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韓國佬,老把中國的東西老是說成他們的,又說蚩尤是他們的祖先,我怕下次黃帝成了他們們祖先,
蚩尤是東夷人,東夷——百越的Y染色體標記是O1,韓國人的O1還不到1%,中國江浙地區高達25%。說蚩尤是韓國人祖先絕對是胡說八道。
韓國歷史上是中國的附屬國,朝鮮戰爭時朝鮮就快被滅了,因為中國的介入韓國人丟了一半領土,所以很中國。
這么多年以來,韓國媒體一直在罵中國,對中國的報道很負面,所以韓國人印象里中國很窮,很落後,人又野蠻,所以對比著歷史,他們產生了強烈的心裡反彈。
其實說黃帝是他們祖先也沒錯,以為中原人一直在連續小規模進入朝鮮半島,雖然這些人被同化了,但是血統確實是漢族的。現在韓國人父系遺傳40%是O3(漢族是70%,黃河流域很多古代部落墓葬O3高達100%),是比重最大的一部分,由此看大約60%左右的韓國男人是漢族人的後代。
B. 韓國人的祖先是
根據目前中國的史籍記載,最早在朝鮮半島上建立國家的是公元前1100年左右箕子所建立的.箕子是商紂王的叔叔(也可能是哥哥),在商王朝滅亡後被周武王分封到了朝鮮.後來在秦漢之際燕人衛滿跑到朝鮮建立了衛氏政權,到漢武帝時被漢朝滅掉設立了幾個郡.一直到西晉都是這樣的.但這些政權都在今天朝鮮半島的北端,南部有所謂的韓,在三國時有三韓有辰韓\馬韓\弁韓,在今天吉林和朝鮮東北地區還有過高句麗(不過中國認為這是中國歷史的一個組成部分),還有一些其他的民族部落.今天的朝鮮統一民族的形成應該是唐宋以後的事情了,新羅統一朝鮮以後朝鮮半島才真正有了統一,只有在這種情況下統一的朝鮮民族才能定型.蒙古人肯定不是他們的祖先.不過這些歷史都是中國人記錄的,朝鮮人是否認同就不知道了.反正他們自己認為自己是從長白山上下來的.他們聲稱中國的東北都是他們的領土後來被中國佔領了.從民族上講他們和我們漢族不是一個民族,但是先秦時期有多少中國人移民到那裡是說不清楚的.他們既然不願認我們這個祖宗,所以我們也不必非要認這門親戚.
C. 現代韓國人祖先是不是東夷人
現代韓國人(朝鮮人)的祖先是半島南邊的三韓部落。三韓部落發展的國家有百濟和新羅,領土只佔據半島南部。百濟和新羅同時代的高句麗是大陸民族高句麗族建立的國家,高句麗國名來源於大漢朝轄下的高句麗縣;那時的半島北部是漢朝的領土,高句麗國是漢的屬國。高句麗國的國土是在西晉後才接收了西晉在半島北部的領土,從此成了半島北部的主人;此時高句麗已進入王朝的後期。最後高句麗被大唐所滅,半島北部領土被唐接收。當然隋朝曾三次征高句麗,不過沒成功。半島北邊從來都是大陸民族的領土。不管是商朝人,燕國人,秦朝人,漢朝人,西晉人,高句麗人,唐朝人,渤海人,契丹人都是大陸民族,並都曾擁有過半島北部領土,上下有2000多年。韓國人(朝鮮人)真正擁有半島北部領土是在契丹之後,也就是王建建立的高麗王國後才佔有半島北部領土。
然而現代韓國人(朝鮮人)只把高句麗人看成他們祖先,為什麼其他的擁有過半島北部領土的商朝人,燕國人,秦朝人,漢朝人,西晉人,唐朝人,渤海人,契丹人,他們卻不認祖?因為高句麗人已經消失在其他民族中,他們說高句麗人是他們祖先,更好賴帳!!另外,韓國人(朝鮮人)的祖先新羅人王建在高句麗滅亡200多年後建立了高麗王朝,取代新羅。而滅亡的高句麗在唐書上被稱為高麗。但是王建本人不是高句麗人後代,韓國史書說他用高麗的國號是想把他的王國建成高句麗那樣的強國。就是這個王氏高麗使韓國人(朝鮮人)自認為高麗民族。這就是三韓人成了高麗人的經過。但是這個高麗民族和高句麗民族根本是兩個不同的民族。但是韓國人(朝鮮人)有意把他們的高麗和高句麗扯在一起,這種歷史觀才使他們如此頑固!
