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韓國的攝影技術是世界一流的嗎
韓國的攝影當然不是一流的,一流的應該是歐美。
這個東西也主要看審美,以及大眾口味取向。
其實如果製作手法上看,日本的製作手法比韓國的要細膩。
日本的很多攝影作品也有一些吸取了歐美的特點。
歐美的作品不管是光線,構圖,色彩,每個細節都經過深思熟慮。俗話說就是活比較細,最主要構思也非常新穎。
日本有些搞攝影的很多都在歐美和日本來回跑。從構思上沒有美國那伙活躍,但是捨得出力學習。
韓國的沒什麼創意,都是人家玩剩的東西,主要是模仿的比較好。細節下工夫。
中國的就沒什麼談了,基本上都是粗枝爛葉,學也沒學好,活乾的不細,糊弄掙兩錢而已。只有極其個別的作品還是比較又味道,但缺乏細膩感。
至於落後多少年不好說,主要是思維方式有問題,很少有為了一個作品自己下工夫思考的,太浮躁。
教育的落後以及思維的狹窄,導致中國在各個領域都是如此。
不用看別的你看看每年攝影系的學生的分數就知道了,考不兩個分就上大學。
基本上是沒辦法了才去的。再看看那老師,都是糊弄的。
如果非要弄個時間判斷,我認為中國的攝影作品的水平只能達到60-70年代發達國家二線水平。
㈡ 韓式攝影風格的特點是什麼
韓國攝影風格的特點在於莊重、柔美與簡潔。
拍攝要點
1 、背景:經典風格的多選用漸變色和花紋素雅的壁紙或扎染布作為背景,如咖啡色、褐色、淡紫色等;自然風格多選用生活化的背景或仿外景的數碼背景,背景色調比較亮麗。
2、姿態:在嫻雅、內斂的靜態美姿上,可稍加飄逸的動感,如讓頭發和裙擺擺動起來。
3、妝面:韓式妝容自然精緻,最好以統一顏色上妝,妝面不要太濃。底妝可用三種顏色差不多的粉底色修飾臉型,打造立體的笑臉。韓式造型的特色主要體現在頭部造型上,多採用:蓬、擰、編的手法,也常採用寬包發加皇冠或發卡偏劉海發卡或大花頭飾。
(2)韓國的拍攝手法學習哪裡的擴展閱讀:
背景的設定
生活化的場景、幸福感的流露以及溫馨的氛圍是攝影師要表達的重點,因此,現今的拍攝多選用生活化的背景或仿外景的數碼背景,背景色調比較亮麗,有些採用經典拍攝風格的攝影師也會選用漸變色和花紋素雅的壁紙或扎染布作為背景,褐色、咖啡色、淡紫色都是不錯的可選背景色。
妝容的打造
頭部造型是韓式造型特色的主要體現方式,化妝多採用:擰、蓬、編的手法,寬包發加皇冠也是常採用手法,還有發卡偏劉海發卡或大花頭飾的手法。韓式妝容講求自然精緻,最好以統一顏色上妝,妝面不要太濃。底妝力求打造立體的笑臉,可用三種顏色差不多的粉底色修飾臉型。
㈢ 節目組整蠱藝人,韓國綜藝到底是有多敢拍
提到綜藝大家都會想起韓綜,在韓劇風靡全球的時候,韓國綜藝也殺出了重圍。
為什麼韓國綜藝那麼受歡迎,甚至國內三番兩次購買版權想要翻拍呢?
