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朝鮮(韓國)的歷代皇帝都有誰
朝鮮是王國,不能稱帝(不然就和作為帝國的中國平等了),只能稱王。其歷史上只有最後兩任統治者在甲午戰爭後稱過皇帝,但都是日本殖民者的傀儡,權力還不如國王大呢。
高句驪王國(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立國705年)
東明王高朱蒙 B.C.37—B.C.20
琉璃王高類利 B.C.19—17
太武神王高無恤 18—43
閔中王高解邑朱 44—47
慕本王高解憂 48—52
太祖大王高宮 53—45
次王高遂成 146—164
新王高伯固 165—178
故國川王高男武 179—196
山上王高延憂 197—226
東川王高憂位居 227—248
中川王高然弗 248—269
西川王高葯盧 270—291
烽上王高相夫 292—230
美川王高乙弗 300—330
故國原王高斯由 331—371
小獸林王高立夫 371—383
故國壤王高伊連 384—391
廣開土王高談德 392—412
長壽王高臣璉 413—490
文咨明王高羅雲 491—518
安藏王高興安 519—530
安原王高寶延 531—544
陽原王高平成 545—588
平原王高陽成 559—589
嬰陽王高元 590—617
榮留王高建武 618—641
寶藏王高臧 642—668
王氏高麗歷代國王(公元918年—1392年):
太祖 神聖王 王建 877年~943年,在位期間918年~943年
惠宗 義恭王 王武 914年~945年,在位期間943年~945年
定宗 文明王 王堯 923年~949年,在位期間946年~949年
光宗 大成王 王昭 925年~975年,在位期間949年~975年
景宗 獻和王 王伷 955年~981年,在位期間975年~981年
成宗 文懿王 王治 960年~997年,在位期間981年~997年
穆宗 宣讓王 王誦 980年~1009年,在位期間997年~1009年
顯宗 元文王 王詢 991年~1031年,在位期間1010年~1031年
德宗 景康王 王欽 1016年~1034年,在位期間1031年~1034年
靖宗 容惠王 王亨 1018年~1046年,在位期間1035年~1046年
文宗 仁孝王 王徽 1019年~1083年,在位期間1046年~1083年
順宗 宣惠王 王勛 1047年~1083年,在位期間1083年
宣宗 思孝王 王運 1049年~1094年,在位期間1083年~1094年
獻宗 恭殤王 王昱 1084年~1097年,在位期間1094年~1095年
肅宗 明孝王 王熙 1054年~1105年,在位期間1095年~1105年
睿宗 文孝王 王俁 1079年~1122年,在位期間1105年~1122年
仁宗 恭孝王 王楷 1109年~1146年,在位期間1123年~1146年
毅宗 庄孝王 王晛 1127年~1173年,在位期間1146年~1170年
明宗 光孝王 王晧 1131年~1202年,在位期間1170年~1197年
神宗 靖孝王 王晫 1144年~1204年,在位期間1197年~1204年
熙宗 成孝王 王韺 1181年~1237年,在位期間1204年~1211年
康宗 元孝王 王璹,又名貞 1152年~1213年,在位期間1211年~1213年
高宗 安孝王 王暾 1192年~1259年,在位期間1213年~1259年
