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韓國大白菜嚴重缺乏他們怎麼解決的
從我們國家並沒有進口多少,在日本進口了很多。 因為我們國家如果是出口的蔬菜,會專門種植,否則咱們的傳統種菜方法,農葯和化肥殘留過多,是達不到出口標準的。 這也是為什麼咱們國內東北地區大白菜才一元一公斤左右,而相隔不遠的韓國就能賣出五六十元人民幣一公斤。如此的差價,早有無數人盯上了,但限於白菜農葯殘留問題,國內的白菜絕大多數無法出口到韓國,只有一些綠色農業生產基地的菜有可能達到要求,賺到了一筆。
② 白菜怎麼播種
種植白菜是在秋季進行,種植前將種子稍微做下處理,之後直接撒在土壤表層就可以,播種後在上面覆蓋一層土,不久就會發芽長出小苗,等長到2到3厘米時及時間苗,大概隔15厘米左右挖個洞將小苗放入並澆水,後期正常養護即可。
一、種植時間
種植白菜是在秋季進行,早熟的品質在8月份的上中旬進行播種,而晚熟的在8約下旬種植。
二、選用土壤
白菜在北方和南方都可以種植,它水土壤的要求不高,適應能力也很強,但更建議用疏鬆,肥沃且含有機質的壤土或者是沙壤土最好,更利於它的生長。
三、處理種子
在種植前將種子放在溫水中浸泡大概10到20分,之後在放入清水浸泡8到10小時,這樣能利於出芽和後期的生長。
四、進行播種
種子處理後將其均勻的灑在土壤表層,然後要在上面覆蓋一層土,以蓋住種子為宜,不可太厚,它的頂土能力較差。
五、及時間苗
種子發芽後,長到2到3厘米左右就要進行間苗。大概隔15厘米左右挖個洞將小苗放入並澆水,這樣才能生長的更好。
③ 大白菜種植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選擇適宜的種植模式
從生產上來說,早春大白菜種植模式多樣,有大棚種植、中小拱棚種植、地膜覆蓋種植和露地栽培等多種方式,上市期不同導致其價格差異比較大。在具體選擇哪種栽培模式時,要綜合考慮當地的氣候條件、土壤肥力、水利灌溉、市場銷路、區位交通等綜合因素,確保生產實現優質高效,增產增收,做好針對性的生產。
2、要選擇適宜的優良品種
在冀中南及冀東地區種植早春大白菜,一定要注意選擇適宜的優良品種。目前生產上所選用的種子多為韓國和日本進口的春白菜品種,耐低溫、冬性強、抗病力強、豐產性突出、品質好,多數為黃心類品種,非常適合出口和我國南方城市居民的消費需求,如金峰、金碧等。
3、要做到良種良法相配套
早春大白菜要實現優質高產,一定要把良種和良法結合好,大白菜屬半耐寒性蔬菜,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2℃~22℃,當高於25℃時生長不良,高於30℃則停止生長,不能結球。10℃以下生長緩慢,5℃以下停止生長。早春大白菜從定植到蓮座期,對溫度要求嚴格,適宜溫度17℃~22℃,溫度過低則生長緩慢而延遲結球,溫度過高則會造成徒長。蓮座期到結球期需肥量增加,應加強水肥管理,增加氮肥的施入量,以促進葉片增長,使葉球堅實,同時注意磷鉀肥比例,保證養分充分供
應 。與此 同 時 ,在底肥中增加磷肥,進入蓮座期後噴施液態鈣肥,能預防大白菜乾燒心,提高大白菜品質。
4、要綜合防控病蟲害
早春大白菜相對來說病蟲害較少,重點預防好霜霉病和軟腐病,栽植大白菜的地塊上茬不要選擇種植過十字花科類蔬菜。科學水肥管理可提高植株抗性。選用高效氯氰菊酯、吡蟲啉等高效低毒農葯重點預防好菜青蟲、小菜蛾、蚜蟲等主要害蟲。春白菜價格變化較大,根據經驗,一般收獲越早,其市場行情越高,效益自然就高,後期上市,病蟲害高發,生產風險加大,行情走低,收入減少。對於達到採收標準的白菜,一定做到能早收時盡量早收,以搶占市場,提高效益。
④ 韓國的大白菜是從中國進口的嗎
韓國的大白菜有從中國進口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韓國也是白菜種植大國,韓國白菜的種植面積高達幾千公頃,但就是這樣也滿足不了韓國人日常的泡菜需求,除了自產自銷韓國的白菜還來源於進口。中國就是韓國白菜的輸出大國,每一年韓國都要從中國進口大量的白菜。