中國的優勢就在於文化的源遠流長,例如《國家寶藏》和《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類節目,將傳統的東西現代化處理,平衡了專業性與大眾性。具有觀賞性的同時,也傳承了歷史。這就是中國擅長的東西,嚴謹不失趣味。
創新在綜藝圈內是必不可少的,希望中國綜藝能有更多的巧思妙想,保留原先優秀的同時還能向其他綜藝借鑒學習,彌補自己的薄弱點。
中國的綜藝發展迅速,不斷進步,必定能夠扶搖直上。
㈣ 大多數的韓劇都是用什麼方法來完成拍攝的
韓劇是採取邊拍邊播的模式,便於作家在編劇過程中結合收視及觀眾的反饋意見,也便於根據電視劇的火熱程度拉更多贊助,韓國周一到周日分別對應月火水木金土日七天,相當於我們的周一到周日就是了,韓劇的更新一般是,周一周二播出的,月火劇,周三周四,水木劇,周五播出綜藝節目,周六日播出的,習慣叫做周末劇,可能是因為金土劇太難聽了吧,而那種每日都播出的百八十集的家庭劇則是日日劇而且在韓國,編劇的地位是最高的,編劇可以選演員,決定劇情走向的,其次才是導演的這一點在韓劇ON AIR里體現的很清楚了親要是想了解韓劇的拍攝,可以看ON AIR,安徽衛視播過的,改名叫愛情正在直播~~~
㈤ 韓國人為什麼這么聰明,拍的電視劇比我們中國的要好看100倍,他們的電視劇好有創意
個人喜好不一樣吧,像大陸的電視劇可能會受到一切敏感題材的制約,韓國電視劇基本上就是帥哥美女一堆堆的搭檔,連演男女主角小時候的那些小演員都選那種長的好看的,可愛的,而且打扮時尚,挺吸引人的,不過我看的電視劇類型挺多的,美劇,港劇之類的我都看,其實大陸有些電視劇拍的挺有意義的!~
㈥ 攝影技巧去哪裡可以學呢
像後期強就挺不錯的。
㈦ 韓國藝匠是韓國人親自拍的嗎
額,韓國藝匠最初當然是韓國人親自拍的,藝匠是韓國大邱地區最優秀的攝影工作室之一,受到韓國眾多新人追捧。現在出名了,在各個地方開工作室,就不知道每個工作室是不是都是韓國攝影師在拍攝了。估計是韓國攝影師對他們進行相關拍攝技巧和手法的培訓吧。
㈧ 電影拍攝手法 蒙太奇 源自哪個國家的語言
蒙太奇手法運用
蒙太奇(montage)在法語是"剪接"的意思,但到了俄國它被發展成一種電影中鏡頭組合的理論。
蒙太奇一般包括畫面剪輯和畫面合成兩方面,畫面剪輯由許多畫面或圖樣並列或疊化而成的一個統一圖畫作品,畫面合成:製作這種組合方式的藝術或過程。電影將一系列在不同地點,從不同距離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攝的鏡頭排列組合起來,敘述情節,刻畫人物。但當不同的鏡頭組接在一起時,往往又會產生各個鏡頭單獨存在時所不具有的含義
電影的基本元素是鏡頭,而連接鏡頭的主要方式、手段是蒙太奇,而且可以說,蒙太奇是電影藝術的獨特的表現手段。既然一部影片的最小單位是鏡頭,那麼,這電影的基本元素——鏡頭,究竟是什麼呢?它和蒙太奇又有什麼關系?我們知道,鏡頭就是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焦距、用不同的時間一次拍攝下來,並經過不同處理的一段膠片。實際上,從鏡頭的攝制開始,就已經在使用蒙太奇手法了。就以鏡頭來說,從不同的角度拍攝,自然有著不同的藝術效果。如正拍、仰拍、俯拍、側拍、逆光、濾光等,其效果顯然不同。就以本同焦距拍攝的鏡頭來說,效果也不一樣。比如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大特寫等,其效果也不一樣。再者,經過不同的處理以後的鏡頭,也會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加之,由於空格、縮格、升格等手法的運用,還帶來種種不同的特定的藝術效果。再說,由於拍攝時所用的時間不同,又產生了長鏡頭和短鏡頭,鏡頭的長短也會造成不同的效果的。同時,在連接鏡頭場面和段落時,根據不同的變化幅度、不同的節奏和不同的情緒需要,可以選擇使用不同的聯接方法,例如淡、化、劃、切、圈、掐、推、拉等。總而言之,拍攝什麼樣的鏡頭,將什麼樣的鏡頭排列在一起。用什麼樣的方法連接排列在一起的鏡頭,影片攝制者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方法和手段,就是蒙太奇。如果說畫面和音響是電影導演與觀眾交流的「語匯」,那麼,把畫面、音響構成鏡頭和用鏡頭的組接來構成影片的規律所運用的蒙太奇手段,那就是導演的「語法」了。對於一個電影導演來說,掌握了這些基本原理並不等於精通了「語法」,蒙太奇在每一部影片中的特定內容和美學追求中往往呈現著千姿百態的面貌。蒙太奇對於觀眾來說,是從分到分。對於導演來說,蒙太奇則先是由合到分,即分切,然後又由分到合,即組合。分切的最小單位是鏡頭,因此導演應寫出分鏡頭劇本。作為觀眾,應當怎樣從蒙太奇的角度來鑒賞導演的藝術呢?說到底,蒙太奇是導演用來講故事的一種方法;聽的人總希望故事講得順暢、生動,富有感染力又能調動起觀眾的聯想,引起觀眾的興趣,這些要求完全適用於蒙太奇。觀眾不僅僅滿足於弄清劇情梗概,或一般地領悟到影片的思想意念,而是要求清晰而流暢地感知影片敘述流程的每一個環節和細部,—部影片的蒙太奇首先應讓觀眾看.
