迎秋門,朝北的為神武門。光化門里有興禮門,興禮門外有一條東西向的運河,河上橫跨一造型精巧的錦川橋。在宮苑蓮池的中央有一石舫——慶會樓,曾是當年國王大宴賓客的樓閣。1553年由於火災燒毀了宮北角的一部分,日軍入侵時又將宮苑的大部建築物破壞,到1865年重建時只有10個宮殿保持完整。

昌德宮(Changdokkung) 又名樂宮,是韓國的「故宮」,位於首都首爾(舊譯「漢城」 )市院西洞,是李朝王宮里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宮殿。公元1405年,李朝第三代國王在此建為離宮。壬辰之亂時被燒毀。現存的建築為公元1611年重建的。這座建築作為王宮長達300年。整座宮殿內為中國式的建築,入正門後是處理朝政的仁政殿,公元1804年改建,宮殿高大庄嚴,殿內裝飾華麗,設有帝王御座。殿前為花崗石鋪地,三面環廊。殿後的東南部分以樂善齋等建築為主,是王妃居住的地方。寢宮樂善齋是一座典型的朝鮮式木質建築,殿內陳列著王冠、王服以及墨寶、武器和其他手工藝品。院內陳列著王室使用過橋、馬車和末代國王所使用的早期汽車等。此外,還有大造殿、宣政殿和仁政殿等。仁政殿後的秘苑建於17世紀,面積約6萬坪,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御花園。苑內有亭台樓閣和天然的峽谷溪流,還有科舉時代作為考場的映花堂及建在荷池旁供君王垂釣的魚水亭、釣魚台和池中的芙蓉亭等。

廣寒樓 (Kwanghanrn) 位於全羅北道南原郡邑川渠里,是韓國的著名古跡。傳說為李朝初期宰相黃喜所建,原名廣通樓。公元1434年(李朝世宗16年)重建後才改稱現名。朝鮮壬辰衛國戰爭時曾被焚毀。公元1635年(李朝仁宗13年)又按原貌重建。雕梁畫棟、形制絢麗的廣寒樓是韓國庭院的代表,其中包括三座小島,石像,鵲橋,它的整體構造象徵著宇宙。現在樓上懸有「廣寒樓」、「桂觀」的大字匾額。相傳,著名傳奇故事《春香傳》就發生在這里。樓北側的春香閣是1931年建立的春香祠堂,堂內供有春香的肖像。每年陰歷4月8日人們都在這里舉行春香祭。

青瓦台(Chong Wa Dae) 是韓國總統官邸,位於首爾(舊譯「漢城」)市鍾路區世宗路一號。這里原來是高麗王朝的離宮,1426年朝鮮王朝建都首爾(舊譯「漢城」 )後,把它做為景福宮後園,修建了隆武堂、慶農齋和練武場等一些建築物,並開了一塊國王的親耕地。1927 年日本入侵後毀掉五雲閣以外的所有建築,建立了朝鮮總督官邸。1945年日本投降後變為軍政長官官邸。1948年8月大韓民國成立的同時,它成為總統官邸並改名為景武台(Kyung Mu Dae)。1960年4月19日推翻李承晚政權後,尹譜善當選總統並入主景武台。不久,因為尹譜善忌「武」字並為了同美國白宮相對應,給白牆藍瓦的這群建築起名為青瓦台,所以也有人稱其為「藍宮」(Blue House)。現在,青瓦台主樓為總統官邸,有總統辦公室、接見廳、會議室、居室,配樓有秘書室、警護室和迎賓樓等。

濟州島(Cheju) 是韓國第一大島,又名耽羅島、蜜月之島、浪漫之島,位於朝鮮半島的南端,隔濟州海峽與半島相望,北距韓南部海岸90多公里,地扼朝鮮海峽門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濟州島總面積1826平方公里,包括牛島、卧島、兄弟島、遮歸島、蚊島、虎島等34個屬島,東北距全羅南道100公里,是理想的旅遊和垂釣勝地。在這里可以觀賞名勝古跡、欣賞自然景觀,島上屹立著韓國最高的山--海拔1950米的漢拿山。還可以登山、騎馬、兜風、狩獵、沖浪和打高爾夫球等。這里人煙稀少,土地廣闊,不是高山森林,就是農田村舍。農家種的主要是稻米、蔬菜、水果,最多最壯觀要屬油菜花,春天,遍地一片金黃,非常好看。濟州島是韓國主要的漁業基地,附近海域內既有溫帶海洋漁類,也有熱帶及亞熱帶漁類。>>