元宗 順孝王 王倎 1219年~1274年,在位期間1260年~1274年
忠烈王 王椹 1236年~1308年,在位期間1274年~1308年
忠宣王 王璋 1275年~1325年,在位期間1298年、1308年~1313年
忠肅王 王燾 1294年~1339年,在位期間1313年~1330年、1332年~1339年
忠惠王 王禎 1315年~1344年,在位期間1330年~1332年、1339年~1344年
忠穆王 王昕 1337年~1348年,在位期間1344年~1348年
忠定王 王蚳,蒙古名是「迷思監朵兒只」 1337年~1352年,在位期間1349年~1351年
恭愍王 王祺 1330年~1374年,在位期間1351年~1374年
禑王 辛禑 1365年~1389年,在位期間1374年~1388年
昌王 辛昌 1380年~1389年,在位期間1388年~1389年
恭讓王 王瑤 1345~1394年,在位期間1389~1392年,為神宗六世孫,襄陽公五世孫,始安公四世孫。
李氏朝鮮歷任國王(公元1392年—1910年):
太祖 李成桂 1335年—1408年,在位期間1392年-1398年
定宗 李芳果 1357年—1419年,在位期間1398年-1400年 太祖嫡次子
太宗 李芳遠 1367年—1422年,在位期間1400年-1418年 太祖嫡五子
世宗 李祹 1397年—1450年,在位期間1418年-1450年 太宗嫡四子
文宗 李珦 1414年—1452年,在位期間1450年-1452年 世宗嫡長子
端宗 李弘暐 1441年—1457年,在位期間1452年-1455年 文宗嫡子
世祖 李瑈 1417年—1468年,在位期間1455年-1468年 世宗嫡次子,端宗之叔父
睿宗 李晄 1450年—1469年,在位期間1468年-1469年 世祖嫡次子
成宗 李娎 1457年—1494年,在位期間1469年-1494年 世祖嫡長子德宗李暲嫡次子,睿宗侄子
燕山君 李隆 1476年—1506年,在位期間1494年-1506年 成宗長子
中宗 李懌 1488年—1544年,在位期間1506年-1544年 成宗嫡長子,燕山君之弟
仁宗 李峼 1515年—1545年,在位期間1544年-1545年 中宗嫡長子
明宗 李峘 1534年—1567年,在位期間1545年-1567年 中宗嫡次子
宣祖 李昖 1552年—1608年,在位期間1567年-1608年 中宗庶七子德興大院君李岹之第三子,明宗庶侄
光海君 李琿 1575年—1641年,在位期間1608年-1623年 宣祖庶次子
仁祖 李倧 1595年—1649年,在位期間1623年-1649年 宣祖庶五子元宗李琈之長子,光海君庶侄
孝宗 李淏 1619年—1659年,在位期間1649年-1659年 仁祖嫡次子
顯宗 李棩 1641年—1674年,在位期間1659年-1674年 孝宗嫡子
肅宗 李焞 1661年—1720年,在位期間1674年-1720年 顯宗嫡子
景宗 李昀 1688年—1724年,在位期間1720年-1724年 肅宗庶長子
英祖 李昑 1694年—1776年,在位期間1724年-1776年 肅宗庶四子
正祖 李祘 1752年—1800年,在位期間1776年-1800年 英祖次子庄獻世子李愃之次子 純祖 李玜 1790年—1834年,在位期間1800年-1834年 正祖庶長子
憲宗 李奐 1827年—1849年,在位期間1834年-1849年 純祖嫡長子孝明世子(翼宗/文祖)李旲的嫡子