連貫起來的組織相排列,就是運用電影藝術獨特的蒙太奇手段,也就是我們所講的影片的結構問題。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這種排列和組合的結構的重要性,它是把材料組織在一起表達影片的思想的重要手段。同時。由於排列組合的不同,也就產生了正、反,深、淺,強、弱等不同的藝術效果。
運用蒙太奇手法可以使鏡頭的銜接產生新的意義,這就大大地豐富了電影藝術的表現力,從而增強了電影藝術的感染力。關於這個問題,我們還可以從物理學上的一個現象得到極大的啟發:眾所周知,炭和金剛石這兩種物質,就其分子組成來講是的相同的。但一個出奇的鬆脆,一個則無比的堅硬,為什麼?科學家研究的結果證明:是因為分子排列(品格結構)不同而造成的。這就是說,同樣的材料,由於排列不同,可以產生如此截然相反的結果,這實在發人深思了
「蒙太奇就是影片的連接法,整部片子有結構,每一章、每一大段、每一小段也要有結構,在電影上,把這種連接的方法叫做蒙太奇。實際上,也就是將一個個的鏡頭組成一個段,再把一個個的小段組成一大段,再把一個個的大段組織成為一部電影,這中間並沒有什麼神秘,也沒有什麼訣竅,合乎理性和感性的邏輯,合乎生活和視覺的邏輯,看上去『順當』、『合理』、有節奏感、舒服,這就是高明的蒙太奇,反之,就是不高明的蒙太奇了。」再沒有如此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對蒙太奇的說明與闡述了。
蒙太奇大的方面可以分為表現蒙太奇和敘事蒙太奇,其中又可細分為心理蒙太奇,抒情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復蒙太奇等等。
蒙太奇的功能
通過蒙太奇手段,電影的敘述在時間空間的運用上取得極大的自由。一個化出化入的技巧(或者直接的跳入)就可以在空間上從巴黎跳到紐約,或者在時間上跨過幾十年。而且,通過兩個不同空間的運動的並列與交叉,可以造成緊張的懸念,或者表現分處兩地的人物之間的關系,如戀人的兩地相思。不同時間的蒙太奇可以反復地描繪人物過去的心理經歷與當前的內心活動之間的聯系。這種時空轉換的自由使電影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小說家表現生活的自如。蒙太奇的運用,使電影藝術家可以大大壓縮或者擴延生活中實際的時間,造成所謂「電影的時間」,而不給人以違背生活中實際時間的感覺。但需要注意的是,對蒙太奇的把握不能過長,否則會令人乏味,也不能過短,會讓人感覺倉促
蒙太奇這種操縱時空的能力,使電影藝術家能根據他對生活的分析,擷取他認為最能闡明生活實質的,最能說明人物性格、人物關系的,乃至最能抒述藝術家自己感受的部分,組合在一起,經過分解與組合,保留下最重要的、最有啟迪力的部分,摒棄省略大量無關輕重的瑣屑,去蕪存菁地提煉生活,獲得最生動的敘述、最豐富的感染力。格里菲斯在《黨同伐異》中表現在法庭上看著無辜的丈夫被判罪的妻子的痛苦時,只集中拍攝她痙攣著的雙手。《紅色娘子軍》里,瓊花看到地主南霸天,便違反偵察紀律開了槍,緊接的鏡頭是隊長把繳下來的瓊花的槍往桌上一拍,避免了向連長匯報的經過。動作是中斷了,但劇情是連續的,人物關系是發展的。這種分解與組合的作用,使電影具有高度集中概括的能力,使一部不到兩小時的影片能象《公民凱恩》那樣介紹一個人的一生,涉及幾十年的社會變遷。