真正的高句麗王國是由大陸民族構成,貴族階層是高句麗族,而高句麗族在唐滅高句麗後絕大部份被移民到大唐的中原。
中國史書的朝鮮是指商朝人萁子建的朝鮮國,後來燕國人衛滿取代了萁子後人,建衛滿朝鮮國。而韓國人(朝鮮人)在14世紀李氏朝鮮之前從沒建立過國號朝鮮的國家。但中國史書在14世紀李氏朝鮮之前就記錄過大陸民族建的朝鮮國。公元1392年,王氏高麗的大臣李成桂廢王自立,並在1393年以「朝鮮、和寧等國號奏請」明朝,明賜李成桂為朝鮮王,王氏高麗遂改號朝鮮,學界一般稱之為李氏朝鮮或簡稱李朝。這就是三韓人成了朝鮮的來歷!
D. 韓國人說舜代堯是他們祖先安排的 你怎麼看
近幾年,韓國起源論甚囂塵上,什麼端午、中醫、甚至三皇五帝都是來自於他們,這些言論在國內引起熱議。
其實最早的韓國起源論很可能來源這樣兩本書——《揆園史話》和《桓檀古記》,《桓檀古記》中有這么一段記載
至檀君王儉,與唐堯並世,堯德益衰,來與爭地不休,天王乃命虞舜分土而治,遣兵而屯,約以共伐唐堯,堯乃力屈,依舜而保命以國讓於是,舜之父子兄弟,復歸同家,蓋為國之道,孝悌為先,及九年洪水,害及萬民,故檀君王儉,遣太子扶婁,約與虞舜,招會於塗山,舜遣司空禹,受我五行治水之法,而功乃成也於是。
大概就是韓國的檀君王儉,幫助瞬取代了堯,用五行治水之法指導了大禹治水。好吧,除了堯舜,大禹治水,連五行也變成韓國的了。
傳說中的檀君王儉
那麼,《揆園史話》《桓檀古記》這兩本書是誰寫的呢?
《揆園史話》成書於1675年或1925年之前。沒人知道到底是哪一年,成書時間有爭議,在1925年出版的《檀典要義》中首次提及並引用。《揆園史話》的作者是「北崖子」或「北崖老人」,一般觀點認為該書是偽書。
《桓檀古記》由太白教教徒桂延壽和李沂於日韓合並後第二年的1911年編寫,1979年出版印刷,主要描述帝釋桓因之子桓雄降臨和檀君建立古朝鮮,有人認為此書是以《揆園史話》為基礎寫成的。
這兩本書基本都成書於近代,而韓國人認為的祖先檀君王儉在這兩本書中被提及,而檀君王儉是什麼時候的人呢,公元前4000多年前的人,中日兩國歷代的史書文學作品中都從未提及此人,最早關於檀君王儉的記載的是朝鮮人私寫的一本《三國遺事》(1200年左右),距離檀君王儉的時代也有3000多年。也就是說關於檀君王儉的記載有幾千年的空白期,突然被幾千年的後人發現了,而且一發現就變成他們的祖宗了。
《桓檀古記》還在後來確定了檀君王儉的詳細譜系,編一個人不難,編一串人還是需要本事的。
王儉(紀元前2333年- 紀元前2240年)
扶婁(紀元前2240年- 紀元前2182年)
嘉勒(紀元前2182年- 紀元前2137年)
烏斯丘(紀元前2137年- 紀元前2099年)
丘乙(紀元前2099年- 紀元前2083年)
丘乙借鑒中原的天乾地支開始紀元。
?門(紀元前2083年- 紀元前2047年)
翰栗(紀元前2047年- 紀元前1993年)
於西翰(紀元前1993年- 紀元前1985年)
阿述(紀元前1985年- 紀元前1950年)
魯乙(紀元前1950年- 紀元前1891年)
道奚(紀元前1891年- 紀元前1834年)
阿漢(紀元前1834年- 紀元前1782年)
屹?(紀元前1782年- 紀元前1721年)
古弗(紀元前1721年- 紀元前1661年)
代音(一雲後屹達)(紀元前1661年- 紀元前1610年).......等等
這個裡面的人物要麼虛構,要麼根本和朝鮮無關。
有意思的是據說朝鮮發現了檀君王儉的墓葬。
檀君王儉的陵墓
韓國也在教科書中以肯定的語氣加入了不少檀君王儉的內容。