哲宗 李升 1831年—1863年,在位期間1849年-1863年 庄獻世子第三子恩彥君李裀之孫,父為恩彥君第三子全溪大院君李壙
高宗 李熙 1852年—1919年,在位期間1863年-1907年 庄獻世子第四子恩信君李禛之曾孫,祖父南延君李球為仁祖嫡三子麟坪大君第六代孫 ,父為南延君第四子興宣大院君李昰應 純宗 李坧 1874年—1926年,在位期間1907年-1910年 高宗嫡長子
B. 韓國的歷屆統治者
李氏朝鮮王朝歷代國王、王妃(包括短暫的大韓帝國皇帝、皇後)的封號、謚號加尊號
1.太祖大王(1335-1408)
李成桂
謚號加尊號--康獻 至仁啟運應天肇通光勛永命聖文神武正義光德, 諱旦,字君晉;初諱成桂,字仲潔,號松軒,潛邸時所稱
王妃:
神懿王後 安邊韓氏—原封為節妃,定宗1398年即位,加封尊號神懿,1897年承仁純聖神聖王後
繼妃
神德王後 谷山康氏--原封為顯妃,順元顯敬
2. 定宗大王(1357-1419)
李芳果
謚號加尊號--恭靖 懿文庄武溫仁順孝, 諱曔 字光遠 初諱芳果
王妃:
安定王後 慶州金氏—原封德淑媛,之後被封為德妃,1400年太宗繼位後,封為順德大妃,溫明庄懿
3.太宗大王(1367-1422) :
李芳遠
謚號加尊號--恭定 聖德神功建天體極大正啟佑文武叡哲成光孝, 諱芳遠,字遺德
王妃:
元敬王後 驪興閔氏1365-1420,徽號—元敬章德昭烈,原封貞嬪,1400年封為靜妃,世宗繼位後封為厚德王大妃,厚德為尊號
扶幼執政—其兄長支持大兒子讓寧大君,太宗晚年生重病懷疑王妃與其妻舅將扶幼執政,曾釀起要廢妃,之後太宗要求大兒子讓寧大君內禪四弟世宗
4.世宗大王(1397-1450)
李祹
謚號加尊號--庄憲 英文睿武仁聖明孝, 諱祹,字元正 噮蜝
王妃:
昭憲王後 青松氏 原封為三韓國夫人,1408世宗冊封為世子後,封為敬嬪,1418年世宗繼位後封為恭妃,1432年世宗規定王之正室均以王妃稱之,不再加上**妃,同時也以中宮殿稱呼王妃殿,尊號--宣仁齊聖 慉
5. 文宗大王(1414-1452)
李珦
謚號加尊號--恭順 欽明仁肅光文聖孝, 諱珦,字輝之
王妃:
顯德王後 安東權氏—1418-1441年,1431年是為當時世子魯山君(之後為文宗)之承徽,1433年封為良媛,1437年封為純嬪,1441生下端宗後因產後病死亡, ,尊號仁孝順惠
文宗死後,當時掌權的是宮中最大者世宗的嬪—惠嬪楊氏,公眾長輩有文宗的後宮-貴人洪氏與粱氏,政策決定權曖昧不明,世祖(首陽大君)發起癸酉靖難,開始確定議政府,使相權縮小,中央集權強化,王權加以強化,並且斥佛倡儒(文宗與端宗都有傾佛傾向),確定戶籍制度還有國防軍事制度
6. 端宗大王(1441-1457)
李弘
謚號加尊號--純定 安庄景順敦孝, 諱弘暐
王妃:
定順王後 礪山宋氏,1440-1521,由於個性勤儉恭順,所以死後第二年端宗本來要選妃因而取消,1455年世祖原本還追封為懿德王大妃,但是成三問與朴彭年等所謂死六臣發起端宗復位運動,使得1457年世祖降端宗為魯山君,王大妃也被降為夫人,1698年肅宗年間復位
7.世祖大王(1417-1468)
李瑈
謚號加尊號--惠庄 承天體道烈文英武至德隆功聖神明睿欽肅仁孝, 諱瑈,字粹之
王妃:
貞熹王後 坡平尹氏 1418-1483 1469-1476垂簾聽政