蒙太奇還有兩個無法否定的重要作用。一是使影片自如地交替使用敘述的角度,如從作者的客觀敘述到人物內心的主觀表現,或者通過人物的眼睛看到某種事態。沒有這種交替使用,影片的敘述就會單調笨拙。二是通過鏡頭更迭運動的節奏影響觀眾的心理。
蒙太奇的種種功能,使幾代電影藝術家、理論家深信「蒙太奇是電影藝術的基礎」,「沒有蒙太奇,就沒有了電影」,認為電影要採用特殊的思維方式——蒙太奇思維方式。
蒙太奇的功能主要有:
* 通過鏡頭、場面、段落的分切與組接,對素材進行選擇和取捨,以使表現內容主次分明,達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
* 引導觀眾的注意力,激發觀眾的聯想。每個鏡頭雖然只表現一定的內容,但組接一定順序的鏡頭,能夠規范和引導觀眾的情緒和心理,啟迪觀眾思考。
* 創造獨特的影視時間和空間。每個鏡頭都是對現實時空的記錄,經過剪輯,實現對時空的再造,形成獨特的影視時空。
蒙太奇的種類
蒙太奇具有敘事和表意兩大功能,據此,我們可以把蒙太奇劃分為三種最基本的類型:敘事蒙太奇,表現蒙太奇,理性蒙太奇。前一種是敘事手段,後兩類主要用以表意。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進行第二級劃分,具體如下:
敘事蒙太奇
這種蒙太奇由美國電影大師格里菲斯等人首創,是影視片中最常用的一種敘事方法,它的特徵是以交代情節、展示事件為主旨,按照情節發展的時間流程、因果關系來分切組合鏡頭、場面和段落,從而引導觀眾理解劇情。這種蒙太奇組接脈絡清楚,邏輯連貫,明白易懂。 敘事蒙太奇又包含下述幾種具體技巧:
1.平行蒙太奇
這種蒙太奇常以不同時空(或同時異地)發生的兩條或兩條以上的情節線並列表現,分頭敘述而統一在一個完整的結構之中。 格里菲斯、希區柯克都是極善於運用這種蒙太奇的大師。平行蒙太奇應用廣泛,首先因為用它處理劇情,可以刪節過程以利於概括集中,節省篇幅,擴大影片的信息量,並加強影片的節奏;其次,由 於這種手法是幾條線索平列表現,相互烘托,形成對比,易於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效果。如影片《南征北戰》中,導演用平行蒙太奇表現敵我雙方搶占摩天嶺的場面,造成了緊張的節奏扣人心弦。
2.交叉蒙太奇
又稱交替蒙太奇,它將同一時間不同地域發生的兩條或數條情節線迅速而頻繁地交替剪接在一起,其中一條線索的發展往往影響另外線索,各條線索相互依存,最後匯合在一起。這種剪輯技巧極易引起懸念,造成緊張激烈的氣氛,加強矛盾沖突的尖銳性, 是掌握觀眾情緒的有力手法,驚險片、恐怖片和戰爭片常用此法造 成追逐和驚險的場面。如《南征北戰》中搶渡大沙河一段,將我軍和敵軍急行軍奔赴大沙河以及游擊隊炸水壩三條線索交替剪接在一起,表現了那場驚心動魄的戰斗。
3.顛倒蒙太奇
這是一種打亂結構的蒙太奇方式,先展現故事的或事件的現在狀態,然後再回去介紹故事的始末,表現為事件概念上過去與現在的重新組合。它常藉助疊印、劃變、畫外音、旁白等轉入倒敘。運用顛倒式蒙太奇,打亂的是事件順序,但時空關系仍需交代清楚,敘事仍應符合邏輯關系,事件的回顧和推理都以這種方式結構。
4.連續蒙太奇
這種蒙太奇不象平行蒙太奇或交叉蒙太奇那樣多線索地發展,而是沿著一條單一的情節線索,按照事件的邏輯順序,有節奏地連續敘事。這種敘事自然流暢,朴實平順,但由於缺乏時空與場面的變換,無法直接展示同時發生的情節,難於突出各條情節線之間的對列關系,不利於概括,易有拖沓冗長,平鋪直敘之感。因此, 在一部影片中絕少單獨使用,多與平行、交叉蒙太奇手交混使用,相輔相成。