韓國民俗村位於京畿道首府水原市附近,佔地163英畝,它將韓國各地的農家民宅、寺院、貴族宅邸及官府等各式建築聚集於此,再現朝鮮半島500多年前李朝時期的人文景觀和地域風情。村內有240座傳統的建築物,有李王朝時的「衙門」、監獄、達官貴族的宅邸、百姓的簡陋房屋、店鋪作坊、兒童樂園等等不一而足。民俗村內的店鋪和露天集市上的商品大都是當地傳統手工製品及別具風味的食品,有木質雕刻、彩繪紙扇、民族服裝、彩色瓷器等。瓷器是這里的特產,有60餘種,均有較高的保存價值。民俗村內的食品種類繁多,最受遊客喜歡的是菜餅和米酒。露天場上每日定時都有精彩節目表演,如:民俗舞蹈、雜技和鄉主鼓樂,熱鬧非凡。這里的村民穿著古代李朝時的衣著、演譯著古代村民的風俗,迎娶新娘、送亡人入土等禮儀都真實地仿照李朝時代的模樣。 韓國一公司職員穿睡衣上班

歷史名人:李舜臣(1545-1598):民族英雄。出身於沒落士大夫家庭,幼時家境貧寒。他頗有學問,能騎善射,32歲時武舉登科,從此開始軍旅生涯。他剛直不阿、一生憂國憂民,追求正義,幾處逆境而無悔無怨。47歲任全羅左道水軍節度使後,積極操練水軍,構築防禦陣地,並創建了鐵甲戰艦龜船,防範倭寇的進犯。當時日本豐臣秀吉已經完成了國內四島的統一,妄圖以武力征服朝鮮和中國。1592年,他率領20多萬大軍進犯朝鮮並攻陷首爾(舊譯「漢城」),佔領了大半個朝鮮半島,韓國稱這一段歷史為「壬辰倭亂」。應朝鮮王朝之請,明朝派兵出援,從此開始了長達7年的中朝兩國軍民共同抗擊日寇的戰爭,史稱「壬辰衛國戰爭」。李舜臣將軍和中國水軍並肩作戰,多次擊敗日軍,屢立奇功。1598年12月,他與明朝水軍重創敵寇,在激戰中不幸中彈身亡。兩年後,朝廷為表彰他的功績,封他為一級宣武功臣。1643年即他死後的45年,贈謚「忠武」。從此,朝鮮半島人民為了紀念他,稱他為「忠武公」。供奉著李舜臣將軍靈位的顯忠祠建於1706年,位於芳華山腳下,周圍群山環抱,祠內松柏成蔭。顯忠祠佔地50多萬平方米,除了「本殿」之外,還有「號」、「古宅」、「家廟」以及李氏家族使用過的水井等古式建築。有關李舜臣將軍的歷史資料和當年他與倭寇海戰時使用過的武器等實物,明朝皇帝賜與他的都督印、令牌和斬刀等8件賜品的復製件,則被精心地保存在「遺物館」里。每逢4月28日,即李舜臣誕生的日子,顯忠祠都要舉行祭祀活動。顯忠祠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殘酷鎮壓下一度荒頹,1945年日本投降後,紀念忠武公的活動得以恢復。1966年,韓國政府將此地辟為「聖域」,重建顯忠祠,園區的綜合景觀工程一直持續到1974年。

外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韓國以對美、日外交為主。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推行門戶開放政策。1998年2月,金大中就任總統後,繼續致力於鞏固與美、日的同盟關系,同時加強與中、俄的友好關系。在對朝政策上,金大中推行「陽光政策」,提出互不使用武力、不搞吸收統一、加強南北交流與合作的「對北三原則」,主張以結束朝鮮半島冷戰結構的「一攬子方案」根本解決朝鮮半島問題。 韓國於1991年9月17日同朝鮮一起加入聯合國。2003年2月,盧武鉉總統就任後,強調發展韓美互惠平等關系,促進韓中日東北亞區域合作,同時加強同俄、東盟、歐盟等其他國家的關系,積極參與地區和國際事務。

與中國關系:1992年8月24日,中韓兩國建交。建交後兩國各方面關系發展迅速。2003年7月,盧武鉉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兩國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建立全面合作夥伴關系。2005年11月,國家主席胡錦濤對韓國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在韓國釜山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第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閱讀全文

與韓國國會成員有哪些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