1428與世祖舉行嘉禮—封為樂浪府大夫人,1455封為王妃,1457尊號慈聖,1468開始攝政,1469年睿宗即位時上尊號—欽仁景德宣烈明順徽懿,當時睿宗14歲,其與睿宗同位攝政,1471年再上尊號元淑慎惠神寧,睿宗死後,欽選睿宗之二侄子(德宗之子)者乙大君為繼位者, 是為成宗,繼續垂簾聽政直到1476年成宗親政
9.睿宗大王(1450-1469)
李晄
謚號加尊號--襄悼 欽文聖武懿仁昭孝,1457年,8歲被封為世子,20歲死去, 諱晄,字明照
王妃:
章順王後 清州韓氏 1445-1461,當時重要門閥韓明澮之女,1460年行嘉禮,封為世嬪,備受世祖疼 愛,1460年生下仁城大君(仁城大君五年後死去),1461年生下公主後死去,其與成宗第一王妃恭惠王妃是親姊妹
繼妃:
安順王後 清州韓氏 ~1498年 1462年封為王妃,1466年生齊安大君,原為繼承王位的第一順位人選,但因世祖貞熹王後反對,加上成宗之生母昭惠王後運用計謀而變成8歲的成宗繼位,1472封為仁惠大妃,1497年燕山君加封為明懿王大妃,1590上尊號聖,1604年又上尊號徽徽,貞憲 中蒻私憂褧
10.成宗大王(1457-1494)
李娎
謚號加尊號--康靖 仁文憲武欽聖恭孝,
王妃:
恭惠王後 清州韓氏 1456-1474年 1467年封為世子嬪,1469年成宗即位成為妃。1474年死後上尊號 恭惠,1498年加封尊號徽懿慎肅
廢妃:
坡平尹氏 1474年恭惠王後死,燕山君之生母淑儀尹氏成為繼妃,1479年因為成宗寵後宮嚴淑儀與鄭淑儀讒言以善妒被廢,1480年被賜死,(其與成宗之生母仁粹大妃不和而遭排斥),
繼妃:
貞顯王後 坡平尹氏 1462-1530 原為成宗之淑儀,1480年成為王妃,1497年尊慈順,1504加上尊號和惠,1506年支持反正大臣廢燕山君,中宗(其子大君繼位)是為中宗反正,1530年死後又加尊號昭懿欽淑
C. 朝鮮王朝國王列表
1、太祖 李成桂 1335年—1408年,在位期間1392年-1398年
2、定宗 李芳果 1357年—1419年,在位期間1398年-1400年 太祖嫡次子
3、太宗 李芳遠 1367年—1422年,在位期間1400年-1418年 太祖嫡五子
4、世宗 李 祹 1397年—1450年,在位期間1418年-1450年 太宗嫡四子
5、文宗 李 珦 1414年—1452年,在位期間1450年-1452年 世宗嫡長子
6、端宗 李弘暐 1441年—1457年,在位期間1452年-1455年 文宗嫡子
7、世祖 李 瑈 1417年—1468年,在位期間1455年-1468年 世宗嫡次子,端宗之叔父
8、睿宗 李 晄 1450年—1469年,在位期間1468年-1469年 世祖嫡次子
9、成宗 李 娎 1457年—1494年,在位期間1469年-1494年 世祖嫡長子德宗李暲嫡次子,睿宗侄子
10、燕山君 李 隆 1476年—1506年,在位期間1494年-1506年 成宗長子
11、中宗 李 懌 1488年—1544年,在位期間1506年-1544年 成宗嫡長子,燕山君之弟
12、仁宗 李 岹 1515年—1545年,在位期間1544年-1545年 中宗嫡長子
13、明宗 李 峘 1534年—1567年,在位期間1545年-1567年 中宗嫡次子
14、宣祖 李 昖 1552年—1608年,在位期間1567年-1608年 中宗庶七子德興大院君李岹之第三子,中宗庶侄
15、光海君 李 琿 1575年—1641年,在位期間1608年-1623年 宣祖庶次子
16、仁祖 李 倧 1595年—1649年,在位期間1623年-1649年 宣祖庶五子元宗李琈之長子,光海君庶侄