表現蒙太奇
表現蒙太奇是以鏡頭對列為基礎,通過相連鏡頭在形式或內容上相互對照、沖擊,從而產生單個鏡頭本身所不具有的豐富涵義,以表達某種情緒或思想。其目的在於激發現眾的聯想,啟迪觀眾的思考。
1、抒情蒙太奇
是一種在保證敘事和描寫的連貫性的同時,表現超越劇情之上的思想和情感。讓·米特里指出:它的本意既是敘述故事,亦是繪聲繪色的渲染,並且更偏重於後者。意義重大的事件被分解成一系列近景或特寫,從不同的側面和角度捕捉事物的本質含義,渲染事物的特徵。 最常見,最易被觀眾感受到的抒情蒙太奇,往往在一段敘事場面之後,恰當地切入象徵情緒情感的空鏡頭。
2.心理蒙太奇
是人物心理描寫的重要手段,它通過畫面鏡頭組接或聲畫有機結合,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常用於表現人物的夢境、回憶、閃念,幻覺、遐想、思索等精神活動。這種蒙太奇在剪接技巧上多用交叉穿插等手怯,其特點是畫面和聲音形象的片斷性、 敘述的不連貫性和節奏的跳躍性,聲畫形象帶有劇中人強烈的主觀性。
3.隱喻蒙太奇
通過鏡頭或場面的對列進行類比,含蓄而形象地表達創作者的某種寓意。這種手法往往將不同事物之間某種相似的特徵突現出來,以引起觀眾的聯想,領會導演的寓意和領略事件的情緒色彩。
4.對比蒙太奇
類似文學中的對比描寫,即通過鏡頭或場面之間在內容(如貧與富、苦與樂、生與死,高尚與卑下,勝利與失敗等)或形式(如景別大小、色彩冷暖,聲音強弱、動靜等)的強烈對比,產生相互沖突的作用,以表達創作者的某種寓意或強化所表現的內容和思想。
理性蒙太奇
讓·米特里給理性蒙太奇下的定義是:它是通過畫面之間的關系,而不是通過單純的一環接一壞的連貫性敘事表情達意。理性蒙太奇與連貫性敘事的區別在於,即使它的畫面屬於實際經歷過的事實,按這種蒙太奇組合在一起的事實總是主觀視像。這類蒙本奇是蘇聯學派主要代表人物愛森斯坦創立,主要包含:
1、雜耍蒙太奇
愛森斯坦給雜耍蒙太奇的定義是:雜耍是一個特殊的時刻,其間一切元素都是為了促使把導演打算傳達給觀眾的思想灌輸到他們的意識中,使觀眾進入引起這一思想的精神狀況或心理狀態中, 以造成情感的沖擊。這種手榕在內容上可以隨意選擇,不受原劇情約束,促使造成最終能說明主題的效果。
2.反射蒙太奇
它不象雜耍蒙太奇那樣為表達抽象概念隨意生硬地插入與劇情內容毫無相關的象徵畫面,而是所描述的事物和用來做比喻的事物同處一個空間,它們互為依存:或是為了與該事件形成對照, 或是為了確定組接在一起的事物之間的反應,或是為了通過反射聯想揭示劇情中包含的類似事件,以此作用於觀眾的感宮和意識。
3.思想蒙太奇
這是維爾托夫創造的,方法是利用新聞影片中的文獻資料重加編排表達一個思想。這種蒙太奇形式是一種抽象的形式,因為它只表現一系列思想和被理智所激發的情感。觀眾冷眼旁觀,在銀幕和他們之間造成一定的"間離效果",其參與完全是理性的。 羅姆導演的《普通法西斯》是典型之作。
蒙太奇禁用理論
由巴贊提出的蒙太奇禁用理論主要內容要求兩個和多個動作元素同時存在,蒙太奇應被禁用。他認為,蒙太奇遠非電影的本性,應對其否定。