與舊教科書相比,新版歷史教科書修改的內容有兩點:一是將韓國青銅器的起始年代從現有的「公元前1000年」修改為「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韓國原歷史教科書指出,「在新石器時代以後,朝鮮半島在公元前10世紀前後進入了青銅器時代,滿洲地區(指中國東北)在公元前15?13世紀就進入了青銅器時代」。2006年版高中國史教科書的「古朝鮮和青銅器文化」篇章中有注釋說「學界雖有異論,但韓國青銅器時代可以從公元前10世紀追溯到公元前20?15世紀」。而新版教科書則以更肯定的語氣將這一注釋納入正文,並修改為「新石器末的公元前2000年前後,由中國的遼寧、黑龍江阿穆爾河和沿海州地區傳入的隆起紋陶器文化和此前的櫛紋陶器文化共存了約500年,韓半島於公元前20世紀到公元前15世紀正式進入了青銅器時代」。
二是對有關古朝鮮的敘述內容進行了修改,原教科書的敘述為「《三國遺事》和《東國通鑒》中記載,據稱是檀君王儉建立了古朝鮮(公元前2333年)」。此次,將「據稱」二字去掉,成為「檀君王儉建立了古朝鮮」,從而將以神話形式記錄的古朝鮮建國變成了正式的歷史。
其實從《桓檀古記》成書年代上來看,是在日朝合並後,這本偽書的最初目的有可能是為了提升朝鮮人的民族自尊心,掀起抗日復國運動。
歷史上這種情況並不少見,文物復興時期為了打擊舊勢力也有不少疑似偽作出現,近代康有為為了變法,也寫過《新學偽經考》托古改制,這些書都是有明確的政治目的的,所以後人也很少利用這些書。
檀君朝鮮
民族救亡圖存絕對是正義的運動,但如果時過境遷,還抱著這些書中謬誤觀點不放,妄圖創造什麼檀君朝鮮,胡亂畫地圖,胡亂認祖宗,那就只能貽笑大方了。
E. 韓國人說孔子是他們的祖先有道理嗎
毫無道理
公元前1050年,周武王滅商,紂王的叔叔箕子逃到朝鮮,擊敗當地諸韓土著的各部落首領, 當上了朝鮮國王,這是朝鮮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不過這個王朝是漢族建立的不是朝鮮族建立的。不知道箕 子
為什麼沒有把甲骨文漢字帶到朝鮮?
前194年,中國西漢時期,燕國貴族衛滿反漢,東逃到朝鮮,推翻箕 子第40代孫,建立衛氏朝鮮。這是朝鮮歷史上的第二個漢族政權。
前108年漢武帝吞並衛氏朝鮮,設立了樂 浪(平壤)、帶方、真蕃、臨屯四郡,史稱漢四郡(聽說郡首都是當地的土著而根本不是來自長安-洛陽的漢族 流官),統治著朝鮮半島中北部。
南部的諸韓民族仍然處於部落時代。漢字開始傳入朝鮮半島,自此中國文言 文長期是朝鮮唯一的書寫文字。
勿吉人(??族的祖先)是挹婁人的後代,以強悍著稱,向西驅逐扶余,扶 余只得苟延殘喘。
扶余金蛙王(其王宮據說就是現在的君安證券吉林營業部)喜歡義子鄒蒙,而不喜歡太子 大索,大索聯合其他六個王子合夥謀殺鄒蒙,鄒蒙逃到今吉林集安,建立高句麗王國(後來遷都平壤)。
鄒蒙 的兒子是琉璃,琉璃的兒子大武神王繼承高句麗王位,擊敗扶余王大索,滅掉扶余。
鄒蒙建立高句麗後不 久佔有了真蕃、臨屯,前82年,漢昭帝劉弗陵廢棄真蕃、臨屯兩郡。
同時,朝鮮半島南端出現三個小國 ——馬韓、辰韓、弁韓,史稱三韓(朝鮮族的祖先)。
「han」在古朝鮮語中是「大」的意思,當時三韓還 沒有漢字,後來漢字傳入朝鮮,朝鮮人就將「han」寫作「韓」字。
除三韓外,朝鮮半島上還存在伽椰等國 家政權。
北部的則樂浪、帶方一直穩定地屬於中國的漢、魏、晉管轄。