17、孝宗 李 淏 1619年—1659年,在位期間1649年-1659年 仁祖嫡次子
18、顯宗 李 棩 1641年—1674年,在位期間1659年-1674年 孝宗嫡子
19、肅宗 李 焞 1661年—1720年,在位期間1674年-1720年 顯宗嫡子
20、景宗 李 昀 1688年—1724年,在位期間1720年-1724年 肅宗庶長子
21、英祖(英宗) 李 昑 1694年—1776年,在位期間1724年-1776年 肅宗庶四子
22、正祖(正宗) 李 祘 1752年—1800年,在位期間1776年-1800年 英祖次子庄獻世子李愃之次子
23、純祖(純宗) 李 玜 1790年—1834年,在位期間1800年-1834年 正祖庶長子
24、憲宗 李 奐 1827年—1849年,在位期間1834年-1849年 純祖嫡長子孝明世子(翼宗/文祖)李旲嫡子
25、哲宗 李 升 1831年—1863年,在位期間1849年-1863年 庄獻世子第三子恩彥君李裀之孫,父為彥君第三子全溪大院君李壙
26、高宗 李 熙 1852年—1919年,在位期間1863年-1907年 庄獻世子第四子恩信君李禛之曾孫,祖南延君李球為仁祖嫡三子麟坪大君第六代孫,父為南延君第四子興宣大院君李昰應 純宗 李 坧 1874年—1926年,在位期間1907年-1910年 高宗嫡長子
朝鮮國王的歷史: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七月十六日,高麗大將李成桂廢高麗恭讓王,在松京(開城)壽昌宮即位,其時五十八歲。李成桂以「權知高麗國事」的頭銜向明朝上表,趁高麗王混亂,自己受推戴不得不即位,明太祖朱元璋不予批准。
不久,李成桂擬定兩個國號——「朝鮮」(古號)和「和寧」(李子春就仕之地)請朱元璋決定,朱元璋選了朝鮮二字,但是又因為李成桂「頑囂狡詐」而不正式冊封賜印。於是李成桂的頭銜改成了「權知朝鮮國事」。
李成桂即位後,次子李芳遠被封為靖安大君。經過兩次王子之亂,在建文二年(1400年)被封為世子,十一月十三日受其大兄禪讓於松京壽昌宮。
此時,明朝發生了一場極大的變局。太孫朱允炆即位,燕王朱棣起兵靖難,明惠帝用人不當,漸處下風,被迫對朝鮮更多地採取懷柔政策。為了在內戰中拉攏朝鮮站在朝廷一方,便敕諭禮部,「朝鮮本禮文之國,辭位傳襲之事,……若果無虧天理,悖人倫的事,任他國中自主張」。
於是方賜李芳遠國王誥命,及親王爵的九章冕服(朝鮮本爵,應賜五章或七章服)。這樣,李成桂和李芳果多次求而不得的明朝冊封,終於被李芳遠得到了。他的頭銜也從其父兄的「權知朝鮮國事」變成了朝鮮國王。
明成祖「靖難」成功登基之後,李芳遠又再次上賀表,請冠冕服飾,於是再次得到了明朝所賜的金印、誥命、冕服、九章、圭玉、佩玉、妃珠翠七翟冠、霞帔、金墜、經籍彩幣表裡……,封朝鮮國王。
此後,歷任朝鮮統治者均循例受封為朝鮮國王。只能自稱孤,寡人,不能自稱朕;只能被大臣稱大王,殿下,不能稱皇上,陛下,否則即為僭越。
朝鮮王朝時期(公元1392-1910),朝鮮國王的官服是紅底金色圖案的蟒袍,朝鮮王後則飾以鳳。公主、翁主和嬪妃則飾以花型圖案。赤翟衣是明朝皇帝明惠宗朱允炆下賜給朝鮮國王的,是特許的親王級別的服飾。天青色翟衣作為中國皇後的等級,朝鮮王妃不能僭越。
D. 韓國的古代朝代及皇帝
韓國沒有皇帝,韓國最高稱王,因為它之前只是個王國,而不是皇朝
E. 李氏朝鮮王朝的歷代君主有哪些