泡菜主要是靠乳酸菌的發酵生成大量乳酸而不是靠鹽的滲透壓來抑制腐敗微生物的。泡菜使用低濃度的鹽水,或用少量食鹽來腌漬各種鮮嫩的蔬菜,再經乳酸菌發酵,製成一種帶酸味的腌製品,只要乳酸含量達到一定的濃度,並使產品隔絕空氣,就可以達到久貯的目的。泡菜中的食鹽含量為2%到4%,是一種低鹽食品。
⑤ 白菜怎麼種植
白菜一般採用直播,也可育苗移栽。
直播以條播為主,點播為輔。在前茬地一時還空不出來時,為了不影響栽培季節,也可採用育苗移栽。不管使用哪種方式,土壤一定要整細整平。直播每畝用種量200克左右。
育苗移植,每栽1畝大田,約需苗床5-6厘地,多用撒播的方法,用種量75-100克。直播的播後每畝用40-50擔腐熟人糞肥尿,並結合進行地面蓋子。此後,每天早晚各澆水1次,保持土著人壤濕潤,3-4天即可出苗。白菜的行株距,要根據品種的不同來確定。一般早熟品種為33-50×33厘米,每畝苗2100-2300株,晚熟品種為67×50厘米,每畝苗2000株以下,育苗移栽的最好選擇陰天或晴天傍晚進行。為了提高成活率,最好採用小苗帶土移栽,栽後澆上定根水。
⑥ 去韓國大棚種白菜累不
1、由於生產上真正當家的春大白菜品種不多,許多菜農對春大白菜品種認識不足,往往憑經驗把夏季或秋季生長良好的品種放在春季種植,這會造成兩方面結果:一是夏播品種往往抗熱性強,而抗抽苔性差,一旦春季種植,大部分早早抽苔;二是秋播中晚熟品種,雖然抗抽苔能力較強,但往往生長發育期過長,這樣勢必造成因為後期溫度過高,不能形成正常的葉球。
2、市場利益的驅使,菜農錯誤認為早播種就能早上市,因而盲目提早播期。有的菜農一旦上年4月1日直播成功,下年他就提早到了3月25日,甚至更早,結果導致「先期抽苔」。
3、忽視了苗期的保溫工作,在大棚內未套小棚,夜間也不加蓋草苫,從而使幼苗長期處於10℃以下的低溫,出現「先期抽苔」。
4、錯把秋白菜的「蹲苗」這一增產措施搬到春大白菜上,定植後長期不施肥澆水,致使返苗期過長,營養生長不良,不能正常結球,甚至造成「先期抽苔」。
5、由於春大白菜前期基本無病蟲害,於是有的菜農就忽視了對病蟲害的防治,而一旦病蟲害發生,往往又因為防治不及時或用葯不當,造成減產甚至影響營養生長,導致「先期抽苔」。
⑦ 韓國一顆白菜賣30元,韓國的白菜到底都是從哪裡來的
眾所周知韓國是一個泡菜國家,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韓國也是白菜種植大國,據數據統計韓國白菜的種植面積高達幾千公頃,但就是這樣也滿足不了韓國人日常的泡菜需求,而且我的內心一直有一個疑問,就是腌過的泡菜真的有那麼好吃嗎?所以有一次我吃火鍋的時候,特意點了一份韓國泡菜,吃到口中給我的感覺就是這不是人吃的東西,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棒子那麼喜歡吃,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
面對這種局勢韓國的政府也採取了一連串的措施,就比如說從別的國家大量的引進白菜,但是在那麼高的消耗之下,這種引進並不能解決根本性的問題,所以在下一批白菜沒有種植出來之前,韓國的民眾要忍受一段時間沒有白菜吃的窘境。
⑧ 韓國一名大媽吐槽白菜比中國貴10倍,韓國的白菜為何這么貴
造成韓國的白菜比較貴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就簡單的來分析一下吧。
第一個原因就是韓國的耕地相對來說比較少,可供種植白菜的用地更是少的可憐。白菜雖然種植起來沒有太大的難度,但是也是要佔據一定的土地的。而由於韓國的地形地貌比較復雜,國土面積中平原所佔的比例十分的有限。除去生產建設所佔的地方,留給韓國人種植白菜的地方並不是很多,所以相對來說白菜的種植成本還是非常高的。
第四個原因就是韓國為了保護本國農戶的利益,不向其他國家進口白菜,所以韓國人只能吃本國產的白菜。按照正常情況來說,既然韓國人自己種植白菜的產量有限,對白菜的需求又非常的大,那韓國可以通過進口白菜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由於韓國為了保護本國的農業,用法律的形式規定了不向其他國家進口蔬菜,所以韓國的白菜價格也就比較貴了。