巴贊攻擊蒙太奇的主要論點是:蒙太奇論者不承認單鏡頭,不承認未經剪輯的電影片段是藝術。巴贊認為單個鏡頭就容納著豐富的含義和藝術價值。他責怪愛森斯坦「把事件隱化了,而用另一種合成的現實或事件來代替它」,這是給所描寫的對象「增添了東西」。蒙太奇取制了電影的多義性而導致單義性,導演成了指揮觀眾的向導,觀眾只能接受他的看法而不能自行賞解影片的含義。巴贊認為現實是一個多層次的結構,而愛森斯坦把自然的含義砍到只剩下他自己個人的解釋。他特別反對「雜耍蒙太奇」和隱喻、象徵等理性蒙太奇,說這是把思想強加給觀眾,而尊重現實的導演應該在現實面前「自我消失」。蒙太奇是文學性的,是反電影的。電影應當表達真正的時間流程,真正的現實縱深,而攝影的時空連續性與蒙太奇是水火不相容。
巴贊提出用以代替蒙太奇的手段是景深鏡頭的運用。因為景深鏡頭有縱深感,可以把不同人物和他們之間發生的事件放在同一個鏡頭內,呈現在觀眾面前,由觀眾自己去「賞解」。當然,這又包含著演員調度與攝影機調度的運用,即利用演員位置的調動與攝影機的移動不斷地跟攝人物。這樣拍攝的鏡頭必然地有較長的長度,因此巴贊的理論又曾被稱為「長鏡頭理論」。其實更准確的名稱應該是「繼續拍攝方法」。景深是為了保持劇情空間的完整性,長鏡頭是為了保持劇情時間的完整性,也就是為了達到巴贊所要求的「真正的時間流程,真正的現實縱深」,而不致為蒙太奇的分割所破壞。巴贊認為,蒙太奇是講述事件,連續拍攝才是紀錄事件,才為觀眾保留了自由選擇、對物相或事件的解釋的權力。
巴贊的理論在世界范圍內引起電影創作上的一次大變革,也推動了長期停滯的電影美學的發展。但是電影界一般認為,巴贊完全否定蒙太奇、推崇景深鏡頭連續拍攝,具有片面性。
首先,批評蒙太奇論者把單鏡頭看成是無意義的,這是應該的,但也不能因此把任何單鏡頭都看成是意義完整的,或者要求所有鏡頭都是連續拍成的。所謂長鏡頭實質上是取消了「鏡頭」與「系列鏡頭」的區別,要求每個鏡頭是完整句子一樣的「系列鏡頭」,甚至自成場次。任何一部影片必然有大量的意義不完整的鏡頭,必須與其它鏡頭連接起來才具有比較明確的或完整的意義。有時可能僅僅是為了敘述的便利,有時是為了戲劇效果,更多的時候是為了讓觀眾看到鏡頭單獨存在時看不到的含義,如前文所說的交叉蒙太奇、隱喻蒙太奇等。這是通過可見的具體形像,使觀眾意會到看不見的豐富的人物內心活動或劇情的深刻思想內涵的方法。所以,鏡頭是既封閉又開放的形式,被動作內容所取制所封閉,但又由於與其它鏡頭的聯接、對立而開放。鏡頭是獨立的,又是互相依存的,即使是系列鏡頭也不能離開影片總體的內容與形式而成為完整的藝術存在。
其次,不能由於對景深鏡頭、連續拍攝的偏愛,而放棄蒙太奇所能取得的構成電影空間、電影時間的便利,放棄電影所特有的集中概括的功能,放棄聲畫蒙太奇的廣闊天地。應該對景深鏡頭、連續拍攝的作用有充分的認識和重視,同時也要看到它的局限性。景深鏡頭不能擺脫畫面的框子,不象眼睛那樣不受框框的取制,而且有透視問題的干擾。人物處在不同層次上,遠近事物的尺度就不同,所以就要用場面調度鏡來配合,於是「照相本性」還是要受到人的干預。事實上,長鏡頭不過是利用了場面與攝影機調度代替蒙太奇組合、實現畫面的范圍和內容的更替。所以有人把這種手法叫作「鏡頭內部的蒙太奇」或「縱深蒙太奇」。
此外,連續拍攝只能是就一個場景而言,不可能對不同地點不同時間的事件統統運用連續拍攝的方法。
真實不真實不取決於蒙太奇方法或是連續拍攝法。蒙太奇確是可以被利用來掩蓋虛假的東西,但是,蒙太奇又不一定要造成不真實。反之,連續拍攝景深鏡頭也不能保證一定拍出現實主義的作品。