朝鮮王朝(後來李熙建立的大韓帝國亦在朝鮮王朝范疇)由朝鮮太祖李成桂於1392年建立,歷時518年,共27位國王,朝鮮國王是朝鮮王朝最高統治者的稱號。
1、朝鮮太祖李成桂在位期間1392年-1398年。
2、朝鮮定宗李芳果在位期間1398年-1400年,太祖嫡次子。
3、朝鮮太宗李芳遠在位期間1400年-1418年,太祖嫡五子。
4、朝鮮世宗李祹在位期間1418年-1450年,太宗嫡四子。
5、朝鮮文宗李珦在位期間1450年-1452年,世宗嫡長子。
6、朝鮮端宗李弘暐在位期間1452年-1455,年文宗嫡子。
7、朝鮮世祖李瑈在位期間1455年-1468年,世宗嫡次子,端宗之叔父。
8、朝鮮睿宗李晄在位期間1468年-1469年,世祖嫡次子。
9、朝鮮成宗李娎在位期間1469年-1494年,世祖嫡長子德暲嫡次子,睿宗侄子。
10、燕山君李隆,在位期間1494年-1506年,成宗長子。
11、朝鮮中宗李懌,在位期間1506年-1544年,成宗嫡長子,燕山君之弟。
12、朝鮮仁宗李峼,在位期間1544年-1545年,中宗嫡長子。
13、朝鮮明宗李峘,在位期間1545年-1567年,中宗嫡次子。
14、朝鮮宣祖李昖,在位期間1567年-1608年,中宗庶七子德興大院君李岹之三子,明宗庶侄。
15、光海君李琿,在位期間1608年-1623年,宣祖庶次子。
16、朝鮮仁祖李倧,在位期間1623年-1649年,宣祖庶五子元宗李琈之長子,光海君庶。
17、朝鮮孝宗李淏,在位期間1649年-1659年,仁祖嫡次子。
18、朝鮮顯宗李棩,在位期間1659年-1674年,孝宗嫡子。
19、朝鮮肅宗李焞,在位期間1674年-1720年,顯宗嫡子。
20、朝鮮景宗李昀,在位期間1720年-1724年,肅宗庶長子。
21、朝鮮英祖李昑,在位期間1724年-1776年,肅宗庶四子。
22、朝鮮正祖李祘,在位期間1776年-1800年,英祖次子庄獻世子李愃之次子。
23、朝鮮純祖李玜,在位期間1800年-1834年,正祖庶長子。
24、朝鮮憲宗李奐,在位期間1834年-1849年,純祖嫡長子孝明世子(翼宗/文祖)李旲的嫡子。
25、朝鮮哲宗李升,在位期間1849年-1863年,庄獻世子第三子恩彥君李裀之孫,父為恩彥君第三子全溪大院君李壙。
26、朝鮮高宗李熙,在位期間1863年-1907年,庄獻世子第四子恩信君李禛之曾孫,祖父南延君李球為仁祖嫡三子麟坪大君第六代孫,父為南延君第四子興宣大院君李昰應。
27、朝鮮純宗李坧,在位期間1907年-1910年,高宗嫡長子。
(5)韓國有哪些國王擴展閱讀:
朝鮮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朝鮮世宗。
李祹(1397年—1450年),字元正,朝鮮族,朝鮮王朝第4位國王,22歲即位,在位31年(1418年—1450年),朝鮮半島古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朝鮮文(諺文)的發明者之一。
朝鮮乃至東亞歷史上最為賢明的國王之一,廟號」世宗「,謚號」庄憲英文睿武仁聖明孝大王「,葬於京畿道驪州城山英陵。後人認為他對國家作出了巨大貢獻,所以通常都尊稱他為」世宗大王「。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出生於漢城的太宗潛邸,明永樂六年(1408年)封忠寧君,迎娶沈氏(後來的昭憲王後),四年後進封忠寧大君。