中國東漢末年,遼東太守公孫度割 據稱侯,控制樂浪郡,樂浪成為東北亞各族的交通中心。
204年,度子公孫康割樂浪郡南部設立帶方郡,統 轄中日朝交往事宜。
238年,公孫康的兒子公孫淵自稱燕王,聯絡孫權反魏,阻斷各族交通。
238年魏國司馬 懿滅公孫淵,魏國控制朝鮮半島中北部,樂浪和帶方重新成為交通樞紐。
239年,日本邪馬台國派使者到帶 方郡,要求向魏國「朝獻」。
此後,中日兩國多次通過帶方等郡來往,形成密切關系。
285年中國西晉時 期,朝鮮人王仁將中國的《論語》、《千字文》贈給倭人,可見朝鮮半島在中日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當時邪 馬台國軍事力量較強,多次對朝鮮南部用兵。朝鮮往往成為日本的侵略對象。
二、三足鼎立時期的朝鮮半 島 313年,高句麗趁西晉的混亂和衰落,吞並了帶方、樂浪,成為朝鮮半島最強大的國家。
過了三年,西晉滅亡。
337年,慕容光在遼寧建立前燕,首都義縣,352年滅掉漢族冉魏政權,370年被前秦滅亡。
384年,慕 容垂在定州建立後燕,398年慕容寶被北魏戰敗,逃到老家義縣,407年,後燕高句麗族大將高雲處死慕容熙 建立北燕,
後來漢族人馮跋成了北燕皇帝,統治著整個遼寧省。
就這么一個小政權,高句麗居然怕他,大概 是仰慕漢族文化,高句麗對北燕稱臣。
346年和356年,馬韓中的一個小部落統一馬韓諸部,建立了百濟國, 國王姓扶餘,系從北方南遷的高句麗人;
另一弁韓中的小部落則統一了弁韓、辰韓諸部,建立了新羅國,國王姓金,系本地人士。
朝鮮半島出現三足鼎立的局面。
300年,日本大和國(倭)建立。
隨著日本的統一和 強大,加強了對朝鮮半島的侵略。
366年倭派使者到百濟。而百濟為了對抗高句麗,和中國東晉-南朝通好, 又和倭結盟。
而高句麗與中國北方政權關系密切。
369年,倭侵佔弁韓(今韓國慶尚南道釜山),建立任那 地方,設「 日本府」統治之。
百濟也成為倭的朝貢國。
384年,佛教由東晉僧侶傳入百濟。
391年,倭渡海大 破百濟、新羅。
396年高句麗好太王征伐百濟,百濟臣服。
但是,399年,百濟又勾結倭,進攻新羅,倭軍一 時遍布新羅。
400年高句麗派兵支援新羅,追至任那和加羅。
404年,倭軍侵入帶方,又被高句麗打敗。
413 年,倭改變策略,主動和中國南朝漢族政權修好,想借中國南朝的權威加強在朝鮮半島的剩餘勢力。
438 年,倭王要求南朝宋武帝封他為「使持節、督倭·百濟·新羅·任那·秦韓·慕韓六國諸軍事、安東大將 軍、倭國王」,
妄圖取得在朝鮮半島的霸主地位,被宋武帝拒絕。
420年,南朝宋順帝為了牽制強大的高句 麗,將百濟王封為「鎮東大將軍」,但新羅與南朝宋沒有聯系。
出於同樣目的,封倭王為「使持節、都督 倭·新羅·任那·加羅·秦韓·慕韓六國諸軍事、安東大將軍、倭國王」。
439年,鮮卑族的北魏滅掉漢族 的北燕,統一中國北方。
亡國的北燕皇帝馮弘跑到高句麗居然繼續在高句麗國王面前作威作福,被高句麗干 掉。
五世紀下半葉,倭在朝鮮半島勢力衰退,而以平壤為中心的高句麗勢力逐步強大。
後來甚至乘北魏內 亂,佔領北魏領土(今遼寧省和河北北部)。
這就是現在的韓國人聲稱遼寧和河北省都是韓國領土的歷史淵 源。
436年,475年,高句麗攻破百濟首都漢城, 百濟遷都熊津,力求在南方擴大疆土。
479年,倭出兵新 羅,蝦夷族士兵起義,不戰自亂。
512年,百濟要求倭割讓任那四郡,倭被迫答應。
562年,任那政權被新羅 所滅亡。這對倭是沉重的打擊。