⑨ 怎麼種植白菜
白菜喜冷涼,但適應性強,生長最適溫度為18~20℃,在-2~-3℃的情況下能安全越冬,而烏塌菜在-8~-10℃的低溫下也能成活。除小白菜外的普通白菜在25℃以上的溫度下生長不良。經過長期的馴化選擇,白菜形成了適應於不同環境下生長的品種類型,多數白菜品種適合在秋冬季栽培,故有「處暑蘿卜白露菜」之說,但部分品種適合在春季或夏季栽培。
白菜種子能在4~35℃的范圍內萌發,其發芽的最適溫度為18~22℃。從播種到出苗2~3天,種子發芽需要光,所以播種不能太深。苗期生長適溫為22~25℃,低於5℃幾乎停止生長。
在普通白菜中,除了夏季栽培的小白菜,其他均採用育苗,但育苗時期隨品種或栽培季節而異。早秋播種者,每公頃撒播種子25~30千克,育成的幼苗可定植5~6公頃,晚秋播種每公頃15~25千克,可栽8~10公頃。播種時宜稀密均勻,播種後用木板或腳踩壓,使種子與土壤密切接觸,然後澆20%~30%稀熟糞(俗稱蓋籽糞)。早秋乾旱季節宜覆草或遮陽網保濕,出苗前每天傍晚澆水一次,當30%左右種子出苗後應及時揭去覆蓋物。
齊苗後應及時間苗,刪去擠苗、病殘苗,以保持1~2厘米的株距為度,當幼苗長到2~3片真葉時,可保持株距2~3厘米,需粗壯大苗者,苗間距應在5厘米左右。每次間苗同時拔除雜草,並施10%~20%稀熟糞肥。在育苗期間,要及時防治病蟲害。當幼苗具4~5片真葉時即可定植,高溫季節應以3~4片真葉期定植,以提高成活率。
⑩ 黃金大白菜適合在哪個季節種植
黃金大白菜(黃心白菜)適合在秋季播種,最佳播期為8月5~20日。
栽培要點:
選用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灌方便,前茬為瓜類、豆類作物的砂壤土或輕黏壤土栽培。
結合整地一般施腐熟有機肥60~75t/hm2,過磷酸鈣450kg/hm2,硫酸鉀225~300kg/hm2或40%(15-10-15)氮磷鉀三元復合肥750~900kg/hm2和內含鐵、硼、鋅的多元微肥7.5~15.0kg/hm2。
採用深溝高壟種植,以提高防澇、防旱及抗病能力,一般壟高15~20cm,面寬25~30cm,底寬為35~45cm。
依據歷年生產情況及氣候特點,韓國黃心大白菜的最佳播期為8月5~20日。
根據前茬收獲期的早遲,大白菜可採用直播和育苗2種方式,在前茬收獲及時的情況下,以直播為宜,反之育苗移栽。
種子發芽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和空氣,應在適播期內趁墒播種,土壤墒情不足時要先澆好水再播種。
直播又分條播和穴播,條播就是在壟面中央按預定行距開1條0.6~1.0cm的淺溝將種子撒在溝內,覆土封溝。
穴播是按預定的株行距做穴,穴深0.6~1.0cm,每穴播3~5粒種子,播後及時覆蓋1層疏鬆細土。
條播用種900g/hm2,穴播450g/hm2,育苗移栽播種可比直播提早3~5d,大田需苗床300~525m2/hm2。
合理密植,栽培密度一般肥水條件下為3.3萬株/hm2左右,株行距為(45~50)cm×(60~70)cm。
苗期管理:
白菜播種後應立即用33%施田補1 500ml/hm2對水600kg於陰天或晴天17時後進行均勻噴霧,防止雜草的滋生和危害。
發芽期保持壟面濕潤,防土壤板結,使發芽出土整齊,同時嚴格防治黃條跳甲蟲的危害。幼苗期早間苗,分次間苗,晚定苗,定壯苗。
不論條播、穴播間苗一般分3次進行,第1次在心葉發生時(如不過分擁擠,可不間)進行,第2次在幼苗拉「十」字後即2~3片葉時進行,第3次在4~5片真葉時進行,7~8片葉時定苗。
齊苗後到團棵不宜多澆水,間苗、定苗後各澆1次水,澆水最好在傍晚或早晨進行。
一般多在第2次間苗後在株旁附近趁墒撒肥,施碳酸氫銨150~225kg/hm2或尿素75~90kg/hm2。
中耕除草有利增進土壤透氣,促進紮根,並有利於肥料分解,防止草欺苗。
一般中耕3~4次,深4~10cm,待外葉封壟時,停止中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