當時朝鮮的世子是太宗的嫡長子李禔,李祹似乎與王位無緣,然而明永樂十六年(1418年),朝鮮宮中發生政變,世子被廢為讓寧大君,而忠寧大君李祹則被太宗冊封為世子。
公元1418年,太宗李芳遠將王位傳給世子李祹,李祹於景福宮勤政殿登基,朝鮮世宗即位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政治上,朝鮮世宗加強了中央集權,
將儒學價值觀念作為治國之策的根本,建立了集賢殿,以促進體制和政治方面的研究,並且讓世子協助處理政務,朝鮮王朝初期政治制度不完善的現象在世宗年間得到完善。
經濟上,世宗進行了土地稅改革、限制佛教勢力、注意賑濟災民、編纂多部農書,促進了農業生產,減輕了農民負擔。
軍事上,發明了小火炮和火炮箭,設立了火炮鑄造所;派兵東征對馬島,清除對馬海峽倭寇的侵擾,並於1443年簽訂《癸亥條約》,確立了在對馬島的宗主地位,對日本開放貿易。
在北方,侵佔鴨綠江以東,圖們江以南的明朝女真人的領地,並在新占的土地上建城、移民,拓展了領土。
文化上,最著名的貢獻就是發明了朝鮮字母,使朝鮮族有了自己的文字,在此之前,朝鮮民族有自己語言而沒有自己的文字,而是使用漢字,官方文書一律用漢文書寫;文、言分離。
古代唯士大夫可習漢文,因此平民多為文盲,因而世宗出於實用和民族自尊的使命感決心創制朝鮮文解決這一問題,初時,朝鮮世宗的苦心卻不能被當時的儒臣所廣泛認同、接受。
儒家學者們擔心有了朝鮮文後會影響儒學學習和自身利益,世宗不顧反對、力排眾議設立諺文局,召集鄭麟趾、成三問、申叔舟等人一同創制「諺文」(朝鮮文字母),於公元1446年,正式頒布了《訓民正音》。
朝鮮世宗主持創制的朝鮮文字母由11個母音和28個輔音組成,具有簡單和精確的特點,沒有受過教育的人都能在幾小時內學會。
《訓民正音》是世界上少有的知道是誰、具體在什麼時間創造的文字之一,因此被韓國指定為國寶第70號,1997年10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F. 韓國歷史上的皇帝有哪些
僅有兩位,即: 1、高宗李純,韓國第一位皇帝,1897年稱帝,1907年遜位。1919年為日本人毒死; 2、純宗李坧,高宗李純之子,1907年即位,1910年韓國為日本吞並,朝鮮滅亡。1926年去世。 之前朝鮮為我國的藩屬國,其君主只能稱國王,新王登基必須獲得北京的認可。一般來說,明清兩代不幹涉他們君主的繼立。不過也有例外,比如明代就曾以不合禮制為由否決過其繼位人選。 而且作為藩屬國,它的外交歸北京政府管轄。北京往往會派一名官員到朝鮮監國。見於歷史記載的有兩位,一位是明末的袁可立,另一位是清末的袁世凱。監國官員一般不幹涉朝鮮的內政,但是卻扮演朝鮮「太上皇」的角色。
G. 除了世宗大帝,現代前的韓國還有哪些偉大的統治者呢
一個有趣的問題!世宗經常被認為是韓國歷史上沒有同行的人,但我認為他確實有不少。這一點還有待討論,取決於我們如何定義「偉大」。「對我來說,任何一位對國家有積極、重大、持久影響的國王都會成為國王。這些是我想到的國王。
新羅的「大正」木烈國王(r.654-661)
盡管木烈的統治相對較短,但人們大多記得他是在統一朝鮮半島過程中發揮了最重要作用的國王。盡管唐太宗的姑母Seondeok皇後在位多年來一直試圖說服唐太宗派兵參戰,但由於唐太宗拒絕承認女攝政王的合法性,她在很大程度上失敗了。然而,金春初(木烈的本名)要成功得多,因為他在長安度過了他成長的大部分時間,並在那裡與未來的皇帝高宗成為了親密的朋友。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這種友誼,唐朝最終默許了新羅對百濟和高句麗的軍事援助請求。繆約死後,我們被封為「大正」,意思是偉大的祖先。有一個故事來自三國玉薩,高宗後來向辛門王(木烈的孫子)抱怨這個頭銜,這通常是保留給挑選的中國皇帝,並要求取消這個頭銜。然而,當新羅提出抗議時,高宗收回了自己的抗議,承認他的老朋友配得上這個稱號。