589年 隋朝統一中國,新羅也逐步強大起來。
600年,倭為恢復在任那的統治,遠征新羅,雖然取勝,但沒有達到目的。隋朝也多次進攻高句麗。
618年,高句麗派使者到倭聯絡通 好。同年,唐朝建立。
645年 ,唐太宗也派兵進攻高句麗,同時與新羅保持良好關系。
660年,百濟受新羅 和唐朝的夾攻,首都陷落,國王被俘,百濟遺臣鬼室福信向倭求救,倭乘機出兵朝鮮。
663年,新羅和唐朝 在白江村(今朝鮮錦江)大敗倭軍隊,滅了百濟。
三、統一的古代朝鮮半島
665年,高句麗發生內亂,668 年,高句麗被唐朝滅亡。
但高句麗在中國乃至整個東亞歷史上的影響是巨大的,並且對今天的朝鮮族的形成 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高句麗在遷都後改稱,國亡後,其國民扶餘人貊貉人主要流入唐朝和渤海,融 入漢族和滿族,進入朝鮮半島的只是極少數;
今天的朝鮮族的主體來源於半島的土著三韓族;
因此之對 於朝鮮族的影響主要是在精神上而不是在血緣上,這與拓跋鮮卑人對漢族的影響只是精神而不是血緣頗有些 類似之處]。
唐朝在平壤建立安東都護府。
朝鮮半島僅剩下新羅和唐朝勢力。
倭又很快和新羅恢復了國家關 系。
907年,唐朝滅亡。
935年,王建推翻新羅王朝,建立王朝(王氏朝鮮)。
936年,乘中國的分裂, 統一朝鮮半島。英語中korea就是「」的譯音。
和倭的官方關系不好。
977年,海盜還大 舉進攻日本。
1216年,中國北方的契丹大舉進攻。相繼臣服契丹和金。
1259年,蒙古征服。
1274年,元朝鎮壓了的一切反抗力量以後,強征25000人進攻日本,但是失敗了。
13世紀上半葉, 倭寇第一次興起,他們侵略朝鮮半島和中國大陸沿海地區。
1223年,倭寇大舉侵入金州。
1323年—1422 年,倭寇共計侵略382次,不僅蹂躪沿海各處,而且深入內地,成為的心腹大患。
同時倭寇不斷搶 掠中國沿海。
1368年,明朝推翻元朝。
1392年,李成桂推翻王朝建立李氏朝鮮,明太祖朱元璋同意 「朝鮮」作為李氏政權的國號,這是「朝鮮」 作為國號的開始。
李氏朝鮮尊明朝為永世的父國和天朝,直到 甲午戰爭後朝鮮「獨立」為止。
李成桂一方面加強防倭,一方面謀求與倭官方發展關系。
倭滿足了朝鮮 的要求,命令禁絕賊船。
1401年,倭派使者到朝鮮。
但是倭寇沒有得到根治。
於是朝鮮決定以武力解決倭寇 問題。
1419年,朝鮮發動已亥東征,大舉進攻日本的對馬,清剿倭寇。
倭國朝野震動。但朝倭關系仍然保持 友好。
1433年倭接見朝鮮使者。
1481年,倭向朝鮮求《大藏經》。
十五世紀中葉,朝鮮出現了拼音式的諺 文,從此漢、韓兩種文字並存。
1593年,豐臣秀吉重新統一日本,進而夢想統治朝鮮和中國。
早在1595 年,他就寫信給朝鮮國王,聲稱准備統治明朝疆土,要求朝鮮臣服,遭到拒絕。
1592年,豐臣秀吉派軍入 侵朝鮮,史稱「壬辰倭亂」。倭陸軍節節進逼。1592年,倭將小西行長攻陷朝鮮京城。
F. 韓國人祖先起源是什麼
韓國人的祖先是最初的起源是:三韓部落,韓國人的祖先成分可以說非常復雜,總得來說來源有中國漢民族和北方少數民族以及韓國本地土著。
所以我們也就看到了韓國人把許多中國人當作自己祖先,進而發展到要和自己的宗主國搶歷史的滑稽事情,韓國人最初的起源是三韓部落韓國人最早的來源就是位於朝鮮半島南部在秦漢時期形成的三韓部落,因此韓國編造的幾千年純屬無稽之談,至於馬韓、辰韓和弁韓這三韓的來源也非常復雜。
韓國地圖說明韓國位於亞洲大陸東北部朝鮮半島南半部。東、南、西三面環海。