巴贊反對蒙太奇的最大原因,是認為導演成了指揮觀眾的向導,取消了影片的多義性。然而,與觀眾心理要求、視線轉移要求相符合的蒙太奇是電影敘述所必需的。藝術中允許並且需要藝術家的指引。作為觀念形態的文藝作品是人民生活在藝術家頭腦中反映的產物。現實主義不是照相式地復制生活,而是根據藝術家的世界觀來反映生活。導演運用蒙太奇手段,不是如巴贊所指責的給現實附加了什麼東西,而是根據自己的感受揭示出現實中原來就有的東西。純客觀的記錄是不存在的。所謂「冷眼旁觀」的攝影機捕捉到的「真實」仍然不免是根據導演的觀點選擇出的東西。
蒙太奇的句型
在電影,電視鏡頭組接中,由一系列鏡頭經有機組合而成的邏輯連貫、富於節奏、含義相對完整的影視片斷。
蒙太奇句型--前進式、後退式、環型、穿插式和等同式句型
前進式句型。按全景一中景一近景一特寫的順序組接鏡頭。
後退式句型。按特寫一近景一中景一全景的順序組接鏡頭。
環型句型。這種句型是將前進式和後退式兩種句型結合起來。
穿插式句型。句型的景別變化不是循序漸進的,而是遠近交替的。
等同式句型。就是在一個句子當中景別不發生變化。
蒙太奇段落的劃分
根據影視作品內容的自然段落來分段。
根據時間的轉換來分段。
根據地點的轉移來分段。
根據影視片的節奏來分段。
所以,段落的劃分是由於情節發展和內容的需要或節奏上的間歇、轉換而決定的。
蒙太奇的轉場
就是鏡頭組接中的時空轉換問題。連貫方式轉場,就是實行場景與場景,段落與段落之間的直接切換,干凈利落,結構緊湊。相似性轉場。利用場景與場景、段落與段落交接處上下兩個鏡頭在形態上、數量上的相同或相似進行轉場。
㈨ 去韓國學藝術類專業哪個大學比較好
一、弘益大學
弘益大學是韓國優秀的綜合性大學,並在藝術領域最為突出,尤其以美術、設計專業最為著名,是亞洲優秀設計院校,世界著名藝術學府。
美術學院(首爾校區):藝術學系/東洋畫系/繪畫系 /版畫系/ 雕塑系/設計學部 /視覺設計專業 / 產業設計專業 /金屬造型設計學系 /陶藝.玻璃系 /木造型傢具學系/ 纖維美術.時裝設計系。
造型學院(世宗):設計.媒體學部 /影像.動漫學部。
游戲學院(世宗):游戲圖表設計(屬於美術學類別)。
二、中央大學
韓國中央大學是韓國一所優質的綜合大學。目前中央大學整體綜合競爭力排名全韓名列前茅,以表演系、電影系、攝影系和新聞系最負盛名,在全韓國高校同專業學科中均排名第一。
公演影像創造學部(首爾):戲劇(表演)/影視 / 空間演出/ 攝影 / 舞蹈(韓國舞/現代舞/芭蕾舞)。
音樂學部(安城):作曲 / 聲樂 / 鋼琴 /管弦樂/ 實用音樂。
三、建國大學
建國大學是韓國著名的綜合性大學,綜合排名前十五的重點大學,數十年來培養了無數人才。
藝術設計學院(首爾):服裝設計學/工藝學(陶瓷工藝、金屬工藝/產業設計學(視覺情報設計學/廣告影像設計學/工業設計學/室內設計學/繪畫學(韓國畫學/、西洋畫學)
電影學(首爾):(製作拍攝導演/表演)
㈩ 韓流文化被批是快餐文化,為何韓國的電影卻可以拍的這么好
因為韓國電影大多都講述的是真實發生的事情。沒有哪個編劇寫出來的劇本能有真實故事來的震撼。
對比我們國家的電影,我們在選材上就沒有韓國電影的大膽、真實、直觀。像我們很多涉及到國家政治方面的電影,或者一些社會黑暗的電影,都是不被允許上映的,就算已經拍好了成品也會被打回來。所以我們是很難能看到自己國家會上映這種非常有抨擊現實意義的電影,但往往是那些描寫真實故事的電影或涉及到社會黑暗的電影才更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