木烈王墓,位於韓國慶州。
高麗光宗王- (r.949-975)
光宗是高麗的第四任國王,他的統治為王國帶來了長久的穩定。到他登基時,高麗剛剛將朝鮮半島置於自己的統治之下,光宗黨不得不應對強大的貴族對其權力的不斷制約。他的解決方案很巧妙。他通過了一項解放奴隸的法律,削弱了依賴奴隸的貴族,同時增加了國家的稅收(奴隸只向他們的主人交稅,而不向國家交稅)。他還採用國家公務員考試作為任命大臣的手段,這再次阻止了某些貴族家族獲得對朝廷的控制。相反,任何學習並通過考試的人都可以獲得官方頭銜。最後,正是在他的統治期間,高麗利用帝國行政結構進行了自我重組,並開始使用帝國頭銜。盡管光宗統治末期對心懷不滿的貴族進行了暴力清洗,但他還是受到了得益於其政策而致富的普通民眾的欽佩。
光宗墓,位於朝鮮開城附近。
朝鮮正條王(r.1776-1800)
作為朝鮮王朝最後一位擁有真正權力的國王,鄭條花了很多錢
H. 朝鮮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國王
李祹(1397年—1450年),朝鮮王朝第4位國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朝鮮半島的改革家、韓國的字母表(箴言篇),朝鮮的發明者之一,也是東亞歷史上最英明的國王之一,「世宗」,著作。最後,庄賢的英語「庄憲英文睿武仁聖明孝大王」,葬在京津府里,可以騎上馬。後來的幾代人認為他對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所以他經常稱他為「世宗大王」。
高麗文宗王徽(1019年-1083年),高麗王朝第11位君主,高麗文宗時期、困難、開發韓國高麗王朝自毛王建國以來最繁榮的時期,與北宋建立外交關系,北宋王朝賜高麗王朝「小中華」的美稱,高麗王朝於公元1083年朝鮮文宗,64年去世,廟號「文宗」,謚號「剛正明戴章聖仁孝大王」。
金法敏(624年-681年),新羅王朝第30位君主,新羅文武王結束數百年混亂的朝鮮半島三國時代,統一朝鮮半島,開創「統一新羅時代」,公元681年,新羅文武王去世,終年57歲,無廟號,謚號「文武王」。
李㦕(朝鮮語:이융;1476年-1506年),即燕山君(朝鮮語:연산군),幼名無作金,是朝鮮王朝第10代君主,1494年-1506年在位。第九代君主朝鮮成宗長子,第11代君主朝鮮中宗異母兄、第7代君主朝鮮世祖曾孫,也是朝鮮王朝歷史上第一位廢王。並且是朝鮮歷史上有名的暴君。
I. 戰國時期韓國的王有哪些
次序 謚號 姓名 在位時間 年數 備注
1 韓宣惠王 韓康 前332年—前312年 21 前323年稱王,又作韓宣王、韓威侯
2 韓襄王 韓倉 前311年—前296年 16 又作韓襄哀王、韓悼襄王
3 韓釐王 韓咎 前295年—前273年 23
4 韓桓惠王 韓然 前272年—前239年 34 又作韓惠王
5 韓王 韓安 前238年—前230年 9 前230年,秦滅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