山地佔朝鮮半島面積的三分之二左右,地形具多樣性,低山、丘陵和平原交錯分布。低山和丘陵主要分布在中部和東部,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太白山脈縱貫東海岸,構成半島南部地形的脊樑;其向黃海側伸出的幾條平行山脈組成低山丘陵地帶,有太白山脈、慶尚山脈、小白山脈等,其中雪岳山、五台山等山峰以風景優美著稱。東北至西南走向的小白山脈最高峰為智異山,海拔1915米。
漢拿山位於濟州島的中心,海拔1950米,是韓國的第一高峰。古代相傳有神仙在漢拿山上生活,因此過去曾把漢拿山叫做瀛洲山,並且同金剛山、智異山一起被譽為三座神山。
平原主要分布於南部和西部,海拔多在200米以下。黃海沿岸有漢江平原、湖南平原等平原,南海沿岸有金海平原、全南平原及其它小平原。
G. 韓國人的祖先是中國的吧
韓國學者日前提出 韓國人祖先來自中國中原地區
據韓國《朝鮮日報》報道,韓國檀國大學生物系教授金旭11日提出,韓國人的祖先是「中國中原地區的農耕人」,因為從遺傳學的角度看,韓國人與中國漢族和日本人接近。關於韓國人祖先的這一新說法推翻了韓國最流行的韓國人祖先來自蒙古的說法。
金旭教授表示:「我們用人類學系統分類的方法,對185名沒有血緣關系的韓國人的線粒體DNA鹼基序列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10名韓國人中有4人的鹼基序列與中國中原地區的農民相似。」
金旭教授根據這個結果提出:「我們民族的祖先是中國中原地區的農民,從遺傳上看,韓國人與中國的漢族和日本人更接近,而不是現在所說的蒙古人。」
金旭還提出,韓國人和日本人的鹼基序列接近這一事實表明,2300年前定居在日本列島的彌生族很可能來自朝鮮半島。這一說法與2003年日本鳥權大學醫學院教授井上貴央提出的說法基本相同,井上認為,「公元前5~4世紀,古代(彌生時代)日本人的鹼基序列與韓國人接近」。目前,韓國學術界普遍認為,大韓民族的祖先是亞洲北部的蒙古人,這就是所謂的「北方單一起源說」。
H. 韓國人知道自己的祖先是中國嗎
LZ您好
韓國人祖先根本就不是中國人!
韓國人主體民族朝鮮族,是舊石器時代就定居於朝鮮半島(尤其是南部)的蒙古人種。當時北方稱「穢」,南方稱「韓」
後來,西周滅商,箕子遷遼東,部分中原人抵達遼東和北部朝鮮,與穢族結合(請注意此時並沒有中國人這種概念,漢人也是800多年後漢朝才有)
於是穢人與商的移民(馬韓),秦漢之交部分秦人與韓人結合(辰韓),入侵北方的漢族(衛滿朝鮮),此外還有血統更為純正的弁韓
在之後,漢朝攻滅衛滿,辰韓漸漸演變為新羅,東北扶餘人南下建立百濟,通古斯人南下佔領遼東到北部朝鮮建立高句麗,是為朝韓第一次三國時代
之後,在唐朝幫忙下,新羅統一半島。之後是唐末唐朝炸裂的時候新羅也炸了,進入後三國時代。最終高麗王朝統一朝鮮。在此期間發生了耶律阿保機滅渤海。渤海人(南北朝時北方胡人一支)南遷避禍。再之後李氏朝鮮時期,女真人,蒙古人也有南下。之後韓國地區民族趨於穩定。
如此來看,你可以認為韓國人有少量先秦人的血統,但其主體來自自身土著穢族與韓族無疑。之後民族融合也大多與漢人關系不大。所以韓國人祖先根本就不是中國人
I. 韓國人說漢字是韓民族的祖先東夷人創造的是不是真的
不是的。漢字是上古時代的漢族先民所發明創制並不斷改進的。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交流文字。